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抖电路原理及实现

消抖电路原理及实现

消抖电路原理及实现
消抖电路原理及实现

实 验 报 告

实验日期: 学 号:

姓 名:

实验名称:

消抖电路

总 分:

一、实验概述

运用LPM 原件定制DFF 触发器,并调用LPM 定制的DFF 触发器,用VHDL 语言的元件例化实现消抖电路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触发器原理

触发器是一种可存储1位二进制码的逻辑电路,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触发器有一对互补输出端,输出状态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前一输出状态有关。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会发生状态翻转。

2、消抖电路原理

脉冲按键与电平按键通常采用机械式开关结构,其核心部件为弹性金属簧片。按键信号在开关拨片与触电接触后经多次弹跳才会稳定,而在按键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多个脉冲。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按键消抖处理以提取稳定脉冲,在按键过程中提取稳定的电平状态,通过对抖动脉冲多次检测信号按键电平值,并提取一前一后两个信号按键电平值来进行比较,以此来获取开关状态。输出一个周期的脉冲时,要求前一次检测到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后一次检测到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

3、结构图:

三、实验设计

时钟信号 元件记忆当前的按键信号电平 元件记忆上一次按键信号电平 两次按键的电平进行比较 脉冲信号

1、LPM元件定制DFF触发器

(1)设置lpm_ff元件选择Installed Plug-Ins→Storage→lpm_ff项。

(2)LPM元件定制步骤,设置输入data为1位,clock为时钟信号,类型为D 型。

(3)添加异步清零和异步置1。

(4)aclr异步清零且高电平有效,aset异步置1且高电平有效,二者无效时,q输出由clock上升沿触发更新为data。

(5)调出其vhd文件添加至消抖电路的工程中。

(6)仿真验证并下载。

功能仿真波形分析

参数:end time 为2.0ns,grid size为100ns;

信号:alcr 异步清零且高电平有效,二进制;

aset异步置1且高电平有效,二进制;

二者无效,q(二进制)输出由clock(二进制)上升沿触发更新为

data(二进制)。

aclr输入无效,aset

输入有效,q输出1

aclr和aset均无效,q输出1;clock上升时,触发更新为data,q输出0 aclr和

aset均无

效,q输

出1;

clock上

升时,触

发更新

为data,

q输出1;

aclr异步

清零,q

输出0

aclr有

效,aset

无效,清

零得q输

出0;aclr

和aset

均无效,

q输出0;

clock上

升时,触

发更新

为data,

q输出0;

2、VHDL 语言元件例化。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xiaodou is

port(clk:in std_logic; d_in:in std_logic; clk_out:out std_logic); end xiaodou;

architecture xiaodou_arch of xiaodou is signal s1,s2,s3:std_logic; component xiaodou0 is port(clock:in std_logic; data:in std_logic; q: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xiaodou0; begin

g1:xiaodou0 port map(clk,d_in,s1); g2:xiaodou0 port map(clk,s1,s2); s3<=not s2;

clk_out<=s1 and s3; end xiaodou_arch;

仿真波形分析

参数:end time 为2.0ns ,grid size 为10ns 。 信号功能:clk :二进制时钟信号; d_in :二进制脉冲信号; clk_out :二进制输出信号。 ,功能仿真:

时序仿真:

时钟信号上升沿,脉冲信号为0,按键按下后脉冲信号从0→1,q 输出1

时钟信号上升沿,按键按下一段时间后脉冲信号恒定为1,q 输出0

脉冲信号抖动,产

生多个不

稳定脉冲

结论:clk_out输出捕捉时钟信号上升沿的输入值,并保持不变,直至捕捉到下一个时钟信号上升沿的输入值。按键抖动,d_in脉冲信号不稳定时,clk_out 输出保持稳定,实现消除抖动的目的。

四、管脚分配(小实验板)

clk input ---- PIN_125

d_in input ---- PIN_33

clk_out output --- PIN_86

五、下载验证(小实验板)

现象说明:每次按下PIN_33脉冲按键,PIN_86亮灯并且亮一段时间后熄灭,不再重复。

结论:此电路实现消抖作用。

分析:clk的时钟信号的频率要适宜,否则难以判定亮灯现象是否正确。若频率过高,按键后观测到PIN_86发光二极管亮一段时间后,后续亮灯间断明显;若频率过低,按键后PIN_86不会亮灯。

