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土地征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土地制度。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逐步建立,其存在的一些内外缺陷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各地因征地引起的社会

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

重,己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因此,

迫切需要进行征地制度改革己成社会共识,研究、探索和构建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任

务迫在眉睫。

南京市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9个首批征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笔者自

始至终参加了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较系统地查阅了国内外与征地制度有关的

文献;并结合南京市的工作实践,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本论文的撰写。

论文首先论述了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目的

和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同时,为了奠定研究

的理论基础,论文扼要地论述了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土

地制度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土地经济属性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中心地

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另外,因土地征用中涉及土地本身的价值、价格等因素,因

此还简要说明了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与原理。

在总结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论述了现

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政策框架、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主要缺

陷,并分析、探讨了出现这些缺陷的政策性原因。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根据笔者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南京市征地

制度改革实践,对南京市土地征用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完善土地征

用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论文从更广阔的视角,就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做了更全面、

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笔者本人的见解,包括:规范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行使、实行最

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基于Gsi的征地项目选址方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

权制度、探索土地补偿费的科学生成机制、比较和选择农业人员安置方式、建立公开

公正公平征地程序、对农民房屋拆迁进行立法、征地中实行留用地政策及建立新型土

地征用体制等: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南京市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et

V录目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制度_…___二_…__二_.…___二__二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

1.1.1土地征用.…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二_..…_二___.…

1.1.2土地征用制度_二_,.…_…_.…_‘_.__…_二__.…__…_..…__._二___..…__……_…

_________.…___.,.

1.1.3土地征用制度改革._二___…__二__…_…__…___.___..…_._二____.…‘.___二_…_.___二_二_二__…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_._二__二___…__…__._.__.___二___…__二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

1.2.1研究背景及选题由来,__…_.…__二_…___二_._二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

1.2.2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_‘二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

1.3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研究及实践综述_…_.…_…__.…___.…___二_.、_二_二_._二_.…____.……_

1.3.1国外研究及实践__…_..……,.…_二_.…_.…__二___…_‘_二_____.…__..…__..…_二__._.…_…__二

1.3.2国内研究及实践二_二_二_....._._._...‘二___:____...__二_,__....__...._._....__.....___二__..._.. (1)

1.4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_.___…、___._二___.___二,,二_…__二_..…_._.…___.…__.…_._…___…__.…__…_n

1.4.1研究方法二_,…_.…_二___…_…______…__…_二_二_二__二__.…__、二___…___…__…_._二___.…__…n

1.4.2论文框架与内容二_二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二_二_._._、…__.1

,.人1月几第二章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

2.1土地制度理论

2.1.1资产阶级土地制度理论_…_._._二___二,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二_...……_

2.1.2马克思主义土地制度理论二__.…_._.……__二__…__._二__二___._.__._‘…_…_……_.____二,

2.1.3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理论......……___二,.、_…__._…___二__.…____._._二_____二__二__.…_.

2.2土地产权理论..…__…_..……__二___……_二,…__二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

2.2.1土地产权涵义及现代产权理论___二___二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

2.2.2城市土地产权理论二___..…‘___.…__……__二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

2.2.3农村土地产权理论.._.___……___._.__二_.…_…__…___…_二_二_____…_._.…__._…__一___._二

2.3土地经济属性理论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二_.

2.3.1土地利用的资产性原理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原理.…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_…_

2.3.3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原理.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二_.……

__........__ (18)

2.3.4土地用途的可变性原理_.……___……_.___...……,……_.__..……__二____.…_二_…_._二19

2.4地租地价理论二_……,___.…_二‘……_二_……_.___...……___.‘二_._............……_..……___二___二_.19

2.4.1资产阶级地租理论二_二___二_二__二__.……____‘__二___._二_._.__..…_.…_二_._..…__.……_二19

2.4.2新古典主义地租模型__二_._二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二20

2.4.3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___.…_二__二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21

2.4.4地价理论.…_.…_____二_…____.……___.…,__..…,._.____...---....--...一,..-..-.......--一22

2.5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一2

2.5.1区位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22

2.5.2中心地理论二_____..…__二___二___.…____…,____....----......-..----.--...-----..-..-.------一23

2.6可持续发展理论_._...__.....___.....__._...___....___._...-.-......----.-.-.....---.......-.----.....----.-. (23)

2.6.1可持续发展概述.…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2.6.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_..…__.…_.__.…,_.…__._...……_二__……___.……_._二_…___24

2.7土地估价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一24

2.7.1收益还原法原理二_…_二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24

2.7.2市场比较法原理__.…___._二___二_____…_____.…__二_.…____二______……_..……___._.…____二24

2.7.3成本逼近法原理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25

2.7.4剩余法原理_____二_二____二___....._.....___...___..._..----......----....--........-.-.......一25 2.7.5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8本章小结.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二___…__二_._二__..…___..…__...一_.__--......一又

第三章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剖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二____._二__.…____……__……___二27

3.1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历史演变.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3.2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政策框架.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28

3.3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 (28)

3.4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主要缺陷_二_二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3.5本章小结…__..…,_..…____._.…_...……_.…__.…_…,__.…__.....--.....---...-.--...-........---....--一3

3535第四章南京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证研究

南京市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

︸、JJ伟J气」4.1.1南京市简况.…

4.1.2土地资源概况

4.2南京市土地征用的现状与分析

4346

4.2.1土地征用的现状.…

4.2.2问题与矛盾的分析

4

4

4.3南京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探索

4.3.1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7

.

,l4哎」4.3.2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4.4本章小结

5252第五章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___________

5.1.1明确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范筹___二___…_二___二_____…_.__二_二_.…_.__二万

5.1.2防止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几种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52

5.1.3妥善处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__....._._........._.,__...._...._._....__ (54)

7

.

,l4哎」4.3.2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4.4本章小结

5252五章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路___________

5.1.1明确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范筹___二___…_二___二_____…_.__二_二_.…_.__二万2

5.1.2防止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几种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52

5.1.3妥善处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__....._._........._.,__...._...._._....__ (54)

5.1.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

5.2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对策二___二_…_.…_.__..…_.__二__.…__..……__.…__二__..…_.…

__.…__…___二54

5.2.1规范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行使.___.,.……__二__…__二____.___.,二___.___.…__.___.…___二_54

5.2.2加强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_..._...._‘一_..._二_.__二,_...____...._...__二___. (55)

5.2.3建立基于Gsl的建设征用土地项目的选址方法___二__.…__.__.…___…_.....……_57 5.2.4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_________二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二___二_.__二59

5.2.5探索土地补偿费的科学生成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二___二60

5.2.6健全农业人员安置方式_二__二__…_…__,._…_.…___二__…__…___二___.___二____._.___.__…_61

5.2.7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征地程序.__._._二__…_._.___二___…___二__…__…__二_…___…___二_63

5.2.8健全农民征地房屋拆迁补偿立法__...__...._二___二____.____二___._....__二__....__.____. (65)

5.2.9征地中实行留用地政策.__二、_.______…__二_…__二____二__.___._.___二__…,_…__..…_二___.、66

5.2.10建立新型土地征用管理体制..._二____......_二__...__二___...__二__...___...__..._二___. (67)

5.3本章小结_.____…_二_._二,…_二__.:._二__一___._…_…_二__…__…___二__二________二__二____……_.…___.68

6969六章结论与展望__…_.__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未来研究展望

1孟67tz考文献._…___二__._._二_._…_.…__...……_……_..…_…_…_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研究工作

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二_.,__二_.…___二__…

图目录

l一1某省11个县某年200个用地项目类型图…_.……________……_…__.....……_二__..……_..……__二4

1一2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略图.__二_…_.__二__._.__…_..…___.…_.__…__.‘二_._……_..…_…__7

