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地理学1

土壤地理学1

土壤地理学1
土壤地理学1

名词解释: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学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地理学

2土壤地理学:是指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土壤形成、发生演变、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学科。)

3.土壤发生学: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4.土壤分类学:是指选取土壤分类标准对土壤这个地球表面的连续的历史自然综合体进行划分,通过构建分类单元与分类等级的逻辑关系,形成树枝分类系统,以便人们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识它们,区分各种土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古土壤:是在与当地现代景观条件不相同的古景观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性质与现代当地土壤有某些差异。

6. 残存古土壤:系原地形成但又遭受侵蚀后残存于地表的古土壤。其原有腐殖质层或土体上半部分已被剥蚀,裸露地表的仅为淋溶层或淀积层以下部分。

7.古土壤残余物:系古土壤经外营力搬运而重新堆积后形成,与其它物质混杂在一起。

8.遗留特征: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现代土壤中存在着的与目前成土条件不相符合的一些性状。

9.土壤相对年龄:即土壤的发育程度,最具体的是土壤层次的分化,或说发生学土层的清晰度,可作为相对年龄的衡量尺度。

10.土壤绝对年龄: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11.诊断表下层:是在土壤表层之下,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作用形成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土层.

12.淋溶(eluviation):指土壤剖面中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运动。

13.淋洗(leaching):是指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出土体。

14.富集(enrichment):是指整个的土壤由于处在景观中的低洼部位,而从周围获得物质。

15.表面侵蚀erosion是指由于雨滴(风力)的撞击,径流水搬运而引起的表层土壤侵蚀。

16.表面累积(cumulization)是指由于流水或风等作用,使物质在土壤表面累积

17.原始成土过程:这是岩石风化或成土过程的起始阶段,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前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

18.泥炭化过程:是指植物有机残体以半分解或微分解形态积累的形成泥炭过程。泥炭层多用H 表示。产生于高寒湿润和地下水位高或地表积水的过湿条件下。

19.粘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20.富铁铝化过程(fersiallitiz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21.钙化过程:特指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22.脱钙过程decalcification:是指母质或土壤中碳酸钙(镁)的在H2O和CO2的作用下形成重碳酸盐,并随水淋溶出某一土层或整个土体。

23.盐化salinization:是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常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

24.脱盐过程:是指盐化土壤或盐土中易溶性盐的淋失过程。

25.碱质化或钠质化:是指土壤碱化度或钠化率(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提高的过程。

26.白浆化过程:是指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

27.灰化过程: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主要表现为铁、铝的螯合淋溶和酸性淋溶。

28.土壤熟化过程:是指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溉和改良等措施影响下,土壤肥力上升的发展过

程,即在耕种条件下,土壤人为地定向培肥的过程。

29.土壤发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30.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3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地带性土类沿纬度或经度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水平地理分布。

32.土壤区域性:以区域性成土因素为主导作用而产生的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33.耕层富盐基作用(生物自肥作用):植被将分散下移的养分集中地表而表土养分含量增高的过程。

34.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35.土壤沙化一般是指由于风蚀作用所引起地面物质中细粒部分和营养物质损失而出现土壤表层粗化的过程。

36.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37.土壤质量(soil quality)或称土壤健康(health of soil)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8.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则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39.土壤侵蚀是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剥离、迁移、沉积的过程

40.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分随水向表土层(0~20 cm)运移而累积至含量超过

0.1% (或富含石膏土壤为0.2%)的过程

简答题:

1.学派:(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17世纪)创始人是著名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2)农业地质土壤学派: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质学家法鲁、李希霍芬、拉曼等用地质学观点来研究土壤,形成了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

(3)土壤发生学派: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创立了土壤发生学观点。2.土壤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1)气候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即降水和温度)。但土壤的水热条件状况还受地形、地表覆盖等影响。气候是决定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类型分化的基本因素。

①作用:a.影响岩石的风化强度和淋溶强度

b.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群落类型及其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c.影响土壤理化性状、肥力状况

d.决定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②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a.降水量和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带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趋势草原土壤比森林土壤表现得更显著。如中国温带地区,自北向南,从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b.当温度保持不变,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如中国中温带地区自东而西,由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的作用:(1)自然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积累有机质;(2)促进岩石矿物风化:通过根系的机械穿插、分泌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等方面来加速岩石矿物的风化;(3)选择性吸收积累养分(4)改造母质,改善土壤性状(5)涵水保土----“生物水库”(6)巨大的生态效益: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

2、土壤与制备的关系:

(一)植被类型影响土壤中有机质数量和分布:①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森林土的两倍

②有机质在土壤中分布状况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集中于地表,并且随深度锐减;而草原土壤

