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几何性能及光学性能

光纤几何性能及光学性能

光纤几何性能及光学性能
光纤几何性能及光学性能

光纤的几何及光学性能

1. 光纤概述

光纤是光波传输的介质,是由介质材料构成的圆柱体,分为芯子和包层两部分。光波沿芯子传播。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光纤是指由预制棒拉制出纤丝经过简单被复后的纤芯,纤芯再经过被复,加强和防护,成为能够适应各种工程应用的光缆。

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电磁场的边界问题,一般来说,光纤芯子的直径要比传播光的波长高几十倍以上,因此利用几何光学的方法定性分析是足够的,而且对问题的理解也很简明、直观。

当一束光纤投射到两个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交界面上时,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对于多层介质形成的一系列界面,若折射率n1>n2>n3…>nm,则入射光线在每个界面的入射角逐渐加大,直到形成全反射。由于折射率的变化,入射光线受到偏转的作用,传播方向改变。

光纤由芯子、包层和套层组成。套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对光的传播没有什么作用。芯子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其折射率的分布主要有两种形式:连续分布型(又称梯度分布型)和间断分布型(又称阶跃分布型)。

当入射光经过光纤端面的折射后进入光纤,除了与轴向方向一致的光沿直线传播外,其余的光线则投射到芯子和包层的交界面:一种在界面形成全反射,这些光线将与光轴保持不变的夹角,呈锯齿状无损耗地在光纤芯子内向前传播,称之为传播光;另外一种在界面处只有一部分形成反射,还有一部分折射进入包层,最后被套层吸收,反射的光线再次到达界面时又会有一部分损耗,因而不能传播,称为非传播光。

因此,光纤芯子和包层的折射率及折射率的分布与光纤的转播特性有密切关系。

2. 光纤几何尺寸参数

光纤的尺寸参数是光纤的最基本的标准化参数。尺寸参数除了对光纤的光传输、机械等性能有影响外,它们还对光纤的连接损耗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单纤接续则要求被接光纤纤芯尺寸参数相同,但是光纤带的接续则要用光

纤外径作为纤芯对准的参数,故要求光纤的外径应均匀一致。

光纤的尺寸参数标准既是光纤制造的几何尺寸依据,又是光纤制造中严格控制的指标,还是判别光纤产品合格与否的质量标准。

众所周知,光纤玻璃几何尺寸规定为圆对称结构。因此,2000年10月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最新推荐的用来表征光纤尺寸的特征参数是:包层、包层中心、包层直径、包层直径偏差、包层容差范围、包层不圆度、芯中心、预涂覆层直径、缓冲层直径和光纤长度变化等。

光纤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有:近场图像法、折射近场法、俯视法、传输近场法等。借助这些几何尺寸参数测量方法,可对光纤玻璃的几何尺寸参数进行单个几何尺寸参数测量,也可进行多个几何参数测量。工程应用中通常只测量其中几项主要参数。

3. 光纤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信息质量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具体涉及到的适用特性有:衰减、色散、截止波长、模场直径、基带响应、数值孔径、有效面积、光学连续性和微弯敏感性等等。

其中主要特性包括:

1)衰减特性

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它取决于光纤的工作(波长)类型和长度,并受测量条件的影响。通常,对于均匀光纤来说,可用单位长度的衰减,既衰减系数反映光纤的衰减性能的好坏。

在鉴别光纤性能和系统设计等实际应用中,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光纤在工作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如在工作波长λ=850nm、1310nm和1550nm等处的衰减系数。

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化的曲线被称为衰减谱,其能直观且形象地反映出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整个光纤长度上的衰减信息。

2)色散

光纤中色散主要是指集中的光能,例如光脉冲经过光纤传输后在光纤输出端发生能量分散,导致传输信号畸变。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的各频率

成分或各模式成分的传输速率不同,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一段距离后,将互相散开,脉冲展宽。严重时,前后脉冲将互相重叠,形成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影响了光纤的带宽,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

色散是单模光纤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光纤的色散特性,对合理地设计光纤折射率剖面结构,改善光纤的传输特性是极为重要的。值得指出的是:G.653、G.655单模光纤都是由优化光纤工作波长处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的方法,即通过改变光纤波导结构研制出来的新型光纤。

单模光纤的色散决定着光纤所能传输的速率、距离、容量,对于超常距离、超大容量、超高速率的通信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色散和衰减是系统设计的光中继段受限距离的两个重要参数。

3)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是指单模光纤中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在数字系统中使脉冲展宽产生误码。

4)截止波长

当光纤的结构参数(折射率与芯径)确定后,光纤是否工作于单模状态完全

决定于其中传播光的波长。由于最临近其模LP

01的高阶模是LP

11

。因此我们定义

使LP

11

模截止(完全不能传输)的波长为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λc。λc定义为总功率,包括注入的高阶模与基模光功率之比减小到小于0.1dB时所对应的更长

波长。按照这个定义,当各次模基本上受到均匀激励时,二阶模LP

11比基模Lp

10

衰减大的波长就是截止波长。

通常,人们所指的截止波长是实际测得的截止波长。实际测量研究表明,光纤的截止波长与光纤的长度和光纤所处的状态,如弯曲和受到的应力作用等有关。为了使实际测得的截止波长更具工程实用价值,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在ITU-T G.650(2000)中将实际测量的截止波长分为三类:光缆截止波长、光纤截止波长和跳线光缆截止波长。

