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0224-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终稿-张鹏

20170224-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终稿-张鹏

20170224-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终稿-张鹏
20170224-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终稿-张鹏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XXXXX—XXXX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4.1 成立组织机构 (1)

4.2 实施全员培训 (1)

4.3 编写体系文件 (1)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1)

5.1 风险点确定 (1)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2)

5.1.2 风险点排查 (2)

5.2 危险源辨识 (2)

5.2.1 辨识方法 (2)

5.2.2 辨识范围 (2)

5.2.3 危险源辨识 (3)

5.2.4 事故类型及后果 (3)

5.3 风险评价 (3)

5.3.1 风险评价方法 (3)

5.3.2 风险评价准则 (3)

5.3.3 确定重大风险 (4)

5.3.4 风险点级别确定 (4)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4)

5.5 风险分级管控 (4)

5.5.1 风险分级 (4)

5.5.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

5.5.3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

5.5.4 风险告知 (5)

6 文件管理 (5)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5)

8 持续改进 (6)

8.1 评审 (6)

8.2 更新 (6)

8.3 沟通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险源分类标准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 (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鹏、潘国军、郭勇、张文武、孙金玲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工贸行业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工贸企业,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和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比如XX车间、XX堆场、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细分,比如XX设备、XX工段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附录C.3)。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本标准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B.1)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见附录B.3)。

5.2.1.2 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同时,企业还应针对设备设施(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B.2)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附录B.4)

5.2.1.3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5.2.1.4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2.3.2 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参照危险源的分类标准(见附录A)

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2.3.4 作业活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5.2.3.5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5.2.4 事故类型及后果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见附录D.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见附录D.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见附录D.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见附录D中各判断准则)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控制措施与可能性判定准则对比判定(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时为现有控制措施与控制措施的状态判定准则M对比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严重性准则对比判定,LEC 与MES风险评价方法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对比频繁程度或频次判定准则进行判定,最后根据各参数的乘积对比风险值综合判定评价级别。

5.3.3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4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1 风险控制措施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5.4.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

5.4.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6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本细则附录中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评价级别后,按照以下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比如四级风险等级、七级风险等级)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5.5.1.1 E级\5级\蓝色\稍有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5.5.1.2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5.5.1.3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5.5.1.4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5.5.1.5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5.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3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C.1、C.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4 风险告知

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

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见附录C.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A

A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分类标准

A.1 物的不安全状态

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包括: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包括: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包括: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A.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A.2 人的不安全行为

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

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

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

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

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A.2.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

——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

——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

——飞降、飞乘;

——不必要的奔跑;

——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

A.2.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

——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其他。

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A.3 作业环境的缺陷

A.3.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A.3.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

——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A.4.1 安全生产保障

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d) 违反法规、标准。

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

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

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

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

A.4.3 作用与职责

a) 职责划分不清;

b) 职责分配相矛盾;

c) 授权不清或不妥;

d)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A.4.4 培训与指导

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b)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d)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f) 缺乏技术指导。

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a) 人员选择不当

——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

——生理、体力有问题;

——心理、精神有问题。

b)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d) 工作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

——人力不足;

——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

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

等);

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A.4.7 设备和工具

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b)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

d)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e)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

f)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

g)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

A.4.8 物料(含零部件)

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

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

c) 包装的缺陷;

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

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

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

A.4.9 设计

a)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

——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

——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

——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

——无独立的设计评估。

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

c)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

量等环境参数等);

d)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

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

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b)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d)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

A.4.11 相关方管理

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

b) 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

——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

c) 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

(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

——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

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A.4.12 监控机制

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

b)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

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

f)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

A.4.13 沟通与协商

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

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c)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d)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e)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B

B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

B.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B.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专用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设施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

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B.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当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时,风险评价的可能性为

控制措施的状态M。

3. 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不一定全部具备,重复内容可以合并),以免遗漏,

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5.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6.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B.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频次,当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时,风险评价的可能性为控

制措施的状态M。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不一定全部具备,重复内容可以合并),以免遗漏,

