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物种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1.生物适应环境

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

3.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

4.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

平结构

(一)景观多样性

农业景观是由多种类型的在景观上有差异的农业生态系统的集合所组成的区域。

对于景观多样性来说:

(1)只有多样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

(3)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二)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ecotone)

在景观中不同斑块连接之处的交错区域为生态交错带。

在生物圈中,有如下一些交错带类型:

1

.城乡交错带:

2.干湿交错带

3.农牧交错带:

4.水陆交错带:Array

5.群落交错带: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二、农业生产的三种农业区位

(一)自然区位:自然条件差异为农作物与牲畜结构安排的重要因素。

(二)杜能农业区位:农产品只有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而运输成为制约条件。这样在自然区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受运输制约的

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杜能假设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 :

(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2)农产品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4)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根据这样的假设, 杜能为孤立国推断

出围绕中心城市的六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

杜能的农业圈

一、自由农作圈二、农作圈三、轮作农业圈四、谷物农作圈五、三圃式农作圈六、畜牧圈七、自然区域

两个结论:

1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度越高。

2 )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存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三)生态经济区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生产结构格局影响能力上升。

三、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

(一)人口密度梯度:人口密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是综合的。人口密度增加使人均资源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增加,对基本农产品的需求上升。这样,必然使农业向劳动密集型转化。

(二)城乡经济梯度:农业生态系统受城镇的影响,即离城镇的远近。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一、自然地理位置与垂直结构

(一)流域位置:

从上游——中游——下游

海拔、温度、养分、水分、自然景观、生产力、经济发展等变化

(二)地形变化

1、大尺度地形变化:如四川、云南高原:

川滇高原随海拔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四川省米易县农业综合开发示意图(卢良恕,1993)

从低热层(甘蔗、冬春季蔬菜、热带性果树、药材等)

中暖层:发展粮、油、生猪、蚕桑、烤烟等)

高寒层:细毛羊、冷杉、铁杉等

2、小尺度地形变化

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

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

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

林、果树,坡脚果树,旱

地蔬菜、旱粮,水田水

稻,低洼地养鱼等。

二、农田立体模式

1 .农作物间作:玉米 // 大豆(甘薯、棉花),小麦 // 棉花(蔬菜),棉花 // 油菜等。 / 套作, // 间作, - 复种,→隔年,×混作

2 .稻田养鱼:鱼类取食浮游生物和水稻害虫,减少病虫害,增加水体氧气;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东

农作物间作鸭稻共作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一、自然地理位置与垂直结构

二、农田立体模式

三、水体立体模式

1、鱼的分层放养:利用鱼的不同食性和栖息特性上层鱼:鲢鱼、鳙鱼,以浮游植物和动物为食;中层鱼:草鱼、鳊鱼,以浮萍、水草、蔬菜、菜叶等;下层鱼:鲤鱼、鲫鱼,以底栖动物、有机碎屑等杂物。

2、鱼牧结构:

如鱼鸭(猪、鸡、鹅等)混养。

基塘系统:粤、浙、苏一带。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花基鱼塘、

果基鱼塘、

杂基鱼塘(如牧草、蔬菜、粮作等)。

基塘系统随时间的变化。

四、养殖业立体模式

1、分层立体养殖:节约棚圈材料和综合利用废气物,如新疆米泉县种猪场,上层笼养鸡,中层养猪,下层养鱼。

2. 林鱼鸭立体种养:湖北省新洲县林科所,在低洼积水区。

五、农林立体模式

1、农林业系统 (agroforestry) 的定义:同一土地单元或农业生产系统内既包含木本植物又包含农作物或动物的一种土地利用系统。

特点: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2、农林业模式举例

( 1 )桐粮间作:华北平原已达 300 多万公顷。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有几种类型:以农为主、以桐为

主、桐粮并重等。

( 2 )枣粮间作:华北、西北等地,尤其

在河北、山东较多。有枣树为主、枣粮并举、农作物为主等类型。( 3 )林胶茶复合经营:在热带地区(云南、海南等)。防护型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病虫害等)和经济效应。如海鸥农场茶叶作为绿色食品,效益很好。

胶 -- 茶间作生态农业模式果 -- 药间作生态

农业模式

桉树 -- 菠萝间作

生态农业模式

( 4 )林药间作:许多药用植物喜阴凉、湿润的环境。南方丘陵区:杉木、桐树与黄连、魔芋、天麻、三七、胡椒、肉桂、咖啡、可可等;

华北平原:泡桐间作芍药、贝母、板蓝根、天南星、金银花等;