六、实验日志

1、编写消抖电路的vhdl代码时,忘记将DFF的VHDL文件复制到消抖电路的文件夹中,便直接调用DFF,使得编译无法通过;

2、编写代码前,认真仔细的学习了P122的结构式描述和P141的元件例化,通过直接调用and和or,避免再一次对与门和或门进行vhdl的描述;

3、在建立vwf文件时,未重新建立新的工程文件,直接用DFF的工程文件,使得消抖电路的vhdl成功编译后,进行仿真图建立时,List无法找到消抖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结点;

七、实验心得

此次实验,让我初步学习了VHDL语言中的元件例化,并通过结构式描述的方法,学习编写与顶层文件相关的VHDL代码。同时对于各类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约束条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基本掌握消抖电路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八、思考题

(1)触发器、锁存器、移位寄存器的区别是什么?

答:触发器类似于移位寄存器,区别在于触发器仅在信号边沿触发时锁存数据,而锁存器是由电平信号触发的;移位寄存器是用来寄存二进制数字信息且能进行信息移位的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是一种可存储一位二进制码的逻辑电路。触发器有一对互补输出端,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前一输出状态有关,当两个状态稳定时,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进行状态翻转。

(2)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为什么需要约束条件?

答:约束条件是SR=0,因为S'=R'=0时为不定状态,应该避免这种状态。

(3)如何运用D 触发器实现JK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功能? 答:D 触发器实现JK 触发器 n n n Q K Q J D Q +==+1

J 1D C1

Q Q

CP ≥1

& &

1

K

D 触发器实现T 触发器

n n n Q T Q T D Q +==+1

T

1D C1

Q Q

CP =1

(4)如何运用JK 触发器实现D 触发器和T 触发器的功能? 答:JK 触发器实现D 触发器:

n n n n n n n Q K Q J DQ Q D Q Q D D Q +=+=+==+)(1

1J C1 1K

D

Q Q

1

CP

JK 触发器实现T 触发器:

n n n n n Q K Q J Q T Q T Q +=+=+1

1J T Q

(5)脉冲按键为什么要使用按键消抖电路?

答:因为脉冲是机械式开关结构,由于机械式开关的核心部件为弹性金属簧片,按键信号在开关拨片与出点接触后经多次弹跳才会稳定。虽然只是进行了一次按键,结果在按键信号稳定的前后出现了多个脉冲,所以要进行按键消抖处理以提取稳定脉冲。

(6)VHDL元件例化语句作用是什么?如何调用标准的jkff(tff)元件?

答:元件例化是将预先设计好的设计实体定义为一元件,然后用映射语句定义一种连接关系将此元件与当前设计实体中指定的端口一一映射。元件例化是实现自上而下层次化设计的一种重要途径。

元件例化语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将实体设计好的实体定义为一个元件,第二部分则定义此元件与当前实体的连接关系。

格式:component 元件名

[generic <参数说明>;]

port <端口说明>;

end component;

标号:元件名 port map([端口名=>]连接端口名,...)

(7)VHDl语言中边沿触发的signal如何描述?VHDL描述时序电路是signal的作用是什么?

答:上升沿:clk’=1 ;下降沿:clk’=0

在时序电路中signal作为中间信号,起连线内部电路的作用。

(8)lpm_ff定制时clear、load、set输入有哪两类?

答:clear、load、set有synchronous inputs和asynchronous inputs两类,S类为同步清零操作,A类为异步清零操作。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A 卷 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每空5分,共15分) 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4分) 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 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10分) 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 ,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10分) 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15分) 图7

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闭合后的u c (t)。(10分) 七、(10分) 电路如图9所示。已知:U=8V,Z 1=Ω,Z 2 =1+j1Ω, Z 3 =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 (2) 求? 1 I。 图8 图9 B卷

