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如1)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形式为:“……者,……。”(如3)

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4)

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5)

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如:6—10)

7.用“是”“为”表示判断。(11、12)

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13—15)

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答案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非”“……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

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1、2)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如3、4、8)

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如5—7)

4.用“被”表示被动。(如8)

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9、10)

练习2: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答案B(“被”读“pī”,同“披”,披散,散开;ACD 为被动句)

练习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A.近日见辱问于长者。

B.君既若见录。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答案:B。(B项“见丁宁”的“见”是指代性副词,表动作涉及的对象,“见录”义为“记住我”。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

三、倒装句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三)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7. 姜氏何厌之有?

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唯举才

9. 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10.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1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项王、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

小结:

1.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1—3)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如:4—6)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7、8)

2.介词的宾语前置:

(1)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9、10)

(2)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11)

练习4: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D.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除宾语前置外,主要还有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 悲哉,世也!——译文: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小结1: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 楚人有涉江者。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5.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千里马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6.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小结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2)用“者”的后置。(如4)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用“者”煞尾。(如5、6)

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4)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如5)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8. 申之以孝悌之义。(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应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小结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格式:(1)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2)动十以十宾

练习5: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定语后置句式的能力。A.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C.“少年好事者”意为“好事之少年”,是定语后置。D.“马之千里者”意为“千里马”,是定语后置。

【答案】B

练习6: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状语后置句式的能力。A.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B.乎舞雩风。C.“徙于南冥”即“飞到南海去”,没有状语后置的现象。D.请其矢,以锦囊盛。

【答案】C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 至莫夜月明,(我)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4.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事)甚急!”

小结1.省略主语。

(1)承前省。(2)承后省。(3)自述省。(4)对话省。

5.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6.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7.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8.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结2:

(1)省略谓语。如5

(2)省略动词宾语。如6

(3)省略介词宾语。如7

(4)省略介词“于”。如8

练习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省略句式的能力。答案B.(A应为:沛公,C应是“为乐”,D 应是“以”)

五、固定句式

古文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搭配形式,我们称之为固定结构。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孰与/孰若(跟......相比......)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何......为(为什么......呢)

掌握一定数量的固定结构,对我们阅读和翻译古文会有很大帮助。

练习8: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孰与……”(跟......相比......),表疑问。B.何......为(为什么......呢),表示疑问。C.无以(没有......用来),表示陈述。

D.不含固定结构。

答案:D。

练习9:下列句子不含固定结构的一项是()

A.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含固定结构句式的能力。A.“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B.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不含固定结构。C.“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D.“一何”(这么),表感叹。

答案:B。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高考回顾:(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项为动词,到任;B项“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代词宾语。D项为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考句式判断,此题为本套试题变化之三。答案:B。

二、课堂精练: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阿房宫赋》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1.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也”表判断。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为”表判断。

4.灭六国者六国也4.“……也”表判断。

5.族秦者秦也5.“……也”表判断。

6.赵尝五战于秦6.介词结构后置,赵尝于秦五战。

7.多于市人之言语7.介词结构后置,于市人之言语多。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为……所”表示被动。

9.洎牧以谗诛9.主语“牧”是受事,是意念上的被动。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lO.“为……所”表被动。

11.戍卒叫,函谷举11.“举”,被攻下。

12.聚之咸阳12.省略句,聚之(于)成阳。

13.尝以十倍之地13.省略句,(六国)尝以十倍之地。

1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14.省略句,(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二)《赤壁赋》特殊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而今安在哉

4.则又何羡乎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游于赤壁之下

7.凌万顷之茫然

1.……也,表判断,判断句。

2.被动句,格式为“动词于……”。3.宾语前置句,应为“在安”。

4.宾语前置句,应为“羡何”。

5.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6.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7.定语后置句,应为“茫然之万顷”。

(三)《逍遥游》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5.之二虫又何知

6.而莫之夭阏者

7.彼且奚适也

8.奚以知其然也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翱翔蓬蒿之间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者,……也,判断句。

2.动词“为”,表示判断。3.……者,……也,判断句。4.……者,……也,判断句。

5.“知”的宾语“何”前置。

6.夭阏之,宾语前置。

7.适奚,宾语前置。

8.以奚,宾语前置。

9.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10.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句。

11.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句。

(四)《陈情表》特殊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而刘夙婴疾病

4.急于星火

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用“非”表否定判断。

2.判断句。

3.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4.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5.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五)《报任安书》特殊句式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声闻邻国

3.韩非囚秦

4.灌夫受辱于居室

1.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2.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3.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5.无益于俗

6.请救于魏

7.重为乡党所笑

8.韩非囚秦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6.于魏请救,状语后置。7.“为……所……”。表被动。

8.“囚”,被囚之意。

9.“拘”,被拘之意。10.“拘”,被拘之意。

11.称,被称颂。

(六)《郑伯克段于鄢》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2.制,崴邑也

3.郑武公娶于申

4.亟请于武公

5.有献于公

6.姜氏何厌之有

7.敢问何谓也

1.省略句。

2.判断句。

3.状语后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状语后置句。

6.宾语前王句。

7.宾语前置句。

(七)《项脊轩志》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日过午已昏

5.使不上漏

6.读书轩中

7.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8.其制稍异于前

9.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语气词“也”,表判断。

2.判断句。

3.(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于庭”介宾后置。4.日过午(室内)已昏。省略句。

5.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6.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

7.于此居,介宾后置。

8.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9.“不焚”,即不被焚毁。被动句。

(八)《孔孟二章》特殊句式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非我也,岁也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5.无乃尔是过与

6.何以伐为

1.判断句。

2.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

4.介词结构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5.宾语前置句,即“过尔”。

6.宾语前置句,即“以何”。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7.判断句。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九)《师说》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者,……也,表判断。

