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植物学通报1998,15(2):33~40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邢雪荣1张蕾2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2(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北京100006)

摘要本文阐述了硅在植物中的形态、分布、吸收、积累、生理作用及其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研究表明: 11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无机物形态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和细胞壁。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根据硅的含量,可将一般栽培植物分为三种类群;同时根据植物硅钙摩尔比值可将植物分为喜硅植物和非喜硅植物。硅在植物各部分分布不均匀,并且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中的硅含量不断变化。植物中硅的积累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21植物主要以单硅酸形态吸收硅,不同植物吸收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硅能力,其吸收过程受体内代谢活动影响<请合法使用软件>其它大多数植物主要以被动方式吸收硅,但不排除具有选择性吸收硅的可能性。31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硅是一些植物(如禾本科植物、甜菜、木贼属植物及某些硅藻)的必需元素。硅对其它很多植物具有有益作用。硅对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抗逆能力三方面的影响上。在去硅条件下,多种植物表现出缺硅症状。41硅对植物吸收利用对其它营养元素产生影响。硅对不同元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某种元素的作用常发生变化。

关键词硅,营养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SILICON NUTRITION OF PLANTS

XING Xue-Rong1ZHANG Lei2

1(I 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

2(Beij ing M unicip al Bureau of L and and H ousing A dministr ation,Beijing100006)

Abstract T 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form,distribution and physiolog ical effects of silicon in plants and their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Studies show ed that:1)Silicon mainly deposits in the cuticular cells and cell w all of plant in the form of SiO2#nH2O.Silicon content in plants varies g reatly among plant species.Generally,cultivated pla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silicon contents.We can also divide siliconphile and non-sil-i conphile plants according to their molecular ratio of silicon and calcium.Silicon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ame plant are not homogenous and changed w ith the g row th phase. T he accumulation of silicon in plants is affected by many environment factors.2)Plants ab-sorb silicon mainly in the form of mono-silicic acid.The ability of silicon absorption v aries obv iously among plant species.Rice can uptake silicon initiatively,and the absorption process is affected by their metabolic activities.Most of other plants mainly uptake silicon passively, but the possibility of selective absorption can not be ex cluded.3)Silicon has effects on plant g row th and development.I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some plants(graminaceous plants, such as beet,scouring rush and some kinds of diatom),and it also benefits to many other plants.Silicon effects are mainly1)on plant structure,2)on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plant and3)on the ability to resist adverse circumstances.M any plants showed a symptom

34植物学通报15卷

of silicon shortage w hen all the silicon is removed from the grow ing environment.4)Silicon influences the uptake and ulilization of other nutrient elements,and has different eyects on different elements.These influences often change dur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ilicon,Nutrition

硅(silicon)元素约占土壤组成物质的四分之一(蒙格尔等,1987;南京农业大学, 1988),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元素。早在1804年,de Saussure就发现植物中含有硅(邹邦基等,1985)。硅几乎存在于所有生长于土壤中的植物体内。Sachs于1862年正式提出硅是否参与植物营养过程的问题(Lew in,1969;邹邦基等,1985),接着人们利用土培、水培及物理化学等技术作了许多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经过百余年努力,对于硅在植物中含量、分布、吸收、累积、化学形态与生理作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1硅在植物中的形态和分布

在多种植物中,硅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形态存在于表皮细胞和细胞壁,其中以禾本科、木贼属、莎草科和荨麻科植物最为显著(Lew in,1969)。据报道,约有440多种木材含有硅且呈颗粒状或颗粒团状,常出现在热带木材的射线细胞和轴向薄壁细胞中(Amos,1952;Richer,1980)。

硅常作为植物特殊的形态学结构的骨骼(如针刺、针叶等),而有许多植物不具备这种骨骼结构,硅却仍占其灰分的很大部分。在单细胞植物中,硅以二氧化硅胶形态存在于硅藻和某些硅化金藻的细胞壁中(Lew in,1969)。

Jones和M ilne(1963)研究表明,燕麦中的SiO2为非晶质和各向同性的,其中含有1315%的结合水,比重2104,折射率11427~11440,表面积1414m2/g。

利用红外吸收法和溶解率研究表明(Lew in,1961),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硅藻中的非晶质SiO2为一种二氧化硅胶(即一种水化的非晶质SiO2,即SiO2#nH2O或聚合硅胶)。植物中的二氧化硅通常称为蛋白石,但其性质与其说类似于地质过程中形成的蛋白石矿物,不如说类似于二氧化硅胶。

水稻中二氧化硅是最普遍的硅存在形式,占整株含硅量的90~95%。硅也以其它形式存在,水稻中硅酸含量为全硅量的015~018%。胶态硅酸为全硅量的0~0133%,其数值随测定部位的不同而变化。木质部汁液中的硅全部为单硅酸(H andreck等,1967;高进康雄等,1988)。用红外吸收法研究发现水稻中没有有机硅化合物的吸收带,但这一结果并不能完全否定可能存在少量有机硅化合物。Engel(1953)证明,在黑麦草中存在硅-半乳糖化合物。但众所周知,硅分子可以和许多种物质结合(与简单分子结合,如多氢的乙醇和有机酸与复杂分子结合,如氧化血朊、白蛋白、骨胶原、明胶、胰岛素、尼龙、胃蛋白酶和昆布多糖(Clark等,1957a;1957b)。由于硅这种与多种有机分子结合的趋势,使我们难以确定如硅-半乳糖之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在植物中真的存在呢,亦或是在浸提过程中形成的。有报道,植物中的二氧化硅和纤维素框架紧密结合并只有当纤维素被溶解时才分开。也有有关高等植物中存在二氧化硅与蛋白质结合物的报道(Umemura等,1961)。

试验表明,二氧化硅一旦固化并沉淀下来,就不再作为硅元素的来源供给植物的其它

2期邢雪荣等: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35

部位(H andreck等,1967)。

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种间差异很大、在植物各部分往往分布很不均匀和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植物种间的差异:有人把构成植物体的各种元素按其顺序排队,发现硅在单细胞藻类中占第三位,在羊齿植物中占第七位,在被子植物中后退到第14位。

高桥英一和三宅靖人(1976)曾对栽培于同一土壤上的属于4个门、10个纲、82个科的175种植物进行了无机分析,发现:1苔藓植物与羊齿植物的硅含量比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高;在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硅含量比双子叶植物高;在单子叶植物中含量差异也较大,在禾本科、莎草科等含量高,而百合科、石蒜科等含量较低。o在所分析的元素中,硅的种间差异最大。?硅含量高的植物钙含量往往较低,而使其硅钙摩尔比值较高。他们将所有植物内硅钙摩尔比值大于1的植物定义为喜硅植物,此比值小于1的为非喜硅植物。双子叶植物中几乎没有硅钙比大于1的,而单子叶植物中大于1的植物很多,如禾本科、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大部分在系统发育上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硅的含量,一般的栽培植物可分为三种类群(邹邦基等,1985)。第一类群是含硅量特高的,如水稻,其茎叶干物质中含有15~20%(SiO2),甚至更高,一般认为这与它的水生环境很有关系。第二类是/旱地0禾本科植物,如燕麦、大麦、小麦,它们的硅含量为干物质的2~4%(SiO2)。第三类是以豆科植物为代表的低含硅量的双子叶植物,它们的硅含量要比第二类植物还低10倍左右。

