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进一步探究

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 表示,单位为法拉,用字母

F 表示。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中用表示。

(1)如图,闭合开关,电容的两个极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中,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从A 到B ”或“从B 到A ”)。改变电源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也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 /V

2 8 2 电荷量Q /C

4×10-3 6×10-3 2×10-3 5×10-3 电容C /F 2×10-3 0.75×10-3 1×10-3 2×10-3

(2)分析数据可知,电容C 与电容器两端电压U 及电荷量Q 的关系式为:C=______。

(3)请把表格补充完整______。

(4)电容的大小不是由带电量或电压决定的,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为S C d

ε=(ε是一个常数,S 为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离)。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

C C C C ++…,(C 表示总电容,C 1、C 2.……C n 表示各电容器的电容)。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则总电容C =______,总共能够储存的电荷量为______。

【答案】B 到A Q C U

= 2.5V 121221S S S d S d ε+ 121221S S d d U S S ε+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充电过程中负电荷从A 运动到B ,正电荷从B 运动到A ,则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为B 到A 。

(2)[2]由表中数据可知

3-3210F 2V 410C -??=?

3-30.7510F 8V 610C -??=?

3-3110F 2V 210C -??=?

Q CU =

Q C U =

(3)[3]根据上题所得公式Q U C

=,将表中数据带入可得 33510C 2.5V 210F

Q U C --?===? (4)[4][5]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电容决定式为

S C d ε=

则 111S C d ε= 222

S C d ε=

因为多电容器串联时 121111=n

C C C C ++… 则

12

111=C C C + 带入12C C 、可得

121221S S C S d S d ε=

+

则总共能够储存的电量为 121221U

S S S d C S d Q U ε+==

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实验,其中电源电压保持6V 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大约10Ω,滑动变

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

(1)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上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得交叉)____.

(2)小华实验中,移动滑片P 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3V ,为了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将滑片P 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3.8V 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

(3)小华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________,它两端电压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消耗的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呢____?

【答案】 左 0.4A 1.52W 变小 变大 先增大在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灯泡的额定电流: 3.8=0.3810P V I A U W

=

=,因此电流表选择0~0.6A 的量程;用线把电流表0.6A 的接线柱、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上面任一接线柱连起来即可:

(2)电压表测灯泡电压,要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使灯泡两端电压为

3.8V ,使电压表的示数由3V 增大到3.8V ,要使灯泡电压增大,需要电流增大,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滑片向左端移动.电流表选择0~0.6A 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 ,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 ,电流为0.4A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3.80.4 1.52P UI V A W ==?=;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变小,电路总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分压规律可知,它两端的电压变大,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为R ,电路电流

0=U I R R +,则根据P 滑=I 2可知:22222000()100220U U R U R R R R R R R R R

?==Ω+++++Ω; 又因为R 的变化范围是0~20Ω,所以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它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R 滑=10Ω时消耗的功率最大).

【点睛】

点评:本题涉及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电功率的计算,要认真审题,注意隐含条件,虽综合性强,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适中.

3.小宇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时,得到“电源两端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猜想不符。小宇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探究:

(1)测量电源及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接在AB 两点,是为了测量灯___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V ;

(2)接着小宇直接将电压表接A 点的接线改接到D 点,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_______;

(3)纠正错误后,小宇测出导线BC 间的电压大约为0.05V 。由此得知导线分压可能是造成结论与猜想不符的原因。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导线分压的现象,应选择较__(选填“粗”或“细”)的导线,原因是在长度和材料相同时,__________电阻越大。

【答案】L 1 1.7 指针反偏(或指针偏向0刻度线的左边) 细 橫截面积越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电压表要和被测用电器并联,当电压表接在AB 两点时,和灯L 1并联,所以测的是L 1两端的电压。

[2]根据乙图,电压表选择的是0—3V 的量程,分度值为0.1V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1.7V 。

(2)[3]将电压表接A 点的接线改接到D 点,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此时电压表接反了,所以指针会反向偏转。

(3)[4][5]为了让分压更加明显就是要增大导线的电阻,所以要选择更细的导线,因为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_____(相同/不同)的小灯泡.

(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_____.

(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答:_____(正确/不正确).