5)模场直径

模场直径是单模光纤所特有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标称值和容差大小与光纤的连接损耗和抗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可以从模场直径随波长的变化谱估算单模光纤的色散值、单模光纤连接损耗、弯曲损耗和单模光纤有效面积等。因此,

在单模光纤生产光缆、施工接续和实际使用中,人们非常重视模场直径这一参数。

光学设计作业答案Word版

现代光学设计作业 学号:2220110114 姓名:田训卿

一、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 (2) 1.1 几何像差 (2) 1.1.1 光学系统的色差 (3) 1.1.2 轴上像点的单色像差─球差 (4) 1.1.3 轴外像点的单色像差 (5) 1.1.4 正弦差、像散、畸变 (7) 1.2 垂直像差 (7) 二、光学自动设计原理9 2.1 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9) 2.2 适应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11) 三、ZEMAX光学设计.13 3.1 望远镜物镜设计 (13) 3.2 目镜设计 (17) 四、照相物镜设计 (22) 五、变焦系统设计 (26)

一、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 所谓像差就是光学系统所成的实际像和理想像之间的差异。由于一个光学系统不可能理想成像,因此就存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优劣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像质评价指标。 (1)光学系统实际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实际测量 ?星点检验 ?分辨率检验 (2)设计阶段的评价方法 ?几何光学方法:几何像差、波像差、点列图、几何光学传递函数 ?物理光学方法:点扩散函数、相对中心光强、物理光学传递函数 下面就几种典型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1 几何像差 几何像差的分类如图1-1所示。 图1-1 几何像差的分类

1.1.1 光学系统的色差 光波实际上是波长为400~760nm 的电磁波。光学系统中的介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不同的。如图1-2,薄透镜的焦距公式为 ()'121111n f r r ??=-- ??? (1-1) 因为折射率n 随波长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焦距也要随着波长的不同而改变, 这样,当对无限远的轴上物体成像时,不同颜色光线所成像的位置也就不同。我们把不同颜色光线理想像点位置之差称为近轴位置色差,通常用C 和F 两种波长光线的理想像平面间的距离来表示近轴位置色差,也成为近轴轴向色差。若l ′F 和l ′c 分别表示F 与C 两种波长光线的近轴像距,则近轴轴向色差为 '''FC F C l l l ?=- (1-2) 图1-2 单透镜对无限远轴上物点白光成像 当焦距'f 随波长改变时,像高'y 也随之改变,不同颜色光线所成的像高也不 一样。这种像的大小的差异称为垂轴色差,它代表不同颜色光线的主光线和同一基准像面交点高度(即实际像高)之差。通常这个基准像面选定为中心波长的理 想像平面。若'ZF y 和'ZC y 分别表示F 和C 两种波长光线的主光线在D 光理想像平面 上的交点高度,则垂轴色差为 '''FC ZF ZC y y y ?=- (1-3)

光学设计理念

光学设计理念 传统光学的功与过 https://www.doczj.com/doc/192956101.html, 2012年10月25日11:44 光学设计理念 #该文章出自Toplite首席设计师,Daniel Yin。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192956101.html,# 从700年前人类发明眼镜到今天,光学可谓是人类文明中最为古老的一门基础学科之一。 经过如此漫长的历史和无数科学先辈倾其一生的研究,这门古老的学科已经被无数纷杂的分支理论体系切割的支离破碎,最为典型的理论体系就是牛顿的粒子学(几何光学)和惠更斯的波动学(波动光学),将光学切割成了现今物理学无法完全统一的两大分支。同时人们为了科学研究的方便,设立了如激光光学、大气光学、海洋光学、量子光学、光谱学、生理光学、电子光学、集成光学、空间光学等等不同的理论分支。 几何光学: 也可以称之为微观光学或传统光学,这是一个将牛顿光学基本体系简化后形成的粒子光学体系;在几何光学体系中,光被定义为以基本的直线单元组成的几何体,同时几何光学不着重研究光的能量属性,并将所有介质都定义为完全弹性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所产生的变化被定义为反射和折射。 波动光学: 也可以称之为物理光学,这是一个将惠更斯的波动学基本体系简化后形成的波动光学体系;主要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介质对光的传播产生的影响。在波动光学中光被定义为一种电磁波,当介质中的微小结构与光的波长在数量级上接近时,光波会绕过或部份绕过这种微小结构继续前行,这种光在介质中的变化被定义的干涉和衍射。 一般说来几何光学是一种比较直观通俗的光学理论,易于被我们常人所理解,同时几何光学也是我们目前做日常光学产品设计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所有成像产品,如眼镜、照相机、投影机、手机、电视机等等,和各种灯具照明产品、测量仪器、医疗器械、打印机、复印机等等、等等、都是在几何光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当今理论通常认为;"在解释光学成像和具体光学系统的过程中,就无需用光的波动理论和量子理论了,用几何光学就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了。"(引自胡家升的光学工程导论)这也是我们目前几乎所有光学设计软件的建构基础。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部分习题详解

1.人眼的角膜可认为是一曲率半径r=7.8mm的折射球面,其后是n=4/3的液体。 如果看起来瞳孔在角膜后3.6mm处,且直径为4mm,求瞳孔的实际位置和直径。 2.在夹锐角的双平面镜系统前,可看见自己的两个像。当增大夹角时,二像互相靠拢。设人站在二平面镜交线前2m处时,正好见到自己脸孔的两个像互相接触,设脸的宽度为156mm,求此时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3、夹角为35度的双平面镜系统,当光线以多大的入射角入射于一平面镜时,其反射光线再经另一平面镜反射后,将沿原光路反向射出?

