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治疗学Z》平时作业1 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治疗学Z》平时作业1 答案

(单选题)1: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理论,治疗上齿痛宜选:A:太冲

B:劳宫

C:合谷

D:内庭

E:少泽

正确答案:D

(单选题)2: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理论,治疗下齿痛宜选:A:太冲

B:劳宫

C:合谷

D:内庭

E:少泽

正确答案:C

(单选题)3:冲任失调之乳廦的治疗宜以哪条经脉为主:

A:足厥阴肝经

B:足厥阴和足阳明经

C:任脉和背俞穴

D:任脉和足厥阴经

E:足少阴和足阳明经

正确答案:B

(单选题)4:肝郁痰凝之乳廦的治疗宜以哪条经脉为主:

A:足厥阴肝经

B:足厥阴和足阳明经

C:任脉和背俞穴

D:任脉和足厥阴经

E:足少阴和足阳明经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采用俞募配穴的是:

A:脾俞三阴交

B:膀胱俞水分

C:大肠俞天枢

D:小肠俞气海

E:肝俞太冲

正确答案:C

(单选题)6:采用俞原配穴的是:

A:脾俞三阴交

B:膀胱俞水分

C:大肠俞天枢

《针灸学Z》1-4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针灸学Z》1-4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1. 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D.十二经别 2. 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D. 章门 3. 《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C. 349个 4. 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D.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5.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A. 胸胁 6. 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八会穴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 B.中治作用 8.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D.16寸 9. 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C. 8寸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募穴: A. 气海 11.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12. 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 D. 阳陵泉 13.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 滑伯仁 14.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1A. 皇甫谧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 D. 中药疗效的反应 16. 络学说中“阴脉之海”是指: E.以上均非 17. 三阴交是哪三经的交会穴: A.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18. 《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B.《内经·灵枢》 19. 下列属于原穴的是: C.太冲 20. 一夫法是指: E. 横指同身寸 21. 在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 头面部 22. 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C. 12寸 23. 阿是穴是指: A. 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 四肢末端E. 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24. 25.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B. 12寸 26. 治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下列哪中特定穴: A. 郄穴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发展阶段: C.确定主治的阶段 28. 经穴的总数为: B. 361个 29. 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D. 王惟一 E.滑伯仁 30. 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哪类特定穴: E.下合穴 31. 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甲乙经》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 B.与脏腑相属络 33. 八会穴中的骨会是: B. 大杼 34. 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B.北宋 3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定位方法: E. 经验取穴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1答卷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0道试题,共100分) 1.《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A.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B.《内经•灵枢》 C.《内经•素问》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大成》 答案:B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华佗 D.孙思邈 E.杨继洲 答案:A 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针灸甲乙经》 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难经》 答案:C 4.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杨继洲 E.王焘 答案:A 5.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A.李学川 B.孙思邈 C.王焘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案:D 6.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A.晋朝 B.北宋 C.唐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B 7.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难经》 8.《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甲乙经》 答案:E 8.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9.《针灸甲乙经》 C.《针灸聚英》 D.《十四经发挥》 E.《针灸大成》 答案:E 10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A.公元4世纪 B.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7世纪 E.公元8世纪 答案:C 11.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欧洲: A.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 B.公元14世纪末15世纪初 C.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 D.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 版(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头项部 C.胸部 D.腹部 E.四肢末端 参考答案:E 2. 手阳明经的属络为:() A.心、小肠 B.胆、肝 C.脾、胃 D.膀胱、肾 E.大肠、肺 参考答案:E 3.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是指:() A.任脉 B.带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参考答案:C 4. 督脉腧穴总数为:() A.44个

参考答案:B 5. 足临泣通于:() A.任脉 B.督脉 C.带脉 D.阳跷脉 E.阴跷脉 参考答案:C 6. 下列哪一募穴不在任脉循行线上:() A.中极 B.石门 C.关元 D.巨阙 E.天枢 参考答案:E 7. 奇经八脉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参考答案:D 8.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E.全身 参考答案:A 9. 隔盐灸的作用:() A.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B.解毒杀虫 C.温肾壮阳 D.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E.温经散寒,活血行滞 参考答案:D 10. 《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A.160个 B.359个 C.349个 D.354个 E.361个 参考答案:C 11. 阳维脉病候是:() A.多眠、癃闭 B.恶寒发热、腰痛 C.心痛、忧郁 D.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E.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参考答案:B 12.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刺法灸法学B》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5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刺法灸法学B》作业考核题库高频 考点版(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当切循经络时,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经络实证:() A.疼痛 B.硬结 C.麻痹、厥冷 D.针下紧涩 E.红肿 参考答案:C 2. 无需点火类的灸法是指:() A.温针灸 B.天灸 C.灯草灸 D.药锭灸 E.艾炷灸 参考答案:B 3. 《内经》当中的深刺类的刺法是:() A.关刺 B.短刺 C.阴刺 D.分刺 E.大写刺 参考答案:B 4. 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是常用来制作现代毫针:() A.不锈钢

