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美学专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1美学专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1美学专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1美学专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想象一般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上世纪提出的,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2.丑2、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1.讽刺:讽刺是以夸张的手法对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辛辣的嘲笑和非难。

2.艺术: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和最典型的呈现形态。

3.审美净化:审美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

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接受效果。

4.审美品味:审美品味就是对美的回味,即一种对美的整体意味和内蕴的审视、把玩与反思。1.审美注意:就是审美主体在初次面对审美对象时,由于对象的美的特质而被吸引,也可以说是对象的可以引发美感发生的特质对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点燃。

2.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审美者对美的一次感性的经历。

3.审美评判:是指批评家从一个公认的审美标准对仳评对象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或做出褒贬判定。

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具有物质化形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荒诞: 荒诞是西方观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基本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审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和动情的关照.

审美通感:又称“审美联觉”、“审美统觉”,它是审美感知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由审美对象的特殊性引发的审美主体不同感觉之间的渗透、沟通、转换,是人的不同感官的互相融合、交错感应艺术物化

“净化”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象宗教一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治疗和净化".这就是"净化"说.

审美能力: 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简言之,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

艺术符号

审美文化形态 :审美文化在实际生活中是千姿百态的,因些审美文化形态是指审美文化具体存在的状态。

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的之一,是以人工符号(音乐)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去创造富于情感的话的形象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1:1.618(大致为2:3,或3:5,5:8)。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最美的比例。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艺术和生活中经常被采用的比例关系。

喜剧: 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喜剧是呈现那种荒谬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们认清他们的行动是无根据的,通过笑直接否定他们的合理性。

1、美学: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

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

b、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王一川《美学与美育》)

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杨辛《美学原理新编》)

d、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2、鲍姆加通: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3、美是生活:“美是生活”是俄国19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4、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或者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化自然即人类劳动实践的文明成果。如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宏伟工程,我们的科技文化成果。等等。

5、美的规律: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实际上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具体内涵的概念,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

6、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7、审美理解: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与一般理解不同,审美理解不需要一个独立的思维阶段,而表现为一种美感直觉。

8、艺术美:艺术美的本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1、艺术美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美是审美活动的多重载体:3、艺术美是审美教育的典型素材。

9、科学美: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的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许多科学家都把科学研究过程当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科学未知数的揭秘能使他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至产生强烈的生理性变化。

10美感直觉:美感直观性的两层涵义:形象直观性,身心直接面对审美对象;瞬间生成性,审美不必借助抽象的思考,逻辑的推演,无须深思熟虑,就能获得审美享受。

11、技术美:技术美即英语国家“迪扎因”理论所研究的美,包括生产环境、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等方面。“迪扎因”即“design”愿意为设计创意,因此,技术美的目的在于“研究物质生产,即工业、建筑、交通、农业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审美因素”。

12、优美:优美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相对平衡的状态;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从形式上看,优美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3、讽刺:讽刺:以夸张的方式对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辛辣的嘲讽和非难——热刺:对我友的缺点弱点进行戏谑,批评;令刺:对敌人的反动本质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

14、“有意味的形式”:[英]贝尔《艺术》:“在各个不同在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15演出艺术:是以人工符号和表情姿态符号展示呈现富于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流动的乐音和美妙的人体动作,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情感情绪轨迹。演出艺术主要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

16、诗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种类之一,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想象力,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17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新兴的一种以互连网为载体的超文本文学样式。它不是一种文学样式,即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只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发布方式。

18、小说:小说是语言艺术的种类之一,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生活环境的文学体裁。除分为长中短篇外,还可以分为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环境小说。

19、舞蹈:以经过编排的精美的人体动作将内在思想感情直观化肉身化的艺术。即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人的形体运动,抒发人的审美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必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

20审美净化:审美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接受效果。

21审美活动:广义的审美活动,即是涵盖全部美学内容的美学活动,美学也就成为审美学,被誉为“美学之父”的鲍母加通就使用了这样的含义。狭义的审美活动:就是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体验、品藻、和鉴赏活动,即接受活动;借用经济学术语,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审美活动实际是审美主体倾心的投入对象的境界,以对象的唤情结构对主体实施“格式化”,从而使主体获得再生性体验的活动。)

22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审美对象(比如艺术美)和审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上,理性地探寻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审美公众的启迪意义。

24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一种直观感悟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够欣赏形式美的眼睛。

25家庭美育:以家庭为单位和载体实施审美教育的方式,家庭美育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创作实践以及自然美的体验,人生行为美的训练等对儿童和成人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家庭美育有着亟待开发的潜力、领域和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简答题

