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明水县第五中学纪洪光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概括性.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支持分析:

根据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ppt课件,视频,音频,动画)辅助教学。实现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课前播放《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流过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课程结束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激励学生,相信自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之一)

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3,几何画板,爱剪辑

说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ppt2)

欣赏烟花燃放的视频,点线面体组的画卷,从而导入新课。

师:板书4.1.2 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体现了本节的内容。)

师:接下来,看看这节课我们要达成的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ppt3)

师:投影学习目标

生:齐读,体会学习目标的要求 师:板书(一) 点、线、面、体的概念 (二)点、线、面、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黑板上呈现本节的内容,条理清晰)

(三)温故知新(ppt4) 师:投影问题;

如图所示,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 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 生:观察图形,思考答案。并说出答案。

师: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教学生分析方法,比如当有一个面水平时,水平棱有八条,竖直的棱有四条,共有十二条棱,体现分类的思想。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体现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是一个几何体,下列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识别图形(ppt5)

学生说出几何体,教师给出对应的答案。 师:这些图形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板书体

(五)点、线、面、体的概念(ppt6) 问题1 点、线、面、体的概念

师:展示模型:圆锥,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说出下列各图形的名称

生: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并概括出来。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 ppt 中,图1是保护地球的动态图,图2是纸雕。

师引领学生从中找到平面,曲面,直线,曲线。明确点,线,面的意义。 板书点、线、面、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审美情趣。)

问题2 找出诗中的“点、线、面、体”(ppt7)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要求学生听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结合点、线、面、体的意义,找出诗中的“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学科融合,多媒体与教学融合,唱古诗的视频中插入鸟的鸣叫声,创造意境。呈现出由点,线,面、体交织成的立体画卷。)

问题 3(ppt8)

(1)

2) (3) (4) (5)

(1)围成上面图形的各部分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上面的图形中,只有一个面围成的是_______? (3)上面的图形,按面的数量从小到大排列是_____

此题由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变化而成,补充了后两个问题。

(问题1至问题3体现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六)点、线、面、体的关系(ppt9)

链接了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演示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演变过程。形象,生动,直观,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师板书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点、线、面、体演变的实例呢? 生:举例,畅所欲言。

师:听学生举例,并随时解读。师预设部分示例,展示给同学。 1、点动成线(ppt10)

月亮绕地球转,写字,下雨,飞机喷雾。 2、线动成面(ppt11) 刷墙,涨潮,摇摆的雨刷 3、面动成体(ppt13) 旋转门,喷泉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ppt14)

两幅画面都体现了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阅兵动态图片,感受祖国的强大, 5、教材120页练习第2题(ppt15)

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先想,再讨论,找到答案,最后验证;拿出自己课前做好的直角梯形,半圆,长方形,90°角的扇形。按照图示操作验证答案,并说出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只能想象出图形,比较抽象。

教师链接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演示每个图形的旋转。动态变化, 最后的图形完全呈现在眼前。由抽象到具体,验证学生的结论。

说明,需要几何画板支持。

6、视频欣赏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印刷术

点组成了图形的基本元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关系,体会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认知方法。

2情感教育

(八)布置作业

1. 121页1题, 122页5题

2. 收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实例。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板书设计

4.1.2 点、线、面、体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律,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利用模型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口多,画图少,以后要训练学生画图,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平面图形演变成立体图形 例:三角形→圆锥 长方体→圆柱 一、点、线、面、体的概念 体:几何体 面:包围体的是面是,(平面、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成线(直线、曲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绘画中的点线面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 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 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 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 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引入新课:(2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相关图片赏析

点线面体的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点、线、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 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便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用具 纸盒、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 1.谁能说:几何是研究什么的? 由学生答出: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 2.几何图形是怎么得的? 由学生答出:对许多物体,不管它们的其他性质,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 二、观察思考 1.使学生了解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并能有一初步认识. (1)首先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长方体、圆柱体、足球以及要求学生所作的纸盒(不必粘合) 教师手拿没有粘合或长方体纸盒的剪好的纸片做演示.说明,如何折过来就可得到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师问学生,这个纸盒是什么形状? 答:是长方体. (2)再带领学生看纸盒,问它是由什么图形围起来的? 学生答出由许多长方形围起来的.