4、有一双平面镜系统,光线以与其中的一个镜面平行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镜面平行,问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5、一平面朝前的平凸透镜对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后480mm处。如此透镜凸面为镀铝的反射面,则使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前80mm处。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计算时透镜的厚度忽略不计)。解题关键:反射后还要经过平面折射

6、人眼可简化成一曲率半径为5.6mm的单个折射球面,其像方折射率为4/3,求远处对眼睛张角为1度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 7、一个折反射系统,以任何方向入射并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经系统后,其出射的光束仍为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并且当物面与透镜重合时,其像面也与之重合。试问此折反射系统最简单的结构是怎样的。。

8、一块厚度为15mm的平凸透镜放在报纸上,当平面朝上时,报纸上文字的虚像在平面下10mm处。当凸面朝上时,像的放大率为β=3。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 9、有一望远镜,其物镜由正、负分离的二个薄透镜组成,已知f1’=500mm, f2’=-400mm, d=300mm,求其焦距。若用此望远镜观察前方200m处的物体时,仅用第二个负透镜来调焦以使像仍位于物镜的原始焦平面位置上,问该镜组应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此时物镜的焦距为多少?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一、光纤结构和类型 (一)光纤的结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是一种新的光波导,是光通信系统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传输媒质。它由单根玻璃纤芯、紧靠纤芯的包层、一次涂覆层以及套塑保护层组成。(光纤呈圆柱形,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三部分组成。) 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 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像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 1. 纤芯 位置: 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 直径:在4~50μ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4~10μm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μm。纤芯的成分: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如二氧化锗,五氧化二磷)作用是适当提高纤芯对光的折射率,用于传输光信号。 2. 包层 位置: 位于纤芯的周围 直径:125μm 成分:是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 掺杂剂(如三氧化二硼)的作用:适当降低包层对光的折射率,使之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这是光纤结构的关键),它使得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传输。 3. 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层和二次涂覆层。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醋、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 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 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涂覆后的光纤外径约2. 5 mm 。 4. 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 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它们直接影响光传输的性能。 (l)光纤传输损耗:损耗是影响系统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纤自身的损耗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 吸收损耗是因为光波在传输中有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 散射损耗是因为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或有缺陷、光纤表面畸变或粗糙造成的。 当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还存在非光纤自身原因的一些损耗,包括连接损耗、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等。这些损耗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光纤传输距离的长短和中继距离的选择。 (2)光纤传输色散:色散是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到达输出端时发生的时间上的展宽。产生的原因是光脉冲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不同模式,在传输时因速度不同,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不同而引起的波形畸变。 色散结果:这种畸变使得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传输距离。 二、光纤通信的工作窗口 光纤损耗系数随着波长而变化,为获得低损耗特性,光纤通信选用波长范围在800 ~1800nm,

光缆的环境性能

光缆的环境性能 第一节环境性能测试的目的 光纤的光传输理论和物理特性与传统的金属导体有所不同,但光缆结构的基本要求与传统的金属通信电缆相同,即在光缆的生产、敷设和使用环境中保持光传输性能、环境性能、机械强度、电气性能的长期稳定。 由于通信光缆敷设到实际线路的路由上,它们会遇到各种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在深入研究光缆的温度衰减、渗水、油膏滴流与蒸发、风积振动、过滑轮、舞动、耐电痕、阻燃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和制造出能够胜任任何可能面临的环境条件的光缆。换言之,实际使用的光缆应按其使用的环境要求分别具有良好的温度衰减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阻止水的渗透、耐电痕、阻燃等性能。总之,光缆结构的选择必须适应其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 光缆环境性能测量的目的是模仿光缆实际使用条件,测量高低温度变化引起的光缆中光纤的附加损耗,光缆纵向、横向水渗透与否、阻水油膏高温下滴落和蒸发量、光缆受外力作用后光纤的衰减变化和光缆或光纤应变的大小,以及在感应电场和燃烧环境中光缆是否耐电痕、阻燃程度高低,以求使我们设计和制造出光缆完全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通信网络,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保证网络的长期安全可靠。 第二节性能与测试 一、温度循环 1. 目的 温度循环试验方法是对光缆进行温度循环试验来确定光缆经受温度变化的衰减稳定特性。 光缆中光纤的衰减随温度的变化,通常是由于光缆加强件与各种护层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光纤弯曲和拉伸造成的。衰减与温度关系的测量试验条件应在最恶劣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温度循环试验既可用来监视光缆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温度变化时的特性。在选定的温度范围(通常比上述的温度范围更宽)又可检查衰减稳定性与光缆结构中光纤基本情况及有微弯情况的关系。 2. 试样 试样应为一个工厂制造长度或有关规定的满足试验要求的长度。但是,试样还应能达到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我们建议:多模光纤光缆,试样长度不小于1000m;单模光纤光缆,试样长度不小于2000m。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容许不同模式的光于一根光纤上传输,由于多模光纤的芯径较大,故可使用较为廉价的耦合器及接线器,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μm至100μm。 目录 分类 对比 多模光纤产品选用指南 多模光纤的应用潜力 1.九十年代所占市场 2.七十年代崛起后 3.特点 4.“62.5”的兴衰和“50”的崛起 5.“62.5”优势 6.后续发展 7.802.3出台的影响 8.“新一代多模光纤” 1.新一代类型 2.新一代多模光纤光源 3.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带宽 4.光源的注入 1.介绍 2.①偏置注入 3.②中心注入 展开 分类 对比 多模光纤产品选用指南 多模光纤的应用潜力 1.九十年代所占市场