1一3论文结构框架图.__二_…_.…__二___二__…_二___二__.…_…__…__.…__…___…_.___…_二_二_……__.…__.…、13

2一1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竞租模式图__二_…_.…__二_…_…_..…__.…_…__._二___二___.…___…_…_二21

3一1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演变过程略图._._二____二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27

3一2土地征用程序流程图_…_…_二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犯

4一l南京市示意图.…__二___二__…__二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二___.36

4一2南京市2003年度各区县农用地转用申报情况图二____二_…__._.__二_.__…____…__

二___‘二___.___ (42)

4一3南京市2003年度各区县批准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图二__._…___.…__.___.…____二_.…_.……___二43

4礴南京市2003年度批准用地结构图…_…__.___二__.__.____二__.……__…__.…__.…__二___…__…_…_二43

4一5土地补偿费流向图……_…_二_.…_._____…__二_‘二_…_.……_二__…_…__.…_……_…_二、_._____二__…__45

4一6南京市向被征地农民提供经济适用房片区示意图._…_……___二______…__…_二__……__二_50

4一7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利益机制示意图._..…__._二_._二__二__.……_._._.…__二__…_…_.______二_二_50

5一12004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图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56

5一2Gsl支撑下的建设征用土地项目选址技术思路框架图_…_____.…_.____…_‘___.…_._._…_._.…_58

5一3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措图__二_‘二_二__.__……_._.__..…__二__…___二__二_…_._______.__.62

5并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运作程序图二___._二__二_…_……__二,_二__…_二____.__.…,___二_.,__…_二_63

表目录

3一12004年全国开发区清理前后情况对照表

4一1南京市(各区县)2004年度土地分类面积一览表

4一2南京市2004年度土地分类面积及比例一览表

4一3南京市2004年度耕地增减情况一览表

441999一2004年南京市征地情况统计表

4一51999一2004年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情况统计表

4一6南京市征地补偿安置与周边城市比较表

4一7南京市平均征地成本与平均出让收益抽样比较表

4一8南京市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情况抽样调查表

4一9南京市非市政、市政项目及省以上重点工程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比较表_二__……__..…

45

4一10南京市2003年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与各类房屋价格比较表

4一n南京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缴费选择标准和保障待遇表

4一12南京市区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费标准表

5一11996与2004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对比表

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制度

1.1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土地制度。然而,因各国国情和社

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土地征用在概念、内容、特征上也有所区别。在美国,称土地

用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EminentDomain);在英国称“强制取得”(ComPulosyr equisition);在德、法、日等国则称“土地征收”(LandExpropriation)(段文技,2001)。

我国的台湾地区,土地征用习称“区段征收”,是指对私有土地所有权实行强制取得,

收完毕后,原土地所有权即行消失,归请求征收的主体所有;在香港地区,称“收

官地”,是指政府在为公共用途时可提前收回已批租给私人的土地(商春荣,19)。

1.1土地征用与土地征用制度

1.1.1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土地制度。然而,因各国国情和社

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土地征用在概念、内容、特征上也有所区别。在美国,称土地

征用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EminentDomain);在英国称“强制取得”(ComPulosyr Aequisition);在德、法、日等国则称“土地征收”(LandExpropriation)(段文技,2001)。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土地征用习称“区段征收”,是指对私有土地所有权实行强制取得,征收完毕后,原土地所有权即行消失,归请求征收的主体所有;在香港地区,称“收

回官地”,是指政府在为公共用途时可提前收回已批租给私人的土地(商春荣,1998)。

我国大陆称“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付给合理补偿的政府行为。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两

种形式。作为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土地所有权也相应存在国家土地所有权和

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类型。土地征用是发生在国家与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

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并给农民集体和

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土地征用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

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土地征用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土地征用

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公共目的性,土地征用权的合理性在于其结果应符合社会整

体利益;二是强制性,土地征用权是以国家公权力为依据进行的,是具有强制性的行

政行为;三是权属转移性,因公共利益需要,国家限制被征用者对其土地自由处分,

责令其将相应产权向国家转移;四是补偿性,基于公平、正义原则,当国家牺牲特定

人的合法权益以满足其它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时,必须对受损害的特定成员给予公平

合理的补偿。

1.1.2土地征用制度

土地征用制度,是指在征地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总称。土地

征用制度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土地法律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

也由产生到不断发展、健全。199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的《土地管理法》在征

地制度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征地审批模式,建立了一套强调可

持续发展、强调占补平衡、强调用途管制的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全新土地征用制度。

根据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①土地征用的前提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集体

土地。②土地征用的审批权限。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根据被征地的类型、面积的不同,分别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③土地征用的审批、实施程序。

基本程序如下:由市、县人民政府拟定征用土地方案,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征地方案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市、人

民政府应当将征地方案在被征地乡(镇)、村范围内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土地权利

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

请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

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告实施。④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

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

额支付: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用土地补偿费用的收支情况向本集体经

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1.1.3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我国的征地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制定的,几十年来虽经多次修改,但仍未

摆脱计划经济的痕迹,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的今天,我国的征地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和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征地范围过宽;征地管理方式欠妥;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安置办法不完善;

征地引起的社会问题多;征地程序不透明等等(李光禄,2003)。这些问题己对现时的

征地制度带来不小负面影响。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有一个程序公开、合理补偿、利益各方平等参与、快速高效的征地制度,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保证国家

公共事业建设用地的需要,控制以赢利为目的的建设项目盲目圈地和占地行为。因此,改革征地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己成为大势之所趋。

上述问题的存在,困扰甚至阻碍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征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

展,表明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必须根据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相应的变革。1999 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征地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对各地征地情况进行调研,对

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开展专题研究。2000年,“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的课题被正式列入

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计划。2001年下半年,国土资源部专门召开了“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座谈会”,拟定了《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并陆续在上海、南京、温州、

福州、佛山等九个城市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的试点。2002年10月,北京市通州区等10 个城市(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鉴于首批试点城市全部集

中在沿海地区,因此第二批主要选择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这有利于结合不同地域的

经济发展进程和征地工作实践,对征地制度改革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

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征地制度,是

合民心、顺民意的政府改革行为,也是一项浩大、复杂的改革工程,需要反复思考,

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和提炼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将其规范化,并上升为法律、制度。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征地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历经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毕竟意味

着经过两年多的理论研讨和准备,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己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背景及选题由来

1.2.1.1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己成为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然而,在城市

获得发展的同时,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集体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却受到了侵害,导致农

民上访,政群、干群关系恶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妨碍了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从我国目前的土地征用实践来看,土地征用过程中矛盾重重,腐败频发,违规操作,侵害被征用者的权利的现象愈渐频繁,在某些地方已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13以上的群众上访归因于土地问题,而其中60%左右

直接由征地问题引起。探索和研究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己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当前土地征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我国土征用法律、法规不完善,土地征

用制度存在缺陷有关(钟穗珍,1997)。目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1、土地征用权滥用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

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这种自相矛盾的规定实际上将“公共利益”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狭义的概念扩大到所有经济建设。法律实际赋与了国家以“公共利益”为

名征用任何土地来用于任何建设的权力。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任何经济活动都有

一定的公益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许多人的自利行为合成为促进繁荣的公益

行为。国家机关正是以此作为自己不当征地的最好理由,把公共利益扩展到所有经济

建设,把市场主体商业投资亦视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从而频繁地使用土地征用手段。

显然,仅仅为了某种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而强制征收土地的行为,实际上是通过国家

公权力来强制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利益的行为,这是国家权力对私

人权利最严重的侵害。

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外延界定不明以及法律本身的矛盾,给予了国家机关

权力寻租的借口,导致了部分土地征用权的极度滥用。2004年国务院五部委对全国土地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检查验收表明,截至2004年6月17日,除内蒙古自治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3.巧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宋建军、石培华、肖金成,2005)。开发区中的土地绝大多数通过征用的形式获得,而开发区中的许多企业用地很难与严格的公共利益用地挂上钩。例如,据曲福田等调查,某省11个县某年的200个最

