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注:以患者为单位评价,≥95分为合格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记录本 科室:急诊科 年度: 2012年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及职责分工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林重阳副院长 成员;赫黎明主任王宏主任 质控员:立佳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小组职责: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制定急危重症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主管院长是急危重症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林重阳副院长:对急危重症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赫黎明主任和王宏主任:负责对急危重症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2年度急危重症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容的规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

护理质量检查表

目录 第一部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护理质量检查表 1. 三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2. 二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3. 二级质控护理质量检查汇总表 4. 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1)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特殊区域用) (2)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供应室用) (3)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门诊用) (4)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病房用) 第三部分各项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 普通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分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1 特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2 一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3 二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4 三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3. 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4.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5. 消毒隔离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6.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7 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8. ICU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9. 急诊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0 门诊部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1. 输液室、注射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2. 抽血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3.血透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4. 产房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5. 新生儿病房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16. 节假日前护理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17. 夜班护士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第四部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第一部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护理质量检查表

1. 三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2. 二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表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00分) 科室:考核人: 考核时间:合格率:\ = % 评价要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 √/ ×/无 存在问题 环境管理评价1.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布局和流程满足工作 需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实地查看 2.洁具清洁,分别使用和放置实地查看 3.各种仪器、设备清洁,按规定使用、保养、维护和放置。各种仪器、设 备管理落实到人,责任明确。 实地查看本项得分≥9分为优秀,≥8分为合格,<8分为不合格 人员 1.有透析室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护士熟悉并执行考核一名护士

管理 2.护士长有年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目标明确,安排合理,并按时落实 各项工作。 查看资料 3.有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有培训、考核记录。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 价,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查看资料 4.科室有绩效考核方案,并有效实施。询问护士 5.有护理人员紧急调配制度及调配方案,护士知晓。询问护士 6.科室有质控小组,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查看资料 7.工作人员着装符合要求查看护士着装 本项得分≥19分为优秀,≥18分为合格,<18分为不合格 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 析通路的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做好 透析记录。 现场查看2.病床单元整洁,病人卧位及透析侧肢体舒适安全现场查看

3.有紧急意外情况(停电、停水、火灾、地震等)和常见并发症(透析中 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和呕吐、头痛、胸痛和背痛、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发热、透析器破膜、体外循环凝血)的紧急处理预案。护士熟练掌握,有培训记录。查阅资料并考核一名护士 4.有完整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登记,定期总结分析,有改进措施。现场查看 5.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有完整的水质量监测 记录。 现场查看 6.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现场查看 7.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现场查看 8.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现场查看 9.护士知晓并落实宣教制度和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控制、血管通路的维 护与监测等)。 考核护士本项得分≥38分为优秀,≥36分为合格,<36分为不合格 安全 1.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现场查看

