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超出规定限量

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

E、以上都是

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

A.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

C.提高食品质量及花色品种

D.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E. 以上都是

3.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是防腐( )是漂白剂

A.丙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苯甲酸

D.柠檬酸

E.山梨酸

4.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不宜加入( )(防霉剂)

A.苯甲酸钠

B.山梨酸钾

C.丙酸钙

D.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E.二丁基羟基甲苯

5.为防止油脂氧化,不宜加入( )

A.BHA

B.BHT

C.焦亚硫酸钠

D.没食子酸丙酯

E.异抗坏血酸钠

6.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是( )

A.蔗糖

B.果糖

C.葡萄糖

D.糖精

E.麦芽糖

7.下列属于天然着色剂的是( )

A.苋菜红

B.胭脂红

C.柠檬黄

D.新红

E.高粱红

8.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是( )

A.高粱红

B.姜黄

C.苋菜红

D.红曲色素

E.胡萝卜素

二、多选题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有( )

A.改善食品品质

B.防止腐败变质

C.改善食品色、香、味

D.掩盖食品的缺陷

E.增加食品的重量

2.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超出规定限量

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

E.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

3.食物防腐剂包括( )

A.丙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苯甲酸钠

D.柠檬酸

E.山梨酸钾

4.食物抗氧化剂包括( )

A.BHA

B.BHT

C.焦亚硫酸钠

D.没食子酸丙酯

E.异抗坏血酸钠

5. 我国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护色剂有( )

B.硝酸钾

C.亚硝酸钠

D.亚硝酸钾

E.硝酸钠

6.天然甜味剂包括( )

A.木糖醇

B.甘草

C.麦芽

D.糖精钠

E.山梨糖醇

7.人工合成甜味剂( )

A.糖精钠

B.麦芽糖醇

C.甜菊糖甙

D.甘草

E.甜蜜素

8. 常用的鲜味剂有( )

A.L-谷氨酸钠

C.胡萝卜素

D.甜菊糖甙

E.5’-肌苷酸钠

9.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

A.防止食品腐败

B.改善食品色、香、味

C.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加工工艺需要

E.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

10. 我国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有( )

A.苋菜红

B.胭脂红

C.赤鲜红

D.柠檬黄

E.日落黄

11.人工合成着色剂有( )

A.柠檬黄

B.日落黄

C.姜黄

D.靛蓝

E.亮蓝

三、简答题

1.国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有什么法律和标准

2.请例举10种以上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3.试比较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的区别

食品卫生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A

4.E

5.C

6.D

7.E

8.C

二、多选题

1.A、B、C

2. B、C

3.C、E

4.A、B、D、E

5. B、C、D、E 6、A、B、E

7.A、C、E 8.A、E 9.A、B、C、D 10.A、B、C、D、E

11.A、B、D、E

三、简答题

1.答:法律:

1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公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公告》(总局2011年第52号公告)

3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工作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37号公告)

4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

5卫生部等7部门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2011年第4号)

6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整顿办函〔2011〕1号)

7卫生部质检总局关于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号)

8关于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有关监管工作的通知(质检办食监函〔2010〕981号)

9关于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重点工作及要求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27号)

10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的紧急通知(工商食字[2011]89号)

标准: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14880 -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2493-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T14156-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2.答: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茶绿色素、柑橘黄、红曲米、花生衣红、姜黄、姜黄素、焦糖色素、叶黄素、葡萄皮红、玉米黄、栀子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3.答:①来源不同: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

②对人体的伤害:天然色素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某些合成色素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大部分植物色素染着力较差,染着不易均匀,而合成色素鲜丽明亮。

④稳定性:大部分植物色素对光、热、氧、微生物和金属离子及pH值变化敏感,稳定性低。合成色素稳定性强。

⑤局限性:就一种植物色素而言,应用时专用性较强,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人工合成色素应用范围广。

⑥生产成本:天然色素生产成本较高。合成色素生产低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集每题答案已做

