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试题与答案征集材料 .doc

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试题与答案征集材料 .doc

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试题与答案征集材料 .doc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试题与答案征集材料

______________学院填报时间:年月日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计辅期末考试13

四川大学 期末考试试题(开卷)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A 卷 课程号:303033040 课序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 任课教师: 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3级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学号: 姓名: 考生承诺 我已认真阅读并知晓《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本科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分规定(修 订)?,郑重承诺: 1、 已按要求将考试禁止携带的文具用品或与考试有关的物品放置在指定地点; 2、 不带手机进入考场; 3、 考试期间遵守以上两项规定,若有违规行为,同意按照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考生签名: 1、如下图1所示,一个有三台发电机和五个节点的系统的等值电路,图中 标明了各元件的参数(均已归算至统一的基准值)。试列写节点导纳矩阵 (20 分) 解:逐个计算导纳矩阵元素如下: 5 G __ jθ.2

论=y 11 y 12 y 13 =(j θ?2 3.5-j1.8) (-j θ?2) ( — jO.4) =3.5- j2.2 Y 12 =丫21 - -y i2 = j0?2, ¥3 = 丫31 - -y i3 = j0?4 Y 22 = y 22 y 21 y 23 y 24 = (1?5「j 0.9) (-J 0.2) (-J 0.2) jO.1 = 1.5「j1.2 丫23 = 丫32 = - y 23 = j 0?2, Y 24 =丫42 = - y 24 = _j0?1 塔讥/“飞迪-")"4) (W) j Z 5A 7I 丫小记-露=“095 Y 44 = y 44 y 42 = j0?2 j0.1 = j0.3 丫55 = y 55 ' y 53 = j0?2 * j 0?1 = j 0?3 3.5-j 2.2 j0?2 I j0.2 1.5-j1.2 YN= j0?4 j0?2 I 0 -j0.1 - 2分共5*2=10分;非对角元素计算每个 各 1分,共5分。 2、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式是什么?用 直角坐标形式表示的与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不平衡方程式的个数有何不 同? ( 20分) a. 牛顿法其实就是切线法,通过逐步线性化的方法,反复迭代使解接近准确值。在每一 步迭代过程当中,建立修正方程式并求解修正方程式, 反复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2分) 对于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F(X)=O ,在第k 次迭代时,建立修正方程式 F(X ( G ) =J k) C X (k) 和 x (k I) =X ( Gr x (k) O ( 2 分,写成单变量方程扣 1 分) 式中:X 和ΔX 分别由n 个变量和修正量组成的n 维列向量;F(X)是由n 个多元函数组 Cf 成的维列向量;J 是n*n 阶方阵,称为雅可比矩阵,它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J j= 1 第 CX j i 个函数f i (X 1,X 2 JH,x ∏)对第j 个变量X j 的偏导数;上角标(k )表示J 阵的每一个元素都 在点 (X I k) ,x 2k) , , X n k) )处取值。(1 分) 迭代过程一直进行到满足收敛判据 ma χ{jf i (X I k) ,x 2k) 川,X n k) )}"或IA X f ) I

2012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真题与答案

1 {110}《110》 2.螺型位错垂直单位位错 3 伪共晶不平衡共晶体离异共晶 4 脱溶分解调幅分解 5 直线重心 6 纯剪切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 7 二次再结晶是在结晶完成后,晶粒的长大只是少数晶粒突发性地、迅速地粗化,使晶粒之间的尺寸差别越来越大这种不正常的晶粒长大 9γ 二简答题 1、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小原子溶入。 不同点:间隙固溶体保持溶剂(大原子)点阵; 间隙相、间隙化合物改变了大原子点阵,形成新点阵。间隙相结构简单;间隙化合物结构复杂。 2、为什么晶粒细化既能提高材料的强度,也能改善塑性和韧性 晶粒细化减小晶粒尺寸,增加界面面积,而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强度;晶粒数量增加,塑性变形分布更为均匀,塑性提高;晶界多阻碍裂纹扩展,改善韧性。 3、成分过冷是指合金凝固时由于液固界面前沿溶质浓度分布不均匀,使其实际温度低于其理论熔点而造成的一种特殊过冷现象。 在正的温度梯度下,若无成分过冷,晶体以平面方式生长,界面呈平直界面。成分过冷区较小时,晶体以胞状方式生长,呈现凸凹不平的胞状界面,称为胞状组织或胞状结构。成分过冷区大时,晶体可以树枝状方式生长,形成树枝晶。在两种组织形态之间还会存在过渡形态:平面胞状晶和胞状树枝晶。当成分过冷度大于形成新晶核所需要的过冷度时,就会在固液界面前沿的液相中产生大量的新晶核,从而获得等轴晶粒。 4.简述不同温度下金属的回复机制 答:(1)低温回复:主要涉及点缺陷的运动,空位或间隙原子移动到晶界或为错处消失。空位与间隙原子的相遇复合,空位集结形成空位对或空位片,使点缺陷密度大大下降。

