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

作者:规划局

共计: 5513 字

sj

一、规划范围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

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

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

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

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

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

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

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

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

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

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

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

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

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

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

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

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

的。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9-2020年,其中近期

2009-2012年,中期

2013-2015

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

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

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

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

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

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

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

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

2008.8;

8.《南阳市白河南区

域分区规划

(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

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

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

展。在强化产业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推动产城整体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承接国内外投资项目、东部外迁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从产品研发、中试到产业化、规模化产销的新格局。据此,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是:以新材料、现代机电装

备和光电产业为主导的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冷

光学和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城一体的城市

新区。

五、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分区,以产带城,产城结合”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围绕项目进行,以本地优势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强研发、自主创新为突破,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拉大产业

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生产生活功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宜人的产城一体

化城市新区。

2、规划分期发展重要目标预测分析

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

状投资强度是150万元/亩,规划参照江苏省2002年确定的投资强度标准(苏南、苏中和苏北每亩地分别为360万元、240万元和120万元),确定近期投资强度达到高于苏北的标准,

取150万元/亩;中期达到苏中水平的240万元/亩;远期300万元/亩。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

产出效益:根据表3-1

分析,2002年江苏沿江开发区大部分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2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约

40亿元/平方公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67

亿元/平方公里。规划确定近、中、远期规划区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

益分别为40、80和

120亿元/平方公里。

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投入产出

比约为1:2.6,投入产出比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

园区要求为1:4,而昆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就实现了1:6.4的投入产出比。根据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

发展定位,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投入产出比为1:3、1:4和1:6。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根据统计数据,2007和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

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73.14%和71.65%;从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近年统

计数据看,大部分开发区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大部

分在60-80%之间;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

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80%、75%和70%。

3、分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

(2009-2012年)

近期完成发展区一

期(4.8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35平方

公里)的规划建设任务。借助近期经十路、雪枫路两条道路同步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内部分道

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绿化景观、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部分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等设施,以及市场、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按照“产业经济集聚化,城市建设特色化,产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坚持在“产业分区集聚”发展战略框架下,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二机石

油装备、英威东风机械、防爆重型电机等为主的

机电装备及其它集聚小区、以中南工业公司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区、以中光学集团为主的光电

产业区,全力建设和培

育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

中心。整合资源,与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步发展,形成南阳一园两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2)中期

(2013-2015年)

规划中期(发展区二期)新增建设用地 5.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4平方公里,建成河南省示范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和国家知名高新技

术产业区。

(3)远期

(2016-2020年)

在规划控制区用地(5.3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01平方公里)上继续发展,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15.63平方公里建设。把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

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南

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

极;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实现跨国经营,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光电产业、机电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

基地。

六、产业布局规划

集群布局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市

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断的创新。集群本身会促进区域的技术创新

和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创新的动力机制还会由于各种

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正常

运行。因此,一个理性政府所制定的集群政策的

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鼓

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为产业集群营造一种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区

域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规划区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规划区高产业布局主体应是:以南阳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和规划区作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和辐射源。从规划目标来看,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并非本次规划的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所能承担或者实现的,它需要更大的备用发展空间和辐射发展空间。因此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增长性基础上,按照“提升核心区、留足备用区、扩大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思路,进行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的合理布局。

(1)核心发展区即

本次规划范围确定的

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区、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以及公共服

务设施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及研发、中试、总装集中布局在集聚区。

(2)备用发展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趋势,本次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支撑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至2020年。未来3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预留充裕

的空间,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南部的许平南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核心区东部的经十三路以东区域,保证总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上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随城市总体规划

同步调整。

(3)辐射发展区产业辐射区的设置,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为主要

目标,除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企业总部、科研、生产、总装、销售摆放在产业

集聚区,近期将周边宛城、卧龙、镇平、方城、邓州、西峡等县市区列入辐射区,带动全市资源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中长期以河南、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产品、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格局。

七、建设时序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设: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远期建设阶段(2016-2020年)。

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

1、发展思路及规模

近期阶段依托中心

城市干路-经十路、雪枫

路和纬七路建设,着重完成一批近期用地内的土

地征用、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新建为重点,理顺规划区内外各种关系,落实产业布局中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项目

的用地,短期内形成规模,做好产业集聚准备工作,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建设部分标准厂房。

到2012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 3.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 4.8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的30.71%。