一、选择题(单选):(20分) 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 B、6A C、5A D、4A 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 A、u=ωLi B、u=Li C、u=jωLi D、u=Ldi/dt 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 =L 1 +L 2 +2M B、L eq =L 1 +L 2 -2M C、L eq =L 1 L 2 -M2 D、 L eq =L 1 L 2 -M2 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 A、电阻性质 B、电感性质 C、电容性质 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A,u=5sin(100t-60。)A,则 i、u的相位差为且i u。 4、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对容性负载,应并接元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2、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应动作时。 3、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 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 来表示。 4、距离保护是反应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的—种保护。 5、偏移圆阻抗继电器、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中, 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大, 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小。 6、线路纵差动保护是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首末端电流的和 的原理实现的,因此它不反应。 7、在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有大量的直流分量外,还有大量的 分量,其中以为主。 8、目前我国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纵差动保护的误动,即, 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 )。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三相短路 Ksen2、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 )。

K,1K,1K,1sensensen(A) (B) (C)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 (A)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B)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解决选择性 4、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 (A)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定时限过电 流保护 5、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 ( )既能测量故障点的远近,又能 判别故障方向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偏移 圆阻抗继电器 Z,,:,860set6、有一整定阻抗为的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当测量阻抗 Z,,:,430m时,该继电器处于 ( )状态。 (A)动作 (B)不动作 (C)临界动作 7、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在整定距离保护II段的动作阻抗时,分支系数应取( )。 (A)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B)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大值 (C)小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8、从减小系统振荡的影响出发,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应采用( )。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偏移圆阻 抗继电器 9、被保护线路区内短路并伴随通道破坏时,对于相差高频保护( )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使用CMOS集成电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集成电路按晶体管的性质分为TTL和CMOS两大类,TTL以速度见长,CMOS以功耗低而著称,其中CMOS电路以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成电路。在电子制作中使用CMOS集成电路时,除了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或有关资料,了解其引脚分布及极限参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电源问题 (1)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18V,但当应用电路中有门电路的模拟应用(如脉冲振荡、线性放大)时,最低电压则不应低于4.5V。由于CMOS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宽,故使用不稳压的电源电路CMOS集成电路也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工作在不同电源电压的器件,其输出阻抗、工作速度和功耗是不相同的,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2)CMOS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必须在规定围,不能超压,也不能反接。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自然形成许多寄生二极管,如图1所示为反相器电路,在正常电压下,这些二极管皆处于反偏,对逻辑功能无影响,但是由于这些寄生二极管的存在,一旦电源电压过高或电压极性接反,就会使电路产生损坏。 2、驱动能力问题 CMOS电路的驱动能力的提高,除选用驱动能力较强的缓冲器来完成之外,还可将同一个芯片几个同类电路并联起来提高,这时驱动能力提高到N倍(N为并联门的数量)。如图2所示。 3、输入端的问题 (1)多余输入端的处理。CMOS电路的输入端不允许悬空,因为悬空会使电位不定,破坏正常的逻辑关系。另外,悬空时输入阻抗高,易受外界噪声干扰,使电路产生误动作,而且也极易造成栅极感应静电而击穿。所以“与”门,“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高电平,“或”门和“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低电平。若电路的工作速度不高,功耗也不需特别考虑时,则可以将多余输入端与使用端并联。 (2)输入端接长导线时的保护。在应用中有时输入端需要接长的导线,而长输入线必然有较大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易形成LC振荡,特别当输入端一旦发生负电压,极易破坏CMOS中的保护二极管。其保护办法为在输入端处接一个电阻,如图3所示,R=VDD/1mA。 (3)输入端的静电防护。虽然各种CMOS输入端有抗静电的保护措施,但仍需小心对待,在存储和运输中最好用金属容器或者导电材料包装,不要放在易产生静电高压的化工材料或化纤织物中。组装、调试时,工具、仪表、工作台等均应良好接地。要防止操作人员的静电干扰造成的损坏,如不宜穿尼龙、化纤衣服,手或工具在接触集成块前最好先接一下地。对器件引线矫直弯曲或人工焊接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良好接地。 (4)输入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不易过长,否则一方面容易造成虚假触发而导致器件失去正常功能,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大的损耗。对于74HC系列限于0.5us以。若不满足此要求,需用施密特触发器件进行输入整形,整形电路如图4所示。 (5)CMOS电路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致使器件易受外界干扰、冲击和静电击穿,所以为了保护CMOS管的氧化层不被击穿,一般在其部输入端接有二极管保护电路,如图5所示。 其中R约为1.5-2.5KΩ。输入保护网络的引入使器件的输入阻抗有一定下降,但仍在108Ω以上。这样也给电路的应用带来了一些限制: (A)输入电路的过流保护。CMOS电路输入端的保护二极管,其导通时电流容限一般为1mA在可能出现过大瞬态输入电流(超过10mA)时,应串接输入保护电阻。例如,当输入端接的信号,其阻很小、或引线很长、或输入电容较大时,在接通和关断电源时,就容易产生较大的瞬态输入电流,这时必须接输入保护电阻,若VDD=10V,则取限流电阻为10KΩ即可。 (B)输入信号必须在VDD到VSS之间,以防二极管因正向偏置电流过大而烧坏。因此在

