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无机部分

1、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分压、分体积定律,液体的蒸发和沸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 方程。

2、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了解可逆途径,化学反应方向概念。

3、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反应速率方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

4、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Gmθ的关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掌握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6、化学键理论概述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一般了解金属键的共性改价理论和能带理论;了解金属晶体。

7、酸碱解离平衡

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氢(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同离

子效应及缓冲溶液相关计算;了解盐的水解相关计算;一般了解电解质理论及酸碱理论的发展。

8、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中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相关计算。

9、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及其符号书写,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应用,能斯特方程及元素电势图的相关计算。10、配位化学基础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原子和配体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1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硼族元素

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掌握硼、铝单质及其化合的性质,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13、碳族元素

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掌握碳、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锗、锡、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氮族元素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性质,砷、锑、铋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5、氧族元素

掌握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般了解硒、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6、卤素

掌握卤素的通性,掌握卤素单质及其氢化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二)有机部分

1、有机化合物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的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羟基、醛基、酮羰基、氰基等)的化学性质及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3、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酚、醇、醚、醛、酮等简单化合物的制备、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4、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5、饱和碳原子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取代,消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

二、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1、单项选择题20分左右

2、命名题10分左右

3、完成反应方程式20分左右

4、简答题40分左右

5、鉴别题20分左右

6、推导题20分左右

7、计算题20分左右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基础化学”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5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第4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2、《有机化学(上册)》(第五版),李景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

应用化学专升本只招20人

招生范围:化学化工类专科、食品营养与检测类专科、药学类专科

化工与材料学院《基础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转专业)

化工与材料学院《基础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转专业) 一、考试性质 为其他专业学生转入化学及化学类专业的考生,进行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素质进行考核。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试目标 全面考查中学化学学科学素养、化学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等。 2.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关键能力。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化学的主要特点 2.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定量研究的方法 5.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等的关系;在化工生产中遵循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物理量 (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 (2)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 (7)有关化学基本计算 3.溶液 (1)分散系、溶液、悬浊液、胶体 (2)溶解度、饱和溶液 (3)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核素、同位素 (2)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能级分布(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 (4)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配位键、σ键和π键 (5)键能、键角、键长 (6)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7)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 (8)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 (9)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 (10)杂化轨道、价层电子对互斥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6 专题六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学案)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计算目的是从定量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及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技能和技巧。 在化学计算复习中,首先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质量分数等重要概念。其次,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善于从题给信息中发掘出问题,再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关知识与问题对应,进而架构起解题思路;然后立式、运算、并要应用规律、法则寻求最简捷、准确、巧妙的方法,迅速完成解题。 拿到一个计算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题,粗读、精读,直到读清搞明白为止,找出已知和求解,有哪些化学反应,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哪些数据,单位及结果保留小数的位数。然后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方案。另外,书写时步骤要齐全,格式要规范,切忌乱写乱画。最后,还要养成认真检验结果的正误,判断结论是否符合化学实际等的良好习惯。 相信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你的审题、运算、表达等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阶段的化学计算,按知识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由于在前面的复习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基本计算,因此,本章主要复习常用的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等)和综合计算技巧。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 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计算 溶解度概念的简单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 溶液的计算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化学高一(上):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硫酸、纯碱、氯化镁、二氧化碳 B .硝酸、烧碱、干冰、苏打水 C .醋酸、消石灰、明矾、铜 D .氯化氢、苛性钠、小苏打、氨 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B .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 .KCl 与3KNO 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 .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试验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mol 水中含有A N 个2H O 分子 B .1g 氢气含有A N 个2H 分子 C .22.4L 氧气中含有A N 个氧分子 D .1mol 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A N 个2H 分子 4.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 .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 .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相同 6.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化工基础最新完整考试大纲

