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工作手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经济合同审计管理标准

审计工作手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经济合同审计管理标准

****发电厂标准

经济合同审计管理

Q/SFD-2.091-200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经济合同计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审计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厂(****发电有限公司)。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合同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十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国**集团公司审计工作标准(试行)》、《中国**集团公司任期经济合同审计办法》。

3 经济合同审计的定义

经济合同审计是指企业审计部门按照内部审计权限,对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

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的内容、条款、签订程序以及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

4 经济合同审计范围

4..1 加工购货合同。

4.2 工程承(发)包合同。

4.3 租赁合同。

4.4 涉及生产性科技协作合同及劳务合同。

4.5 企业内部承包的经济合同或经营合同。

4.6 对外投资或合资联营合同。

5 经济合同审计内容及要求

5.1 经济合同审计的内容

5.1.1 经济合同合法性的审查

5.1.1.1 主体是否合法。

5.1.1.2 合同签订形式是否合法。

5.1.1.3 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法。

5.1.1.4 合同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是否合法。

5.1.2 经济合同条款完整性的审查

5.1.2.1 合同标的是否明确,有无国家限制流通或禁止交易的物品。

5.1.2.2 合同标的数量是否准确,质量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5.1.2.3 合同价款及支付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合规合法。

5.1.2.4 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方式是否可行、是否明确。

5.1.2.5 违约责任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明确具体。

5.1.2.6 根据法律规定或按经济合同性质要求必须具备的条款,是否在合同中明示及该条款是否合理、有效。

5.1.3 合同严密性的审查

5.1.3.1 合同的文字表述是否准确严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具体。

5.1.3.2 合同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审批、签证等手续。

5.1.4 合同履行的可行性

5.1.4.1 合同的效益程度。

5.1.4.2 合同当事人的资信是否真实,是否具备履约能力。

5.1.4.3 合同是否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担保方式,担保人是否具合法资格。

5.2 经济合同审计要求

5.2.1 对经济合同的审计应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5.2.2 未经审计部门签证审计的经济合同,财务部门应拒绝付款。

5.2.3 经济合同未按规定送交审计部门审查,或未按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执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经办部门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全部责任,并按国家、集团公司和企业有关规定考核处理。

5.2.4 审计部门有权对审计后的经济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对违反合同规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企业利益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有权提出处理建议交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5.2.5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循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国家机密,给国家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和上级审计机关可根据情节,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审计人员在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为企业挽回较大经济损失,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应给予奖励。

6 经济合同签证审计的基本程序

6.1 经济合同审计属常规审计,不下达审计通知书,除重大经济合同外,审计终结一般不出具审计报告,由审计部门直接签发经济合同审计签证。

6.2 经济合同一般实行事前签证审计,根据情况可采取事中、事后或全过程审计。

6.3 经济合同签证审计原则上实行送达审计,必要时可实行就地审计,特殊情况可实行先签约后审计。

6.4 经济合同签订前,合同经办部门应将合同有关的资料送交审计部门,并主动向审计部门介绍合同有关情况,答复有关问题。

6.5 对涉及资金数额较大的经济合同,合同经办部门应在签约前通知审计部门委派审计人员参加收资和谈判。

6.6 审计部门在收到合同经办部门送达的草签合同之日起3日内进行审计,并签署审计签证意见。

6.7 审计签证后,合同经办部门负责按审计意见完善合同内容及正式签章,并负责将已正式签章的经济合同副本一份送达审计部门备案存档。

7 检查与考核

7.1 本规定的执行情况由审计部门负责检查与考核。

7.2 依据本规定和企业经济责任制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