D.氧化铬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A 5. 提插泻法:() A.下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 B.提插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等来实现 C.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 D.提插幅度小,频率快,用力轻,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 E.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参考答案:C 6. 拔罐法是利用()治疗疾病 A.温热 B.局部缺血 C.燃烧后的缺氧 D.烫伤 E.温热与负压 参考答案:E 7. 属于实按灸的是:() A.雀啄灸 B.隔蒜灸 C.化脓灸 D.雷火针 E.隔豆豉灸 参考答案:D 8. 应用电针时,患者会产生适应,可采用:()

C.使患者出现酸胀感 D.延长通电的时间 参考答案:B 9. 应用毫针捻转法时,若想达到小的刺激量,可通过行针时的:() 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 B.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轻,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 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 D.以上均不是 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等来实现 参考答案:E 10. 穴位埋线疗法一般应间隔:() A.2-4天治疗1次 B.2-4小时治疗1次 C.2-4周治疗1次 D.2-4月治疗1次 E.2-4年治疗1次 参考答案:C 11. 《内经》当中的正中先刺1针,然后上下左右各刺1针,治疗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的刺法是:() A.阴刺 B.扬刺 C.偶刺 D.赞刺 E.齐刺 参考答案:B 12. 温和灸是点燃艾条的一端,距皮肤()进行熏烤,以局部红晕为度

奥鹏21春季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平时作业1.doc

1.《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A.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B.《内经·灵枢》 C.《内经·素问》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大成》 【参考答案】: B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华佗 D.孙思邈 E.杨继洲 【参考答案】: A 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针灸甲乙经》 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难经》 【参考答案】: C 4.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杨继洲 E.王焘 【参考答案】: A 5.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A.李学川 B.孙思邈 C.王焘 D.王惟一 E.滑伯仁 【参考答案】: D 6.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A.晋朝 B.北宋 C.唐朝 D.元朝 E.明朝 【参考答案】: B 7.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难经》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甲乙经》 【参考答案】: E 8.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聚英》 D.《十四经发挥》 E.《针灸大成》 【参考答案】: E 9.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A.公元4世纪 B.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7世纪 E.公元8世纪 【参考答案】: C 10.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欧洲: A.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 B.公元14世纪末15世纪初 C.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 D.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E.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 【参考答案】: D 11.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 A.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气血学说 E.经络学 说 【参考答案】: E 12.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由哪几方面组成: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脏腑、阴阳、手足 D.手足、五行、脏腑 E.以上均非 【参考答案】: C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八会穴中的骨会是:[1分] A.大椎 B. 大杼 C. 巨骨 D. 绝骨 E. 大包 2. 胃经的络穴是:[1分] A. 中脘 B.足三里 C.条口 D.丰隆 E.庭 3. 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1分] A.学川 B.思邈 C.王焘 D. 王惟一 E.滑伯仁

4.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1分] A. 胸胁 B.腋下 C.颈项 D.腹部 E.全身 5. 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1分] A.太渊 B. 膻中 C.大杼 D. 阳陵泉 E.阴陵泉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1分] A.与十二经脉的体表基本一致 B.与脏腑相属络 C. 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D. 结聚于关节部 E. 结聚于骨骼部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E 7. 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1分] A. 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 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D.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E. 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8.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1分] A. 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 继洲 E.王焘 9.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1分]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10. 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1分] A.八会穴 B. 原穴 C. 五输穴 D. 郄穴 E. 八脉交会穴