1.审美活动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简述美育的任务。1)审美感受力的培养;(2)审美鉴赏力的培养;(3)审美创造力的培养。3.简述美育在当代的功能与使命。1)美育对重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启悟。(2)美育对人格

境界的提升。(3)美育可以推动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审美活动为载体,研究审美活动的客体,审美活动的主体,审美活动的

有效方法,审美创造,审美教育五大范畴。

a、审美活动的客体目前学术界研究的最为充分,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范畴;

b、审美活动的主体包括美感的本质,审美心理的构成等;

c、审美活动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最为欠缺的一个方面,他应该研究的是审美主体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审美体验;

d、审美创造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很不够的方面,它应该研究人们怎样将自己的审美活动的收获充分的展

示出来,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间;e、审美教育研究的是怎样培养人们的审美观,怎样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怎样具备更高的审美活动的修养。

美学研究的对象无论多么复杂,艺术美始终都是美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2、谈谈审美关系和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A、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

B、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

C、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

D、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

3、美的本质。

A、美从哪里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B、美怎样产生?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

C、美是什么?劳动实践成果对人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便体现了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或者什么是美,美是什么,堪称美学中的“斯芬克思之迷”或者“歌德巴赫猜想”,历来被认为是最难回答的美学问题,许多美学家都是谈别人的多,谈自己的少,或者干脆就回避了。根据各种理论和人们的审美实践,对美下定义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A、美的定义必须建立在劳动创造美这一基本前提之上;B、美必然是有形象性的,即必须是具体可感的,美永远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但她必然在具体的事物中显示而被人们所感;C、美必然对人性产生积极的功利作用,即必然对人性产生促进、提升、涵濡、陶冶等正面的效应。——据此,可以把美定义为“美是人性的证明”;至于什么是人性,则是又一个极为重大的美学核心课题。

4、自然美有哪些形态(风格)?

A、险峻美;[陕西华山]情势奇特,超出审美主体心理的既定承受度,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威慑力,但却以不造成实际灾难为前提。

B、雄伟美;[山东泰山]空间开阔,主体雄大,整体和谐,色彩鲜明,富有人文景观特色,具有强烈的浩然之气的陶冶和提升作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幽静美;[四川青城]通常是指大背景中的较小境界,环境纯净,有所掩映,声音细小无喧闹,仿佛世外桃源,一片天籁,绝少尘世的污染,光亮小,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

D、秀丽美;[杭州西湖、桂林山水]主体凸现,色彩明快,山水相应,如诗入画,富有意境,具有较强的情致感召力;四川峨眉,山脉绵亘,线条优美,有茂密植物覆盖,色彩葱绿,烟云掩饰,入画朦胧。

E、奇特美;[安徽黄山]自然特征变化无穷,仿佛是经过“鬼斧神工”开辟出来的,七十二峰千姿万态,黄山云海变幻莫测,还有奇松,异石。

F、壮阔美;[云南滇池]以水面开阔为主体,视阈壮阔,水面坦荡。“茫茫五百里,不辩云和水。飘然一叶舟,如在天空里。”(掌握其中四个方面即可)

5、怎样理解孔子的“诗教”与“乐教”?

孔子诗教乐教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

A、兴于诗:因为《诗经》是百科全书,知识又是美德的组成部分,所以兴于诗,就是一方面让知识的追求伴随生命的历程,使自己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性以及内心丰富、修养深厚的人;另一方面又要借助于诗的内在活力启迪、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生命活力。

B、立于礼:就是要诗教乐教把人培养成符合礼的要求的人,从而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礼成为人立身立世的外在保证,即个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C、成于乐:通过集诗乐舞于一身的“乐”(或乐舞)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因为知识、道德、礼仪等要想成为自己内在的素质,必须通过乐教的内化作用。

6、想象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

(1)联想: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对比联想。

(2)想象

A、再造想象,它在我们欣赏艺术美,尤其是文学艺术时作用很大。

B、创造想象,它是美感活动,尤其是艺术家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

C、审美想象,是充满情感、以情感为动力的;虽然不直接表示概念,但受理性支配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载体和必须形式,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是凭借想象活动来进行和实现的,想象成为审美感受的枢纽。审美想象指引着表象趋向于某种非确定性的理解,非确定的自由领域。想象力在具体过程中,完成了情感对感知和理性的中介作用,它是审美活动积极地展开并实现了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的飞跃。

7、悲剧美感的实质。

悲剧性美感的实质: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悲剧性美感即崇高感。

A、悲剧的崇高感是美好期待的不断强化,这种美好期待不仅发生在悲剧结局出现前,更在悲剧后获得升华。

B、悲剧的崇高感是直面人性处境的艰难而产生的理性升华。

C、悲剧的崇高感是人类人性尊严的自我证明。

D、悲剧的崇高感不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而且能够启迪人们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使人们在体验悲怆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