精品文档 1.血胆固醇升高时,血中( B )浓度增加。 A HDL B LDL C 糖蛋白 D 球蛋白 2.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A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丝氨酸 3.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D ) A 氮平衡 B 负氮平衡 C 排出足够的尿素氮 D 正氮平衡 4.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B ) A 体力活动耗能 B 基础代谢 C 非体力活动耗能 D 食物热效应耗能。 5.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 ) A 经常在户外晒太阳 B 经常做理疗(热敷) C 多吃谷类食物 D 多吃蔬菜、水果 6.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 C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PP 7.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 ) A 脂溢性皮炎 B 周围神经炎 C “三D”症状 D 牙龈疼痛出血 8.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D ) A 棉籽糖 B 果胶 C 纤维素 D 淀粉 9.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B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丙氨酸 D 丝氨酸 10.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C ) A 45%~50% B 70%以上 C 55%~65% D 30%以下 1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D )。 A 45% B 25%~30% C 20%以下 D 20%~30% 三、多选题 1.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 ABDE ) A 维生素D B 乳糖 C 膳食纤维 D 氨基酸 E 青霉素 2.下列哪些蛋白可作为参考蛋白( BC ) A 醇溶蛋白 B 酪蛋白 C 鸡蛋蛋白 D 鱼肉蛋白 E 牛肉蛋白 3.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有( ABCDE ) A 体表面积与体型 B 年龄 C 甲状腺激素异常 D 寒冷 E 咖啡因 4.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有(BE ) A 维生素 B B 猪肉 C 抗酸药物 D 植酸盐 E 维生素C 5.维生素A缺乏引起( ACE ) A 干眼病 B 脚气病 C 致盲症 D 坏血病 E 失明 6.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 ACD ) A 纤维素 B 甘露醇 C 半纤维素 D 木质素 E 果胶 7.人体必需脂肪酸为( BC ) A γ-亚麻酸 B α-亚麻酸 C 亚油酸 D EPA E DHA 8.食物的能量来源是( ABCD ) A 碳水化合物 B 酒精 C 脂肪 D 蛋白质 E 矿物质 9.下列矿物质中,属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有( ADE ) A 锌 B 磷 C 钙 D 铁 E 硒 10.属于优质蛋白的有(BCE ) A 谷蛋白 B 大豆蛋白C鸡肉蛋白 D 白蛋白 E 鱼肉蛋白

2020年自考《食品卫生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食品卫生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填空题 1.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卵、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2.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型和混合型。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原菌三个主要环节。 5.沙门菌食物中毒多是由(动物)性食品引起。 6.影响沙门菌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储存时间)。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 8.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9.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的(春)季。 10.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1.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治疗为使用(美兰(亚甲兰))小剂量口服或注射。 12.砷在机体内可与细胞内酶的(巯基)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13.抢救食物中毒最常用的措施为(催吐、洗胃、灌肠)。