大的用地项目中,属于公益事业的如公路、学校等42项,占21%;属于机关的10项,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占5%;而以盈利为目的公司、企业148项,占74%,其中房地产项目35项,占18%

如图l一l所示。这种征用目的扩大化的现象,在各地非常普遍。

2、土地征用程序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兴建公共事业需征地的,由建设单位向县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核批。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等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审批权限。需要征用农用地的,首先进行农用地转用审批,然后再办理征地审批(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除外)。在完成这两项批准后,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被征用士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公告期限内

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并在补偿标准确定后获得补偿。上述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比较严格,但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导致了以下问题的产生:

①土地审批程序不严格,违法用地现象泛滥。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

不按审批程序擅自占用土地,通过买卖、出租等非法转让土地,以及越权审批、先征

后批、少征多占、以合法征地掩盖非法占地等。特别是在兴办开发区热潮中,很大部

分开发区未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而建立。

②土地征用缺乏监督机构。许多国家和地区,除设立土地决策、咨询、执行机构

外,还专门设立仲裁机构裁决征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争议,以保证土地征用的合

理性与公平性。我国土地管理部门中没有这样一个部门来裁决征用中的争议及规范征

用双方行为。县、乡、镇政府部门是土地所有者主体的代表,同时又是征用土地的使

用者和管理者,而土地管理部门在重大决策上需听从于政府,政府部门集多种职能于

一身而无有效监督,致使政府部门产生大量违法征占土地的不法行为。目前,违法征用、占用土地的主体有相当大部分是各级政府部门。

③土地征而不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土地征用费低,许多地方借建设用地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为名占用土地,行非法倒卖土地之实。大量土地征用后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

浪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统计,全国被征用后闲置的土地高达n.65万公倾,占征地总面积5.8%,其中耕地.628万公倾,占闲置土地总面积的54%,且有3.45万公顷闲置耕地已无法耕种(曹义,2002)。

3、征地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1月l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

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4至6倍,最高不得超过巧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

很显然,上述标准是一种政策性的刚性规定,是政府标价,而未考虑土地的区位

差异、土地被征用前的潜在收益等市场调节因素。而且,征地对集体和农民的补偿费用以被征用土地年产值为计算依据,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土地种植结构和农业产值。按这样的标准征地,就会出现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地区习惯水田种水稻,旱地种经济作物,按产值计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好田即水田的补偿费比劣地即早地的补偿费低的现象,并出现建设项目选址在基本农田上而不愿在山坡地等劣地上的奇怪现象。另外,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耕地在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值上并无多大区别,如南京市的高淳、漂水等远郊地区耕地的产值并不一定比江宁、雨花等城郊结合部低。简单地按产值倍数进行补偿未免有失公正。

按照不科学的补偿标准计算出来的征地补偿费用必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

我国的征地补偿费用一直很低,在很多地方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从而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基层政府滥用征地权,导致城镇周边与交通沿线的高产稳产农田锐减;征用后的土地低价出让,土地收益流失;滋生土

地隐形市场,征地补偿标准与农地市价相去甚远,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擅自以各种隐蔽形式处置农地,如土地转让、土地入股、土地联营等。

4、征地中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

我国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很不明确,《宪法》、《民商通则》、《土地管理法》以及《农

业法》等重要法律都规定农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但是,“集体”具体指哪一级哪个组织,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

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这些表

述肯定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片的现状,而这种现状是我国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历史留下的。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属

于集体经济组织,但乡(镇)政府是国家机关,而不是集体经济组织,谁代表乡(镇)行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集体所有权?二是村民小组虽是基础,但村民小组没有独立法律地位和独立财产,土

地所有权由谁来行使?三是村民小组土地所有权与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长期不明,

平时集体所有权的代表为村,一旦涉及土地利益时,双方互相争执,矛盾重重。

因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不明,导致土地补偿费归属不明确。这就为相关人员从

中牟利提供了条件。我国土地低价征用,高价出让,土地增值分配主要为各县、乡、镇所得。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和农民的权益差距极大。

1.2.1.2构建新型的征地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

进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其存在的一些内外缺陷正在日益显现

出来,各地因征地引起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

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己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

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己成社会共识,研究、探索和构建新

型土地征用制度的任务迫在眉睫。

1.2.1.3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是本文研究的支撑点

南京市是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下半年确定的全国9个首批征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城

市之一。几年来,按照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在南京市政府的直接

领导下,始终把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是自上而下建立了征地制度改革工作指导网络,加强对征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

二是专门成立了征地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同时,多次召开高层次、

多层面征地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加强理论研究;三是认真部署并落实分区试点工作,

将征地制度改革的研究分成若干子课题,在全市所属区县各有侧重地进行实践,并及

时研究新问题,总结经验。试点工作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根本,以构建新的政策框架为

目标,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坚持一手抓理论调研,一手抓制度的建立。通过历时两

年半的充分酝酿、反复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于2004年4月正式出台了新的《南京市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和《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并下发了一系列的配套

性文件,从而形成了南京市新的征地拆迁政策框架。

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如图1一2所示。

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较系统地查阅了国内外与征地

制度有关的文献;结合南京市的工作实践,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进行了较深入的思

考与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本论文的撰写。

1..22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征地制度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保证社

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有利于政府在征地问题上的行政管理,有利于行政权、事务权和

监督权的分离。因而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法学家们甚至评价说,这场改革为完善中国物权立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地政领域法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22001年被确定为征地地地建立工作作作作作作作作制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市市指导网络络络成立立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题组组

调调查研究究究理论探讨讨讨分区试点点

222004年形成初步步

成成果,出台新政策策

继继续探索索

图1一2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略图

制化的一个基本措施(朱林兴,2004)。它不仅仅是土地管理领域的一场新变革,对推

动我国法制建设也将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

保障。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实际上就是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生存

权利和民主权利。加快经济发展固然要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但不能违反党的农村土地

政策和国家法律,更不能把未来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建立

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有利于控制占地规模的征地制度,对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

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必须要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依据相关的理论基

础,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才能理清改革的思路,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对策。本文正是遵循以上思路来研究,为深化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研究及推动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进程做出贡献。

1.3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研究及实践综述

1.3.1国外研究及实践

1.3.1.1征地制度研究

法规属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范畴。任何法规都是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需要

而形成和发展的,征地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构成为国家重要法规之一。它最初诞生于19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私有制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一部分土地属于私人财产,土地所有制对土地具有绝对的排它性和占有关系,这种绝对的排它性和占有关系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由于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和基本条件,‘这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益中的社会需要或者说公共利益的社会性与土地私有的绝对排它性发生了尖锐矛盾,迫切需要从土地制度的构筑上来解决这对矛盾,于是征地制度便应运而生。由于这一制度一方面承认个人财产的不可剥夺性,给被征用主体以必要的、恰当的补偿;另一方面,又坚持社会整体利益优先原则,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应服从后者。两者恰当地结合确保了土地产权的私人决定性向社会性的顺利转变,保证了社会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用地之需要(段文技,2001)。

何谓土地征用?即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

为。这里所指的法,是指国家《宪法》和《征地法》。考察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此对征地目的性和适用范畴的表述也不一,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是笼统、原则性地规定了征地的目的,但没有列举具

体适用范围,如我国以及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其二,缺乏对征地目的原则性的表述,但适用范围明确,如日本和香港地区;其三,对征地目的有原则表述,又详细地规定

了适用范围,如欧美、韩国和台湾地区。概况来讲,一些现代法制国家和地区的征地制度都比较科学和完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共目的性。土地征用权的合理性在于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其主要衡量标准是