7、美感的实质。

A、美感首先是一种快感;美感总归是一种快感,快感是美感的基础,因为“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美感总是在快感的矿床上孕育的。

B、美感其次是一种体验;美感又不是一种纯粹的快感,因为纯粹的快感只是点式的,局部的,单次性的,而美感必然在此基础上弥漫性的身心愉悦,即一种情感性体验。

C、美感再次是一种再生性体验;美感体验不是一般的日常生活体验,更不是破坏性、毁灭性的恶性体验,而是一种有益的再生性的,有助于身心美化的体验。

D、美感最终是一种再生性高峰体验;美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再生性的高峰体验,即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全身心的忘我体验,这种体验有时也可能表现为极端的悲怆。

E、美感的实质是人性的证明,或人性的自觉,是由实现人性的提升而在主体展开的高峰体验;

8、如何审丑?

A、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和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物:《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庄子》中的哀殆驼。

B、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了美的理想,如:《死魂灵》。

C、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如:《恶之花》,《金瓶梅》?。

9、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

1、日常式审美: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

日常式审美是一种自在而非自觉的审美。一方面是消遣和休闲式的审美活动;一方面日常化层面的实用性或伦理性审美活动。接受者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审美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浅层次的独白状态。

2、鉴赏式审美:审美活动的本质方式

接受者能够以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加以接受的审美方式。在鉴赏式审美中,接受者和审美对象均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中:接受者的主动性活现了审美对象的潜在性实现了客体的审美价值。

3、研究式审美: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

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活动接受方式。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及其它各类专家学者,在研究式审美中,接受者本身主要是非审美的,审美对象的审美性也“迷失了”。

10、审美活动有哪些特征?

1、审美活动的超越性:A、审美活动对功利关系的超越;B、审美活动对实用目的的超越;C、审美活动对物我界限的超越;D、审美活动对距离感的把握,“看小说有如看铁槛中的老虎”。

2、审美活动的想象性:一是审美想象活化审美对象;二是审美想象呈现审美对象;三是审美想象补充审美对象,如《红楼梦》中“《西厢记》妙词通细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3、审美活动的情感性:审美活动的情感性就是指审美欣赏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伴随情感活动。审美欣赏活动是以接受者的情感为驱动力的。

4、审美活动的个人性:审美欣赏活动的个人性特点决定了审美接受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5、审美欣赏活动某些潜在方面,其作用仿佛骨骼支撑起肉体,却被肉体包裹;树根供养了枝干,却被泥土深埋一样。

11、为什么说“鉴赏式审美”是审美最本质的方式?

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加以接受的审美方式。在鉴赏式审美中,接受者和审美对象均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中:接受者的主动性活现了审美对象的潜在性---一方面接受者既体验又回味,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提升,实现了接受主体的审美性;一方面审美对象引导又呈现,对象的本质也得以显现和张扬,实现了客体的审美价值。

12、审美批评有哪几种?

1、感官印象式审美批评:随意性的评论,敏锐的观察,恰当的理想、丰富的想象,既是审美批评的表现形式,也是审美批评的特点。

2、形式主义审美批评:形式主义审美批评认为:形式分析是评判家了解艺术家创造意图的本质和深度,了解艺术家在艺术品中表达的感情、想象、经验的最最重要的手段。

3、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范围很大---社会历史批评更多地把艺术作品与其产生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心理分析批评主要是基于心理分析的理论,在解释每一艺术作品时,都尽可能使用最新的心理学术语。

13、简述审美批评的过程。

1、审美描述:在审美批评中,不仅有对某件艺术作品特征的描述,而且有对它的感情反映的描述,联想活动的描述,以及这些反映和联想与艺术品审美特性之联系的描述。

2、审美解释:审美解释就是批评家通过指出什么因素对艺术品的审美特性产生了影响,进而告诉人们在这一艺术品中审美效果是如何实现的,怎样达至的。一是对审美效果的解释,二是对审美判断的证明。

3、审美评价:A、评价活动可以评价审美对象的质量,鉴赏艺术品的各种不同价值,从而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B、批评家既可以通过丰富的审美经验给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以有益的建议和指导;C、批评活动的另一个特殊价值在于确认新的艺术,使之能被公众所理解并得到正确的评价。

14、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使命是什么?

