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作文材料集锦

2018高考作文材料集锦

六、材料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南朝梁·萧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

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宋·苏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

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来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6.爱国从学习开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金日,多少英雄因为爱国撒下鲜血;多少英雄因爱国放弃自己美好的钱涂;多少英雄因爱国遭奇险境。

在我们高中生眼里,爱国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很遥远,难以兑现。如果你这样想,那便大错特错了。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爱国不需要豪言壮语,视死如归的壮举,也不需要你下多大的决心,负多大的心血。那些根本就是“扯淡”。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学习。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认真学习拆是对国家的最好报答。只要你有知识,你便什么都不怕。美国,人家只有几百年历史,起初,他国也是十分贫穷的国家,但是,人家不怕,积极提高人民素质,极大鼓舞人民认真学习,在知识的汲取下,他国终于‘不负所望’,徜徉于书海之中,成为强大之国。看,知识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它能让你自身变得强大,从而整个群体,继而便是整个国家了。

在我的眼里,学习是为了父母,为长大后赚钱,却忽略了这点为国家的强大而读书。在不知不觉中,你为赚钱而读书,无形上不就是为国家而谋利益吗?

先撇开其他不说,不要说长大后能做什么,长大后怎样做才能报答祖国。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凭着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去学,仅此而已。

学习,这个简单的字眼,其实并不复杂,并不难以理解,只要你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知识是人生中的财富,更是开凿人的思想。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爱国和学习这两组词语联系起来

呢?

总之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从学习开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些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讲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一个方言使用得越来越少,就难逃衰落的命运。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其实,讲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但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乡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方言消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维护方言的多样性和国家战略毫不矛盾,反而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标志;乡土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传承和维系着集体记忆,塑造了文化共同体,留住方言,就是传承了地域文化;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讲好普通话,增强文化认同感。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街上有两家餐馆,一家叫“老味道”,一家叫“梦里时光”。“老味道”经营的是传统美食,餐馆的格局多少年来没有任何变化,十几道招牌老菜更是始终屹立不倒,它的广告语是“您吃的这道菜,和您爷爷的爷爷吃的那道菜,完全一个味儿”。“梦里时光”走的是新式餐饮的路子,它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店面重新设计重新包装,菜品则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甚至宣称“如果一个月内你吃到了和上次一样的菜,这道菜我请了”。两家餐馆比邻而处,生意都十分兴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反方: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

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的主辩手,做总结性发言,写一篇辩论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对“微时代”进行真实的理性思考。用总结陈词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例举了微时代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微作用,要求对这些“微现象”,发表自己看法和感悟。我们可以从各种微现象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个角度构思立意,材料例举非常丰富,可切入的点也很多,只消把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举出了进行阐述就可以成文了。

①关键词:微时代、利、弊;②扣题:正确理解微时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体指出利弊表现。

立意角度:①微时代利大于弊;②微时代弊大于利;③微时代趋利去弊;④微时代本无利弊,利弊因人而异;⑤其它以微时代利弊为主要写作对象的立意。

教师下水作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各位评委:

大家好,作为反方代表,我认为微时代繁荣背后,充满着隐忧。微博、微信等“微新闻”“微媒体”虽然方便快捷,内容丰富,门槛很低。但却快而不久,广而不深,有量无质。我从这三方面来分别阐述。

微文化虽然方便快捷,但却快而不久。须知经典都是历史淘炼出来的,不管是《论语》《离骚》,还是《史记》《通鉴》,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明清小说,都是历史的结晶。而微博,微信虽说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但传递的是什么信息?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而所谓热点,都是过眼云烟。几天不看,也不至于“乃不知有汉”!倒是被海量信息淹没,真真不堪其扰。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又有几个?所以谣言不乏横行,更有甚者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交流的是什么感情?整天晒图,你真幸福?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

微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却广而不深。虽说能表明观点、启迪思想,但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甚至篡改曲解,散布歪理邪说。《荷塘月色》是篇多美的文章!幸好当年朱自清没有微信,否则拍张照片朋友圈一发,来一句“今晚的荷塘月色多美啊!”就拉倒,我们也无缘得见了。读图时代?读图,读图,一塌糊涂!

微文化虽然门槛很低,但却有量无质。是的,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但往往流于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众声喧哗中却往往遮蔽了真理的声音。须知孔子的智慧可不是弟子捧出来的,屈原的才情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但博主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水军汹涌,兴风作浪。往往滥竽充数者多,阳春白雪者少。结果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金被黄沙所掩埋,英雄被小丑所取代。呜呼哀哉!

或许微时代已真的到来,或许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真的离不开。但它们只是很小的社交平台,更不是人生的全部精彩。作为学生,真的希望你们能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感受一下文化的温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元宵节,56岁的王天军背着81岁母亲看社火的照片传到网上,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这诠释了“你背我长大,我背你变老”的真正内涵。

2018年春节过后,一首小诗红遍网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李之春曾是某集团的高级项目经理,年薪20多万,为照顾93岁的母亲,回到当地做了一名社区电工,月工资2046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点赞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参考立意

(1)百善孝为先,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父母在,不远游”,能陪伴父母安度晚年,在父母跟前尽孝心,是人一生的幸福。

(3)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工作丢了可以再找,父母不在了向谁尽孝?

(4)当工作和孝顺父母出现矛盾时,要找到最佳解决办法。最好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尽心尽孝。

(5)要养家糊口才背井离乡,努力工作,才能更好地奉养父母。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下面六句是某校高三年级张贴的标语,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①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刘向

②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③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马克思

④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⑤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六条名言围绕学习、立志、成才、奋斗、幸福等来展开论述,写作时,应将名言进行适当的组合,找出共性或差异的部分并进行合理阐释。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近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材料二:

贺玉凤义务在延庆妫河两岸义务捡拾垃圾,至今已坚持20余年,单是捡拾废弃矿泉水瓶就近30万个,成为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不仅她去捡,她的儿子儿媳、孙子们都去捡,她五岁的小孙子说:“我要和奶奶一起去捡瓶子,做环保小达人。”

材料三:

申通快递在2015年自主研发有科技含量的绿色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芯片袋,新的环保袋采用环保材质制作,具有防水耐磨,降低破损、循环利用等优点。目前,申通快递已在全网大面积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芯片袋。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体会,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七、素材积累+卷面

56. 要求:在下面方格内默写出适合于此次作文的优秀素材,要求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