土地征用后较征用前更具社会效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征地法对公共目的性有严格的限定。由于“公共利益”具有概念上的高度抽象性、发展上的动态性,这就决定了把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防止土地征用权的滥用,这些国家一方面严格遵循土地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社会民众的参与权、选择权。对于社会普遍承认的绝对公共利益的用地项目,如国民健康、市政基础设施等,国家严格按《征地法》行事;而

对那些由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引发的、符合社会、国家急需的相对公共利益项目,则需要由政府和全体民众讨论、认同,未经全体民众讨论、认同的,政府不得滥用征用权力。

2、强制性。土地征用权是以国家公益权力为依据而实施的行为,具有行政强制性。

3、透明性。现代法制国家对被征用主体以及有关各方实施信息对称的透明化操作,

及时、准备、全面公示征地项目的各项信息,包括征用土地适用方向、地价、补偿标准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政府批准文件等,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暗箱操作而产生的拘私舞弊、钻法律孔子、侵犯被征用主体权益等现象。

4、公平补偿性。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尤其随着社会发展、个人财产不可侵犯

的意识的日趋强化,国家极为注重对牺牲土地私有的绝对排它性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被征用主体以公平合理的补偿,而且尽可能地在保障个人财产权利的前提下实

施征用权。

上述可见,现代法制国家或地区对土地的征用权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它的两个基

本前提是:对土地财产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社会的监督和制约。这对于改革我国现行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征地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3.1.2征地补偿研究

征地补偿是整个征地过程的关键,国际上征地补偿可归纳为三大类型:

1、完全补偿。由于征地是对土地所有者财产权的侵犯,而财产权得以保障的核心

是损失补偿。因此,主张补偿应包括一切附带损失,即不限于征用客体,还应包括与该客体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以及延伸的一切经济和非经济上的利益补偿。完全补偿以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最具有代表性。香港农地回收的补偿标准按照当日市价赔偿农地上的一切损失,而农地在香港价值不高,若以当日市值回收,农民蒙受较大损失,所以政府通常以大大高于农地市值的恩恤补偿标准赔偿给农民,至少不低于实际损夫,农民都比较满意。在日本,征地补偿可细分为五种:①征用损失赔偿,即按被征用财产

的正常市场价格赔偿;②通损赔偿,既对被征用者因征地而通常可能受到的附带性损

失进行赔偿,例如被征用土地上构筑物的损失补偿,也对被征用者在收益上所受的损失加以赔偿,例如失去土地后的歇业赔偿、停业赔偿、营业规模缩小赔偿以及农业赔偿和渔业赔偿;③少数残存者赔偿,若是大型工程建设,使社区搬迁后残留的农户因原先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受破坏,也要支付适当的赔偿;④离职者赔偿,被征用者因暂时

失业而发生的损失赔偿,费额不超过原工资:⑤事业损失赔偿,公共事业建设所造成

的损失赔偿,如噪音、水污染等。完全补偿考虑周全,真正体现宪法中“财产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赵哲远、吴妍,1998)。

2、不完全补偿。因为土地财产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权利人可以考虑公益事业的

需要作一些个人牺牲,所以主张补偿只限于被征用财产的价值,至于其他损失,个人应有忍受的义务,不给予补偿。实行征地损失不完全补偿的国家与地区很多,在我国台湾,土地征收补偿项目有:①被征收土地的地价补偿;②与被征收土地一并征收的

改良物(建筑改良物与农田改良物)的补偿;③被征收改良物由所有权人自行搬迁的

费用补偿;④征用土地而影响邻地利用的损失补偿。在德国,征用土地的地价是补偿

的标准,并以官方公布征用决定时的被征用土地价格为准。在英国和法国,征地补偿主要根据征用之前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但为防止利用预测的公共事业来进行土地投机活动,规定凡因预测土地转为公共用地而引起的价格上涨部分,均不能计算在赔偿价格之中。概括之,不完全补偿标准的确定主要依据被征用土地在原来用途情况下的市场价格。

3、相当补偿。它以能弥补实际损失为原则,即在征地补偿中除了与被征用客体

有直接关联的经济损失赔偿外,适当增加间接性的附带损失补偿,如通损赔偿。相当补偿费额介于完全补偿与不完全补偿之间,不完全补偿费额是相当补偿额的下限[8]。

由上可见,世界各国征用土地补偿的原则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随着权

利观念从权利私有化向权利社会化的转变,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规定。但就世界的整体发展趋势看,对于国家合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其补偿范围与标准均呈日渐放宽之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势,对失地者所遭受的损失给予更充分、更完全的补偿。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征地中均是按照农地市价或以市价为基准进行不完全补偿,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实行完全补偿制度。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征地补偿标准是一种与土地市场无关的政策性标准,而且既适用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又适用经营性的建设项目。从有关法律对征用土地补偿的

具体规定来看,我国征地补偿属不完全补偿,且补偿范围和标准比其它国家偏小、偏低。可以说,在征用土地的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方面,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之间尚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是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必须正视的现实。

1..32国内研究及实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许多学者就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地征用制度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力图构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解决在征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现阶段对土地征用制度的研究己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研究的热点。

就近期我国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陈泉生论述了土地征用补偿的性质、理论依据和原则,并借鉴世界各国土地征用

补偿的范围和标准,认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应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避免土地征用与地产经营出现较大差距,以维持农民现有的生活水平(陈泉生,1994)。

郭洁认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历来重视行政规范而

轻视民事规范,立法对土地征用中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因此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征地制度应扩大土地补偿费的收益主体,土地征用的客体应包括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他项权利,对禁止征用的客体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土地征用的范围提出了限制性规则(郭洁,2001;2002)。

高尚全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明、界限不清、权利内容不明确是征地中农

民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高尚全,1991)。

张永良认为,征地范围难以缩小的原因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征地制度没有作

出相应的调整,致使征地成为国家土地使用权市场的一种供地方式,而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由于受到国家严格的限制而无法快速起步,国家土地使用权市场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造成对土地征用的巨大压力,为了向建设单位供地,国家不得不一再使用征地权;建议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农村土地市场,国家在主要执行对土地资源和

土地资产的宏观控制权(张永良,2004)。

刘慧芳在对我国农地地价构成和量化进行研究后,认为农地转用价格应包括农地

质量价格和农地社会价值量值,其中农地社会价值包括农地对农民所具有的社会保障价值和农地为社会提供粮食安全所具有的社会稳定价值,并对这三部分价值在各产权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刘慧芳,2000)。

曲波在分析比较农地征用补偿中安置补助费的确定方法后,认为地价系数法与法

定安置补助费基本相符,提出安置补助费的确定应以此两种方法加以确定(曲波,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001)。

黄贤金等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土地作为商品,其价值由市场

来确定。由此,征地费用应参照被征土地的市场价,国家征地按被征土地原用途的实际收益确定征地补偿的做法,应改为按其预期收益来确定。对经营性用地,征地补偿应参照被征土地相邻地区的市场价格予以补偿;对公共性质事业用地,应以基准地价

为准或接近市场价格水平补偿,一般低于市场价格的一至二成左右(黄贤金,2001)。

中国土地规划院课题组在征地制度改革调研中认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制度应改

为征购和自由购买制度,即在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国家从事公益性建设所需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购,其他经营性投资一律实行自由购买制度,其征购价格等于未经开发的非农产业用地的价格,并通过税收等措施对土地收益进行调节,防止社会不公。

陈颐认为,农民在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应当得到经济补偿,并用经济补偿为其

建立社会保险;因为土地自身具有产出和保障功能,土地换保障有助于解决农村土地

征用中的社会问题,有助于社会稳定(陈颐,2002)。

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推进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指明了

