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2011-12-29 16:03:21)

转载▼

关于黄色人种或蒙古人种,其人种体质特征与产生来源等观点有很多。一般认为黄种人主要体质特征有:

- 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

- 头发黑且直

- 面部平坦,圆润,较宽

几年前复旦李辉先生在他那篇有名的《走向远东的两大现代人种》文章中根据当时已经有的粗略数据给出了一些“惊人”结论,归纳起来我以为他主要认为黄种人在缅甸产生论,黄种人(NO)屠杀驱赶棕色人种论(CD),或叫新老亚洲论。

这几年有了更深入的分子人类学数据,回头再看,我认为李辉先生这两大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而新老亚洲论更是给很多人怕被测出是“老亚洲”或者已经被贴上“老亚洲”标签的人背上了心理包袱。

没有时间做很多精细研究和给出精细数据分布,但大致理出本人观点。

1 黄种人产生地应该是在中亚

下图是一张人类肤色深浅分布图

可以看出,纬度越高,皮肤越白,越接近赤道,皮肤越黑。说明肤色与纬度关系很大。可能其他环境要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显然纬度会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从肤色分布看,最初的黄种人不太可能在东南亚或者中国南方产生。对比一下现在中国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地方人种皮肤颜色,当肤色更深的澳美人种从接近赤道地方进入到缅甸或华南北纬30度线附近的时候,应该不足以产生黄种人突变,说明该地不太可能产生肤色更浅的黄色人种。而现在中国南方人种较浅的皮肤颜色主要是很晚期的黄色人种从北向南扩散与本地混合为主而形成的。

李辉说在缅甸产生黄种人,这没有任何逻辑或其他证据证明,这是根据当时猜想的NO迁徙路径纯粹想当然地凭空而说。相反肤色分布图的逻辑是可以看做对这种看法的否定。实际上更高纬度的中亚与所处地理位置则应是诞生黄种人的最佳理想场所。最初的黄种人最有可能就是在中亚产生的。

2 东亚父系人种的南北两线迁移路径

(注:以下单倍群名称以Y-开头表示是父系单倍群名称,以mt-开头表示是母系单倍群名称)

根据中科院昆明所文章,认为东亚中国人种93%的父系(主要指Y-NO系,包含Y-CD系), 来自于南线的迁移。而中国人种的7%父系来自于北线,主要指Y-Q 系(包含Y-R等西欧亚类型)。北线人种的输入,加剧了中国南北方人种基因上的差异。可是人种体质更多地是受母系影响,要分析中国人种迁徙来源需要综合母系来看。

说到欧亚人种,需要提及超级祖父KMNOPS-M526,他是欧亚美大陆四大主要父系Y-N,O,Q,R的共同祖先。根据现在的数据,大家都基本认定他是在东南亚古大陆诞生。位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古大陆成为KMNOPS集团在全球盛冰期时的大本营和幸存地,并在全球冰期结束后以东南亚为中心其子孙各个支系迅速向欧亚美大陆扩张,当今世界欧亚美大陆的主要人口都是KMNOPS的子孙,他们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要创造者。

向北进军的支系就是Y-NO,在冰期结束后,Y-NO分四大支系几乎同时由南向北扩张,这四大支系分别是:

- Y-O1,沿江西浙江方向北进,主要对应母系mt-B5,mt-B4

- Y-O2,沿江西安徽山东方向北进,主要对应母系mt-B4

- Y-O3,沿湖南湖北河南方向北进,主要对应母系mt-F*, mt-F1a等

- Y-N,沿云南川藏方向向北进,主要对应母系mt-F1b

而返身向西回走的是Y-P集团,他在南亚诞生出Y-R,在中亚诞生出Y-Q。后来部分Y-Q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中国形成中国人的Q系,统一称之为北线输入。(在4000年前左右,推测从印度东北-中国西南-川藏还存在一条迁徙路线,迁移人群父系为Q1a3a*和O3-M117,母系为mt-H,U和mt-M*等。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这也归入北线输入。)

3 东亚母系的南北两大阵营

走出非洲的母系是mt-L3,其下分成两大支系mt-N和mt-M。N下又分出一大支系mt-R,M下又分出一大支系mt-D。

过去的观点把母系下的mt-R各支系看作是伴随Y-NO而来的“新亚洲”母系,而把mt-M统统都看做伴随“棕色人种”Y-CD的“老亚洲”母系。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很错误的。是过于粗糙与简单化地看待与分析原来的数据了。

与父系一样,实际上东亚人种的母系也是来自于南北两大阵营。而无论是mt-R 还是mt-M都是分成了两拨(这里不讨论南亚的mt-M系)!只不过是mt-R下的另外一拨主要成了西欧亚的母系成分。而mt-M的两拨主要地都成了东亚人种的主要成分,但也有一拨部分地扩散到了美洲欧洲等地。

mt-R下的mt-F,B,R9等主要跟随Y-NO进入东亚,并在东亚南部高频发生。而mt-R 下成员跟随Y-P集团返身西进过程中产生的mt-H,U等,则主要成了西欧亚的母系成分。

mt-M留在东南亚跟随Y-NO进入东亚的主要成分可能是mt-M7。而更多的成分则可能是跟随Y-P(Q)集团在中亚得到了大发展,并在中亚附近产生黄种人突变,其下的mt-D,C,M10等后来跟随Y-Q从中亚方向进入中国。

这样进入中国境内的母系成分分成了南北两大阵营,即南线以mt-F,B,M7为主,而北线以mt-D,C,M10为主。(至于中国人中另外比较常见的mt-A,N9等,来源与迁移路径方向暂不讨论。)根据现有的数据,可以推测实际上从北线而来的mt-D,C,10可能要比从南线而来的mt-F,B,M7等要晚。既原来认为mt-F,B是新亚洲,mt-D,C,M10等是新亚洲,而现在可能情况正好相反。而mt-D,C,M10也根本不是什么矮黑人种。她们实际上是黄种人的真正基因来源。

其实母系mt-D下细分已经很深入了,很多单倍群诞生的很晚。现在命名把mt-M 下都定为老亚洲,mt-NR都定为新亚洲主要是根据东南亚的情况来说的。而东亚大陆南方的 M系(M7, M9, E等)显然与北方的M系(DCZ,M8,M10,M11)等在人种上可能完全不同的,在迁移路径与到达东亚大陆时间上也都完全不同。就象R 下的东亚支系mt-FB与西欧支系的白种人母系mt-HU虽然血统很近,但是人种差异却很大,那么为什么M下这么多分支,人种就必然都是“老亚洲”呢?根本说不过去。我们不要被mt当初瞎子摸象似的命名方式给弄糊涂了。

L3-N-R - (F,B)

L3-M-D - (D4,D5)

4 mt-D应该是黄种人基因的主要携带者

由于一条X要比Y从道理上会携带更多的性状基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Y干脆一点性状基因都不带),所以母系对人种体质性状遗传与影响更大。人种体质特征主要地是由母系基因贡献的。而黄种人的基因贡献很可能主要地是由mt-D系母系贡献的。

为什么认为mt-D可能是黄种人基因来源呢?

目前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几大黄种人支系,其父系不一定相同,而其共同的东西是母系mt-D系成分都占据最主要的成分。从目前的黄种人分布规律来看,存在四支父系不同的黄色人种:

Y-N + mt-D = 芬兰黄种人

Y-Q + mt-D = 印第安黄种人

Y-O + mt-D = 东亚黄种人

Y-C + mt-D = 通古斯黄种人

而芬兰黄种人有Y-N,但没有Y-O,母系也没有mt-FB。印第安人种有Y-Q,也没有Y-NO,母系虽然有mt-B,但也没有mt-F。芬兰黄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他们之所以具有黄种人特征,最重要原因是他们跟华夏系一样都具有大量母系

mt-D系!

