Width="200"Height="80"/Margin="12,480,0,0"Name="btnGoSecondPage"Click="btnGoSecondPage_Click"/>下面就来依次介绍上面这段代码到底做了写什么。1)首"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WP通用应用开发】应用布局、基本导航

【UWP通用应用开发】应用布局、基本导航

【UWP通用应用开发】应用布局、基本导航
【UWP通用应用开发】应用布局、基本导航

【UWP通用应用开发】应用布局、基本导航

简单示例看页面布局和导航

首先来新建一个项目。新建好之后就点开MainPage.xaml开始敲代码了。

< Margin="12" Foreground="Red" Text="页面布局">

Width="200" Height="80" />

< Margin="12" Foreground="Green" Text="基本导航">

Width="200" Height="80" /

< Foreground="Blue" Content="导航到第二页">

Margin="12,480,0,0" Name="btnGoSecondPage" Click="btnGoSecondPage_Click"/>

下面就来依次介绍上面这段代码到底做了写什么。

1)首先将最外围的Grid控件分成了3行2列。其中第一行的高度是100像素;第二行的高度是自动的,所谓自动呢,就是会根据将来在其中添加的控件的所占的高度来决定的;第三行的高度就是剩余的啦,这么说可能不够清楚到底星号是什么意思。那再看看切成的这两列就好啦,它的宽度比就是4:6。很显然不一定是非得比例加起来等于10,即便是4:100也可以的。

2)在最外层的Grid内嵌套了一个StackPanel,并且将其定位在第一行,而且横跨2列。Grid最擅长的就是操作具体的像素,它可以将任何控件精确的定位到任何一点。而StackPanel最重要的Orientation属性则可以安排其内的控件的排列方式,比如这里就是让两个TextBlock控件按水平方向来排列。

3)在这里又嵌套了Grid,里面有一个Button,Foreground属性是定义字体颜色,FontSize属性是定义字体大小。下面重点来看看Margin属性。我们定义的Marin=”12,480,0,0”,从左至右依次是左、上、右和下四个方向距离外围边框的距离。

在设计器中已经标注了左边距是12,而上边距没有体现出来,但确实是480。还记得之前的那个auto 么,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啦,因为下边距是0,所以Grid的分割线就刚好在Button下面啦。但为什么右边的分割线不刚好在Button的右边呢,这是因为我们之前的2列是按照4:6的比例来切的呀,而不是设置的auto。

4)Canvas位于其外围的Grid控件的正中央,HorizontalAligment和VerticalAlignment分别表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摆放位置。Canvas.Top和Canvas.Left分别表示离Canvas最上边和最下边的距离。

5)给Button设置一个名字,然后敲下Click=”“之后,就会出现如下图所示,这是直接按下Enter键就可以直接命名咯。小技巧啦。

然后双击Click事件的名字后,直接按F12键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事件并且跳转到C#文件啦。下面这段代码就是会让页面从MainPage跳转到SecondPage。

private void btnGoSecondPage_Click(object sender, RoutedEventArgs e)

{

if (this.Frame != null)

{

this.Frame.Navigate(typeof(SecondPage));

}

}

写完这段代码也先别急着调试,因为还没有创建SecondPage呢。建议创建好之后最好再往里面加点东西,不然跳转过去了就是黑茫茫的一片还以为是出Bug了呢,添加一个基本的TextBlock就可以了。

1

我再来简单介绍一下VS中常用的一些东西,仅仅面向初学者。在下面的图中,方框1处可以让设计器和XAML代码的位置对换哦,截图里我就是将设计器放到了右边,不过只是为了截图,设计器还是在左边比较习惯。

方框2处可以让设计器和XAML代码上下摆列和左右摆列也可以不显示它们中的某一个。旁边还可以设置网格对齐以及设计器的缩放比例。

方框3和方框4中可以设置的东西就太多啦,可以设置渐变色,也可以设置Click事件,还可以设置控件的布局等。

应用栏布局

Windows上的modern应用我倒是不常用,不过WP8上的应用我觉得和安卓什么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应用栏了,下面就来讲讲应用栏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Document Outline(在视图中找到,或者按Ctrl+W,U)中有TopAppBar和BottomAppBar,分别是顶部和底部的应用栏。点鼠标右键可以快速定义AppBar和CommandBar,通常将AppBar放在应用上端也就是TopAppBar内,CommandBar放在下端也就是BottomAppBar内。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Modern应用下,按Win+Z键可以直接呼出应用栏哟。另外要注意AppBar与CommandBar不同,前者只能包含一条子内容,通常定义一个Grid控件,然后在Grid内嵌套其他控件。下面贴出一段AppBar的示例:

< Icon="Refresh" Label="Refresh">

Click="appBarBtn4_Click"/>

< Icon="Redo" Label="Redo">

Click="appBarBtn5_Click"/>

但是大家应该都发现了,默认情况下应用栏是隐藏起来的,如果想要在加载的时候就是启动的,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直接在AppBar定义IsOpen属性为真就好。

另外还有粘滞属性哟。也就是说,原本当用右键呼出应用栏后,再用左键等点一下其他位置应用栏就会自己消失啦,但如果IsSticky属性为真的话呢,非得再多按几下右键才会消失的。

除了在XAML中定义这些属性外,我们也可以在后台代码中用函数来实现呢,这里我就是用的2个Button的Click事件。

private void btnSetAppBar_Click(object sender, RoutedEventArgs e)

{

if (this.TopAppBar != null)

{

this.TopAppBar.IsSticky = true;