树木叶子的硅含量比禾本科植物叶子低,但木兰科、桑科、榆科、山毛榉科与棕榈科的树种含有大量硅。有人指出,木本植物叶子中硅的含量是植物种的一个特征,而硅在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的累积又是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征(邹邦基等,1985)。

(2)植物各器官间的分布:在一些植物中,硅平均分布于植株地上部分和根部。象番茄、小萝卜、绿洋葱和中国甘蓝等植物含硅量很低,且地上部、地下部含硅量大致相等或者地下部含硅量略高(Ocuda,1964);有些植物地上部分中的硅大大低于根中的硅,如绛车轴草根中含硅量约为地上部分的8倍(Engel,1953);有些植物整体含硅量很高,而且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分,这在水稻(Tanaka等,1966;蒙格尔等,1987)和燕麦(Jones等,1965)中表现明显。

燕麦根中硅的累积少于整个植株中硅总量的2%。地上部累积的硅分布很不均匀,以穗中含量最多,其次为叶和茎,谷粒中最少。在小麦、黑麦与大麦中亦有类似的分布规律(邹邦基等,1985)。

水稻和上述麦类略有不同,其穗中含量仅为植株总硅量的10~15%。何电源(1980)认为硅在水稻植株内的分布符合/末端分布规律0,即含硅量地上部>地下部,颖壳>叶片>叶鞘>茎>根(浙江农业大学,1990)。

作者研究了硅在葫芦科植物冬瓜中的分布,发现其整体分布情况为:老叶>成熟叶>幼叶>主茎>侧枝>果皮>果实及根,其中果实和根中的含硅量相近。

对水稻中硅的分布研究表明,叶片中的硅分布于表皮层、维管束、维管束鞘和厚壁组织。在叶鞘和茎中的硅主要分布于外皮层、维管束及薄壁组织细胞壁。与叶、茎中硅的分布形成对照的是,根中的硅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在叶片表皮细胞上存在一种二氧化硅与

36植物学通报15卷

纤维素的结合层,在这一含硅层外为一层很薄的角质层,从而形成角质-硅双层结构(孙曦,1983;饶立华等,1986)。研究还发现SiO2的淀积与其细胞壁组成物质关系密切。

植株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可随植株生育年龄而变化。水稻和木贼中老成植株及老叶中的含硅量高于幼小植株和新叶(Tanaka等,1966)。生长到6周的燕麦中相当数量的硅酸发生硅化(Jones等,1965),但这种硅的淀积并不会阻止未成熟细胞的继续扩展,这就意味差二氧化硅在刚刚淀积的时候并非是僵死的。

(3)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是植物中硅的供给源,但土壤绝大部分硅是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只有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微量单硅酸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土壤溶液中单硅酸的含量就直接影响植物中硅的含量。

土壤溶液中单硅酸的浓度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据袁可能等研究,土壤类型、酸度、氧化铁铝含量、粘粒矿物种类、有机质含量、水分条件、温度以及其它养分都会影响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袁可能,1983;藏惠林,1987),从而影响植物体内硅的累积。

2植物对硅的吸收

在低于pH9的土壤溶液或天然水中溶解的硅酸基本上是单硅酸[正硅酸,Si (OH)4],它不带电荷也不解离(Lew in等,1969;何电源,1980;邹邦基等,1985),是高等植物和硅藻吸收硅的主要形态。

植物体内硅的累积,看来主要是通过植株对蒸腾流内单硅酸的被动吸收来实现的。所以土壤溶液中硅的数量和蒸腾的水量,控制着植株体内硅的数量。但某些证据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硅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而可能是受代谢抑制剂影响的一种选择性吸收。不同种植物,当接触含同样浓度硅的土壤溶液和蒸腾相同数量的水时,它们所吸收的硅的数量大为不同。豆科和其它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例如禾本科植物含硅量低,而在禾本科植物中,水稻比旱作物能从每单位蒸腾流中吸收更多的硅(D.hoore等,1972)。番茄吸收硅的量与蒸腾量即通过体内的液量大约成正比,而水稻吸收硅的量与蒸腾量全无关系。高桥英一(1976)发现,在抑制叶面蒸腾的情况下,番茄对硅的吸收剧减,而水稻对硅的吸收几乎不受影响。水稻伤流液中硅酸的浓度为外液的几十至几百倍,而番茄伤流液中的硅酸浓度很长时间后才能达到外液水平(高井康雄等,1988)。

三井进午(1951)首先发现水稻吸硅受硫化氢的抑制,其程度位于磷、钾之后,居第三位,即P2O5>K2O>SiO2>NH4+-N>MnO>H2O>CaO。表明水稻吸收硅与代谢活动有关。一些研究都根据水稻吸硅受到NaCN、NaF、2,4-D、吲哚乙酸的影响这一情况,认为根内的好氧呼吸所产生的能量对于硅的吸收是必要的。Ocuda(1964)等指出,硅的吸收与好气的糖酵解有关,但与糖酵解的第一步无关。

水稻具有主动吸收硅酸的能力,从各种代谢抑制剂对硅酸吸收的影响也说明,水稻吸收硅酸的能力来自体内的代谢活性,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根部,地上部的硅酸吸收是伴随蒸腾流的被动吸收。

有人发现,某些双子叶植物对二氧化硅的吸收也可由于诸如叠氮化钠、二硝基酚类酶抑制剂的作用而减少,但蒸腾作用并不作相应降低(高井康雄等,1988)。双子叶植物所摄取的二氧化硅虽少于经由质流带到根部的量,但在其木质部汁液中,二氧化硅的浓度却显

2期邢雪荣等: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37

然大于土壤溶液中的。如蚕豆木质部汁液中所有二氧化硅的浓度就比浸浴其根部的溶液所含有的大五倍。

作者研究发现,冬瓜可以逆浓度吸收硅,其木质部汁液中硅浓度高于外界几至十几倍,吸硅速率和细胞内外硅浓度非线性关系,可见冬瓜对硅的吸收不可能为单纯的被动过程。另外作者发现在自然生长条件上,冬瓜籽的伤流液中硅浓度为外界的五倍左右。

硅被水稻吸收后,在导管中以硅酸态液流输送至各个组织,并向组织细胞壁外侧流动,然后经脱水成二氧化硅胶,即俗称的蛋白石沉积下来。

3硅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硅是禾本科(如水稻、小麦等)、甜菜、木贼属植物以及某些硅藻品种的必需元素,而对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似乎不是必需的,但对它们的健康生长是有益的(何电源,1980)。

目前关于硅对水稻生长的作用问题已经研究得较为清楚。首先,硅对水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吸硅充足的植株较健壮,叶片及叶鞘表皮细胞上形成角质-双硅层,一层在表皮细胞壁与角质层之间,一层在表皮细胞壁内与纤维素相结合。这种角质双硅层可以减少叶面水分消耗,并增强水稻对真菌和害虫的抵抗能力。同时供硅充足的水稻植株叶片增厚,维管束加粗,穗轴直径增大;叶细胞内线粒体较多,且其中片层结构及基粒增多(饶立华等,1986)。据报导,硅对水稻植株的气孔大小、密度也有影响,60mg/kg的硅可以降低气孔密度(Kang,1991)。

其次,硅对水稻的生理过程发生影响。硅使植株茎叶间张角减小,改善个体及群体的光照条件;同时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增大、基粒增多,这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硅可提高根系活力,提高其氧化力和呼吸率,增加对水中养分的吸收。硅还可增加叶和根中的ATP含量(饶立华等,1986)。总之,硅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使植株提早抽穗,结穗增多,籽粒饱满。