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5.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6.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集团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 2016年9月20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4) 4.职责分工 (4) 5.术语和定义 (5) 6.风险点识别方法 (7) 7.风险评价方法 (8)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8)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8)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8) 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 (10) 附件B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风险矩阵法 (15) 附件C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7) 附件D 过程管理表格样表 (17)

1.适用范围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本实施指南规定了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控制、精确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目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及所属管理部门、厂区、车间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213号)《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 《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日照市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 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职责 3.1.1 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 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 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 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 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 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 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 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 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 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 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 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 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 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 负责“两个体系” 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 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3.2.10 定期向“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3.2.11 汇总较大以上风险,对公司较大以上危险点定制风险告知牌; 3.2.12 负责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 3.2.13 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4 及时完成“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 车间职责 3.3.1 协助分管经理,检查、部署、落实本车间“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3.2 负责确定本车间“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3.3.3 负责培训本车间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3.4 负责考核本车间“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3.5 负责本车间“两个体系”有关资料: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风险矩阵

MES法 LEC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 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 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方案 一、“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 1. 编制相关文件 (1)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三原县道路运输行业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 2. 进行学习宣贯 (1)展开宣传,让全体职工深刻领会“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双体系建设”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 (2)结合公司内审员,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具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基本能力,为深入实施打下基础。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 1. 风险点排查与分级 (1)确定风险点。各科室按照职责内生产组织、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不同特点确定风险点。 (2)确定风险级别。各科室要根据一旦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点固有风险级别, 将风险点划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危险,依次降低,并根据规定 明确管控措施。 (3)风险点识别与分级,依据《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2.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1)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提升检查安全漏洞和隐患 的能力。以“岗位、科室、单位、领导小组”为基础,严 格执行“岗位自查、科室排查、单位检查、领导小组督导” 四级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按照“全覆盖、

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和“三定三不推”的原则做好层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强化监督落实,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 (2)各科室结合本科室实际,开展好隐患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车辆的证件及相关安全设施、车场安全、履行岗位职责、设施设备、财务安全及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必须落实整改方案、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属重大隐患在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必须停止作业,待隐患整改、消除后恢复生产。 (3)员工在工作中认真查找本岗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做好行隐患登记和消除工作,实现每日一检查、每月一汇总,将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风险告知 及时向员工进行交底并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在重点部位、 环节张贴《风险告知牌》,完成风险公示和标注,使进入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安全科负责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 组长: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细则的通知》(×教安〔2017〕11号)关于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落实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全面排查、识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学校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一)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 —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二)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规定,对辖区内具有管辖权限的学校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2.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健全并落实安全风险报告、登记建档、防控治理、落实责任等各项制度; —2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 唐山**门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适用范围 2.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唐山**门业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分级、管控。 3.编制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5.《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唐安监管二【2016】83号)》 6.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7.2.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8.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9.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安全生产小组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10.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

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1.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12.4.职责分工 13.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4.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 15. 组长:*** 16. 副组长:*** 17. 成员:***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职责 3.1.1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3.2.1安环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确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负责“两个体系”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01059

江西科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风险控制 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2016年12月07日发布,2017年1月8日实施。DB37/2882-20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山东省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2017年6月23日发布,2017年7月23日实施。DB37/T 2974-2017。《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2016-12-07发布,2017-01-08实施,DB37/T 2883-2016. 及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生产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7年10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4.职责分工: 青岛缆海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 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 主任:王佳俊 副主任:匡传星,刘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风险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通用资料整理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 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 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

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 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 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 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 4. 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 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 C 6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06-23发布2017-07-23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4.1 成立组织机构 (1) 4.2 实施全员培训 (1) 4.3 编写体系文件 (1)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 5.1 风险点确定 (2)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2) 5.1.2 风险点排查 (2) 5.2 危险源辨识 (2) 5.2.1 辨识方法 (2) 5.2.2 辨识范围 (3) 5.2.3 危险源辨识 (3)