}

}

private void btnSetAppBar2_Click(object sender, RoutedEventArgs e)

{

if (BottomAppBar.IsOpen ==false)

{

this.BottomAppBar.IsOpen = true;

}

}123456789101112131415

既然是通用应用了,那么WP这边自然也是类似的,不过暂时还只有BottomAppBar却没有TopAppBar 呢,以下是系统给生成的代码,和Windows上的一样。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应用栏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下一篇中的应用栏。

常用属性

Background:背景色

BorderBrush:边框色

BorderThickness:边框大小

ClickMode:点击模式,具体有3种:悬停(Hover)、按压(Press)、释放(Release)

Content:内容

FontFamily:字体

FontSize:字体大小

Foreground:字体颜色

FontStretch:字体在屏幕上的展开程度

和WPF等的页面导航对比

Frame、Page框架

Frame是能够定位到并显示内容的内容控件。Frame可以在其他内容中承载,与其他控件和组件。

当Frame控件导航到HTML内容时,内部Frame控件实例化本机webbrowserActivex控件。WPF通过对函数控件启用安全功能在浏览器Activex控件。应用于的功能控制对XBAP和独立应用程序不同。某些应用程序应通过附加功能控制防止恶意内容运行。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中的“浏览器控件和功能控制”在安全性(WPF)的和WebBrowserControl Overviews and Tutorials部分。

内容可以导航到通过设置与URI的Source属性所需内容的。另外,可以使用Navigate方法的一下重载之一,内容可以导航到:Navigate(Uri),Navigate(Uri,Object)

如果内容导航到由URI时,Frame返回包含内容的对象。或者,内容可以导航到使用接受一个对象的Navigate方法重载:Navigate(Object),Navigate(Object,Object)

导航的生存期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跟踪:

Navigating,Navigated,NavigationProgress,NavigationFailed,NavigationStopped,LoadCompleted,FramentNavigatio n

不是导航发生的所有事件都引发;引发事件集的方式取决于发生的类型的导航(内容或内容片段),这个导航完成(取消,停止或失败)。

WPF、WP8 Silverlight 中的导航实现

1、在WPF中的导航:

window到window:

Window window1=new Window();

window1.Show();

window到page:

Navigation Windowwindow1=new NavigationWindow();

window1.Source=newUri(“Page1.xaml“,UriKind.Relative);

window1.Show();

page到page:

NavigationService.GetNavigationService(this).Navigate(newUri(“Page2.xaml”,UriKind.R elative));

2、在Silverlight(包括WP8开发的时候选择银光框架时)中的导航:

(sliver 的意思是切开,切片) (silver才是银色)

this.NavigationService.Navigate(newUri(“/Page1.xaml”,UriKind.Relative);

浅谈WPF、Silverlight和WinRT

在WPF(WPF4)中,导航主要是NavigationService类型,Frame,Page和NavigationWindow类型都有NavigationService属性,同时Frame类型还有一些方法比如Navigate就是直接调用其背后的NavigationService 的相应方法。

Frame继承自ContentControl,Page继承自FrameworkElement。

Navigate方法可以传入Uri和Object参数,同时支持第二个Object代表额外数据。然后再Frame.Navigated 事件中,通过NavigationEventArgs的ExtraData属性来获取额外的数据。但是WPF中的导航数据传递对于开发者来说很头疼。

在winRT中,没有了NavigationService。NavigationCacheMode等在Silverlight中都有的。同时Page还引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winRT中特有的AppBar。最后winRT中的Page同时引用Frame对象,这个可

以说是NavigationService的代替吧,因为如果Page连Frame都不引用,那么Page本身便不具备任何主动导航功能了。

CAD中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联系和区别(转)