电路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

精选考试题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选择题 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 (C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 2、如图1.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 ). (A )dt di 002 .0- (B )dt di 002.0 (C )dt di 02.0- (D )dt di 02.0 图1.1 题2图 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1.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

图1.2 题4 图 图1.3 题5图 5、图1.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R U I I S - = (B )R U I I S += (C )R U I -= (D )R U I I S --=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B A I I 为( ). (A ) B A R R (B )A B R R ( C )B A R R - ( D )A B R R - 图1.4 题7图 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 9、图1.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 (A )–15V (B )30V (C )–30V (D )15V N I a b 图1.5 题9图 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 (A )()()+-=00C C i i (B )()()+-=00L L u u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免费)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设S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则该S接线器 的控制存贮器有 4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512 个。 2.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4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45号单元的内容是25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4.电话机发出的DTMF 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5.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DC1 和DC2 两级组成。6.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7.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8.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故障中断、时钟中断、I/0中断三种。 9.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___局数据_____和_用户数据________两大类。 10.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16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1024×1024的T接线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 D )次。 A 8000 B 4000 C 125 D 500 2. 我国的国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D )位二进制数。 A.12 B.14 C.36 D.24 3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STP C.网管中心D汇接局 4.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级功能由(D )完成。 A.固件B.硬件C.硬件和软件D.软件 5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正确传送。 A.话音B.信号音C.DTMF信令D.振铃信号 6. 与数据驱动程序的规范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当ABC=111时执行程序( D ) A. R1 B. R2 C. R3 D. R4 7.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用来确定时钟级程序入口地址的表格是(D ) A.时间计数器B.时间表 C.屏蔽表D.转移表 8. 在( D )时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

电路原理试卷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题图一(1)的电路中,C 1=1μF ,C 2=2μF ,电路的总电容为 ,C 1上的电压 。 2、将图一(2)中的诺顿电路等效为戴维宁电路,其中R 1=10Ω .电源的电动势Us= , 电阻R= 。 3、图一(3)中,L 1=1H,L 2=2H, 电路ab 端口的总电感为 。 4、电感量为2mH 电感中流有2A 的稳定电流,该电感的储能为 焦耳。 5、电感具有阻碍电流 的作用。 6、图一(6)所示电路,C=100μF ,R=5k Ω.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10V. 当开关K 合上后, 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 7、非库仑电场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所做的功定义为 。 8、图一(8)所示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 9、若某电路网络中有n 个节点,则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只能写出 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10、纯电感元件两端电压的相位超前其电流相位 。 11、某纯电容的容抗为Xc ,其两端的交流电压为U ,则该电容的有功功率 为 , 无功功率为 。 12、如图一(12)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25V ,R 1=70Ω,R 2=30Ω, 则U 1= , U 2= . 13、若A=5∠53.13o,B=5∠-143.13o,则 =B A . 14、1000μF 的电容两端加了100V 的电压,电容极板上的电量为 库仑。 15、频率相同的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210sin(+=t U u m ωo), 60sin(-=t I i m ωo), 则u 超前i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不选均无分) 1、 电容的定义式为:( ). A .U q C = B. q U C = C. Uq C = D. C=IU 2、图二(2)电路中,R 1=6Ω,R 2=7Ω,R 3=6Ω,R 4=10Ω,则a 、b 两端 的电阻R ab 阻值为( )。 A. 29Ω B. 10Ω C.5Ω D. 7Ω 3、图二(3)电路中,I=3A,R 1=12Ω,R 2=6Ω,则流过R 1电阻的电流为( )。 A .2A B. 1A C. 0.5A D. 1.5A 4、电路图二(4)中,A 为一节点,而且I 1=2A,I 2=3A,I 3=1A,则I 4的电流为( )。 A. 2A B.6A C.0A D.-2A 5、电容C=0.01F 与电阻R=1Ω串联,对于100=ω的电信号,它们的总阻抗 为( )。 A .(1+j)Ω B.(1-j)Ω C.(-j)Ω D. 2Ω 6、电感L=0.01H 与电阻R=1Ω并联,对于100=ω的电信号,它们的总阻 抗为( )。 A.(1+j)Ω B.(1-j)Ω C.(j-1)Ω D. [(j+1)/2] Ω 7、图二(7)的电路中,每个电阻R 的阻值均为4Ω,则a 、b 端口的电阻为( )。 A .16Ω B.4Ω C.1Ω D.8Ω 8、容量为100μF 的电容器两端的电圧为200V ,则电容器的 储能为( )。 A .2J B.200J C.20000J D.100J 9、容量为C 的电容原有电压为U 0,它通过电阻R 的闭合电路放电,从接通电路开始计时, 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 A .RCt e U 0 B.t RC e U 1 0 C.t RC e U 10- D.t R C e U 0 10、一个电压为U 0的直流恒压源,通过开关K 与电感L 和电阻R 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现以 开关闭合时开始计时,通过电感的电流为( )。 A .)1(0t L R e R U -- B.)1(0t R L e R U -- C.)1(0t L R e R U - D. )1(1 t RL e R U -- 三、是非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正确的表述括号中打“√”,错误的表述括 号中打“×”) 1、在直流电路中,电流总是从电位高流向电位低。( ) 2、对于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间,沿回路的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 零。( ) 3、两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阻值比它们当中任何一个都小。( )