征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对我国的征地制度还缺乏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如在土地征用范围上,仅仅提出必须严格按照公共利益为目的,缩小征地范围,但对在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条件下,以公共利益限制征地范围后所带来的另一些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办法还缺乏研究;在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确定方面,

虽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但并没有透彻分析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的原因,也没有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建立一套切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的补偿措施;另外,对征地

补偿费用的分配也缺乏系统的研究。

1.4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

1.4.1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采用系统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

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系统分析方法。立足于整体,把整体作为确定目标的出发点,着眼于综合,以

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在考察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时,从历史演变、政策框架、基本特征、内外缺陷及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整体情况。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数据直观地反映情

况和说明问题。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方法。从征地制度演变的过程中,分析和阐明征地制度的现

状和问题。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方法。既研究征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又针对个别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个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南京征地制度改革实践

的剖析,验证观点,形成思路与对策。

1..42论文内容与框架

论文从土地征用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做法与研究现状;

在论述土地征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分析: 通过对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提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第一章:介绍了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论文

的研究背景、选题由来及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分析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

的研究及实践。

第二章:论述了土地制度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土地经济属性理论、地租地价理

论、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估价原理等相关理论的概念和主要观点。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政策框架、基本特征及

内外缺陷。

第四章: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该市土地征

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第五章:提出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第六章:提出了论文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论文的创新点,以及未来的研究的

展望。

论文的框架如图1一3所示。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选题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相关研究

地租地价理论土地估价理论土地制度理论

相关理论

区位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地产权理论11经济属性理论

我国征地制度剖析

主要缺陷执行情况历史演变政策框架基本特征

南京市实证研究

改革主要措施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基本思路

改革的指导思想

完善配套政策处理好核心问题明确重点难点防止错误倾向

健全安置方式建立公正程序规范征地权科学选址

改革的对策

农民拆迁立法建立新型机制完善产权制度探索补偿机制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保护基本农田实行留用地

未来研究展望

图1一3论文结构框架图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第二章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

2.1土地制度理论

土地制度是一切社会形态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所谓土地制度是指影响土地利

用的制度因素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一个国家或社会因人们利用土地而产生的人地关系及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法定的结合形式,即由国家社会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土地利用法制规范和政策。

2.1.1资产阶级土地制度理论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土地制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然律的土地公有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斯宾士(ThomasSpneec,

1750一1814)、威廉·阿纪维(WilliamOgievie,1736一1813)、托马斯·佩恩(Thomas Paine,1737一1809),他们都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制。佩恩认为,在自然律中原未规定任何人有土地所有权,只规定人人都可享受土地,土地私有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由于他们依据自然规律而主张土地公有,故将此理论称为“自然律的土地公有论”。

2、地租公有论。代表人物有约翰·米尔(https://www.doczj.com/doc/1710769672.html,l,1806一1873)、亨利·乔

治(HenryGeorge,1839一1897)等。米尔和乔治等虽然看到了土地私有制的一些不合

理之处,但实质上并不主张将地权收归国有,而只主张国家以税收方式参与地租的分配,故将其理论称为“地租公有论”。

3、华伦斯的土地国有论。华伦斯(AlredRusselwallaee,1822一1913)主张:国家

收回一切土地上的固有价值,使国家成为土地的最高主人;强制地主出售佃户权给实

际耕作的农民,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佃户,而不再是地主的佃户;佃户权可长期拥有,

并可继承,但当佃农不再利用该地时,则须将佃户权售出。实行国有化的办法,华伦斯认为,一是收买,虽不合理但震动小,二是政府规定现有地主死亡之后其土地无偿

收归国有。

4、土地私有限制论。这一理论是以确认土地私有制为前提,但应对私人占有土地

的数量及其利益进行限制。一是主张“耕者有其田”,反对大土地占有制;二是主张发

展和改进租佃制度,实行企业化经营。

总体来说,各种改革论者都看到了他们所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土地关系中存在的弊

端,对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多数人不占有或少占有土地表示不满,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定进步性。但他们又都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改革主张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都不彻底。

2.1.2马克思主义土地制度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主张土地公有的。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即明确指出:“剥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他们认为,土地不仅应该公有,而且应由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公共所有,任何土地私有权甚至土地所有权都是不合理的。

列宁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化。他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土地国有化是由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任务派生出来的,是消灭私有制的组成部分,也“只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保证土地法获得巩固的成就和(土地国有化)得以全部实现”2。

尽管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也主张土地公有,但马克思主义的土地公有理论与之有根

本区别。首先,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变动规律的角度去分析土地制度的变化,认为任何土地制度都只是一定的历史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土地也将与其它生产资料一样实行公有。指出,资产阶级学者的土地公有论,大多是基于土地是自然之物因而不应为少数人据而私有的“自然法则”,没有认识到决定土地制度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公有制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完成,改良不能使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另外还认为,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才能使土地国有化得以全部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国有化

是一种局部改良,只不过是更换一部分剩余价值的占有者而己。

2.1.3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理论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城市

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

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己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

营、管理。

.22土地产权理论

.22.1土地产权涵义及现代产权理论

按产权经济学的解释,产权就是在一系列可选择的排他性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力。

按照这个思路理解土地产权的涵义,即在一系列与土地有关的可选择的排他性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曹建海,2001)。

最初人们认为,如果私人拥有一块土地的产权,就意味着他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

用途。可以肯定的是,对私人土地产权的使用是排他的,在未经允许下,他人不能作任何使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土地并不意味着在其范围内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发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列宁全集》第26卷,第302一303页。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用,而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由于土地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物质资产,土地产权的内容也十分复杂,一般可划

分为:拥有土地、占有土地、在土地上劳作、在土地上建设、从地下采掘矿藏、在土

地上穿行、从土地上取得收益、出卖交换出租土地、赠送或用于抵押等。

土地产权问题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对于土地利用的种种约束,实际

上表现为对土地产权的约束。土地产权明晰是土地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能否实现,而且影响着地产市场的发育、运作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的配置等。

.2.22城市土地产权理论

.2.22.1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演变

建国前,我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当时城市土地所占比重较少。新中国成立后,从

1949年1982年,中央政府推行城市土地国有化政策,使我国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了城市土地单一的国家所有的产权结构。

但在1988年之前,我国城市土地无市场可言,土地使用靠行政划拨,土地使用者

可以无偿无限期使用名义上属于国家的城市土地,从而形成了城市用地的低效率扩张和城市内部用地结构的严重扭曲,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资产的极大浪费。1988年全国人大对此作出了反应。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土地使用权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独立经济权利地位可以在有效期限内出售、交换、出租、抵押等,从而开始形成目前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大致框架。.2.2.22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运行,总体上来讲,目前的城市土地产权运行较为顺利,在培育城

市土地市场、显化城市土地价值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土地所有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界定不清。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利益

上发生激烈的碰撞,表现为对土地出让金分成比例的矛盾以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的“土地违法案件”。

2、缺乏土地产权的人格化代表。谁是国有土地的法定代表人,在国家机构内部,

土地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

3、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管理权限混乱。有关城市土地的计划管理权、规划管理权、

行政管理权、地籍地政管理权、经营管理权以及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房屋和建筑物管理权限界定不清,职能交叉、混乱,造成各政府管理部门相互争权和冲突。

.2.22.3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

完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l、明晰土地产权的内涵,将土地产权进一步分解为占有权、地役权、通行权、收

益权、出售权、转让权、租赁权、抵押权等,并对每一项权能加以明确界定。

2、明确城市政府作为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地位,从而可以使城市政府在配置土

地时的行为更加长期化。

3、完善土地租约,明确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权利,通过对这些权利的实施,推动

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的运行。

2.2.3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22.1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析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由集体内的农

户家庭承包使用。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克服了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某些弊端,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效率。但家庭分散使用,也削弱了统一农田水利建设的能力,不利于采用现代机械化操作。