(2)中温回复:随温度升高,原子活动能力增强,位错可以在滑移面上滑移或交滑移,使异号位错相遇相消,位错密度下降,位错缠结内部重新排列组合,使亚晶规整化。 (3)高温回复:原子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位错除滑移外,还可攀移,主要机制是多变化。 6.简述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本质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正方,不具备位错易动的密排滑移面,因而位错不易滑移。 ②铁素体通常只含0.03%的碳原子,而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和材料本身的含碳量相同,因此马氏体中有大量过饱和的碳原子,固溶强化是马氏体硬度高的主要机制之一。 ③不论是板条状马氏体的板条还是片状马氏体的条片都很细小,晶界强化机制也起很大作用。 ④马氏体转变时,在晶体内部造成品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板条状马氏体的高密度位错网、片状马氏体的微细孪晶都将阻碍位错运动,从而通过相变引起强化。 ⑤马氏体形成后,碳及合金元素的原子向位错或其他晶体缺陷处扩散偏聚或析出,钉扎位错,使位错难以运动,通过时效强化提高马氏体的硬度、强度。 7.与液相相变相比,固相相变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相变驱动力来源于两相自由能之差,差值越大,越有利于转变的进行。固态相变与固液相变相比,相变阻力更大是因为多出了一项应变能和扩散更难进行。 (2) 新相晶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新相的某一晶面和晶向分别与母相的某一晶面、晶向平行。 (3) 惯习现象:新相沿特定的晶向在母相特定晶面上形成 (4) 母相晶体缺陷促进相变: (5) 易出现过渡相:过渡相是一种亚稳定相,其成分和结构介于新相和母相之间。因为固态相比阻力大,原子扩散困难,尤其是当转变温度较低,新、旧相成分相差较远时,难以形成稳定相。过渡相是为了克服相变阻力而形成的一种协调性的中间转变产物。通常是现在母相中形成与母相成分接近的过渡相,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由过渡相逐渐转变为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 8、铸铁与碳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力学性能方面各有何特点 碳含量 2.11% 铸铁碳含量高,有害元素S/P含量高,强度塑性韧性低,但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减震性,硬而脆。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 题库

选择题第一组 1.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B A. 正确; B. 错误 2.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3.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4.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5.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6.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ν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 D A. K=E /[3(1+2ν)]; B. E=2G (1-ν); C. K=E /[3(1-ν)]; D. E=3K (1-2ν); E. E=2G (1-2ν)。 7.“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

A 弹性; 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GPa)C A、10-102、<10,10-102 B、<10、10-102、10-102 C、10-102、10-102、<10 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ey/ex ()B A. 正确; B. 错误

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模拟试卷(八)

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模拟试卷(八)近代化学基础模拟试卷(八)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上“?”,错误的写 上“×”。(共10分) 1. 单电子原子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有关,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主量子数和角 量子数都有关。( ) 2. 螯合剂(配体)都是多齿配体。 ( ) 2++3. Ca的极化力比K强,故CaCl的熔点比KCl低。 ( ) 2 324. 凡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中心离子或原子均采用spd杂化轨道成键。 ( ) 55. 高自旋d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零,因此极不稳定,很难存在。 ( ) 6. He的键级为零,故不存在这种分子,的键级为,故氦的分子离子能存在, 但不够稳定。 2 ) ( 7. 凡分子中含有N,且N上联有氢的,分子间必有氢键。 ( ) 8. 由鲍林规则,HPO是弱酸,HPO是弱酸。 ( ) 3433 9. 凡分子中含单电子的物质具顺磁性,分子中不含单电子的物质一般呈抗磁 性。 ( ) 10. 对有机分子而言,多数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分子越大,分子间力越强,熔 沸点越高。( ) 二、填空题(40分) 1. 1 mol的苯甲酸(s)在25?于刚性容器中完全燃烧,放热3227kJ,则反应: ,12CHCOOH(s)+15O(g),14CO(g)+6HO(l)的= kJ?mol,(298.15)= 65222