东北:松树、杉树间作人参、桔梗等;三北农牧区:胡杨间作干草等。

立体结构的生态学基础:

( 1 )对资源利用的种间互补(空间、时间、营养等)

( 2 )对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互补(抗灾,减少病虫害,改善生境,提高土壤肥力等)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食物链 (food chain)

食物链是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

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二、食物链的类型:

1.捕食食物链 (grazing food chain) :

从绿色植物开始,再到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如青草 - 兔子 - 狐狸 - 老虎

2.腐食食物链 (detritus food chain) :

又叫碎屑食物链,主要以死的有机体或生物

排泄物为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植物残体 - 蚯蚓 - 鸡

3.寄生食物链 (parasite food chain) :

以寄生方式取食活的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如:大豆 - 菟丝子,蛔虫 - 马(牛)实际生态系统中,经常是以食物网的形式存在。

三、食物链结构类型

1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 1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可抑制病虫

害发生。

( 2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 3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如绿肥 - 回田变为绿肥喂牛或猪。

2 .食物链加环类型

(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 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 蚯蚓 - 饲料 - 促进猪、鸡的消化

( 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

( 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稻田养鱼、鸭具有减耗、生产的功能

( 5 )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工等。木材 - 家具;玉米 - 淀粉、玉米油。食物链加环应注意:加环并非越长越好;讲究综合效益

3 .食物链解列:

( 1 )处理污染土壤:非食用的用材林、薪碳林或花卉等

( 2 )污水处理:生物净化,如凤眼莲、浮萍、水花生、芦苇、宽叶香蒲、水葱、香根草等。污染指标: BOD 、 COD 、氮、磷、重金属等。

4 .食物连结构举例

(1)以养殖业为主: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蝇蛆作饲料喂鸡,剩余猪、鸡粪回到农田循环利用。

(2)畜禽-沼气食物链结构:

以沼气为纽带:如畜-沼-果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庭院能源生态模式:厕所-- ---猪舍--------沼气------温室

( 3 )秸秆多级利用:秸秆 ------ 培养食用菌 ------ 菌渣作畜禽饲料 ----- 养鸡 ------- 鸡粪下沼气 ------- 沼气渣

培养食用菌 - ----- 废料施于农田

( 4 )以污水自净为中心: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三段净化四次利用。猪舍 -

生态系统和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2)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景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教学内容分析: 第2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部分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1)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完整版)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知识网络 : 答案: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名称生物类型(或成分) 同化类 型作用 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 空气、无机盐等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____和____, 是各种生物赖以____和____的基础 基本 成分 生产者________(主要)、光 能自养细菌、化能 自养细菌等 ______ 将______合成______,把____或无机物 中的______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 源 基本 成分 消费者营____生活的和 ____生活的 各种生物 异养型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非基 本成 分 分解者____微生物(主要 是细菌和真菌)、某些 营____生活的动物 等 异养型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 分解成______,保证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基本 成分 关系______和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______和______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无机物生产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 2、基础题: 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3、提高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2、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向学生展示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强调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提问为什么生态瓶内的小鱼能长时间存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展示),试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错。举例: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错。举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举例: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错。举例: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补充概念图。 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过渡:展示生活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的生物,提问学生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以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板书)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比较分析不同的食物链,提问: ①、食物链中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②、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生命物质——无机环境和有生命物质——生物群落(图10-6)。 无机环境包括作为系统能量来源的太阳辐射能;温度、水分、空气、岩石、土壤和各种营养元素等物理、化学环境条件;以及生物物质代谢的原料如CO2、H2O、O2、N2和无机盐类等,它们构成生物生长、发育的能量与物质基础,又称为生命支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可以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为自养型生物,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称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来的水、CO2和无机盐类转化成为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并将其进一步合成成为脂肪和蛋白质等,用来建造自身,这样,太阳能便通过生产者的合成与转化源源不断地进入生态系统,成为其他生物类群的唯一食物与能量来源。化能合成细菌也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它们利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而是来自某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例如,氮化细菌能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放出来的能量把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第二类为异养型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称为消费者。顾名思义,这些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能量。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以分为直接依赖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生的一级消费者,如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肉食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和四级消费者。这些高级的消费者是生物群落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 第三类为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称为分解者。微生物分布广泛,富含于土壤和水体的表层,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多数为腐生的细菌和霉菌。微生物是生物群落中数量最大的类群,据估计,1克肥沃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8个。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吸收动植物残体内的可溶性有机物来生活,在消化过程中,把无机养分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可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养分物质再循环的作用。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如线虫、蚯蚓等将植物残体粉碎,起着加速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转化的作用。此外,这些土壤动物也能够在体内进行分解,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盐类,供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图10-6)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黄英迈发布日期:2011-06-08 11:14:20.0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关生物圈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学习的,已经知道了在生物界中影响生物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也具备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有了以上知识的储备,再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就容易的多了。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包括图片、网上的文字资料等),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学习和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型的水族箱,里面生活着小鱼和水草 学生: 收集各种图片或拍摄各种风景照片,记录一周来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五、教学过程: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提问:(1)生态系 统的概念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什么?(2)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 为哪两部分?它们 各自包括了哪些成 分? 认真思考,回 答提问: (1)在一定自 然区域内,所 有生物及其生 活的环境共同 构成生态系 统。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圈。(2) 生态系统由生 物和非生物环 境两部分组 成。生物包括 植物、动物、 承上启下, 既巩固已 学知识,又 为学习新 知识做铺 垫。