正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详解

正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详解 什么叫触发器 施密特触发电路(简称)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当任何波形的信号进入电路时,输出在正、负饱和之间跳动,产生方波或脉波输出。不同于比较器,施密特触发电路有两个临界电压且形成一个滞后区,可以防止在滞后范围内之噪声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如遥控接收线路,传感器输入电路都会用到它整形。 施密特触发器 一般比较器只有一个作比较的临界电压,若输入端有噪声来回多次穿越临界电压时,输出端即受到干扰,其正负状态产生不正常转换,如图1所示。 图1 (a)反相比较器 (b)输入输出波形 施密特触发器如图2 所示,其输出电压经由R1、R2分压后送回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形成正反馈。因为正反馈会产生滞后(Hysteresis)现象,所以只要噪声的大小在两个临界电压(上临界电压及下临界电压)形成的滞后电压范围内,即可避免噪声误触发电路,如表1 所示 图2 (a)反相斯密特触发器 (b)输入输出波形

表1 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电路如图2 所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正、负饱和之间转换: νO= ±Vsat。输出电压经由R1 、R2分压后反馈到非反相输入端:ν+= βνO, 其中反馈因数= 当νO为正饱和状态(+Vsat)时,由正反馈得上临界电压 当νO为负饱和状态(- Vsat)时,由正反馈得下临界电压 V TH与V TL之间的电压差为滞后电压:2R1 图3 (a)输入、输出波形 (b)转换特性曲线 输入、输出波形及转换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大于上临界电压V TH时,输出信号由正状态转变为 负状态即:νI >V TH→νo = - Vsat 当输入信号下降到小于下临界电压V TL时,输出信号由负状态转变为 正状态即:νI <V TL→νo = + Vsat 输出信号在正、负两状态之间转变,输出波形为方波。 非反相施密特电路 图4 非反相史密特触发器 非反相施密特电路的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均接至非反相输入端,如图4所示。 由重迭定理可得非反相端电压 反相输入端接地:ν-= 0,当ν+ = ν- = 0时的输入电压即为临界电压。将ν+ = 0代入上式得 整理后得临界电压 当νo为负饱和状态时,可得上临界电压 当νo为正饱和状态时,可得下临界电压, V TH与V TL之间的电压差为滞后电压: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和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请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 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 )图1-1 (b )图1-2 (c )图1-3 图 1图 2 图 3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 =4V ,电流I =-2A ,则电阻值R 为( b )。 (a )-2Ω (b )2Ω (c )-8Ω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 U S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4、图1-6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4Ω (b )5Ω (c )6Ω R U I S 图1-6 5、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 )不可以用 (b )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6、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只具有虚短路性质 (b )只具有虚断路性质 (c )同时具有虚短路和虚断路性质 7、用△–Y 等效变换法,求图1-7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6Ω (b )7Ω (c )9Ω 8、图1-8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 均为8Ω,则等效电阻R AB 为( a )。 (a )3Ω (b )4Ω (c )6Ω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简介