2、发展重点

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雪枫路以南、经十路和纬七路两侧的部分区域,基本沿路开发,使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部分配套居住区齐头并进,使产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基本配套。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对规划的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要尽快形成规模,加大它

们的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力争部分核心研发环节有所突破,以此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为未来良性发展打下基础。此阶段工业用地建设主要

是经十路两侧和纬七路

南侧规划的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雪枫中段两侧以及1、3号安置小区的两处规划

的居住区域,主要是为产业区发展配套的农民

拆迁安置区以及集资房

区和一般居住小区。

公共设施主要建设纬七路与雪枫路之间规

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区的

部分区域。要重点加快推进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区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绿化以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

施建设,尽快完善配套功能。

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

1、发展思路及规模

此阶段为高效增长阶段,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

完善投资环境,建成一批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体,继续建设一部分住宅区,带动园区三产发展,初步形成产城一体化发

展雏形。以规划区的大部分工业用地的建设来带动北部综合生活居住区

的发展。

到2015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6万人左右,新增规划建设用地5.45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的34.9%。

2、发展重点

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外环东路中段西侧以

及经九路西北、雪枫路以北的区域。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快扩大机电装备及其他产

业区、光电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的规模。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基本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战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根

植性。此阶段工业用地建设主要是外环东路以西、

经九路西北的区域,基本上使规划的光电产业区建设完成,新材料和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大部分建成。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外环东路路西侧和体育中心东侧区域,继续加快安置小区等配套居住住宅建设。

公共设施分南部、北部两大块进行建设,北部主要建设黄河路以南、雪枫路以北的区域;南部主要建设纬九路以南、纬十路以北的工业社区服务中心。此阶段要推动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新功能,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人居、科技等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不断扩大规模。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也要随着产业区的发展不断扩容和加强布点。

远期建设阶段(2016~2020年)

1、发展思路及规模

此阶段规划区的发展是强调经济、环境、社

会可持续发展,在中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上下游有机结合

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和城市、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逐步提升或置换低端产业,为高端产业释放空间,实现产业渐进式转型。

到2020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12.5

万人,新增规划建设用地5.38平方公里,完成规划区15.63平方公里的全部建设。

2、发展重点

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规划区内沿外环东路

两侧尚未开发建设的区

域和纬五路东段两侧区域。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完善各个产业区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核心,打造生态产业区。此阶段工业用地主要建设纬七路以南、外环东路以东的区域,使规划的光电产业区、机电

装备及其他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全部建设完成。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纬五路两侧的配套生活居住区,开发各种类型的住宅小区,以满足不同的住房需求。公共设施主要是完善纬七路两端的片区级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档次和品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随着产业区的发展不断扩容和加强布点。

区位分析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公共设施服务规划图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建立规范的园区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二、园区定位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高科技企业集聚地,应明确定位,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园区规划中,应考虑到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城市发展战略等因素,规划出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园区。 三、产业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包含多个子行业的综合体系。在园区规划中,应根据不同子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布局各类企业。同时,还要注意将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相互集聚在一起,形成创新的合作模式。 四、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稳定和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园区规划中,应考虑到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此外,还要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和通信设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 五、绿色环保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园区规划中,应建设绿化带、景观区和生态公园,增加园区的绿化覆盖率。同时,还要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园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六、人才培养

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园区规划中应考虑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 园区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高品质的培训和科研资源。此外,还可以引入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加入园区。 七、创新支持 园区规划中应建立完善的创新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融资支持、技 术支持等多方位的创新服务。此外,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八、产学研合作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合作。园区规划中应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 高校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等合作模式,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九、品牌建设 园区规划中应注重品牌建设。借助政府资源和媒体力量,塑造园区的知名度和 形象。同时,要建立园区特色和文化,让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 十、总结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园区规划中, 应注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创新支持等多方面的考虑。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南阳市新区区域规划分析

南阳市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 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省会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密切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780亿元,居河南省第三位。南阳新区西北以白河为界,东至许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宛城区溧河乡南边界,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南阳市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要强力推进《总体方案》,争取经过10年左右努力,把南阳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南阳市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我们主要从功能定位、规划思路、规划概况和空港板块几个方面对南阳市的城市规划进行分析。 功能定位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 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发挥白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复合型城市理念进行开发,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 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样板区。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创建纤维乙醇、多晶硅、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 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政策。本文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 二、背景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集聚、创新、孵化和发展的一种特 殊经济区域。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政府为支持,形成了一种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方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园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三、规划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 核心,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手段,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使命。具体目标包括: 1.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建设先进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吸引高层 次人才和优秀团队,提供高效的科研设备和资源。 2. 培育优势产业: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并 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这些产业。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