2.七十年代崛起后 3.特点 4.“62.5”的兴衰和“50”的崛起 5.“62.5”优势 6.后续发展 7.802.3出台的影响 8.“新一代多模光纤” 1.新一代类型 2.新一代多模光纤光源 3.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带宽 4.光源的注入 1.介绍 2.①偏置注入 3.②中心注入 展开 分类 基本上有两种多模光纤,一种是梯度型(graded)另一种是阶跃型(stepped),对于梯度型(graded)光纤来说,芯的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于芯的外围最小而逐渐向中心点不断增加,从而减少讯号的模式色散,而对阶跃型(Stepped Index)光缆来说,折射率基本上是平均不变,而只有在包层(cladding)表面上才会突然降低。阶跃型(stepped)光纤一般较梯度型(graded)光纤的带宽低。在网络应用上,最受欢迎的多模光纤为62.5/125,62.5/125意指光纤芯径为62.5μm而包层(cladding)直径为125μm,其他较为普通的为50/125及100/140。 对比 相对于双绞线,多模光纤能够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在10mbps及 100mbps的以太网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 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在10Gps万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100米以内的传输距离。

光纤光缆性能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纤光缆性能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姚燕李春生 北京邮电大学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06.5

实验一 数字发送单元指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光发端机输出光功率的指标要求 2、掌握数字光发端机输出光功率的测试方法 3、了解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指标要求 4、掌握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输出光功率 2、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 3、比较驱动电流的不同对输出光功率和消光比的影响 三、预备知识 1、输出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概念 四、实验仪器 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FC接口光功率计 1台 3、FC/PC-FC/PC单模光跳线 1根 4、万用表 1台 5、850nm光发端机(可选) 1个 6、ST/PC-FC/PC多模光跳线(可选) 1根 7、连接导线 20根 五、实验原理 光发送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三大组成部分(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光接受机)之一。其功能是将电脉冲信号变换成光脉冲信号,并以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所要求的光脉冲信号波形从光源器件组件的尾纤发射出去。 光发送机的指标有如下几点: 1、输出光功率:输出光功率必须保持恒定,要求在环境温度变化或LD器件老化的过程中,其输出光功率保持不变,或者其变化幅度在数字光纤通信工程设计指标要求的范围内,以保证其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能长期正常稳定运行。 输出光功率是指给光发端机的数字驱动电路送入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测试信号,用光功率计直接测试光发端机的光功率,此数值即为数字发送单元的输出光功率。 输出光功率测试连接如图1-1所示。 图1-1 输出光功率测试连接示意图 根据CCITT标准,信号源输出信号为表1-1所规定的要求。 表1-1 信号源输出信号要求 数字率(kbit/s) 伪随机测试信号 2048 215-1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专业班级:2009级光通信技术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1.6.20 至2011.7.1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课程设计摘要(中文) 在光学工程软件ZEMAX 的辅助下, 配套采用大小为1/2.5英寸的CCD 图像传感器, 设计了一组焦距f '= 12mm的照相物镜, 镜头视场角33.32°, 相对孔径D/f’=2. 8, 半像高3.6 mm ,后工作距9.880mm,镜头总长为14.360mm。使用后置光阑三片物镜结构,其中第六面采用非球面塑料,其余面采用标准球面玻璃。该组透镜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在Y-field上的真值高度选取0、1.08、1.8、2.5452,总畸变不超过0.46%,在所选视场内MTF 轴上超过60%@100lp/mm,轴外超过48%@100lp/mm,整个系统球差-0.000226,慧差-0.003843,像散0.000332。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ZEMAX;物镜;调制传递函数 ABSTRACT By the aid of optical engineering software ZEMAX,A focal length f '= 12mm camera lens matched with one CCD of 1/2.5 inch was designed。Whose FOV is 33.32°, Aperture is 2. 8,half image height is 3.6 mm,back working distance is9.880mm and total length is 14.360 mm. Using the rear aperture three-lens structure,a aspherical plastic was used for the sixth lens while standard Sphere glasses were used for the rest lenses。The group Objective lenses Designed for the visible light,Heights in the true value as Y-field Defined as 0、1.08、1.8、2.5452,total distortion is less than 0.41%,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of shade in the selected field of view to meet the axis is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一、光纤结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是一种新的光波导,是光通信系统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传输媒质。它由单根玻璃纤芯、紧靠纤芯的包层、一次涂覆层以及套塑保护层组成。(光纤呈圆柱形,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三部分组成。)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像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 1. 纤芯 位置: 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 直径:在4-50μ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4-10μm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μm。 纤芯的成分: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如二氧化锗,五氧化二磷)作用是适当提高纤芯对光的折射率,用于传输光信号。 2. 包层 位置: 位于纤芯的周围 直径:125μm 成分:是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 掺杂剂(如三氧化二硼)的作用:适当降低包层对光的折射率,使之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这是光纤结构的关键),它使得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传输。 3. 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层和二次涂覆层。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醋、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 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 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涂覆后的光纤外径约2. 5 mm 。 4. 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 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它们直接影响光传输的性能。 (l)光纤传输损耗:损耗是影响系统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纤自身的损耗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吸收损耗是因为光波在传输中有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散射损耗是因

