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全国二卷历史题解析

2014全国二卷历史题解析

2014全国二卷历史题解析
2014全国二卷历史题解析

试卷:全国二卷

高考时间:2014年

解析人:郭鑫(甘肃省陇西县)时间2014年6月18日

历史试题解析

本文试以历史专业的角度去解析这次高考历史卷,文中若有缺误,还望不吝赐教。

选择题: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选C。解析:原因是雅言在古代是中国的通用语,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周代的地方语言;周朝的京畿是关中,在今天的行政区划中当属陕西省。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选D。解析:在这道题中,秦代规定私

拿养子财物者有罪,而西晋时规定无罪,这就反映出养子和亲子在法律地位上的一致,用在思想层面则是儒家的伦理在加强。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选A。解析:题中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四川,人们为了在交易中方便,就弃用金属货币而采用一种纸质的交易凭据,谓作交子,因此有了下文的发家和债务违约的现象;在这里,交子就被当做一种交易的凭据。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选B。解析:在开头,明初废丞相,设

顾问性质的内阁大臣,而严嵩和张居正是明中后期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表面上看大臣有权压皇帝之义,但这些大臣的专权背后都有皇帝的君权在支撑,所以说这并不违背明清时期君主集权高度加强的历史现象。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选B。解析:这道题对应的新教材课本是有关于改革的教材。文中提到,维新思想家宋恕在1892年提出要改变服饰传统,为的是让人们在以服饰为代表的物质层面有所改变后,会影响到精神层面,从而为变法造势;这在中国古代史中不乏例证,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就有改穿汉服的规定。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

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选C。解析:请注意时间1926年,这时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人民迫切要求民主革命的时期;题干中有“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有用的。”这就揭示出民主思想以是大势所趋,至于后面提到的其他民主思想,都是各个军阀为自保而上演的民主闹剧。

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质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

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选A。解析:题干开头时间是1937年11月,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已经开始。题中的历史情境表现出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阐述当时的远东局势,呼吁各国对中国抗战予以支援。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选C。解析:题干至少提供了两个信息,第一就是时间是1953年,这是新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还有就是粮食的统购统销,为的是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其中大部

分用于工业建设,即农业支持工业,也就是说将农村的经济生活纳入到了国家的计划

体制当中。

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选B.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题中所反映的正是斗争的一个细节,回到原题中可知答案自然为B。

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

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

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选A。解析:开头时间是19世纪初,空间限定为英国,自然可推出工业革命;文中说原来的纺织机器被闲置,原因是新的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器已经替代了它们,这反映出了生产领域的跨越。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同

选C。解析:题中的隐性信息是20世纪30年代,这时的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显性信息是人们在剧院中消磨时光,在虚幻的剧目中逃避现实。35选D。题中有一个干扰项是C,但请注意右图所示旗帜,是欧盟的旗帜。

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B.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布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解析: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下信息:东北是满族龙兴之地,因此清朝时对东

北实行禁止关内民众移民东北的政策,并且设立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等对东北实行军事化管理;随着清军的入关,东北大量的原住少数民族进入关内,东北的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这就使得东北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朝对东北的管理是严格的,对出入及采掘等亦有严苛的限制;从乾隆始,东北周边省份的人们为了躲避天灾人祸,成群结队去“闯关东”,清政府刚开始严厉查办,但是流民数量不减反增,清朝的严禁措施也就逐渐转变为时开时禁的权益措施。

材料二所展现的信息是:近代东北的移民开发是以沙俄的入侵所造成的东北的边疆危机为大背景的。清政府迫于形势,对东北实行移民实边的策略,并且鼓励关内民众移民关外;内地民众移民东北后,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并带去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文化,新来移民与当地民众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东北;清政府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章程,并设立新的行政机构,这表明此时的移民东北已是官方主导的政府行为。

因此第一问的答案为:(1).从民众的角度来说,移民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且移民禁而不止;移民的数量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和生产。(2).从清政府的角度来说,清政府对移民关外由最初的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移民,体现了清政府对待移民的政策变化过程。(3).从近代的中国边疆形势来说,移民东北的背景是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这是由到了外来侵略的影响。

第二问的答案为:(1)增加关外人口,有利于实边,缓解关内人口压力;(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东北的管理;(3).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抵御外敌入侵;加强了对东北的开发。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解析:这道题以两套教材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话题,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当代我国的大中专院校遵循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在教材中基本使用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说法。

在目录A中,采用了阶级斗争的观点,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划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且相关内容都和阶级的斗争有关;在目录B中,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定位16世纪,请注意在这段摘录中出现了诸如东西方世界这样的字眼,这说明采用这种方法的学者已开始用全球史观去研究世界史。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史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受社会发展的影

响,在目录A和目录B的结尾都注明了教材的成书时间;史学研究要有世界眼光,尤其是世界史的研究;新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主观到理性的发展过程。

所以答案为:(1).不同之处:对世界近代史的时间划分不同,一个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另一个为16世纪。(2).原因即为背景,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目录A会有所体现;改革开放要求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所以目录B中有所体现。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家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倾,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