14.在我国最易发生河豚鱼毒素中毒的季节为(春)季。 15.(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有明显季节性的一类食物中毒。 16.肉毒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 17.赤霉病麦中毒是由(镰刀菌)菌种引起的。 18.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3-0.5)克。 19.做好食物中毒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前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机构三方面职责。 20.中毒人数超过(30)人时,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单选题 1. 下列属于食物中毒的疾病是( D ) A. 痢疾 B. 消化不良 C. 长期摄人低剂量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 有毒蜂蜜中毒 E. 急性酒精中毒 2. 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的区别在于( D ) A. 有无恶心、呕吐 B. 有无腹痛、腹泻 C. 病死率不同 D. 有无体温升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31小题,共31.0分) [1]正常人体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 A、10-20% B、5-10% C、20-30% D、30-35% E、20-25% [2]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 A、罐头食 B、剩粮食饭、凉糕 C、奶及奶制 D、家庭自制豆制品 E、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赖氨酸代谢 D、糖代谢 E、钙代谢 [4]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糊精 E、麦芽糖 [5]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对脂肪酸败有如下影响 A、抑制 B、减速 C、增进 D、延缓 E、无影响 [6]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有关 B、所有植物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高于动物脂肪 C、一般成人的脂肪供应应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 D、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 脂肪营养价值高 E、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 物油类 [7]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形成与下 列因素有关,除了 A、食物存放温度的高低 B、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C、受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 D、食物中淀粉的含量 E、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95℃ B、63~95℃ C、60~80℃ D、65~85℃ E、60~95℃ [9]食物储存中,酸度升高、产气、 带有甜味、有醇类气味,此种反 应为 A、油脂酸败 B、蛋白质分解 C、碳水化合物分解 D、美拉德反应 E、醇类发酵 [10]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 A、15%~20% B、50%~60% C、10~15% D、35%~40% [11]表明食品被粪便近期污染的 指示菌是 A、埃希茵属 B、柠檬酸杆菌属 C、肠杆菌属 D、克雷伯菌属 E、黄杆菌属 [12]正常成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 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摄人总热量 的适宜百分比是 A、60-70% B、50-60% C、40-50% D、55-60% E、80-90% [13]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 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亮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14]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 何种措施是错误 A、防霉 B、阻断合成 C、制定限量标准 D、作物施用钾肥 E、作物施用钼肥 [15]40cm2肌肉有6个以上囊尾 蚴的畜肉,应予 A、冷冻处理 B、高温处理 C、盐腌处 D、辐射处理 E、销毁 [16]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何种 物质分解而成 A、蛋白质、氨基酸 B、果胶、木质素 C、糠麸 D、淀粉 E、油脂 [17]烟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 A、酸性条件易破坏 B、碱性条件易破坏 C、遇光易破坏 D、加热及烹调加工损失小 E、高压下120℃,20分钟易破 坏 [18]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草酸盐 B、植酸盐 C、脂肪消化不良 D、膳食纤维 E、胆固醇 [19]患者自觉乏力,急躁,记忆 力减退,抑郁,失眠,并有恶心、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 卫生学重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 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每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的能量为(A) A.16.74kJ B.37.6kJ C.2.39kJ D.20.74KJ E16.25kJ 2.高压灭菌法主要用于哪类食品(D) A.奶类 B.酒类 C.果汁 D.肉类罐头 E.酱油 3.在一批腌菜中检出大量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和胺类形成(A) A.亚硝胺 B.色胺 C.腐胺 D.甲胺 E.组胺 4.成碱性食品为(D) A.谷类 B.蛋类 C.豆类 D.蔬菜、水果 E.肉类 5.大豆的最多氨基酸是(C) A.赖氨酸 B.色氨酸 C.蛋氨酸 D.组氨酸 E.苏氨酸 6.目前常用的食品发色剂是(B) A.苋菜红 B.亚硝酸盐 C.亚硫酸铜 D.赤鲜红

E.红曲米 7.黄曲霉毒素致癌的主要靶器官是(C) A.食道 B.胃 C.肝 D.肾 E.肺 8.出生4~6个月的婴儿需开始补充(A) A.铁 B.钙 C.淀粉 D.脂肪 E.蛋白质 9.刚屠宰的肉品通过后熟产酸,可杀死(C) A.猪瘟病毒 B.丹毒杆菌 C.口蹄疫病毒 D.布氏杆菌 E.炭疽杆菌 10.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C) A.膳食纤维 B.植酸 C.乳糖 D.草酸 E.磷酸 11.谷类中不含的维生素是(D) A.硫胺素和尼克酸 B.硫胺素和维生素B2 C.尼克酸和维生素B2 D.维生素A和维生素D E.维生素B6和尼克酸 12.与基础代谢无关的因素是(C) A.体型 B.年龄 C.体力劳动 D.性别 E.气温

13.成人膳食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百分比计算,为(D) A.10~12 B.20~25 C.45~55 D.55~65 E.20~30 14.关于非必需氨基酸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 B.合成人体蛋白质所必需 C.人体内可以合成 D.不依赖于食物的供给 E.体内合成速度快 15.在以下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油脂是(C) A.牛油 B.猪油 C.鱼油 D.羊油 E.奶油 16.对市场出售的一批鲜猪肉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腐败变质最敏感的化学指标是(E) A.过氧化物值 B.K值 C.皂化价 D.折光率 E.挥发性盐基总氮 17.下列哪项不符合老年营养需要(B) A.总热能摄入量应降低 B.摄入尽量多的动物蛋白质 C.脂肪摄入不宜过多 D不宜食含蔗糖高的食物 E.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18.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最高层是(D) A.蔬菜 B.谷类 C.奶类 D.油脂 E.肉类

营养和食品卫生学试题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A.精氨酸 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 2.浮肿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3.下列哪种营养素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A.锌 B.铁 C.叶酸 D.尼克酸 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铜 B.铁 C.锌 D.硒 5.牛奶中含量最低的矿物质是以下哪一种() A.钙 B.铁 C.钾 D.钠 6.膳食中可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是() A.抗坏血酸 B.脂肪酸 C.草酸 D.植酸 7.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叶酸 8.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易引起() A.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B.癞皮病 C.脚气病 D.败血病 9.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 A.苏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10.下面那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A.肉类 B.奶类 C.水果 D.大豆 11. RDA指的是() A.推荐营养素供给量 B.适宜摄入量 C.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 D.估计平均需要量 12.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苯丙氨酸 B.蛋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13.消瘦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14.下列哪项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 A.肥胖 B.多尿 C.高血压 D.佝偻病