CAD中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联系和区别(转) 模型空间是放置 AutoCAD 对象的两个主要空间之一。典型情况下,几何模型放置在称为模型空间的三维坐标空间中,而包含模型特定视图和注释的最终布局则位于图纸空间。图纸空间用于创建最终的打印布局,而不用于绘图或设计工作。可以使用布局选项卡设计图纸空间视口。而模型空间用于创建图形,最好在“模型”选项卡中进行设计工作。如果你仅仅绘制二维图形文件,那么在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没有太大差别,都可以进行设计工作。但如果是三维图形设计,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只能在图纸空间进行图形的文字编辑、图形输出等工作。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关系是 “模型空间”,就是指你画的实物(因为1:1绘图嘛),比如一个零件、一栋大楼。因为还没造出来,还只是个模型,但它反映了真正的东西,所以叫“模型空间”。 “图纸空间”,就是一般的图纸样子,图纸与实物最简单的区别就是比例。从图纸空间到真正的图纸就是1:1打印。 从模型空间直接打印图纸,靠的是打印比例,现在,你完全可以把模型空间到图纸空间也理解成“打印”。而“打印”比例就是视口比例,也就是说,预先把模型打印到图纸空间。 模型空间的图与打印出来的物理图纸是“实物”与图纸的关系,图纸空间与打印出来的物理图纸是电子文件与物理图纸的关系,就像Word文件与打印出来的书面文章之间的关系一样。 这样,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关系是: (1)平行关系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是个平行关系,相当与二张平行放置的纸。 (2)单向关系 如果把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比喻成二张纸的话,模型空间在底部,图纸空间在 上部,从图纸空间可以看到模型空间(通过视口),但模型空间看不到图纸空间,因而它们是单向关系。 (3)无连接关系 正因为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相当于二张平行放置的纸张,它们之间没有连接关系,也就是说,要么画在模型空间,要么画在图纸空间。在图纸空间激活视口,然后在视口内画图,它是通过视口画在模型空间上,尽管所处位置在图纸空间,相当于我们面对着图纸空间,把笔伸进视口到达模型空间编辑,这种无连接关 系使得明明在图纸空间下仍把它称为模型空间,只是为了区别加个“浮动”。 我们要注意这种无连接关系,它不像图层,尽管对象被放置在不同的层内,但 图层与图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一致,使得对象的相对位置永远正确。模 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变化,甚至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坐标系,所以,我们至今尚不能做到部分对象放置在模型空间,部分对象放置在图纸空间。 你可以这样理解,想象模型空间就像一张无限大的图纸,你想画的图形尺寸是 多少就输入多少,即按1:1绘图,而图纸空间就像一张实际的图纸,如 A1,A2,A3,A4这么大,所以,要想在图纸空间出图,需要在图纸空间内建立视口,目的是将模型空间的图形显示在图纸空间,选中视口的边框,在查看属性 即可调整显示比例,也就是说将模型空间的图形缩放你想最终打印出的图纸上(如A1,A2,A3,A4),在图纸空间的同一张图纸上,可多建视口,以设定不同 的视图方向,如主视,俯视,右视,左视等。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优缺点。列举了惯性导航系统在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组合导航 一.引言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之所以被美军诟病,主要是由于该系统过于依赖脆弱的天基卫星系统。卫星在战时极易被干扰、破坏,或受到网络攻击,自身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有效解决GPS安全性问题和美军对精确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军开始积极寻求GPS 的替代品。据称,基于现代原子物理学最新成就的微型惯性导航技术是未来代替GPS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惯性导航系统是人类最早研发明的导航系统之一。早在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就率先应用了惯性导航技术。从2009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就深入进行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工作。据悉,这种新一代导航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在微型芯片上的三个原子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精确测量载体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计算出载体平台的瞬时速度、位置信息并为载体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美军也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安德瑞·席克尔认为,就像30年前人们没有预想到GPS会发展到目前如此程度一样,在未来20年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程度也是无可限量的。 从此报道中可以看出研究惯性导航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依据牛顿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

cad模型布局知识

cad模型布局知识 AutoCAD入门之十九生成图纸布局在AutoCAD的绘图窗口的左下角有“模型”、“布局1”、“布局2”等三个页面选项,在这些选项上右击鼠标,可以在快捷菜单里新建布局、删除布局或重新给布局命名。所谓布局,其实就是图纸。在模型空间绘制好设计图以后,就要通过下面五个步骤在布局里生成图纸。 第一步,点击“布局1”页面选项,进入图纸空间,图纸上仍是一片空白,模型空间里的设计图并没有影射到图纸上来。首先操作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管理器”,在“页面设置管理器”对话框里点击“修改”,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 “页面设置”对话框里需要修改的有四个项目,一是选定打印机或绘图仪,二是选定图纸的幅面,三是打印样式表,这里选定为“我的样式”,四是选定图纸的方向是横向还是竖向。修改好了以后点击“确定”回到“页面设置管理器”对话框,再点击“关闭”关闭对话框。 在布局空间的图纸页面四周有个虚线框,这个框表示打印机或绘图仪所能打印到的最大范围,超过这个虚线框的图形是打印不出来的。 第二步,在图层下拉列表中选择“0”或“Defpoints”等没有用到的图层。 第三步,操作菜单“视图”?“视口”?“一个视口”,在虚线框内拖出一个方框,这个方框叫做视口,模型空间里的设计图就通过视口影射到图纸里来了。 第四步,点击视口的边框,接着再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里点选“特 性”打开特性窗口,在特性窗口里的“标准比例”里选择适当的比例,使设计图在图纸上大小合适。 第五步,在图层下拉列表中里将视口所在的图层隐藏起来,方法是点击图层列表最左边的灯泡图标,使其变暗,视口的边框就看不见了。

接下来就可以在图纸上画上边框和标题栏了。 在AutoCAD的最下方有一排按钮,最右边的那个按钮的作用是将视口在图纸空间和模型空间之间进行切换。当按钮上的文字显示的是“图纸”的时候,表示目前视口在图纸空间;点击它,按钮上的文字变成“模型”,表示视口被切换到模型空间,虽然此时还在布局页面,但图纸上的视口又回到模型空间里了。双击图纸空间也会将视口切换到模型空间。当视口在模型空间的状态下千万不要进行视图缩放操作,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改变图纸的比例。 图纸的比例很重要,它决定了尺寸标注的比例。尺寸标注一般都是在模型空间进行,但又要在图纸空间里保持文字高度、箭头大小等不变,因此尺寸标注特性比例应该是图纸比例的倒数。比如当图纸的比例为1:2时,尺寸标注的文字高度、箭头大小等的标注特性比例应该是2,即放大2倍,这样在图纸空间里随着设计图缩小了一半,刚好回到原来的大小。因此在模型空间绘制好设计图之后先不进行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要等到在图纸空间安排好大小布局,确定了图纸的比例后才回到模型空间进行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 点击绘图窗口的左下角的“模型”页面选项,回到模型空间。操作菜 单“格式”?“标注样式”,打开“标注样式管理器”窗口,点击窗口上的“修改”按钮,弹出“修改标注样式”窗口,点击“修改标注样式”窗口的“调整”页面选项,将“调整”页面上的“标注特性比例”选成“使用全局比例”,并将比例设成图纸比例的倒数,如果图纸比例是1:2,就设成2。点击“确定”按钮,退出“修改标注样式”窗口,再点击“关闭”按钮,关闭“标注样式管理器”窗口。至此,尺寸标注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可以在模型空间进行尺寸标注了。 如果在“修改标注样式”窗口的“调整”页面,将“标注特性比例”选成“将标注缩放到布局”,那就必须在图纸空间的模型视口里进行尺寸标注,这时AutoCAD自动将标注特性的比例设成图纸比例的倒数。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导航是一种为运载体航行时提供连续、安全和可靠服务的技术。航空和航海的需求是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航空技术,由于飞机在空中必须保持较快的运动速度,留空时间有限,事故后果严重,对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飞机所能容纳的载荷与体积较小,使导航设备的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航空运输系统来讲,导航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飞机安全准确地沿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自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来,导航已从通过观测地形地物、天体的运动以及灯光电磁现象,改变为主要依赖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部分摆脱了天气、季节、能见度和环境的制约,以及精度十分低下的状况。飞机在云海茫茫的天上,能随时掌握自己的位置,大大降低了飞行安全风险。导航已成为民航完全可以依赖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世界民航事业的发展。 20年代70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使导航技术呈现了新面貌。卫星导航(GPS和GLONASS)以及其增强系统和组合系统,已经能够方便、廉价地为全球任何地方、全天候提供较高精度和连续的位置、