4. 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市 场拓展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四、规划内容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规划:确定园区的总体布局、用地规模和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各类用地 功能区域,如研发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2. 设施建设: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供良 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形成独特的园区形象。 4. 环境保护: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对周 边环境的影响。 5. 政策支持: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 人才引进等,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发展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链升级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重点,以政府支持为保障。具体路径包括: 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强化产业链升级: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产业整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 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3. 培育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一、概述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战略中 的重点方向之一。园区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 发展的良好抓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和合作,吸引投资并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 途径。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的国内发展概况入手,分析园区 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对策,总结国内外先进园区的典型经验,探讨提升园区发展的有效性措施,旨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端制造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得以迅速发展和成熟。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 年底,全国共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407个,园区面积达到3.53亿平方米,总固定资产达到8.5万亿元,园区 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达到4.9万亿元,涉及各类科技企业28.2万家。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庞大,发展已 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园区规划建设规格不断提高。不同层级的园区规划建设 标准不断提高,从初期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到逐渐 发展成国家级科技园区,更多的地方还建设了省级科技园、市级 科技园和主题型园区等,促进了园区特色发展。 第二,园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园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等高素质人才资源,重视知识产权政策实施和对企业的服务,使 园区企业陆续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 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园区创新驱动力日益增强。园区依托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知识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推向市场,实现创新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1. 园区规划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 园区规划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种服 务配套设施,推动园区资源整合,实现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应 建立园区政府与企业之间长效沟通机制,推进园区整体发展。政 府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园区优势和特色制定发展短、中、 长期规划。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体系,配备专业 的园区管理服务团队,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园区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一、总体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是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区域(简称北区),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4.86平方公里;另一个是南阳市白河南区域((简称南区),于2009年经省政府确认,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2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统筹利用,把其培育成为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 引进工业项目100个,其中五百强企业7-10家,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0个,总投资额8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培育上市公司3-6家。地区生产总值200-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8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60%;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高新区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60%以上;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产业布局:以光电、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引