(4)测量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下表选录了四个小组的数据,你认为这些数据是否合理?答:_____(合理/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

实验小组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串联总电压/V

1 1.6 2.9 4.5

2 2.1 2.4 4.4

3 2.5 2.0 4.4

4 1.8 2.7 4.5

【答案】不同断开开关,更换电压表的量程不正确合理因为在测量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差,总体上串联总电压约等于L1两端电压和L2两端电压之和

【解析】

【详解】

(1)[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不同的灯泡,避免两灯泡的电压相同,得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相同的结论;

(2)[2]从图乙可以看到,电压表的量程是0到15V,读数是2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更换电压表的量程,改为0到3V;

(3)[3]小聪的办法不正确,因为电压表与B点接触那端是正接线柱,当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时,电流将会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所以小聪的办法不正确;

(4)[4][5]这些数据是合理的,因为在测量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差,总体上串联总电压约等于L1两端电压和L2两端电压之和。

5.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_______的(“正确”或“错误”).

(2)如图乙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__________点,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出现了图丙中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的电流I A B处的电流I B C处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0.100.120.22

第二次测量 0.200.240.44

第三次测量0.250.300.55

(4)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

(5)根据上述结论,应用到如图丁中,图中已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若b、c、d中的电流大小分别为0.3A、0.6A、0.2A,则a中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A.

【答案】错误d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成的所测电流都没有单位一各支路电流之和0.1

【解析】

【详解】

(1)[1]若两灯泡串联,拆开一根导线,电路断路,两灯泡熄灭;若两灯泡并联时,拆开干路

中的一根导线,两灯泡也同时熄灭,所以,根据拆开电路中的一根导线两灯泡都熄灭不能判定两灯泡是串联的,即小明的方法是错误的;

(2)[2]由图乙所示电路图知道,测量完干路C处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将导线bd的d端改接电流表的“0.6”接线柱即可,即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d点,同时注意,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3]由图丙所示电流表知道,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成的;

(3)[4]由表格知道,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所测电流都没有单位,这是错误的;

(4)[5]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第2次与第3次实验时,电流值与第一次实验的电流值只是数值上发生了倍数变化,所以,后面两次实验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实验的,即应采用方法一进行实验;

[6]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知道,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7]如图丁知道,a、b、d分别在支路,c在干路,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所以,a中的电流大小是:

I a=I c -I b -I d =0.6A-0.3A-0.2A=0.1A。

6.一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供电,他们选择了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L2。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并在右边方框画出电路图。

(________)

(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开关应____________。

(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________。

(4)他们实验中得出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________。

L1两端电压(V)L2两端电压(V)电路两端总电压(V)

1.5

2.8 4.3

(5)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实验中,物理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电路测得V的示数是3.8V,V1的示数是2.3V,V2的示数应为____V。

(6)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为0,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答案】断

开先选用0~15V的量程试触,若读数小于3V,再换用0~3V的量程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1.5 C

【解析】

【分析】

(1)两灯泡、开关、电源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并联在两灯泡两端,连线时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

(2)为保证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3)因为电源电压大于3V,在测量电压前,应先用0~15V量程,测一下L1两端电压,若电压小于3V,再用0~3V量程;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为了得出普遍规律,应更换不同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测量;

(5)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6)两灯突然熄灭说明电路发生断路;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可能是L2短路或L2之外的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测L1电压时,电压表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说明此时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接,L1之外电路不存在端路;综合分析可知:电路故障是灯泡L1断路;

【详解】

(1)[1]两灯泡、开关、电源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并联在两灯泡两端,实物图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2)[2]为保证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3)[3]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时,如不能估计测量值的大小,应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即先选用0~15V的量程试测,如果示数小于3V,再改用0~3V量程测量。

(4)[4]测出一组实验数据后,为了得出普遍规律,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

(5)[5]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1测的是灯L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灯L2两端电压,电压表V测电源两端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因此电压表V2的示数为:3.8V-2.3V=1.5V;

(6)[6]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L1断路;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察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电路故障的检测,很有代表性的一道实验题。

7.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小敏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三灯L1、L2、L3均发光,接着她将电流表连入a、b、c、d四处,测得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其中错误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更正后,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

(3)小敏仅用这一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得到结论,你认为合适吗?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

测量处a b c d

电流/A0.20.20.2 1.0

【答案】断开 d处的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不合适实验次数太少,结论

【解析】

【详解】

(1)在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d 处的电流与其它各处的电流不相等,故是错误的,可能是选用电流表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了,根据电流表大小量程之比为5:1,d 处的电流应为 1.0A 2150.A =,故更正后,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3)不合适,小敏仅用这一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得到结论,实验次数太少,结论有偶然性。

8.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_____的.

(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__________ (选“发光””不发光”),出现__________现象.

