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螺纹加工用的什么切削液

螺纹加工用的什么切削液

切削螺纹时,刀具与切削材料成楔形接触,刀刃三面被切削材料所包围,切削力矩大,排屑比较困难,热量不能及时由切屑带走,刀具容易磨损,切削碎片挤塞并且容易产生振动。尤其是车螺纹和攻螺纹时切削条件更苛刻,有时会出现崩刃和断丝锥,要求切削液同时具备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极压性,以减少刀具的摩擦阻力和延长刀具使用寿命。一般应选用同时含有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复合切削液。此外,攻螺纹时切削液的渗透性很重要,切削液能否及时渗透到刀刃上,对丝锥的耐用度影响很大。切削液的渗透性与粘度有关,粘度小的油渗透性较好,必要时可加进少量的柴油或煤油来提高渗透效果。有的场合,如盲孔攻螺纹时,切削液很难进入孔中,这时采用粘度大、附着能力强的切削液效果反而更好。
下面列举几个攻螺纹用切削液的配方(质量分数):1)硫化脂肪油10%、氯化石蜡10%、脂肪油8%、L-AN15全损耗用油72%,适用于钢、合金钢攻螺纹。2)JQ-2极压润滑剂20%,JQ-1精密切削润滑剂10%、L-AN15全损耗系统用油70%,适用于钢、合金钢攻螺纹。3)JQ-2极压润滑剂15%,柴油机油20%,L-AN15全损耗系统用油65%,适用于铝和铝合金攻螺纹。4)JQ-2极压润滑剂30%,氯化石蜡10%,脂肪油10%,L-AN32全损耗系统用油50%,适用于不锈钢及盲孔攻螺纹。5)极压乳化油20%+水80%,适用于钢标准件螺纹加工。





一、模具加工:直接用模具加工出螺纹的方法;

二、切削加工:指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加工螺纹的方法。

模具加工的方法成型螺纹最常见的是螺纹滚压、铸造螺纹、注射成型螺纹等。在这里最常用的是螺纹滚压

螺纹滚压: 用成形滚压模具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螺纹的加工方法。螺纹滚压一般在滚丝机。搓丝机或在附装自动开合螺纹滚压头的自动车床上进行,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标准紧固件和其它螺纹联接件的外螺纹。滚压螺纹的外径一般不超过 25毫米,长度不大于100毫米,螺纹精度可达2级(GB197-63),所用坯件的直径大致与被加工螺纹的中径相等。滚压一般不能加工内螺纹,但对材质较软的工件可用无槽挤压丝锥冷挤内螺纹(最大直径可达30毫米左右),工作原理与攻丝类似。冷挤内螺纹时所需扭距约比攻丝大1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攻丝略高。
螺纹滚压的优点是﹕表面粗糙度小于车削﹑铣削和磨削;滚压后的螺纹表面因冷作硬化而能提高强度和硬度;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比切削加工成倍增长,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滚压模具寿命很长。但滚压螺纹要求工件材料的硬度不超过HRC40;对毛坯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对滚压模具的精度和

硬度要求也高,制造模具比较困难;不适于滚压牙形不对称的螺纹。
按滚压模具的不同,螺纹滚压可分搓丝和滚丝两类。
搓丝 两块带螺纹牙形的搓丝板错开 1/2螺距相对布置,静板固定不动,动板作平行于静板的往复直线运动。当工件送入两板之间时,动板前进搓压工件,使其表面塑性变形而成螺纹。

滚丝 有径向滚丝﹑切向滚丝和滚压头滚丝 3种。
径向滚丝﹕2个(或3个)带螺纹牙形的滚丝轮安装在互相平行的轴上,工件放在两轮之间的支承上,两轮同向等速旋转 ,其中一轮还作径向进给运动。工件在滚丝轮带动下旋转,表面受径向挤压形成螺纹。对某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丝杠,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滚压成形。
切向滚丝﹕又称行星式滚丝,滚压工具由1个旋转的中央滚丝轮和3块固定的弧形丝板组成。滚丝时,工件可以连续送进,故生产率比搓丝和径向滚丝高。
滚丝头滚丝﹕在自动车床上进行,一般用于加工工件上的短螺纹。滚压头中有3~4个均布于工件外周的滚丝轮。滚丝时,工件旋转,滚压头轴向进给,将工件滚压出螺纹。

