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一:力的平衡】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有,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及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及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及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二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16)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 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 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 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 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二、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 6.(光年)是长度单位 第6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实 验与数据收集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236 9换算: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3 6换算: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新驿镇高吴桥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通过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还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生心理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学时应使学生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有小标题,能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书上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通俗意思就是质量决定惯性的大小) 3. (1)方向与两力相同。 (2)方向与大力F1相同 4.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牢记一、等、反、一) 随堂练习 1.(2016?钦州)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16?河北)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 3.(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A.撞击锤柄下端,可以使锤头紧套在锤柄 B.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4.(2016?盐城)下列交通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车辆起步,站稳扶好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 C.珍爱生命,远离酒驾D.保持车距,安全驾驶 5.(2016?广西)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公路上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汽车超载时,要卸下部分货物 D.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6.(2016?平南县一模)某同学用25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顿的水桶时,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450牛顿,向上B.450牛顿,向下C.50牛顿,向下D.50牛顿,向上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最新整 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书上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通俗意思就是质量决定惯性的大小) 3.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1)方向与两力相同。 (2)方向与大力F1相同 4.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牢记一、等、反、一) 随堂练习 1.(2016?钦州)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 后,小车将()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16?河北)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 3.(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A.撞击锤柄下端,可以使锤头紧套在锤柄 B.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4.(2016?盐城)下列交通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车辆起步,站稳扶好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 C.珍爱生命,远离酒驾D.保持车距,安全驾驶 5.(2016?广西)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公路上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汽车超载时,要卸下部分货物 D.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6.(2016?平南县一模)某同学用25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顿的水桶时,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450牛顿,向上B.450牛顿,向下C.50牛顿,向下D.50牛顿,向上 7.(2016?江西)足球进校园,深受同学们喜爱,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过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 C.球向前的惯性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8.(2016?泉州)天平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2 力的合成

课题 6.2力的合成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合力的理解。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的计算。 教学 准备 钩码、细绳、小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二)进行新课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例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例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

的合成. 教师实验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情况(学生观察)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作业 布置 巩固加强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知识点 课堂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 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 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 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 ρ m V = ρ m V = 原理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ρ甲 ρ乙 m V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6.1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学 准备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提问: 1.用多媒体显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 “推箱子”“敲铁钉”“踢球”“火车进站”,提出亚里士多 德的观点 2.提出伽利略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 同,但又各具一定道理的观点 活动二:猜想: 1.针对问题学生充分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各组的猜想及理由 2.教师统计分类 活动三:设计实验: 1.针对猜想,根据新提供的实验器材,个人思考如何设计 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小组讨论后写出简单的步骤 活动四:进行实验: 1.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要求每组学生确定其工作要求,力求各负其责;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2.观察并如实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记录在实验过 程中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 活动五:分析论证: 1.思考、讨论、回答: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各组分析概括实验新得的结论是什么?最后师生一起得 出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六:评估与交流: 1.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哪些问题还不清楚操作中 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2.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七:巩固加深:1.完成实验报告 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作业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知识点 布置 通过实验、然后合理外推、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课堂 总结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s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认真的分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生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有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 10 dm = 102㎝=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注意:该公式只能用于计算速度,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公式变换:s = vt t= s/v 通过公式:s = vt可得: (1)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3、两种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②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4、S-t和V/t图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 方向相同。公式:21F F F +=。 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 的方向相同。公式:)(2121F F F F F >-=. 6、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的力叫平衡力。 7、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叫二力平衡。 8、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等大、反向、共线和同物。 二、压强 1、 垂直 作用在物体受压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压面积是指两物体共接触面积的大小。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 等于 物重; 当物体在斜面上时,压力 小于 物重. 当物体在竖直面上时,重力与压力无关。 3、压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 受力面积 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 ,则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 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用字母P 表示。 压强是表示压力 作用效果 的物理学量。 5、 压强公式:S F P =,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2m 。 变形公式:F=PS 或P F S =。 6、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帕斯卡 符号 Pa ,其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N/m 2=1Pa 7、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密度 有关,且随它 增大 而增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沪科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3.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奇妙的透镜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3.8揭开色彩的奥秘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 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

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 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