15.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是() A.白菜 B.菠菜 C.大米 D.动物肝脏 16.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A.钠 B.钙 C.铜 D.维生素A 17.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A.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B.提供能量 C.构成机体组织和重要物质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8.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的特点() A.天然食物组成成分 B.维持健康所必需 C.每日需要较多 D.维持人体生长 19.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马铃薯 B.梨子 C.小麦 D.动物肝脏 20.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 A.苏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21.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D在人体的缺乏症() A.在成人发生骨软化症 B.在儿童发生癞皮病 C.在婴幼儿发生佝偻病 D.在老年人可发生骨质疏松症22.婴幼儿常见的营养问题不包括()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重点】

食品与营养卫生学【期末复习重点】 1、营养:指机体从外界获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必需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的定义、种类。 (1)营养素:指为维持机体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2)营养素的种类: ①按照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分为: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②按照需要量或体内含量分为:常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3、合理膳食及合理膳食要求。 (1)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2)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②保证食物安全; ③科学的烹调加工; 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指的是在RDA(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1、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 生物价计算公式:生物价=(等于)储留氮÷(除以)吸收氮×(乘以)100% 2、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营养学上将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分为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关系式即:B=I-(U+F+S)。 3.蛋白质功效比值:指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g)和摄入蛋白质的量(g)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4.蛋白质净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方面。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6.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超出规定限量 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 E、以上都是 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 A.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 C.提高食品质量及花色品种 D.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E. 以上都是 3.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是防腐( )是漂白剂 A.丙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苯甲酸 D.柠檬酸

E.山梨酸 4.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不宜加入( )(防霉剂) A.苯甲酸钠 B.山梨酸钾 C.丙酸钙 D.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E.二丁基羟基甲苯 5.为防止油脂氧化,不宜加入( ) A.BHA B.BHT C.焦亚硫酸钠 D.没食子酸丙酯 E.异抗坏血酸钠 6.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是( ) A.蔗糖 B.果糖 C.葡萄糖 D.糖精 E.麦芽糖

7.下列属于天然着色剂的是( ) A.苋菜红 B.胭脂红 C.柠檬黄 D.新红 E.高粱红 8.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是( ) A.高粱红 B.姜黄 C.苋菜红 D.红曲色素 E.胡萝卜素 二、多选题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有( ) A.改善食品品质 B.防止腐败变质 C.改善食品色、香、味 D.掩盖食品的缺陷 E.增加食品的重量

2.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超出规定限量 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 E.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 3.食物防腐剂包括( ) A.丙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苯甲酸钠 D.柠檬酸 E.山梨酸钾 4.食物抗氧化剂包括( ) A.BHA B.BHT C.焦亚硫酸钠 D.没食子酸丙酯 E.异抗坏血酸钠 5. 我国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护色剂有( )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2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3、amino acid 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B)。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B)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D)。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D)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C)。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B)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C)。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汇总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1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 7.增加饱腹感;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食品卫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菌落总数——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2.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执法主体以监督形式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自身管理部门卫生管理相结合的监督和管理,两者共同承担《食品卫生法》赋予的不同权利和义务。3.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 HACCP——沿着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连续地、系统地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和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 5.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6.水分活性——在同一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下,食品水分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0)之比 7. 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GMP要求食品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质量管理和严格检验系统,确保终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8.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9.食品卫生学 10.食品强化 二、填空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起病、发病率、有的 进食史;症状基本;中毒者与健康人之间传染。(季节性、急、高、相同、相似、不) 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其次是、、和。 此外乳制品、冷饮、饮料等也属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 3.为保证食品质量对冷冻工艺要求、。快速冷冻、缓慢解冻4.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为和。胺类和亚硝基化剂5.食品包装材料橡胶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单体和添加剂6.罐头食品变质表现为、。 胖听和平酸腐败 7.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和杀灭病原菌及破坏毒素。 防污染、控制病菌繁殖和毒素产生 8.蒸馏酒中主要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氰化物和铅等。 (甲醇、杂醇油) 9.辐照可用于食品的灭菌、、和改善食品品质。杀虫、抑芽 10.镰刀菌毒素主要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 (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 11.违反《食品卫生法》,按情节轻重应承担。和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12.去除食品中的多环芳烃可用、的方法。 吸附剂吸附、日光紫外线照射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蛋白质32+12+9+3=56 A型题 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标注:1.13 A.色氨酸B.赖氨酸C.精氨酸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标注:1.23 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B.体内不能合成 C.非机体必需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 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标注:8.11 A.12%B.16%C.18%D.20% E. 26% 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标注:8.21 A.30%B.3%C.5%D.8% E.10% 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标注:1.11 A.婴幼儿B.青少年C.孕妇 D.成年男子 E. 儿童 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标注:1.23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 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 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标注:1.23