《针灸学Z》1 4次作业

《针灸学Z》1 4次作业 《针灸学z》1-4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1.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经脉是:d.十二经别 2.八会穴中的脏会是:d.章门 3.《甲乙经》中所记述的腧穴数目为:c.349个 4.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d.脏、腑、气、血、筋、脉、骨、 髓 5.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播于:a.胸胁 6.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a.八会穴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b.中治作用 8.n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d.16寸 9.两乳 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c.8寸10.下列哪一项不是募穴:a.气海 11.胫骨内侧髁后缘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就是:a.13寸12.化疗筋病时应新宠以下何穴:d.阳陵泉 13.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a.滑伯仁1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1a.皇甫谧 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道构成的途径:d.中药疗效的反应16.hinet学说中 “阴脉之海”就是指:e.以上均非 17.三阴交是哪三经的交会穴:a.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18.《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b.《内经灵枢》19.下列属于原穴的是:c.太冲20.一夫法是指:e.横指同身寸 21.在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的更替部位就是:a.头面部22.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就是:c.12寸23.阿是穴就是指:a.与炎症有关的压痛点 24.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e.四肢末端 25.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就是:b.12寸26.化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以下哪中特定穴:a.郄穴2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发展阶段:c.确认主治的阶段28.经穴的总数为:b.361个 29.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d.王惟一e.滑伯仁30.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 哪类特定穴:e.下合穴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3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网 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心俞穴位于:() A.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B.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E.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足太阳经循行:() A.上额交巅 B.上入颃颡 C.抵胃 D.入下齿中 E.属胃络脾 3.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难经》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甲乙经》 4.列缺穴治疗咽喉干痛时多配:() A.天突 B.照海 C.合谷 D.少商 E.商阳 5.一般进针的角度可分为:() A.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º、45º、15º B.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20º、45º、15º C.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º、80º、70º D.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º、55º、150º E.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º、45º、5º 6.十二经筋的作用是:() A.输布气血,渗灌濡养周身 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 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 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7.皮肤针叩刺法主要应用:() A.腕力加臂力 B.臂力 C.指力 D.腕力 E.肘力加指力 8.下列属于郄穴的是:() A.偏历 B.太溪 C.通里 D.孔最 E.曲池 9.足阳明胃经循行:() A.挟舌本 B.布膻中 C.入颃颡 D.入上齿 E.入下齿 10.开窍醒神首选下列何穴:() A.丰隆 B.水沟 C.大椎 D.内关 E.神门 11.内关穴位于:() A.腕横纹上,当肱二头肌的尺侧缘 B.当尺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C.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 版(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多为:() A.风淫证 B.燥淫证 C.湿淫证 D.暑淫证 E.寒淫证 参考答案:A 2.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常见于:() A.疟疾病 B.少阳证 C.阳明经证 D.外感表证 E.里热证 参考答案:B 3. 阳明经头痛的特点是()。 A.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B.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C.后头痛连项 D.巅顶头痛 E.头痛连齿 参考答案:B 4. 脾胃湿热可见:() A.黄腻苔

D.灰黑而润苔 E.灰黑而干苔 参考答案:A 5.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A.阴虚证 B.里寒证 C.瘀血内停 D.痰饮内停 E.湿热证 参考答案:C 6. 患内痔,经常出血色暗红,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涩者,为:() A.血虚夹瘀证 B.气阴两虚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虚血瘀证 E.气滞血瘀证 参考答案:A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望舌形内容:() A.齿痕 B.裂纹 C.荣枯 D.老嫩 E.歪斜 参考答案:E 8. 腻苔的特征是:()

C.苔质疏松粗大而厚 D.舌苔水滑 E.舌苔易刮掉 参考答案:B 9. 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 A.邪热亢盛 B.肝风内动 C.痰湿内阻 D.水湿不化 E.寒滞经脉 参考答案:C 10. 心悸,失眠,盗汗,颧红,手足心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为:() A.里虚热证 B.里虚寒证 C.里实寒 D.表实热证 E.表实寒 参考答案:A 11. 下述何项不属于大肠湿热?() A.泻下黄糜 B.下利脓血 C.肛门灼热 D.里急后重 E.大便先干后稀 参考答案:E 12.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经络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经络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 版(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足太阴脾经的病候有() A.腰痛 B.耳聋 C.齿痛 D.腹胀 E.喘咳,缺盆中痛 参考答案:D 2. 论述“气街”理论最全面的是() A.灵枢经脉 B.灵枢卫气 C.灵枢动输 D.灵枢海论 E.灵枢根结 参考答案:B 3. 足少阳胆经无有的病候() A.口苦 B.善太息 C.胁痛 D.疟疾 E.腋下肿 参考答案:E 4. 起于大指次指穴端的经脉是() A.手少阳经

D.手太阴经 E.手少阴经 参考答案:B 5. 下列各项中,属手阳明经病候的是() A.腹胀 B.胸闷 C.目干 D.喉痹 E.上气 参考答案:D 6.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是() A.上股内后廉 B.出腘内廉 C.循髀外后廉 D.上内踝前廉 E.循胫前廉 参考答案:D 7. 足少阴经是() A.行背部正中的经脉 B.行背部正中第一侧线的经脉 C.环腰一周的经脉 D.腹部正中第一侧线的经脉 E.腹部正中第二侧线的经脉 参考答案:D 8. 手三阳经行于上肢的外侧,其排列顺序由前向后是()