供应室护理质量检查表

供应室护理质量检查表 检查 考核标准 项目 护士着装(护士衣、裤)、佩戴胸卡、衣帽整 洁、长发 护戴统一发结、淡妆上岗、不戴耳环、手镯、戒指、脚链、不留长指甲、一律穿护士鞋、衣领、 衣袖、裙摆不能露 出工作服。符合护士仪容仪表、言语规范、行为 举止要 士求、端庄、自然大方、面带微笑 2、能坚守岗位,无脱岗、漏岗 基 3、各种登记书写质量符合要求 本 4、院规院制执行到位,操作规程掌握熟练, 执行准确无误 素 5、严格执行下收、下送制度、物品交接清 点制度下送物品量准确 质 6、严格执行与科室间的沟通制度,并有整 改和效果评定 25 分7、确保各科无菌物品、器械的 消毒供应 1、执行下收下送制度时,在治疗室污物区 回收污染物品;清洁区接收无菌物品 感 2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物品间着装规范、穿隔离衣 染3、医务人员手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4、环境、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结果符合要求;不锈钢 监类物品光亮无污物、无漏;硅胶类导管无异物、无粘连、 无破损;容器、包装布无污迹 5、分区明确,无菌、清洁物品、外用消毒剂(无菌持 控物钳、无菌包的使用)存放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清洁、 无污物及锈迹、标识清楚、种类、数量相符包外有灭菌 执标志、日期、有效期、包装人、专人负责管理、室温控 制 25℃以下,空气、物品监测采样合格 行 6、记录全、符合标准 7、无菌物品、消毒剂等使用符合要求 情8、定期检查高压锅,消毒灭菌指标符合要 求,严格执行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 况 9、压力蒸汽灭菌包符合要求(体积不超过 30× 10× 50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 7kg,敷料包不 超过 5kg。装 25分载量不超过容量 90%不小于 5%,物品包侧放、开启筛孔;干热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10cm× 10cm×20cm 装载量不超过烤箱高度 2/3)包外 标识规范 10、专人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物,特殊污物 娤于清洁包布或敷料袋,并做污染标志,经 灭菌后清洗 感11、回收的物品在固定的区域分类,用 500mg/L 含氯消 毒液浸泡30 分钟,再洗涤,消毒液每日更换, 浓度符 染合。浸泡物品方法正确。 1 2 、 物 品 灭 菌 包 装 材 料 采 用 全 棉 布 或 纸 塑 型 包 装 、 布 包 监 装 不 少 于 2 层 , 新 棉 布 洗 涤 浆 后 使 用 , 重 复 使 用 的 包 装 材 料 和 容 器 清 洗 后 使 用 控1 3 、 下 收 、下送车洁、污分开,每日清 洗消毒分区存放,三区清洁卫 生工具分开使用,标识清晰, 用后清洗,消 执毒 14、无菌物品放置离地20cm,离墙 行按灭菌先后顺序摆放,无包 装破损、过期、一次性无菌 物品拆除包装后进入无菌物 品存放间 25分 15、油剂、凡士林、粉剂干 热灭菌,油剂、粉剂厚度不 超过 0.635cm 凡士林纱布 厚度不超过 1.3cm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篇一: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20xx年我担任29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较好地完成了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基础护理方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每日两次整理床单位,故床单位整洁、无污迹。能协助进餐,观察病人进餐情况。由于病人服不合身,故大多数病人不愿穿病人服。专科护理方面:管道护理做得较好,引流管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通畅、安全、有效。但个别病人饮食不符;记录24小时尿量不准确;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个别责任护士特别是代班的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顺序不妥;大多数护士对专科体检不熟练、不全面。急救治疗方面: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副作用知晓不全。 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 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选择合适的病人服,对不原穿病人服的反复劝说。 2. 对记录24小时尿量的病人,给予量杯,责任班做好宣教,规定了统计24小时尿量由深夜班负责,记录在体温单上。

3. 责任班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 责任班加强饮食宣教,观察进食情况,及时跟经管医生沟通,及时更改饮食。 5. 低年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 6. 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7. 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每月进行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专科知识的考核。 8.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9. 对专科护理体检已申报QCC,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可组织观察关于消化专科体检的录像,加强练习,每周在三级查房的时候学习与考核。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危重护理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29病区姜丽英 篇二: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一、存在问题 1、对危重症患者基本情况掌握不够详细。 2、病区床位有限,危重症患者较多时急救室床位不够。 3、极个别危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未做到位。 4、病人多时未及时巡视病房。 5、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字迹太潦草。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分组及职责 一.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吕海盼王丹辉李梦亚张松张宏超二.消毒隔离质量小组:王留辉李漫玲田瑞瑞孟灿刘鑫三.急救药品器械检查小组:韩艳玲姚天宇詹鑫刘瑞 四.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李承洋董凯潘改云 五.技术考核小组:石晓燕陈庆杨彩红张断 六.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张松张宏超吕海盼王丹辉李梦亚 七.护理文书质量检查小组:牛文倩张谱谱谷利娟田莹陈大陆 八.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小组:韩艳玲姚天宇詹鑫刘瑞 一护理安全小组 1.加强对护士执业资格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为患者安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4.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6.对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医院领导,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病历管理:病历齐全,每班进行交接班并清点记录及签名。 二消毒隔离质量小组 1.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标准。 2.病房的检查项目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仪器间、辅助用房各室。 3.质控小组据标准每周对消毒隔离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 4.对检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doc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对于特殊护理或一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2.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每位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并由责任护士签全名。 3.随时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4.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6.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 7.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8.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病情、阳性体征、主要治疗用药、护理、心理、睡眠、饮食及排泄。 9.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患者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10.熟悉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1.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12.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 危重患者质量管理制度1 危重患者质量管理制度 1.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责任到人,安排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项监测和记录。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及记录出入量。 4.熟练掌握临床常用急救技术、急救仪器的使用。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制度,实施床旁交接班。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7.护士长每日查看危重患者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熟悉危重患者的病情。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20xx年我担任29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较好地完成了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基础护理方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每日两次整理床单位,故床单位整洁、无污迹。能协助进餐,观察病人进餐情况。由于病人服不合身,故大多数病人不愿穿病人服。专科护理方面:管道护理做得较好,引流管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通畅、安全、有效。但个别病人饮食不符;记录24小时尿量不准确;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个别责任护士特别是代班的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顺序不妥;大多数护士对专科体检不熟练、不全面。急救治疗方面: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副作用知晓不全。 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 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选择合适的病人服,对不