速度、航姿和时间等导航信息,成为支持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又一股强大动力。 1民航导航技术的现状 1.1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 1.1.1惯性导航系统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虽然陆基无线电导航逐渐成为航空的主要导航手段,但由于需要地面系统或设施的支持,无法实现自主定位和导航,限制了航空的发展。首先,军事上对导航系统提出了生存能力、抗干扰、反利用和抗欺骗的需求,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于60年代在航空领域投入使用。但民用飞机采用INS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INS提供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导航参数短期精度高,更新速率高(可达50~1000Hz)。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数字计算机的使用和宽体飞机的发展,INS也开始了大发展阶段。由于INS具有许多陆基导航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尤其是可以产生包括飞机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与航向姿态等大量有用信息,在民航中得到了应用,是民航飞机的基本导航系统。当然它自生的垂直定位功能不好误差是发散的,不能单独使用,在现代

MEMS技术发展综述

MEMS技术发展综述 施奕帆04209720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对于MEMS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了解其诞生与发展,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生活、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目前MEMS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在21世纪可以有更大的突破,其未来在材料、工艺、微器件、微系统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MEMS、传感器、微制造技术 一、MEMS简介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最初贝尔实验室发现了硅和锗的压阻效应,从而导致了硅基MEMS传感器的诞生和发展。在随后的几十年里,MEMS得到了飞速发展,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0/μm的硅微型静电电机;1987~1988年,一系列关于微机械和微动力学的学术会议召开,所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机电系统一词就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用语,MEMS技术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一个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

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 二、MEMS涉及领域及作用 MEMS技术涉及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学科。MEMS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它的研究不仅涉及元件和系统的设计、材料、制造、测试、控制、集成、能源以及与外界的联接等许多方面,还涉及微电子学、微机构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学、微热力学、微摩擦学、微光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 三、MEMS器件的分类及功能 目前,MEMS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行业领域,而它与不同的技术结合,往往会产生一种新型的MEMS器件。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除了进行信号处理的集成电路部件以外,MEMS内部包含的单元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微传感器: 主要包括机械类、磁学类、热学类、化学类、生物学类等。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应变、加速度、速度、角速度(陀螺)、压力、流量、气体成分、湿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数值,可应用于汽车、航天和石油勘探等行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惯性导航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惯性技术是惯性制导、惯性导航与惯性测量等技术的统称。惯性技术已应用于军用与民用的众多技术领域中,应用于宇宙飞船、火箭、导弹、飞机、舰船等各种运载器上。在各类导航系统(例如无线电导航、天文导航等)中,惯性导航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依照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载体本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经一系列运算后得到载体的导航参数,从而达到对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惯性导航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方法,它既不需要向外界发送信号,也不需要从外界接收信号,所以, 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制约和外界干扰等优点,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众多领域中。 随着现代数学、现代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平台惯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捷联惯导系统。捷联系统是将惯性元件(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载体上,直接承受载体角运动,不再需要稳定平台和常平架系统的惯性导航系统。捷联管道系统使用数学平台而非物理平台,简化了平台框架和相连的伺服装置,因而消除了平台稳定过程中的误差,简化了硬件,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成本,体积小、重量轻。 在捷联惯导系统中,用加速度计代替陀螺仪测量运动载体的角速度,称为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The Gyroscope Fre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GFSINS)。GFSINS舍弃了陀螺,所以能够避开由于陀螺的抗震性差、恢复时间长、动态范围小等缺陷所引起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给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成本低,可靠性高,功率低,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用于角加速度大、角速度动态范围大、冲击大的载体的惯性导航,也适合一些较短程飞行器的惯性制导,还可以与其它导航装置组成组合导航系统。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虽然具有多种突出的优点,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与传统的惯导系统相比,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载体角速度是从加速度计输出的比力信号中解算出的,且各轴角速度信号互相耦合,因此,目前广泛应用的六加速度计配置方案和九加速度计配置方案都采用了方便解耦的配置,一般选择角加速度作为解算对象,角速度为辅助或不用。而由角加速度到角速度需要一次积分,到姿态需要两次积分,造成角速度计算值和导航参数的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积累。此外,加速度计精度和加速度计的安装精度也对无陀螺惯导系统的精度有所制约。 随着加工技术及数字计算机的发展、高精度加速度计的不断问世、滤波技术、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后续内容中就对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惯性测量通常利用加速度计敏感线加速度,用陀螺仪敏感角速度来确定载体的姿态。惯性测量系统应用于炮射制导弹药时,炮弹减旋后出炮口的转速仍然很高,比如155mm炮弹的减旋后转速仍达15r/s~20r/s。发射时,炮弹在火药压力下做高加速旋转运动,速度在数毫秒内达到数百m/s,炮弹所受轴向加速度可达几千到几十万个m/s2。这样恶劣的环境对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性能有很高要求:动

