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7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7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7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7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27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827外国法制史学】

一、解释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吠陀

答:吠陀是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法律渊源。约成于公元前l500——前600年,用诗歌体写成。相传由古代仙人爱神的启示随口诵出,后由广博仙人整理而成。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这四部吠陀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充满神话和幻想,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2.德拉古法

答: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雅典平民阶层的地位日益重要。公元前621年,在平民反对民族贵族操纵司法的斗争中,德拉古当选为执政官,他迫于平民阶层的压力,将现行习惯法加以整理编纂,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该法主要有三项改革:①规定公民权取得的条件,即只有能够自备武装的人才享有公民权;②将贵族会议选拔官吏改为公民抽签选举;③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

德拉古法以广泛采用重刑著称于世。它开启了雅典成文法的始端,标志着雅典法已进入

成文法时期。另外,法律的一些条文禁止血亲复仇,对私有财产关系作了相应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专横的司法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教会法大全

答: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包括格拉蒂安教令集在内的历次教会法汇编以及格拉蒂安未收入教令集的《集外集》和《一般流行性教会法规》等六部法律文献编纂在一起,称为《教会法大全》(又称)《寺院法大全》或《宗教法大全》)。它成为中世纪后期教会法最基本的渊源,一直沿用到1917年才被新的《天主教会法典》所代替。l983年又颁布新的《天主教会法典》,是现行教会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4.公事方御定书

答:1603年由德川家康(1542—l616)所创立的幕府,称“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其主要法律形式是幕府法和藩法。就幕府法而言,其成文法初期被称为“法度”,中期以后多被称为“御定书”。御定书中最主要的是《公事方御定书》(1742年),它在继承传统习惯法的同时,又仿照中国的明律。分上、下两卷,上卷共81条,是各种法令和判例的汇编,下卷共103条,通常被称为“御定书百条”,主要是关于刑法和刑事诉讼的规定,它是幕府刑事法的基础。该御定书的大部分内容一直沿用到德川幕府末年。

5.《英国法释义》

答:资产阶级革命后,大批法官和法学家对l6世纪以前的普通法作了总结和解释,并将罗马法的某些原则输入普通法,出现大量普通法著作和汇编,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布莱克

斯东于1765—l769年写成的《英国法释义》。该书以他在牛津大学所作的英国法讲座为基础写成。它首次对中世纪以来以判例形式出现的粗糙而又杂乱无章的普通法进行了编排和整理。全书共分四卷,分别论述人权、物权、个人不法行为和公共不法行为。

布菜克斯东试图将普通法与当时盛行的自然法学说联系起来,为普通法的合理性辩护。他认为普通法所承认的个人权利就是天赋人权,因而国王政府对人民负有法律上的义务,不得限制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并引申出契约自由原则,为普通法注入了资本主义活力。同时,布莱克斯东还对判例的法律地位作了精辟论述,他认为判例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恪守先疆是法官的义务,为“遵循先例”原则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简述罗马私诉程序的发展。

答:在罗马,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对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私诉程序先后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

(1)法定诉讼

在共和国初期盛行,仅适用于罗马市民。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诉讼应严格依照法定的诉权和程序,陈述用一定的术语,配合固定的动作,并要携带争讼物到庭。案件要经过法律审理(审判官对当事人的要求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可受理此案)和事实审理(承审员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审查,作出判决)两个阶段。

(2)程式诉讼

这种诉讼是指诉讼当事人的陈述经过大法官审查认可后作成程式书状(程式),交由承

审员等根据程式所载争点和指示而为审判的程序,是最高裁判官创立的、适应罗马对外商业发展需要,以弥补法定诉讼形式主义缺陷的一种诉讼形式。它虽仍分为法律审理和事实审理两个阶段,但已简化了诉讼手续,如原告的请求和被告的反驳都不需要履行严格的仪式,双方均能自由陈述意见等。