5.3 风险评价 (3) 5.3.1 风险评价方法 (3) 5.3.2 风险评价准则 (3)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4) 5.3.4 确定重大风险 (4)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4)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5.5 风险分级管控 (5)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 5.5.3 风险告知 (5) 6 文件管理 (5)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5) 8 持续改进 (5) 8.1 评审 (6) 8.2 更新 (6) 8.3 沟通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9)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 则 1范围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除应遵从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xx)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XX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xx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XX)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9、《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10、《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11、其它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12、参考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3术语和定义 3.1风险risk 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危害和健康损害及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的主要特性为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

的严重性。可能性,即危险情况发生的开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造成其他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2风险分级risk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3风险分级管控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4危险danger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5风险源(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 重大危险源是指危险性较大的,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财产重特大损失,给社会带来重特大影响的危险源。 3.7施工重大危险源 施工重大危险源是指因工程施工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预后危害严重。其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与能量、不良的环境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等 3.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themoredangerouspartofthesub-project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科室,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经营、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保障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总体要求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 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 二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项目安全生产水平。 2.2目标 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确保风险有效

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跟不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原则 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三组织管理机构 3.1 机构设置 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3.2项目部管理职责 (一)编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二)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集团公司《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重预防机制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三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四条安全隐患治理坚持坚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评审小组。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子(分)公司、各项目部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工作。 第七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各工地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对本工地所属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九条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 第十条各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评审小组,通过深入公司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各工序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判断。对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及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将其按工序逐一排列、汇总,最终形成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云科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云科技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云科技根据上级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实施细则(试行)》文件,制定了云科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云科技光伏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一:组织机构与管控责任: 1、组织机构: 云科技在公司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组长:张* 副组长:王* 朱* 成员:梅*、孙*、唐*、任*、王*、王*、田*。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EHS部,办公室由主任与成员组成,负责制定云科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落实领导工作任务,负责组 2、管控责任与职责 组长职责: 1)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确保其达成; 2)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所需资源的获得; 3)针对重大风险分级做出决定。 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规划、制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 2)推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4)研究并组织解决风险分级管控中的重大问题; 5)组长委托的其它事项。 成员职责: 1)对本部门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2)积极推动本部门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按照PDCA法,持续进行改进; 4)提供本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的资源; 5)与其它部门相互沟通、及时解决。 办公室主任职责: 1)负责制定云科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2)规划、监督、落实各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 3)风险分级管控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4)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推动实施情况及时汇报。 办公室组员职责: 1)推进跟进各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情况; 2)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文件类资料组织人员学习与培训; 3)负责统一制作或设置风险告知看板。 二:分级管控基本程序与风险的辨识 明确了风险分级管控基本程序:准备工作-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制定管控措施-建立风险数据库-建立“四色”分布图-风险公告警示-风险管控-信息化管理-考核-持续改进。风险等级算法采用LEC法(稍加改变),D代表风险等级,LE代表可能性与暴露的频繁程度,C代表后果严重度,及 D=LE*C。 风险的辨识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寻找出潜在的风险或危害的过程,将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做为辨识的范围: 1、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车间、仓库等建筑结构是否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是否存在设备设施带病运转、超期限服务、特种设备是否定期检验、安全设施以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并达到设计的效果等;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否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文件编号:SDIFTSTX/18091501 版本号:Ⅱ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2018-09-15

颁布通告 本作业指导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第二版)依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1-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等有关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本作业指导书 2018年 9月 15日起实施。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2018年 9月15日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修订 修订记录表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编制组名单 组长:周红财 成员:盛亮亮韩丽军秦瑞昌刘广刚 刘祥鲁宋浩宋红敬秦燕 姜士全张明辰张瑭晖

目录 1、目的与范围 (0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1) 3、总体要求与原则 (02) 4、术语和定义 (02) 5、基本程序 (05) 6、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08) 7、风险评价 (12) 8、风险点辨识分类 (18) 9、风险分级控制清单和风险点登记台账 (27) 10、工作程序 (29) 11、评审和更新 (29)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完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所有单位、部门,包括新建扩建、生产、储存、运输、检修和质检等部门,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