1、美育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建具有启悟作用:人除了物质的幸福以外,还有更高级的精神价值,人的七情六欲如能得到理性的滋润和调节,就会使感性欲求变得更美好,人的审美品位就会得到提高。

2、美育对当代人人格境界审美品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审美理解力使人们增强和完善人际审美交流。审美教育活动是以发展个性通过审美欣赏审美体验涵濡人性,提升人的审美的人生境界。

3、美育对当代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推动作用:美育能培养人们与破坏自然的行为做坚决斗争的生态伦理意识,教会人们在审美的世界里生活。

15、美育的任务。

1、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一种直观感悟能力一是培养审美感知的敏锐性,二是培养审美发现的独到性,三是培养艺术审美的历史感,四是审美感知的统摄力。

2、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切艺术的最根本和最大限度的魅力就在于激发人的美感。审美的直接成果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它贯穿于人的自我发展的全过程。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想象是审美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想象的东西或创意构思物化为审美对象时,就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技能

美育能使人得到投身于实际的艺术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机会,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想象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并提高他的审美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价值。

1:简要叙述一下书中介绍的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

答:在西方,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探求宇宙本原时最早谈到美的问题,

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论述美和善的关系,为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后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但是,在科学没有充分发展和严格分科的情况下,许多对于美的真知灼见往往同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和文艺混杂在一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专著,也没有明确划分

美学研究的特殊对象。

直到18世纪以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步形成并全面发展起来。在哲学领域,大陆理

性主义哲学和英国经验哲学,对美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后,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使这门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诞生,是人类美学思想一次伟大的变革,一次壮丽的日出。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部门美学得到空前发展,这些研究顺应了人类审美要求的需要,拓宽了美学的研究领域,为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2.美感的含义是什么?

答: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了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等。狭义的美感,则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3.美感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性?

答:美感的特征是: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特殊性是:其一,是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其二,是模糊多义,意味无穷。

4.美感的心理结构是什么?

答: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一个双重的动态结构,从表层上看,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从深层上看,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即将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等,注入到意象之中,也正是因为审美意识系统的作用,人的感觉器官才成为审美器官。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功能在精神活动领域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整个身心都被情感激活,形成了外在器官与内在心灵,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和谐,呼应,因此,得到了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情感的愉快。

1:美的形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美的形态是美的本质的具体表现。因为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之中,它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多种多样。正因如此,人们在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才产生不同的美感类型,这就是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哪些形态?

答:a,奇险美,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等自然景象,令人产生惊心动魂的感觉,这就是奇特美。

B,壮丽美,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旭日东升,夕阳晚照,辽阔的天空,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等,常常给人以胸怀开阔的感觉,从而产生壮丽美。

C,幽静美,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显稀,浓荫翠盖等景色,再配以幽雅的人文景观,令人觉得似在“世外桃源”之中,此即“幽静美”。

D,秀丽美,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清水秀,雨后彩虹等,给人的是一种秀丽美。3:人的形象美与内在美有什么关系?

答:人的形象美是人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内在美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美,美即善,善即美,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内在美的形成要靠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但更要靠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人。

4:艺术美是什么?和现实美有什么关系?

答: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艺术世界是美的世界,艺术创造是美的创造。艺术美作为人类美的世界,艺术作为人类美感物态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

5:优美和嵩高的关系是什么?

答:优美所代表的匀称,和谐,精细等,正是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果,它体现的是经过改造的社会现实对人类实践的明确而单纯的肯定。就像一座已峻工的大厦,昔日杂乱,喧嚣,繁复的一切全都被清理完毕,留下的只是一座按照人的意志并服从人的需要的一座建筑它的方位是经过测量的,它的形体是合乎比例的,它的结构不仅适用,而且是经过装点修饰的。它作为实践的结果摆在那里,从而让人感觉到了美。比较起来,崇高所显示的是剧烈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的内容是精细和谐的外在形式所无法容纳的,所以,它不能不冲破这一切,以极为反常的粗犷,巨大,不规则等特色,经急剧的场景和氛围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剧烈的矛盾冲突,也才能在其结果中体现出美。

6:喜剧性美感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答: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7:如何审丑?答:a自然形态的丑和艺术形态的丑的界限。B审美范畴的丑和道德范畴的丑(即丑恶)的界限。C与美相结合相对照相转化的丑和游离于美之外的丑的界限。D艺术内容的丑与艺术形式的丑的界限。E以肯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和以否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的界限。

1: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答:第一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二个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精神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就存在于这三个层次的种种规定的内在关系之中。

2:艺术的六对基本的风格是什么?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3:我们中国特色的对艺术是如何分类的?