二维码导航工作原理

总体设计: 该系统由以陀螺仪导航系统、视觉系统、AGV子系统、电源管理系统、传感器系统和装置机械结构五部分组成。导航采用陀螺仪导航为主,视觉导航为辅,最大化融合和利用各导航的优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导航精度。 其运行原理如下:AGV在接收到工作中心的指令后,由导航系统将其指引至货物装载处,装载完毕后,按照预设指令,其分析起点-终点路径后,规划出最佳行走路径,行走至指定位置。该过程中不断利用导航系统识别周围特征标志信息,以实时利用AGV子系统计算分析其所处位置,之后利用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工作中心电脑,以管理和规划工业现场的总体物流运行进度,避免相互干涉,提高运输效率。 项目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陀螺仪导航与视觉联合导航:本系统采用陀螺仪导航系统专用模块,主要实现技术为差分定位,并结合工业现场的地图,利用车载控制系统实时分析系统地图坐标数据,之后与地图信息对比以获取定位信息。项目采用图QR码扫描自适应阈值算法的视觉技术识别运动过程中的关键标志物,辅以航位推算系统以达到路径自动辨识和规划,从而最终达到对AGV导航的目的。通过视觉定位QR码技术导航的图像获取、摄像机标定、特征提取和深度恢复等过程,以达到对物体的位置精确定位。 QR码(二维码) (2)路径规划:AGV运行路径规划分为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全局规划中采用切线图法,即将路径中关键点作为特征点,将该特征点的切线表示弧,这样可以获取AGV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最短路径,提高AGV路径进行规划的速度;局部规划中采用人工势场法,其设计思想是将AGV在工业现场作业视为一种抽象人造受力场中的运动,通过建立人工势场的负梯度方向指向系统的运动控制方向,目标点对AGV产生引力,障碍物对AGV产生斥力,其驱动结果使其在势场合力作用下控制AGV运动方向并计算AGV位置,为防止工业现场AGV在到达目标位置前陷入局部小点而无法达到预设位置,系统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使势函数跳出局部极小点,以使AGV顺利到达目标位置。 (3)多任务分解及协调:为解决多个AGV间任务分配、路径规划和相互协调,系统采用模糊动态数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专家辨识系统的设计思路,将任务分配分解为“最重要、重要、一般、次要”四个等级,并将路径规划为“最近、较近、合理、备选”四个等级,之后利用模糊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输出最佳的任务分解和路径规划。具体应用中,利用工业现场工作中心对多个AGV提前预置任务和目标路径,提供给系统的初始输入和输出,由系统自动完成对任务和路径的分析,并将指令传送至各AGV车载控制系统,以达到AGV间的任务协调和路径选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任务的不断更

导航定位技术原理及应用__复习资料

1试说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1) 空间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4颗(3颗备用)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内,每个轨道4颗。 基本功能:接收和存储由地面监控站发出的导航信息,接收并执行监控站的控制指令;利用卫星的微处理机,对部分必要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星载原子钟提供精密时间标准;向用户发送定位信息;在地面监控站的指令下,通过推进器调整卫星姿态和启用备用卫星。 (2) 地面监控 地面监控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5个地面站组成,包括5个监测站,1个主控站,3个信息注入站。 监测站: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并监测卫星的工作状况。 主控站:协调和管理地面监控系统,主要任务:根据本站和其它监测站的观测资料,推算编制各卫星星历、卫星钟差和大气修正参数,并将数据传送到注入站;提供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基准;各监测站和GPS卫星原子钟,均应与主控站原子钟同步,测出其间的钟差,将钟差信息编入导航电文,送入注入站;调整偏离轨道的卫星,使之沿预定轨道运行;启用备用卫星代替失效工作卫星。 注入站:在主控站控制下,将主控站推算和编制的卫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和其它控制指令等,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系统,并监测注入信息的正确性。 (3) 用户设备 由GPS接收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微处理机和终端设备组成。 GPS接收机硬件主要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并经简单数据处理而实现实时导航和定位。GPS软件主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加工,以便获得精密定位结果。 2试说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的区别 一是使用范围不同。“北斗一号”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数据。二是卫星的数量和轨道是不同的。“北斗一号”有3颗,位于高度近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三是定位原理不同。“北斗一号”是用户首先发射要求服务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计算出用户机的位置后再通过卫星答复用户,而GPS只需要4个卫星的位置信息,由用户接收机解算出三维坐标,由于“北斗一号”本身是二维导航系统,仅靠2颗星的观测信号尚不能定位,观测信号的获得需要具有转发或收发信号功能,而通信功能是GPS不具备的。 3 GPS相较其他导航定位系统的特点 1.功能多,用途广.可以用于导航,测时,测速,测量及授时. 2.定位精度高. 3.实时定位. 天球: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的一个假想的球体。 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是指通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是指本初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是指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观测者所见到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赤经:从春分点沿着天赤道向东到天体时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所夹的角度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