另外,通常认为铲形门齿和小脚趾复瓣也是黄种人的典型特征。而实际上这两种特征又与mt-D的分布高度正相关!曾有种观点认为铲形门齿和小脚趾复瓣是“纯种汉人”特征,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这两种遗传学特征在印第安人和芬兰黄种人中同样存在,这种特征是跟随mt-D而传播的。

(1) 关于芬兰黄种人

19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芬兰人的祖先来自亚洲,确切地说他们是匈奴人的一支-芬族。也就是说,芬兰人有60% N1c血统,应归为黄种人的范畴。真正意义上的北欧人应该是指挪威、丹麦、瑞典、冰岛和德国的东北部地区。芬兰人当然不同意此说法,反而认为自己不仅是最正根的北欧人,而且自己的祖国独具特色。芬兰人被认为是黄种人,主要是因为金发碧眼的芬兰人具有黄种人典型的铲形门齿(60% Y-N1c + mt-D,Z)。推测芬兰人铲形门齿可能同样是母系mt-D贡献的。

(2)东亚黄种人

D4在中亚人群中的东亚mtDNA单倍群中占1/3, 在南西伯利亚人群中占1/4, 在华北占25%,在华南约为10%(Yao et al. 2002),也出现在中南半岛和东南亚群岛地区。

(3)日本人中的mt-D系分布

日本人的父系以Y-D2和Y-O2b为主,这两项父系成分加起来占了日本人的

70-80%左右。而日本人的这两种主要父系成分在中国人中几乎就没有。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和中国人长得又很象呢?以致让某些人认为是“同文同种”呢?其原因就是中日的母系结构大致相似,都是mt-D4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4) 图瓦人

图瓦共和图原本是中国在俄罗斯的一块飞地。那里的父系以Y-Q和N占多数。是人种活化石。

那里的母系是典型的东亚黄种人相貌:

5 黄种人的分布与传播

上面证明mt-D应是黄种人基因来源。下面看看mt-D的全球分布。

可见mt-D分布范围很广,在美洲,西伯利亚,中北欧,中亚,西亚,东亚都有一定比例分布,与黄种人的地理分布范围非常吻合。而现在西亚的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等人中也还有一些人具有很明显的黄种人特征。

下图是父系Y-Q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母系mt-D系分布与父系Y-Q系分布高度正相关!

这说明黄种人应该是来源于mt-D + Y-Q系,并随着Y-Q系的扩张而在全球扩张。

说明mt-D是与Y-Q相伴随的另外一个证据是2500年前东周时代的宁夏彭阳墓葬遗骨DNA证明。

宁夏彭杨墓葬几具人骨父系都是Y-Q,而母系也是以mt-D4占据压倒性的成分,如下图:

6 华夏黄种人的形成与扩散

从以上黄种人的产生证据看,这些证据都在暗示黄种人产生跟东亚的主要父系

Y-O系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人可能会怀疑O系到达黄河流域后难道不会变成黄种人吗?我相信皮肤颜色会变浅。但是现代定义的黄种人特征与分布除了东亚外似乎与O系的扩张没有多少关系,而中亚的O系是后来历史时期汉唐强盛时扩张的结果。现在的O系变成黄种人更可能是因为黄种人的母系(主要是mt-D)大量进入O系中而后来改变的。而这个过程与分布与华夏系的扩张过程与分布特征非常吻合。在北方汉人中后来的华夏系的母系后来居上,现在其频率分布要超过一半以上,那么Y-O3系们足以成为黄种人。其后Y-O3系随着华夏系的扩张把黄种人基因传播到东亚各个角落。

从小脚趾甲复瓣分布来看,也是典型的北方比例多,越到南方比例越少。根据网上数据,受调查的七个省份晋、陕、豫、苏、浙、赣、闽的瓣状甲频率分别为79.17%、79.51%、63.74%、62.45%、62.54%、36.29%和37.80%,其中呈现出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黄种人是从北向南扩张的,而不是相反!同时也说明黄种人不是在中国南方或东南亚某一地

产生后向北扩散的。

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主要指两广地区)为什么外貌差别显著?主要就是因为南方汉人土著母系(F,B,R9)比较多,华夏系母系不占优势。如果不是因为华夏系父系大量进入(包括O3系二次传递)和部分华夏系母系进入南方,可以想象南方的O系与东南亚的马来人种有多少区别?

所以综合父系和母系来看,汉人确实就是南北人种混合:

从父系看,南方起源的父系基因对汉族血统贡献多得多,

从母系看,北方起源的母系基因对汉族血统贡献大得多,

除了Y外,常染和X在受精过程中都会发生重组,这意味着在黄种人基因密集的地理区内的单个个体即使母系不是mt-D,C,M10等原黄种人来源母系单倍群,一样可能会携带黄种人基因。再考虑到人种体质特征更多地受母系影响(因为母系多一个X,而父系的Y很小),而经过几千年的混合,从现在单个个体看已经很难根据Y或mt单倍群类型来判断南北方基因贡献谁大谁小了。综合起来看,汉人受南北人种基因影响大致差不多。

7 关于“抢女人”论

由于以前很多人认为mt-M母系对应Y-C,D父系。于是很多人对当今中国人中大量的mt-M系母系来源产生了兴趣。一些“皇汉”们等人于是YY出一度很流行的“抢女人”论。即认为Y-O系抢了mt-C,D系的女人。而后来华夏族崛起形成过程中的mt-M系大量出现,又被认为先是Y-Q,N抢了Y-C,D系的女人,然后Y-O3又抢了Y-Q,N的mt-M系女人。现在这种抢女人论完全可以休矣。

如果mt-D系主要伴随Y-Q系扩张的,为什么mt-D与Y-Q系在中国的扩张不平衡呢?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有答案。但是我想由于Y-Q系常年的征战以及贵族内部之间的战争,必然会在父系方面减员严重。比如越南7%的Q系存在似乎就是秦汉时征战军士的后代。而由于Y-Q系很可能与某支O3系(很可能是M134*)姻亲结盟,而使mt-D,C,M10等母系在Y-O系中迅速扩张。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阅读(1183)┊评论(16)┊收藏(2)┊转载(0)┊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

排行榜圈子

到:

前一篇:[转载]舜的墓地“九疑”在乌干达的坎帕拉

后一篇:从古埃及太阳神到华夏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欧洲杯,有红牛更从容!

[发评论]

?

简编之末2011-12-29 21:16:06[举报]

你的mt-DNA分支图是怎么得来的?怎么确定哪个是哪个的分支?再弄

个类聚图看看啊!

线粒体DNA的突变率是高于核DNA的,会不会有甲乙两姐妹的后代经突

变后变得是甲丙相识度比甲乙更高呢?

外国人测得的基因可信吗?我在想欧罗巴人征服亚墨利哥后发现自己

的Y染色体在基因树谱里是最接近玛雅人的,会做何感想!

博主回复:2011-12-29 22:48:57

mt-DNA Tree见: https://www.doczj.com/doc/1910868454.html,/tree/main.htm 可以点击每个单倍群进去看细

分。

?

简编之末2011-12-29 21:37:05[举报]

从小脚趾甲复瓣分布来看,是典型的北方比例多,越到南方比例越少。

————

浙江原来有62.45%的小脚趾甲复瓣啊!

记得当年读初中时,发现自己的小脚趾甲分瓣后,我还以为自己小时候

不小心弄裂了脚指甲呢,于是用指甲油抹啊抹,感觉这就是我的身体缺

陷啊!后来,有次看到同班同学里那个读书最好的同学也是小脚趾甲分

瓣,于是我跟他沟通一下,他说这是正常的,我忽然感觉有种自卑感消失了!

博主回复:2011-12-29 22:43:47

刚发现漏掉一个数据,浙江的应该是62.54%,不过差不多。

?

简编之末2011-12-29 21:37:51[举报]

到高中后,我同桌发现我长黄胡须,一想到头上的几个白头发,我还以为自己营养不良,于是买21金维他补充营养,现在高考过去这么多年了,我的白头发消失了,可红黄胡须还有!看到明代来华传教士曾德昭在《大中国志》中说中国人“喜欢黑胡须,这是最常见的颜色,但少数人是红胡须”后,我很好奇中国人的红黄胡须是怎么来的!

?