(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c 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_______联的正确电路.小强将多余的c 导线拆除以后,闭合开关S 时,小电灯L 1、L 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 、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 、D 两点时,两灯也不亮;接触E 、F 两点时,只有灯L 1亮.对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灯L 1开路

B .灯L 2开路

C .开关S 开路

D .灯L 2短路)

(4)小强认为,在小刚连接的电路中,如果将某根导线的一端移接到另一位置,电路就能成为两灯并联的正确电路了.请在图中要移接的导线上打上“×”号,并画出改动后的导线.

(______)

【答案】(1)断开 (2)不发光,短路 (3)串,B

(4)

试题分析:(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2)闭合开关,电流从电源正极经导线A.开关、导线B.C.e回到电源负极,没有经过任何用电器,造成电源短路,两个灯泡都不发光.(3)拆除导线c,电流经导线A.开关、导线B.灯泡L1、导线D.灯泡L2、导线e回到电源负极,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两灯串联.闭合开关S时,小电灯L1、L2都不亮,电路存在断路.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也不亮;说明此两种情况下,电路仍是断路.接触E、F两点时,只有灯L1亮.导线、电源与灯L1构成通路,故障位置是灯L2开路,答案为B.(4)将导线b从D点拆下,接到C点,灯L1、L2并联.

考点:电路

9.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________.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

实验序号电流表的位置A B C

1电流I/A0.30.30.3

2电流I/A0.40.40.4

3电流I/A0.20.20.2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________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答案】(1)不相同;(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C ;(3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4)换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5)甲、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了;乙、电流表的量程选取得太大了

【解析】

试题分析:(1)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不同的。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由于灯L1与 L2是串联,,L2亮了,但L1没亮,说明电路出现了短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3)由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串联电路中,A、B、C三处的电流是相等的:可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4)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所以,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换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

(5)使用电流表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且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流出,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甲: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乙:电流表的量程选取得太大了。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欧姆定律

10.如图所示,小刚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将两盏标有“2.5V0.3A”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可调直流电源两端.突然,原来正常发光的两盏灯同时熄灭.

(1)关于这两盏灯的故障判断,小刚给出了四种猜测:

A.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完好 B.一盏灯短路,另一盏灯完好

C.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短路 D.两盏灯同时被烧断

四个猜想中,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盏灯熄灭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盏灯有故障.现有①规格相同的灯泡;②符合要求的电压表;③符合要求的电流表;④一根导线.从它们中间选择一种器材来检测故障,你认为不适用的是_____和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小刚测出的数据如表,

得出的结论有:

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总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两端的电压相等.

请你对上述结论分别进行评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论_____(填①或②)是错误的.形成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③④用它们检测电路故障容易烧坏另一个灯泡②采用同样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或没有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解析】

【详解】

(1)把两盏灯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原来正常发光的两盏灯同时熄灭突然熄灭,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把其中某盏灯的灯丝烧断了,故A可能性大;

正常工作的电路发生短路的可能性较小,两盏灯同时被烧断的可能性也较小。

故选A。

(2)当检查电路故障时,不能断开电路,因此只能把检验器材并联在电路里;电流表和导线的电阻都很小,它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时,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可能过大而烧坏另一盏灯。

所以不适用的是③和④。

(3)由测量的数据发现,电路中两盏灯的电压相同,这是由于实验中选用了相同规格的灯泡导致的,这只是个特殊情况,不能作为普遍规律,故结论②是错误的;

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是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点睛】

重点是研究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注意多次实验时,应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更具普遍性。

1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

(1)小珊想电压表测灯L1的两端电压,连接电路如图所示,分析小灯泡的发光情况:______电压表实际测哪两端电压_______

(2)图中只有一根导线连错,请在连错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________________

(3)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若电源电压为3V,

则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

【答案】L1亮,L2不亮L1两端电压 1.9V 1.1V

【解析】

【详解】

解:(1)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但是和L2是串联的,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影响了的工作,所以不亮,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2)先把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开关串联在电路中,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如图:

(3)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每一个小格代表0.1V,L1两端的电压为U1=1.9V,根据串联

电路中各串联导体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所以L2的电压为:U2=1.1V,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L1亮;L2不亮,L1两端电压(2)如上图;(3)1.9V;1.1V

【点睛】

在电压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还要考虑不影响其它用电器的工作.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灯泡L1的电流.

(1)该图中电流表的接法错误是________.

(2)若要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但只允许变动原图中的一根导线中的一个端点的连线位置,则应将导线________从________接线柱移动到________接线柱上.

(3)若要测量L1和L2两盏灯的电流之和,那么在第(2)问的基础上只允许再变动一根导线的一个端点的接线位置,则应将导线________从________接线柱移动到________接线柱上.