2.……,……也,表判断。

3.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

4.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

6.“爱”前省略主语“人们”。

(十)《劝学》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者,……也”,表判断。

2.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也”,表判断。3.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4.介词结构“于蓝”后置。

5.介词结构“于水”后置。

三.课堂小结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

第一、二课时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 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高考回顾: 二、文言句式: (一)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3)用“。。。。。。者,。。。。。”表示。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 (4)用“。。。。。。。。。。,。。。。。。者也。”表示。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非空言也。” (7)用“是”表示判断。如:“巨是凡人。” 2、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于”作标志。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作标志。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作标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4)用“为”作标志。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 (5)用“为。。。。。所。。。。”作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6)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如:“举孝廉不行。” 3、倒装句 (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 ()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 ()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第1页 课程(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不同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 【考题回顾】 (2014重庆卷)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古汉语中,有时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彼且恶乎待哉? 4、彼且奚适也?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总结规律: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B、豫州今欲何至?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 答案:C 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⑷臣未之闻也。

⑸时人莫之许也。 总结规律: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 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莫” 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 牛刀小试: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 答案:B 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何陋之有? 2、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惟命是从。 总结规律: 规律三:以“之”或“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牛刀小试: 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D 探究四: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宾语前置句小结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2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1010189417.html,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歼灭难点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

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 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练习教案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九·文言文阅读 一.掌握文言翻译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如:俗——庸俗辱——玷辱、侮辱 3.拆: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没有依靠;妻子:妻子儿女;如“在郡多有出息”中“出息”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意思,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又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妻

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3、遇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如、甚矣哉,为欺也! (2)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项王曰:“沛公安在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4)定语后置。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一)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练习教案

九·文言文阅读 一.掌握文言翻译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如:俗——庸俗辱——玷辱、侮辱 3.拆: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没有依靠;妻子:妻子儿女;如“在郡多有出息”中“出息”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意思,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又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3、遇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如、甚矣哉,为欺也! (2)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项王曰:“沛公安在?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

文言句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者,……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者也”也表示。 如:(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 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素、亦、必、诚”等词来表示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定:( )状:《》补:〈〉)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2017 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 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者 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 “也”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 “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 秋也。”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 ,例如:“是寡人之过也” 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1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4、判断句的活用——有些判断句并不是对名词概念进行解释,而只是表达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良庖岁更刀,割也。 课堂练习:高考例句翻译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也,所堕者大也。 (4)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被动句 (一)结构被动句 例(1)智勇多困于所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6)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二)意念被动句 例(1)洎牧以谗诛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3)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借助“是”将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 (5)“何……之有”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夫晋,何厌之有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学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学案 试试水深:下列各句,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D、陈胜者,阳城人也。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客何为者? 总结规律: 积累: 牛刀小试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B、豫州今欲何至?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 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⑷臣未之闻也。 总结规律: 积累: 牛刀小试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时人莫之许

D、城中皆不之觉 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何陋之有? 2、唯利是图。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惟命是从。总结规律: 牛刀小试3、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答案:D 探究四: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 实战演练: 一、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 A、何以伐为? B、君何患焉?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唯兄嫂是依。 E、游于赤壁之下。 F、师不必贤于弟子。 G、具告以事。 二、选择题 1、选出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 A何以知之?B未之有也。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2、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C君何以知燕王?D寂寥而莫我知也。 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 B.敢问何谓也?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君何患焉! 4、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3)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为予群从所得。 ③恐为操所先。 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 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

高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 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文言文翻译方法。 2、通过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几种特殊句式的翻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二、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1、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结合例句,区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例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译:其中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艳美丽。 (2)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个个都安闲快乐。 3、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几种方法。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 例: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译: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2)移位。 移位,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使之符合现代语法。例:何陋之有?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3)增补。 增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的。 (4)删减。 删减,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连词等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 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5)保留。 保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判断句 1、----者,----也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者,------ 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为例:如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则例: 7、即例: 8、非例:人非生而知之者。 9、乃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0.是例:偏偏两骑来是谁? 11、皆例:山下皆石穴罅。 12、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省略句 1、主语省略例: 2、谓语省略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宾语省略例: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竖子不足与谋 4、介词省略例: 5.介宾省略例:

被动句 1、……于……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为……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见……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见……于……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受……于……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为……所……例:为巡船所物色。 7、没有被动词标志的被动句例:余羁縻不得还。 倒装句 A: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疑问代词 尔何知 ------你知道什么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实在不中用,又敢怨谁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如果卫国国君等着你去治理国政,你打算先做什么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古及今未之尝问

莫我肯顾 古之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肯定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在谓语和宾语之间插入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在动词前。 何功之有哉 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先君之好是继------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二.介词宾语前置 4、介词宾语是疑问代词,为了强调宾语,也将宾语前置,而且前面没有什么特殊标志,这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胡为至今不朝也-----为什么至今还不上朝 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还能跟谁同道 国胡以恤-----国家拿什么来救济呢。 5.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放在介词前 并力西向-----并力向西 6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实行任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不是很重吗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知识梳理】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如1)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形式为:“……者,……。”(如3) 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4) 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5) 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如:6—10) 7.用“是”“为”表示判断。(11、12) 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13—15) 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精品教学教案 2017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 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例如:“是寡人之过也” 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 4、判断句的活用——有些判断句并不是对名词概念进行解释,而只是表达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良庖岁更刀,割也。 课堂练习:高考例句翻译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也,所堕者大也。 (4)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被动句 (一)结构被动句 例(1)智勇多困于所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6)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二)意念被动句 例(1)洎牧以谗诛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3)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借助“是”将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 (5)“何……之有”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夫晋,何厌之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