简编之末2011-12-29 21:48:38[举报]

看到台州临海金氏测得的Y染色体是Q,和杭州胡雪岩墓测得的Y染色体是N后,我越来越相信浙江是中国Y染色体混杂度最高的地方!想想浙江位于中国南龙大脉入海处,四季分明,福建基本不下雪,所以北人南下到浙江后就不想南下了,而南人往北到浙江后发觉北方太冷了,也会赖在浙江!陈是南方大姓,王是北方大姓,而浙江天台的大姓排在最前面的刚好是陈王!

博主回复:2011-12-29 22:45:06

呵呵,这个说法有意思。

?

简编之末2011-12-30 01:24:01[举报]

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天台山者,东濒大海,界水而止,为东南一大结局。而父于南岳,祖于峨山,曾于昆仑,高于雪山,自雪山东南而下,不减四五万里,所有灵粹之气,莫不毕集于此。”

《竹书纪年》说《山海经》里的天台山在山东“琅琊之滨”,可晚明人画的山海经地图里只有浙江的天台山,而无山东的天台山!可见《山海经》里的地名是活的,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而改变的!

?

简编之末2011-12-30 01:28:56[举报]

要是说在河南挖出夏朝遗址,我宁愿相信说在河南挖出祝融祝融之墟——

《左转·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墟也。”

《重修大殿碑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

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颛顼部祝融后裔楚王以“熋(熊)”

为氏,殷商先祖东夷少昊以“嬴”为姓(“嬴”字在“金文”中是一个“能”字加“女”字构成的!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为秦之先,可见东夷赢姓是颛顼后裔的外孙)。

颛顼高阳之后祝融吴回(吴雷)之子“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善于制造陶器和铜器,夏启命人于其国铸鼎,为商所灭。周代有掌管冶铸之官曰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左转·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墟也。”

河南西部有古曹国[不是周代的曹国是祝融之曹],山西南部有惠连国[祝融八姓之董] ,河南许昌有古昆吾国[祝融长支],河南东北的濮阳有后来的大昆吾国[昆吾后迁之地成为夏朝最大的方国],河南郑州有郐国[陆终第四子] ,苏北皖北与河南接壤的有大彭国,河南东部和山东西部一带还有芈国[后来芈国一支还在山东分化出了古楚国],考古还在山东西部发现了楚丘遗址……山东西部正是太昊伏羲凤图腾文化的中心——楚人崇凤……从夏商时期的祝融八姓分布来看整个河南省和包围河南附近的一些地区都属于祝融集团的领地……“什么姬姓周人..赢姓伯益..祁姓大尧..有虞大舜..偃姓皋陶..统统都是东夷..西戎..北狄..”(网友之言)……楚人南下发展后,吞并了三苗、淮夷、东夷、百越……(颛顼后裔祝融氏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祝融八姓活动于河南,可又有传说黄帝“得祝融而辯於南方”,“祝融氏葬衡山之赤帝峰”,可见湖南的祝融是被楚国人炒作起来的)

博主回复:2011-12-30 17:37:44

如果最终完整证明夏朝就在古埃及,那么《山海经》记载的多有地名,其他历史书中的古地名等,其原始地都不应在中国境内。而中国境内的这些地名都是根据史书或周人的历史记忆而在中国境内重新命名的。

?

简编之末2011-12-30 01:39:22[举报]

宋代修黄帝陵于山东,可到了明代,明太祖派官员到陕西“奠祀修陵”

并“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现代,又有人考证说黄帝陵在甘肃!我发现从陕西到山东刚好是颛顼部祝融后裔古曹国的迁徙路线,《明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尊邾国先祖曹铗为祖先!

邾国(封于商奄的领地,位于星宿娄之下,故又称邾娄,简称邹)曹氏迁徙路线:陕西周至→河南灵宝→漕邑→曹(商)→邾(周)→湖北黄冈之邾(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不知道这个甘肃的“邾”是因什么而得名的)

~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干窦搜神记曰:宋大夫邢史子臣明於天道,周敬王之三十七年,景公问曰:“天道其何祥?”对曰:“后五

[十]年五月丁亥,臣将死;死后五年五月丁卯,吴将亡;亡后五年,君

将终;终后四百年,邾王天下。”俄而皆如其言。

?

兵策儒剑2012-01-27 23:08:02[举报]

有篇论文的的确确是证实了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Q的相关性。

https://www.doczj.com/doc/1910868454.html,/viewthread.php?tid=8024&extra=&page=1

?

新浪网友2012-01-28 21:07:28[举报]

同一祖先的时间

姒雾版权所有DNA检测、语系、考古、天象等科学界已经证实

黑猩猩--人类约600万年前仅仅是收集排版

约5.9万年前

少数非洲人-―――――中国人---个别美州人―――极个别澳大利亚人

约19ICT-M168约4500-5000年前

A--BCF―――――――――――――DE

1炎黄子孙F-M89――非炎黄子孙CD-E

3约前2200年连山氏祝融中国古代帝王、大臣、诸侯的后代

5G--H---―――IJK占中国人口约3、4%6祝、融、郐、山、厉氏少典约前2100年

7炎帝石年-――勖其石年前2078年

11I-JL-TM-S约6%I6月26日丙辰日生

互人之国巴比伦祝融荐炎洲NOP约90%

闪含、亚非语系澳大利亚语系I二月初二癸丑日生

16黄帝前1895年建子

17长昌意―3休-5挥―――――6玄嚣(少昊)――――7清-25子隅阳

约46%5%27%11%IM159M7、P164-M164部分M324、M122

I尧3%、商汤7%、周文王17%-台骀18长子乾荒--次颛顼---3安-―――4始均―――――――少子悃

?

新浪网友2012-01-28 21:12:24[举报]

世界主要语系起源,详细见上面的7楼。

?

zzhaojichao2012-04-30 22:30:34[举报]

何为南方系,即便是o的马来人也认为自己来自中亚

博主回复:2012-05-01 00:13:32

现在一般认为NOQR的祖先K(xLT)诞生于东南亚,并在冰期时在东南亚古大陆幸存。其下子孙以东南亚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向南发展的,诞生出MS,向东发展的进入西太平洋群岛等,是K*,向北发展的诞生出NO,这就是O系祖先。返身向西的诞生出P集团,P再诞生出 R,Q

?

zzhaojichao2012-05-03 20:33:02[举报]

Q与中国人血缘很远,与R是兄弟,都是P的后代,O与M、N都是MON 的后代,MON在叙利亚发现了。东南亚的本底是D和C,

博主回复:2012-05-03 23:56:00

你怎么定义中国人?只有O才是中国人?复旦派的很多东西都是很有问题的。另外KMNOPS 即K(xLT)发现有一个共同祖先。

?

zzhaojichao2012-05-03 20:49:38[举报]

至于东南亚保有No之类古老基因,其实中亚也有NO,可能是中国北方的基因残留太少(多次蛮族的大屠杀),或者调查不够全面

博主回复:2012-05-03 23:57:49

没有听说中亚发现有NO, 给个出处?

?

zzhaojichao2012-05-04 21:17:50[举报]

所有人类都有共同的祖先,KMNOPS分化是在几万年前,总得给中国人一个定义吧,复旦的定义是有问题,但是是以时间接近现在为原则的,O 的出现晚,目前还找不出更好的办法

博主回复:2012-05-04 22:15:59

中国人的定义,显然离不开对汉族的定义。按照历史记载,汉族形成之前是华夏族,华夏族起源于西北,然后进入中原,融合“东夷”“南蛮”而形成汉族。之后历史时期一方面汉族向南方扩张,一方面与北方民族不断交战,2千多年历史,有几次统一的大帝国。显然今天生活在中国境内拥有中国国籍的都是中国人。因为国共内战原因导致政治分裂的,他们也是中国人。

?

zzhaojichao2012-05-05 13:04:10[举报]