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立以来,按照“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规划,紧紧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今年围绕主导产业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22个,近期还将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逐步壮大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光学、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2011年已完成投资23.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已建成项目5个,在建项目9个,拟开工项目14个,前4个月完成投资9.4亿元。 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2011年已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 亿元,1-5月份,已完成南区经十路、纬七路、纬八路和北区中南厂路、光电孵化园标准厂房、垃圾中转站建设及河道治理、游园建设等投资3.9 亿元。 四、招商引资情况 以省市大招商活动为契机,不断调整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办法,创优招商环境。按照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采取小分队出击,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方法,形成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划设计导则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划设计导则 1.总则 1.1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区规划设计水平,将其建成景观风貌良好、城市特色鲜明、产城互动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特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范围为南阳市各县区的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另行出台相关导则。 1.3本导则主要针对产业集聚区的空间规划、建筑、道路、绿化、基础设施等要素进行设计引导,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市的有关规范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规定的要求。 2.指导思想 2.1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规划体系。产业集聚区应编制总体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生态绿化规划等相关配套的规划技术规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2.2强调以人为本,规划超前建设。规划应坚持超前思想,保障规划始终超前于开发建设。坚持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长远利益和需求出发,强调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工业、交通、商业和功能,并为未来发展预留余地。 2.3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产城相融。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产业与城市建设相互融合发展,以高品质的城市功能吸引产业集聚,以良好的产业集聚提升城市价值。 2.4提升景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以山水生态为背景,建立产业集聚区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塑造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3.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3.1总体定位 产业集聚区应着力构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景观协调、形象鲜明”的城市特色,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区。 3.2功能分区 产业集聚区规划设计主要功能分区包括产业片区、公共服务区、生活居住区、生态绿化区。 产业片区是以组织工业企业生产为主的区域,以发展轻型工业、高科技工业、以及一般性工业为主,禁止设立污染性工业;公共服务区布局于集聚区中心地带,以研发孵化、商务办公、公共服务职能为主,是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和标志性景观区域;生活居住区是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的区域,配建社区商业、小学和中学、医院、公园绿地、体育康乐等完善的教育和社区设施;生态绿化区以原有山水、绿化为基底,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四片区为协调统一的整体,其中产业片区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动力,是实现“产城相融”的基础和支撑。公共服务区为产业集聚区服务,是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的关键和核心。生活居住区是产业集聚区的活力所在,是提升城市宜居度的重要载体。生态绿化区是产业集聚区的生态屏障,是优化环境品质的重点。按照“产城相融”的要求,应注重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协调发展。 3.3产业片区规划控制 产业片区用地布局适度集中,建筑风格景观应凸显现代产业特征。 (1)功能布局 产业片区应根据产业性质和具体需要以灵活的地块划分来满足不同产业门类需求。鼓励用地功能适度混合利用,相关产业宜集中布局成小区、组团,从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片区与生活片区之间应根据产业类型设置缓冲带。无污染工业与轻工业用地和住宅区之间不需设置缓冲带;易造成污染的项目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置缓冲带。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建设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建设研究报告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该报告旨在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各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竞争 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和引进优质科技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四、空间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应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 资源保护。在选址上要注重地理位置、交通便捷性和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实现协同发展和可持续性。 五、产业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应立足地方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需求。通过支持 优质企业入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跨界合作和产业链协同。 六、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投资方应加大 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园区的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七、科技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政府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 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持和技术服务,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 八、人力资源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人才支持。园区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 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入驻,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九、风险防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政府要加强监管,制 定风险防控措施,防范金融风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确保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十、示范引领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和示范引领。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创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 结语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 要意义。各方面应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支撑城市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 南阳市经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问题 1. 产业结构单一。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 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整体产业结构单一,难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长期支撑。 2. 创新能力不足。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企业间 的合作交流不够紧密,缺乏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和价值链的延伸,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 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 环境治理不达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空气质量不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障碍。 针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3. 加强环境治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空气 质量、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探索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选取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 中的一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通过对该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我们 发现该企业在提质创新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 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 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该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也有了一些积极的尝试,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优 化了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该企业还注重了环保和社会责任,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承担了一些社会公益项目, 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以上实践探索显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要注重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

高新区总体规划

高新区总体规划 高新区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进行全面、协调的规划,旨在促进该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下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高新区总体规划要明确区域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高新区应该明确自己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区,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表。 其次,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高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科研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园区等各类用地,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空间布局,便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和创新活动。 第三,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交通规划。高新区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效率,规划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布局,确保高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顺畅,并为科技人才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第四,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高新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规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群。 第五,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高新区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规划住宅

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城市功能区域,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同时,高新区要注重环境保护,在规划中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环境要素,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高新区要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支持服务。同时,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高新区总体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规划任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与相关政策和规划相协调。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新区总体规划,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全面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在持续发展和壮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也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业园区是以集聚同类企业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是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创新密集、信息密集等特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其园区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在园区内可以集聚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形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便捷的物流、通讯和能源等服务,满足企业生产和研发的需求。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具有一定的环保和低碳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环保和低碳已经成为许多园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拥有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可以增加企业和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空间布局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趋向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外,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向生态园区、文化园区、创意园区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创新和具有活力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合作和创新。 二、园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园区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服务和旅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园区与城市的融合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再是孤立的工业区,而是逐渐与城市进行融合。园区内的办公楼、公共设施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充满城市的气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的升级和变革。此外,园区还可以担任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文化交流等多重角色,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也对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需要具备更高的数据容量和更快的通讯速度等要求,因此园区的电信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也会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 结语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研究和管理,促进其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和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20100412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豫建规〔2010〕23号 各省辖市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房管局):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自主创新体系的载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发展,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和事关全局的重点来抓。为切实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确保《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2010年工作方案》落到实处,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城联动发展的省市联动工作机制。 成立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同志为组长,省辖市规划、建设、住房等部门和厅有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促进产城联动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及时研究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促进产城联动发展机制和措施,努力破解产城联动课题,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督促和指导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研究解决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台帐、信息通报及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其他工作。 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一)抓紧完善规划:上半年全部完成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审批和备案工作,完成近期开发建设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等功能区重要地段的城市