,1kJ?mol。 ,12. 已知HO(l)的(298.15K)=,285.84kJ?mol,则H的(298.15K)= kJ?mol22 ,1。 3. 某系统进行不可逆循环后,系统的ΔS 0,环境的ΔS 0。 ,14. 反应CH(g)+HO(l),CHOH(ag)的(298.15K)=12.34kJ?mol,若在平衡条件进行反应,则24225 ,1= kJ?mol。 5. 放热化学反应的(298.15K)>0,则25?时此反应为 1。 6. 在绝热体积恒定的容器中发生一化学反应,使容器中温度压力都增加,则该过程的ΔU 0,ΔH 0,ΔS 0, ,517. 某化学反应的与温度的关系如下:ln=1.00×10/T,8.0,则该反应的= kJ?mol。 8.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36,其原子失去三个价电子后,量子数l=2的亚层刚好半满,该元素是。 9. AB型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随离子电荷的而 ;随离子半径的而。 ,2+410. [Fe(HO)]与[Fe(CN)]两种配离子的磁矩前者为4.9B.M.,后者为零,则前者空间构型266 为,后者的空间构型为,由价键理论,前者中心离子价电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后者是 ;由晶体场理论,前者的d电子排布为,后者为 ;前者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为,后者为。因此,稳定性前者后者。 ,键级为,键型11. 由分子轨道理论,的电子排布为 为、、,分子呈磁性。 12. K的第一电离能 Ca的第一电离能;Ca的第二电离能 K的第二电离能。

川大《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1350》19秋在线作业1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1350》18春在线作业1-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 道试题,共40 分) 1. A. B. C. 答案:A 2. A. B. C. 答案:B 二、多选题(共4 道试题,共20 分) 3.架空输电线路各序参数的特点有( ) A.零序参数大于负序参数 B.零序参数大于正序参数 C.正序参数大于负序参数 D.正序参数与负序参数相等 E.架空地线使等值的零序阻抗参数减小 答案:ABDE 4.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有( ) A.顺调压 B.逆调压 C.改变变压器的变比调压 D.常调压 E.发电机调压 答案:ABD 5.功角δ的物理意义为( ) A.各发电机机端电压之间的夹角 B.作为继续参数代表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 C.作为电磁参数代表发电机q轴电势之间的夹角 D.0 答案:BC 6.电力系统中消耗感性无功功率的元件有( ) A.输电线路 B.白织灯 C.电容器 D.异步电动机

E.变压器 答案:ADE 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7.短路冲击电流是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 答案:错误 8.不对称故障一般采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答案:正确 9.电力系统二次调频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答案:正确 10.采用自动重合闸将使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减小。 答案:错误 11.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系统将失去暂态稳定。 答案:错误 12.按等微增率准则分配负荷将使系统的燃料消耗最少。() 答案:正确 13.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等于正序阻抗。() 答案:错误 14.逆调压是大负荷时升高电压,小负荷时降低电压的调压方式。()答案:正确 15.电力系统电压大小主要受有功功率影响。 答案:错误 16.提高输电电压将提高系统输送功率的极限。() 答案:正确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考点精编(含历年真题解析)

目录 Ⅰ序言 (3) Ⅱ考前必知 (4) 一、历年报录情况 (5) 二、学费与奖学金 (5) Ⅲ复习方略 (7) Ⅳ考试分析 (10) 一、考试难度 (10) 二、考试题型 (11) 三、考点分布 (12) 四、试题分析 (15) 五、考试展望 (17) Ⅴ复习指南 (19) Ⅵ核心考点解析 (31) 《材料科学基础》 (31)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31) 第二章固体结构 (33) 第三章晶体缺陷 (54) 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71)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77) 第六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92) 第七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与制备原理 (102) 第八章三元相图 (134) 第九章材料亚稳态 (145) 第十章材料的功能特性 (145) Ⅶ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146) 往年真题试卷 (146) 四川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46)