东夷、苗蛮都是民国"大师"搞出来的名字,既不符合历史记载,也不符合考古证据,史记上说的很清楚,东夷人多了,才在夏朝帝杼时期迁到山东和淮河流域,但是民国的大师们硬是把夏朝以前的龙山文化列入东夷,苗蛮更是在考古界无法证实,而且左彭蠡,右洞庭的三苗的历史记载中彭蠡是在四川的彭县,不是江西,民国大师张冠李戴的结果却被今人奉为经典。先夏无夏,亦无四夷才是历史真实,华夏族的说法也不科学,只能叫做先汉,就像古埃及人从来不叫自己埃及人一个道理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 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文化、图腾,关于畲族的起源与发展,一些学术专家们总是难有统一说法,而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同样在吸引着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关注。关于这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文化,你知道多少吗?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畲族历史文化。 畲族起源 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多居于山区,民风淳朴,居住环境自然优美。 畲族文化 畲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每逢佳节假日,都能够听到畲民优美动听的嘹亮歌声飞扬在田间地头、山林溪边。 畲族姑娘擅长针织刺绣,彩带和竹编是畲族刺绣中的工艺技术最受赞誉的,畲族姑娘的传统服饰上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的图案,便是自己刺绣而成。竹编工艺品更是在土产市场享有声誉。

在畲族乡众人皆知,畲乡人的特色产品。 畲族风俗节日 畲族人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每年农 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人们沉浸

在热闹欢快的歌海中。 畲族宗教信仰 畲族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 畲族作为中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留下了更多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畲族的众多历史文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索。

数据迁移技术方案

数据迁移方案 N8000到AS13000 广东XX信息技术有限2015年7月

1. 系统拓扑图 成果数据存储系统拓扑图 千兆以太网光纤线路万兆以太网光纤线路 中间服务器 千兆以太网线路 2. 需求分析 新增设备:2台AS13000-NAS 、1台NAS 网关和1套DPS 备份系统通过光纤跳线连接万兆交换机,中间服务器和华赛N8000通过6类网线连接万兆交换机,最低达到千兆交换的物理基础架构。其中1台AS13000-NAS 作为成果数据存储,通过NAS 网关对外提供存储服务,另一台通过DPS 备份软件实现数据备份。 华赛N8000存储数据有40TB ,包括各种大小文件、压缩包,需安全迁移到AS13000,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共享。数据迁移是敏感性动作,必须保证迁移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一致性。 华赛N8000已发生硬件故障,须尽快完成数据迁移工作。

3.数据迁移方案 本次数据迁移的目标是在最少存储中断服务时间内完成数据在两个存储设备之间快速有序迁移,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一致性。 我们在本方案中建议以下2种方式实现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 ●文件复制 ?通过全备份、增量备份实现数据迁移 ?实现方式简单,迁移成本较低 ?需要较长的存储中断服务时间 ●备份软件迁移 ?通过建立选择备份的模式运行实现数据自动复制,实现数据迁移 ?支持异构平台 ?需要第三方备份工具支持,成本较高 3.1.文件复制 该方法是通过中间服务器的指令在2个存储设备之间复制数据,数据迁移实现方式简单,不需要对源数据进行设置变更,不影响源数据的正常运行;但该方式迁移数据需要较长的迁移周期,同时需要安排一定的存储中断服务时间,以保证数据的完整迁移。 该方法不适用于增量数据迁移,增量数据需另配存储或在存储中临时划LUN替用,迁移完原数据后再迁移增量数据。 3.2.备份软件迁移 该方法通过安装的备份软件实现2个存储设备之间数据备份,向导指引你进行文件的备份与恢复,支持任务排程,进行备份时可以根据文件类型有选择的进行备份,备份文件可以压缩为ZIP文件进行存放,以节省空间,并且可以通过压缩密码保护您的文件。整个迁移过程都是可控的,原有存储环境保留,避免了迁移过程中的数据损失,保证了系统的平稳过渡。

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

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3T15:31:58.85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7期供稿作者:蓝俊强祁啸宇 [导读]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密切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俊强祁啸宇/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共出现87次“文化”,第六部分内容就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可见党中央对其高度重视。本文从基本概况、旅游资源、政府重视、意义措施等方面对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进行调查研究,以期纪录现实,保留资料,引起关注,增进了解,推动发展,挖掘畲乡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化开发;旅游;畲族乡;赤岭;湖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因此,笔者2012年7月13日至8月14日深入实地走访了福建省漳浦民族中学美术老师,中共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委员会宣委、干事,福建省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蓝理府第,漳州市漳台畲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漳浦蓝氏家庙石椅种玉堂理事会会长,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界公庙管委会会长等单位或人士。笔者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方式调查研究了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情况,结果如下: 一、福建漳浦畲乡基本概况 漳浦县赤岭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东北部,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面积10.8万亩,辖9个行政村和6个农场。总人口1.3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24万人,占92%,是全国畲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乡。201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0元。该乡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漳州东南部,东连厦门特区、南太武开发区,西接东南花都、台湾农民创业园,沈海高速穿境而过。 漳浦县湖西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中东部,土地面积80.8平方公里,耕地2.1万亩,山地6.9万亩,辖10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村5个。总人口2.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9000多人。2011年全乡生产总值4.3亿元,财税收入1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0元。该乡区位条件优越,处在厦门港南岸、漳州港口腹地工业集中区和南太武滨海新区规划区内,沈海高速在境内设有“赵家堡”互通口。 二、福建漳浦畲乡文化旅游资源 (一)福建漳浦畲乡历史名人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生于顺治六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行伍出身,历任神木副将、宣化总兵、定海总兵、天津总兵、福建陆路提督。 蓝廷珍:字荆璞,生于康熙二年,卒于雍正七年,曾任定海营把总、温州镇标中营游击、福建水师提督,被提督吴升誉为“闽浙第一良将”。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生于康熙十九年,卒于雍正十一年,是清初提出对外开放第一人,曾任朝廷修史馆《大清一统志》编纂等。 蓝应元: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生卒年未详,授翰林院编修,任《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四库全书》纂修完成,随擢礼部侍郎。 黄性震:字符起,号静庵,生于崇祯十一年,卒于康熙四十一年,献“平海十策”,荐辟授为直隶霸昌道,升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赵范:字范之,一字护光,号鸿台,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建“完璧楼”、赵家堡于家乡。(二)福建漳浦畲乡文化旅游古迹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文物古迹较多,主要有:由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组成的“五里三城”著名人文景观,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蓝氏宗祠(种玉堂),西来庵佛祖庙,印石岩佛祖庙,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庙,“破肚将军”蓝理府第,蓝氏家宅,杨美水库,古石佛寺,悟道岩寺,建设中的玳瑁山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文物古迹均为漳浦县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建漳浦畲乡文化艺术作品 该地区关于文化开发的艺术作品有各大电视台到当地拍摄的专题片、正在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蓝理将军》、芗剧剧本《畲乡新貌》、芗剧表演《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文艺晚会“所向无前·魅力畲乡”、“爱我漳浦,畲乡畅想”、西月小说《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蓝磅水绘画《蓝理肖像》、《畲乡荔红》、《荔红时节乐滔滔》、蓝达文绘画《春潮》、《闹春》、《大地沸腾》、蓝利灵主编《漳浦石椅种玉堂蓝氏族谱》、王雄铮编《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清]蓝鼎元撰《鹿洲全集》、蓝氏宗祠(种玉堂)《重修祖庙碑记》和相关对联匾额等。 (四)福建漳浦畲乡民俗风情 1.三官大帝文化节。赤岭畲族乡山平村雨霁顶奉祀三官大帝,每逢寅、巳、申、亥年举行三官大帝文化节。 2.畲族婚礼风俗。漳浦畲乡婚娶要行六礼:问名、订盟、纳采、纳币、请期、迎亲。 (五)福建漳浦畲乡其他亮点 1.蓝氏三杰——“漳浦十大名片”之一。2008年7月30日,“漳浦十大名片”揭晓,“蓝氏三杰”入选。 2.所向无前——漳浦精神的表述用语。2011年9月29日,漳浦精神揭晓,其表述用语:所向无前。 三、各级政府对畲族乡文化综合开发重视 赤岭畲族乡党委、政府提出以“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打造生态文化名乡”为奋斗目标,要建设繁荣三线。 湖西畲族乡党委、政府提出要“凝心聚力求发展整合资源打品牌”,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五里三城”旅游资源。 四、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意义 通过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综合开发,让畲乡文化软实力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