的有机质含量则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

(二)植被类型对植物营养元素和土壤酸度的影响:一般说,草原植被较森林植被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高,因此,草原土壤的B.S和PH高于森林土壤中的。针叶林与阔叶林相比,前者灰分中的钙钾高,后者的硅较多。因此针叶林的土壤酸度比阔叶林高。

(三)、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淋溶与淋洗的速度:森林和草原相同气候、地面坡度和母质相似条件下,森林土壤显示了较大的淋溶与淋洗强度。原因是①森林土壤每年归还到土壤表面的碱金属与碱金属盐基离子较少。②森林的水分消耗主要是蒸腾,降水进入土壤中的比例较大,水的淋洗效率较高。

3、微生物的作用:1)分解者;(2)提供土壤N素(生物固N)完善土壤养分;(3)净化土壤污染(如消除粪便异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4)提高土壤的抗逆性;(5)转化者:转化为有机质为腐殖质

4、动物的作用:(1)消费者;(2)参与转化有机质;(3)改造土壤结构:通过机械扰动来疏松土壤(蚯蚓、地老虎等)

(3)母质因素:1)母质影响土壤机械组成;2)母质影响土壤化学组成;3)母质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种类);4)母质对土壤发育进程的影响

(4)地形因素:

1)地形的主要作用表现为:①是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

②是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或潜水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或重新分配

2)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①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②地

形影响土壤成土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5)时间因素:是一个强度因素,决定土壤的发育程度

1)土壤年龄:

土壤相对年龄:可以通过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即剖面土层分异程度来判断。在一定区域内,土壤的发生土层分异越明显,相对年龄越大。

土壤绝对年龄:应当从该土壤由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算起。

2)土壤发育程度:土壤发育速度取决于成土条件

有利于土壤快速发育的条件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森林植被、低石灰含量的松散母质、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

阻碍土壤发育的条件是:干冷气候、草原植被、高石灰含量且通透性差、紧实的母质、陡峭的地形。

3)古土壤分类:1、埋藏古土壤:系原地形成并被埋藏于一定深度的古土壤,一般保存较完整的剖面和一定的发生土层分异。

古土壤和遗留特征都是表明成土过程或成土条件发生了变化的证据

3.人类活动

①人类活动的两重性:有益:改善了土壤的水汽热条件,促进土壤熟化,成为高产土壤

有害:人类活动造成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大量使用农药和灌溉污水,造成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残留

②人为因素与自然成土因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定向的。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3、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会破坏土壤,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壤引起的。

4.土壤形成过程: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加到土壤中。2、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3、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4、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转化。

(1)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

①腐殖质化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

首先出现自养型微生物的“岩漆阶段”,如绿藻、

第二是异养微生物的“地衣阶段” ,如

第三阶段是苔藓阶段。

在高山寒冻条件下的寒冻土,便是原始成土过程的产物。

②粘化过程:不同粘化作用形成不同土壤类型:

? 粘粒逐渐向下减少(残积粘化)---始成土

? 粘粒在剖面的一定深度中明显增加,然后逐渐减少(淀积粘化)----淋溶土

? 粘粒向下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铁铝土

? 粘粒在剖面的一定深度中明显增加,然后含量恒定,最后又减少----强淋溶土

? 粘粒在剖面的上部紧接表层之下减少,然后明显增加,再逐渐减少---碱土

? 土体中粘粒在各层均匀分布---变性土

③富铁铝化过程:

特点:①粘粒的硅铝率(Ki =SiO 2/Al 2O 3)和硅铝铁率(SiO 2/R 203)的不断降低,②粘粒矿物由2:l 型向1:1型和铁、铝氧化物简单化的矿物演变。③土壤肥力降低

④钙积或积钙过程calcification :在较干旱的气候下,脱钙作用只在土体上部进行,而淋移到下部的重碳酸钙,由于干燥脱水而重新转变为难溶性的碳酸钙而淀积下来,形成具有粉霜状、菌丝状、膜状、结核状和石灰盘等淀积特征的钙积层。

5.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 ba 值(土壤风化淋溶系数)指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

ba=(Na2O+K2O+CaO)/Al2O3 ba 值愈小,表示脱盐基多,淋溶作用强。

? 值(土壤淋溶系数) 土壤风化淋溶指数 值愈小,说明它的淋溶强度愈强

32223222/O Al O N a O K O Al O N a O K ++母质层值=淋溶层

β

3、值 土壤风化指数, 值愈小,说明风化程度越高 O Na O K O Na O K 2222/母质层淋溶层

值=μ

4、Sa 值(硅铝率) 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 )或粘粒中SiO 2/Al 2O 3 摩尔比。Sa=SiO 2/Al 2O 3 Sa 值愈小,说明土壤的风化程度越高,土壤中硅的淋失和铝的富集作用越强,粘土矿物组成中高岭石和三水铝矿含量越多。