几何光学学习感想

几何光学学习感想 经过了几何光学部分的学习,收获良多。几何光学是以光线作为基础概念,用几何的方法研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光学系统的成像特 性的一门学科。 物理光学: 研究光的电磁特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相关光学现象。 几何光学: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特性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性质,费马原理、马吕斯定理以及二者与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完善成像概念及相关表述;能熟练应用符号规则进行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小l公式和大L公式),掌握单个折射球面和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包括物像位置、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拉赫不变量等公式及其各量的物理意义,并推广到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计算。重点内容: 1、完善成像的三个等价条件: 第一种表述: 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第二种表述: 入射光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第三种表述: 物点及其像点之间任意两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2、几何光学中的符号规则: 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大L计算公式: sin I=L?r r sin U sinI′=n ′ sin I U′=U+I?I′ L′=r(1+sin I′sin U′ ) 小L计算公式: i=l?r r u i′=n n′i u′=u+i?i′

l′=r(1+i′u′) 4、单个折射球面的物像位置公式: n′l′? n l = n′?n r 5、垂轴放大率: β=y′ y = nl′ n′l 轴向放大率: α=n′ n β2 角放大率: γ= n n′β 第二章理想光学系统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概念、成像性质、基点基面及其系统的表示;会用图解法和解析法求像,重点掌握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及其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公式;会灵活运用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公式求组合系统的焦距、基点基面;掌握两种典型的光组组合及其性质;会求透镜的焦距、基点和基面位置,并了解透镜的分类和性质。 重点内容: 1、基点和基面:焦点和焦平面;主点和主平面

第01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解:由v c n =得: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25.2333 .1)/(1038s m s m n c v =?==水水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818.165 .1)/(1038s m s m n c v =?==玻璃玻璃 3.一高度为1.7米的人立于离高度为5米的路灯(设为点光源)1.5米处,求其影子长度。 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设其影子长度为x ,则有 x x +=5.157.1可得x =0.773米 4.一针孔照相机对一物体于屏上形成一60毫米高的像。若将屏拉远50毫米,则像的高度为70毫米。试求针孔到屏间的原始距离。 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设针孔到屏间的原始距离为x ,则有 x x 605070=+可得x =300(毫米) 5. 有一光线以60°的入射角入射于的磨光玻璃球的任一点上, 其折射光线继续传播到球表面的另一点上,试求在该点反射和折射的光线间的夹角。 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得反射角''I =60°,而有折射定律I n I n sin sin ' '=可得到折射角'I =30°,有几何关系可得该店反射和折射的光线间的夹角为90°。 6、若水面下200mm 处有一发光点,我们在水面上能看到被该发光点照亮的范围(圆直径)有多大? 解: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1.333,。由全反射的知识知光从水中到空气中传播时临界角为: n n m I 'sin ==333 .11=0.75,可得m I =48.59°,m I tan =1.13389,由几何关系可得被该发光点照亮的范围(圆直径)是2*200*1.13389=453.6(mm)

7、入射到折射率为 的等直角棱镜的一束会聚光束(见图1-3), 若要求在斜面上 发生全反射,试求光束的最大孔径角 解:当会聚光入射到直角棱镜上时,对孔径角有一定的限制,超过这个限制,就不会 发生全反射了。 由n I m 1sin =,得临界角 26.41=m I 得从直角边出射时,入射角 74.34590180=---=m I i 由折射定律 n U i 1sin sin =,得 5.68U =即 11.362U =

第三章 单模光纤传输特性及光纤中非线性效应培训资料

第三章单模光纤传输特性及光纤中非线 性效应

第三章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3.1.2 单模工作模特性及光功率分布 (3) 3.1.3单模光纤中LP 01模的高斯近似 (4) 3.2 单模光纤的双折射(单模光纤中的偏振态传输特性) (5) 3.2.1双折射概念 (5) 3.2.2 偏振模色散概念 (6) 3.2.3 单模光纤中偏振状态的演化 (7) 3.2.4 单模单偏振光纤 (8) 3.3单模光纤色散 (9) 3.3.1 色散概述 (9) 3.3.2 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 (10) 3.4 单模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12) 3.4.1 受激拉曼散射(SRS ) (12) 3.4.2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 ) (14) 3.5 非线性折射率及相关非线性现象 (15) 3.5.1 光纤的非线性折射率 (15) 3.5.2 与非线性折射率有关的非线性现象 (16) 3.5.3 自相位调制 (17) 第三章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3.1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 单模光纤就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有主模式才能传播的光纤。例如在阶跃 型光纤只传播HE 11模(或LP 01)的光纤。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传输一个模式,不存在模式色散,所以它的色散比多模光纤 要小的多,因而单模光纤拥有巨大的传输带宽。长途光纤通信系统都无例外的 采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由于单模光纤已经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 传输介质,所以对单模光纤分析并掌握其传输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单模光纤 的纤芯折射率分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渐变的。 3.1.1 单模条件和截止波长 阶跃式光纤的主模LP 01模的归一化频率为零,次最低阶模LP 11模的归一化 截止频率为2.405。单模传输条件是光纤中只有LP 01模可以传输,而LP 11模以及 其它高次模都被截止,这就意味着归一化工作频率应满足条件:0