原穿病人服的反复劝说。 2. 对记录24小时尿量的病人,给予量杯,责任班做好宣教,规定了统计24小时尿量由深夜班负责,记录在体温单上。 3. 责任班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 责任班加强饮食宣教,观察进食情况,及时跟经管医生沟通,及时更改饮食。 5. 低年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 6. 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7. 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每月进行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专科知识的考核。 8.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9. 对专科护理体检已申报QCC,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可组织观察关于消化专科体检的录像,加强练习,每周在三级查房的时候学习与考核。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危重护理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29病区姜丽英 篇二: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一、存在问题 1、对危重症患者基本情况掌握不够详细。 2、病区床位有限,危重症患者较多时急救室床位不够。

护理质量检查记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卫生院第季度 护理质量检查分析汇总情况 检查时间: 检查内容:护理文书、急救物品、基础护理、护士素质、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 检查者: 存在问题:1、护理文书:大小便及医嘱执行签名欠及时;术后患者未及时观察排气情况;个别患者呼吸欠真实;个别人员字迹欠工整;护理记录书写欠具体。 2、急救物品:个别科室登记本书写欠规范;登记本药品数量与实数不符;个别科室急救车内物品更换不及时。 3、基础护理:床单位欠整洁,物品摆放较凌乱;个别患者指甲未修剪;个别留置针及导尿管无标识;晨晚间护理落实欠到位。 4、护士素质:新近人员专业素质待加强;个别护理人员不熟悉护理核心制度;个别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未戴口罩。 5、护理安全:微波炉无专人管理;个别病房无安全标示;输液卡抄写欠规范。

6、消毒隔离:器械清洗欠干净;个别科室一次性管道用后未及时毁形;个别科室垃圾混放。 7、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未形成习惯,护士主动宣教意识薄弱;护士侧重于治疗,岗位职责履行欠到位。 8、满意度调查:儿科家属建议更换新被单,延长开空调的时间。产科家属建议护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改进。 原因分析:1、病历书写意识仍待加强,科室环节质控力度不够。 2、基础护理未形成具体规范,相关护理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到患者身上,主动宣教意识欠缺。 3、护士长未将相关记录本的书写规范及时传达给科室内,急救物品清点更换不及时。 4、新近护士理论知识未能与临床相互结合、巩固,个别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待加强。 5、消毒隔离较意识薄弱,器械未按照规范化程序清洗。 6、优质护理相关制度措施欠全面,护理人员未能透彻理解优质护理的涵义,相关工作未能及时开展落到实处。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 1、对于特殊护理或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2、及时准确执行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每位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床旁巡视,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4、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6、基础护理做到“三短九洁”(三短:指甲短、头发短、胡须短;九洁:面颊、口腔、头发、手、足、会阴、臀部、肛门、皮肤清洁),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防止坠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7、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8、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及时进行护理评估,管床护士对病情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入院情况、既往史、阳性体征及结果、主要病情、特殊病情变化、皮肤情况)、治疗(特殊治疗、用药情

况、效果及不良反映)、护理、心理、饮食。 9、加强专科护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不良事件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10、抢救药品、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熟悉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1、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12、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14、护士长查房(夜查房)时重点巡视危重病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协助解决,必要时安排护理会诊和组织进行抢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