答: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基本种类,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七种:即一,书法,二,绘画,三,雕刻,四,建筑,五,实用一装饰工艺术美术,六,音乐,七,舞蹈,八,曲艺,九,戏剧,十,杂技,十一,诗歌,十二,散文,十三,小说,十四,网络文学,十五,摄影,十六,电影,十七,电视艺术,这十七种艺术。

4:什么是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成,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5: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答: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载体的虚拟性和主体的隐私性,使其审美更具有超幻性,网络文学的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的特征,对应着精神“狂欢”的特质,对应着观念“解构”的理论。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不定性与互动性,为读者和作者带来了双重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自由的民间理想。

但是,网络文学的单向感官传播,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使其在拓宽个人体验的同时,使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文学阅读的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蒙太奇式的见解也消解了文学的深

度,不利于文学品格的提高。网络文学的价值和特征,网络文学能否取代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有何影响,目前学术界正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1: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

答:(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审美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审美注意(2)审美体验(3)审美品味(4)审美领悟(5)审美净化

3:审美活动有什么特征?1.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2.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3.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4.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4:什么是审美批评?

答:是艺术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基础上进一步的理性思考。5:什么是美育?它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答: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创造的培养。

美育的功能:是陶冶情性,开启智力,以美储善,以美塑形。

6:谈一下你对孔子的美育思想理解?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要真备美德。必须学习,因为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通过美而走向善,没有知识再好的愿望也会落空,人要有必要的理性,否则就会步入岐途。只有知识追求伴随生命的历程,一个人才能成为内心丰富,修养高深的人。孔子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一直地传统美育的核心和主导观念。虽然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发挥和完善。

1.简述喜剧性美感的特征。

(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2.试析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一种生活的意识形式和审美的精神生产:(1)就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而言,实际上揭示了艺术作为人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的实践性;(2)就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而言,具有一般精神生产的各种规定性;(3)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

3.简述审美的过程。(1)审美注意阶段;(2)审美体验阶段;(3)审美品味阶段;(4)审美领悟阶段;(5)审美净化阶段。

1: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答:(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审美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审美注意(2)审美体验(3)审美品味(4)审美领悟(5)审美净化

3:审美活动有什么特征?第一,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第二,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第三,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第四,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4:什么是审美批评?

答:是艺术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基础上进一步的理性思考。5:什么是美育?它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答: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创造的培养。

美育的功能:是陶冶情性,开启智力,以美储善,以美塑形。

6:谈一下你对孔子的美育思想理解?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要真备美德。必须学习,因为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通过美而走向善,没有知识再好的愿望也会落空,人要有必要的理性,否则就会步入岐途。只有知识追求伴随生命的历程,一个人才能成为内心丰富,修养高深的人。孔子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一直地传统美育的核心和主导观念。虽然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发挥和完善。

1: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答:第一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二个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精神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就存在于这三个层次的种种规定的内在关系之中。

2:艺术的六对基本的风格是什么?

(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

(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

(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3:我们中国特色的对艺术是如何分类的?

答: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基本种类,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七种:即一,书法,二,绘画,三,雕刻,四,建筑,五,实用一装饰工艺术美术,六,音乐,七,舞蹈,八,曲艺,九,戏剧,十,杂技,十一,诗歌,十二,散文,十三,小说,十四,网络文学,十五,摄影,十六,电影,十七,电视艺术,这十七种艺术。

4:什么是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成,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5: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答: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载体的虚拟性和主体的隐私性,使其审美更具有超幻性,网络文学的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的特征,对应着精神“狂欢”的特质,对应着观念“解构”的理论。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不定性与互动性,为读者和作者带来了双重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自由的民间理想。但是,网络文学的单向感官传播,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使其在拓宽个人体验的同时,使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文学阅读的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蒙太奇式的见解也消解了文学的深度,不利于文学品格的提高。网络文学的价值和特征,网络文学能否取代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有何影响,目前学术界正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1:美的形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美的形态是美的本质的具体表现。因为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之中,它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多种多样。正因如此,人们在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才产生不同的美感类型,这就是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哪些形态?

答:a,奇险美,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等自然景象,令人产生惊心动魂的感觉,这就是奇特美。

B,壮丽美,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旭日东升,夕阳晚照,辽阔的天空,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等,常常给人以胸怀开阔的感觉,从而产生壮丽美。

C,幽静美,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显稀,浓荫翠盖等景色,再配以幽雅的人文景

观,令人觉得似在“世外桃源”之中,此即“幽静美”。

D,秀丽美,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清水秀,雨后彩虹等,给人的是一种秀丽美。3:人的形象美与内在美有什么关系?

答:人的形象美是人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内在美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美,美即善,善即美,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内在美的形成要靠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但更要靠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人。

4:艺术美是什么?和现实美有什么关系?

答: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艺术世界是美的世界,艺术创造是美的创造。艺术美作为人类美的世界,艺术作为人类美感物态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

5:优美和嵩高的关系是什么?