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解析:题是中国古代史中对山泽管理制度的改革尝试过程。

对这段材料,首先划分时间,即秦汉、东晋和南朝,然后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例如不允许、国家所有、擅占、特权、改制、私家、设限、开放、并存等关键词;然后分析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政府对山川林泽实行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东晋以后,政府虽多加限制,但是世家大族仍不断擅占;南朝宋时实行改制,按官阶限制占田,采用国有与私有并存的形式,使得这一现象得以缓解。

所以得出答案:第一问(1)背景是北

方战乱,世家大族迁往南方;(2)豪族擅占山川,百姓却无权享有山泽之利。第二问(1)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矛盾(这是从所有制的角度来说的);(2)保护了官僚阶级的经济利益(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3)促进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

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项以上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解析:这段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根据地建设在政治中的体现。

请注意材料开头的这一句话:“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共在政策上以抗日大局为重,进行根据地民主建设。下文简述了根据地民主建设的典范“三三制”的有关史实。有关于人员的人数分配,还有实行情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

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实行三三制的原因是要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日,实行民主。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各阶层

联合,民主协商。作用是团结民主力量,调动积极性,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奔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绝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

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解析:题的材料是有关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情况。关键句是: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胜利。

第一问的问题有两个地域,根据时间可以得出结论:太平洋战场日军进攻,美英守势;中国战场是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在第二问中,军事意义在于消灭日军有生力量,掩护了盟军,打通了缅北至滇西的抗日援华通道;政治意义在于表现出了远征军将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表现出民族精神,提高了国际地位。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

【历史】2014年高考真题(天津卷)解析版

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正式版) 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和重要 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B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再结合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因此B项正确。 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2014全国卷2英语(完整版含答案)

英语(新课标II)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Find a place B. Buy a map C. Get an address 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3. Who might Mr.Peterson be? A.A new professor. B. A department head. C.A company director 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A. Quite difficult B. Very interesting C. Too simpl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eather B. Clothes C. New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对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断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is Harry unwilling to join woman? A. He has a pain in his knee. B. He wants watch TV. C. He is too lazy. 7.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A. stay at home B. Take Harry to hospital. C. Do some exercis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en will the man be home from work? A. At 5:45 B. At 6:15 C. At 6:50 9.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 A. The Green House Cinema B. The New State Cinema C. The UME Cinema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How will the speakers go to New York? A.By air B.By Taxi C.By bus 11.Why are the speakers making the trip? A.For businiss B.For shopping C.For holiday 12.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Driver and passenger B.Husband and wife Fellow worker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2014高考历史——2卷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Ⅰ卷)解析版2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以后的政治统治。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君主专制缘于秦朝的“大一统”,故排除A项;祖先崇拜早在原始社会即已产生,早于秦始皇确立的皇权至上的原则,故排除C项;宗法制度衰落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秦汉以后”,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祭拜……祖先”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对佛、道两教态度的变化,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故排除A项;B、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武则天的态度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对儒学的排斥态度,故C项的表述正确。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排除C项,选择D项。

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2-答案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英语答案解析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 第一节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第二节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B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第一节 21.【答案】B 【解析】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作者的丈夫只身一人到达悉尼之后就开始找房子。故选B。

【解析】根据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那位女孩的父母是在一封写了一半的信里发现作者丈夫留给朋友的新电话号码的。故选C。 23.【答案】D 【解析】根据“not only...but also...”所连接的“restore”后面的宾语,并结合上文可知,小女孩一家人把那些重要的文件还给了作者的丈夫,所以此处应选D项,意为“恢复”。 24.【答案】C 【解析】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丈夫丢失的重要文件被人扔在垃圾箱里面,然后又被一家好心人捡到重新归还给作者的丈夫的故事,这使作者的丈夫又重拾了对人性的信任。作者丈夫的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失而复得离不开垃圾箱这一线索。因此C项做标题最恰当。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地球日”的来历以及它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25.【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可知,在1970年以前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环境”,更不知道环境问题。故选C。 26.【答案】A细节理解题。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第二段第二句可知,文中的“millions of”与题干中的“mainly”相符,所以对环保的支持主要来自美国的草根民众。故选A。 27【答案】D 【解析】根据倒数第二段尤其是该段最后一句内容可知,美国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污染。C项干扰性很强,但是与原文第三段第二句“The number of cities producing CO beyond the standard has been reduced from 40 to 9.”不符,原文意思是说CO超标的城市数量从40个减少到9个。故选D。 28.【答案】A 【解析】该段主要说明了教育对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一句中直接出现了education 的提示。故选A。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汉语在美国日益受到欢迎,从而引起了au pair(住家保姆)的火热:即通过雇用说汉语的中国保姆来照顾孩子,使孩子们能够和保姆学习汉语。 【考点】推理判断题。难度中等。 29.【答案】D 【解析】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可推知,该句是说这个男孩在由来自中国的25岁的女士看护了六个月后,已经能够理解基本的汉语日常用语了,由此可推知,画线词应该是指照看孩子的外国年轻妇女,即住家保姆。故选D。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3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10.(3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1.(3分)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2014高考英语全国2卷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Late in the evening, the phone rang. It was a stranger. He was trying to pronounce my husband’s name and was asking him a lot of questions. Then he said they had found a pile of papers in their trash can(垃圾桶)that had been left out on the footpath. My husband rushed to their home to find a kind family holding all his papers and documents. Their young daughter had gone to the trash can and found a pile of unfamiliar papers. Her parents had carefully sorted them out, although they had found mainly foreign addresses on most of the documents. At last they had seen a half-written letter in the pile in which my husband had given his new telephone number to a friend. That family not only restored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to us that day but also restored our faith and trust in people.We still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often send a warm wish their way.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广东B卷)Word版含解析(参考版)