试论黄种人和中华起源

一、人种研究概览 对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族群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种-语言-基因,如果加上文化和地理,就构成了族群研究的五大手段。人种研究可以说是最早也最薄弱的一环,一方面人种太泛泛,很多不同的族群都掩盖在相同的人种之下,另一方面,人种的交融混合、分化分离使得有时背离族群的分野,特别是大量中间类型难以找到一个简单的分界。但细想一下,语言和基因研究何尝不也是如此呢?事实上,真正阻碍人种研究的是它一贯的恶名,特别是早期的人种判别基于非常不具代表性的肤色和明显的歧视色彩,几乎把人种研究推入了伪科学。 按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的人种分类方法,全人类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亚洲的黑种人也被称为棕种人。当然还有一些更细的划分和大量中间类型。(本文沿用黄白黑三色人种的名称是为了叙述方便) 首先澄清人种与气候的关系,早期人类赤身露体,生存能力较低下,即完全“靠天吃饭”,此时气候会对人种产生明显的影响,即气候和地形将决定早期人类和种群的分布,这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后期人类拥有各种与气候对抗的措施,能自己生产食物,此时分化出的各族群的外貌变化方式较分散,随机因素、审美因素等也直接影响人种的变迁。所谓后期,没有一个完全的分界,大概数万年的范围。 黄种人的外貌特征分化程度是三大人种中最小的,说明形成较晚,这一点已经被基因学证实。黄种人大概出现于三-四万年前,此前白种人和黑种人已经走出非洲数万年,广布于欧亚大陆。其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北白南黑、东稀西密。(当年的这一分布至今仍留有遗迹:现今北亚的最东端仍有白种人土著,印度南端和大洋洲仍有黑棕种人土著。中国出土的一些旧石器晚期遗骨有白、棕种人特点,石器风格明显分为南北两种,早期文物上的人形装饰也体现了其它人种的部分特征。) 本文将多次提到优秀人种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人种间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各人种有各自优势,有各自的优势生存环境。一度被贬低的非洲黑人在爆发力和耐力、音乐和肢体协调性上具有优势,不光是便于原始环境的生存,在注重精神消费的今天,善于音乐舞蹈体育都是巨大的生存优势。本文的优秀多指在当时环境下的生存与竞争下的强者。通常乱世中,体魄与智慧更重要;太平盛世下,智慧则为主导;除此之外,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也是决定谁是胜者的重要砝码。再看黄种人:后起的黄种人四方扩散,曾占据整个世界一半的面积,原东亚的白、棕种人几乎绝迹,中国人独自创造了傲视欧亚非大陆达两千年的文明……黄种人之优秀毋庸置疑。关于为何中国近500年失去文明领袖地位直至惨败参见拙作《为什么古代欧洲发展快于古代中国?》 二、人种差别的客观原因 由于黑白人种分化时期较早,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认为这两个群体分化主要由气候决定,即这种分化更类似于动物的物种分化。 从十几万年前开始,智人已经达到食物链的顶端。作为类比,我们先看看另一个食物链顶端的陆地动物——大型猫科动物:号称林中之王的虎分布极广,从寒带针叶林到热带雨林都有虎,且属同一个种,它们不畏寒热但不适应草原;同样,号称草原之王的狮不愿进入森林,只能生活在草原。显然,对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来说,森林和草原差别更甚于气温的差别。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人类种族分化很可能是为了分别适应森林和草原:白种人肤色发色较浅,在光亮干燥的荒野不易被发现,头发较直、鼻梁高挺(鹰式面容)利于野外奔跑,眼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哭丧时,眼泪不得滴在死身者上哭丧 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溪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唱完。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以示男在天;是女,要舀逆流水,以示女居地。清水舀回后,要放在火炉上暖几分种,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在死者胸前揩三下,背后揩四下。死者不论贫富,衣着要新,旧衣和有口袋的衣服以及钱、米和有文字之物不能装殓。死者着黑色衣服,衣服有单、夹与棉的不同,穿衣以重数计算,一般上身9重,下身3重。女性则戴上结婚时竹制的三角形头冠。衣毕,为其理发(一般人病时就已理好头发)或梳头。这个过程均伴哭歌。死者梳穿戴完毕,从卧房移到后厅。用两条板凳、四块木板、一张草席为死者支起一张“灵庆”。而后,用炉灰裹成10个小粽子,缚在一枝桃枝上,放到遗体的旁边,人殓时扔到河里。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亡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吊唁死者,打破哀伤寂寞的局面,增加“红也喜事,白也喜事”的气氛。死者装殓时间要择海水涨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装殓时,丧女哭唱《落棺歌》。 入殓 超度:为死者设立灵位,有的用纸扎灵屋、马和钱币等为供品,请和尚,亦称斋公(迷信职业者)和八音乐队,念经做斋,超度亡魂,引入天国,使死者安息,并寄托亲朋的哀思。一般做一昼夜,多则三天三夜。

在闽东、浙南,一般在山坡侧挖水平墓葬洞穴,用两根圆木垫着,推棺入穴,石块封口。少数在平地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窟”。 一次土葬 原墓穴不合理想,或当时找不到理相墓穴,而临时安葬者,一般在三年后择吉日起棺,捡拾先人骨骸装在陶制的金罂之中,另择风水好地作第二次安葬、修建墓地,俗称“二次葬”。 二次土葬 在近村山野处建三面墙的屋子,用于停棺,畲语叫“起厂”,在棺木四周打上泥墙,停棺数年后在拾骨装陶罐土葬。停棺拾骨土葬,应是迁入闽东、浙南之前的古习俗。 停棺拾骨火化土葬 畲族有悬葬之俗。悬葬又称岩葬。通常的葬法有2种:一是将盛有骨灰的陶瓮置于高处的石洞和田崖的石穴之中,外叠乱石遮挡。罗源县安井村灰瓮岩石洞至今仍保存3个古时陶瓮及部分骨灰;二是在山上的半崖处挖掘土洞,将棺木置其中,洞口用石块和泥巴封堵,过三年或更长些时间取骨(个别还采用焚烧)装于陶瓮,然后移葬他处。此俗,罗源县霍口、飞竹等地畲村仍沿袭。据罗源县内部分畲族相传,此葬俗始于古时的悬棺葬。其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为天上“星辰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悬葬则寓其意;另一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生前被鹿撞死凤凰山崖,葬于崖前,其子孙仿其祖先葬法。 悬棺葬

畲族人文历史

结合铅山太源畲族乡浅谈畲族人文历史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一如既往前去铅山太源畲族乡民族学校。在校团委的主办下,校学生会社团实践部组织我们14人前去进行14天的义务支教与调研等活动。我们在太源生活的过程中,最主要是完成对畲族乡的调研课题,而畲族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民族体育篇融为一体,是调研课题的方面之一。身处太源畲族乡民族学校,现就结合铅山太源乡浅谈畲族人文历史篇。本文分人、文、历史三部分阐述: 一、畲族的“人” 畲族的人文历史首先要谈及畲族的“人”。 1.畲族的姓氏 来到畲族乡,你会发现畲族大多数人姓氏为盘、蓝、雷、钟四大主姓。畲族的始祖护王龙麒所生的三子一女,后被皇帝赐姓盘、蓝、雷,女姓钟。在福建闽东盘姓主要在日本,而福建省的一些畲族姓金。江西省吉安市东固畲族乡,老辈们说蓝姓有盘、蓝、雷、钟、谷五姓。浙江省畲族有近百户人家,族人也多为蓝、雷、钟三姓。 现今蓝、雷两姓较多,而盘姓现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应该多延续盘钟两姓氏,为畲族主姓延续后代,保留畲族祖源。 2.畲族的含义 畲族,可溯源距今四五千年前,是一个古老的族群,历史上他们刀耕火种,“畲”字读音有二,读yú(余),指刚开垦的田;读shē(奢)时的意思就是刀耕火种(出自:《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3.畲族的人口及分布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有709592人。可见畲族人口还是比较少的,他们自称为“山哈”——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也就有了“先来为主,后来为客”的说法。唐代时的畲人,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解放后,则改称为“畲族”。 4.畲族的人民素质 现在,我们身在上饶市畲族太源乡,结合太源乡的人民来说,每个人都热情友好,民风淳朴。他们勤劳致富,由于太源畲民大多居于山区,耕地较少,山高水冷,大多种植一季晚稻,畲民以林业为主,封山育林,抚育毛竹。白天乡民们上山采畲菇收毛竹,孩子们就来到民族学校学习,在老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吸取知识。在校学生有451人,而畲族学生就占40%以上,因为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所以住校生占70%。教师21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老师们都勤勤恳恳,努力付出,视生如子。父母没有时间管好自己的孩子,且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老师们就像孩子们的父母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语重心长的教诲。 二、畲族的“文” 其次,就是畲族的“文”,畲族的文化是畲族的主要组成部分。畲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畲族人民的身上无不体现出畲族