6.主要发生层的修饰字母

b :埋藏或重迭土层,如A b

h: 指矿质土层中积累有腐殖质,如A h 、B h

m :指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这个字母常与另一个指示胶结物化学性质的学母联合使用,如C mk 层表示形成了石灰结磐层。

g: 反映氧化还原过程所形成的具有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土层,如B g

t: 指粘粒聚积的土层,如B t 为粘化层

7.俄罗斯现代土壤分类有地理发生学派和历史发生学派两个主要学派

1)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七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①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 高级分类单元

②土属、土种、变种 —— 基层分类单元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纲 12个;亚纲 30个;土类 60个

①土纲: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

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

②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

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4 个土纲、39 个亚纲、138 个土类、588 个亚类

8.诊断层:中国:33个美国:28个

1)诊断表土层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的A层,它可能也包括了发生学意义上的B层,或可能是埋藏了的B层。诊断表下层也不一定正好相当于发生学的B层,它可能包括了发生学意义上的A层。(判断题)

2)诊断特征: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3)诊断表下层:如:漂白层、舌状层、雏形层、铁铝层、低活性富铁层、聚铁网纹层、灰化淀积层、耕作淀积层、水耕氧化还原层、粘化层、粘磐、碱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磷磐。20个表下层。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

9.0 ℃t等温线通过淮河、秦岭一线,向西经过青藏高原东坡折向西南,终止于江孜附近。

400mm等雨量线从大兴安岭起,经过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自东北斜贯西南,将全国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10.气候分区:最基本的特征是热量呈纬向分布和湿度大致呈经向分布。

1)根据温度热量指标可把我国分成七个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就湿度而言,将我国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地势:地形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且呈梯级分布;

全国主要由3个阶梯所构成:

最高一级地形---西部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

二级阶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海拔2000m以下)

三级阶梯-----丘陵平原交错分布的地区(海拔500m以下)

11.成土母质:主要风化壳类型

(1)富铝风化壳和第四纪红色粘土(2)硅铝风化壳:①饱和硅铝风化壳②不饱和硅铝风化壳③弱富铝硅铝风化壳④碎屑硅铝风化壳(3)四川石灰质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壳区(4)广西石灰岩岩溶风化物地区(5)碎屑风化壳

12.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13.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3.土壤地带性: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规律。

14.土壤区域性:

(1)土壤水平地带性:①土壤纬度地带性②土壤经度地带性

(2)土壤垂直地带性

1)、土壤的纬度地带分布:

土壤纬度地带性。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谱,由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黄壤- 黄棕壤-棕壤- 暗棕壤。这种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分布的特点是,多分布在中纬度的大陆边缘,土壤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列构成。

2)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土壤经度地带性。例如:我国东北-内蒙古-宁夏一线,由东向西,植被的递变规律是森林- 草甸草原- 草原- 干草原-荒漠草原- 荒漠;土壤也自东向西呈有规律的递变。在我国温带,其土壤带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则为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15.我国土壤水平地带的分布:

干旱类型土壤带湿润类型土壤带

漂灰土

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票钙土--黑钙土、灰黑土-黑土-暗棕壤

棕漠土灰钙土-黑垆土------褐土---------棕壤

青藏高原高山土----------------------------------黄褐土黄棕壤

红黄壤-------------黄壤红壤

赤红壤

砖红壤

16.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17.铁铝土:

(1)土壤颜色计量的三种性质:色彩、色度、色值

(2)铁铝土:又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

(3)共性:①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铝,是不同程度富铝风化的产物;

②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风化壳

红壤:

(4)形成条件: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

赤红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偏干,黄壤偏湿)

(5)基本成土过程

1)脱硅富铝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产生的结果:

①脱盐基酸化,肥力下降②铁铝相对富集,形成铁铝残余聚积层。③形成大量的游离氧化铁④随着粘粒Ki值降低,粘粒矿物简单化,胶体品质变差,负电荷减少,并产生正电荷,净负电荷减少,保肥力减弱。

2)养分的生物富集过程:养分的循环迅速而强烈体现:①合成量大②分解速度快③耕层富盐基作用

(6)网纹层的产生:

①质地粘重,土层深厚,水分沿着弯曲孔隙或根孔下渗而发生不均匀性移动。水流经多的地方,铁、锰还原溶解和移动强,土体发白;水流经少的地方,铁、锰还原溶解和移动弱,土体或红或黄;产生的杂色层次称网纹层。

②土壤局部酸度变化,如根际pH发生变化引起铁移动也可产生网纹层。

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划分为赤红攘、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3个亚类。

红壤:红壤的分类(共5个亚类):红壤、棕红壤、黄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

(7)各土类之间的区分:

(1)砖红壤与红壤:

砖红壤系热带铁铝土,富铝化作用比红壤强,风化度和酸性更强;而红壤位于砖红壤北部的中亚热带,其水热条件、富铝化、生物富集以及矿物风化度均较砖红壤低,故红壤的硅铝率较高、铁的活化度较低,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而少三水铝石与赤铁矿,且CEC、BS均较砖红壤高。(2)砖红壤与赤红壤

赤红壤位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是中国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土壤,因水热差异使富铝化、矿物风化度、生物富集量比红壤高而低于砖红壤。CEC、BS低于红壤但高于砖红壤。

(3)砖红壤与黄壤

黄壤是亚热带暖热阴湿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黄化过程相对较弱,具有鲜黄色B 层的土壤。

砖红壤系热带铁铝土,富铝化作用比黄壤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氧化铁和氧化铝含量比黄壤高,而土壤中的伊利石、蒙脱石等2:1型粘土矿物含量很少,氧化铁以赤铁矿为主,所以呈砖红色。

(4)砖红壤与燥红土:

燥红土年均温20~25℃,年降水量为750~1000mm,因焚风效应使蒸发量高于降水量3~4倍而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成土环境与成土作用,由于干旱,淋溶作用弱而归属半淋溶土纲,而红壤与砖红壤系铁铝土。故矿物风化度、脱硅富铝化作用不明显,有蛭石、蒙脱石,不含三水铝石,CEC、BS、pH值较砖红壤、红壤明显增高

(5)红壤与黄壤

红壤比黄壤年平均气温高而排水较好,故含水氧化铁与铁的活化度均较黄壤低,以赤铁矿为主,土壤通体呈红色(10Y5/8) -棕红色(10Y5/6) ,矿物风化度较黄壤深而富铝化过程较强,故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和三水铝石,而较少针铁矿和褐铁矿。

18.淋溶土:

(1)分类: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和灰化土共8个土类。

(2)共同特点:

1)与南方铁铝相比,风化程度明显减弱,粘土矿物以2:1 型占主导地位;

2)土壤中石灰充分淋溶,呈酸性反应,有明显的粘粒淀积。

(3)淋溶土成土条件及分布:

寒温带灰化土漂灰土棕色针叶林土(针叶林)

(中)温带暗棕壤白浆土(针阔混交林)

暖温带棕壤(落叶阔叶混林)

北亚热带黄褐土黄棕壤(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4)形成特点

1)、黄棕壤:①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度特点。②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

2)、黄褐土:①弱脱硅富铝化,粘粒Sa(Ki)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伴有蒙脱石,少量高岭石。②粘化作用明显,强烈的淋淀粘化,形成Bt,甚至粘盘。

3)、棕壤:①强淋溶过程,酸化;②强粘化作用,形成明显的Bt。③明显的生物富盐基过程,导致表层pH高于下层4)、暗棕壤:①明显的腐殖质积累作用:林下草本

生长繁茂,凋落物灰分富钙镁,因此,不仅有机质含量高,且HA/FA高,>1.0。②酸性淋溶(微酸)和弱粘化作用,无Bt形成。③部分发生漂洗。

5)、白浆土:①明显的腐殖质积累作用(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冬季寒冷,土壤产生冻层,且地势低平,水多,通气差,微生物活动弱。)②产生白浆化过程③部分发生漂洗.

6)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①前者漂洗为主,兼有灰化,后者以酸性淋溶为主,微弱灰化和漂洗。

7)灰化土:①灰化过程为主,兼有一定漂洗作用。

(5)各土类的形成过程:

棕壤形成过程:①强淋溶过程,酸化②强粘化作用,形成明显的Bt③明显的生物富盐基过程,导致表层pH高于下层

暗棕壤形成过程:1)腐殖质积累2)盐基与粘粒淋溶过程3)假灰化过程

白浆土:形成过程及基本特点:

①明显的腐殖质积累过程:雨热同季,植物生长繁茂,植物生长量大;冬季寒冷漫长,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弱;形成富含有机质表层,甚至出现泥炭。

②明显的白浆化过程:雨水充沛,有机质丰富,地形低缓,母质粘重(河、湖相沉积物)还原性离铁、离锰产生③明显白浆化过程。

棕色针叶林土:形成过程:1)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层和粗腐殖质层的形成2)有机酸的络合淋溶3)铁铝的回流与聚积4)在较低地形处,发生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黄棕壤的分类:黄棕壤划分为黄棕壤、暗黄棕壤、粘磐黄棕壤和黄棕壤性土共4个亚类。

棕壤的分类:棕壤划分为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共4个亚类。

暗棕壤划分为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和暗棕壤性土等亚类。

白浆土分为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3 个亚类。

棕色针叶林土划分为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和表潜棕色针叶林土等亚类。

(6)各土类之间的区分:

①黄棕壤与红壤、黄壤

红壤和黄壤为亚热带的湿润铁铝土纲,它们因富铝化作用形成较多的高岭石类粘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pH为弱酸性和强酸性,BS<35%,粘粒硅铝率为2.0~2.5。

②黄棕壤与棕壤

棕壤与黄棕壤相比,表层腐殖质积累较强,而粘化较弱,铁的风化移动性较差,而粘粒的硅铝率较高。

③黄棕壤与黄褐土

黄褐土相对黄棕壤,其淋溶作用较弱,pH6.8~7.5,BS>75%,且常有少量的CaCO3物质,粘粒硅铝率>3 .0。

④黄棕壤与褐土

褐土为暖温带半淋溶土纲,全剖面的BS >75%,pH7.0~8.5,且常有一定的CaCO3新生体存在。

⑤暗棕壤与棕壤

暗棕壤有铁锰胶膜和较多的SiO2粉末其粘化现象不如棕壤明显;棕壤一般无SiO2粉末。

⑥白浆土与棕壤、暗棕壤

白浆土在粘化层之上有明显的白浆层。而后两者则无,即使有也不明显。

19.半淋溶土:

(1)分类: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和灰色森林土(灰黑土)共5个土类。

(2)共性:①湿润或半湿润条件;②植被为森林(旱生森林);③弱粘化,较弱淋溶作用,剖面中还保留一定量的游离CaCO3 。

(3)形成过程:

①燥红土:形成特点及基本性质:有机质积累作用弱;弱富铝化作用;土壤淋溶作用较弱;粘粒有下移趋势

②褐土:成土过程:1)、脱钙过程2)、明显的粘化作用3)、人工覆盖作用

褐土亚类:褐土划分为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塿土、燥褐土和褐土性土共7个亚类。

③黑土:形成特点:1)、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2)、彻底的脱钙过程3)、轻度还原性离铁、离锰

(4)各土类之间的区分:

①褐土与棕壤

棕壤为暖温带湿润森林下的淋溶土,因此在剖面形态方面,棕壤的淋淀粘化明显。粘化层次出现的层位稍低,层次厚度较大,pH近酸性,即6.0~6.5左右,且剖面中无CaCO3积聚,这也是淋溶褐土与棕壤的主要区别。此外,在过渡地带的同一地区内,土壤剖面中的CaCO3的有无往往与母质关系较大,如钙质母质者多发育为褐土,反之,则发育为棕壤,所以往往在过渡地带形成褐土与棕壤的镶嵌分布

②褐土与黄棕壤、黄褐土

黄棕壤和黄褐土属于北亚热带淋溶土,淋淀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富铝化过程,铁的游离度较高。土体无石灰反应,所以褐土与黄棕壤、黄褐土比较容易区分。

③黑土与暗棕壤

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气候,森林植被下形成的森林系列土壤,其土体淋溶强度较大,表层和淋溶层酸度比黑土大,pH6.0~6.5左右,三、二氧化物、粘粒在土壤剖面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异,有机质含量和盐基饱和度比黑土低。

④黑土与白浆土

白浆土是半水成土壤,A h层之下可见由漂洗作用形成的明显的白浆层,该层酸度偏大,pH5.5~6.5左右,盐基饱和度偏低。且白浆土A h层较黑土薄,向下呈水平整齐过渡。黑土呈舌状过渡。

钙层土:是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系列。

(1)分类:温带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暖温带的栗褐土、黑垆土、灰钙土等6个土类。(2)共同特点:①所处气候条件较干旱,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弱,富含盐基物质,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土体中有明显的钙积层发育;

②草原植被主要以根系在土壤中积累有机质,腐殖质剖面较深,其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③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这些特点与铁铝土、淋溶土等森林土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分布: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4)栗钙土:形成特点

具有草原土壤最典型的形成特点

①腐殖质积累:与黑钙土相比,其腐殖质积累过程渐趋减弱。

②钙化过程:与黑钙土相比,钙化过程相对增强,钙积层位更高。

③残积粘化:粘化过程很微弱,而且不普遍。

(5)黑钙土:形成特点:

1)、强烈的腐殖质积累,但弱于黑土

2)、明显的钙化过程(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

黑钙土分类分为: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和碱化黑钙土共7个亚类。

栗钙土分为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和栗钙土性土7个亚类。

(6)各土类之间的区别:

①黑钙土与黑土

黑钙土是草原植被,黑土则是草原化草甸,黑钙土地下水位7—18m而黑土地下水位为3-5m,黑钙土富含碳酸钙,而黑土没有或很少,黑钙土中无铁锰结核和次生SiO2粉末,而黑土中较为常见,黑钙土通常无沼泽化而黑土有可能伴有沼泽化,一般黑土的腐殖质层的厚度与腐殖质含量均大于黑钙土。