螺纹铣削:在螺纹铣床上用盘形铣刀或梳形铣刀进行铣削。盘形铣刀主要用于铣削丝杆﹑蜗杆等工件上的梯形外螺纹。梳形铣刀用于铣削内﹑外普通螺纹和锥螺纹,由于是用多刃铣刀铣削﹑其工作部分的长度又大于被加工螺纹的长度,故工件只需要旋转1.25~1.5转就可加工完成,生产率很高。螺纹铣削的螺距精度一般能达 8~9级,表面粗糙度为R 5~0.63微米。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批生产一般精度的螺纹工件或磨削前的粗加工。

螺纹磨削: 主要用于在螺纹磨床上加工淬硬工件的精密螺纹,按砂轮截面形状不同分单线砂轮和多线砂轮磨削两种。单线砂轮磨削能达到的螺距精度为5~6级,表面粗糙度为R 1.25~0.08微米,砂轮修整较方便。这种方法适于磨削精密丝杠﹑螺纹量规﹑蜗杆﹑小批量的螺纹工件和铲磨精密滚刀。多线砂轮磨削又分纵磨法和切入磨法两种。纵磨法的砂轮宽度小于被磨螺纹长度,砂轮纵向移动一次或数次行程即可把螺纹磨到最后尺寸。切入磨法的砂轮宽度大于被磨螺纹长度,砂轮径向切入工件表面,工件约转1.25转就可磨好,生产率较高,但精度稍低,砂轮修整比较复杂。切入磨法适于铲磨批量较大的丝锥和磨削某些紧固用的螺纹。
螺纹研磨: 用铸铁等较软材料制成螺母型或螺杆型的螺纹研具,对工件上已加工的螺纹存在螺距误差的部位进行正反向旋转研磨,以提高螺距精度。淬硬的内螺纹通常也用研磨的方法消除变形,提高精度。

攻丝和套丝: 攻丝是用一定的扭距将丝锥旋入工件上预钻的底孔中加工出内螺纹。套丝是

用板牙在棒料(或管料)工件上切出外螺纹。攻丝或套丝的加工精度取决于丝锥或板牙的精度。加工内﹑外螺纹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小直径的内螺纹只能依靠丝锥加工。攻丝和套丝可用手工操作,也可用车床﹑钻床﹑攻丝机和套丝机。

总的来说螺纹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而选用来一种加工方法与我们设计的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选择加工方法首先考虑部件的功能,其次考虑部件的成本与交期来定加工方法。







切削油有:含酯(合成酯、改性植物酯)、含氯(氯化石蜡、氯化脂肪)、含硫(活性硫、非活性硫)、含磷。
切削液有:乳化型、半合成、全合成。

对油来说,酯的有效温度100~300,氯的为300~500,硫磷500~800或更高,所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难度,选用不同的添加剂成分。

对液来说,乳化型含油量60+,半合成5~40,全合成0,从中可以看出润滑性能递减,冷却性能递增(部分特殊全合成润滑性能远远超越乳化型,甚至可以以水代油)。




经常有朋友反映在攻丝时遇到冒烟、断牙、攻丝效率慢等情况,实际上大多数是攻丝油的问题(攻丝设备和丝锥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好多朋友的攻丝油选用的是机油或菜油,当然这些油有一定的功效,价格也比较低,但往往会遇到前面提到的问题,另外从综合成本的角度考虑:机油和菜油并不划算,因为丝锥的成本、效率成本可能更大。


攻螺纹时,丝锥与切削材料成楔形接触,丝锥三面被切削材料所包围,切削力矩大且排屑较困难,热量不能及时由切削带走,丝锥极易磨损,尤其是加工深孔及不锈钢材料时,经常会出现崩刃和断丝锥。因此要求攻丝油要同时具备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较高的极压性,以减少丝锥的摩擦阻力和延长丝锥的使用寿命,一般应选择同时含有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复合攻丝油(如济南精达公司的JK-370型)。


此外,攻螺纹时的攻丝油的渗透性能很重要,攻丝油能否及时渗透到刀刃上,对丝锥的耐用度影响很大,攻丝油的渗透性与黏度有关,黏度小的渗透性较好。


有的场合,如盲孔攻螺纹时攻丝油很难进入孔中,这时采用黏度大、附着力强的攻丝油效果反而更好。

1.控制攻丝机转速。
2.丝锥切削部分(导向部分)磨长,减小丝锥前角阻力。
3.攻丝时切削液选用菜油。
4.每一件工件攻好丝,必须用气枪清理掉丝锥上的残留切屑,以防有烂牙现象。



调质后硬度不是很高<30,用日本OSG的EX-POT就



GUHRING德国钴领的丝锥,钴领刀具一向是以孔加工文明世界


Noris丝锥虽贵,但在加工强度较高的合金钢螺孔时其性价

比要好于OS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