教师说明包围体的这些长方形称为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也都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也是曲的. (3)再看纸盒,问两个面之间交接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答出是线(小学时学生学过直线,所以他们可能答是直线.教师说明,现在我们只叫它线.至于叫什么线,以后再说) 教师再问,这个长方体上有多少条线? 学生答出有12条. 教师讲清,面和面相交接的地方形成线,长方形中的线是直的.圆柱两个底面与侧面交接处,形成两条线,是曲的. (4)再看纸盒.问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答出是点. 教师说明,线与线相交成点,点无大小. 小结一下,且写在黑板上 体由面围成,面有平的和曲的之分. 面和面交成线,线也有直的和曲的之分. 线和线交成点,点无大小. 三、一起探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明水县第五中学纪洪光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概括性.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支持分析: 根据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ppt课件,视频,音频,动画)辅助教学。实现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课前播放《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流过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课程结束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激励学生,相信自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之一) 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3,几何画板,爱剪辑 说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ppt2) 欣赏烟花燃放的视频,点线面体组的画卷,从而导入新课。 师:板书4.1.2 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体现了本节的内容。) 师:接下来,看看这节课我们要达成的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ppt3)

师:投影学习目标 生:齐读,体会学习目标的要求 师:板书(一) 点、线、面、体的概念 (二)点、线、面、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黑板上呈现本节的内容,条理清晰) (三)温故知新(ppt4) 师:投影问题; 如图所示,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 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 生:观察图形,思考答案。并说出答案。 师: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教学生分析方法,比如当有一个面水平时,水平棱有八条,竖直的棱有四条,共有十二条棱,体现分类的思想。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体现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是一个几何体,下列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识别图形(ppt5) 学生说出几何体,教师给出对应的答案。 师:这些图形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板书体 (五)点、线、面、体的概念(ppt6) 问题1 点、线、面、体的概念 师:展示模型:圆锥,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说出下列各图形的名称

《点线面》教案备课讲稿

《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其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进行造型活动,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3.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4.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五. 拓展 1.欣赏: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 C.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 《自行车》C. 《雨伞》D. 《建筑物》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第七中学朱丽萍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设计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点、线”的存在自然引申“体”的存在,按照“体面线点”的结构顺序展开教学。观察大量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静态),但怎么组成几何图形,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旋转动画,动态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抽象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的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自己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主动动手操作。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实例,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会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现象。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类比、变换的思想。 3、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 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范文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范文 篇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 2、加深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数学思考 1、通过探究点线面体 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现象、猜想规律,验证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从静态、动态两种角度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3、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线、面的不同类型,初步感知分类与划归的数学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通过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 图形以及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构筑具体----抽象----具体这一数学发现与应用的循环。 1、通过联系实际认识点、线、面、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对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练一练 1.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正方体,它是由 6个面围成的,有 8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都有 3条棱。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4.奥运会场面图片由基本元素—点组成。 5观察右边的图形,并填空:棱是由____和_____相交而成的;顶点是由_____和_____相交而成的。 想一想观察下面运动的图片,分别可以看成什么几何图形在运动? 它们的运 动又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呢? 连一连请将下列的平面图形和将它如图绕虚线旋转 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连线. 点、线、面、体 点—— 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直线 无大小 几

七年级数学上册《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版(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4.1.2 点、线、面、体 课型:新授课 【教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探索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问题情境 [问题1] (1)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2)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3)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二、新授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 (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 (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教师对以上结论加以总结、完善.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例子,并把课前准备的挂图和物品等展示出来和学生交流. [问题2](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问题) (1)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2)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①教师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 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③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 (3)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④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 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 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一摞壹元硬币…… 三、课堂练习 (1)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