CAD从模型空间出图和从布局空间出图步骤

CAD从模型空间出图和从布局空间出图步骤 2010-03-22 17:18 一、模型空间出图(比较适合出单张图): 绘制好设计图后 点击菜单/文件/打印/连接一台打印机/选择图纸大小/打印范围选择“范围”/选择“居中”/选择“方向” 选择布满图纸 从这个数初步可以判断出图形的大小来,然后取消“布满图纸”中的对勾,改这个数为500,这样调整是为了留天留地,图形在图纸上的大小合适些,接着点击预览看效果是否满意。 二、布局空间出图(比较适合出多张套图) 先用不同的样板绘制一个任意图,删掉系统自动生成的布局2,自己再重新创建一个自己喜欢的布局2,方法是:菜单/工具/向导/创建布局

上面是连接一台打印机

上面是确定纸张大小 上面是确定打印方向

上面是确定标题栏 上面是明确一个视口、视口内图形的显示比例,这一步比较关键,看:https://www.doczj.com/doc/1311471894.html,/sxjxyrb/blog/item/bc855aaf0c0e5ef7fbed50f0.html

上面是提示将要选择视口大小,点击“选择位置”,划出如下视口。 下一步出现“完成”界面。 下一步布局2生成,并将图形映射到打印区域,右边预留空间大些是为了装订方便

把这个文件保存好,其中的布局2要有用 在新的样板文件中做正式的设计图,应当是若干张 在每一张图中分别用插入“布局”的方法,将保存好的文件中的布局2 调用插入到当前布局中来 方法是:菜单/插入/布局/来自样板的布局/选择保存的文件/打开保存的文件/选择布局号/被插入到当前布局中 这时新插入的布局2是空白 沿着布局2空白视口上的视口线拉出新视口,方法是:菜单/视口/一个一个视口 启动菜单下的打印命令,一切OK 每一幅图都这样做,保证所出的图整齐而大小效果统一。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应用现状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应用现状 测绘10-2班张智远07103094 摘要:阐述了惯性导航技术的核心技术构成(陀螺定向),总结了惯性导航的发展概况,并列举出陀螺仪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同时,概括了惯性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当前应用情况。最后指出,随着新型惯性器件的涌现和完善,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组合导航系统将成为未来导航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惯性导航陀螺仪惯性导航技术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20 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完自主式的导航技术。通过惯性测量组件(IMU)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推算载体的瞬时速度和位置信息,具有不依赖外界信息、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受干扰、隐蔽性好的特点,且惯导系统能连续地提供载体的全部导航、制导参数(位置、线速度、角速度、姿态角)。惯性导航技术,包括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将陀螺通过平台稳定回路控制平台跟踪导航坐标系在惯性空间的角速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相对导航坐标系角速度计算姿态矩阵,把雷体坐标系轴向加速度信息转换到导航坐标系轴向并进行导航计算。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又称惯性导航组合。3个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转动运动;3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3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 陀螺仪是惯性系统的主要元件。陀螺仪通常是指安装在万向支架中高速旋转的转子,转子同时可绕垂直于自转轴的一根轴或两根轴进动,前者称单自由度陀螺仪,后者称二自由度陀螺仪。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利用这些特性制成了敏感角速度的速率陀螺和敏感角偏差的位置陀螺。由于光学、MEMS 等技术被引入于陀螺仪的研制,现在习惯上把能够完成陀螺功能的装置统称为陀螺。陀螺仪种类多种多样,按陀螺转子主轴所具有的进动自由度数目可分为二自由度陀螺仪和单自由度陀螺仪;按支承系统可分为滚珠轴承支承陀螺,液浮、气浮与磁浮陀螺,挠性陀螺(动力调谐式挠性陀螺仪),静电陀螺;按物理原理分为利用高速旋转体物理特性工作的转子式陀螺,和利用其他物理原理工作的半球谐振陀螺、微机械陀螺、环形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等。 由于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的核心部件,因此,可以按各种类型陀螺出现的先后、理论的建立和新型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出现,将惯性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代,但是惯性技术发展的各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第一代惯性技术指1930年以前的惯性技术。自1687年牛顿三大定律的建立,并成为惯性导航的理论基础;到l852年,傅科(Leon Foucault)提出陀螺的定义、原理及应用设想;再到1908年由安修茨(Hermann Anschütz—Kaempfe)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摆式陀螺罗经,以及1910年的舒勒(Max Schuler)调谐原理;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发展的基础。 第二代惯性技术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火箭发展的初期,其研究内容从惯性仪表技术发展扩大到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首先是惯性技术在德国V-II火箭上的第一次成功应用。到50年代中后期,0.5n mile/h的单自由度液浮陀螺平台惯导系统研制并应用成功。1968年,漂移约为0.005°/h的G6B4型动压陀螺研制成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惯性传感