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 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 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 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标注:8.23 A.将自行排出体外B.在体内贮存备用 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标注:8.23 A.大豆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C.牛乳蛋白质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标注:8.23 A.亮氨酸B.精氨酸C.色氮酸D.异亮氨酸 E.赖氨酸 11.铁蛋白是( )的指标。标注:8.21 A.循环中的铁B.血红蛋白中的铁C.体内储存铁 D.人体可利用的铁 E. 人体功能性铁 12.缬氨酸属于( )。标注:1.23 A.必需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条件性氨基酸 D.非限制性氨基酸 E. 限制性氨基酸 13.大豆含蛋白质( )。标注:8.22 A.10%~20%.B.15%~20%C.20%~30%D.30%~50% E. 5%~10%14.进行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所用动物饲料应含多少蛋白质( )。标注:8.31 A.5%B.8%C.10%D.12% E. 15%15.运铁蛋白在体内同类代谢中起到何作用( )。标注:8.21 A.转运铁B.储存铁C.构成原卟啉D.构成血红蛋白 E. 构成肌红蛋白16.氮平衡的意义是( )。标注:1.2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一)营养学基础 1.能量:三大产热营养素及产热系数的概念,能量的来源,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基础代谢 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基础代谢及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影响因素。不同人群的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产热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比例。能量不平衡的危害,肥胖防治原则。 2.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需要量和供给量, 食物蛋白质的质量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和生物价。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定义。限制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互补作用。比较动、植物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特点。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在供给能量中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3.脂肪、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分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 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脂类供给量占总热能比例。n-3系与n一6系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 4.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常见单糖、双糖的名称和特点。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 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定义、种类和主要生理功能。糖类摄入与疾病的关系。 5.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必需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混溶钙池的概念。钙、锌、 铁、硒、碘的生理功能、代谢和缺乏症表现,供给量与食物来源;影响膳食中铁、钙、锌吸收的因素,硒、碘的过多症的表现。人体各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钙、锌、铁、硒、碘缺乏的原因及防治原则。 6.维生素的分类和特性,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抗氧化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A、 D、E、B1、B2、C、尼克酸、叶酸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及主要生理功能。水溶性维生素负荷 试验方法及结果评价。各类维生素供给量和食物来源。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人体各种维生素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各类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与防治原则。脂溶性维生素过多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植物化学物 1、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2、几种主要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多酚类、黄酮类、硫化物。 3、多酚类、黄酮类、硫化物等几种主要植物化学物结构及类型。 (三)特殊人群的营养 1.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孕妇的营养需要,孕期营养生理特点,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孕妇的常见营养缺乏症,孕妇的合理膳食原则。 2.乳母膳食中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在乳汁中的有效转换率。乳母营养对泌乳量的影响,乳母的营养状况对乳汁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乳母膳食中钙、铁、碘与婴儿营养的关系。乳母的合理

2018年自学考试《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卵、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2.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型和混合型。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原菌三个主要环节。 5.沙门菌食物中毒多是由(动物)性食品引起。 6.影响沙门菌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储存时间)。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 8.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9.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的(春)季。 10.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1.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治疗为使用(美兰(亚甲兰))小剂量口服或注射。 12.砷在机体内可与细胞内酶的(巯基)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13.抢救食物中毒最常用的措施为(催吐、洗胃、灌肠)。