七年级数学点线面体教案

4.1.2 点、线、面、体 松树中学汪照瑞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至第1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2.难点:关于体、面、线、点关系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 3.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绳。 学生准备:硬币,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二、新授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3.点、线、面、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3)、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4)、探讨线的概念及分类 a、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 b、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 4、探讨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 (2)、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练习:课本122页练习1、2题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大量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静态),但怎么组成几何图形,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旋转动画,动态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实例,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会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现象。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类比、变换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体现。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 圆柱、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1.2点线面体

No. 课题:4.1.2点.线.面.体教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 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 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学习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 课前自助 新知探索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活动一>观察图形:见课件 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②观察面与面相交的地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1.面与面相交成,线与线相交成,包围着体的是。 2.面分为、。 3.线分为、。 4.点。 <活动二>动面观察,感受联系: 探究1、 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笔尖在纸上运动时会画出什么图形? 得出:点动成。 探究2 (1)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 (2)通过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得出:线动成。 探究3: 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②举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巩 固 新 知 堂 堂 清 作 得出:面动成。 挑战自我: 1.正方体是由面围成的,它们都是。 2.正方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边。 3.圆柱是由个面围成的,其中两个面是,一个面是。 4.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条线,它们是。 完善自我: 1.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它是由个面围成的,这些面是,有个顶点, 经过每个顶点都有条棱。 2.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3.面与面相交成,线与线相交成 ,包围着体的是 超越自我: 1.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明了什么? 2.小朋友玩游戏,老师要小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了他三件东西:一截小棍、一支粉笔、 一根细绳,3.正方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边。 你能告诉小李如何做吗? 3.将你手中的半圆形量角器绕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三角板绕着它的一 边旋转一周又可以得到什么几何体? 1.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请用虚线连一连: 2.刷墙工人用棍刷刷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给我们以点动成线的原理是() A、洗车挡风玻璃上转运的雨刷。 B、转动的电扇。 C、表演型飞机后面喷出的彩烟。 D、转动的自行车辐条。 4.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将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长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 求圆柱体的体积

4.1.2点线面体教案

4.1.2 点、线、面、体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体、面、线、点,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2、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适当的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3、通过体验点、线、面、体的概念的抽象过程,能自觉运用直观感知(具体)----分析概 括(抽象)----举例阐释(具体)的认知方法完成对部分概念的结论的探究。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 难点:点、线、面、体概念的抽象过程。 三、教前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具体事物或实例中进行数学抽象也有了初步认识,但点、线、面、体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与直观感受往往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平面是无限延展的,点没有大小只代表位置),现阶段是难以理解,完整认识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避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自发的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义. 对于点线面体的关系,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用文字描述的结论,学生易于掌握。而结论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并举例说明,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先引领示范,学生获得体验后再进行模仿式探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练习式。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问题 4 利用长方体、圆柱、棱柱、棱

三追本溯源,探究本质 问题8 观察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你能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

七布置作业 设计一张小报 题目:《我是小小建筑师》 板书设计: 题目:点、线、面、体

(人教版初中数学)点线面体

4.1.2点、线、面、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2、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体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3.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教学过程:

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 (2)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教师列举更多的生活 实例说明“点”的意义. 学生观察图片.表述 观点.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 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 是由点、线、面、体组成 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 元素. 在活动3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学生在实际背景 中对这些抽象概念认识和 理解; (2)对几何图形和 点、线、面、体之间关系 的理解. (3)发展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 从集合的角度 来看,点是组成图形 的最基本的元素. 线、面、体都可以看 成是由点组成的.通 过大量的生活实例 感受几何图形的构 成,发展几何直觉. [活动4] (1)小结. (2)3.1整节小结. 学生思考,试着独立完 成本节知识结构图.再分小 组结合其体实例进行讨 论、交流.教师启发学生从 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对点、 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 行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的 总结回顾学习 内容,初步学会反 思. 鼓励学生在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积 极的参与到对数学 问题的讨论中来,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案 单位:太和五中 授课教师:吴艳 一、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119-122页。 二、知识与能力: 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 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各类熟悉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并从静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通过具体事例从动态角度进一步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反思总结并应用.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问题一: (1)出示东方明珠的画面,仔细观察图形,找出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提出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 (2)通过长方体、圆柱、圆锥说明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问题二: (1)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面) (2)看一看,这些面有什么不同?(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 举例:平静的水面给我们一平面的形象,一些建筑物的屋顶给我们以曲面的形象。碗的侧面、汽车的外壳、伞的伞面,水壶的侧面。 练习: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请生分别说出) 教师归纳:教学中面可以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而在数学中平面一词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认识初步知识点汇总