四川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49) 四川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52) 四川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55) 四川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57) 四川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60) 四川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63) 四川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65) 往年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68) 四川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68) 四川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79) 四川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91) 四川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03) 四川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13) 四川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23) 四川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33) 四川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4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试题库

页眉 选择题第一组 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B 1.A. 正确; B. 错误 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2.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3.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4.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5.页脚

页眉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 6.D A. K=E /[3(1+2?)]; B. E=2G (1-?); C. K=E /[3(1-?)]; D. E=3K (1-2?); E. E=2G (1-2?)。 “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7.A 弹性; 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GPa)C A、10-10、<10,10-10 22 B、<10、10-10、10-102

2页脚 页眉 C、10-10、10-10、<10 22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 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 =ey/ex ()B A. 正确; B. 错误

(完整word版)川大版高分子近代分析方法重点

第一章紫外光谱 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无论何种电磁波都具有该性质)。生色基: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双键结构的基团对紫外—可见光区能产生特征吸收的基团统称生色基。可为c=c,c=o,c=s,-N=N-双键及共轭双键,芳环,-NO2,-NO3,-COOH,-CONH2等基团,总之,可产生π→π*和n→π*跃迁的基团都是生色基。 助色基:与生色基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展了生色基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生色基的吸收波长,增大其吸收系数,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基。如-NH2,-NR2,-SH,-SR,-OH,-OR,-cl,-Br,-I,等,这些助色基都具有孤对电子~n电子,它们与生色基的π电子发生共轭。 蓝移:因环境或结构的变化,使生色基的λmax向低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红移:使生色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高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光谱分析法类型: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和散射光谱分析三种类型。 光谱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2.特征性强3.样品用量少4.操作简便5.不需标样。 紫外吸收带的类型及特征: R吸收带:含C=O,-N=O,-NO2,-N=N-基的有机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n→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很小,吸收谱带较弱,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K吸收带:共轭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π→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max>10000,吸收谱带较强。 B吸收带:是芳香化合物及杂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εmax=200,特征是峰形有精细结构,(溶剂的极性,酸碱性对精细结构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振动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影响。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聚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也属π→π*跃迁。 ①E1带:εmax >100000,是由苯环内双键上的π电子被激发所致。 ②E2带:εmax的2000-14000,是由苯环的共轭双键所引起。 紫外吸收带的影响因素:①生色基和助色基②蓝移和红移③溶剂和介质④溶剂的酸碱性。 紫外吸收光谱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1.定量分析①丁苯橡胶中共聚物组成的分析②高分子单体纯度的测定 2.定性分析:将不具备生色基的高分子区别开来 3.聚合反应动力学:苯胺光引发机理的研究 4.其他:①互变异构体的确定②分子量的测定。 光谱分析的原理: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通过对光谱学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内部运动规律,获得物质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紫外光谱中电子的跃迁类型及特征:①n→σ*跃迁:是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及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峰的吸收系数ε较低,ε<300.②n→π*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和π键的有机化合物会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小,在10-100之间。③π→π*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高,一般ε>10000。④d-d跃迁: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易产生的跃迁。⑤电荷转移跃迁:条件是同时具备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其吸收谱带的强度大,吸收系数ε>10000.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

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 一、复试工作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1.化工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统一安排在2012年3月30日至31日进行,其中: 3月30日上午:专业笔试 3月30日下午至31日:外语及综合素质面试 2.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分为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听说三部分,其中:专业笔试:100分,考核专业综合知识,答卷时间3小时,采用密封试卷; 综合面试:60分,考核综合素质与能力,含实验操作或科研实践能力; 外语能力:40分,外语自述、现场阅读翻译、外语提问与回答方式等; 复试成绩低于12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除必须参加上述复试内容外,还须参加2门本科阶段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加试(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相同,加试每科时间为3小时、总分100分,其中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拟录取考生名单根据招生名额和录取排序总分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录取排序总分S总计算:S总=(初试总分/5)×0.5 + (复试总分/2)×0.5 5.参加复试的同学务必提前一天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办公室办理复试手续,具体如下:3月29日(星期四)9:00—11:00到化工学院二楼会议室(241室)办理复试手续。复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往届生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携带本科学生证和本科成绩单,所有考生同时提供以上所有有效证件复印件一份存档备查。另带2张1寸彩色免冠证件照(体检表粘贴照片使用)。3月29日下午16:00在化工学院309室召开全体复试考生告知大会。 专业代码报考专业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化、 科技英语 《有色冶金原理》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机械综合基础1.《过程设备设计》郑津洋主编,(或王志文主编《化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过程流体机械》姜培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工程流体力学》黄卫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工程材料》闫康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化工原理》朱家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081721 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 085206 动力工程