14.在我国最易发生河豚鱼毒素中毒的季节为(春)季。 15.(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有明显季节性的一类食物中毒。 16.肉毒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 17.赤霉病麦中毒是由(镰刀菌)菌种引起的。 18.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3-0.5)克。 19.做好食物中毒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前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机构三方面职责。 20.中毒人数超过(30)人时,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单选题 1. 下列属于食物中毒的疾病是( D ) A. 痢疾 B. 消化不良 C. 长期摄人低剂量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 有毒蜂蜜中毒 E. 急性酒精中毒 2. 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的区别在于( D ) A. 有无恶心、呕吐 B. 有无腹痛、腹泻 C. 病死率不同 D. 有无体温升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题 答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营养 1.B 2.A 3.C 4.A 5.B 6.A 7.C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B 15.D 16.B 17.D 18.C 19.D 20.C 21.B 22.D 23.D 24.C 25.A 26.D 27.B 28.A 29B 30.B 31.C 32.C 33.D 34.A 3 5.B 36.B 37.A 38.C 39.B 食品 1.B 2.D 3.A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D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 9.B 20.D 21.C 22.D 23.C 24.A 25.B 26.C 27.D 28.B 29.A 30.B 31.C 二、多项选择题 营养 1.BC 2.AC 3.BCD 4.BDE 5.BDE 6.BCE 7.ACE 8.DE 9.A CDE 10.AD 11.CDE 12ACDE 13.ACE 14.BDE 15.ABDE 16 AB 17.CB 18.CD 19.ABD 食品 1.ABC 2.BCDE 3.AC 4.ABCDE 5.ACD 6.ABCDE 7.BCD 8.AE 9.ADE 10.ACD 11.BCDE 12.CD E 13.BE 14.ABE 15.ABCD 16.ACDE 17.BCDE 18.ABCD 19.BCD E 20.ADE 21.ABC 22.BCD 三、填空题答案 1.碱性脚 气2.水溶性、尿负荷实验 3.0.01%、14 种4.经口从食物摄入、皮肤内由VitD原形成 5.维生素、矿物 质 6.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机体营养水平 7.VE、 VC 8.32℃、35℃ 9.成碱性、成酸 性 10.造血、神经 11.亚油酸、亚麻 酸12.尿负荷实验 13.骨量减少、骨微观结 构 14.奶类15.过氧化氢、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任选两个 16.镁、 钙 17.维生素PP(烟酸)、癞皮病 18.佝偻病、缺铁性贫血 19.乳腺癌、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也可能有关) 20.营养性贫血、骨质软化症、营养不良性水 肿21.基础代谢、活动与各种劳 动 22.疾病恢复期、生长发育 期 23.估计平均需求量、摄入量高限 24.水苏糖、棉子糖 25.茶多酚、大豆异黄酮26.体重、热能27.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28.合理膳食、适时适量补钙或体育锻炼 29.水苏糖、棉子 糖30.4-6个月。31.多发性神经 炎 32.4-6 个月龄33.维生素、膳食纤维34.减少、蛋白质 35.称重、查帐、回顾询问、化学分析法中任选两个 36.肝脏、全血或肉鱼禽 类37.维生素A、维生素D 食品 1.快速冷冻、缓慢解 冻2.胺类和亚硝基化剂 3.单体和添加 剂4.胖听和平酸腐败 5.防污染、控制病菌繁殖和毒素产生6.法律性、权威性 7.甲醇、杂醇 油8.杀虫、抑芽 9.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 酯10.行政责任、民事责任11.吸附剂吸附、日光紫外线照射 12.食品本身的组成与性质、微生物 13.老化、褐变 14.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 15.最大无作用剂 量16.游离单体、添加剂 17.杀灭病毒、挂膜防微生物侵 入18.乳素 19.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 20.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植物性食品) 21.芥子甙、芥 酸22.加热至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论文

2009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论文题目:充分享用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姓名: 徐国庆 学号: 2009301500172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9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论文