导航系统的现状、发展与未来

导航系统的现状、发展与未来 [摘要] 简单地讨论了导航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重点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中的传感器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未来。本文论述了组合导航系统,特别是 INS-GPS 组合导航系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多星座导航;GPS;GLONASS;伽利略导航系统 1. 引言 传统导航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走过约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导航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应用已由交通运输扩展到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建筑、旅游、公安、救助、电信、物探、测绘、气象等等,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此情况下,一方面,以 70 年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而发展的几种新型导航系统,如卫星导航系统、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组合导航系统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同时,原有的导航系统面临着或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如欧米伽导航系统、罗兰 C 导航系统(我国保留);还有的被保留,不断改进、发展,如陀螺罗经、测深仪、计程仪、雷达等。还有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有获得了新生,如天文导航系统的命运与上述导航系统不一样。上个世纪,随着高精度陀螺仪和 GPS 的应用,普遍的看法是天文导航已经过时,将被淘汰,比如,美国 60 年代末在北极星潜艇中拆除了天文导航系统。但现在,随着新型光电器件如 CCD 的发展、计算机、新的数学模型的发展,天文导航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达 30 米左右)、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大大降低,天文导航作为一种独立的、自主式的、成本低的系统又重新为人们所认识。 纵观 30 年来,导航系统的发展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新材料、微电子、集成广学、计算机等的发展,促进了新型惯性器件的发展,从而惯性导航系统的体积越来越小,精度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第二,卫星导航技术这 30 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认为,卫星导航给导航技术带来了一次极大的革命;第三、卫星导航、惯性导航以及其他技术之间相互组合,促进了导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惯性导航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是随着惯性传感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导航技术,它完全自主、不受干扰、输出信息量大、输出信息实时性强等优点使其在军用航行载体和民用相关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惯导系统的精度、成本主要取决于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和成本。因此,讨论惯性导航技术首先要研究惯性传感器。 惯性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加速度计INS的误差影响较小,目前依然是以挠性支承摆式加速度计为主。陀螺仪由于其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且其漂移误差对INS精度影响大,从而成了惯性传感器重点研究对象。 从广义上讲凡是能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旋转的装置就可以称为陀螺仪,随着技术的发展,相继发现了多种物理效应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同型号和不同结构的陀螺仪. 从20世纪50年代的液浮陀螺仪到70年代的动力调谐陀螺仪;从80年代的环形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到90年代的振动陀螺仪以及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微机械电子系统陀螺仪相继出现,从而推动了惯性传感器不断向前发展。

CAD布局与模型

经常有网友在百度知道里问一些AutoCAD的问题,发现不少人对AutoCAD 模型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画图及最后生成图纸的过程认识比较模糊,现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第一步,是在模型空间里一定要按1:1的比例来画图,但要正确选择尺寸的单位,如果是进行机械设计,单位应该选用毫米,如果是进行建筑设计,单位应该选用米,如果是画城市规划图,单位应该选用百米或千米。操作菜单“格式”——“单位”,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就可以更改单位。 默认的情况下,图形界限处于关闭的状态,模型空间就像一张没有边际的纸,不会存在画不下的情况。 如果画出的图形在模型空间里显示太小或太大,你可以用视图缩放工具进行放大或缩小,以便于观察和操作,视图缩放工具只是改变了图形显示的大小,图形的实际尺寸并没有改变,也没有影响画图的比例。 在顶部的工具栏里的视图缩放工具有“平移”、“实时缩放”、“窗口缩放”和“缩放上一个”,在菜单“视图”→“缩放”里还有另外几个。 点击“平移”工具,光标变成手掌形状,按住鼠标左键可以将图形在绘图空间里移动,这其实只是显示位置的改变,图形的坐标是不会改变的。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里点选“退出”,就可以退出平移。 点击“实时缩放”工具,光标变成有加减号的放大镜形状,按住鼠标左键向上推,图形变大,向下拉,图形变小,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里点选“退出”,就可以结束缩放。 点击“窗口缩放”工具,在绘图空间拖拉出一个框,将要放大的图形包括在里面,再点击一下鼠标,这个框就会充满整个视窗显示,图形就被放大了。 点击“缩放上一个”工具,图形就恢复到缩放前的大小,“缩放上一个”工具可以记住许多步的缩放操作,每点击一次,都会恢复到上一次的大小。 操作菜单“视图”→“缩放”→“全部”,如果已经画好的图形比图形界限小,视图空间将显示整个图形界限;但如果已经画好的图形比图形界限大,视图空间将最大尺度地显示所有已经画的图形。图形界限可以操作菜单“格 式”→“图形界限”来指定。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21世纪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收稿日期:2002-01-14 熊正南 蔡开仕 武凤德 高宏伟 (第七○七研究所 天津 300131) 摘 要: 本文叙述了美国战略潜艇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惯性技术、重力技术、无线电技术、声呐技术等,重点叙述了光学陀螺和重力导航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 关键词: 舰船惯性导航 重力导航 无线电导航 声呐导航 Survey of the T echnologic Development for American Strategic Submarine N avigation in 21Century X iong Zhengnan Cai K aishi Wu Fengde G ao H ong wei (T ianji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T ianjin ,300131) Abstract : Th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American strategic submarine navigation in 21century are dis 2cussed ,including inertial technology ,gravity technology ,radio navigation technology ,and s onar technology ,with the em phas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fiber optic gyro technology and gravity navigation technology. K ey w ords : ship ’s inertial navigation ,gravity navigation ,radio navigation ,s onar navigation 1 舰船导航发展的历史回顾 回顾舰船导航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舰船导航是适应舰船作战系统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发展的。1.1 适应军事需求而发展 以惯性导航为例,几十年来,舰船惯性技术是在不断满足潜基导弹的射程和命中精度的要求及核潜艇的隐蔽性要求而不断发展的。 由于核潜艇具有灵活性、隐蔽性,是发射弹道导弹的活动基地,所以美国于1954年就开始实施了北极星核潜艇的研制计划。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就是这个计划的直接产物。 20世纪70年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弹道导弹从A1型相继发展到A2、A3和C3型,其射程从1200n mile 提高到1500n mile 和2500n mile ,命中精度相应地从3km 、2km 、800m 到450m 。MK 2SI NS 也与之相应地从MK 2MOD0型发展到MK 2MOD3、MK 2MOD4和MK 2MOD6型,其定位精度从1.6n mile/30h 提高到0.7n mile/30h 。 80年代,美国建造了三叉戟核潜艇,携带C4型和D5型弹道导弹,射程分别为4000n mile 和6500n mile 。MK 2SI NS 也相应地发展到MK 2MOD7型,并采用静电陀螺监控器来改善其精度。 90年代为了配合D5型弹道导弹,采用了静电陀螺仪导航仪,同时还组合了重力仪技术。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舰船惯性技术不仅是适应军事需求而发展,而且是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惯性技术涉及许 第24卷 第3期2002年6月 舰 船 科 学 技 术SHIP SCIE NCE AND TECH NO LOGY V ol.24 N o.3 Jun.2002

