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宠物传染病概述

宠物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复习大纲

总复习 (一)传染病总论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病原体在机体内发展的阶段性包括:①入侵门户;②机体内定位;③排出途径。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上述三个阶段可以不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包括: 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称为感染。 感染过程可表现为:病原体被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或特异性免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与机体处于共生形式 隐性感染;病原体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显性感染;病原体引起机体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待机会成熟时引起临床表现。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免疫应答的作用 病原体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侵袭力;②毒力;③数量;④变异性。 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主要包括:①由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等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②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组成的特异性地针对各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在机体内发展的阶段性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机制 病原体引起组织损伤的方式包括:①直接侵犯;②毒素作用;③免疫机制。免疫机制最常见,直接侵犯最少见。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急性、慢性);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者的途径,主要有:经呼吸道的空气、飞沫、尘埃等;经消化道的水、食物、苍蝇等;经日常密切接触的手、用具、玩具等;经虫媒传播的吸血节肢动物等;经血液、体液、血制品等;经土壤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群人,某一个体则称为易感者。易感人群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传染病的流行更易发生。

宠物传染病课程标准

宠物传染病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宠物传染病》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宠物疫病检验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是学习犬、猫等宠物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这些传染病方法的课程。 课程作用: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和应用,掌握宠物传染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流行特点,熟悉各种动物,尤其是犬、猫,常发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宠物诊疗工作积累经验。 1.2课程基本理念 1.2.1遵循课程设计与执业兽医师工作过程的统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参照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和宠物疾病诊疗临床实际所需技术与技能,与执业兽医师工作过程对接,教学环节按照执业兽医师工作过程,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宠物传染病的诊治,更能够适应执业兽医师的岗位。 1.2.2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 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围绕宠物传染病病例库,实施任务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宠物传染病病例,共同制定方案、开具处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2.3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学习思考,学会分析,能归纳总结,也会表达,提高学生的方法和社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改变学生单纯学习宠物传染病知识的状态,重视学生应用宠物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1.2.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单元中的广泛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将一个个现实中的宠物传染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一个个具体的宠物传染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利用QQ、微信平台等现代社交平台,与学生交流宠物传染病防治课程学习体会;利用学院资源共享课网站、蓝墨云班及学习通等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宠物传染病知识与技术。 1.3课程设计思路 执业兽医师要从事宠物传染病临床工作,必须头脑中具有相关宠物传染病的知识,掌握宠物传染病防治基本技术,然后将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临床,才能处置具体宠物传染病。即为“知识→技术→临床应用”的过程。 本课程根据执业兽医师对宠物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知过程,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分为宠物传染病核心知识、宠物传染病核心技术、宠物传染病综合应用三个模块。根据教学的

医学临床讲义资料-传染病概论

传染病概论传染病学特点: 总论 考什么? (1)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2)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3)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 (4)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5)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 (6)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重点内容】 (1)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3)传染病的诊断 (4)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概念】

一、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例题】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最常见的表现是隐性感染,最不常见的表现是显性感染。 【例题】潜伏性感染意义 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病原体侵入人体不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为潜伏性感染。 【例题】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不典型病例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隐性感染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有特异性免疫反应。

二、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气象、生态等。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均可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一)有病原体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四)有感染后免疫力 五、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 【正确答案】B 六、传染病的治疗 原则: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 治疗方法: 1.一般及支持疗法:包括隔离、消毒、护理、心理治疗;合理饮食、补充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等 2.病原(特效)治疗 3.对症治疗 4.康复疗法 5.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体主要经空气飞沫进入和寄生于呼吸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较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 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单一类病原体,也可以由多类病原体同时感染,或者是由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可继发其他类型的病原体的感染。(称继发感染) 三、呼吸道传染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 构成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传染病就不会发生。 1、传染源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包括: (1)呼吸道传染病人 (2)隐性感染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主要传播途径) (2)被污染的物品(如食具、茶杯等) (3)被污染的手 3、易感人群 慢性病人、老人、儿童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为易感人群。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人体来说,可影响人体的抵抗力。如气候突变寒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对病原体来说, 可影响其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 2、社会因素:集会、人口密集的城市、旅游业兴旺的城市,这些都是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 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手段重点是针对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1、早期发现病人,发现病人及时医治,任何人如发现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口鼻分泌物和污染物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室内要通风,衣被要勤晒,有 条件可进行室内紫外线消毒,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3、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主要方法为: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多饮水,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预防接种各种相应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支气管疫苗等。 (3)预防用药:中早药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好的效果。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传染病概论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传染病概论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广义的传染病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致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感染过程最终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 (一)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如霍乱弧菌)、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亦无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的感染。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 结局:大多数隐性感染都可使人体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 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体内持续存在病原体 而不发生明显病理损害者,称为健康携带者。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都可有健康携带者。 【真题库】5. 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B 【真题库】11. 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 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lgG(+)。其12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 -HBs(+) ,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答案:A 【真题库】17.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传染病知识讲稿