光纤特性及传输试验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避免信号互相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与通信容量,通常用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用载波传输信号,在接收端再将需要的信号解调还原出来。不管用什么方式调制,调制后的载波要占用一定的频带宽度,如音频信号要占用几千赫兹的带宽,模拟电视信号要占用8兆赫兹的带宽。载波的频率间隔若小于信号带宽,则不同信号间要互相干扰。能够用作无线电通信的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国际国内都对通信频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通信容量与所用载波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目前微波波长能做到厘米量级,在开发应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时遇到了困难。光波波长比微波短得多,用光波作载波,其潜在的通信容量是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光纤通信就是用光波作载波,用光纤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 与用电缆传输电信号相比,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价格低廉、重量轻、易敷设、抗干扰、保密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固定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技术,帮助我们的社会成功发展至信息社会。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基本特性。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 3.测量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基带(幅度)调制传输实验。 5.频率调制传输实验。 6.音频信号传输实验。 7.数字信号传输实验。 实验原理 1.光纤 光纤是由纤芯、包层、防护层组成的同心圆柱体,横Array截面如图1所示。纤芯与包层材料大多为高纯度的石英玻 璃,通过掺杂使纤芯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形成一种光 波导效应,使大部分的光被束缚在纤芯中传输。若纤芯的 折射率分布是均匀的,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处折射率突变, 称为阶跃型光纤;若纤芯从中心的高折射率逐渐变到边缘 与包层折射率一致,称为渐变型光纤。若纤芯直径小于 10μm,只有一种模式的光波能在光纤中传播,称为单模光纤。若纤芯直径50μm左右,有多个模式的光波能在光纤中传播,称为多模光纤。防护层由缓冲涂层、加强材料涂覆层及套塑层组成。通常将若干根光纤与其它保护材料组合起来构成光缆,便于工程上敷设和使用。 光纤与光纤之间固定连接时,用光纤熔接机进行熔接。光纤与光纤之间可拆卸(活动)连接,使用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各种光纤连接器结构大同小异,比较常见的有FC、SC、LC、ST等。一端装有连接器插头的光纤称为尾纤,两端都装上连接器插头的光纤称为光纤跳线。 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材料的散射、吸收,使光信号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就必 需对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处理,再进行传输,才能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这段传输的距离叫

光学系统像差理论综合实验

第五节光学系统像差实验 一、引言 如果成像系统是理想光学系统, 则同一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系统以后, 应该聚焦在理想像面上的同一点, 且高度同理想像高一致。但实际光学系统成像不可能完全符合理想, 物点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在像空间形成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像散光束, 该像散光束的位置和结构通常用几何像差来描述。 二、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几何像差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规律,观察各种像差现象。 三、基本原理 光学系统所成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差异称为像差,只有在近轴区且以单色光所成像之像才是完善的(此时视场趋近于0,孔径趋近于0)。但实际的光学系统均需对有一定大小的物体以一定的宽光束进行成像,故此时的像已不具备理想成像的条件及特性,即像并不完善。可见,像差是由球面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即使透镜的折射率非常均匀,球面加工的非常完美,像差仍会存在。 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及倍率色差。前五种为单色像差,后二种为色差。 1.球差 轴上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是同心光束,不同入射高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相对近轴像点(理想像点)有不同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 δ')。如图1-1所示。 称为轴向球差,简称球差(L 图1-1 轴上点球差 2.慧差 彗差是轴外像差之一,它体现的是轴外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系统成像后的失对称情况,彗差既与孔径相关又与视场相关。若系统存在较大彗差,则将导致轴外像点成为彗星状的弥散斑,影响轴外像点的清晰程度。如图1-2所示。