试验表明,在缺硅条件下水稻生长异常,光合速率下降。在生育前期表现为叶片下披,呈垂柳状,分蘖期植株基部叶片出现由锰毒引起的褐色坏死斑;生育后期表现为延迟抽穗,产量下降。

现在硅肥已经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而对含硅量较低的植物却研究甚少。近年来不断有报导,硅对一些双子叶植物,如番茄(M iy ake等,1983a;Werner等,1983)、菜豆(Werner等,1983)、大豆及黄瓜(Miyake等,1983a;1983b)、冬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也有一定效应。Miyake等(1978;1983a;1983b;1985)在严格去硅的条件下观察到了番茄、黄瓜、大豆的缺硅症状,一般表现为:1.叶片出现畸形。2.生长点停止生长。3.花粉繁殖力下降。4.易感染病虫害。5.结果率低,产量下降。这些缺硅症往往到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来。看来虽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中的含硅量很低,但它对植物产生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要深入了解硅对植物的作用机理,还必须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加大研究深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硅对许多双子叶植物有有益作用。

番茄被认为是非喜硅植物,但若缺乏硅营养仍不能正常生长,且其缺硅症状要至花期才出现,主要表现为叶片轻微变黄,下部叶出现坏死斑,并逐步向上部叶发展;新叶畸形,生长点停止发育,开花后不能正常授粉,果实畸形或不结果(M iyake等,1978)。黄瓜、大

38植物学通报15卷

豆在缺硅的条件下也表现出相似的症状。

据报导,施用硅肥可以使冬瓜增产、预防甜瓜秃头病,实际上,硅可以增强许多植物的抗病能力。

据研究,在棉花纤维发育伸长阶段,纤维中硅浓度较高,且在次生壁开始形成时达到最大(Ma等,1990),这说明在棉花纤维发育的特别阶段,硅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此外,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中加入硅肥可以部分减轻盐害(Bradbury等,1990)。在天气骤然升温或降温时,施用硅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饶立华等,1986)。

据作者研究,硅是冬瓜生长的有益元素。硅对冬瓜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冬瓜形态结构的影响:硅使主茎增粗,输导组织发达;使叶片增厚,细胞变大。同时使植株体表面的表皮毛增多、增长、变硬。

2、对冬瓜根系的影响:硅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植株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冬瓜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3、对植株蒸腾强度的影响: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冬瓜的蒸腾强度,增强其抗旱能力。

4、对抗病、虫害能力的影响:硅可以增强冬瓜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5、对生物产量的影响:硅可以促进冬瓜生长,提高果实产量。显然硅对冬瓜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硅对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能力等都有影响,可以预见,硅对植物生长的有益作用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硅对植物的作用机理将被逐渐阐明。

4硅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关系

据报道,供硅显著影响水稻中其它营养元素的含量,缺硅则可造成其它营养元素的累积,其中对P、Ca、Mg等元素影响较大,而对N、K等元素影响较小,其在生育前期的影响大于后期。山崎发现(孙曦,1983),硅对水稻吸收其它元素总的来说有抑制倾向。除灰分随硅酸的吸收而增加以外,其它各种无机成分都趋向减少,特别是P、Fe、M n下降显著。但这是就含有率而言,如考虑到植物体吸收的绝对量时,由于硅酸吸收增加了植物干物重,除P、Fe、Mn之外,一般元素还是略有增加的。故上述这种含有率的下降趋势,可以看作是因为生长增加的一种稀释效应。

据范业成报道,施硅后水稻茎、叶中的氮含量略有下降,而穗中的含氮量却上升。这就有利于籽粒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形成,促使籽粒饱满。硅有增加水稻耐氮性的效果(高井康雄等,1988),水稻所含氮素百分比因施硅而降低是由于大量吸收硅酸和干物质生产增加所产生的稀释效果。氨态氮明显使硅的吸收降低,而与硝态氮共存时,硅酸的吸收并不降低。

施硅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磷的利用率(Ocuda,1964)。用31Si、32P同位素技术研究表明,磷对硅的吸收仅有极少的抑制,而硅对磷的吸收则稍有促进作用。

Ocuda(1964)等提出,硅对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又抑制磷的过量吸收,同时促进磷向籽实的转移。Takahashi(1990)等比较了高磷、低磷、和中等磷

2期邢雪荣等: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39

水平下硅对水稻的影响,发现硅在低磷或高磷的情况下增加的干重比中等水平下的干重增加得多。

硅能提高多种植物对铁、锰的忍耐力,如水稻(孙曦,1983;三井进午,1951)、甘蔗(H andreck等,1967)、大豆、高梁(Galverz,1989)等。一方面硅减少植物对铁、锰的吸收,另一方面改善了铁、锰在植物体内的微域分布,防止局部过分集中,从而增强了植物对铁、锰的忍受能力。

Lew in等(1969)研究了硅与硼元素的关系。高等植物和硅藻的生长都需要硅与硼,由于化学性质相似,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在高硅硼比的培养介质中,一种海生硅藻的生长速率下降,表明硅干扰了硼的吸收和利用。

硅对水稻吸收锗及砷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其对放射性尘埃中锶、铯和镉的吸收,减少这些物质对植株生长的不良影响(孙曦,1983)。

据作者研究,硅对冬瓜吸收和积累N、P、K、Ca、Mg等元素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N、P和K,对Ca、M g的影响较小。

硅对N素的吸收和累积始终有促进作用。但在生殖生长阶段,加硅植株中N的含量与其它元素一样均低于缺硅植株。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加硅促进冬瓜生长,而同时抑制蒸腾所产生的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的缘故。然而至冬瓜基本上完成生育周期时,各元素的积累又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均有所提高。由于硅能促进冬瓜根系生长,加大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特别是生育后期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以使冬瓜根系在生长末期仍能保持较好的吸收养分能力,从而使各元素的积累相对增加。在冬瓜生长前期,植株需P较多,加硅促进P的吸收和积累;至冬瓜生长后期,加硅抑制了P的吸收,并使根中P的积累减少,但地上部P的含量却有所提高。可见,硅能在冬瓜需P相对较小的后期防止根系过多吸收P,并能促使P从根向地上部转移。

M g有助于植物通过根系吸收P,有人用水培与同位素示踪法证明,植物从不含M g 的培养液中吸收P很少,而当叶面喷施Mg时则增加了P的吸收。

在冬瓜生长后期,施硅抑制P吸收的同时减少茎叶中Mg的积累也许是基于上述原因。

硅对K的影响也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据文献报道,K+通过K+泵影响植物气孔运动,从而影响植物的蒸腾强度,硅的这些效应到冬瓜生长后期才明显表现出来。是否由于硅代替了K的部分生理作用而使冬瓜减少对K的吸收和积累?这一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总之,硅对其它元素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并随着冬瓜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三井进午,1951。日本土壤肥料学杂志,22(1):46

邓友军,马毅杰,1992。土壤,24(3):116~124

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9。作物营养生理,科学出版社,北京

孙曦主编,1983。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农业出版社,北京

何电源,1980。土壤学进展,5:1~11

邹邦基,何雪晖,1985。植物的营养,农业出版社,北京

饶立华等,1986。植物生理学通讯,3:20~24

40植物学通报15卷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1988。土壤农化分析(第二版),农业出版社,北京

袁可能,1983。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桥英一,三宅靖人,1976。日本土壤肥料科学杂志,47:296~306