另外,在现实中,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集体所有的范围

界定不清,集体所有者的权力、义务和承包者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由于承包户不耕作导致土地荒芜,地方政府干涉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等等。

2.2..3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1、明确产权主体、完善产权权能。

从法律、法规上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并对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

以进一步规范产权主体的行为。明确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以后,就可以避免出现“有利益拼命争抢,有责任尽量推卸”的情况。

在明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前提下,要使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相对完整化。

土地的所有者,除应拥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外,还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处分权,如转让、出租、抵押等,以便土地所有权权能比较充分地实现。

土地使用权是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细化和强化土地使用权

权能,使土地使用权不仅包括使用的权利,还包括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同时还应包括一定程度上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以后,还要对其进行登记,在法律上予以确认。

2、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土地市场。

允许农民集体保留部分土地的产权,允许保留的非农建设用地流转,通过办市场、

建厂房和商业用房、造停车场等,予以出租,也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把集体土地产权作价入股收取租金,以给农民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另一个方面是,允许乡(镇)村工业企业、村民宅基地等以

联营、联建、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集体和农民的收益。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在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中,两种所有权主体处于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相对平等的地位。在不违背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集体土地所有者应该拥有土地的微观处置权、收益权以及一般转让权。在公开的市场中,集体土地供给者的收益能够得到合理实现。

.23土地经济属性理论

.23.1土地利用的资产性原理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土地是一种自然生成物,是天然存在的,不是人类劳

动的产物,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因此土地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物品,对人类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土地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为

某些人所垄断,成为一种特殊的财产;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土地可以产生收益,谁垄

断了土地谁就垄断这种收益。由于在土地上形成这样的经济关系,土地就成为了商品,从而有了价格,也就成为了一种资产。

土地利用的资产性原理要求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要充

分发挥土地的资产属性,实行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土地资

产己成为政府的最大资产,政府通过经营城市土地,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尽可能地实现土地的资产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营首先必须搞好城市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即政府可以

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围绕城市经营战略,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各种市场竞争手段运作土地资本,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2:3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原理

与其他产品不同,土地不是由人们劳动创造出来的。人类可以利用和开发己有的

土地,并促进土地质量向好的方向转化,使其可以永续利用;但人类却不可能创造出

新的土地,不能任意扩大土地面积,土地的空间特性决定了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土地是一种数量有限、特别珍贵而又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或生产要素,而随着人

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土地本身的需求量又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就决定了土地价格具有迅速上升的趋势,因而在土地市场上很容易出现投机和垄断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需求的无限扩张与供给的缺乏弹性,使其具有迅猛自然增值的特殊属性。为此,必须完善土地税收功能,以削弱土地的投机动力,使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运行规范化。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原理要求土地的使用者一方面要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土地;

另一方面要提高所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

2盘3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原理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是指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时,纯收益随

之增加;但达到某一数值以后,如继续追加投资,其纯收益会逐级减少。

土地投资同样遵循这一原理。在技术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一个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它投入量不变的固定生产要素配合进行生产时,如果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则产量的变化是先递增然后转为递减。

根据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原理,在实际的土地利用中应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一是

土地报酬变动递减性原理与土地集约经营,要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二是土地报酬

变动递减性原理与土地经营效益,在生产经营中对生产资源的数量组合,应以稀缺资源所获报酬高低为标准,目标是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三是土地报酬变动递减性原理

与农产品成本、价格,对生产资源配合的最终要求,是所费成本最低,而所得产品售价最高。

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原理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决不能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对土地产出物需求量的增加,而期望通过高的物质投入换取高产出。必须考虑土地本身的容度,突破这个由自然条件和各种生产要素组成的容度,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报酬递减;必须十分注意对土地物质投入的适度。

2.14土地用途的可变性原理

土地资源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总是以一定的用地类型来体现,这就是土地用途。

随着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需求的不同和变更,土地用途也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土地资源在投入生产过程中,最终作何种用途,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又受社会、

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文化背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用途的变更。

上述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并不是独立的,在任何一个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都是各

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应充分根据各种因子的作用规律,促成土地用途的合理流动。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2017最新)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1710769672.html,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2017最新) 1、我市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由哪个机关进行协调处理? 市人民政府是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的协调处理机关,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依法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处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的案件。 各县(市)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由各县(市)人民政府成立协调机构做好协调处理工作。 东昌府区、经济开发区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协调事宜,由东昌府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受市政府委托办理。 2、可以申请协调的范围? 属于下列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可以申请协调: (一)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依据的适用;

(二)被征收土地的种类、等级的认定; (三)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面积的认定; (四)被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 (五)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倍数的确定; (六)征地区片综合价标准的适用; (七)因青苗的种类、数量的认定引起的争议; (八)地上附着物的种类、数量的认定引起的争议。 第(七)、(八)项争议,由市人民政府处理。 3、申请协调的期限? 被征收土地所有权人和相关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争议的,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日内,向批准该公告的市、县人民政府申请协调。

市、县人民政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中未告知申请人申请协调期限,可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年以内提出协调申请。 4、谁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协调? 对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异议的,由被征收土地及青苗、地上附着物(除房屋外)的所有权人作为申请人申请协调。 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适用标准有争议的,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申请协调。 对青苗、地上附着物(除房屋外)的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其所有权人申请协调。 对区片综合地价的适用标准和计算有争议的,由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申请协调。 5、在申请人申请协调时,应当提供什么资料? 申请人申请协调,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绝对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民大-刘晓药物制剂11142062 案例分析: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分析: (1)这一案例是绝对优势理论对重商主义的抨击。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奖出限入”,他们认为货币 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 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去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 加深。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最终将促进实际收入意义上的财富增加。国际贸易是实现专业化分工利益的重要 途径,而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在这一案例中,太阳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一方,而蜡烛生产商是弱势的一方。如果 按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国家就应该像上文中讲的限制利用自然光,就好比限制进口, 这是不现实的。他会遏制国际分工的发展,进而影响本国经济发展。 (2)这一案例还有涉及相对需求理论的一些观点。 限制利用自然光人们对蜡烛的需求会增加。同理,当我们先限制对国外商品的进 口就会加大人们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当然这只是短期内,长期会影响国家经济进 步。 组长很抱歉今天才给你,前几天有实验课一直没时间做,很抱歉

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土地征收简称为征地,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的所有,并对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予以补偿的行为。 在我国,有关土地征收及补偿的条款最早出现在1944年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中,该条例确立了“租用、征用或者以其它土地交换”的初级形式,后几经发展完善,但一直沿用“土地征用”这一名词,对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大多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或修改前,没有区分“征收”和“征用”的不同,统称“征用”。从实际内容看,《土地管理法》既规定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的情形,实质上是征收;又规定了临时用地的情形,实质上是征用。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私有财产权和补偿的概念,明确了征收和征用两种土地流转方式,为今后农村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宪法上的基础和保障。8月28日,《土地管理法》也对相应条款作了同样修改,我国的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正逐步得到完善。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不同的概念,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征用的后果只是使用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征用条件结束需将土地交还给农民集体。简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权改变的,是征用。我国的土地征收有如下特点。(1)强制性,(2)行政性,(3)公益性,(4)土地征收必须以补偿为必备条件。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征收有明显进步和完善,但是土地征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且补偿对象不一致,部分地方截留征地补偿。(三)公共利益的界限模糊,大量占地不属于公共利益需要。(四)存在大量的非法占地现象。 对土地征收纠纷的分析和对策? 为防止土地问题的大量出现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农民权益的实现,如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协调裁决机制,征收土地确保农民之请确认、开展百日行动查处违法占地、健全严格征地审查报批程序、制定土地区片最低价等,这些措施使农民权利保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细化,但是并没有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相反在农民土地维权行为反而比以前增加,不少地方政府解决这类问题的靠的是“公检法”,这种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更加的激烈。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呈报和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性,对于农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法规类别】移民与其他人员安置国家建设用地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号 【失效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200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1.02.15 【实施日期】1991.05.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4号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已经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国务院第七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五日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的管理,合理征用土地,妥善安置移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下简称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提倡和支持开发性移民,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的办法。 第四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应当实行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应当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安排; (二)移民安置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经济发展相结合,逐步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三)移民安置应当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库区资源,就地后靠安置;没有后靠安置条件的,可以采取开发荒地滩涂、调剂土地、外迁等形式安置,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征地补偿 第五条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的土地,由建设单位按下列标准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一)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四倍;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二至三倍。大型防洪、灌溉及排水工程建设征用的土地,其土地补偿费标准可以低于上述土地补偿费标准,具体标准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征用其他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论文(征地补偿制度)