山盆镇高雄小学传染病知识 讲话稿 山盆镇高雄存卫生室杨华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很高兴来到风景如画的南屏,与大家一起探讨学校传染病的防治问题。我在天台人民医院工作,姓王,大家叫我王医生好了。我与南屏有着深厚的感情,从2006年开始,每过几个月,我会来南屏卫生院参加义诊活动,也是从那时开始,南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每当有这里的乡亲来我们医院看病,我都会把他当成我的亲人和朋友。 近几年来,我县的部分学校常常在春天出现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引起了天台县政府和县教委的高度重视,我们学校的领导特别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组织了这么一次大型的传染病知识健康宣教活动。我有幸受你们学校的邀请,为同学们作大约40分钟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1、传染病基础知识;2、肺结核;3、麻疹;4、水痘; 5、感冒; 6、腮腺炎; 7、流脑; 8、疟疾; 9、脊髓灰质炎。 1、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如糖尿病、阑尾炎和心脏病等)不同,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征。其主要特征是: ①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 ③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如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一定条件影响下,传染病可在易感人群中造成程度不等的流行,从散发以致造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可能造成世界大流行。 ④有一定潜伏期; ⑤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传染病在病程中体温升高,有皮疹、毒血症和肝脾肿大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使传染病终止流行。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有三类:①病人;②病原携带者;③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播给他人所经过的路线叫做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很多,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有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虫媒传播、血和血制品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疾病易感者):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总之,传染源是病原体生存繁殖的客体,它能向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而病原体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进入人体;只有易感染的机体才能发病。这三个条件,在传染病发生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因此要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导读:如果任由你的宠物龟、蜥蜴、甲壳虫在家具、地毯上爬来爬去,或是在厨房的水槽内清洗它们的笼子时,那些物品表面就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这些细菌在正常环境中可存活10个月左右。沙门氏菌会引起腹泻、发烧、胃绞痛等,并极可能在家人中反复传染,但症状通常在一周内会自行消退。…… 你家中养宠物吗?……,当家人出现不断重复交叉得病,小心问题可能就出在你那心爱的宠物身上。小狗小猫可能会带来的胃部疾病 小动物经常会感染一种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病菌。当人们梳理宠物毛上的遗留排泄物时,病菌会由此得以传播,病症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由胃部病菌引起的,临床常表现为腹泻、胃绞痛、腹痛以及发烧。一般在一星期后才有所好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请兽医对你的宠物进行治疗。 另外,一种通常只有在动物身上(特别是猫和狗)才能发现的可引起溃疡的微生物细菌。许多专家相信这种细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所以你不能同宠物过分亲昵和避免让宠物舔吻。切记,每次与猫狗玩耍之后要及时洗手。 爬行动物会传播沙门氏病菌 爬行动物的皮肤里潜藏着沙门氏菌,它们接触每样东西都会留下

病菌的痕迹。如果任由你的宠物龟、蜥蜴、甲壳虫在家具、地毯上爬来爬去,或是在厨房的水槽内清洗它们的笼子时,那些物品表面就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这些细菌在正常环境中可存活10个月左右。沙门氏菌会引起腹泻、发烧、胃绞痛等,并极可能在家人中反复传染,但症状通常在一周内会自行消退。 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有时会变得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所以医生建议有1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不宜饲养爬行动物,避免让5岁以下的孩童直接接触此类宠物。 狗可能是链球菌的携带者 狗身上潜藏着各种类型的链球菌病毒。虽然未得到证实在对狗进行诊疗,就能使全家避免重复传染链球菌性疾病等。可为了防止宠物将病菌传染给人体的可能性,请在和狗玩耍后,务必要提醒家人及时洗手。另外,也要避免狗的舔吻,因为链球菌病毒在狗的身上无处不在。 (实习编辑:林志钧)