施密特触发器简单介绍 本文来自: https://www.doczj.com/doc/193471821.html, 原文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93471821.html,/sch/test/0083158.html 我们知道,门电路有一个阈值电压,当输入电压从低电平上升到阈值电压或从高电平下降到阈值电压时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门电路,与普通的门电路不同,施密特触发器有两个阈值电压,分别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和负向阈值电压。在输入信号从低电平上 升到高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的输入电压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在输入信号从 高电平下降到低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的输入电压称为负向阈值电压()。正向 阈值电压与负向阈值电压之差称为回差电压()。普通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是单调的,施密特触发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则是滞回的[图6.2.2(a)(b)]。 图6.2.1 用CMOS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a)电路(b)图形符号

图6.2.2 图6.2.1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a)同相输出(b)反相输出 用普通的门电路可以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图6.2.1]。因为CMOS门的输入电阻很高,所以 的输入端可以近似的看成开路。把叠加原理应用到和构成的串联电路上,我们可以推导出 这个电路的正向阈值电压和负向阈值电压。当时,。当从0逐渐上升到时, 从0上升到,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我们考虑电路状态即将发生变化那一时刻的情况。 因为此时电路状态尚未发生变化,所以仍然为0,, 于是,。与此类似,当时,。当从逐渐下降到 时,从下降到,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我们考虑电路状态即将发生变化那一时刻 的情况。因为此时电路状态尚未发生变化,所以仍然为, ,于是, 。通过调节或,可以调节正向阈值电压和反向阈值电压。不过,这个 电路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如果,那么,我们有及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填空题(本题5个空 ,每空2分,共10分) 1、若RC串联电路对基波的阻抗为,则对二次谐波的阻抗 为。 2、电路如图1所示,各点的电位在图上已标出,则电 压。 图1 图2 3、如图2所示的电路,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4、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是指完全依靠而产生的响应。 5、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阻R表示的是线圈电阻,当R增大时,铁心线圈 中损耗增加。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如图3所示的二端网络(R为正电阻),其功率 为。 A. 吸收 B. 发出 C. 不吸收也不发出 D. 无法确定 图3 图 4 图5

2、如图4所示的电路消耗的平均功率为。(下式中U、I为有效值,G为电导) A. B. C. D. 3、下列那类电路有可能发生谐振? A. 纯电阻电路 B. RL电路 C. RC电 路 D. RLC电路 4、对称三相电路(正相序)中线电压与之间的相位关系 为。 A. 超前 B. 滞后 C.超前 D. 滞后 5、如图5所示的电路,,,则。 A. B. C. D. 三、作图题(本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将图6所示的电路化简为最简的电压源形式。(要有适当的化简过程) 图6 2、画出图7所示电路换路后的运算电路模型。(设电路原已稳定,在时换路) 四、简单计算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用节点电压法求图7所示电路的电压U。(只列方程,不需求解) 图7

2、某二端网络端口处的电压和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 ,则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电路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3、已知某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矩阵为,求该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并回答该网络是否有受控源。 4、对于图8所示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设,试求副边开路时的开路电压。 图8 五、综合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50分) 1、如图9所示的电路,已知,,,,, 求负载为多大时能获得最大功率,此最大功率是多少?(本小题15分) 图9 2、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为 kW、功率因数为的对称三相电感性负载与线电压为380 V的供电系统相联,如图10所示。如果负载为三角形联接,求每相阻抗和各线电流的有效值。(本小题10分) 图10 3、在图11所示电路中,在正弦交流电作用下电容端电压相量为。试求电压和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并绘出求解的相量图。(本小题15分) 图11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题27720

电路原理—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图示电路中电流 s i等于() 1) 1.5 A 2) -1.5A 3) 3A 4) -3A 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1)2A 2)-2A 3)3A 4)-3A 3.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1)12V 2)-12V 3)10V S i Ω 2 A i1 = 16 Ω 6Ω 2 Ω 2 V 12 Ω 3 Ω 2