密级公开 中共XX省委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政策研究与完善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年级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论文题目: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政策研究与完善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使用形式的改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个别省份外,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征用为国有土地,才可以进入市场参与开发建设。而正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财产权益容易遭受到损失。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虽几经修改,但只是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仍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征用补偿X围窄、标准低,农民在集体土地上享有的各种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征地后得不到相应补偿;二是一旦发生征地补偿纠纷,农民往往投诉无门,寻求不到合法有效的解决途径,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法律直接赋予农民的法定财产权。按照权利平等保护的理念,应当将被征地上的土地使用权纳入征用对象,并与土地所有权共同受偿。出于保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考虑出发,应当完善补偿标准的确定方式。另外,征用的强制性并不构成剥夺被征用人发言权的理由,正当法律程序对财产权的保护,就是要为权利人提供申述意见的场所与程序。我国目前的征用补偿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从具体规定的一致性、程序选择的灵活性、申请主体的合法性还是征用人和被征用人之间协商的平等性都欠缺明确的表述,不利于权利主体的权利保障。 关键词:土地征用征地补偿国外征地制度公共利益

征地程序及流程图

征地程序及流程图 (一)报批前程序 一就是征地告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得决定》(国发〔2004〕28号)规定: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得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得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规定: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得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得地上附着物与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二就是现状调查及确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得决定》(国发〔2004〕28号)中规定:对拟征土地现状得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确认;确有必要得,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 三就是征询意见,组织征地听证。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得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中规定: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对拟征土地得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得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得,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2号)规定得程序与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四就是征地材料得组织、审核及上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征地情况调查结果与市县人民政府拟定得征地补偿标准、安置

方案,以及建设项目得相关材料,依法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与供地方案,编制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简称:一书四方案),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初步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正式行文报批。 (二)征地得审核与报批 市县人民政府上报得征地材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并进行审核.凡就是征地材料齐全、征地程序合法、征地补偿标准符合法律规定、安置方案已经确认,市县人民政府已经出具说明材料得,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审批。须报国务院批准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请国务院批准.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将征地材料报送国土资源部审查。征地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国土资源部或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下发征地批准文件。 (三)批后实施程序 一就是发布征收土地公告。经依法批准征地项目后,市县人民政府与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布征收土地公告。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得规定,征收土地公告由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内容包括:1、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与批准用途;2、被征用土地得所有权人、位置、地类与面积;3、征地补偿标准与农业人员安置途径;4、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得期限、地点。

国家征地补偿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补偿暂行条例2011-6-1号实行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人民建设更美好安宁的家园,方便交通,充分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用时间缩小边远地区的 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特制定本条例。 (一)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3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76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64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4.4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64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72万元。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16万元。(二)其他税费 1备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4备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3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5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6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政府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时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而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更是广大农民生存的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维持土地的可再生能力,保护耕地的稳定是贯彻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农民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主体。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承载体的土地,农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无可非议。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变成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三无农民”,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计土地利用效率,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依赖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和使用,近年来,因土地征收补偿而产生的纠纷和事件纷繁复杂,这事关系到被征地农民最切身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农民长远利益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研究目的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界定公共利益是各国有关财产征收制度必须规定的内容,因为公共利益是公权和私权的连接点,是对公民财产权做出限制的理由。公共利益是政府征收公民财产所有权的行政行为的正当性条件之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是并没有对土地征用补偿、公共利益的作出界定。因此,土地征收制度重要条件的公共利益等于是虚置。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公共利益,无论是被征地农民还是政府并不重视论证公共利益。从征地实践看,政府通过村委会征地或者企业通过村委会征地,并没有谁来论证是否是为了公共利益,也没有对征地和补偿问题组织听证。对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社会保障等重要的土地问题,农民没有充分的参与权、讨论决定权。征收土地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必然导致农民对土地保障福利的永久丧失。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从其性质上讲,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权利。失去土地使用权,就失去了潜在的收益,获得使用权就有机会获得收益;土地又为农民的后代提供土地继承对象,因而它不仅是这一代农民生存保障,而且也是后代农民生存保障的永久性资源;土地对农民有资产增值的功效,土地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就征收土地补偿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均采用了相同的立法技巧,即在有意无意之间回避了征收土地补偿制度的设计修改或重新确立。 研究成果 我认为:应尽快确立征收土地市场补偿制度,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现行征收土地补偿以年产值为标准的补偿制度设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征收土地公平补偿制度。 1、摒弃“产值倍数法”,建立与市场相联系的征收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无论是征收耕地、园地、林地还是建设用地均将土地所有权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残余地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统一采用市场定价补偿制度。 2、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但此种方式仍无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地失业的农民提供充分的补偿和生活保障。一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补偿暂行条例2011-3-1号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补偿暂行条例2011-3-1号实行 [复制链接] 隆昌石 牌坊 2 2 主 题 听 众 1 4 2 积 分 正五品 参议 花椒 0 颗 小米椒 209 个 主题 22 帖子 121 精华 相册 日志 分享到:0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人民建设更美好安宁的家园,方便交通,充分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便 捷,用时间缩小边远地区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希望 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特制定本条例。 (一)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 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 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 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 均每亩补偿2.1万元。 (二)其他税费 1 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 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暗恋者 0 最后登录 2012 -7-1 3 ?收听 TA ?发消 息3 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 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 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 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 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

我国征地制度缺陷及解决

我国征地制度的缺陷及解决的途径 摘要:本文结合征地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补偿及土地发展权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1.公共利益界限不明确;2.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并且土地所有权不完整;3.征地补偿不合理;4.土地征收程序的透明度较低;5.缺乏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针对缺陷提出了改革建议:1.明确公共利益范围;2.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以及其完整的土地所有权;3.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进行多元化补偿;4.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征地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关键词:征地制度;征地补偿;征地理论;征地改革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土地资源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在单一的政府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土地尤其是耕地被大量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征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及其造成问题,就征地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征地理论基础 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显然,政府的征地行为实际上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即为公共利益需要和给予补偿。所以公共利益和补偿是土地征用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日益受重视导致了产权由最初的绝对性向社会性转变,从而催生了政府的征用权。而宪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障由决定了补偿是征用实施的要件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理论基础即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性质使用之权。狭义的土地发展权主要指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之权利。在我国,国家拥有狭义的土地发展权,即农地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权利。因为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镇土地国有制。农地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就必需转变土地所有权,也即国家把集体土地通过征地变国有土地。 三、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缺陷 基于以上论述,政府征地实际上是建立在三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公共利益理论、补偿理论和土地发展权理论。那么征地行为是否合理也就可以从这三个理论上来分析了。下面就结合以上三个理论来分析一下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1、公共利益界限不明确 我国《宪法》与《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实行征用,但由于对公共利益均未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未对权力和形式作具体的限制,因而对公共利益的解释便成为职能部门和行政领导自主裁量的权力。另一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即凡是不属于该集体经济组织的用地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土地,都必须请求政府动用征地权,从而满足其用地的需要。于是,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后,各级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对征地权的行使乐此不疲,致使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决定