传染病知识讲稿培训资料

传染病知识讲稿

山盆镇高雄小学传染病知识 讲话稿 山盆镇高雄存卫生室杨华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很高兴来到风景如画的南屏,与大家一起探讨学校传染病的防治问题。我在天台人民医院工作,姓王,大家叫我王医生好了。我与南屏有着深厚的感情,从2006年开始,每过几个月,我会来南屏卫生院参加义诊活动,也是从那时开始,南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每当有这里的乡亲来我们医院看病,我都会把他当成我的亲人和朋友。 近几年来,我县的部分学校常常在春天出现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引起了天台县政府和县教委的高度重视,我们学校的领导特别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组织了这么一次大型的传染病知识健康宣教活动。我有幸受你们学校的邀请,为同学们作大约40分钟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1、传染病基础知识;2、肺结核;3、麻疹;4、水痘;5、感冒;6、腮腺炎;7、流脑;8、疟疾;9、脊髓灰质炎。 1、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如糖尿病、阑尾炎和心脏病等)不同,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征。其主要特征是: ①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 ③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如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一定条件影响下,传染病可在易感人群中造成程度不等的流行,从散发以致造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可能造成世界大流行。 ④有一定潜伏期; ⑤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传染病在病程中体温升高,有皮疹、毒血症和肝脾肿大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使传染病终止流行。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有三类:①病人;②病原携带者;③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播给他人所经过的路线叫做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很多,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有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虫媒传播、血和血制品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疾病易感者):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总之,传染源是病原体生存繁殖的客体,它能向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而病原体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进入人体;只有易感染的机体才能发病。这三个条件,在传染病发生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因此要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

常见的六大宠物传染疾病是什么

常见的六大宠物传染疾病是什么 1、猫抓病 也叫猫抓热,是由一种叫立克次体的病原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在被猫抓破肌肤7-12天后,小儿局部皮肤出现一个至多个红色斑丘疹,转为小脓疱,疼痛不明显,穿破形成小溃疡,经一般消炎处理,皮肤 原发病变结痂“痊愈”。但经过一段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月后, 局部的淋巴结(如腋下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或颈部淋巴结)会发炎 肿大和疼痛,有时伴有低热。亦有少数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一般2-4个月消退。有少数严重病儿并 发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视神经炎、脊神经根 炎等。 2、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存在于被感染的猫、狗的唾液中。尽管不是 每个被猫、狗咬过的人都会发病,但一旦发病,几乎是百分之百死亡。潜伏期多数在3个月之内,长的在3年以上,甚至更长。潜伏期长短 一般与年龄、伤口深浅、伤口部位以及伤口处理情况几个因素有关。

狂犬病发作期间,患儿会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怖、怕风、怕水,听到水的声音、给饮水或提到饮水时,都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其他刺激如光、声音、碰触也都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呼吸肌痉挛、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华枝睾吸虫 又称为肝吸虫,由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的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据北京近郊通县调查,15岁以下儿童华枝睾吸虫感染高达3%-12.3%。受感染者多无症状,可稍有食欲不振、腹胀、轻度腹泻、疲乏、肝肿大等。重者可有慢性胆管炎及胆囊炎症状。极少数可出现消瘦、黄疸、腹水等肝硬变的表现。在儿童时期严重感染可致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4、弓形虫病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对小儿的影响最为严重。弓形虫病又可分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和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指孕妇在妊娠初期受到感染,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些孕妇如不接受治疗则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孕妇在孕中期和晚期感染弓形虫病,如能接受治疗,就可降低先天性感染的发生率。患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孩子出生后,有的会慢慢出现一系列症状:眼有斜视、视