【答案】正负接线柱接反a电流表正负c电流表负正

【解析】

【详解】

(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流从L1中流出后进入了电流表的负接线柱,回电源负极;

故该图中电流表的接法错误是正负接线柱接反.

(2)若要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则电流表应与灯L2串联,故将导线a从电流表正接线柱移动到负接线柱上即可.

(3)若要测量L1和L2两盏灯的电流之和,则电流表需在干路中,因此将导线c从电流表负接线柱移动到正接线柱上即可.

【点睛】

重点是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征的实验,注意电流表的使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连接电流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13.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甲同学率先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亮了,表的指针迅速达到最右端,乙同学立即切断电源,经检查发现在连接电路时没有将________;也没有选择________.

(2)甲同学注意了上述问题,同时又调节了电源后,将电流表接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表的指针向左偏转,乙同学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调整后再次闭合开关发现只有一个小灯泡发光,电流表有读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乙同学的协助下,甲同学终于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正确连接,甲同学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感觉比其它实验小组的读数大一些,于是他断开开关又仔细观察发现

电流表还有0.04A 的读数,这时才意识到使用电流表之前还必须________.

(4)乙同学接着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乙同学很快用电流表测出如图中A 、B 、C 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 A =0.4A 、I B =0.2A 、I C =0.2A ,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乙马上要得出结论,甲认为实验没有结束,下一步应该做的是_____

A .整理器材,得出结论

B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D .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5)甲同学按乙的方法重复了一遍,由于时间紧张,只测了干路电流和通过灯泡L 1的电流,没有认真读数就整理了器材,只记得两次电流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一样,都是12个小格,乙同学灵机一动帮助甲同学算出了通过灯泡L 2的电流是________A ,通过灯泡L 1的电流是________A .

【答案】开关断开 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另一个灯短路 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C 0.96 0.2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亮了,是连接电路时没有将开关断开造成的;

表的指针迅速达到最右端,电流表量程选择过小,即也没有选择合适的量程;

(2)闭合开关则电流表表将向左偏转,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调整后再次闭合开关发现只有一个小灯泡发光,电流表有读数,电路为通路,原因可能是另一个灯短路.

(3)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甲同学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感觉比其它实验小组的读数大一些,原因是使用电流表之前没有将电流表指针调零,造成电流表读数不准确.

(4)根据实验数据知,通过两支路的电流相等,是因为选用的灯的规格相同,且只做了一次实验,结论有偶然性;

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有说服,更具普遍性,选C ;

(5)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故测干路电流时电流表用大量程,电流表分度值为0.1A ,电流表示数I=0.1A×12=1.2A ,测通过灯泡L 1的电流时电流表用小量程,电流表分度值是0.02A ,电流表示数为0.02A×12=0.24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灯泡的L 2电流为:21 1.2A 0.24A 0.96A I I I =-=-=,通过灯泡L 1的电流为0.24A .

14.孙慧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①按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③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2两端的电压.

④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2)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孙慧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改进方法________.

【答案】 L1短路 L2断路只测量了一次改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解析】(1)因为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可能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没有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或电压表短路,若故障出现在灯泡处,则可能是L1短路或L2发生断路;(2)由表格知,只测量了一次就得出了结论,所以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只测量了一次,应当改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次,然后再得出结论,使结论更具普遍性,更有说服力。

点睛:重点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实验,注意多次实验时,应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更具普遍性。

15.在“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

(1)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的量程.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

(3)乙同学连完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为0.15A,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的示数如乙图所示,请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中_______________ .

(5)实验中,同学们记录了多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对应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但表格的设计仍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将所缺内容填写完整____________.

(6)小组同学们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出: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是由灯泡的______决定的,且_______,灯泡发光越亮.

【答案】0—0.6A 灯泡短路 0.24 W 2.5 0.24 0.6 实际功

率实际功率越大

【解析】

试题分析:测灯泡的功率的测量原理是P=UI,即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算出灯泡的功率.根据题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0-3V,灯的电阻约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0.25A,小于0.6A,所以电流表应选0-0.6A的量程.闭合开关后,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的故障是短路,电压表的示数是零,说明灯两端没有电压,所以灯被短路.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除了要记下需要测的物理,还要写清物理量的单位,灯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电流表读数是0.24A,算出灯的额定功率为0.6W.根据表格中灯的实际功率与灯的亮暗可以得出灯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灯的亮度越高.

