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同步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画出美丽的图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 画一个半径是1.5厘米的圆。

2. 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并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3. 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在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并求出圆的面积。

4. 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并在正中间画一个最大的圆,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3厘米

5. 以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的两端为圆心,作半径分别是2厘米和1厘米的大小两个圆。

6. 画一个周长为15.7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再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

7. 按要求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要求所组成的图形

(1)有一条对称轴(2)有无数条对称轴

8. 下面的方格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1)在方格图中画一个圆,圆心O的位置是(4,4),圆的半径是3厘米。(2)在圆里画一条直径,使直径的一个端点在(7,y)处,请根据上述要求在

0 1 2 3 4 5 6 7 8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耘田 ..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同步作业: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二填空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一没有关系三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一一一一一;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一一一一一三 二二判断题 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在植物油中则可能上浮三(一一)2.把泡沫块去掉一部分后放入水中,它仍然会浮在水面三(一一)3.将石块放进小水杯里它会下沉,将它放进大水槽里则会上浮三(一一)4.木块在水中是浮的,把木块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还是浮的三(一一)

一二填空题 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三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一一一一的容易上浮,一一一一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一一一一一,体积小的容易一一一一一三(填 轻 或 重 二 下沉 或 上浮 ) 2.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做一一一一一一一三 二二判断题 1.物体的沉浮只与其自身的轻重有关三(一一)2.将实心铁球放入水中后,铁球下沉三(一一)3.木块只能浮在水面上,永远都不可能沉入水底三(一一)4.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自身的轻重二大小或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三(一一)三二简答题 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一二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一一一一一一一三 2.将一块体积为5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量是一一一一三3.将一块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泡沫塑料放入水中,有五分之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此泡沫塑料排开的水量为一一一一立方厘米三 二二判断题 1.潜艇是靠改变自身体积实现自由沉浮的三(一一)2.不同形状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三(一一)3.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其沉浮情况总是相同的三(一一)4.将两个不同形状的木块分别压入水中,排开的水量相同,则可推断这两个不同形状的木块的体积相同三(一一)三二简答题 如何测定一个不规则形状小石子的体积?

(完整word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yáo xìnìkāng kǎi sīhuǐqiáo cuì ()()()()() pénɡsōnɡzhān yǎnɡzhǔmùqiú ráo píbè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摩平(māmó)琢磨(zhuó zuó)嫉妒(jíjì) 污渍(jìzì)勉强(qiáng qiǎng)瓜果累累(léi lěi)舵轮(tuó duò)淙(cónɡzōnɡ)淙垂涎(yán xián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忘食()手好()()机妙() 走()无()()恶()仇解()相()()()不堪无()可()如()针() ()出()外不可()()()以为()四、比一比,再组词。(4分) 瞩()镭()谓()框() 嘱()擂()猬()眶() 蔽()挫()踊()概() 憋()座()涌()慨() 五、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5分) 1、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本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本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复习姓名: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一、什么是机械 1、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它的作用有哪些? 3、机械可以分成()和()两类。 4、机械的两个特点是()() 5、复杂机械是由()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 6、简单机械有()、()、()、()。 7、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等作为()和()的工具,利用()作为()的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的原理。 二、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分为哪几类? 3、人为什么可以轻松的撬动物体? 4、杠杆的三个点是()、()、()。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5、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杠杆(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作用是什么? 6、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什么?他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三、斜坡的启示 1、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有()的作用。 2、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即坡度越()越()。 3、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的变形。 4、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大螺旋及斜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四、拧螺丝钉的学问 1、什么是轮轴?作用是什么? 2、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 3、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轮轴(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 五、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1、国旗是利用()升上去的,滑轮是一种(),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 2、()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4、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 六、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自行车为什么能够转动? 2、什么是传动装置? 3、传动装置可以分为:()()() 4、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 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不同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折形状 1、物体大多数是由( )( )( )( )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这些形状又可以被()或(),用来()。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 3、把()用不同的方式()或(),可以提高材料的()。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是不相同的。 5、()的物体,承受力最大。 二、搭支架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全册试卷(新修订)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答案:8;10;9。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下层是6个小正方体,上层最少是2个正方体靠左边,最多有4个小正方体靠左边。摆法分析:下层是并排两行,每行3个小正方体,只需通过调整上层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和摆放位置就可以得到9种不同的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答案:4。 解析: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该几何体底层有3个,第二层有1个,即可得出该几何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引导学生掌握口诀“从上面看打地基,从正面看尽量搭,从左面看拆违章”,就能快速地得出答案。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答案:A。 解析:从前面看,是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2列2层;从上面看是2行,前面一行有1列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从右面看有2行,前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后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所以前面一行只有1个正方体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2层(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上层也有2个小正方体),一共有1+2+2=5个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一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习题
判断题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 2.把橡皮切成八块,放入水中一块,橡皮就会浮起来。……………………( ) 3.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 4.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没有露出水面,一定是沉的。………………………( ) 思考 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是按什么思路研究的?给下面步骤排序号。 ( )把物体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 )先对物体是沉还是浮进行预测。 ( )把预测与实验结果比较。 ( )说出预测的理由。 ( )分析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填空
1.通过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与能与___和__
_有关。
2.通过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又发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和___没有关系。
一.2《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习题
填空
1﹑不同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 __________有关。当 __________ 一
样时,越重越容易 __________,越轻越容易 __________;当 __________
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 __________ ,体积越小越容易 __________ 。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 用塞子塞 好的空 瓶,会 __________在 水面 上,往 瓶里加些 沙,增 加瓶的 __________,它就会 __________到水底了。 3﹑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
浮,如一块放在水里会 __________,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他
会 __________ 。
4、、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 关。
判断题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与其重量有关。…………﹙ ﹚ 2、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不能改变。…………………………﹙ ﹚ 3、物体越小,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
选择题
1、同样 50 克的方木块,﹙ ﹚的容易沉。 A 体积小 B 体积大 2、下列同样大小的物体最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 最轻 B 较轻 C 轻 D 较重 E 最重
﹚。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认识常见岩石 一、教学目的: 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 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 课时 引课: 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