修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 移民安置条例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79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决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7年4月14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实行及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等补偿标准,按照被征收土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执行。 “被征收土地上的零星树木、青苗等补偿标准,按照被征收土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执行。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建筑物按照其原规模、原标准或者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补偿;对补偿费用不足以修建基本用房的贫困移民,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使用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耕地,参照征收

耕地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使用未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国有未利用地,不予补偿。 “移民远迁后,在水库周边淹没线以上属于移民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房屋等应当分别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 本决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2006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 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 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7年4月14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 置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

绝对优势教案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理解这些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掌握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数】4 课时 【教学重点】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理论背景: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财富,认为流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他们没有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财富。奖出限入、高关税是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 重商主义主要观点:金银财富论和贸易顺差论。 “重商主义提出的富国两大手段,虽是奖励输出和阻抑输入,但对于某些特定商品,则所奉行的政策又似与此相反,即奖励输入和阻抑输出。但据称,其最后目标总是相同,即通过有利的贸易差额,使国家致富。”——《国富论》重农学派。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 “据我所知,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从来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现在它只在法国少数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国富论》 2、实践背景:重商主义束缚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要求从理论上证明自由贸易的优越性。 18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西欧各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革命。机械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劳动,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使工业资本家取代商业资本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力量。 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Mecantilism)国际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他们对金银货币本身已经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具体的物质财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更加重视。为了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历史需要,以 Adam Smith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3、作者背景:亚当·斯密和《国富论》。 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批

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淮阴师范文通学院题目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土地征收的概述 (1) (一)土地征收制度的概念 (1) (二)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特征 (1) 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1) (一)完全补偿原则 (1) (二)不完全补偿原则 (2) (三)公平补偿原则 (2) 三、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 (一)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2) 1、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狭窄 (2) 2、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 (2) 3、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单一 (3) 4、土地征收补偿程序欠完善 (3) 5、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欠健全 (4) (二)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建议 (4) 1、尽可能扩大土地征收补偿范围 (4) 2、大力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4) 3、灵活运用土地征收补偿方式 (4) 4、严格规范土地征收补偿程序 (4) 5、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4) 四、土地征收补偿的纠纷及其解决 (5) (一)引起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成因 (5) 1、法律方面的问题 (5) 2、社会方面的问题 (5) (二)土地补偿纠纷的解决 (6) 1、加强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 (6) 2、完善公共利益的制度保障 (6) 3、规范土地征收的相关程序 (6) 4、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集团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或商业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我国征地补偿标准是以耕地常年产值为依据,补偿款难以弥补农民因失去土地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在征地过程中,农民非但没有充分受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成果,反而成了利益的受损者,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被迫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五游民”困境。为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的征收补偿制度,特别是要以被征收农民需要安置的实际生产和生活成本老确定补偿标准,一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以保障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征收;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 一、土地征收的概述 (一)土地征收制度的概念 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基本制度,因此在我国,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补偿。”从根本大法的高度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确立。相应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物权法》均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构建起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二)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特征 1、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 2、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 3、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保护盒社会稳定,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采用不完全补偿原则,一方面,该原则变相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政府过度征地,权力的寻租。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完全补偿原则,不完全补偿原则和公平补偿原则。 (一)完全补偿原则 土地征收完全补偿原则是个人权利本位的所有权绝对理念下产生的。它要求政府必须补偿土地权利人可能遭受到的任何损失。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体现。完全补偿原则体现了对个人土地所有权的充分尊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府的滥征地。但是完全补偿原则也有相当的局限性,极端的个人主义,往往使得为顾个人土地所有权二不惜毁损社会公共利益现象的不断发生。于是完全补偿原则在社会本位理念崛起后,日趋式微,逐渐被不完全补偿原则所替代。 (二)不完全补偿原则 土地征收不完全补偿补偿原则是在社会土地所有权理念下产生的,不完全补偿原则认为土地所有权因负有社会义务而不具有绝对性,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加以征收,并且征收时不必完全补偿,而仅需给予不完全补偿。不完全补偿原则要求政府权衡公益的需求,参考当事人的财产状况,适当给予补偿。 不完全补偿原则旨在缓和极端个人主义,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公益,推动社会整体福利建设,但是其本身犹如双刃剑,该原则极易抹杀私人土地所有权,刺激

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研究

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研究 尽管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建立了包括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用地转用许可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等在内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基于巨量人口基数的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上级政府下达的规划用地指标被各种借口、各种方式突破,导致耕地面积过速减少,“双保”(保耕地和保发展)压力巨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在2011年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 50%(2011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约13.47亿),到2050年将超过70%。 这意味着,按照不变人口计算(事实上,我国在2033年前后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15亿1),在未来3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还会增长约2.7亿,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集约用地措施,我国城镇现有土地都绝对无法容纳下这如此庞大的人口。怎么办?路径只有一条:向农村要地。 从国土面积看,尽管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四大的国家2,但我们的耕地 数量却是非常有限的,存在总量严重偏低、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耕地区域分布严重不均以及耕地质量快速恶化等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国家规定农民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最高限值为150平方米,但实际却达到218平方米,高出国家最高限值的45.3%,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课题组通过对典型村庄整治调研后发现,通过对村庄废弃土地进行整治可以挖掘村庄潜力46%至54%,净增耕地面积13%到15%3。而另一份调研数据则显示,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达到2.53亿,导致了“空心村”的比例达到30%。

国家征地补偿标准

2014年最新国家征地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新标准2014 随着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大初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及其任内要做完的第二个“困难的事情”——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 征地补偿新标准2014 随着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大初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及其任内要做完的第二个“困难的事情”——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有了进展。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被提请会议审议。 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内容。 草案第47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确定的,最关键的条款是第47条。”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在作草案说明时说,“分两步走,先集中精力对第47条进行修改,待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过后,由国务院制定条例。” 宋大涵表示,从补偿原则看,原47条的规定没有综合考虑土地年产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区位、供求关系以及土地对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从补偿

标准看,“30倍上限”规定过死,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地不同情况。 草案指出,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补偿安置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依照国务院制定的具体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规定补偿安置的具体标准。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符合中央提出的改革征地制度要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的精神。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严格约束占用耕地。 十八大报告也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按照现行的30倍上限估算,目前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以占比最大的水稻田的产值计算:全国水稻平均亩产470公斤,以目前稻谷价格2元/公斤可获940元产值;冬季种植经济作物的产出,按占比最大的油菜籽计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07年报告称平均每亩产值508元。两项相加,平均每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按最高补偿30倍计算,最高可获得万元/亩左右。 而土地增值收益远高于这一数字。国家统计局披露,2011年全国开发商购置土地共花费8049亿元,购置了亿平方米土地,每平方米平均单价1964元,折合每亩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 渝府令[1999]55号)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已经1999年4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蒲海清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征地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人员安置和住房安置,适用本办法的原则规定。 第三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领导,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计划、劳动、民政、信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协助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第二章补偿 第四条征用土地应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使用、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照《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地上建筑物补偿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合法面积为准计算,构筑物按实计算。青苗补偿按征地时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第七条未经批准占用耕地成片栽种的一般树木,按粮食类青苗补偿标准计算补偿费。 零星栽种的一般树木按实补偿。 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园按当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2至 1.5倍计算补偿费。 对珍稀名贵树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下列地上建(构)筑物、青苗不予补偿: (一)不具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书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和其他建(构)筑物; (二)政府征地批文下达之日后栽插的花草、林木、青苗及搭建的建(构)筑物; (三)超过批准使用期限或虽未确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临时用地上的建(构)筑物;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详细答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