注意: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 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A

【解析】《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 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2014年全国卷2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9.18 C. £9.15 答案是C 1.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Find a place B.Buy a map C.Get an address 2.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Repair her car B.Give her a ride C.Pick up her aunt 3.Who might Mr.Peterson be? A.A new professor. B.A departmet head. C.A company director 4.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A.Quite difflcult B.Very interesting C.Too simpl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Weather B.Clothes C.New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对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断材料,回答第6、7题。 6.Why is Harry unwilling to join woman? A.He has a pain in his knee. B.He wants watch TV. C.He is too lazy. 7.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2014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

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 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 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共目的是

2014英语全国1卷解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总的来说,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难度适中,难度较去年稍微简单一些,延续以往高考英语的命题思路,梯度把握得比较好,符合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不难看出,试卷依然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命题原则、难度,能力测试取向,都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只是考查得更细化了。各题型中规中矩,强调基础、实用,对平时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做了全面考查,避免了偏、难、怪的现象,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对 2014 年全国高考英语卷I试题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1、考点新变化 试卷结构有较大调整,新题型亮相。今年的高考取消了单项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语法填空。此外题型顺序也调整为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 2、创新 最近几年全国英语卷I都是以给出提示,考生可以直接翻译,适当添加凸显层次或逻辑的关联词,或稍微调整顺序,就可以写出一篇好作文。今年的作文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属于半开放式的,凸显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提示部分给出的只是广告,考生需要读懂广告内容,问题则以箭头所指给出,考生需要将广告和问题合二为一,考查的是考生语言运用得综合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 2014年全国英语卷I英语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30分,计入总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包含阅读和七选五,40分), ?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包含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45分), ?第四部分写作(包含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35分), ?总分150分。 2、分值构成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H )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 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陕西 D .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 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冋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 私为券, 谓之交子, 以便贸易, 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 富者资稍衰, 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27.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 朝政,权倾一时。这 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D.首辅权力失控 28. 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 在奏议中 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 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 的,于是乎孙传 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 ,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 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 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 1932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 会各国采取道 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 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内阁取代六部

2014listening-全国2卷高考英语听力真题

2014listening-全国2卷高考英语听力真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Find a place. B. Buy a map. C. Get an address. 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 A. A new professor. B. A department head. C. A company director. 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A. Quite difficult. B. Very interesting. C. Too simpl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eather. B. Clothes. C. New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is Harry unwilling to join the woman? A. He has a pain in his knee. B. He wants to watch TV. C. He is too lazy. 7.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A. Stay at home. B. Take Harry to hospital. C. Do some exercis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en will the man be home from work? A. At 5:45. B. At 6:15. C. At 6:50. 9.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 A. The Green House Cinema. B. The New State Cinema. C. The UME Cinema.

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1卷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的,商鞅、吴起等在变法运动中初步实践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秦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所以A错误;祖先崇拜,或称敬祖,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所以C 错误;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祭天是为了神化和强化统治而非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所以D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举行祭天大典,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反映出了君与臣民的等级差别(即人伦秩序),且皇帝“承天”而“子民”(承奉天道,治理百姓之意),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该题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度系数】0.55-0.41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唐初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皇帝对宗教的好恶对宗教的兴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A 项表述的太过绝对(“决定”),尽管魏晋以来,曾有多次皇帝灭佛(如: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所以A项错误;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势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又称“三教合一”。唐初三教并行政策虽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由此可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仍是儒学,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的盛行、唐朝的三教并行表明佛教的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难度系数】0.40-0.26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这一关键信息,可排除A、B两项,因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分别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所以不是“新的认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他并不否认人们对维持生存的物质欲望的追求。朱熹主张的是节欲,他反对纵欲与禁欲,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实际目的是为了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重塑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而不是为了禁绝一切私欲。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该题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难度系数】0.40-0.26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A 【解析】该题的时限是“清初”,由此排除B、C两项,首先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再就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这一现象始于鸦片战争后,在此之前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错误;A项;项;D项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且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难度系数】0.70-0.56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所给时限为1853年,此时正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鸦片战争虽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然占主导地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仍起着顽强的抵制作用,题中“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些信息正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即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下仍处于滞销状态,D项正确,A项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试题的主旨,即“英国商品在中国出现滞销现象的原因”,所以错误;B项题中材料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该题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难度系数】0.70-0.56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