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建筑A
- 格式:ppt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30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A:位于各国中心的国家B:位于国家中央的地区C:位于天下中央的国家D: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答案:D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A:太行山、黄河之间B:关中平原C:晋南盆地D:洛阳盆地答案:D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A:西周B:夏C:东周D:商答案:C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A:汉武帝B:隋炀帝C:秦始皇D:唐太宗答案:A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A:契丹B:新罗C:高句丽D:百济答案:C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A:元朝B:明朝C:宋朝D:唐朝答案:C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A:唐朝B:明朝C:清朝D:元朝答案:C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A:17世纪中期清朝建立时期的中国疆域B: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C: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中国疆域D: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答案:D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沙皇俄国答案:C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A:清帝宣布退位,外蒙古王公宣布脱离中国之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之时C:北洋政府时期,苏联与中国谈判建交之时D: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答案:D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A:地理学的发展史B:既研究历史,也研究地理C: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D:地质时期的地理面貌变迁答案:C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A: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B:清代黄河水量变迁C:北宋与辽的边界变迁D:唐代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答案:A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A: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B:帮助我们对现在的地理现象寻找到合适的定位C: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借鉴D: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答案:D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A:《禹贡》半月刊B:《历史地理》C:《中国历史地理论丛》D:《历史地理研究》答案:A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竺可桢B:顾颉刚C:钱穆D:谭其骧答案:A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对黄河水量进行测量B: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C:统计2018年的黄河水量数据D:实地考察黄河流向答案:B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三秦文化B:沪文化C:吴越文化D:齐鲁文化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A:地理的阻隔B:交通出行艰难C:人员流动较少D:国家政策引导答案:D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A:围楼B:窑洞C:四合院D:吊脚楼答案:B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A:妈祖B:蚕花娘娘C:二郎神D:许真君答案:B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A:民居以四合院为主B: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C:服饰用料以棉毛为主D:避免蝗灾是地方信仰神灵的功用答案:B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A:南阳集团B:北府军集团C:关陇集团D:丰沛集团答案:D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政治分裂局面的形成C:行政力量的推动D:交通方式的改进答案:A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A:民国时期上海出现的石库门民居样式B: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C:南宋以后杭州地区形成的杭州方言D:西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在河西走廊的推广答案:B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地域文化更适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B: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C:地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D:地域文化提供了文化演进的多种可能答案:B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A: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B: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来保护地域文化C:推行主流文化,逐渐覆盖原有地域文化D:对于地域文化要不惜一切代表进行保护答案:A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A:李希霍芬B:斯文·赫定C:日本NHK电视台D:甘肃省歌舞团答案:A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A:宋元时期B:汉唐时期C:晚唐五代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A:海上丝绸之路B:草原丝绸之路C:高原丝绸之路D:绿洲丝绸之路答案:D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A:有绵延的河流可以运输商品B: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C:有东西向绵延的山脉作为交通指向D:有广阔的草原可以与西方沟通答案:B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A:马匹B:大麦、小麦农作物C:青铜冶炼技术D:绵羊、黄牛农畜物种答案:A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B:秦汉帝国完成对华夏地区的政治统一C:匈奴被西汉击败,北遁漠北D:亚历山大东征把地中海文明传播到中亚答案:A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自然环境的变化B: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C:中原王朝的政治需要D:游牧民族政权对交通路线的阻断答案:B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A:向西方传播华夏文化B:对西方奢侈品的追求C: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D: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答案:C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A:中原王朝的偏好B: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C:沿途民众经常迁徙D:沿途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答案:B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A:波斯人B:粟特人C:突厥人D:阿拉伯人答案:B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A:History and geographyB:HistoryC:GeographyD:Historical geography答案:D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历史文献B:考察C:调查D:观测答案:A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南京B:大名府C:洛阳D:长安答案:A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1200万平方公里B:1300万平方公里C:1000万平方公里D:960万平方公里答案:B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B:正确理解人地关系C: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答案:C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__________。
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建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
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
但是。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
高层佛塔出现了。
并带来了印度。
中亚一带的雕刻。
绘画艺术。
不仅使中国的石窟。
佛像。
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
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
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
变得更为成熟。
圆淳。
中文名,魏晋南北朝建筑。
建筑类型,佛寺。
佛塔和石窟。
建筑特色,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
城市建筑,邺城洛阳。
建筑特征,成熟。
圆淳。
艺术简介。
从东汉末年经三国。
两晋到南北朝。