数据迁移方案

数据迁移方案 作者:Han.Xue 信息系统数据迁移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操作系统类别、数据库类型、版本、数据结构、数据规模、最小允许宕机时间等等。 对于本项目,假定满足下列条件: 1、操作系统一致 2、数据库类型一致,均为Microsoft SQL Server 3、数据库版本均为SQL Server 2000 现存在两种数据迁移的考虑,第一种是新旧数据库系统采用相同数据结构存储,第二种是新旧数据库系统采用不同数据结构存储。下面分别详细说明。 一、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升迁 新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旧系统中数据进行升迁。对于从旧系统中升迁历史数据,需要首先建立旧系统历史数据与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建立数据逻辑视图。然后使用导入导出工具将历史数据一次性导入到新系统中。数据升迁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数据项长度不一致的处理 对于新系统与旧系统的数据项长度不一致的,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应以数据项较长的为准。 2.代码标准不一致的处理 对于新系统与旧系统的同一数据项,而代码标准不一致的,需要

建立代码对照表交由用户审定后再进行升迁。 3.数据采集方式不一致的处理 旧系统为代码输入项目,新系统为手工录入项目的,数据升迁时直接将含义升迁至新系统中。旧系统为手工录入项目,新系统为代码输入项目的,数据升迁时应将数据导入临时表中,由用户确认这些数据的新代码后再导入正式库。 4.增减数据项目的处理 新系统中新增的数据项目,如果为关键非空项,在数据升迁时需要由用户指定默认值或者数据生成算法。旧系统有而新系统已取消的数据项目,原则上升迁至该记录的备注字段。对于没有备注项目的,需要与用户协商是否需要继续保留。 5.历史数据归档的处理 这种数据交换模式为大量、批量、一次性执行的工作。此项工作要求需要支持异常终断后继续,并且在完成数据升迁后,需要出具数据升迁报告交由用户审核确认。如果数据升迁工作顺利完成,原有一期系统数据在备份并刻录光盘后,将不再保留。 6.完成此项工作提交的文档: 1)数据升迁报告 2)新旧系统代码项对照关系备忘录 3)新版系统中取消数据对象、数据项备忘录 4)新版系统由于历史数据升迁工作要求数据结构修订备忘录 5)历史数据清理工作备忘录

蓝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蓝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 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 福州市郎官巷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郎官巷。堂号是“种玉堂”。蓝氏实有二源,一源为黄 帝系统的嬴姓,战国梁惠王时封为蓝君,封地今名蓝田,蓝田产玉,蓝氏因而以“种玉堂”为堂号,表示蓝氏多出贤子弟。另一源为炎帝系统,炎帝神农八代孙榆罔之后,帝榆罔以 植蓝瑞赐子姓。蓝是一种染料之瑞草,封郡汝南为受命。帝榆罔赐给儿子昌奇绣蓝一株。 按《汝南蓝氏宗谱》记载,蓝氏以“盘瓠”为图腾,以汝南为郡望。蓝昌奇成了得姓始祖。这二源相混,因而炎帝这一系统也以“种玉堂”为堂号。 到唐天授元年(690年),蓝昌奇的后裔蓝明德任扬州节度使,生子蓝采和。蓝采和于 开元元年(713年)中进士,因唐玄宗贪图酒色又宠信外戚,采和忠谏,得罪杨国忠,因而 他便辞官隐居山林,修仙学道,最后成了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福建省”种玉堂“蓝氏,主要分布在闽南漳浦赤岭、湖西一带,而闽西则在上杭庐丰 乡一带。郎官巷的祠堂则是庐丰乡族人,为在省城做生意,子弟在省城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等提供方便,也为了在省城有祭祖之所而建立的。 “种玉堂”的蓝氏子孙,在明清及近现代都培育了一批对国家有贡献的名人。 漳浦方面的一些蓝氏名人,曾对康熙统一中国收复台湾、平定台湾、开发台湾、建设 台湾作出了贡献,下面略举几人。 蓝理(1649—1720),漳浦张坑(今赤岭乡)人,字义甫,号文山,他曾随康亲王杰书平 定耿藩之乱。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靖海将军施琅奉命收复台湾,施琅任命蓝理代理提标右营游击,领前队先锋。在澎湖的海战中,炮弹横飞,蓝理被炮弹击伤,肠子流了出来,包扎后,仍带伤血战。澎湖之役大胜。迫使郑克u率众归顺,蓝理立了大功。战后,康熙 连连擢升蓝理,并召蓝理,亲视伤口,大加抚慰,并昵称“破肚总兵”。蓝理晚年又参与 了平定新疆准噶尔部的叛乱。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漳浦湖西人。他曾参与平定台湾朱一贵的起义。平台后,他曾任台湾镇总兵又任福建水师提督。在台期间,做了许多有利台湾百姓的事。台湾 的开垦分为民间私营开垦和官方组织的开垦。蓝廷珍组织了清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 远的官方开垦。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关于黄种人来源和东亚人种迁徙再探讨 (2011-12-29 16:03:21) 转载▼ 关于黄色人种或蒙古人种,其人种体质特征与产生来源等观点有很多。一般认为黄种人主要体质特征有: - 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 - 头发黑且直 - 面部平坦,圆润,较宽 几年前复旦李辉先生在他那篇有名的《走向远东的两大现代人种》文章中根据当时已经有的粗略数据给出了一些“惊人”结论,归纳起来我以为他主要认为黄种人在缅甸产生论,黄种人(NO)屠杀驱赶棕色人种论(CD),或叫新老亚洲论。 这几年有了更深入的分子人类学数据,回头再看,我认为李辉先生这两大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而新老亚洲论更是给很多人怕被测出是“老亚洲”或者已经被贴上“老亚洲”标签的人背上了心理包袱。 没有时间做很多精细研究和给出精细数据分布,但大致理出本人观点。 1 黄种人产生地应该是在中亚 下图是一张人类肤色深浅分布图

可以看出,纬度越高,皮肤越白,越接近赤道,皮肤越黑。说明肤色与纬度关系很大。可能其他环境要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显然纬度会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从肤色分布看,最初的黄种人不太可能在东南亚或者中国南方产生。对比一下现在中国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地方人种皮肤颜色,当肤色更深的澳美人种从接近赤道地方进入到缅甸或华南北纬30度线附近的时候,应该不足以产生黄种人突变,说明该地不太可能产生肤色更浅的黄色人种。而现在中国南方人种较浅的皮肤颜色主要是很晚期的黄色人种从北向南扩散与本地混合为主而形成的。 李辉说在缅甸产生黄种人,这没有任何逻辑或其他证据证明,这是根据当时猜想的NO迁徙路径纯粹想当然地凭空而说。相反肤色分布图的逻辑是可以看做对这种看法的否定。实际上更高纬度的中亚与所处地理位置则应是诞生黄种人的最佳理想场所。最初的黄种人最有可能就是在中亚产生的。 2 东亚父系人种的南北两线迁移路径 (注:以下单倍群名称以Y-开头表示是父系单倍群名称,以mt-开头表示是母系单倍群名称) 根据中科院昆明所文章,认为东亚中国人种93%的父系(主要指Y-NO系,包含Y-CD系), 来自于南线的迁移。而中国人种的7%父系来自于北线,主要指Y-Q 系(包含Y-R等西欧亚类型)。北线人种的输入,加剧了中国南北方人种基因上的差异。可是人种体质更多地是受母系影响,要分析中国人种迁徙来源需要综合母系来看。