4) -10V 4. 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1) 2V 2) -2V 3) 6V 4) -6V 5. 图示电路中5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 等于( ) 1) 15W 2) -15W 3) 30W 4) -30W 6. 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1) 2W 2) 4W 3) 8W 4) 16W V 6A 3+- V 55.0 2L

7. 图示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等于( ) 1) 3Ω 2) 4Ω 3) 6Ω 4) 12Ω 8. 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ab R 等于( ) 1) 2Ω 2) 3Ω 3) 4Ω 4) 6Ω 9. 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稳态电压()∞c u 等于( ) 1) -2V 2) 2V 3) -5V 4) 8V S 2.0 S a b Ω 3Ω :a b

10. 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 ) 1) 0.5s 2) 1s 3) 2s 4) 4s 11. 图示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电流()t i 等于( ) 1) 3t e 5.0- A 2) 3(t e 31--) A 3) 3(t e 21--) A 4) 3(t e 5.01--) A 12.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等于( ) 1) 2)1.532cos( +t A 2) 2)1.532cos( -t A 3) 2)9.362cos( +t A 4) 2)9.362cos( -t A 13.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R 的有效值等于( U V t t u S )2cos(10)( =L i ?H 2H 26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 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电阻元件,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d)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5V

电路原理B期终试卷A卷及答案

浙江工业大学期终考试命题稿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注意事项: 一、命题稿请用A4纸电脑打印,或用教务处印刷的命题纸,并用黑墨水 书写,保持字迹清晰,页码完整。 二、两份试题必须同等要求,卷面上不要注明A、B字样,由教务处抽定 A、B卷。 三、命题稿必须经学院审核,并在考试前两周交教务处。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 2010 学年 第二学期期终考试A卷 课程电路原理 B姓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命题: 一、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设R Y 为对称Y 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R = 3R Y 。 2、图1-2所示电路中的运放是理想的,则输出电压u 0= -(R 2/R 1) u s 。 3、图1-3所示电路,回路2的回路电流方程为 (R 2+R 3)i 2-R 2i 1 = – u s 。 4、图1-4所示电路,二端网络N S 中含独立源、电阻和受控源,当R = 0时,i = 3A ,当R = 2时,i = 1.5A 。当R = 1时,i = 2A 。 5、图1-5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 i = Z L /4 。 6、图1-6所示耦合电感电路中,已知L 1 = 120mH ,L 2= 100mH ,M = 50mH 。 则a ,b 端的等效电感L = 95 mH 。 7、某一感性负载,接在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 的电源上,该负载的功率为264W ,电流为2A 。如果在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使功率因数cos φ=1,此时电源端的电流为 1.2 A 。 8、图1-8所示电路为对称的Y –Y 三相电路,电源相电压为220V ,负载阻抗Z =(30 + j 20)Ω,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6.1 A ,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3350 W 。 i S + u S R 1 R 3 R 2 图1-3 i 1 i 2 + u I - + R 1 R 2 图1-2 R L R 3 + u S i N S 图1-4 R 12 图1-5 L Z i Z Z N A B C Z A 图1-8 R C 2 C 1 L 图1-9 M 图1-6 a L 1 L 2 L 1 L 2 图1-10 i 2 + u 2 i 1 u 1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 ) (b ) 题1-1图 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 (d ) (e ) (f ) 题1-4图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 题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a ) (b )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题1-20图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R 2=8k?。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 和电流i 2、i 3:(1)R 3=8k?;(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题2-1图 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A

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题2-5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 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 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题2-13图 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a ) (b ) 题2-14图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 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 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a ) (b ) 题3-1图 3-2 指出题3-1中两种情况下,KCL 、KVL 独立方程各为多少 3-7题3-7图所示电路中Ω==1021R R ,Ω=43R ,Ω==854R R ,Ω=26R , V 20S3=u ,V 40S6=u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流5i 。 题3-7图 3-8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题3-7图中电流5i 。 3-11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3-11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