宠物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猫咪怀孕的前兆有哪些

宠物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猫咪怀孕的前 兆有哪些 宠物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通过猫、狗、鸟类、龟等宠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共有25种,人们称之为宠物传染病。通过与猫咪接触而传染给人的病症有7种,因此了解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对每个主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有人说,我们家猫咪看上去一切正常,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并不是所有病原体在动物体内都会让动物感染并产生症状,比如猫抓病,即便猫体内携带病菌,它们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从医学上说,预防传染病有两种途径: 一、消灭病原体; 二、切断传播途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猫咪传染病完全可以被杜绝。 预防从领养猫咪时就已经开始,当主人接到猫咪后,需要尽快将它带去宠物医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确认一切正常后再让猫咪在家中自由行动。家里养猫后,主人要经常打扫房间并给房间通风换气,保持房间的整洁。在通风换气的时候,主人还要保证猫咪不会趁机外出,因此家中最好装上纱窗。如果猫咪出去过,在它回来后要留意它的身上是否有跳蚤、虱子等,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如果猫咪身上有伤口,你除了要给它包扎伤口外,还要对猫咪进行几日观察,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都要立即送往宠

物医院接受治疗。此外,不管你跟猫咪有多亲密,都不要让猫咪碰家人使用的碗筷。猫咪口中有大量的巴氏杆菌,这种细菌会让人患上出血性败血症,需要注意防范。 猫咪的日常口腔护理的方法 山东狮子猫 日常生活中的猫咪口腔护理: 1、洗牙。 给宠物猫咪洗牙最好选择去专业的宠物诊所进行,每年洗牙一次,彻底将猫咪牙龈内的结石以及污垢清理干净即可。 2、刷牙。 刷牙是日常生活中对猫咪口腔的护理,宠物猫咪的主人可以定期给猫咪刷牙,同时也可以训练猫咪自己刷牙。每个星期保持3—4次的刷牙,就可以完全清理掉猫咪口腔的污垢,保持猫咪的口腔健康与卫生。 3、食物。 日常生活中,主人应该尽量少给猫咪使用粘性的食物,可以多选择干粮类的食物。干粮不会像粘性的食物,粘在猫咪的牙齿上,同时干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保健牙齿的作用。 4、玩具。 护理猫咪的口腔,可以在平时购买一些磨牙的玩具,休闲或者饭后给猫咪玩乐,既可以娱乐宠物猫,同时也可以保健猫咪的口腔。(图片来源:pConline摄影部落)

传染病笔记整理

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具有一定传染性、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 感染: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可与人体产生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但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械性损害导致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可引起宿主损伤,则为机会性感染。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或呼吸道 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感染的过程:清除病原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隐形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不显示任何临床症状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检查才能发现。-----病原体被清除未被清除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显性感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不仅诱导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者机体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稳固的免疫力(麻疹、甲肝、伤寒)不稳固的免疫(疟疾、菌痢、阿米巴痢疾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后寄生于人体某些部位,由于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就潜伏于人体,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携带病原体,可成为传染源:伤寒、菌痢、霍乱、白喉、流脑、乙肝 病原体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毒力:包括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毒素:外毒素---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伤寒杆菌、菌痢杆菌) 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后,通过细胞毒性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和所寄生的细胞。 体液免疫: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免疫球蛋白。 控制传染源----甲类:鼠疫、霍乱(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乙类(6小时内,农村不超过12小时) 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和感染后获得被动免疫---注射或从母体获得抗体 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散发: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 流行: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一般水平 大流行:某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 暴发:传染病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 病程发展: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再燃、复发、后遗症

宠物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猫咪

宠物猫咪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猫咪买猫第一步之购买途径大pK 异国短毛猫 既然决定买猫,那么选择何种购买途径就是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了。目前猫咪的购买途径可谓非常广,如宠物店、猫舍、网上等等,虽说广的途径有利于大家的选择,但同时难免也会让大家有无从下手之感,毕竟哪一种途径都会有它的优缺点,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 一、宠物店购买猫咪 优点:买猫咪的同时能将所有配套的猫用品一站式购齐。 缺点: 1.价格不菲——因为所售猫咪多是从猫舍或者宠物市场购来再卖。 2.猫咪身世不详——这点对于纯种猫咪来说是非常重要,例如:猫咪的爸妈血统如何,猫咪是否有真实的血统证等等。 3.猫咪生活环境一般——很多宠物店里售卖的猫咪都生活在一种过于封闭的狭小空间内,这对猫咪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陷阱:有些宠物店会用假的的纯种证明来欺骗。 二、猫舍购买猫咪 优点:

1.猫咪繁育较专业——专业性高的猫舍能保证繁育出的小猫更能继承父母的优点,更好的避开一些可能出现的遗传疾病。 2.可选品种较多——很多猫舍都是培育多种纯种猫,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购猫者的选择空间。 缺点: 1.价格不菲 2.猫舍之间差异大——俗话说: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边齐呢,猫舍之间因规模、正规程度、繁育的专业性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陷阱:打着一个优惠的价格来出售一些从表象上看不出来但是却存在遗传疾病的猫咪,要知道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之事。 三、网上购买猫咪 优点:所售猫咪的价格相对优惠。 缺点: 1.个体繁育者的专业性有限——很多个体繁育者并不具备非常专业的培育知识,这就很容易造成其繁育的小猫不能很好的避开一些遗传疾病。 2.购买的区域受限——网络是无限的,但是由于购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异地运输存在着诸多不便因素,所以同城之间更为可靠。 陷阱:猫咪父母的健康程度存在虚假信息,有些繁育者为了挣钱一年让猫咪生很多次,这将直接对小猫的健康情况、纯种程度、基因优化程度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图片来源:pConline摄影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高级职称考试大纲―副高级概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高级职称考试大纲—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悉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项目设计、实施、督导、考核与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2.熟练掌握慢病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平衡膳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酗酒等,以及伤害相关行为的干预理论与技术; 3.熟悉或了解常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和康复理论。 (二相关知识 1.熟悉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传播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人口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3.了解心理学、内科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参与制订本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计划; 2.能与不同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及伤害防制,指导基层医师在人群中开展有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3.参与本地区人群的死亡(含死因、发病和患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利用监测资料评价干预效果,通过有效途径向各业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监测结果及政策建议。 4.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防制过程提出所需的生化检验、仪器检测、健康监测项目,并能对血压、血脂、血糖、等结果进行分析。 三、学科新进展 1.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健康促进、社区综合干预、行为医学、社会市场学、传播学等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了解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伤害以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干预评价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3.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新履约进展及世界卫生组织《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全球战略》、《伤害监测指南》、《伤害社区调查指南》等实施进展。 2.对相关学科近年进展有一定了解。 附本专业病种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恶性肿瘤

传染病概述

第一节 1.名解 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人体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是确定隔离期限的依据.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变化,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散发性发病(sporadic occurrence):指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 流行(epidemic):指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大流行(pandemic):指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和洲界 暴发流行(epidemic outbreak):指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复发(relapse):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疾病。再燃(recrudescence):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疾病。 稽留热:体温升高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 驰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见于伤败血症。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 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后退热,间歇数日后发热再现;回归热、布氏菌病 不规则热: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人工主动免疫:指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此免疫维持时间长,如乙肝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指直接将免疫球蛋白注入机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用于紧急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和(或)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发生突然而完全的质变,产生一个新的亚型。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因人类对其缺乏免疫能力,可引发世界性大流行。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甲型流感亚型内部,血凝素抗原和(或)神经氨酸酶内氨基酸序列发生点突变,这种变化是逐渐累积产生的,一般2~3年发生一次,常引起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好发于冬春季。 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血红蛋白血尿,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的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 干性霍乱: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迅速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卵肉芽肿中,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何博礼现象 带虫免疫(immune evasion):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是一种伴随免疫,针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填空(选择)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的感染过程: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常见的是:隐性感染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表现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在感染过程中,近期感染的标志是:IgM 既往感染的标志是:IgG

传染病试卷

传染病试卷 传染病学重点概述1、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2、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3、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4、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5、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6、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7、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8、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9、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0、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1、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2、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

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3、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16、急性期改变: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称为急性期改变。 17、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8、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19、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性。 20、再感染:指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间隙再度感染,称为再感染。 2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2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23、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称为恢复期。 24、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概述试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A. √ B. ×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2 题. 疫苗接种必须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 A. √ B. ×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A 第 3 题. 传染病的预防指在传染病发生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或者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如健康教育。 A. √ B. ×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A 第 4 题. 形成疫源地的条件是传染源的存在,其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A. √ B. ×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第 5 题. 疫源地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A. √ B. ×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6 题. 预防、控制和消除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防治重在预防。 A. √ B. ×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7 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主管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A. √ B. ×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A