②黑钙土与栗钙土

栗钙处于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黑钙土地区少,蒸发量比黑钙土地区大,腐殖质矿化明显,其含量比黑钙土低,多小于20g/kg,呈栗色;栗钙土的碳酸钙淀积的层位比黑钙土高,一般从表层开始为石灰所饱和,土体内可见明显的钙积层,并且钙积层的层位也高,pH8.0左右。

③栗钙土与棕钙土

棕钙土分布于荒漠草原,其A h层更薄,有机质也少,因而腐殖质层不明显;棕钙土B k层层位更高,常见石化钙积层。而且棕钙土的亚表层具有铁质染色的棕色特征,剖面下部有石膏聚集,而季风区的栗钙土一般没有。

20.初育土

(1)土类:紫色土、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龟裂土、新积土、粗骨土、石质土共11个土类。

(2)紫色土

1)特性:土层浅薄:一般仅有50厘米左右,甚至更薄;土壤发育程度很低,有机质含量不高,一般低于1%,氮素也贫乏,唯磷、钾较丰富。

2)形成特点

①快速物理崩解和频繁的侵蚀堆积作用

原因:胶结物:紫色岩胶结物多为钙质、泥质,少铁质、硅质;成分复杂:成分复杂且色深、差异吸热、差热崩解;

②风化淋溶程度浅,基本保持母岩原色

原因:更新频繁:成土时间短,化学风化弱,保持母岩的基本成分;特殊岩石:紫色岩颜色的形成至今未弄清。(如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

③母岩盐基物质丰富,淋溶损失少

体现:①多富含钙质,多为中性和石灰性②全量P、K、Na、Ca、Mg、Mo、B、Zn、Mn含量较高。

④生物循环强烈,有机质和氮素积累少

原因:①温度、水分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有机质合成;②土壤酸度、温度、水分有利于有机质分解。人为活动频繁。

3)土壤的理化性质

①质地:受母岩岩性影响,紫色土颗粒组成变化大:砂壤-轻粘。

泥岩发育的紫色土——质地较重砂岩发育的紫色土——质地较轻

②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多在10~30g/kg之间。

③土壤腐殖质:HA/FA为1.0左右,远大于同地带的黄壤。

④CaCO3 含量:10g/kg≤~≥100g/kg。

⑤酸度:酸性至碱性反应,pH5.5~8.5。

⑥BS:多在70%以上。CEC:变化大,一般为10-29cmol(+)/kg土

⑦水气状况:紫色丘陵顶部——蓄水能力极差,易旱;紫色丘陵下部——塘水,耕性差。川农农场紫色土:养分状况: ①有机质含量低,缺氮,耕地更缺;②全量P、K、Na、Ca、Mg、Mo、B、Zn、Mn含量较高,但有效量较缺乏。

4)紫色土的分类:划分依据:碳酸钙和盐基的淋溶程度

5)亚类: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3个亚类。

6)紫色土的利用和改良

原则:合理利用,保持水土,绿化荒坡,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①因土种植,合理利用②保持水土,以保促用

蓄水防旱,减洪保土是稳定地提高紫色土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21.盐碱土(具有盐化层或碱化层)

(1)盐土

1)一般特性:盐土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PH:7.5-8.5;有机质含量低(<1%);土层深厚;一般地下水位高

2)形成特点:

盐化过程:①现代积盐过程②残余积盐过程

(2)盐土与碱土的区别:碱土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而使土壤呈现强碱性(pH>9),盐土的盐分一般是中性盐类。

(3)思考题:我国盐土的基本标准?

(0.2-2.0%:氯化物下限0.6%,硫酸盐下限2.0%,二者混合型下限为1.0%)

(4)盐土盐分的积聚特点与碱土有何不同?(盐土盐分表聚,碱土盐分底聚)

22.半成土

(1)半水成土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等土类。

(2)水成土: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2个土类。

(3)潮土的形成过程:潴育化过程和腐殖质积累过程。

23.人为土

1.分类:水稻土、灌淤土和菜园土3个土类。

(1)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植稻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度条件下,经长期水耕熟化,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过程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犁底层(Ap)-渗育层(Bs)-水耕淀积层(Bg)-潜育层(W)的特殊耕种土壤。

1)形成过程

①氧化还原交替。还原淋溶(包括溶解、络合淋溶)和氧化淀积,简称淋溶作用。体现:铁、锰和钙、镁、钾、钠及二氧化硅,在还原淋溶过程中遭致淋失,铁、锰氧化条件下又发生淀积;

②水耕条件下物质积累,简称水耕熟化。体现在通过灌溉、施肥等给土壤带来矿物质和有机物质,以补充植物吸收和淋溶的损失

③腐殖质积累和分解

④盐基淋溶和复盐基:一方面渗漏水淋失最多的是钙镁钾钠等盐基性离子。另一方面施肥和灌溉水中所含的盐类却又利于土壤复盐基。

⑤铁锰的淋溶与淀积⑥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

我国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上列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6类。

24.引起土壤退化的因素:森林砍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工业活动

25.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特点:1)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2)土壤退化的发展快

26. 土壤污染特性:(1)土壤污染的隐蔽性(2)土壤污染的持久性(3)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

27.土壤南酸北碱Why ?