四川大学,工程估价5 工程计价依据

12 工程预算依据 3 建设项目总投资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工程费用 工程其他费用 预备费 安装工程费 购置费 分部分项措施项目 其他项目规费与税金 工程预算依据 4 有一砖墙,人工砌筑,尺寸为 0.240m ×3.23m ×2m u 如何确定该砖墙的建筑费用? 工程预算依据 5 1m 3砖墙的综合单价为167 .50元 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工程量×工程单价工程量: 0.240m ×3.23m ×2m =1.5504m 3 砖墙的工程费用=167.50×1.5504=259.7(元) 关键问题确定方法 确定依据 工程预算依据 6

工程预算依据 7 量:指工程量,即工程的实物数量,是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所表示各个分项或子分项工程和构配件的数量。价:指工程单价,是根据预算定额所确定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数量,乘以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格的机械台班预算价格汇总而成。 工程预算依据 8 工程预算依据 9 u 工程定额 u 工程单价(单位估价)u 工程造价指数 重要概念 u 工程定额(预算定额) u 工程单价(单位估价表)u 工程造价指数u 工程造价资料 关键问题 u 工程计价依据有哪些? 计算量的依据、计算价的依据u 如何使用计价依据? 工程预算依据 10 u 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u GB50854《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 u 《**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u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 TY01-31-2015 u 建标〔2013〕44号 工程预算依据 11 工程预算依据 12

13 工程预算依据 14 u定义:工程定额是指工程建设中,在正 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合理使用材料及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的 额 度。 u一般解释:定额反映正常条件下完成单 位建筑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标准。 工程预算依据 15 砖墙/10立方米平整场地/10平方米 挖管道沟槽/ 米 16 建筑产品生产要素 人工 材料和设备 机械台班 工程预算依据 17 砖墙/10立方米 人工:15.22工日 材料:砖5.26千块;水1.06立米 机械:灰浆搅拌机0.28台班; 塔吊0.47台班 工程预算依据 18 分类依据内容 按生产因素 (基础定额)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 使用定额 按定额用途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 按编制单位全国统一定额、地方定额、企业定额 按专业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给排水工程、 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井巷工程

川大《土木工程材料(1)》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关于玻璃的性能,以下何者不正确? A: 热稳定性好 B: 在冲击作用下容易破碎 C: 耐酸性强 D: 耐碱性较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使用墙面砖的主要目的是( ):Ⅰ.免遭大气腐蚀;Ⅱ.免受机械损害;Ⅲ.使墙、柱具有更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Ⅳ.提高建筑物的艺术和卫生效果。 A: Ⅰ、Ⅱ、Ⅲ B: Ⅱ、Ⅲ、Ⅳ C: Ⅰ、Ⅲ、Ⅳ D: Ⅰ、Ⅱ、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普通水泥的代号是()。 A: P?F B: P?O C: P?S D: P?P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砂浆的流动性以()表示。 A: 沉入度; B: 坍落度; C: 分层度; D: 针入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能直接将两种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的物质通称为胶粘剂,胶粘剂不必具备下列何种性能?A: 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B: 不易老化,膨胀收缩变形小 C: 防火性能好 D: 粘结强度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在建筑工程中,石灰的应用范围,不正确者是()。 A: 配制石灰砂浆 B: 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C: 配制无熟料水泥 D: 配制砌筑基础的砂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在测定有孔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按下列哪种方法加工,干燥后用密度瓶测定其体积? A: 加工成比重瓶形状 B: 磨成细粉 C: 研碎成颗粒物 D: 做成正方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在木结构设计使用中,木材不能长期处于()的温度中使用。 A: 50℃以上; B: 60℃以上; C: 70℃以上; D: 80℃以上。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石材的耐水性是以()来表示的。 A: 吸水率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电力系统分析》答案