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
战争破坏严重。
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
在这300多年间。
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
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
但是。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
高层佛塔出现了。
并带来了印度。
中亚一带的雕刻。
绘画艺术。
不仅使我国的石窟。
佛像。
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
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
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
变得更为成熟。
圆淳。
此时期为中国大分裂。
大动荡的时代。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国。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
士族势力扩张。
特权世袭。
形成门阀政治。
此时期。
汉族和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
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
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
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
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
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
一个异族的奴隶。
他们在佛教中求得寄托。
同时也看到了佛教的传播对于安定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
正如古诗中写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道大盛。
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
塔。
石窟等。
寺院经济强大。
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
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
总之。
这是一个建筑技艺大发展的时期。
在建筑装饰方面。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1、均田制的瓦解是在()。
A . 西汉B . 东汉C . 魏晋南北朝D . 唐代参考答案:D2、现存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最早而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是()。
A . 《经学理窟》B . 《性理拾遗》C . 《通典》D . 《文献通考》参考答案:D3、推崇井田制的言论和观点尤为盛行的时期是()。
A . 西周B . 战国C . 秦朝D . 汉朝参考答案:A4、()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A . 《经济论》B . 《四民月令》C . 《齐民要术》D . 《货殖列传》参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1 题1、均田将土地分为()A . 露田B . 桑田C . 麻田D . 宅地参考答案:ABCD2、占田制的主要内容()A . 对贵族及官僚占田的限制B . 对一般人民占田课田的规定。
C . 授田的规定D . 还田的规定参考答案:ABCD3、均田制的主要内容()A . 授田的规定B . 还田的规定C . 还田与授田的特殊规定D . 官吏的公田规定参考答案:ABCD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包括()A . 治生之道B . 治生之策C . 治生之理D . 治生之本参考答案:ABCD5、下列哪些思想家曾对井田制思想进行过批判?()A . 陆贽B . 苏洵C . 叶适D . 马端临参考答案:BCD6、刘晏的财政改革措施包括()。
A . 改革漕运B . 改革盐法C . 行均输法D . 行常平法参考答案:ABD7、下面对占田制评价正确的是()。
A . 它是对私有的一种承认和维护B . 等级差别地占有土地被正式确定下来C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D . 占田制完全解决了土地问题参考答案:ABC8、治生之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劳动管理要督课与抚恤相结合B . 因时因地求效益C . 多种经营,农贸结合D . 勤俭持家参考答案:ABCD9、《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是()。
中国美术史简编答案【篇一: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文摘要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有史以来记录着人类在艺术中思想意识的不断延伸,不断探寻着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创作了丰富.而广博的视觉意识形式.中国历代艺术家们不仅以绘画再现自然的视觉真实,还以绘画表现人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抽象是一个西方艺术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没有把抽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加以研究.中国人似乎对纯粹的抽象艺术有所偏见,而对于那种简单的正式的模仿也不尽认同,他们总是在美与逼真之间寻求一种难以捉摸的平衡点.中国文化不是模仿的文化,是有着很强形式的抽象体系.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绘画就缺乏对现实场景的客观描绘,也没有史诗般的恢宏壮丽,往往追求情绪的表现和对世界的感知.所营造的意境远胜于对逼真场景的追求.中国传统的抽象艺术无疑为当代创作打下形式语言基础.abstractpainting as a visual art, the history of recorded human ideology in the arts continue to exte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uman spirit, created a rich. the form of a broad range of visual awareness.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rtists have not only the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paintings the visual reality, but also to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human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subconscious and so on. abstract concept of a western art,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as not the abstract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to study the language.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prejudiced purely abstract art, but for the simple imitation are not the formal recognition they areal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lusive search for arealistic balance between the points. not an imitation ofchinese culture culture is a very strong form of the abstract system. from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painting to the lack of an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scene depicted, there is no grandepic spectacular, often the pursuit of emotional expressionand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far better than the mood createdby the pursuit of realistic scenes.目录参考文献 (7)附录 ....................................................................................................... (8)致谢 ....................................................................................................... (9)中国美术史第一章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一)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抽象是宇宙的原生态,诞生于人类之前.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世界.天空、云层、电闪、水浪、岩缝、草茎、泥沼、叶脉、斑马纹、虎纹、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象、细胞、基因,瞳孔、肤色、指纹也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宇宙.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篇二:中国美术史大纲】xt>(适用于美术学专业)课程编码:180101302x总学时:60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核方式:笔试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纸、笔考试持续时间:110分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试验成绩:0%、期末考试成绩:70%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中国美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学科,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中国教育史习题册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习题集锦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六经)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