图1-2 慧差 3.像散 像散用偏离光轴较大的物点发出的邻近主光线的细光束经光学系统后,其子午焦线与弧矢焦线间的轴向距离表示: ts t s x x x '''=- 式中,t x ',s x '分别表示子午焦线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及弧矢焦线会得到不同形状的物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如图1-3所示。 图1-3 像散 当系统存在像散时,不同的像面位置会得到不同形状的物点像。若光学系统对直线成像,由于像散的存在其成像质量与直线的方向有关。例如,若直线在子午面内其子午像是弥散的,而弧矢像是清晰的;若直线在弧矢面内,其弧矢像是弥散的而子午像是清晰的;若直线既不在子午面内也不在弧矢面内,则其子午像和弧矢像均不清晰,故而影响轴外像点的成像清晰度。 4.场曲 使垂直光轴的物平面成曲面像的象差称为场曲。如图1-4所示。 子午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子午场曲;弧矢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弧矢场曲。而且即使像散消失了(即子午像面与弧矢像面相重合),则场曲依旧存在(像面是弯曲的)。 场曲是视场的函数,随着视场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存在较大场曲时,就不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大出版社第二版_部分习题详解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部分习题详解 1.人眼的角膜可认为是一曲率半径r=7.8mm的折射球面,其后是n=4/3的液体。 如果看起来瞳孔在角膜后3.6mm处,且直径为4mm,求瞳孔的实际位置和直径。 2.在夹锐角的双平面镜系统前,可看见自己的两个像。当增大夹角时,二像互相靠拢。设人站在二平面镜交线前2m处时,正好见到自己脸孔的两个像互相接触,设脸的宽度为156mm,求此时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3、夹角为35度的双平面镜系统,当光线以多大的入射角入射于一平面镜时,其反射光线再经另一平面镜反射后,将沿原光路反向射出? 4、有一双平面镜系统,光线以与其中的一个镜面平行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镜面平行,问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5、一平面朝前的平凸透镜对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后480mm处。如此透镜凸面为镀铝的反射面,则使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前80mm处。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计算时透镜的厚度忽略不计)。解题关键:反射后还要经过平面折射 6、人眼可简化成一曲率半径为5.6mm的单个折射球面,其像方折射率为4/3,求远处对眼睛张角为1度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 7、一个折反射系统,以任何方向入射并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经系统后,其出射的光束仍为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并且当物面与透镜重合时,其像面也与之重合。试问此折反射系统最简单的结构是怎样的。。 8、一块厚度为15mm的平凸透镜放在报纸上,当平面朝上时,报纸上文字的虚像在平面下10mm处。当凸面朝上时,像的放大率为β=3。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

9、有一望远镜,其物镜由正、负分离的二个薄透镜组成,已知f1’=500mm, f2’=-400mm, d=300mm,求其焦距。若用此望远镜观察前方200m处的物体时,仅用第二个负透镜来调焦以使像仍位于物镜的原始焦平面位置上,问该镜组应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此时物镜的焦距为多少? 10、已知二薄光组组合,f’=1000,总长(第一光组到系统像方焦点的距离)L=700,总焦点位置lF’=400, 求组成该系统的二光组焦距及其间隔。

单模光纤传输特性及光纤中非线性效应

第三章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单模工作模特性及光功率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中LP 01模的高斯近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的双折射(单模光纤中的偏振态传输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折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偏振模色散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中偏振状态的演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单偏振光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色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色散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模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受激拉曼散射(SRS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线性折射率及相关非线性现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纤的非线性折射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非线性折射率有关的非线性现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相位调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 单模光纤就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有主模式才能传播的光纤。例如在阶跃型光纤只传播 HE 11模(或LP 01)的光纤。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传输一个模式,不存在模式色散,所以它的色散比多模光纤要小的多,因 而单模光纤拥有巨大的传输带宽。长途光纤通信系统都无例外的采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 质。由于单模光纤已经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传输介质,所以对单模光纤分析并掌握 其传输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单模光纤的纤芯折射率分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渐变的。 单模条件和截止波长 阶跃式光纤的主模LP 01模的归一化频率为零,次最低阶模LP 11模的归一化截止频率为。 单模传输条件是光纤中只有LP 01模可以传输,而LP 11模以及其它高次模都被截止,这就意味 着归一化工作频率应满足条件:0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对比分析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对比分析

————————————————————————————————作者: ————————————————————————————————日期: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区别 1、多模光纤是光纤通信最原始的技术,这一技术是人类首次实现通过光纤来进行通信的一项革命性的突破。? 2、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激光器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长距离、大信息量通信的迫切需求,人们又寻找到了更好的光纤通信技术----单模光纤通信。? 3、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多模光纤通信固有的很多局限性愈发显得突出: ①、多模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LED),光频谱宽、光波不纯净、光传输色散大、传输距离小。1000M bit/s带宽传输,可靠距离为255米(m)。100M bit/s带宽传输,可靠距离为2公里(km)。 ②、因多模发光器件固有的局限性和多模光纤已有的光学特性限制,多模光纤通信的带宽最大为1000M bit/s。? 4、单模光纤通信突破了多模光纤通信的局限:??①、单模光纤通信的带宽大,通常可传100Gbit/s以上。实际使用一般分为155M bit/s、1.25G bit/s、2.5G bit/s、10G bit/s。 ②、单模发光器件为激光器,光频谱窄、光波纯净、光传输色散小,传输距离远。单模激光器又分为FP、DFB、CWDM三种。FP激光器通常可传输60公里(km),DFB和C WDM激光器通常可传输100公里(km)。 ?5、数字式光端机采用视频无压缩传输技术,以保证高质量的视频信号实时无延迟传输并确保图像的高清晰度及色彩纯正。这种传输方式信息数据量很大,4路以上视频的光端机均采用1.25G bit/s以上的数据流传输。8路视频的数据流高达1.5Gbit/s。?因多模光纤最大带宽仅为1G bit/s,如果采用多模光纤传输,势必造成信息丢失、视频图像出现大量雪花甚至白斑、数据控制失常。 另一个致命的因素就是传输距离的限制,多模光纤1G bit/s带宽的传输距离理论上是255米(m),如果考虑到光链路损耗,实际距离还要小几十米。 ?6、从单模光纤通信技术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多模光纤通信方式的淘汰。目前用多模