(3)特别诉讼

这是最高裁判官凭借其权力,发布强制性命令采取特殊保护的方法,而不按一般程序进行,以保护不能用一般司法方式来保护的特殊利益的诉讼程序。它废除了过去两个阶段的划分,诉讼活动自始至终由一个官吏来担任。侦查时允许告密,为了取证,对自由人也可逼供拷打,审判完全失去公开性质,只许少数有关人员参加,法官得强制当事人出庭和执行判决,不再交民选法官复审。诉讼当事人还须交纳一笔裁判费。特别诉讼在帝国后期成为主要的诉讼制度。

2.简述日耳曼法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

答:作为财产的土地,在日耳曼王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土地的权利,主要依土地使用人的政治身份、社会地位来确定。基本形式有:

(1)马尔克公社土地所有制

这是渊源于日耳曼氏族制度的土地所有制。又称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实质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度。当日耳曼人组成以地域划分的马尔克公社时,公社所在地及其周围的土地就成为整个公社的财产。其中,社员房屋所占土地及与之相连的小块园地属社员家庭私有;河流、森林、山坡、牧场属公社所有,社员共同使用;耕地也属公社所有,但分配给社员家庭耕种。对耕地,社员拥有使用权、收益权,公社则拥有管理权、处分权。这种自由农民土地存在的

时间不长,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很快就为其他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吞并。

(2)大土地所有制

大土地所有制产生于建国时期。在入侵罗马的过程中,除马尔克公社土地外,大量的土地为国王占有,并被当作战利品,由国王恩赐给贵族、亲兵、教会等,获得这种土地者拥有完全的私有权利,可以自由处置、继承。随着封建化的发展,贵族势力不断加强,受恩赐者的权力也逐渐扩大,并通过“委身”方式大量吞并自由农民占有的小块土地来扩大土地范围。他们实际上行使着统治权,以至国王后来也不得不以授予“特恩权”的方式承认这种权力。

(3)采邑制

这是在承担一定义务的条件下占有土地的制度。初期,国王封赏土地是无条件的,封赏以后,国王实际上失去了控制。为加强国王的权威,8世纪30年代法兰克王国进行了“采邑改革”,即改无条件封赏为有条件封赏,这种封地就称为“采邑”。领受采邑要承担的义务,主要是为国王服兵役的义务,另有服从国王的命令、交纳税收等。采邑只能终身享有,不得世袭。

(4)农奴份地

农奴从其领主处领得的小块土地。农奴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其人身也被固定在土地上,不得随意离开。领主转让土地时,农奴是同时被转让的。

3.简要分析德国行政法的主要特征。

答:德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典化的特征在行政法领域也十分突出,这与法国不同。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行政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坚持公私法的划分,将行政法调整的范围严格限制在公法领域

在德国,公私法的划分,对法律的实际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行政法是关于公共行政机关的职能、程序和组织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着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规定公民在行政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公法的一个部门,这就有别于那些即使适用于公共行政机关的私法。因此,德国行政法的调整范围相对较窄,仅限于传统的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为基础的政府管理部门的活动。

(2)以成文法为主体,概念明确、体系完整

虽然,行政法由于其调整对象的广泛性,很难象民法、刑法那样以一部成文法典的形式将所有重要原则和规范纳入其中。但是,德国行政法从部门法律体系来看是相当完整的。由于采取成文法的形式,立法部门不能不对大量复杂的行政法基本概念,如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授权、国家责任等作出简明扼要的解释,这不仅有利于法律的实际适用,而且有助于行政法学的发展和繁荣。

(3)行政司法体制的独特性

从行政审判角度来看,德国同样采取双轨制司法体制,即从诉讼程序和审判机关的设置上,采取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单独设立的方式。但是,德国为了更好地坚持公私法二元化,将行政诉讼局限在纯公法的范围,在行政法院之外,另行设立包括财政法院、劳动法院在内的不属于普通法院系统的专门法院,以处理大量依严格的公私法标准难以归类的法律纠纷。

4.简述英国l9世纪法律改革的基本内容。

答:(1)英国19世纪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商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