图形认识初步知识点汇总 1、几何图形:我们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 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2)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圆柱体。 2、常见的立体图形 (1)柱体:A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B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围绕它旋转一周二形 成的曲面所围成的集合体叫做圆柱。 (2)椎体:A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B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3)球体: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4)多面体:围成棱柱和棱锥的面都是平的面,想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多面体。3、常见的平面图形 (1)多边形: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 (2)圆:一条线段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图形。 (3)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4、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出三张所看到的图(分别叫做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这样就可以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有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把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后在 平面上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1)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棱柱和棱锥的展开图 (3)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规律:A展开图全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正方体或长方体;B展开图中含有三角形时-----棱锥或棱柱;若展开图中含有2个三角形 3个长方形-----三棱柱;若展开图中全是三角形(4个)-----三棱锥。C展开图中 含有圆和长方形-----圆柱;D展开图中含有扇形------圆锥。 6、点、线、面、体 (1)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2)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3)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4)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7、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8、几何图形的组成: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 几何图形。 9、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1)表示方法 (2)点与直线的关系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点线面体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点线面体) 一、教案背景分析: 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可前准备:铅笔、三角尺 4、教师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模型;与教材配套的 各种挂图、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⒈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 ⒉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⒊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⒉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各类熟悉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并从静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通过具体事例从动态角度进一步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反思总结并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问题:⒈举出一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教师给出体的概念) ⒉①你知道这些体是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Ⅰ.体是由围成的;面有两种,和。 Ⅱ.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有直的也有。 Ⅲ.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 教师关注: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否独立思考后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3)学生能否运用数学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⒊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问题㈠: ⒈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生共同总结出“点动成线”的结论:几何画板演示举例:[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⒉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提高学生 研究问题的兴趣。) ⒊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美术课-(点线面)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程名称美术课课时2课时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手绘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会他们细心严谨认真的态度 重难点感受点线面的表现力。 点线面在绘画中应用。 课前说明:因为下一单元要学习服装设计,发现学生对造型能力的缺失以及对 如何运用点、线、面构成美的画面的运用都很弱,所以开选了2节基础课来强 化一下。 课堂设计 第一课:点、线、面 准备:画纸(刮画纸),竹笔(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笔都行,能写能画就行),点线面海报教材。过程:1,发画笔,画纸。2,自由绘画。(我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4,大家遇到问题就发问。不会画也可以发问。5,教他们怎样补救“画错”的线条。6,不用橡皮,涂改液。 讲解部分:故事导入,学生来说说看画面中的点、线、面。 得出结论: 绘画作品以其生动的视觉形象,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审美感受 绘画中的形式元素,具有相对的审美价值 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元素,是绘画的最基本的艺术语言 欣赏一些中外作品,了解下点、线、面在画面中的作用。 1,点线面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点的造型,构成: 这些都可以是一个点,图形的形式关系,点,可以是灵活的,变化的,启发智力,激发思维。2,线的种类与形态,基本类型:直线,曲线,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线与方向:学会思考,表现。 3,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4,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规则的与不规则的点。它是一种视觉感受。 点的张力作用:点的心理连线: 心理三角形: 5,线的视觉特征和变化。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有长,宽,厚等丰富的变化。 6,由点和线组成的画面就叫做面:…… 总结:点的密集就形成了线。 线的密集就形成了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1.2点线面体 课时练习