的?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板书课题:略 认识岩石 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 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师生共同研讨,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我对岩石的了解: 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岩石的作用

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观察岩石并分类: 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引导。 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全课总结和拓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认识常见的矿物。 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第一单元 课标告诉我们 本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亲近西部、了解西部”为主题, 既有“情景交融”的散文,也有以“历史演变为主线的故事性”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阅读本组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1 草原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天涯”,等词语。2.品读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汗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及作者信息。 2.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用好办法记住带点的字。 鄂.温克渲.染勾勒.天涯. ⑵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渲勒鄂涯毯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 (3)读读写写,并在课文中画记下列词语,读一读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疾驰拘束迂回

马蹄礼貌羞涩天涯摔跤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4)理解文中的词语,比比谁理解得多。 温馨提示: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的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我发现的疑问有: 合作探究 1.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请大家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用小标题的方法给你的“美景图”命名,划分段落。 归纳整理 课文按照顺序叙述,先描写了;再描写了 的场面和的情形。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扩号里。 疾(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我的水钟∣教科版

第三单元 4.我的水钟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填空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在制作水钟时,我发现一开始水漏下来的速度,后来水漏下来的速度(3)水钟的类型分为型和型。 2.判断题。 制作水钟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括号里画“√”。 ( )合适的装水容器( )大小合适的漏水孔 ( )天气必须晴朗( )要固定水滴的滴漏速度 ( )刻度要准确( )容器要透明 ( )水钟要美观( )要有足够多的水源 ( )水必须清澈透明( )水面变化要清楚可见 ( )水钟的报时要精确( )温度要保持一致 3.画图题。 根据不同水钟的类型,在下面水钟的恰当位置标出刻度。 “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4.应用题。 请根据下图的提示,说一说哪位同学标出的水钟时间刻度比较合理,为什么? 甲乙 甲同学:测量出1分钟滴漏的水的体积,在瓶上标出刻度后,把它作为标准来分出更多的刻度(2~10之间的刻度)。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期初复习 一、计算题 1. 用竖式计算。 3.49+2.15 7.4-3.68 5.3×0.26 3.9÷0.65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0.46+7.1+0.54 582÷0.8÷12.5 0.4×(25+2.5) 46.8×9.9+4.68 二、填空题 1. 零下8℃通常记作(),低于海平面130米通常记作(); 小红向南走100米记作-100米,那么+200米表示她()。 2. 甲堆煤比乙堆煤多2.7吨,现在两堆煤都运走0.3吨后,甲堆是乙堆的3倍, 原来甲有()吨,乙有()吨。 3. 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个位是6,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4.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 ()种情况,周长最长是()厘米。 5. 把一个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就是把这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新数与原数 的差是57.42,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6. ●●★★★△△△△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009个图形是(),前2009个图形中有 ()个★。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是在8月8月,这一天是星期五,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 ()。