答:导致土壤的南酸北碱:在年降水量少而蒸发迅速的地区,通过土壤的下行水量很少,不足以洗掉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盐基,土壤的B.S.大多是饱和的,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在较湿润的地区,土壤的下行水量大,淋洗掉土壤胶体上的部分代换性盐基,其位置被H+所取代,导致B.S.的降低和土壤酸度的增加。

28. 紫色土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没有形成红壤或黄壤类的地带性土壤的原因:

答:(1)土壤受到强烈侵蚀,处于不稳定状态,表层经常受到剥蚀,底土,甚至岩石风化物不断出露地表成为新的表层,以致土壤发育时间短,淋溶过程不充分,从而继承了形成土壤的岩石的性质

(2)紫色土是发育于紫色砂岩、页岩上的土壤,砂岩、页岩比较容易发生崩解物理风化,岩石所含大量碳酸盐延缓了土壤酸化的过程,这样造成紫色土有一定厚度的松散的土层,但土壤的pH比同地带的黄壤、红壤要高,盐基饱和度较高,养分水平也较高。

29.石灰岩土之所以在南方没有形成像红壤或黄壤类的地带性土壤的原因:

答:(1)土壤受到强烈侵蚀,处于不稳定状态,表层经常受到剥蚀,底土,甚至岩石风化物不断出露地表成为新的表层,以致土壤发育时间短,淋溶过程不充分,从而继承了形成土壤的岩石的性质

(2)石灰岩土发育于石灰岩上,石灰岩不容易发生崩解物理风化,但在湿润水分条件下,却可发生风化,碳酸盐发生化学风化后,残留物是粘粒,以致土壤质地黏重;石灰岩所含大量碳酸盐延缓了土壤酸化的过程,这样造成石灰岩土的pH比同地带的黄壤、红壤要高,甚至含石灰或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高。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李比希。 2、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希拉格德就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影响。 4、18世纪以后,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是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和土壤形态发生学派。土壤发生学的奠基人是俄国的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5、土壤的功能表现为: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6、试列举三中复杂土壤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埋葬剖面、多元发生剖面、堆叠剖面、人造剖面。 7、俄国学者道库恰耶夫认为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 8、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9、土壤的特征表现为:生物活性、孔隙结构的介质。 10、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11、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13、马伯特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 14、土壤分类专家史密斯建立了标准化、定量化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15、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16、在绘制自然土壤剖面中,标出各土壤发生层名称并用相应代号表示。 层次国际土层代号 枯枝落叶层O 腐殖质层 A 淋溶层 E 淀积层 B 母质层 C 母岩层R 二、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1、土体构型: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 2、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形状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3、土壤生态系统: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4、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5、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6、土壤自净能力: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地理科学(师范)

地理科学(师范) (Geography) 一、培养目标 以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实践与实验技能、了解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共19门) 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统计分析、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实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地理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实践性强,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落实。主要有: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 本教学计划中有课堂教学实践的课程有: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技能实训、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地理多媒体教学、地理教育心理学、地理网络课程设计等。此外,安排“教育见习”的综合实践教学。