4.1.2 点、线、面、体 一. 选择题(共10小题) 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如图),下列关于截面(截出的面)的形状的结论:①可能是锐角三角形;②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④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详解::①正方体的截面是三角形时,为锐角三角形,正确; ②正四面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不正确; ③正方体的截面与一组平行的对面相交,截面是等腰梯形,不正确; ④若正四面体的截面是梯形,则一定是等腰梯形,正确. 故选:B. 2.若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棱柱有4个侧面B.这个棱柱有5个侧面 C.这个棱柱的底面是十边形D.这个棱柱是一个十棱柱 【答案】B 【解析】已知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可知它是五棱柱,五棱柱有5个侧面,有5条侧棱,底面是五边形.故

选B. 3.将下列各选项中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详解:A、上面小下面大,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正确; B、上面大下面小,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错误; C、是一个圆台,故本选项错误; D、下面小上面大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4.一个七棱柱的顶点的个数为( ) A.7个B.9个C.14个D.15个 【答案】C 【详解】解:一个七棱柱共有:7×2=14个顶点. 故选:C. 5.一个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其内部构造不详.用5个水平的平面纵向平均截这个物体时,得到了一组(自下而上)截面,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这个长方体的内部构造可能是() A.球体 B.圆柱 C.圆锥 D.球体或圆锥 【答案】C 【解析】选项A,球体截完是圆,由小变大,再变小,A错 选项B,圆柱截完都是等圆,B错. 选项C,圆锥是由小变大,或者由大变小.C正确.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点、线、面》教案新人教版

《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加深对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 通过联系实际认识点、线、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对点、线、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件宝,它们是什么呢? (出示用卡纸剪的小原点)这是什么? 生:小圆片。 师:老师给它一个名称,叫点。 (出示一根线)这是? 生:线。 师:对,这是第二件法宝。 (出示黑色卡纸)这是? 生:一张长方形的卡纸。 师:这是第三件法宝,叫面。(板书——点线面) 师:有谁知道老师能把这三件法宝变出什么来? 生:不知道。 师:老师能把它们变出漂亮的美术作品来。(出示一幅点线面的范作) (教师由“三件法宝”来引出主题,让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本课中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阶段 师: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点? 生1:三角形的点。 生2:椭圆形的点。 生3:正方形的点 …… (教师在黑板上一一画出) 师:你还见过哪些线呢? 生1:直线。 生2:曲线。 生3:浪线 …… (教师画出——﹏) 师:面呢? 生1:三角形的面。 生2:正方形的面。 …… (教师画)

师:其实呀生活中的点线面无处不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找找点线面吧!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有所了解,并引入到下一环节中去,老师点评:不能这么上,完全框死了对于点线面的认识,应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去认识) (多媒体出示图片斑点狗) 师:点线面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美术作品中也到处可见。 (出示国外大师的作品,学生欣赏) (出示书法作品) 师:书法作品中的线苍劲有力。 (出示国画梅花图) 生:树枝是线,梅花是点。 师:我们小朋友的作品中也有点线面。 (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动物、服装、陶罐、自然界、美术作品等等,请学生找一找点线面,观察分析点线面的形状特点等。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点线面,呈现各种形态,很美丽,装饰着生活。老师点评:这些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很复杂,不能单单的把点线面单独拎出来说的,应该给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泥工做的点线面,你们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上台摆一摆,学生摆了个适合纹样的图案)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多了。 师:把这些点线面有规律的排列起来,也很美。 (通过反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点、线、面很好的穿插起来或者有秩序的排列起来才美观,把点、线、面按照一定的方法组织起来,形成变化,才能成为一幅美丽的作品,而不是任意的排列就可以的。教师点评通过这个范例演示把学生的适合纹样难点解决了。)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创作一幅点线面的作品? 师:(出示作业要求)1点线面巧妙的组合2画面美观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材料,创作一幅点线面作品。 三、学生创作 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带材料跟教师准备材料相结合。如:蔬菜瓜果、罐子、衣服、绳线、纽扣、卡纸、铁丝等等,学生自由运用组合各种材料,使之成为一幅完整而有创意的点线面作品。 四、展示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