考点:测小灯泡的功率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一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 N,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的力拉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 B. 2.5 N C. 5 N D. 10 N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12.小东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他提着用细线吊着的物体从A处走到B处,再从B处走到C处,如图所示.该现象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应用是 A. B. C. D . 13.某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24.5 N,则该弹簧测力计下端最多只能挂________ kg的物体,当钩上挂5个200 g的钩码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________ N.(g= 10 N/kg)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 橡皮筋才能产生弹力 C.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能产生弹力 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为 A. 529.2 kg,529.2 N 10 : B B. 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弹力D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D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9,甲同学重54 kg,588 N 588 N,则乙同学身体质量和重力分别是( C 54 kg,529.2 N D 66.7 kg,653.3 N ) D.—张白纸 14.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生活中常用重锤线来判断墙壁 是否竖直,其物理道理是 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 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的高低情况是 ____________ (选填“左边高”、 “左右相平”). 三、作图题 6.下列物体中,物重约为10 N的可能是( A. 一头牛 B. —头羊 C . 一件羊毛衫 7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 .水桶C .绳子D.手 二、填空题20.重6 N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如图所示.请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画出电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个杯子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________ ,放在桌子上的苹果__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 . 9.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 .跳高场上,运动员“腾空 而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 . 10.国际田联男子100 m的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个突破百米10秒大关的黄种人,若汽车以此速度 行驶1小时,通过的距离大约为36 ____________ 填单位);赛跑时.脚蹬地的力与地面对脚的力是一对 __________ 力. 11.如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使用的撑竿,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F/N02356 L/em812141820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撑竿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 (选填“弹性”或“塑性”). 22我们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L与拉力F的关系时,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在图中中画出L-F图象并根据图象读出 F= 1 N 时,L = _________ cm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培优)

简单机械 【典型例题】 例1.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始终用竖直向上的力F向上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F的力臂将小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2.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挂钩码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如图10-1所示,当在A点挂2个钩码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可以在() A、D点挂2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B、C点挂3个钩码或B点挂4个钩码 C、B点挂6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D、B点挂5个钩码或D点挂2个钩码 例3.如图10-2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 OA=0.3m,OB=0.2m,A点处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G, 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物体G的重力大小为 N,力F大小为 N。 例4.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 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 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G B、G=N C、F=N D、F+N=G 例5.下列工具中,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杠杆 D、滑轮 例6.在水平地面放置一个重360N的物体,用如图11-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阻力应为() A、40N B、60N C、120N D、360N 例7.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11-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1000N,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例8.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例9.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ρ铁>ρ铝),挂在轻质杠杆AB的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 A.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B.在杠杆两端各加挂一质量相等的钩码

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物理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 2 00 B r R t2 5A s T m π?Ω? ?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 E I R = (1) E t ?Φ = ? (2) =?S B ?Φ? (3) 120 +2 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 22 B B r r I t R t R ππ ? =?=? ? 由于 2 π 为定值,故 2 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 (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 2 2 B r t π 均为定值,可看作 '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 2.有一阻值恒定的电阻元件,额定功率P额=6W,额定电压在10V~19V之间.若要正确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第一次物理月考试题《力》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图1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 2.在图2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图2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 .5N B .50N C .500N D .5000N 4.下列说法中与力的作用效果无关的是( ) A .力的单位 B .力的方向 C .力的大小 D .力的作用点 5.下列叙述中用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 A .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B .手击拍桌子,手感到疼 C .手将石块举高 D .手将铁丝弄弯 6.茶杯放在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 .作用点 B .大小 C .方向 D .都相同 7.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 .紧急刹车 B .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 .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 .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8.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 ) A .只受踢力 B .只受重力 C .受踢力和重力 D 不受力 9、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 ) A .0N B .2N C .4N D .8N 10.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11.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悬挂法只能找出薄片的重心 C.不规则物体没有重心 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的 1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 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力时就不能运动 D .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13 明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指在0.4N 处,没有调节就测一物体的重力,且读数为2.5N ,则物体重力的准确值应为( ) A 、2.1N B 、2.5N C 、2.7N D 、2.9N 14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15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而产生的力. 2.建筑工人在一根线的下边挂上重物做成 可以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 这是根据 的道理制成的. 3.图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图1 图3 图4 图5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三):物质的转化【含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三) 物质的转化

例1、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较多的Zn(N03)2和AgNO3,为了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试推断:(1)X为,Y为。 (2))A为(均填化学式),B、C的主要成分分别是、。(3)操作Z的方法是 例2、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现利用下图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注:图1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2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⑴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1200℃。实验室要利用图1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若完全反应后图1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图l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⑵利用图2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 ②图中x= g. 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要求有计算过程)