几何光学光学系统_成像与分析(1)

几何光学 光的折射与反射 O435.12006031858对运动镜面上的光反射行为的研究=Study o n the actio n of light r eflectio n o n the mov ement mirr or[刊,中]/朱孟正(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系.安徽,淮北(235000)),赵春然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6,27(1). 22 25 利用四维波矢量的洛伦兹变换,对光在运动镜面上的反射行为作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出此情形下入射角与反射角、入射光频率与反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图5参4(严寒)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 TH7032006031859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Desig n o f reflect ive off ax is sy stem[刊,中]/伍和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数理系.安徽,合肥(230022)),王培纲 光电工程. 2006,33(1). 34 37 提出通过光瞳和视场离轴,实现无中心遮拦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在同轴三反射光学系统基础上,将光瞳和视场适当离轴,实现镜间遮拦的消除。分主镜或次镜为系统孔径光阑两种情况,导出同轴三反射光学系统初始像差公式和初始结构参数计算公式。由三反射系统成像性质,进一步总结无焦光路条件。根据设计理论计算离轴三反射系统初始结构,利用Zemax优化得到无中心遮拦的离轴三反射空间观测望远镜。入瞳320nm,视场( 0.3 ) ( 0.6 ),焦距1800mm。图7表4参5(于晓光) TH7032006031860反射 折射多分辨率全向相机设计=Desig n of multi r eso lut ion omni dir ect ional camera based on catadioptric pr inci ple[刊,中]/李青(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9)),郑南宁 光电工程. 2006, 33(2). 115 118 为了满足智能车辆自动驾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真正单视点、多分辨率的反射 折射式系统,作为车载全向相机。该系统由光学反射器件和折射器件组成,由于使用了椭圆锥镜面的光学反射器件,故其是真正单视点的,能够为车辆前方场景提供比侧方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具有宽广的视场。相机原型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它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视场随观察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垂直分辨率不随方位角变化,可实现6倍的多分辨率和180 的大视场。图4参8(杨妹清) TH7032006031861大视角成像系统的快速精确校正=A simple method of ac curate aberr ation in a camera w ith lar ge field lens[刊,中]/张金利(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3)),王元庆 光电子 激光. 2006,17(2). 158 161 在成像系统中,非线性几何畸变的高精度数字校正仍然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径向几何畸变为主的非线性几何畸变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畸变参数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成像系统内部参数的迭代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地推算出实现畸变校正所需的参数,校正精度与CCD的采样量化值相当。图2表3参6(严寒) T H7032006031862两种稀疏孔径系统的成像研究=Imaging r esear ch of two kinds o f sparse aper ture sy stems[刊,中]/吴泉英(苏州科技学院实验中心.江苏,苏州(215009)),钱霖 光学精密工程. 2006,14(1). 26 33 介绍一种由九个子镜构成的复合三子镜稀疏孔径系统及其结构形式。将复合三子镜和同样由九个子镜构成的典型G OL A Y9稀疏孔径系统进行比较来研究两种稀疏孔径系统的成像情况。通过比较它们的结构特点与调制传递函数,并计算两种稀疏孔径系统的等效直径和实际等效直径,对不同填充因子的两种稀疏孔径模拟成像和维纳滤波,用图像的标准差和对比度指标对两种系统的成像像质进行评价,给出了评价结果。图13表2参10(严寒) T H7032006031863光学自由曲面误差评定中匹配方法的研究=Study o f matching methods for er ror eva luation o f o pt ical free for m surface[刊,中]/杜建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高栋 光学精密工程. 2006, 14(1). 133 138 研究了光学自由曲面轮廓误差评定中被测曲面和设计曲面的匹配方法。在曲面中心重合和近似法矢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点预定位法,即先定义曲面中心,然后利用搜索的方法得到相互间距离最大的4个角点,通过这5个点的匹配实现曲面的预定位。在精调整中,提出了二次优化方法,即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条件原则进行曲面的高精度匹配,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匹配精度可达纳米级。图6参10(严寒) T H7032006031864含衍射光学元件的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的P W C表示= P W C pr imar y aber ration ex pression of thin lens sy stem in cluding diffr active optical elements[刊,中]/曾吉勇(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北京(100084)),金国藩 光学学报. 2006,26(1). 96 100 为了形成与中国传统光学设计体系相衔接的折衍混合光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P W C表示的折衍混合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理论,建立了赛德尔像差和数与P、W、C的函数关系,以及P 、W 、C 与衍射透镜结构的函数关系。采用P W C表示的初级像差理论和高斯折射率设计方法,获得了折衍混合消色差李斯特型中倍显微物镜的初始结构,结果表明其赛德尔像差和数的理论值与计算值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折衍混合光学系统P W C表示的初级像差理论和高折射率设计方法。图1表4参12(于晓光) T H7032006031865复合三子镜稀疏孔径光瞳结构的研究=R esear ch on pupil config uratio n of dual t hr ee sub apertur es spar se aper tur e system[刊,中]/吴泉英(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钱霖 光学学报. 2006,26(2). 187 192 给出了基于实际空间截止频率 R和子孔径直径的稀疏孔径结构优化准则,对复合三子镜稀疏孔径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了优化前后的调制传递函数变化,并对优化结构的复合三子镜稀疏孔径系统模拟成像和维纳滤波,比较优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