藏惠林,1987。土壤,3:123

[日]高井康雄等(敖光明等译),1988。植物营养与技术,农业出版社,北京

[英]腊塞尔,1979。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科学出版社,北京

[美]B.梅尔等(黎盛隆译),1972。植物生理学导论,农业出版社,北京

[美]P.J.克雷墨,1989。植物的水分关系,科学出版社,北京

[德]K.蒙格尔,[英]A.克尔克贝(张宜春等译),1987。植物营养原理,农业出版社,北京

Amos G L,1952.Silicon in T i mbers,CSIRO BULLET IN,pp267

Bradbury,M,Ahmad R,1990.Plant Soil,125:1,71~74

Clark S G,Hol t P F,1957a.Trans Faraday S oc,53:1509~1515

Clark S G,Hol t P F,W ent C W,1957b.Trans Faraday S oc,53:1500~1508

Engel W,1953.Plan ta,41:385~390

Galerz,L,1989.Jour nal of Plant N utr ition,12(5):547~561

Handreck K A,Jones L H P,1967.Australia n J Biol S ci,20:483~485

D'hoore J,et al,1972.S oils of the Humid T ropics,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 ces,Washington D C

J ane F W,1970.T he Structure of Wood,2nd Ed,A and C,Black,London

J ones L H P,Handreck K A,1965.Plant S oil,23:79~96

J ones L H P,M ilne A A,Wadham S M,1963.Plant Soil,18:358~371

J ones L H P,M ilne A A,1963.Pla nt Soil,18:207~220

Kang Y S,1991.K orean Jou rnal of Crop S cience,36(1):70~73

Lewin J C,1961.Gochim Cosmochim Ac ta,21:182~198

Lewin J,Reinai n BEF,1969.Ann Rev Plan t Physiol,20:289~304

M a J F,T akahashi E,1990.Plan t Soil,35(2):227~236

M i yake Y et al,1978.S oil Sci Plant N utr,24(2):175~189

M i yake Y et al,1983a.Soil Sci Plant Nutr,29(4):463~471

M i yake Y,Takahashi E,1983b.S oil Sci Plan t N utr,29(1):71~83

M i yake Y,Takahashi E,1985.Soil Sci Pla nt N utr,31:625~636

O kuda A,Takahashi E,1964.The M ineral N ut rition of t he Rice Plant,The Johns Hopki ns Press,Balt i more,M d,pp123~146 Richter H G,1980.W ood Sci Tech nol,14:35~44

T anaka A,Park Y D,1966.S oil Sci Plant N utr,12:23~28

U memura Y et al,1961.A rch Biochem Biop hys92:392~398

W ernw er D,Roth R,1983.Encyclapedia of Plant Physiol ogy,New Series,Vol,15B,Spri nger Verlag,Berli n H eidelberg, New York Tokyo,pp682~694

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植物的矿质营养。 灰分元素:干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元素直接或简接来自土壤矿质,所以称为矿质元素。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具有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功能性。 大量元素:指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且需要量较多的一些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9种元素。 微量元素: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而需要量很少的一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水培法: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砂培法: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化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被动吸收:指细胞不需要由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扩散作用:指分子或离子沿着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现象。 协助扩散:指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通常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离子通道:指细胞膜中一类由内在蛋白构成的横跨膜两侧的孔道。孔的大小及孔内表面电荷等性质决定了通道转运离子的选择性。 膜片钳技术:指使用微电极从一小片细胞膜上获取电子信息,可用来研究细胞器间的离子运输、气孔运动、光受体、激素受体以及信号分子等的作用 原初主动转运:质膜H+-ATP酶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把细胞质内的H+向膜外泵出,产生质子驱动力的过程称为原初主动运输。 次级主动转运:指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离子或分子的转运。 单盐毒害:指植物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的现象。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还是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离子拮抗:指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平衡溶液: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浓度与比例配制成使植物生长良好的混合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对其阳离子的吸收多于阴离子而使介质变成酸性的盐类称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对阴离子的吸收多于阳离子而使介质变成碱性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诱导酶:指植物体内原来没有、但在特定物质的诱导下才能合成的酶。 硝酸盐还原:指硝酸根离子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相继作用下还原成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指某些微生物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氨的同化:植物从土壤中吸收NH4+或由硝酸盐还原形成NH4+后被同化为氨基酸的过程称为氨的同化。 叶面营养:指把速效性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以供植物吸收的施肥方法。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好的时期。一般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生殖生长期。 营养临界期: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养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植物营养研究进展

土壤酸化研究进展 资源与环境学院刘文祥 20081875 摘要:环境酸化是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土壤酸化是环境酸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酸雨也是导致土壤酸化原因之一,同时农业措施也是一大主因综述了土壤酸化研究的进展, 主要有土壤酸化的概念、表示方法、研究方法、土壤酸化敏感性、土壤酸化与元素淋失的关系等方面。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给出改良措施,为土壤酸化改良方面给予指导。 关键词:土壤酸化酸雨酸性改良 一、土壤酸化概念与现状 土壤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过程。主要有侵蚀化、土壤酸化、污染退化、肥力退化和生物学退化。目前,随着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壤退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由酸沉降导致的土壤酸化是全球变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壤酸化将加速土壤酸度的下降和元素的淋失,土壤贫瘠化;某些重金属元素的淋出则会毒害植物根系。土壤酸化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速了土壤酸度的提高、大量营养元素的淋失,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由于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处于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枢纽地位,研究土壤酸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 1、土壤酸度和土壤酸化的概念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形态,可将土壤的酸度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H+ 浓度的直接反映,其强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土壤的pH值愈小,表示土壤活性酸愈强;二是潜性酸,是由呈交换态的H+、Al3+ 等离子所决定。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态时,潜性酸不显示出来。当它们被交换入土壤溶液后,增加其H+ 的浓度,这才显示出酸性来。土壤中潜性酸的主要来源是由于交换性Al3+ 的存在,交换性Al3+ 的出现或增加, 不是土壤酸化的原因,而是土壤酸化的结果。土壤的潜性酸度和活性酸度可以相互转化,而前者要比后者大得多。然而, 只有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才有潜性酸。 用石灰位来表示土壤的酸性强度,由于钙是土壤中主要的盐基离子,除了某些碱化土壤外,一般占盐基离子的60%~80%,因此,土壤的酸性强度可以用氢离子和钙离子的相对比例的变化来代表,二者的关系可用数学式pH- 0.5pCa 表示,它代表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的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和钙离子的活度差,称为石灰位。强酸性土壤的pH 低至4.0~5.0,其石灰位可低至1.5;盐基饱和的土壤的pH 高至7.0~8.0,其石灰位可高达7.0,其它土壤的石灰位介于二者之间。关于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氢离子引起土壤pH 值降低和盐基饱和度减小的过程,在湿润气候区,土壤形成和发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然酸化的过程,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干、湿酸沉降则大大加快自然土壤的酸化速率。 2、土壤酸化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区,一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二是温带地区。北欧和北美的酸化问题主要发生在灰化土上,而我国的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和云贵川等地,面积约为2.04×108 hm2,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大部分土壤的pH 值小于5.5,其中很大一部分小于5.0,甚至是4.5,而且面积还在扩大,土壤酸度还在