导航原理讲义第一章

导航原理(principle of navigation) i) 使用教材: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要自己编)。ii)参考书: 1.惯性导航原理,邓正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2.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刘基余,科学出版 社,2003; 3.Elliott D. Kaplan. Understanding GP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 中译本:1)GPS原理与应用(第一版),邱致和(20所),电子工业出版社; 2)GPS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寇艳红(北航),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Pratap Misra,Per Eng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ignals, Measurements and Performance(second Edition). 中译本: GPS 信号,测量与性能(第二版),罗鸣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iii)课程考核方式:课堂大作业形式。 iv)课程的主要内容: 惯性导航部分; 北斗部分;

GPS部分; 天文导航部分; 组合导航部分; 新增部分: 量子导航 Simulation-based(粒子滤波)。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Oping University)的Rickard Karlsson提出一种无需GPS即可定位并导航的新技术。

第一章导航及其发展 §1.1 导航的基本概念 1、导航的定义 在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并以规定的所需导航性能,引导运载体航行的过程(引导运载体按一定航线从一个地点(出发点)到另一个地点(目的地)的过程)。 2、导航参数 导航过程中需要用来完成导航任务的参数。 载体的位置、速度、姿态(角度)等,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确定载体的位置,即定位。所以,导航的核心就是定位。 3、导航的任务 1)引导运载体进入并沿预定航线航行; 2)导引运载体在夜间和各种气象条件下安全着陆或进港。 3) 为运载体准确、安全地完成航行任务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导引及情报咨询服务; 4)确定运载体当前所处的位置及其航行参数(最重要)。 4、导航与定位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导航是对运动点而言的,观测时间很短,观测数据要进行实时处理,提供相对参考位置的相对坐标,定位精度不及固定点高。 定位是对固定点而言的,允许较长时间的观测,观测数据

cad模型与布局

在模型中的比例为1:1,在导入布局后比例变为1:50或1:100。。。。这个应该怎样设置也就是说在模型中测量得到1000,按1:100的比例导入布局中测量相同的线段得到的数据为10 切换到布局里,双击框内,就可以直接编辑框内的内容了, 直接用Z(ZOOM命令,放大缩小),再输入nXP就可以了,比方你要1:100的,就输入1/100XP 你不可以改变在布局里的大小的,布局并不是放大缩小的命令,ZOOM命令不能改变大小,只可以改变显示的大小,这样你用窗口打印就可以了,实际是不变的,变了就坏了,就不准了... 教你一个命令chspace 可以把模型与布局中的图互倒。也就是把模型的线转换到布局中,比例按视口中的比例。 我想这可能是你要的答案 还有安装CAD时安装express tool s才有这个命令 这是用布局必须要知道的命令 1.插入--布局--来自样板的布局--选择你想要的--点击确认 2.点击模型右边你插入的布局名字(布局1)--转换到布局模式-- 3.在布局模式下,最里面的那个矩形框叫做“视口”,双击视口内部,再双击鼠标滚轮,就出现你在模型空间内绘制的图纸了, 4.调整cad右下角的视口比例等,到你想要的程度就好了 首先你要搞懂您所要画的图纸应该常用的比例,如剖面图、大样图的比例通常为(1:1,1:2,1:5,1:10)立面图通常为(1:30),平面图最好为1:100。有了这些概念以后您那些所谓的标注。无论是在模型还是布局里面打印多大比例的图纸就在标注里面设置好它的比例。还有字体。通常他要跟标注比例上面的字是一样大小的,在1:1的时候应该2.5的高度.若打印1:30的比例的话就2.5*30=75,字体的高度应事75,以此类推,打印多大比例字体在纸张上面的现实都是一样大小的,一样清晰可见的。还有就是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的打印,(不好意思,您的两个问题我一并回答了,没有分开.见谅!)像在布局空间里面打印的话.用MV先见一个可见框,然后双击进去命令行输入"Z"-回车-再输入"1/30XP"-回车。(注,我这里依然是用的1:30做的比喻.)这样就得到一个1:30比例的图纸了。若显示不完全可以拖拉MV建的那个可见框,建议你比列设置好以后锁定可见框。这样打印的时候在设置打印面比例的地方应给他1:1即可。另外是在模型空间里面打印,当然跟布局是差不多的。只是它在这里面的都是1:1的显示,在打印设置下的打印比例调成1:30。就OK了。当然我觉的这个打印的难点在于标注于字体的大小样式不一。令图纸及

GPS导航系统基本原理

简述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 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 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 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 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 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