例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 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 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查阅资料:草酸在 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H2C2O4CO↑+CO2↑+H2O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此装置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其中B装置的作用除去CO2;装置C的作用是;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E装置的作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氧化铁样品10.0克,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6克,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其它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测定结果偏大,分析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B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不充分 B.氧化铁样品没有反应完全 C.外界二氧化碳进入的干扰

泉州物理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泉州物理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答案】断开短路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 【详解】 (1)为了保护电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为L1的故障,只能是短路,此时电压表也被短路,故示数为零,若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时电流由负接线柱注入,正接线柱流出,即电流方向是反的,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点睛】 重点是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注意电压表的使用,在连接电压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2.在“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 (1)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的量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附答案(word)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力的国际单位是( ) A.m B.kg C.N D.N/kg 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D.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3.小华用矿泉水瓶做验证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沿水平方向的力轻轻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沿水平方向的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作用点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大小有关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4.如图所示,小球A通过细绳吊在天花板上,小球A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天花板B.细绳 C.地球D.小球A 5.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C.手和脚对水的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 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6.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分别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 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 ) A.两个人分别用10 N的力 B.两个人分别用20 N的力 C.一个人用20 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 D.一个人用5 N的力,另一个人用15 N的力 7.(RJ教材P14T3变式)如图所示是某桥头的一个标志牌,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5吨 B.过桥车辆的质量不超过15千克 C.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5×104千克 D.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47×105牛 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时,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向上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未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到重力作用 C.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纬度受到的重力不同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F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得方案:甲:利用CO 2气体就能区分NaOH 、Ca(O H)2与稀盐酸三种溶液;乙:若有BaC 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 aOH 、N a2C03、Na2S04与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与BaCl 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 2C03、NaOH 与KN0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 、BaCl 2、Na 2C0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得评价正确得就是:( ) A.只有甲得可行 B.只有乙与丁得可行 C .只有乙得不可行 D.都可行 2.将50克A 物质与10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得混合物中含有20克A ,含C 、D 得质量比为11:9。若A、B 、C 、D 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得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A 、A +B→C+D B 、A +2B→2C+D C 、2A+B→2C+ D D 、2A +B→C+2D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得小车在拉力F 得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得过程中,小车 得速度将: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就是初温相同得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得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得同种液体,若给它们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得热量与升高得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得三点甲、乙、丙,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得比热比甲得比热大。②丙得比热比甲得比热 小。③丙得质量比甲得质量大。④丙得质量比甲得质量小。 正确得就是:( )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①④正确 D.①③正确 5.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得力F1与F 2得作用下,质量为m 得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 得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 1与F2得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 m以3v 得速度匀 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得推力应就是: ( ) A、F1 + F 2 B 、mg C 、2m g D、3m g 6.在厚度均匀得两块圆铁板上,分别挖掉一半径为r 得圆孔与一圆心角为α得扇形。当铁板温 度上升时,r 与α得变化情况为:( ) A .r 变小,α变大 B.r 变大,α变小 C.r 不变,α变大 D.r 变大,α不变 7.小刚用下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得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两点间得电阻由1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她应该采取得操作就是:(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减少电池得节数 8.M 就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得金属,与其她几种离子构成得化合物得溶解性见下表: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3222M(OH)2+HC l;⑥M(NO 3)2+HCl ;⑦MCO 3+H Cl;⑧MS O4+Ba Cl 2,不能发生得就是:( ) A 、①②④⑦ B 、⑤⑥⑦⑧ C 、②④⑥ D 、①③⑤⑧ 9.有一组灯泡(共9颗),欲绕在圣诞树上,如图所示。若在灯泡组得电路上装定时开关,并由开关得定时切 换,使其中一小组灯泡产生亮、暗交替得闪烁效果,而其它两小组灯泡仍然持续发光,不受影响。下列线路设

深圳宝安区民众学校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深圳宝安区民众学校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还可以发电呢!小梦将接有导线的铜片和铝片插入橙子中,一个水果电池就做成了,如图所示。那么水果电池的正极是哪个金属片呢?给你电流表、电压表、发光二极管和导线若干,请选择其中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压表、导线若干将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铜片相连,再把与锌片相连的导线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进行试触,若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说明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若电压表反向偏转,锌片是电池的正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电流表、电压表和二极管的连接方法知,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故可把电压表、电流表或发光二极管接在水果电池两极,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或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从而确定出电池的正负极。 (1)[1]选用的器材:电压表和导线若干。 (2)[2]探究的方法:将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铜片相连,再把与锌片相连的导线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进行试触,若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说明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若电压表反向偏转,锌片是电池的正极。 2.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甲电荷的电 荷量1/C q 乙电荷的电 荷量2/C q 甲、乙两电 荷之 间的距离 /m r 甲乙两电荷之间 的 相互作用力 /N F 18 110- ?8 210- ?0.35 210- ? 28 110- ?8 110- ?0.35 110- ? 38 310- ?8 210- ?0.15 5410- ?