第七章营养库

本草花园中营养成分及其功效 第五章营养库 第一节食用花卉营养与保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观赏花卉:兰花、水仙 药用花卉:党参、杜仲 香料花卉:玫瑰、薄荷 食用花卉:百合、仙人掌 生产油料、纤维、淀粉的花卉:蜀葵、黄秋葵 二、食用花卉的营养价值 可食性花卉植物的花朵中花蜜和花粉含有可供人体吸收的物质96种,其中氨基酸22种,维生素14种,及丰富的糖、蛋白质、脂类等 多种活性蛋白酶、核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 有的还含有较高的铁、锌、钙、镁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所含营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调和气血、清心降压、润泽肌肤,是女性美容养颜的佳品。 (一)菜用: 食用花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代曹慈生的《养生随笔》记有梅花粥、菊花粥等,《养小录》中收录了牡丹、兰花、玉兰等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枸杞鸡汁玉米羹 三蛇菊花羹 冰糖莲子百合汤 南瓜花骨头汤 梅蜜饯 南瓜花(油炸) 芙蓉花胶滑豆腐 (二)饮品: 枸杞三七花茶 非常适合工作压力大,食无定时,经常进熬夜,燥火上升,精力不集中,视力模糊的人群饮用。 鸡蛋花是广东著名的凉茶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性凉,味甘、淡;归大肠、胃经,具有润肺解毒、清热祛湿、滑肠、清热解毒、清肠止泻、止咳化痰,利湿,用于预防中暑,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的功效。 薰衣草茶 功效:可以净化心绪,解除紧张焦虑,舒解压力,松弛神经,帮助入眠,此外也可治疗初期感冒咳嗽,安定消化系统,是治疗偏头痛的理想花茶;但应避免服用高剂量薰衣草,特别是孕妇; 迷迭香茶 功效:有助於恢复脑部疲劳,并能增强记忆力,对宿醉、头昏晕眩及紧张性头痛也有良效,为效治疗头痛的绝佳饮品;并具有美容功效,可减少皱纹之产生,

食物营养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 写在课前的话 蔬菜和水果是我们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主要特点之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要吃蔬菜300g-500g,也就是六两到一斤,这个蔬菜量指的是生菜的量,而不是做熟的蔬菜。水果每天食用200g -400g,每天都要坚持吃水果。所以,我们提倡在日常生活中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只有每天坚持吃蔬菜、水果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蔬菜和水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维持我们的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蔬菜水果的营养特点 1. 蔬菜、水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是糖和淀粉,水果中糖的含量比蔬菜高。 2. 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是纤维素,以及果胶物质。 3.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胡萝卜素、维生素 B2 和叶酸。 4.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钾、钠、镁、铜等。 5. 另外蔬菜、水果属于低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低。 6. 在蔬菜、水果中还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芳香物质、有机酸以及色素。它们使蔬菜、水果表现出非常好的感观性状、色泽和香味,能够促进食欲、促进消化。 (二)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在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这些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增加粪便的体积,软化粪便,然后刺激结肠内的发酵,另外还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能够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所以,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便秘、预防血脂异常、糖尿病的作用,并有利于肠道健康。 二、蔬菜的营养价值 (一)蔬菜的分类 1.根据食用的部位和结构,蔬菜分为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花菜类以及鲜豆类。 2.叶菜类主要是我们平时主要吃到的菠菜、油菜、卷心菜、韭菜、大白菜以及小白菜等。 3.根茎类主要有萝卜、土豆、红薯、莲藕、山药、芋头、葱、蒜等。 4.瓜茄类主要有各种各样的瓜类、茄子番茄、西葫芦、辣椒等。 5.花菜类主要是菜花和西兰花。 6.鲜豆类主要是包括有四季豆、扁豆、豇豆、豌豆等。 由于蔬菜里含脂肪蛋白质比较少,属于低能量物质,另外,蔬菜中含水分比较多,大多数的蔬菜含水分达到 90% 以上。 蔬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类物质。在叶菜和根茎类的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瓜茄类、根类蔬菜含有较多的果胶。 蔬菜是维生素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在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 、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维生素 E 以及其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K 和叶酸。

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 一、现状与问题 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于1840年发表了著名的“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从而取代了泰伊尔(A.Van Thaer,1752—1828)的“腐殖质植物营养学说”。至今一百六十多年间,矿质营养的研究发展很快,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基本上处于统治地位。“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不仅为化肥工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施肥技术的指南。 在李比希矿物质营养理论指导下,化肥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化肥投入增加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为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化肥使用时间延长和使用量不断增加,肥料效益递减、土壤环境恶化、作物抗性降低(病虫害多发)、农产品品质下降,肥料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人类采取了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推荐施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技术,仍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反,情况继续在恶化。 化肥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前提下,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至60%,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化肥生产企业达1000多家,化肥总产量5304万吨(折纯),化肥消费量达到5100万吨以上,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占4800万吨。化肥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5%左右,化肥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其中氮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肥也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的施肥强度已达到383公斤/公顷,施肥强度跃居世界第4位,

虽然仅为世界最高水平的41%,但却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土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特别是我国福建、江苏、上海、广东施肥强度分别为818公斤/公顷、667公斤/公顷、642公斤/公顷、596公斤/公顷,都达到或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至2009年,我国化肥生产量、消费总量和单位面积施肥量均排世界第一,以占全球的9%的耕地,消耗了世界化肥总量的35%,堪称化肥消耗超级大国。 我们在创造“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奇迹的同时,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 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仅氮肥一项,我国每年消耗3300万吨,制造这些氮肥需要消耗11000万吨标煤;我国磷资源丰富,经济储量占世界38.8%,但基础储量只占26%。也就是说,含磷量高于30%的优级矿比例低。据化工部测算,按2006年优级品磷矿开采量,我国优级磷矿只能维持20年;世界钾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占世界的53%,俄罗斯第二,占22%,白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列第三和第四位,各占9%,上述四国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93%,另外,巴西占世界储量的3.61%。我国钾主要缺乏,探明储量8291.6万吨(氧化钾),仅为世界总量1%。即使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没有副作用,当资源耗竭时我们人类如何应对? 化肥工业发展造成资源危机的同时,长期单一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副作用如论是化肥工业起步早的发达国家,还是起步晚的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明确的。表现在: 化肥效率递减伴随化肥施用时间延长和施用量加大,养分利用效率逐步下降。目前我国的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

植物的营养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的营养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实验日期 同组姓名

一、摘要 为探求各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番茄幼苗为实验材料,用配制的各种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及一种完全培养液,根据28天的持续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作用、特点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根据观察植物表现出来的性状可得1号营养液为完全营养液,2号营养液缺钾,3号营养液缺氮,4号营养液缺磷。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1、实验原理 只要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光、温、水、气、必需元素),植物可以在水中生长。把必需矿质元素配制成培养液培养植物称溶液培养。由于培养液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人为控制,因此当要了解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时,只要有意识地配制缺乏该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在该培养液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便可了解该元素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 2、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营养液培养的基本方法; 通过植物的缺素培养,观察并认识N、P、K等矿质元素的专一缺素症状,从而了解N、P、K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每隔7天移苗,并观察番茄的生长状况。 三、材料和方法 1、植物材料:番茄幼苗 2、实验器材:烧杯、移液管、量筒、培养缸、通气设备、pH计、天平、镊子、毛笔、未脱脂棉、瓷盘 3、实验试剂: 500 ml培养液中各种贮备液用量 完全营养液缺氮缺磷缺钾 KH2PO4 25 25 Ca(NO3)2 25 25 25 MgSO4?7 H2O 25 25 25 25 CaCl2 25 NaH2PO4 25 KCl 25 微量元素0.5 0.5 0.5 0.5 Fe-EDTA 1 1 1 1 4、储备液的制备 (1)大量元素的配制 KH2PO4: 54g + 3000ml H2O Ca(NO3)2: 33g + 3000ml H2O MgSO4?7 H2O: 56g + 4000ml H2O CaCl2: 2g + 2000ml H2O NaH2PO4: 30g + 2000ml H2O KCl: 40g + 2000ml H2O