畲族起源传说与史实的探讨

2009年第3期(总第72期)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OFFUJIANINSTITUTEOFSOCIALISMNo.32009serialNo.72 谢丁宁 (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福建 宁德352100) 畲族起源传说与史实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9-04-22 作者简介:谢丁宁,男,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教务科长、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有本民族语言,以口头流传民族历史,祭盘瓠为其始祖。《盘瓠歌》是畲族的民族史诗。但与许多民族史诗一样,《盘瓠歌》夹杂着一些神话传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传唱的过程中被增饰,是历史与美好愿望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完全当作史书来读。如果要以其为线索来探视该民族的历史,需要做一些考证与还原的工作。 一、畲族的祖先盘瓠是部族首领,并有和亲的史实 关于畲族的起源,《盘瓠歌》的叙述是:上古高辛帝患耳疾,从中取出一条虫,弃之篱门外,即成一条龙犬。时番王入侵,无能抵挡,遂出榜文:凡能取番王首级者,与第三女为妻。悬榜数日,无人敢揭。龙犬后揭之,潜入番营,趁番王醉酒,咬断其首,献于帝。帝以犬变人身后许婚。经九日九夜遂成人身犬首。帝女践约,与之成婚,远避山林,生三子一女,子分别姓盘、兰、雷,招婿姓钟。[1] [晋]郭璞《玄中记》也记载:“高辛时代,犬 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曰盘瓠,去三月,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不可以训,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女,是为犬封民。”[2] 如果要还原历史的话,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考证:一是“盘瓠”是“人”,还是“龙犬”;二是公主下嫁是否有史实依据。 有专家认为,远古有许多民族部落都崇拜犬,盘瓠部族便是其中的一支。其不但以犬为图腾,而且以图腾为部落的代称,族人穿戴也模仿犬,当时人们便直接以“狗”称呼他们。那时人类处于狩猎时代,犬是人类的好朋友,称人为“狗”就像称人为“雄鹰”一样,具有神圣的意义。原始社会,人类组成了族群,生产、生活、彼此打斗,以争夺生存空间。那时的人们还不会使用抽象的名字,常常以实物来标识自己和族群,什么动物啦、植物啦、矿产啦、天象等等,大多数图腾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原始社会,图腾可以说就是名字。以咱们炎黄子孙为例,黄帝族群最初的名称是有熊族,炎帝族群最初为羊人族。[3] [摘要]与许多民族史诗一样,《盘瓠歌》夹杂着一些神话传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传唱的过程中被增饰,是历史与美好愿望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完全当作史书来读。如果要以其为线索来探视该民族的历史,需要做一些考证与还原的工作。有史实表明:畲族的祖先盘瓠是部族首领,并有和亲的史实;.盘、蓝、雷都是远古的姓氏,由高辛帝赐姓有可能;《盘瓠歌》中描述的畲族迁移路线,只是主要的一条迁徙路线,而且人们对其出发地的理解有误,“南京”是“南荆”之误。其中盘氏迁移的一条路线是从南荆或广东凤凰山往漳州到罗源再往台湾。 [关键词]畲族;传说;史实;探讨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09)03-0032-05 32

xx数据迁移方案

正本 招标人:XXXX 项目名称:电信机房迁移项目 (数据库升级部分) 投 标 文 件 投标方全称:XXXX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02月20日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及专家给予XXXX参与“XXXX数据库迁移项目”的机会,我们凭借自身综合实力及多年系统集成,提交本方案,望能采用。 XXXX集团(原青鸟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北京大学,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简称“XXXX”),XXXX集团以XXXX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 XXXX活跃在新经济下企业转型服务领域,并在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运维服务四个核心业务领域积累了世界领先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经验,与50多家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和软硬件厂商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与3000多家国内集成商紧密合作,为数万家客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在金融、能源、政府及企业领域建立起了卓越的声誉和品牌,是客户最佳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合作伙伴。 针对本项目,XXXX具有如下优势: 集成优势 XXXX作为一级系统集成商,对系统集成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设计和实施过在众多数据中心、大型业务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有着丰富的建设经验;针对应用的高可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有着深入的研究,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我们将提供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 产品优势 XXXX是IBM、HP、SUN小型机;ORACLE、SYBASE数据库;IBM、ORACLE中间件及试测软件;EMC、HDS存储;CISCO、AVAYA网络设备;APC机房设备等高级别代理商,对各类产品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能为贵校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XXXX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体系,并将其定义到整个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供应、安装和服务领域。本地化服务能力 上海XXX员工逾200人,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包括小型机、中型机、存储、数据库、智 能化、软件、项目经理人及网络工程师若干名,具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集成能力。 公司特为此项目成立豪华项目小组,由公司销售总监担当项目组长,监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组建15人的技术服务团队(有厂商资格认证的工程师)配合厂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优惠政策 公司根据本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功能定位,特免费赠送对改实验室建设有帮助的一款系统软件数据统计软件,希望能够充分的帮助学校更好的建设此实验室。 科研合作 近期,国家加大了对“产学研”过程的扶持与引导力度,而XXXX也一直致力于出身高校(前北大系)服务于高校的准则,大力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与科研能力,在金融、电力、能源、高教等领域共同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因此,希望通过此次参与上海交通大学项目,能够有机会更进一步与贵校在内容安全领域有更多的科研合作,通过XXXX现有的用户群来做市场推广。 本着与XXXX建立全面、持久、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我们郑重承诺: 以丰富的项目实施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方便、快捷的本地化服务特点为保障,确保XXXX数据库升级项目的顺利实施。

应用系统迁移方案

目录 1.1总述 (2)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2)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2)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2)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 (3) 1.3.2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 (3) 1.3.3迁移后完整性测试 (4) 1.4服务器硬件环境迁移方案 (4) 1.4.1迁移评估 (4) 1.4.2迁移计划 (5) 1.4.3测试计划 (5) 1.4.4迁移测试 (6) 1.4.5迁移实施 (6) 1.5运营商接入链路(路由)迁移 (9) 1.6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迁移方案 (9) 1.6.1应用服务器迁移 (9) 1.6.2数据库迁移实施 (10) 1.7系统迁移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 (11) 1.7.1搬迁规划 (11) 1.7.2详细实施方案 (12) 1.7.3应急处理 (13)