答:优美所代表的匀称,和谐,精细等,正是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果,它体现的是经过改造的社会现实对人类实践的明确而单纯的肯定。就像一座已峻工的大厦,昔日杂乱,喧嚣,繁复的一切全都被清理完毕,留下的只是一座按照人的意志并服从人的需要的一座建筑它的方位是经过测量的,它的形体是合乎比例的,它的结构不仅适用,而且是经过装点修饰的。它作为实践的结果摆在那里,从而让人感觉到了美。比较起来,崇高所显示的是剧烈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的内容是精细和谐的外在形式所无法容纳的,所以,它不能不冲破这一切,以极为反常的粗犷,巨大,不规则等特色,经急剧的场景和氛围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剧烈的矛盾冲突,也才能在其结果中体现出美。

6:喜剧性美感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答: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

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7:如何审丑?

答:a自然形态的丑和艺术形态的丑的界限。B审美范畴的丑和道德范畴的丑(即丑恶)的界限。C与美相结合相对照相转化的丑和游离于美之外的丑的界限。D艺术内容的丑与艺术形式的丑的界限。E以肯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和以否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的界限。

1:简要叙述一下书中介绍的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

答:在西方,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探求宇宙本原时最早谈到美的问题,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论述美和善的关系,为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后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但是,在科学没有充分发展和严格分科的情况下,许多对于美的真知灼见往往同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和文艺混杂在一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专著,也没有明确划分美学研究的特殊对象。

直到18世纪以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步形成并全面发展起来。在哲学领域,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和英国经验哲学,对美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后,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使这门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诞生,是人类美学思想一次伟大的变革,一次壮丽的日出。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部门美学得到空前发展,这些研究顺应了人类审美要求的需要,拓宽了美学的研

究领域,为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2:简述三种论美的模式?

答: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的情况相当复杂,思路和着眼点几乎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每一观点,流派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分别归属于我们美的模式中。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模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达.芬奇等人的美学观点就属于这个模式。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学”。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从柏拉图那里延伸出来的这条对美的本质的探问之途,悠长而深邃。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

从以上三种模式看来,在美学史上呈现的不同观点纷繁驳杂,虽然主要的美学家和美学学派在这几个关于美的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毕竟没有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答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真正能够将探索美的路途照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那是一次伟大而壮丽的日出。

3:谈谈你对美的含义?

答:美,是美学的根本范畴,也可以叫做“元范畴”。它涵盖了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丑,崇高,戏剧性及其他的美的特征的共同点。所以说,美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据,是美的事物和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说到一般原理,那自然应该深入到现象背后去进行一番反社会探究,而不是仅仅就个别的“美”的现象生发一些感想。

4:美感的含义是什么?

答: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了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等。狭义的美感,则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5:美感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性?

答:美感的特征是: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特殊性是:其一,是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其二,是模糊多义,意味无穷。

6:美感的心理结构是什么?

答: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一个双重的动态结构,从表层上看,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从深层上看,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即将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等,注入到意象之中,也正是因为审美意识系统的作用,人的感觉器官才成为审美器官。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功能在精神活动领域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整个身心都被情感激活,形成了外在器官与内在心灵,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和谐,呼应,因此,得到了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情感的愉快。

1.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2.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A. 人生的意识。人的生存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 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 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 美学研究的根本使命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

B. 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C. 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3.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1、美感的心理要素有哪些?

心理要素有(1)感觉和知觉(2)联想和想象(3)情绪和心境(4)理解(5)还包括其他成分,如期待、意象、记忆、通感等。

2、为什么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1)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

3、艺术的六对基本风格是什么?

(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4、崇高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1)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3)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高感

1、审美关系与功利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审美关系中的对应双方是对象的美与主体的情,而功利关系中的对应双方是对象的善与主体的意志。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对象甚至消灭对象,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以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功利活动具有排它性而审美活动则具有分享性等。联系:(1)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的实用功利活动是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与他的世界建立起审美活动的基础。(2)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是历史地丰富着的。

2、为什么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1)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

3、艺术的逻辑分类有哪几种?