兰花叶艺进化的背“银”有关理论

兰花叶艺进化的背“银”有关理论 兰花叶艺进化的背“银”的有关理论银线系 长在叶背上,用直视法,可一目了然的浮线,其每段浮线皆好像由无数的小点组合排列而成,点与点间并不互相连接,此即与缟不同之处。通常银线应该是粉状的,而且是浮在叶背上的,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即形成白银、黄白银、黄银、黑银(组银)、浮银、沉银,至此必会起疑,银线为何有诸多色泽,且有沉浮之分,吾人以镜子譬喻:镜片即叶片,附着在镜底的汞即银,镜片里的玻璃成份即可变因子,镜面却叶艺则讨论如下: 1)当镜片里可变因子层次少或为白色时所吸收的光 线完全被反射出来或完全通过则铺底的银线必呈纷白色,可知其正在续变,或有白斑缟在镜面出现。 2)当镜片(叶子)里可变因子层次加多且有杂质时, 从镜片上吸收的光线经反射和吸收致反映在镜底的光线亦呈与镜片里略同的色泽,因此也就形成了黄白、黄银、黑银来,再折射、反射回镜面时再经镜片里的可变因子不断反射、折射,便在叶面上形成艳丽的斑缟来。 3)当镜片(叶子)里可变因子,已层层次次重叠不 送或者掺有浓黄色杂质或排列层次成梯字形交互参差者,致镜底(银线)的粉白银被所透过的黄光感染成黄色即为黄银, 再经镜片反射在镜面时因其黄色已过于浓厚,其他色泽几乎全部被远去黄银两侧或内部再配上粉白银则可在折射效应上,产生美丽色泽。 4)当镜片(叶子)内可变分子间构造链牢固,且紧 密,致使光线无法通过或完全被吸收在镜片里,在镜底形成道一道的阴影故得黑银,黑银仅为一特殊艺并无续变性可

5)当镜片(叶子)表面因尘土所引起的痕迹,再由 镜底(银线)反映,经镜片中的可变因子的折射、反射在镜面痕迹上产生色泽即斑缟,因银线与可变因子结构的差异,斑缟的色泽也各异。 6)当镜片(叶子)里的杂质(可变因子)稀薄,虽 然镜底有最佳的银线,反映在镜面上的依然是镜面的色泽,这种无可发挥,怀才不遇的银线,俗称万年银或称阿鲁密。 7)镜片(叶子)里的杂质(可变因子),因呈胶著状 且不平均偏向镜底(银线),使本来各成个体的银线相互绞缠如斑缟,此种银线因与可变因子成面背不分,故光线入镜片后即直溜溜的从炉底通过而消失,无法起反射作用,往往因镜片里,镜片本质色泽加强而趋模糊,最后由于色泽再加强,使银线完全消失,这种对光线无反射、折射以及斑缟的银线即谓沉银。 8)当镜片(叶子)里,杂质(可变因子)强弱调配 均利于日光的折射、反射、辐射,镜底因此可充分的将镜片里的物质,完全反映在镜面上这种银线即称为浮银,浮银系由无数个体所组成,沉银则由整体所组成,由此可区别,故浮银表面积多,续变性也强,反之沉银续变性弱。 9)银线因叶内可变因子的影响,形成各种色泽及形 态,据多年经验可变性的银线皆为松银(浮银),因叶绿素增加而消失的硬银大多续变性微小,万年银之类皆可称为硬银,因可变因子色泽的感染,银的颜色如白爪黄缟的旭晃其银即为粉黄色,白爪白缟的旭晃其银亦必为粉白银,两者各侍其主各有千秋,并不能断言何者为优,何者为劣,综观上述银之好坏,仍先视其为个体组成或整体组成而已,其次才观其位、粗细、多寡、生成情形、伸展情形、明暗、散射情形,银虽是高级品种的基本要件,但有了银不一定可成为高级品种,尚要视其兰株基本条件与可变因于色泽的优劣,方作取舍。银线组成八大条件 一)银线之颜色:线缐正确的颜色,系有如日本「艺

第七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思考题答案(精)

第七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灰分元素:干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灰分。构成灰分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灰分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所以又称为矿质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国际植物营养学会规定的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①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大量元素: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且需要量较多的一些元素。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K、Ca、Mg、S等。 微量元素: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而需要量很少的一类元素。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有Fe、B、Mn、Zn、Cu、Mo、Cl等。 有益元素:并非植物生命活动必需,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元素。如Na、Si、Co、Se等。 水培法:亦称溶液培养法或无土栽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砂培法:全称砂基培养法,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气栽法: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离子的主动吸收: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离子的被动吸收:细胞不需要由代谢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沿着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现象。电化学势梯度包括化学势梯度和电势梯度两方面,细胞内外的离子扩散决定于这两种梯度的大小;而分子的扩散决定于化学势梯度或浓度梯度。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离子颉颃: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也称离子对抗。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如供给(NH4)2SO4,植物对其阳离子(NH4+)的吸收大于阴离子(SO42-),根细胞释放的H+与NH4+交换,使介质pH值下降,这种盐类被称为生理酸性盐,如多种铵盐。 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盐类。如供给NaNO3,植物对其阴离子(NO3-)的吸收大于阳离子(Na+),根细胞释放

食物营养研究

食物营养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 写在课前的话 蔬菜和水果是我们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主要特点之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要吃蔬菜 300g-500g,也就是六两到一斤,这个蔬菜量指的是生菜的量,而不是做熟的蔬菜。水果每天食用200g -400g,每天都要坚持吃水果。所以,我们提倡在日常生活中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只有每天坚持吃蔬菜、水果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蔬菜和水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维持我们的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蔬菜水果的营养特点 1. 蔬菜、水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是糖和淀粉,水果中糖的含量比蔬菜高。 2. 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是纤维素,以及果胶物质。 3.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胡萝卜素、维生素 B2 和叶酸。 4.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钾、钠、镁、铜等。 5. 另外蔬菜、水果属于低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低。 6. 在蔬菜、水果中还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芳香物质、有机酸以及色素。它们使蔬菜、水果表现出非常好的感观性状、色泽和香味,能够促进食欲、促进消化。 (二)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在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这些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增加粪便的体积,软