1.1总述 按照本期招标采购要求,中心在建成后要实现对迁移应用和新建业务平台的一体化集成。 考虑到需要迁移的指挥中心现有应用包含了分析管理平台、指挥平台,上述平台都是中心的核心、重要应用,因此我公司认为原系统的搬迁将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方案设计以我公司与用户现系统承建公司的初步技术交流、用户现状分析为基础,给出搬迁方案设计。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按照用户招标要求,本期系统迁移的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中心原有应用系统将全部迁移至虚拟化服务平台,迁移期间必须保证工作不能中断,历史数据不能损失;迁移后的系统与多媒体融合通信指挥平台融合对接。 系统迁移的难点是系统切割时间节点的合理规划和确保电话接入路由的转换,历史数据的无损迁移也是系统搬迁的难点和重点。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通过对中心现有上述应用迁移的需求分析,鉴于原系统建设单位并非我公司,迁移过程中还存在对原建设厂商协调的工程风险。我公司认为系统迁移的重点内容包括:涉及运营商的接入切割,原有数据的迁移,合理切割时间节点规划。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中心系统迁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迁移必须保证用户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迁移方案设计中,我们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汉族与畲族服饰色彩文化比较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 汉族与畲族服饰色彩文化比较研究 文/何倍贝 於晟 陈丽花 摘 要: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汉族与畲族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服饰色彩文化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彰显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服饰色彩;文化;畲族;汉族 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12-02 象,她要自己去审视自己。同时也让大众去解读她给自己设计的形象。她从镜头开始,反抗男性主导了几千年的艺术审美观,并用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女性心目中更真实、更具有典型性和思考价值的女性形象和心理感受。 三、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解读辛迪?舍曼的摄影创作 在《无题电影剧照》摄影系列中,它扮演形象的原型虽说是各种电影里的角色,但是其实是在拍摄社会中不同女性的形象,在她的作品中,隐去了自我,变身成无数女性真实状态的定格,作品中,没有男人,只有“她”,而这个“她”,又是集体意义上的“她们”。她真实的诠释了女性在当下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辛迪?舍曼通过暗示,通过那些已成为观众目光关注的对象的姿势来鼓励我们参与到这一创作过程中,这些形象能激起窥伺者的本性和电影的联系,可以让我们将这些形象视为心理分析的图例,尤其是可以参照劳拉?慕尔维在1975年完成的著名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描述为控制男人眼光的主题和男性欲望的客体。舍曼的《无题电影剧照》不仅意味着我们自己和摄像机的盯视,而且也暗示在同一间屋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人和她在一起。[4] 辛迪?舍曼从不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女权运动影响,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女性主义的体现,但是,或许“无心插柳柳成荫”,她的行动却提醒了被男权社会思维模式控制了太久的大众,到了挣脱桎梏,转换思维的时候了。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以一个处在现实文化中的女性的角度进行观察的结果。她用反男权的形式(自拍)塑造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都是被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传播的理想形象。她们符合男性的各种幻想,她们的塑造都是以男性诉求为切入点的。可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传播形式,已经麻痹了大众的大脑,大众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异常,有什么不妥,可是,舍曼通过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形象用异乎寻常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引导了人们用不同于男权思维的女性主义思维去理解这些作品,这些形象。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女性在这个社会中也有自己的心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权力。女人是独立于男人的,而不是男人的工具;女人是不同于男人的,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评价女人,评价女性,评价女性艺术都不能以惯有的男性指定的标准来衡量。 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这个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社会正在一步一步朝着规范、合理、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它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从最初的文学领域,到当今的艺术领域和社会学领域。一个思潮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扎根于社会的。通过对辛迪?舍曼摄影作品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进行的分析,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运用这一理论来审视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我们也对她及其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作者简介:范萌,(1984.07—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影像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建群.女性主义艺术走了多远?——女性主义革命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意义[J].世界美术,2009,(2):87. [2]周青.另类的尖叫——世界女性主义艺术思潮[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15. [3]翟永明.天赋如此[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63,65. [4]张朝晖.当叛逆沦为时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45. 畲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偏远山区,其余少数分布在江西、安徽境内。他们虽然人数较少,却有其独特的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汉族主流强势文化逐步渗透并使其发生了改变。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经过对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及其下辖的大均村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畲乡民族服饰现存的两个问题:第一,汉化程度较深且广。绝大多数畲族人民着装与汉族无异,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如此。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畲族传统服饰,也不清楚其代表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即使在某些大型民族主题活动和民族节日里见到的,也多是改良后的畲服,与真正的传统畲族服饰存在一定差异。第二,在当地许多民俗陈列馆中,虽然有一些的畲族传统服饰展出,但是其数量较少,色彩单调陈旧,款式单一,不足以表现其文化底蕴,难以让人全面、系统地了解畲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正视畲族服饰所面临的严峻现状,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而色彩作为服饰的灵魂和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切入点探讨畲族与汉族的文化异同,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畲族服饰色彩文化 畲族虽然是典型的散居民族,不同地域的畲族服饰有细微差别,但基本上是“男女椎髻跌足”,着自织的麻布。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望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璎珞状,谓之“凤凰装”。 在色彩方面,畲族崇尚并广泛使用黑,蓝两色。在以黑蓝色作为服装主色调的基础上,在领口、袖口、衣襟等地方加上由红、黄、绿、白等颜色组成的花边或刺绣,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明快活泼,但又不浮不跳,与基本色相呼应,整体感觉协调统一。特别是畲族妇女在腰间所绑作为饰品的彩带,配色和纹样丰富多彩,一般以白色为纬线,而经线则色彩丰富,用色不拘,大胆使用红、绿、蓝、黄、黑等 312 2011.10

系统历史数据迁移方案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 本次总局综合业务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因此,新旧系统间就存在着切换的问题。另外,新开发的系统还存在与其他一些应用系统,例如,企业信用联网应用系统、企业登记子网站、外资登记子网站等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连通的系统。本章将针对新老系统迁移和整合提出解决方案。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需求分析 系统迁移又称为系统切换,即新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老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来。 系统切换得主要任务包括:数据资源整合、新旧系统迁移、新系统运行监控过程。数据资源整合包含两个步骤:数据整理与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就是将原系统数据整理为系统转换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数据的整合是整合系统切换的关键;新旧系统迁移就是在数据正确转换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业务办理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系统中进行;新系统运行监控就是在新系统正常运转后,还需要监控整个新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便及时对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系统整合是针对新开发的系统与保留的老系统之间的整合,以保证新开发的系统能与保留的老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主要的任务是接口的开发。需要进行迁移的系统

需要进行整合的系统 需要与保留系统整合的系统包括: 1、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企业信用联网统计分析,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核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与企业信用联网应用,企业登记子网站,属地监管传输,网上业务受理之间的整合; 2、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外资企业监测分析与属地监管传输,外资登记子网站,网上业务受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之间的整合; 3、广告监管系统与广告监管子网站之间的整合; 4、12315数据统计分析与12315子网站之间的整合; 5、通用信息查询、统计系统与数据采集转换之间的整合; 数据迁移和转换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工商总局新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IBM DB2,而原有系统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这种异构数据在总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即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异构数据。同时,系统的技术构件有.NET和J2EE两大类。 对于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采用数据移植的方法,如:如果数据有基于DB2管理的,有ORACLE管理的,有SQL Server管理的,就根据新系统DB2的要求,把ORACLE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把SQL Server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 上下级国工商局之间的异构数据的集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来完成,重点在于数据库存储标准、交换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保证数据的共享,这部分工作由数据

畲族风情导游词修订稿

畲族风情导游词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畲族风情导游词 【车上讲解】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在去游览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畲族的概况: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第二十位。我们漳溪畲族乡有“广东畲族中心”之称,是全省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一个畲族乡。畲族人口近6000人,这里是畲族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平远县热拓乡迁来的,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基始祖为蓝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据说畲族的祖先狗头人身,是龙犬的化身。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自从盘瓠古开天地以来,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刘,因为她的耳朵很大,人们都叫她大耳婆。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张出一个肿瘤,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割出一条虫子,有三寸长,放在盘子了,然后盖上“瓠”,就是我们祖先以前用的“勺子”。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间电闪雷鸣,金虫变成了一条龙犬,龙犬降声是吉祥的兆头,全宫上下都很高兴,高辛帝就命名它为盘瓠,盘瓠在军营里一天天的长大,经常跟士兵们出去巡营、打猎,学会了一身好本领,有一年边疆的一个番王的头来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贴出皇榜,说有谁能取得番王的头,就让他在高辛帝的三个女儿中任选一个做老婆。但皇榜贴出很多天了,都没有人来揭榜,龙犬看见后,揭下皇榜去见高辛帝,高辛帝一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好派龙犬去试一下,龙犬就连夜飘洋过海去见番王,因龙犬的本领很大,自称是来帮番王的,番王见到龙犬很高兴,当天晚上就设宴招待龙犬,结果给龙犬灌了个大醉,龙犬就借个机会咬断番王的头带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诺言,让三个女儿出来,任它选一个做老婆,龙犬选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说你是狗我女儿是人,怎么能跟你结婚呢龙犬说:你给我七天时间,我就变成人形,跟你女儿结婚,但这七天内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来偷看我。当龙犬变到头的时候就不能再变了,所以就成为了狗头人身了。之后还是与三公主结了婚,结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龙犬本来是没有姓的,就去请高辛帝赐姓于他的子女,大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个盘子装着去的,所以就赐他姓“盘”了;二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一个竹蓝装着去的,高辛帝便赐他姓“蓝”了;三儿子去的时候,恰好打雷,便赐他姓“雷”了,女儿长大之后招了个驸马姓钟,就随夫姓钟,丈夫是瑶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钟的有一部分又跟母亲姓成为了畲族。因此,畲族就有了盘、蓝、雷、钟四姓同源一说。龙犬的大儿子叫蓝光辉,即是现在蓝姓畲族人的直系祖先,又称“蓝大将军”,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