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人 教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 一、写一写,看看你的字有进步吗(16分) chuāndàì?wánshuǎ?yǒnɡ?qì?fēnɡ?dǐnɡ shǒuzhǎnɡ?pínɡ?bà?kǒnɡ?què?yǎnɡ?wànɡ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6分) 使劲(jìnjìnɡ)绒毛(rónɡyónɡ)鲫鱼(jì?jí) 照相(xiàng xiāng)似乎(sì?shì)放假(jiǎjià) 三、选字。(6分) 带代戴 ()领()价爱() 皮()()眼镜温() 辩辫瓣 争()花()()子 豆()()论蒜()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一定要注意“的”“地”的不同用法哟!)(6分) ()的歌声()的微笑()的清香 ()地听()地观察()地玩耍 五、选词。(12分) 居然果然竟然 (1)这样长的公路()只用八天的时间就修完了。 (2)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3)妈妈答应带我去看电影,星期六我们()去看电影了。 一起…一起…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1)放学路上,她()走,()唱,高兴极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3)蒲公英和我们()睡觉,和我们()起床。 六、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6分) 比喻拟人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七、短文,回答问题。(15分) 乌龟赴宴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力是一个 __ 对另一个—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________ 物体,另一个叫 ___ 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_,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 压力约为 ____。 3、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②改变物体的_______ 。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 。 5、重垂线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__ ,木工常用它 来检查工作台 ______________ .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 生 ______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即发生了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 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________ ,即改变足球的______________ . 8、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_______ 中,G 代表______ 、m 代表 ______ 、g = _____ ,读作___________ ,它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座限重为5 X 104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 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 kg. (g=10N/kg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 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 牛B 200 牛GO 牛D 400 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 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 力?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F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甲:利用CO 2气体就能区分NaOH 、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乙:若有BaCl 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 、Na 2C03、Na 2S04和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和BaCl 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 2C03、NaOH 和KN0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 、BaCl 2、Na 2C0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的可行 B .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C .只有乙的不可行 D .都可行 2.将50克A 物质和10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20克A ,含C 、D 的质量比为11:9。若A 、B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A 、A+B→C+D B、A+2B→2C+D C、2A+B→2C+D D 、2A+B→C+2D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 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 车的速度将: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初温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给它们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大。②丙的比热比甲 的比热小。③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④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正确的是:( ) A .只有②正确 B .只有③正确 C .①④正确 D .①③正确 5.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 1和F 2的作用下,质量为m 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 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 1和F 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 m 以3v 的速度匀 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 ( ) A 、F 1 + F 2 B 、mg C 、2mg D 、3mg 6.在厚度均匀的两块圆铁板上,分别挖掉一半径为r 的圆孔和一圆心角为α的扇形。当铁板温 度上升时,r 和α的变化情况为:( ) A .r 变小,α变大 B .r 变大,α变小 C .r 不变,α变大 D .r 变大,α不变 7.小刚用下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1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 .适当减少电池的节数 8.M 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2M 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2O -OH -23CO -Cl -24SO -3NO +2M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各反应:①M+HCl;②M(NO 3)2+BaCl 2;③MO+HCl ;④M(OH)2+NaCl ;⑤M(OH)2+HCl ;⑥M(NO 3)2+HCl ;⑦MCO 3+HCl ;⑧MSO 4+BaCl 2,不能发生的是:( ) A 、①②④⑦ B 、⑤⑥⑦⑧ C 、②④⑥ D 、①③⑤⑧ 9.有一组灯泡(共9颗),欲绕在圣诞树上,如图所示。若在灯泡组的电路上装定时开关,并由开关的定时切 换,使其中一小组灯泡产生亮、暗交替的闪烁效果,而其它两小组灯泡仍然持续发光,不受影响。下列线路设

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答案】断开短路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 【详解】 (1)为了保护电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为L1的故障,只能是短路,此时电压表也被短路,故示数为零,若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时电流由负接线柱注入,正接线柱流出,即电流方向是反的,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点睛】 重点是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注意电压表的使用,在连接电压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2.小明利用铅笔芯和鳄鱼夹制作了简易调光灯,装置如图甲所示.