化粪便,然后刺激结肠内的发酵,另外还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能够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所以,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便秘、预防血脂异常、糖尿病的作用,并有利于肠道健康。 二、蔬菜的营养价值 (一)蔬菜的分类 ,(根据食用的部位和结构,蔬菜分为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花菜类以及鲜豆类。 ,(叶菜类主要是我们平时主要吃到的菠菜、油菜、卷心菜、韭菜、大白菜以及小白菜等。 ,(根茎类主要有萝卜、土豆、红薯、莲藕、山药、芋头、葱、蒜等。 ,(瓜茄类主要有各种各样的瓜类、茄子番茄、西葫芦、辣椒等。 ,(花菜类主要是菜花和西兰花。 ,(鲜豆类主要是包括有四季豆、扁豆、豇豆、豌豆等。 由于蔬菜里含脂肪蛋白质比较少,属于低能量物质,另外,蔬菜中含水分比较多,大多数的蔬菜含水分达到 90% 以上。 蔬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类物质。在叶菜和根茎类的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瓜茄类、根类蔬菜含有较多的果胶。 蔬菜是维生素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在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 、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维生素 E 以及其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K 和叶酸。 (二)每类蔬菜各有其营养特点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吃的蔬菜品种有很多,每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也不一样。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 1.矿质元素中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括。(N,P,K,Ca,Mg,S)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Fe,Cl,Cu,Zn,Mn,B,Mo,Ni) 3.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4.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物质的组成成分,(2)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细胞结构,植物生命,电化学) 5.N、P、K的缺素症从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老叶,移动)。 6.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成熟期。(减弱,延迟) 7.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叶而后者则出现在叶。(新,老) 8.白菜的“干心病”、西红柿“脐腐病”是由于缺引起。(钙) 9.缺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B) 10.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能只用含一种盐分的营养液培养植物,因为当溶液中只有一种盐类时即使浓度较低,植物也会发生。(单盐毒害) 11.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与,可以从现象和现象两现象得到证实。(离子竞争抑制,饱和) 12.植物吸收(NH4)2SO4后会使根际pH值,而吸收NaNO3后却使根际pH值。(降低,升高)13.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速度白天比夜间。(快) 14.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的缘故。(锌) 15.植物体内与光合放氧有关的微量元素有、和。(Mn,Cl,Ca)。 二、选择题 1.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下列哪种器官中的含磷量相对较少:。D.A.茎的生长点 B.果实、种子 C.嫩叶 D.老叶 2.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是。C. A.氮 B.磷 C.钾 D.钙 3.元素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D. A.硼 B.锌 C.钴 D.硅 4.植物缺锌时,下列的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D.A.丙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5.植物白天吸水是夜间的2倍,那么白天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矿质离子是夜间的。D.A.2倍 B.小于2倍 C.大于2倍 D.不一定 6.植物吸收下列盐分中的不会引起根际pH值变化。A. A.NH4N03 B.NaN03 C.Ca(N03)2 D.(NH4)2S04

兰花资料

兰花资料 春兰 荷瓣 1大富贵:春兰荷瓣代表 品种介绍:特征:新芽紫红色,叶长20--25cm,最长可达32cm,宽1。2-1.5cm左右,边叶呈船形,斜立与斜垂叶姿,叶尖钝收,叶端起兜具承露形,叶面较平坦,有行龙,叶缘细齿不明显,叶色翠绿有光泽,叶质厚,短壮苗叶柄较粗,甲壳短圆紧抱叶柄。其草型为标准的荷瓣花草型。花苞紫红缀深紫筋麻,层层马蹄壳,铺满紫砂晕,俗称荷花形彩壳,花苞圆整,花蕊俗称木鱼槌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圆,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内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状,侧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质翠绿糯润,外三瓣中偶有红线,蚌壳捧光洁圆润,捧内侧有紫红线,大阔圆舌,舌面红点呈“U”字形并鲜明。花形华贵,花品端正,“大富贵”壮苗之草可开一葶双花为春兰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种。,叶易出现黑斑病,幽香。 瓣型:荷瓣历史:1909年上海花窖选出。大富贵、团荷。湖州双林郑同梅与杭州吴淳白君分别所得。特征:新芽紫红色,叶

长20--25cm,最长可达32cm,宽1。2-1.5cm左右,边叶呈船形,斜立与斜垂叶姿,叶尖钝收,叶端起兜具承露形,叶面较平坦,有行龙,叶缘细齿不明显,叶色翠绿有光泽,叶质厚,短壮苗叶柄较粗,甲壳短圆紧抱叶柄。其草型为标准的荷瓣花草型,成为人们选择荷瓣花的依据。花苞紫红缀深紫筋麻,层层马蹄壳,铺满紫砂晕,俗称荷花形彩壳,花苞圆整,花蕊俗称木鱼槌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圆,有“八分长兮四分宽”之称,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内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状,侧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质翠绿糯润,外三瓣中偶有红线,蚌壳捧光洁圆润,捧内侧有紫红线,大阔圆舌,舌面红点呈“U”字形并鲜明。花形华贵,花品端正,“大富贵”壮苗之草可开一葶双花为春兰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种。,叶易出现黑斑病。目前“大富贵”已出现爪艺、大履轮艺叶艺品;出素心品,称之“玉涛”。 2翠盖荷 品种介绍:浙江上虞四明山区,1988年绍兴县漓渚镇三社村赵银泉发现培育。叶质酷似老种“环球荷鼎”,叶形又似“大富贵”,叶长17厘米,宽l.2厘米,外三瓣短宽圆,收根放角,蚌壳捧紧圆,大圆舌不反卷,中窠圆正,嫩绿色。幽香醇浓。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六节-复习题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须元素 (一)填空 1.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括、、、、、、。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3.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4.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一般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四方面:(1) ,(2),(3)起作用,(4)。 5.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 6.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7. N、P、K的缺素症从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8.通常磷以形式被植物吸收。 9.K+在植物体内总是以形式存在。 10.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成熟期。 11.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叶而后者则出现在叶。 12.缺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13.必需元素中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14.植株各器官间硼的含量以器官中最高。硼与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 过程有密切关系。 15.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的缘故。 (二)选择 1.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下列哪种器官中的含磷量相对较少:。 A.茎的生长点 B.果实、种子 C.嫩叶 D.老叶 2.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是。 A.氮 B.磷 C.钾 D.钙 3.元素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A.硼 B.锌 C.钴 D.硅 4.缺锌时,植物的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 A.丙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5.占植物体干重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A.百分之一 B.千分之一 C.万分之一 D.十万分之一 6.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氮 B.磷 C.钾 D.钙 7.水稻植株瘦小,分蘖少,叶片直立,细窄,叶色暗绿,有赤褐色斑点,生育期延长,这与缺有关。 A.N B.P C.K D.Mg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知识点

绪论作物研究方法概述 ★试验研究:用人工的办法使欲研究的现象发生在便于研究的条件和环境中,以检验假设能否成立。 ﹡生物试验法: 以生物体本身(以作物为主,也包括昆虫、病菌、土壤微生物、杂草等)为研究对象和材料,从生物体本身生育过程的反应作试验指标,研究有关生长发育的规律、某些因素的作用、某些技术的效果等。 ●田间试验法 ●培养试验法(模拟培养试验) ﹡理化分析法: 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的方法控制试验条件(如示踪技术)及鉴别土壤、植物、气候和农业技术系统内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理和生化现象。 ★统计分析: 用数学逻辑研究总体变量的方法。 ★调查研究: 就已有的事实进行观察与分析。 ★模型研究: 计算机模拟程序(模拟植物)。 第一章试验研究概述 第一节试验研究的种类及一般程序 一、试验研究的种类 ★根据试验因素: 试验因素:通过科学试验研究作用于事物的诸因素的效应时,必须在固定大多数因素的条件下才能研究一个或几个因素的作用,被固定的因子在全试验中保持一致,组成了相对一致的试验条件;被变动的一个或几个、有待于比较和研究其作用的因素,称为试验因素。 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综合试验 ★根据对试验条件的控制程度: 培养试验田间试验 ★根据试验的规模: 个体试验:只在一两个点上进行的试验叫个体试验。 群体试验:在统一组织下,按照统一的题目、统一的设计、统一的方法,在许多地点同时进行的试验。 ★根据试验期限:(短期、中长期、长期定位) 一季试验:在一个地段进行的试验,其期限仅为一季者为一季试验。(须重复几年;但每年都需在新的地段上设置。)多年试验:在固定的地段上,连续几茬作物或若干个轮作周期,进行系统研究的试验称为多年定位试验或定位试验。★根据试验小区的面积: 大型小区试验:凡试验小区的大小可以采用大田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方式的试验。(0.5亩以上300;处理、重复少;示范)小区试验:小区的大小不可能完全采用大田管理方式的试验。(0.1亩左右60—100;处理、重复较多) 微型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一般为4平方米左右的试验。 二、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选题 1. 当前生产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2. 生产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3. 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4. 科学发展上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作好试验计划 1. 设计试验方案; 2. 确定试验方法; 3. 制定管理措施; 4. 确定观察、测定项目及其方法与标准。 ★实施 1. 根据试验的目的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 2. 认真布置试验; 3. 做好试验的管理工作; 4. 完成计划所规定的观察记载项目和各种测定工作。 ★总结 1. 试验的目的、设计及过程; 2. 试验结果; 3.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结论和建议。 三、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 ★目的性★代表性