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属于与传染病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突发公. 题8 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行报告。也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 A. √ B. ×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B 第9 题. 传染病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病原体所处环境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 A. √ B. ×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10 题. 传染病流行过程有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病人、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A. √ B. ×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1 题. 年,我国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了一支相应的管理监督队伍。 A. 1989年 B. 1992年 C. 2000年 D. 20XX年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D 第 2 题.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迁入 C. 计划免疫 D.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标准答案: C 您的答案: D 第 3 题. 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等社会公共卫生管理,其依据 A.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B.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C.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D. 《传染病防治法》 标准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第 4 题.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法定传染病的: A. 乙类传染病管理 B. 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传染病概论题库16-1-8

传染病概论题库16-1- 8

问题: [单选,B型题]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抗原,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丙型肝炎试验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IgG抗体。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试验诊断的检查是粪便病原体培养。

问题: [单选,B型题]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室诊断()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抗原,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丙型肝炎试验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IgG抗体。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试验诊断的检查是粪便病原体培养。

问题: [单选,B型题]主要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抗原,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丙型肝炎试验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IgG抗体。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试验诊断的检查是粪便病原体培养。 (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97248909.html,)

问题: [单选,B型题]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A.伤寒 B.艾滋病 C.麻疹 D.钩端螺旋体病 E.疟疾 伤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疟疾主要通过虫媒叮咬途径传播。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传染病名词解释