2010个0 2009个0 8. 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2平方厘米,这个 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已知A=0.00……096,B=0.00……03,则A ÷B=( ) 10. 把一根木料锯3 段要3.2分钟,锯8段要( )分钟。11. 用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 三、选择题 1. 下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比较,( ) (1)甲>乙 (2)甲<乙 (3)甲=乙 2. 在下面3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 ) (1)-1 (2)2 (3)3 3. 1.290290……保留三位小数是( ) (1)1.29 (2)1.290 (3)1.300 4. 一个密码是三位数,小明说是613,小华说是923,小林说是628,相同的数位他们只有一人 说对,这个密码是( ) (1)623 (2)918 (3)819 四、手脑并用我能行! 1.张大叔靠墙围了一块地种菜,如图所示,请你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 墙 2.利用下面的平行线,请画出一个面积是三角形面积4倍的平行四边形。 五、解决实际问题 34cm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一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习题
判断题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把橡皮切成八块,放入水中一块,橡皮就会浮起来。……………………(

3.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4.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没有露出水面,一定是沉的。………………………(

思考
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是按什么思路研究的给下面步骤排序号。

)把物体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先对物体是沉还是浮进行预测。

)把预测与实验结果比较。

)说出预测的理由。

)分析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填空
1.通过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与能与___和__
_有关。
2.通过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又发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和___没有关系。
一.2《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习题
填空
1﹑不同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 __________有关。当 __________ 一样时,
越重越容易 __________,越轻越容易 __________;当 __________一样时,体积越
大越容易 __________ ,体积越小越容易 __________ 。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 用 塞 子 塞 好 的 空 瓶 , 会 __________ 在 水 面 上 , 往 瓶 里 加 些 沙 , 增 加 瓶 的
__________,它就会 __________到水底了。
3﹑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放在水里会 __________,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他会
__________ 。
4、、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判断题
1 、 潜 水 艇 既 能 在 水 面 航 行 , 也 能 在 水 下 航 行 , 与 其 重 量 有 关 。 …………


2 、 同 一 种 材 料 的 物 体 , 在 水 中 的 沉 浮 不 能 改 变 。 …………………………


3 、 物 体 越 小 , 越 容 易 浮 在 水 面 上 。 …………………………………………


选择题
1、同样 50 克的方木块,﹙
﹚的容易沉。
A 体积小
B 体积大
2、下列同样大小的物体最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 a y a o x i n i k a ng k a i s ()()()()() p e ng s o n g zh a n y a n g zh u m u q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V 。( 3分) 摩平(m a m o ) 琢磨(zhu o zu )6 嫉妒(j J ) 污渍(j z )勉强(qi a ng qi a ng 瓜果累累(I e i l ) ei 舵轮(tu 6 du)o 淙( c 6 ng z o h 淙垂涎(y a n xi 1、 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 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 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 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 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 )( )忘食 () 手好 ( ) ( 走 () 无() () 恶( ) 仇 解 ( )( )不堪 无( )可 ( ) 如 ( )出 ()外 不可 () ( ) ( 四、 比一 比,再组词 司。( 4分) 瞩 () 镭() 谓( ) 框 ( ) 嘱 () 擂() 猬( ) 眶 ( ) 蔽 () 挫() 踊( ) 概 ( ) 憋 ?() 座() 涌 () 慨( ) 五、 用合 适的关联词 司语 填空 。 (5 分)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机妙() )相() )针() 以为() i hu i qi a o cu i a)n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