(1)甲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改正后,闭合开关,改变鳄鱼夹M、N之间距离,发现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 (2)小明用一个LED灯替换铅笔芯,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 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乙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此时LED灯,小灯泡L (填“亮”或“不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伏)电流(毫安)电阻(欧)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 ………… 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端移动(填“a”或“b”).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从而导致小灯泡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mò fáng hú dié xiōng pú jiāo nèn nà mèn bài fǎng pǔ sù wēi wǔ shénɡ suǒ xīn shǎnɡ zī rùn qiān xū 2.我能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 ”标出。(6分) 铅锤(cuí chuí ) 宿舍(shě shè ) 作坊(zuō zuò ) 前爪(zhuǎ zhǎo ) 相处(chǔ chù ) 祖宗(zōnɡ zhōnɡ ) 3.我会用多音字组词。(6分) 参Cān()shēn() 量liánɡ() liànɡ() 给ɡěi()jǐ()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风尘扑扑( ) 美观竖固( ) 相题并论( ) 大显神危( ) 5.照样子各写出两个词语。(6分) 静悄悄: 舒舒服服: 积少成多: 6.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含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的成语。(4分) 千里之行,。 ,更进一步。 7.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这两个词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3分) “你敢碰我吗?”铁罐傲慢地问。( ) 8.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写出自己熟悉的一句《三字经》。

(2)写出对自己有影响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场面。(1分) (2)《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二、阅读与思考(30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 (2)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秀丽神奇的景色。 (3)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名句。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他的牙齿变成了 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变成了 ……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3.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爱花城

九年级物理上册 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某小组同学通过自学得知: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便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为了验证和探究其中规律,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a)、(b)、(c)、(d)所示的四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中(a)(b)两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2)分析比较图中(a)(c)两图[或(b)(d)两图],发现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且用酒精灯对金属导线中部进行加热时,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表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据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金属导体中部温度高低________. 【答案】越小不变无关 【解析】 【分析】 【详解】 (1)比较a、b两次实验可知,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a)中冰水混合物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比较大,电流表示数大;(b)中开水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较小,电流表的示数小,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2)分析比较图中(a)(c)两图(或(b)(d)两图),发现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且用酒精灯对金属导线中部和最长处进行加热时,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表示数相同,据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金属导体中部温度高低无关. 【点睛】 根据图示判断两个接触点的温度差,然后比较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并与已有的结论对比. 2.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涂色.(3分)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huāng yě 荒野 luòxià 落下 shǒu bì 手臂 fúzhuāng 服装 zǎo chen 早晨 hùxiānɡ

3.比一比,组词语.(8分) ???静( 安静 )净( 干净 ) ???粗( 粗壮 )组( 小组 ) ???汉( 汉族 )汗( 汗水 ) ???猜( 猜想 )请( 申请 ) 4.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提_心__吊_胆__ 披_头__散_发__ _手__忙_脚__乱 鸦雀无声 _面__红_耳__赤 张_牙__舞_爪__ _口__干_舌__燥 糊里糊涂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 的墙上摇晃.(乌黑) (2)湿润.. 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干燥) (3)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简略) (马虎)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改为“被”字句) 这一问,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被吓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铜钟挂在枝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时, 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 黄的、 白的衣裳, 冲了出来。 (在“K”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7.把古诗补充完整.(3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单元测试试卷包含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关于重力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B 重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C D 质量与重力成正比重力的作用点可能不在物体上..2.300 N() 重力大约等于的是A B C D 一头大黄牛.一只羊一只公鸡..一 只麻雀.3.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拧螺母,手握在扳手C位置的效果会更 好,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 B.与力的方向有关A.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C.与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力面积有关 4、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力气大的同学 B.手臂长的同学 D .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C.体重大的同学5.下列说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有的水泥路面做成一道道的细槽B.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钢圈上C.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D.人们向积有冰雪的路面抛洒沙子 6,,() 它是.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 A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 D 用力把铅球推出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第7题)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若不计空气阻力,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 C.既受踢力,又受重力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 9.物体所受的重力G=mg,式中g=9.8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1 kg=9.8 N 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 C.质量是1 kg的物体的重力为9.8 N D.质量是9.8 kg的物体的重力为1 N 10.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B .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平行C D.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某一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11 .此标志为限速标志A.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 C.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不能超过1 500 N D.汽车通过该桥面的速度不能超过15 m/s 1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 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m,原始长度为10 cm,则在弹 力为5 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1分) 13.请将“力”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14.人干体力活的时候,很讲究巧用力,这个“巧”字说明:人用力的时候,必须注意施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选择。 15.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按吹起的气球,气球发生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