C.阳明,少阳,太阳 D.少阳,阳明,太阳 参考答案:C 9. 奇经八脉是() A.经脉的分支分布体表 B.经脉的主体分布体内外 C.经脉的外在皮肤分区 D.经脉的特殊部分 E.经脉的深部分支 参考答案:D 10. 经络系统中加强表里两经外在联系的是() A.十二经别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二正经 参考答案:B 11.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与《灵枢经脉》相比缺少的经脉名是()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太阴肺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厥阴 参考答案:A 12. 足少阳胆经的病候:()

[答案][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春《针灸学Z》平时作业1

1.《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A.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B.《内经·灵枢》 C.《内经·素问》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大成》 答案:B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华佗 D.孙思邈 E.杨继洲 答案:A 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针灸甲乙经》 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难经》 答案:C 4.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杨继洲 E.王焘 答案:A 5.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A.李学川 B.孙思邈 C.王焘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案:D 6.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A.晋朝 B.北宋 C.唐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B 7.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难经》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甲乙经》 答案:E 8.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A.《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聚英》 D.《十四经发挥》 E.《针灸大成》 答案:E 9.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A.公元4世纪 B.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7世纪 E.公元8世纪 答案:C 10.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欧洲:() A.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 B.公元14世纪末15世纪初 C.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 D.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E.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 答案:D 11.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 A.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气血学说 E.经络学说 答案:E 12.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由哪几方面组成:()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脏腑、阴阳、手足 D.手足、五行、脏腑 E.以上均非 答案:C 13.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针灸学Z》1-4次作业电子版本

《针灸学Z》1-4次 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针灸学Z》1-4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1. 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D.十二经别 2. 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D. 章门 3. 《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C. 349个 4. 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D.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5.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A. 胸胁 6. 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八会穴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 B.中治作用 8.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D.16寸 9. 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C. 8寸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募穴: A. 气海 11.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12. 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 D. 阳陵泉 13.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A. 滑伯仁 14.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1A. 皇甫谧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 D. 中药疗效的反应 16. 络学说中“阴脉之海”是指: E.以上均非 17. 三阴交是哪三经的交会穴: A.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18. 《针经》是指下列哪部书: B.《内经·灵枢》 19. 下列属于原穴的是: C.太冲 20. 一夫法是指: E. 横指同身寸 21. 在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 头面部 22. 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C. 12寸 23. 阿是穴是指: A. 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

24. 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E.四肢末端 25.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B. 12寸 26. 治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下列哪中特定穴: A. 郄穴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发展阶段: C.确定主治的阶段 28. 经穴的总数为: B. 361个 29. 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D. 王惟一 E.滑伯仁 30. 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哪类特定穴: E.下合穴 31. 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甲乙经》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 B.与脏腑相属络 33. 八会穴中的骨会是: B. 大杼 34. 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B.北宋 3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定位方法: E. 经验取穴法 36. 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E.《针灸大成》 37. 胃经的络穴是: D.丰隆 3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奇经八脉的特点: E. 是经络系统的核心 39. 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0. 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是荥穴: E.历兑 41. 八会穴中的腑会是: B. 中脘 42. 十二皮部是指: D. 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 43.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是指: C.冲脉 44.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由哪几方面组成: C.脏腑、阴阳、手足 45.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C.《针灸甲乙经》 46. 经络学说中“阳脉之海”是指: A. 督脉 47. 下列十二经脉循行走向哪一项是错误的: C.手足阳经从手走足 4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脉: C. 十五络脉 49. 下列属于郄穴的是: D.孔最 50. 我国的针灸何时传到日本和朝鲜: C. 公元6世纪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针灸学Z》第1次作业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针灸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八会穴中的骨会是: [1分] A.大椎 B. 大杼 C. 巨骨 D. 绝骨 E. 大包 2. 胃经的络穴是: [1分] A. 中脘 B.足三里 C.条口 D.丰隆 E.内庭 3. 我国第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1分] A.李学川 B.孙思邈 C.王焘 D. 王惟一 E.滑伯仁

4.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1分] A. 胸胁 B.腋下 C.颈项 D.腹部 E.全身 5. 治疗筋病时应首选下列何穴:[1分] A.太渊 B. 膻中 C.大杼 D. 阳陵泉 E.阴陵泉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1分] A.与十二经脉的体表基本一致 B.与脏腑相属络 C. 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D. 结聚于关节部 E. 结聚于骨骼部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E 7. 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1分] A. 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 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D.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E. 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8.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1分] A. 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 杨继洲 E.王焘 9.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1分]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10. 下列特定穴中,除哪种穴以外基本部位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1分] A.八会穴 B. 原穴 C. 五输穴 D. 郄穴 E. 八脉交会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