(1)本体论分类模式(2)心理学分类模式(3)符号学分类模式(4)功能论分类模式

4、美育的功能有哪些?(1)陶冶情性(2)开启智力(3)以美储善(4)以美塑形

1、审美活动的方式有哪些?(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艺术的六对基本风格是什么?(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3、优美与崇高的异同是什么?区别: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中,优美和崇高能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优美一起的是单纯的快感,可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心境是单纯而宁静的;而崇高所引起的是奋发激荡、昂扬向上的情绪。共同点:优美与崇高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满足感官的要求,不涉及明确的目的,都表现出主观的合目的性。

5、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直觉性(2)愉悦性(3)超越性

1.美学的研究对象:自从鲍姆嘉通建立美学以来,对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四

种意见:(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科学。(2)康德认为,美学研究的对

象是美感。(3)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4)近代心理学派的美学研究对象是

审美心理。教材认为:应当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教育。2.学习美学的现实意义:(1)时代的需要。(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美学。(3)开展审美教

育需要美学。

3.学习美学的方法:(1)方法论原则: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方法:艺术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发生学

的方法;科学实证的方法。

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简要回答如何理解美的符号性特征。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第二,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第三,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3.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是美的呈现感动并激活了人的情感;二是美所激起的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4.如何理解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答: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是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一是形式美得以构成的自然物质材料及其结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人类的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5.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1)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2)人类对事物的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先于美感的态度。(3)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升华,是功利态度、认识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因为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以直觉为基础,直觉的基础作用体现在:①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②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③审美直觉指向意义.7.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1)原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2)历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3)超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4)预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

8.美的形式的特性是什么?(1)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2)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3)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

9.什么是艺术的“化丑为美”?其基本途径是什么? 在现实中,“丑”是令人不快的因素,但在艺术中,“丑”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艺术运用符号把现实生活中的“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的价值。这就是“化丑为美”。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必须表达对丑的否定性评价;必须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将丑转化为美。

10.试举例论述古典艺术形式美的形态。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注重忠实于生活、追求真实,大多严格按照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进行创作,

所以其艺术作品的形态大多完整、典雅、和谐,最突出地体现在造型艺术作品中。例如北京故宫,以严整的中轴线布局,节奏井然,韵律生动,十多个院落、几百所殿宇参差错落,高低呼应,无论造型、布局、色彩均具体而完美地体现了对称、均衡、比例、主从、节奏、韵律乃至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鲜明地体现出古典艺术完整、典雅、和谐的艺术形态。

11.儿童的审美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1)以好奇心为动力;(2)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3)主观化色彩浓厚;(4)注重直观形式。

12.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

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五个方面。

13.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

14.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青少年美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5.教师提高审美修养的原则是什么?(1)主动性原则(2)内外兼修的原则(3)专门性与宽泛性结合的原则(4)持续性原则

五、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2.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甚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需借助自觉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般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试析审美欣赏的特点。

(1)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2)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3)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4)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2.试析美育的功能

(1)陶冶情性;(2)开启智力;(3)以美储善;(4)以美塑形

1.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青年时期是人生命变化最快的时期,各种纷至沓来的新的外在刺激对于敏感而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往往引起巨大的、强烈的情感反应,使青少年在审美活动中也表现出异常的情感性特征。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

2.儿童的审美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儿童的审美活动与儿童的心理特征是紧密不可分的。

儿童的审美活动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好奇心为动力,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较浓,注重直观形式。

3.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青少年美育的目标是根据美育的总目标,结合青少年发展特征和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而提出的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具体美育目标。教材中主要从青少年个体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和人格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美育目标,可以认真温习有关内容。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

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

4.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应该结合对青少年发展的特征和审美活动特征的研究来进行。这部分内容也请学习教材。

青少年美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教师提高审美修养的原则是什么?

教师本身具有美育功能,自身也是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是对教师角色的新的认识,从美育的高度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教师自觉地加以体认。

主动性原则,内外兼修的原则,专门性与宽泛性结合的原则,持续性原则。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

人的审美需求是一种情感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它由情感所驱动,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所以表现在审美活动中,青少年常常将自身敏感的情绪投射于对象,形成审美活动的复杂多变。

青少年美育的原则有四条: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原则,注重交流的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是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而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美学和美育基本的感性特征的。激发与传授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美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必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审美动机和审美表现热情,同时通过传授一定的技巧、手段、知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实际条件的支撑。个性化的原则符合青少年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同时审美本身是创作性的、富于个性色彩的活动,美育的效果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个体接受才能获得,所以美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美育过程是以个体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释放、表现、交流、沟通、吸纳过程,交流体现了美育过程的本质。师生之间、群体伙伴之间、欣赏者与审美对象之间、欣赏者通过一忽上作品与艺术创造者之间的交流是美育活动成功的保障。

1.试析悲剧美感的本质?(1)悲剧性的崇高感是矛盾冲突中的美;(2)悲剧性的崇高感是情感升华的理性美;(3)悲剧性的崇高感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2.试析审美活动的意义。(1)美作为一个展示的过程,只有在接受者的具体的接受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2)审美活动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美创造主体,审美的对象只有对于这个主体来说才是美的;(3)审美活动也影响着美的创造;(4)审美的人道主义特征或审美的人道主义功能,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意义维度或价值取向。

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试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

它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艺术形式上的朴素性。艺术意境上气韵的生动性;