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学论文

论维生素与减肥的关系 摘要:在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肥胖问题所苦恼,特别是女性,然而肥胖 问题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维生素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保持身形有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概述缺乏原因减肥与维生素 1:维生素概述 在《生物化学》这本书的第十六章是这样对维生素进行概述的“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所需要,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它们不参与构成机体组织的构成,也不氧化功能,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生素一般按照其被发现的先后以拉丁字母顺序命名,如A、B、C、D等字母,有些维生素混合存在时,在字母右下角注以1、2、3、4......数字加以区分。由于维生素的种类繁多,按照溶解性质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2:维生素缺乏对肥胖具有一定贡献 缺乏维生素B1,人体就无法顺利地将葡萄糖转为热量,会造成过多的能量在体内堆积,而葡萄糖这类物质极易在体内转化为脂类物质贮存,从而导致人体肥胖; 缺乏维生素B2,因为维生素B2是燃脂必需的,如果缺乏会影响体内脂肪的代谢,使脂肪囤积造成肥胖; 缺乏维生素B6的帮助,体内蛋白质也无法顺利代谢;而缺乏维生素B12则无法顺利代谢脂肪酸,且会导致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无法被身体适当运用。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维生素对人体发胖有重大的影响。 3:缺乏原因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 ①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饮食中各类食物的种类摄入过少(食谱过窄)。 ②摄人的食物加工过于精细或加工过程方法不当,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加工的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如将蔬菜切好后长期的放在水中浸泡,很容易造成水溶性维生素随水流失。③肥胖者在执行减肥饮食治疗计划时过于严格,造成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④乱用或滥用各种所谓的营养口服液,会干扰人体正常的营养机制平衡,从而抑制机体对某些必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过程可能性。 4:减肥与维生素 正确的减肥不是节食而是通过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能有效降低体重和体脂含量。在近日出版的《国际肥胖杂志》、《亚太临床营养杂志》上指出,全面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减肥的关键环节。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膳食中补充钙、镁、锌、铁、铬和维生素A、B1、B2、C、D、E后,可有效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_王芳

第19卷 第4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 芳,林克惠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硒;生化特性;营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S14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17-06 Research Advance in Plant Selenium Nutrition W ANG Fang,LIN Ke-hu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Y A U,Kunming650201,China) A 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life element in envir onment.The selenium in the plants mainly exist in 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big molecules such as Se-albumen,Se-nuclein and Se-polysaccharide as well as Se-lenocysteine and Selnomethionine.Application selenium to crop can raises selenium level in food chain,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enhances stress resistance of crop and increases yield.In this paper,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lenium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was summarized.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authors put for ward a ne w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eleniu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lant;selenium;biochemical character;nutritional function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早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1973年又证实硒是形成抗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2]。此外硒还可以防癌、抗肿瘤、抗爱滋病和抗衰老。在少量摄入时,硒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在摄入量高时,它可能对动物[3~5]和人类[6]造成毒害,从最小基本需求量到致死浓度这一浓度范围是很小的。对动物而言,所饲喂干饲料中硒的最小量在0.05~0.10mg/kg,当干饲料中超过2~5mg/kg硒就会产生毒害[5~7]。随着硒营养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硒对植物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益和毒害水平之间这一狭小的浓度范围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在这一方面起着枢纽作用:例如在缺硒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积累硒作为一个“硒释放系统”供给人和动物或归还土壤;在富硒地区聚硒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大量的硒,从而对硒毒土壤或水域进行修复[9]。另外植物对硒的修复作用就是它可以把无机硒转化为挥发形态的硒(主要是二甲硒化物DM Se)。 硒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己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由于黄开勋和薛泰鳞的研究,揭示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对硒的生化特性以及 收稿日期:2004-03-08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烤烟营养与施肥。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知识要点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知识要点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知识要点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高等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研究历史、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了解NO3-、NH4+ 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同化部位,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密切关系并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能够提出合理施肥的措施。 二、本章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植物的矿质营养。 2.灰分元素(ash element)干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灰分。构成灰分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灰分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所以又称为矿质元素。

3.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的、必不可少的作用的元素。 4.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macroelement)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且需要量较多的一些元素。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K、Ca、Mg、S等九种元素。 5.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microelement,trace element)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而需要量很少的一类元素。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有Fe、B、Mn、Zn、Cu、Mo、Cl等。 6.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并非植物生命活动必需,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元素。如Na、Si、Co、Se、V等。 7.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又称稀土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由57~71的镧系元素及其化学性质与La系相近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统称。稀土微肥就是含有稀土元素的肥料的简称。 8.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亦称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 ,是在含有

植物得营养液培养基缺素培养

植物的营养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中文摘要: 为探求各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番茄幼苗为实验材料,用配制的各种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及一种完全培养液,根据28天的持续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作用、特点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英文摘要: To explore various elements of plant growth role. This trial the tomato seedling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using various prepared a lack of mineral elements of morphology cultivation and a completely nutrient-containing medium. In 28 days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 record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mineral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营养液培养的基本方法; 通过植物的缺素培养,观察并认识N、P 、K等矿质元素的专一缺素症状,从而了解N、P 、K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和用品: 植物材料:番茄幼苗 实验器材:烧杯、移液管、量筒、培养缸、通气设备、pH计、天平、镊子、毛笔、未脱脂棉花、搪瓷盘 实验试剂:见表一

实验原理: 只要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光、温、水、气、必需元素),植物可以在水中生长。把必需矿质元素配制成培养液培养植物称溶液培养。由于培养液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人为控制,因此当要了解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时,只要有意识地配制缺乏该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在该培养液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便可了解该元素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 (1)幼苗准备:蕃茄种子用3%福尔马林浸泡灭菌30分钟,然后用灭菌水冲洗数次,放在洗净的湿石英砂中发芽,加以蒸馏水培养长至一定高度(5cm左右)。选择生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实验。 (2)培养液准备:按表1分别配制不同的培养液。 配制时先在容器中放去离子水300ml左右,然后按表上次序加入各种贮备液。每种贮备液均应缓慢加入,充分搅匀,然后再加下一种贮备液,待全部加好后再用pH计或pH试纸检查,并用1N HCl或1N NaOH将培养液调至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如蕃茄pH5.5 - 6.0),然后加水至500毫升。 (3)容器准备:选择4个相同的培养罐,洗净,培养罐的罐盖上要有孔。 培养和管理 1.培养罐中放满培养液(但盖与溶液之间留些空隙)。选取大小相似、生长良好的幼苗12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