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 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知道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具有各自的生态功 能,那么,生态系统 中各种成分的关系 如何?它们之间的 关系对生态系统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 思考,讨论, 进入新课学 习。 问题导入, 明确学习 任务,激发 学习兴趣。 食物链和食物网1、活动:分析草原 生态系统中部分生 物的关系 ppt展示:图23-4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生物(不完全)。 提出下列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1)草原上的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有什 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与草原上的植 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之间存在着什 观察、思考、 讨论、回答: (1)草原上的 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 物,供给该生 态系统中的各 种动物利用。 (2)吃与被吃 的关系。 (3)草原上的 各种动物之间 的关系是捕食 关系,如青蛙 捕食蝗虫,而 培养学生 观察、分 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做中 学”增强学 生学习的 兴趣。

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构建知识网络 : 答案:组成成分 食物链 食物网 能量流动 生产者 消费者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无机物 生产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2、基础题: 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少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 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C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3、提高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2、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 .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寄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考点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知识填空: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终点是。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形成的不会倒转。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 (2)特点: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答案:1.(1)食物(2)生产者最高营养级自然选择2.(1)营养结构(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基础题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3、提高题1、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 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 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 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3、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 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4、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有关表格中的表示该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生态系统的范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消费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决方法] ⑴结合教材中池塘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⑵群落中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解决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七、学生活动 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阅读教材。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两个概念之间

第五章生态系统结构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阅读教材88 —89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一个系统? 例1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蛇、青蛙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生态系统D.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分类 合作探究二 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1以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兔、狐、鹰、吃草昆虫、 画出这些生物由于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网。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了食物链以外还有哪些不可缺少的成分? 3按照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进行归类。 4参加教材中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自主学习 蜘蛛、青蛙、吃虫的鸟、蛇为例, C.种群 B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阅读教材第90页,完成下列问题 非生物成分: 、水、、无机盐等 1、生态系统成分<广 [生物成分 1L 2、除了绿色植物外,不有哪些生物属于生产者? 3、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食物链 草T兔T狐T狼 特点:一条食物链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______________ 者不进入食物链;前头表示的流向。 营养级: 草一—第营养级 兔-第一营养级(级消费者) 狐——-第营养级(级消费者)狼- —第营养级(级消费者)(2)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是食物网。营养结构包括 ____ 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营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课堂练习 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生物编写人陈善雷审稿人崔玉凤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 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八年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优质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 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种类对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讲解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等。 六、教学程序 导入: 【老师】第二章学习了种群与群落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种群是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而群落是全部生物的集合。 【老师】如果再加上无机环境呢? 【学生】生态系统 【老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新课推进: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老师】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同学们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大家能不能说说,要成为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生物和无机环境;有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可让学生适当举例) 【老师】请大家看看88页左侧的问号,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栽培了各种植物,那么动物动物园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为不同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

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 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原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 任务 寄生物质腐生腐生无机物生产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 任务2、基础题: 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就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阳光、空气与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C.自养型生物都就是生产者,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与厌氧型两类 任务3、提高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就是分解者,也可能就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就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就是微生物 2、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就是(双选)()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就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寄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与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考点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任务1、基础题 1、如图就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双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地位非生物非生物的物物质:水、空气、无机盐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成分质和能量等;能量:阳光、热能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基能合成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石、主要成分 生物成分 动物、寄生微生物、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 生态系统最活跃 消费者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 根瘤菌的成分 有重要作用 异养型 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生态系统的关键分解者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成分,对物质循 环必不可少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 占有不 同的营养级 ) 。 C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 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 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人教版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