审美趣味上的超俗性。茅屋、修竹、白云、飞鸟、浓绿的树阴、自在的瀑布、檐下落花、恬淡的人儿,这些自然的景观无一不是按照自身的生命节奏自由自在地呈现着、运动着,无言而生动,自然天成,平易却尽显高古超凡的风韵。它们尽性而为,充满内在活力,在平淡中流露出难以抗拒的审美意蕴。

同时,这些典雅的事物形象与低俗浅陋的事物决然对立,呈现出一种规范雅致、与势利绝缘的清高风韵,表现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三方面的美学意义,构成了“典雅”这一美学范畴突出而集中地体现出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

2.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答: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在主体情感推动下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3.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的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孔子从“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建构起他他的美育观:

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义的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

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个体从内心感受上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

4.请结合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谈谈你怎样评价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应该理性地、辨证地进行评价。大众文化的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入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所以对大众文化应正确评价,积极开掘,仔细辨析,用优批劣。

5.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个体对话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简言之,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①审美能力可以在美育中获得提高。“月到中心处,风来水面时。此中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北宋邵雍《清夜吟》)诗人叹天月水风的美总是被人冷落。为什么美的事物,有人见了赞叹不已,有人却无动于衷?这就与人的审美能力有关。美育正可以提高人敏锐地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也就是激发人的情感活动,用情感活动来推动人的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法去把握和认识世界。②美育不仅能培养人的感知美的能力,而且能增强人对美的理解力。a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提高受教育者从美的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b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如艾青的《礁石》一诗,诗人所有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只有凝聚到“礁石”这富有意味的形象时,他的感受和思考才会“活”。总之,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实施于审美层面的美育,在美育呵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外科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精

简答题 1 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 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 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 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 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 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 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 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 答:?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等。 8 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9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10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1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口腔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09274

1. 口腔颌面部:即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位于颜面部下2/3,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须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颗骨乳突之间的距离。 2. 固有口腔:由压裂、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如舌、腭、口底等构成。 3. 口腔前庭:是指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呈马蹄形。 4. 前庭淘」又称唇颊龈沟,呈马蹄形,为口腔前庭的上、下界,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是口腔 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5. 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正中线上的粘膜小皱嬖,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避开该结构。 6. 翼下颌皱曩: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襲,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的重 要标志。 7. 颊脂垫:是指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牙咬合面的颊粘膜上的一三角形隆起的脂肪组织。其尖称为颊脂垫尖, 9. 牙尖:牙冠上突出成尖的部分称为牙尖。 10. 切端结节:是指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11. 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起,是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12. 龈淘:是牙龈的游离龈部分与牙根颈部间的沟状空隙,正常龈沟深度不超过2mm o 13. 龈乳头:是指位于两邻牙颈部之间的间隙内,呈乳头状突起的牙龈,是龈炎最容易出血的部位。 14. 丝状乳头:是遍布于整个舌体背面的刺状细小突起,上皮有角化故呈白色,数量较多。 15. 颊孔:位于下颌体外侧面,成人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 稍上方,距正中线约2 ~3cm 。有须神经通过。 16.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其体表投影为自鼻尖至眼外眦连线的中点。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 进针部位。 17. 優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 坏的一种疾病。 18. 浅保:分为窝沟應和平滑面艦。窝沟錦的順损部位色泽变黑,探诊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鵰 一般无白垩色、黄褐色;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温度刺激无明显反应。 19. 中保:麗坏已到达牙本质浅层,胡洞形成,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患者对温度刺激敏感,尤 其是冷刺激。 20. 深鶴:鹊洞深大,已到达牙本质深层;无自发痛,食物嵌塞或遇冷热等刺激时出现疼痛,去除刺激后疼痛 立即消失。 21. 可复性牙髄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 22. 急性牙讀炎:是指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或牙髓受到急性物理损伤、化学刺激等情况下出现剧烈疼痛等一系 列症状。 23.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牙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_系列反应过程,可 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将发生颌骨骨髓炎。 24.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 性肉 《口腔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的重要标 为颌骨上,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μσ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数, (lg) lg Y G n = ∑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数, 1 () n H Y = ∑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2 2i Y N μ σ - = ∑ ,对于样本 2 2 () 1 Y y s n - = - ∑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定义为 2 1 2 () 1 n j j Y y s n = - = - ∑ 。) EMS:期望均方,是对均方MS的期望值。 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 () N Y ∑- = 2 μ σ ,样本标准 差: () 1 2 - - = ∑ n y Y s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标准误: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12 y y y s s - == 。(统计数的标准差。)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版

第四章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 细胞工程P46提要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 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三个因素决定。 2、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光源。 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 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与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