设计;年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景观等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并或改造规划。 厅城乡规划处、各市规划局负责。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实施“转型升级双千工程”的机遇,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率先完成起步区和近期发展区的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 厅城市建设处、各市建委(局)、市政建设主管部门负责 (三)加快住房建设:结合产业集聚区内迁村并点,上半年完成产业集聚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年内在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开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满足产业集聚区内就业和安家落户人员的需要。 厅住房保障处、房地产业处和各市住房保障、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并和改造: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并或改造规划,启动起步区、近期发展区开发建设区域内村庄迁并工作。 厅村镇建设处、各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 (五)积极推进产城联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与产业集聚区互联互通和设施共享。 厅城乡规划处、城市建设处和各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 三、加强督导、扎实推进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摘要: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文将从规划目标、 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如何规划和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规划目标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以下规划目标: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注重科技创新,培育一批高水平 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 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应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 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以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 3.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 二、发展方向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明确发展方向,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 可能的发展方向:

1. 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2. 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创新创业队伍。 3. 国际合作:高新技术开发区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设方面的建议: 1. 交通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机场等,以提供高效的物流和人流服务。 2. 信息通信网络: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以满足企业和机构对信息化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3. 公共服务设施: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四、人才培养 人才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设方面的建议: 1. 教育培训: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人才。 2. 创新创业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立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政策和服务支持,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运营管理的研究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运营管理的研究分 析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合作。然而,要使这些园区发挥最大的潜力,规划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运营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关键因素和挑战。 一、背景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些园区通常集聚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以吸引人才和资本。然而,规划和运营管理的不合理或不完善可能导致园区的低效运营和资源浪费。 二、规划的重要性: 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规划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 2. 合理布局资源: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园区的土地、建筑和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规划的关键因素:

1. 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园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应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2. 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供电、供水等,应确保其满足企业的需求。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园区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1. 提供支持服务:园区的运营管理应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服务,如人力资源、法律咨询、市场推广等,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提高竞争力。 2. 促进创新和合作:运营管理应积极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和合作,为企业提供合作机会和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共享资源。 3. 管理园区形象:运营管理应注重园区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五、运营管理的挑战: 1. 人才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2. 资金和投资:园区的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服务等,如何获得持续的资金和投资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企业的多样性和管理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常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它们有不同的管理需求和发展阶段,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一个挑战。 六、结论: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市规划局公告 为了把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聘请建设部直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并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外优秀城市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制定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国家、省专家组评审。现将规划(纲要)简介予以公示,恳切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市民抱着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可能吸纳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特此公告 市规划局2006年9月15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给带来的发展机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报经省政府同意,组织对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现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如下: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整合和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各类要素,繁荣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名城特色,构建和谐社会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今后30年〜50年,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三)规划围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市域。市域围为市辖的一市、两区、十县的行政辖区围,总面积 2.66 万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围,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拓展、 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适当扩大原有城市规划区围,增加鸭河口水库水源保护区和能源基地、官庄油田周边区域、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 二.编制背景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

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

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 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 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旅游资源: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1.2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 人口现状:全市总人口1194.2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总人口为1194.23万人,常住人口为1005.02万人。与2016年末相比,总人 口增加5.76万人,常住人口减少1.85万人。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 阳人。截至2017年底,南阳总人口为1194.23万人,比2010年第六 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35.8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总 人口的11%,也就是说,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有4个百万级 人口大县。截至2017年底,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和镇平县总人 口分别达到178.6万、145.95万、110.17万和104.3万,四县(市) 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5.1%;桐柏县、西峡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 分别为48.24万人和47.44万人。人口最多的邓州市占全市总人口的 15.0%,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4.0%。人口流动 情况。2017年全市流动人口(离开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总量达到 2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2.2%。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流出市外人口 为189.21万人,其中流出省外142.9万人。随着南阳市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吸引外来人口能力逐步增强。据测算,市外来宛居住半年以 上人口为3.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29%。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2017 年南阳市城镇居住常住人口448.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4.67%,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0至14周岁人口占24.75%,15至64周岁人口占63.39%,65周岁及 以上人口占11.86%。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周岁人口比重 增加1.98个百分点,15至6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5.38个百分点,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3.4个百分点。 经济与产业: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 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 次产业结构15.1∶44.8∶40.1。主导产业提质增速。2016年全年 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 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 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产业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 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