充分享用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题记: 你是否觉得小白菜总是那么清淡,你是否觉得苦瓜太苦让人难以下咽,你是否总是觉得蔬菜比总是没有肉质食品那样让人谗言欲滴呢,你是否总是吃饭挑三拣四,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恨之入骨呢,你有爱吃水果的习惯吗?你了解各种水果的作用吗?你知道什么叫健康饮食吗? 关于这篇论文,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论一下: 1,常见蔬菜及其营养价值; 2,常见水果及其营养价值; 3.,如何才能健康饮食。 一:常见蔬菜及其营养价值。 那么什么是蔬菜呢?常见蔬菜有哪些呢?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植物)。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国际粮农组织1990年统计,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人们公认的对健康有效的成分,如:类胡萝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正在被人们研究发现。 常见蔬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有机酸、芳香物质等营养成分。 常见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胡萝卜、白菜、韭菜、甘蓝、菠菜、空心菜、辣椒是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芫荽、马铃薯、金针菇等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白菜、菠菜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维生素C在蔬菜中普遍存在,辣椒、芹菜、菜花等蔬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常见蔬菜中还含有钾、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豆类蔬菜含钾较多;菠菜、芹菜等含铁质较高,茄子、辣椒等蔬菜含磷质较多;绿叶菜类含有较高的钙质。 常见蔬菜中的糖类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马铃薯、南瓜和山药等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另外,某些常见蔬菜中还含有多种芳香油、有机酸和纤维素等。 从营养角度出发,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并不是与价格成正比的。一般来讲,绿叶类蔬菜的营养价值普遍高于根茎类和瓜类蔬菜,豆类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绿叶类蔬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绿叶类蔬菜含钙、含铁丰富,吸收率也较高。 营养学家通过对多种常见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种类蔬菜由于颜色不同,营养功能也有差别,蔬菜的营养价值与颜色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颜色深的营养价值较高,浅的营养价值较低:绿色蔬菜>黄色蔬菜>白色蔬菜。同类蔬菜由于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同。例如,黄色胡萝卜比红色胡萝卜营养价值高,其中除含大量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黄碱素。另外,同一株菜的不同部位,由于颜色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如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价值高得多。每100g葱白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含量不及葱绿部分的一半;颜色较绿的芹菜叶比颜色较浅的芹菜茎含的胡萝卜素多6倍。但食用蔬菜也不能光看颜色吃单一品种或单一部位,因不同蔬菜或蔬菜部位所含的维生素各有侧重,只有食用多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或蔬菜部位,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练习题

绪言 1.何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营养学P1;合理营养P187;营养素P15? 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营养、食物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 康的营养。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2何为食品卫生学?P1 答: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以保证使用者安全的科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3.哪些属于营养素?P15 答:营养素六大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 4.何为必需氨基酸(EAA)?P19 答: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适应集体的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5.必需氨基酸有哪些?P19 答:有9种包括缬AA蛋AA,异AA,苯丙AA,亮AA,色AA,苏AA ,赖AA 组AA(携带一本亮色书来组) 6.何为氨基酸模式?P19 答: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7.限制氨基酸?P20 答:某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须氨基酸不但不能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还会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8.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如何表示的?针对某种食物如何评价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含量2蛋白质消化率3 蛋白质利用率(1生物价2蛋白质净利用率3蛋白质功效比值4氨基酸评分) 9.蛋白质互补对人们的膳食有何作用?P20 答:为了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人们往往将不同的食物混合食用,使各种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偿,可使混合膳食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于人体要求的氨基酸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0.蛋白质对人体有哪些营养学意义?P21 答:①参与机体的构成,促进组织的生长; ②参与机体的各种功能、代谢和组织修补; ③产热营养素之一,人体氮元素的主要来源; 1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分几型?每型称谓?有何区别?P25 答: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型: ⑴消瘦型(干瘦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均长期严重缺乏出现的疾病。 ⑵水肿型(加西卡病):是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勉强维持最低需要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区别:干瘦症:①蛋白质、热能均不足;②明显消瘦,皮下脂肪消失,形似枯干老人; ③生长迟缓,肌肉萎缩; 加西卡病:①蛋白质严重缺乏,热能相对不缺乏;②体重减轻,下肢凹陷性浮肿; ③肝脏肿大、浮肿,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12.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占总热能合适的比。成人、儿童、青少年)?P25 答:参考摄入量:可用占膳食总热量的百分率表示,一般蛋白质供热量,成人占膳食总热量10%-12% 较为合适,儿童、青少年则以12%-14%为宜。 13.试述膳食蛋白质的来源。P25 答: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性食物中,特别是动物性食物,大豆类食物,粮食作物。蓄,禽,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6-20%;蛋类11%-14%;鲜奶2.7—3.8%;干豆类20%-24%;大豆40%;谷类6%-10%。 14.试述脂类的生理意义。P30 答:①提供能量和储存能量;②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③内分泌作用; ④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体有保护作用;⑤维持体温正常;⑥其他如增加人体的饱腹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