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考研科目最新复试笔试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笔试难度出题,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冲刺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复试笔试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报考本校该科目笔试复习冲刺阶段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4)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二) (11)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三) (17)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四) (23)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五) (31)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四心

【答案】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四心在孟子又叫做良心和本心,孟子认为人所固有“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良心本心为“天所与我者”,“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2.玄冥

【答案】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语出《庄子大宗师》原是以寓言形式假设的一个人名,实际上指一种混沌不分、深不可测的状态或一种无知无觉、不分是非、不分古今的精神境界。西晋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特别重视这个概念,“玄冥”是指一种“无”的状态,但尚未超出言表而至于无名、无始。他进一步提出了“玄冥之境”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万物“独化”的场所和境界。

3.宇宙

【答案】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天地万物的总称。宇,空间;宙,时间。东汉科学家张衡则认为:人们观测到的天地是有限的,而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后来的唯物论者大都肯定张衡的观点。

4.太极

【答案】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5.仁

【答案】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6.气

【答案】本义为云烟、云气。后用以指无形状的充塞于整个宇宙的弥漫性物质,是构成物质存在的基本元素。

7.兼爱

【答案】(1)墨子思想核心,意谓天下人必需相爱互利。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从而达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并把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认为爱人即利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提倡“以兼易别”,“爱无差等”,反对儒家的亲亲主张。并认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2)《墨子》篇名,上中下三篇,内容基本相同,详细有别。

8.道枢

【答案】《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成玄英疏“枢,要也。体夫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凝神独见而无对于天下者,可谓会其玄极,得道枢要也。”庄子认为“道枢”在于消除或超越一切差别和对立。

二、简答题

9.试述惠施与公孙龙思想有什么不同

【答案】(1)惠施讲合同异,公孙讲离间白。

(2)惠施注重事物的性质,公注重词和概念的异。

(3)惠忽视事物差异为相对主义开了后门,同时有诡辩的倾向,公夸大词和概念的对立,倒向客观唯心主义,为诡辩提供了思想基础。

(4)惠施立场近乎道家,其思路还是以“齐物”来瓦解语言的差异,偏于“合同异”而公孙龙则似乎重在“离坚白”,以对事实,感觉性质的描述语言的分离为特色,更接近纯粹的语言分析。

10.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答案】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王守仁反对二程、朱熹的“知先行后”说,认为知行是不可分割的,由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王守仁认为,认识都来自内心,不承认外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当然不会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他又提出“知行合一”,这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行合一”说,包含三层含义:

(1)知行同时发动

他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他认为,良知发动时产生的主观意念、情感、动机等都可以叫做行。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即王守仁特别强调行只是一种好恶爱憎的情感。好恶的情感活动即是行,不必身体有所活动,只要心中有所爱憎,就是行了。

(2)知行相互依存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的这些话强调知行二者不可分离的关系,以反对知而不行的弊病。

(3)知行相互包含

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认为,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知行统一的过程。他反对“冥行妄作”,不思维考察便任意地去做,更反对“悬空思索”,揣摩影响,而不去身体力行。他很强调在习行中学习知识。他说,一个人学射,只有“张弓挟失,引满中的”,才说得上是学了射。一个人学书,只有“伸纸执笔,操觚染翰”,才说得上是学了书。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