专业方向实践教学课程: 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掌握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计划中,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都是必修课,且开设相应的野外实习。 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本计划中地理教育实践技能的安排有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实践课程,以及半年的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和班主任活动的实习,掌握地理教学设计和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未来担任中学地理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Synthesize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 1201400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 学分数: 3 先修课:气象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地球概论等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制定日期:2010年执笔人:陈永金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系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的性质、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表环境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等.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为建立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关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较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刘南威等科学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作者:景贵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理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绪论/第一章 1.土壤剖面:自地表直至母质的土壤纵切面 2.单个土体:它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是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最小体积单位。 3.聚合土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5.土壤肥力 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6.土壤生产力 土壤在一定的管理系统下能生长某种植物或植物系列的能力。 原生矿物 是指土壤中各种岩石只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均未改变的矿物。 次生矿物 定义: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 次生矿物的分类: 1)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2)次生氧化物(类型及其特性) 氧化硅类:土壤新生体(蛋白石-玉髓)。 氧化锰类:土壤新生体,使土壤具有金属光泽。 氧化铁类(包括氢氧化铁):种类较多,使土壤染色:红色、砖红色、棕色、黄色氧化铝类(包括氢氧化铝):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起到“两性胶体”的作用。2)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 包括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它们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结构:晶体是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是由四个氧原子围绕一个硅原子,形成具有四面构造而得名。一系列的硅氧四面体通过共同氧原子联结成平面,形成一个片状的四面体层,或称硅氧片。两种基本晶片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 根据晶层结构分类为: 1∶1型非胀塑性矿物典型代表是高岭石和埃洛石。 2∶1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蒙脱石和蛭石。 2∶2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伊利石、蛭石。 土壤有机质 定义:是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分类: 普通土壤有机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富里酸等,60-70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专业 (二)教学目的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其目的在于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发生、土壤分类方法及各土类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理论,为学生学习和综合分析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认识土壤、分析土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根据本课程专业性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安排了较多的室内和野外实验实习,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介绍内容有:土壤剖析(土壤形态、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土壤的发生过程以及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分类(发生学、诊断学和中国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在系统介绍土壤地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反映现代土壤地理学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根据土壤地理学本身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本课程同时还配合了土壤室内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数据处理,野外实习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四)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总计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18学时。另外,安排室内实验、野外实习18学时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 (五)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土壤地理学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授课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 (六)学时分配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被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 4.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5.富铝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1.土壤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f (K.O.Γ)Β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完整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第一篇: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haoord,是xxx大学地理科学专业201X届即将毕业的一名本科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自己。 在校的几年里,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誉。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帮助下,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有关理论;熟悉教师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并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短短的几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对专业求广度求深度。在学好每门功课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一滴滴汗水是面对昨日舒心的微笑,也是走向未来丰沛的信心。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行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磨砺前行。为您,为我,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我认为年轻的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一切对我们都是陌生的。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心想着一展自己的能力如何了得,自己的想法如何新颖,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扎实。而是应该静下去,沉下去,务实地做事,谦逊地学习,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前辈和同行请教。因敬畏而谦逊,因谦逊而心若止水,刚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我们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所以应该保留一定敬畏的态度来观察周遭的环境,用谦逊的心态来更多的学习,方能保持一种心若止水的生活状态。 我相信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活环境,怎样的工作岗位我都会尽量去适应,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校园到工作的社会角色转换。成为您和您的单位麾下的一名合格员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haoord 第二篇: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haoord,我是xxx大学02届生物科学专业一名本科毕业生。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检测工作经验。在此向贵处求职。 大学期间,我较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使自己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喜欢泡图书馆,期间阅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书并涉猎了检测方面、管理学、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知识。我在思想上积极进步,热爱祖国,是学校第70期党校学员,并以85分的成绩名列前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教育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地理环境处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接部分,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是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二)、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四、参考教材体系 参考教材:《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鹿守本编著,1999)、《蓝色的国土》(广西教育出版社,杨文鹤著,1998)、《富饶的宝藏》(广西教育出版社,柯贤坤著,1998)、《海岸—通向海洋的虹桥》(广西教育出版社,王颖著,1998)、《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陈学雷著,2000)、《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陶世龙等编著,1999)、《普通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绶林主编,1985)、《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潘树荣主编,1985)、《水文与地貌》(华东师范地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 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 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 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 A )。 A 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B 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 C 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 D 中壤土、沙土、重壤土、砂壤土 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 ABC )。 A 河积母质 B 湖积母质 C 坡积母质 D 残积母质 3、下列土壤反应为碱性的土壤类型是( B )。 A 暗棕壤 B 黑钙土 C 红壤 D 棕壤 4(多项)、识别发生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 ABCD )。 A 颜色 B 质地 C 结构体 D 新生体 5、某土壤发生层的代号为Bs,其中的s表示( A )。 A 铁铝氧化物的累积 B 粘粒聚积的土层 C 碳酸盐的累积 D 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 6、下列土壤中属于地带性土壤的是( C )。 A 石灰土 B 粗骨土 C 棕漠土 D 潮土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在土壤发育过程中,人为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1)人为影响具有快速性,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的速度、强度都将加快。………………分 2)人为影响是在各自然因素仍在发生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各自然因素对土壤发生的继续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为影响的措施类型。………………分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 一、选择 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 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 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 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 响。 A马伯特 B史密斯 C H.詹尼 D威廉斯 二、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体构型: 3. 聚合土体: 4.土壤生态系统: 5.土壤圈: 6. 土壤肥力: 7.土壤自净能力: 8.土壤的物理自净: 9.土壤生物自净: 三、简答 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四、综合分析 1.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选择 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 B次生矿物 C可溶性矿物 D土壤矿物 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A石英、蒙脱石 B高岭石、蒙脱石 C正长石、白云母 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 B长石类矿物 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 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 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 B辉石 C角闪石 D硫化物 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 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 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 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 2O 3 、Fe 2 O 3 等越少。 A Sio 2B cao C K 2 O D Mgo 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 A土壤颗粒密度 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 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 D土壤结构类型 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 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 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