电路原理期中试卷答案

Ω U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电路原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U =4V ,则电阻R 等于(A ) A 、2Ω B 、4Ω C 、6Ω D 、8Ω 2、如图2所示电路,其戴维宁等效电路为( B ) A 、U oc =2V R eq =3Ω B 、U oc =2V R eq =2Ω C 、U oc =-2V R eq =3Ω D 、U oc =-2V R eq =2Ω 3、下列关于图3中有源支路的伏安关系(即U 、I 的关系表达式)的说法,正确的为( B ) A. U=E-IR B. U=-E-IR C. U=E+IR D. U=-E+IR 4、如图4所示,a 点的电位为:( A ) A. 5V B. 7V C. 1V D. -1V 5.下列关于叠加定理描述不正确的( D ) A .叠加原理只能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适用于电压的计算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电流的计算 D .叠加原理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U 2Ω 图2 图3 图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如图5所示电路,其等效电阻R eq = 2Ω。 2、若A、B 、C三点的电位分别为3V、2V、-2V,则电压U AB 为( 1 )V,U CA 为( -5 )V。若改以C点为参考点,则电位U A 变为( 5 )V。 3、电流源I S =5A,r =3Ω,若变换成等效电压源,则U=( 15V ),r =(3Ω)。 4、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视为短路,电容元件视为开路。5.一个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依据KCL列结点电流方程,则 n-1 个方程将是相互独立的,依据KVL列写网孔电压方程,则 b-n+1 个方程将是相互独立的。 三、分析题(15分。) 在一次实验过程中,某同学所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所用参数如图所示。实验时,开关K3拨至R5侧,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该实验可验证哪两个重要的电路基本定律。(4分) 2)要令U 1、U 2 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4分) 3)若将开关K 3打到330Ω,完成上表中未完成的数据。(5分) R 330Ω 510Ω 1000Ω 510Ω 510Ω

电路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b)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325k 5k R R R ?Ω=+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13 130.05(2) 40k (3) eq R U U R R R R R ?==?+??=+=Ω ?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820mA 8mA (128)I Ω =?=+Ω 2620mA 12mA (46)I Ω =?=+Ω 由节点①的KCL 得 128mA 12mA 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a) (b)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A 卷 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每空5分,共15分) 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4分) 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 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10分) 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 ,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10分) 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15分) 图7 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 闭合后的u c (t)。(10分)

七、(10分) 电路如图9所示。已知:U=8V,Z1=1-j0.5Ω,Z2=1+j1Ω,Z3=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2) 求? I。 1 图8 图9 A卷答案 一、填空:(每题5分,共15分) 1、-60W 2、-1.5A 3、115V 二、选择题:(每种方法10分,共计30分。要求有计算过程。) I=6A 三、U ab=60V (10分) 四、U=8.01V(10分) 五、(a)36Ω;(b)12Ω;(c)-6Ω。(每题5分,共15分) 六、用三要素法求K闭合后的u c(t)。(共10分) 解:uc(0+)=5V (2分) uc(∞)=10V (2分) τ=RC=10s (2分) uc(t)=10-5e-0.1t V (4分)

七、(共10分) 解:(1)Zi=2Ω(5分) (2) I1=4∠0A (5分) B卷 一、选择题(单选):(20分) 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 B、6A C、5A D、4A 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 A、u=ωLi B、u=Li C、u=jωLi D、u=Ldi/dt 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L1+L2+2M B、L eq=L1+L2-2M C、L eq=L1L2-M2 D、L eq=L1L2-M2 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 A、电阻性质 B、电感性质 C、电容性质 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图1.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1.2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A,u=5sin(100t-60。)A,则i、u的相位差为且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 A 卷 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每空5分,共15分) 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4分) 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 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10分) 四、 | 五、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 ,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10分) 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15分) 图7 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 闭合后的u c (t)。(10分) ' 七、(10分)

电路如图9所示。已知:U=8V,Z 1=Ω,Z 2 =1+j1Ω, Z 3 =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 (2) 求 ? 1 I。 图8 图9 【 B卷 一、选择题(单选):(20分) 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 B、6A C、5A D、4A : 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 A、u=ωLi B、u=Li C、u=jωLi D、u=Ldi/dt 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 =L 1 +L 2 +2M B、L eq =L 1 +L 2 -2M C、L eq =L 1 L 2 -M2 D、 L eq =L 1 L 2 -M2 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 A、电阻性质 B、电感性质 C、电容性质 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 2、图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