鼠疫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以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1.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人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 2. 传播途径:经鼠蚤传播:通过“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 3. 流行特征: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夏秋季节。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性: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野外作业者是高危人群。临床表现: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肺鼠疫: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诊断:流行病学史:起病前10日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临床表现: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实验室: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治疗原则:链霉素是首选。霍乱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二、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传播(2)生活接触传播(3)苍蝇传播(4)水(5)食物流行特征: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三期。(一)泻吐期(二)脱水期(三)反应恢复期:极少数病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暴发”或“干性霍乱”。临床根据脱水程度将霍乱分为轻(5%↓)、中(5-10%)、重型(10%↑)四、诊断与鉴别诊断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轻型患者。治疗原则: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补液是治疗本病最关键的环节。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2. 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艾滋病一、流行病学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性传播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二、临床表现:急性期: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无症状期。持续淋巴结肿大期。床期(艾滋病期)三、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临床操作、处理污物时避免自己的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如不慎刺伤划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轻挤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后续处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特指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SARS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发生呼吸衰竭时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三、临床表现:(一)潜伏期:在两周之内,通常为2-10天。(二)临床症状:发热及相关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心等脏器受累的表现。四、影像学:(一)磨玻璃密度影二)肺实变影五、医学观察病例: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2周。肺结核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痰涂片检查找到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积极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是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策略)。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对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与管理,每次服药都要在医护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各地、各级要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测系统。三、诊断:细菌学检查: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性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结核菌阳性可确诊为肺结核。四、结核病分类:(一)原发性肺结核(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四)结核性胸膜炎(五)其它肺外结核五、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感发生于1997年5月的香港,是一名3岁儿童。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H5N1、H7N7和H9N2三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二、病原学:H5N1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五、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流行性乙型脑炎一、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为特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国内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多为高度散发,多为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地区:乙脑绝大多数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三、临床分型:乙脑可分为4型,轻型、普通型(中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四、鉴别诊断:中毒型痢疾的脑型: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血乙脑抗体阴性,可与乙脑相区别。五、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把三关:即高热、惊厥与呼吸衰竭。预防:1.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2.消灭蚊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概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流行病学:1. 传染源: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2.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3. 流行特征:3-4月为高峰期。三、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普通型(90%)、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轻型(非典型型)和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1. 普通型: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2.暴发型:休克型流脑: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四、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学检查:(1)涂片:取皮肤淤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做涂片染色,见G—双球菌。(2)培养:取血或脑脊液,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培养。(3)脑脊液检查:病初或暴发型败血症,脑脊液仅表现为压力增高。典型的流脑脑膜炎期呈化脑改变。(4)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ELISA法等进行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诊断。五、治疗:暴发型流脑的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首剂加倍。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脑水肿治疗:20%甘露醇快速静滴;惊厥者可予安定;呼吸衰竭者,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凝治疗:凡疑有DIC,早期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后既可停药。伤寒一、基本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而发生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流行特征:以夏秋季最多。散发性,多由于与轻型病人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起。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传播。三、病理改变: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嗜细胞为主的细胞侵润,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四、临床表现与分型:(一)临床分期初期:相当于病程第一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伴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工科表情淡漠,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玫瑰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一般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相对缓脉;肝脾肿大;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腹胀、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警惕。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仍需注意进食少渣饮食。(二)临床分型: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五、实验室检查:1.常规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细菌学检查:(1)血培养:发病第一周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下降;(2)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一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3)粪培养:在第3-5周时阳性率较高;3.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治疗: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无渣饮食。对症治疗: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虚脱。便秘: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泄剂。腹泻:可用收敛药,忌用鸦片制剂。腹胀:禁用新思的明类药物。3. 抗菌治疗:喹诺酮类抗菌剂: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儿童或孕妇。氯霉素。预防:患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有条件者应作粪便培养,如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带菌者:对托儿所、饮食行业等工作人员以及伤寒恢复期病人均应作定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副伤寒一、副伤寒甲、乙: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少见。二、副伤寒丙:伤寒型、胃肠炎型、脓毒血症型。乙型肝炎一、临床表现与诊断:1. 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四个临床特征:(1) 乙肝五项: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2)病毒学标志(HBV DNA):HBV DNA >105拷贝/ml;(3)肝功能监测:转氨酶(ALT)异常;(4)肝脏组织学检查:慢性肝炎的病理损伤改变。 2.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分为三期:免疫耐受期、慢性肝炎期、病毒抑制期二、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拉米腹夫定;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的问题: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清除病毒,需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停药过早或不坚持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三、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的途径: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婚前检查:发现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产前检查:对大三阳妈妈进行产前干预;产中保护:避免产程中交叉感染;产后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后保护:尽量避免母乳喂养。血吸虫病一、概述: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目前尚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省份是:云南、四川(属于大山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属于长江两岸的大面积湖沼区)等7省。二、病原学:血吸虫主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三、流行病学: 1. 主要传染源是在有螺区感染血吸虫的牛、羊、猪等家畜和患血吸虫病的病人。 2.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3. 6-14岁少年儿童的感染率最高。四、临床表现:(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在夏秋季,且有明确的近期疫水接触史。 1. 发热:午后体温上升,午夜后体温下降,第二天又重复。 2. 其它症状:腹泻,大便常带粘液和血液;干咳、肝脾肿大、消瘦、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二)慢性血吸虫病: 1. 无症状型2. 有症状型:腹泻、肝脾肿大、下腹部可摸及包块。(三)晚期血吸虫病 1. 巨脾型:脾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 2. 腹水型: 3. 结肠增殖型:本型有并发结肠癌的可能。 4. 侏儒型:(四)异位血吸虫病: 1. 肺型血吸虫病:以干咳为主。2. 脑型血吸虫病:(1)急性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有高热、肝区痛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慢性期表现为癫痫样症状,以局限性癫痫最多见。CT检查可见脑局部肿块。五、实验室检查:(一)粪便检查: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呦,是本病的确诊依据。(二)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只适合用于无治疗史者,有确诊价值。(三)血清学检查: 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 环卵沉淀试验(COPT)六、诊断:(一)急性血吸虫病: 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肿及腹泻等。 3. 血清学反应阳性(IHA滴度≥1:10,或ELISA阳性,或其它血清学检查; 4.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呦。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3中的任一项;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4。(二)晚期血吸虫病 1. 有疫水接触史; 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肝脾肿大; 3. 血清学诊断阳性; 4.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或无治疗后已经3年者。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与3;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而4.七、治疗:吡喹酮八、早期化疗预防病例: 1.童虫阶段防治感纫:接触疫水后尚未超过15天者可服杀童药药。(1)蒿甲醚(2)青蒿琥酯 2. 成虫阶段预防急性发病:从开始接触疫水起已超过15天者,可于接触疫水一个月左右,服吡喹酮。 3. 年度群众性化聊:每年秋末洪水退后1个月,对当年接触了疫水的人群,普遍化疗1次。吡喹酮。五、医院感染控制(一)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