分数: 100.0 完成日期:2011年02月17日 23点2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学生的答案,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 A )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 D )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 C )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 C )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 B )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 D )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 C )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 C )

四川大学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师行事的职业标准应是尽力使其作品: (1) 满足功能使用要求;(2) 安全、经济;(3) 外观整洁、美观。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工程建设不能脱离地质环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因此,人类的工程活动和工程建筑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环境的适宜性。 @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指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要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地质环境又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因此,是相互作用,也称双向作用。 @相互作用方式:(动态的,逐次扰动和协调;可以收敛到相对的和谐;也可能发散、出现失稳势,造成灾害) @不能正确预见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⑴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⑵影响到工程活动的安全与经济⑶致使地质环境恶化,使已有建筑物受到不良影响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负相应的责任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种工程活动相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任务: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查明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根据选定地质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方案措施。 @人类工程活动——指采取工程措施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设施的建设等有关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开采和运行。 @人类的工程活动按行业功能分为: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工程、国防基地工程城镇设施工程化工冶炼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环境——指以岩石圈为主,在和大气、生物、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设施受其影响的周围的岩土介质。特点(开放的、演化的)动态系统。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自然环境演化方式:原生演化、次生演化 @人类工程活动的环境影响——指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产生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引起地质环境各要素及总体环境效因的变化(如岩(土)物质组成、结构、特性、赋存状态、边界条件和运动特征等要素)可分为:(环境正效应、环境负效应) @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区别:(目的、区域、综合、预测、能动性) @工程地质学——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恶劣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方式:工程荷载(作用结果:地基及周围变形、地基及周围应力集中区内的岩土屈服拉张变形);岩土开挖(引发岩(土)应力状态的卸载和调整、造成岩(土)开挖振动和爆破、损伤岩(土)临空面位置、形态发生改变、引发地下水的排泄、地表水的聚集、开挖后岩(土)弃渣的堆积和处理);水流水体调节(导致地面沉降、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坍塌、库尾淤积造成支流不畅)。 @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集合体。 @岩石按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结构: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构造: 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 **岩土体:指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石和土的综合体 **岩土体工程分类:地基岩土体、边坡岩土体、洞室周围岩土体 **物质组成分类:岩体、岩土、体土体 **岩体构成:结构面(岩体中的各种物质分异面、破裂面及软弱夹层)+结构体(岩体中被各种成因的结构面所围限的相对完整的岩石块体) **结构面的规模: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

川大2020《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完成日期:2020年06月08日 15点1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A.逆调压 B.顺调压 C.常调压 D.以上都不对 9. A. A B. B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2班 学号: 1143031233 姓名: 杨宁 老师:肖先勇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3、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方法及过程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 位置; 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 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 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和功率角(右)。调速器上“并网”灯和“微机故障” 灯均为熄灭状态,“输出零”灯亮;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A.逆调压 B.顺调压 C.常调压 D.以上都不对 9. A. A B. B C. C D. D

川大869电路

869 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 869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 注:本考纲适用范围080802 第一部分:电路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 1、基本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 2、等效变换条件,各种类型的等效电路;对称电路; 3、电路方程法和电路定理(叠加、替代、戴维南、最大功率); 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和阶跃响应; 5、正弦稳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谐振; 6、耦合电感元件特性及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和阻抗变换; 7、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7 输入电阻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3 支路电流法§3-4 网孔电流法§3-5 回路电流法§3-6 结点电压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4-1 叠加定理§4-2 替代定理§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六章储能元件§6-1 电容元件§6-2 电感元件§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7-7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第八章相量法§8-1 复数§8-2 正弦量§8-3 相量法的基础§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阻抗和导纳§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9-5 复功率§9-6 最大功率传输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 互感§10-2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5 理想变压器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11-1 网络函数§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12-1 三相电路§12-2 线电压(电流)和相电压(电流)的关系§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二部分:40%电力系统基础 参考书目:(1)电路系统分析理论,刘天琪、邱晓燕,北京:科学出版社 (2)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电力系统概述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负荷和负荷曲线等;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计算及元件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