《化工基础》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总学时数: 学分数: 一、考试对象 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化工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对理论知识和有关设备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有关单元操作中各种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基本运算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以及分析解决单元操作中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校统考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50分 3、考试时间:60分钟 4、试题总数:1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分量少、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6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其中中小题目和大题目应比例适当,主观题目应占较重的分量。 6、题目类型: (1)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2)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或问答题(10分) (4)计算题(25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章流体流动 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熟练掌握压强的单位及表示方式 (2)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3)熟练掌握等压面的概念以及U 形管压差计的应用 2. 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守恒 (1)掌握流量与流速的概念 (2)掌握伯努利方程中各项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3)熟练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 流体流动现象 (1)掌握粘性与粘度的概念及粘度的单位 (2)了解流体粘度的影响因素 (3)了解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 (4)掌握雷诺实验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 (5)熟练掌握流体的流动型态与流型的判据 4. 管内流动阻力计算 (1)熟练掌握范宁公式的应用 (2)了解化工原理因次分析的研究方法 (3)熟练掌握d ε λ--Re 关系曲线图 (4)了解非圆形管道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5)掌握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 (6)掌握简单管路的管路计算方法 5. 流量测量() 了解皮托管测速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液体输送机械 (1)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 (2)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 (3)了解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影响因素 (4)熟练掌握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及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5)掌握离心泵工作点的确定及工作点的调节 (6)熟练掌握离心泵的选型依据与方法 (7)了解其它类型的泵 2. 气体输送和压缩机 了解气体输送和压缩机的构造及原理 第三章 传热及换热设备 1. 热传导 (1)了解温度场和温度梯度的概念 (2)掌握平面壁和园筒壁一维稳定热传导的计算 (3)熟练掌握热传导过程的推动力和热阻的概念和计算 2. 对流传热 (1)掌握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2)熟练掌握对流传热过程的推动力和热阻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低粘度流体(无相变)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的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

(推荐)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A.7:8 B.8:7 C.7:80 D.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3.36 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4.8 g B.5.4 g C.6.0 g D.6.6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3 B.H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2SO4 B.MnO2固体 C.KmnO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 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 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中的现象是___ (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C中收集的气体是 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请完成下列填空。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中选用的试剂是。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2015年专升本考试《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无机部分 1、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分压、分体积定律,液体的蒸发和沸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 方程。 2、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了解可逆途径,化学反应方向概念。 3、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反应速率方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相关计算,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 4、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Gmθ的关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掌握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6、化学键理论概述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一般了解金属键的共性改价理论和能带理论;了解金属晶体。 7、酸碱解离平衡 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氢(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同离

子效应及缓冲溶液相关计算;了解盐的水解相关计算;一般了解电解质理论及酸碱理论的发展。 8、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中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相关计算。 9、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及其符号书写,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应用,能斯特方程及元素电势图的相关计算。10、配位化学基础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原子和配体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1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硼族元素 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掌握硼、铝单质及其化合的性质,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13、碳族元素 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掌握碳、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锗、锡、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氮族元素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性质,砷、锑、铋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5、氧族元素 掌握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般了解硒、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6、卤素 掌握卤素的通性,掌握卤素单质及其氢化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二)有机部分 1、有机化合物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的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基础化学》复习提纲

计算题 1. 今有两种溶液,一种为1.50 g 尿素溶于200 g 水中,另一种为4 2.8 g 某非电解质溶于1000 g 水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下 结冰,试求该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尿素CO(NH 2)2= 60.05,H 2O 的K f = 1.86 ) 解:根据凝固点降低公式得:B A B f B f f M m m K b K T ??=?=? 又∵两种水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结冰,即2f 1f T T ?=? ∴B O2H B f O1H f M m m K M m m K 22??=??尿素尿素 1-O2H O1H B B mol g 69.34250 .1100005.602008.42m m M m m M 22?=???=???=?尿素尿素 2. 把10.00g 胰岛素溶于1升水中所配制的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为4.32kPa ,试计算胰岛素的相对分子量。 解:∵胰岛素为非电解质,根据Van ’t Hoff 公式 RT V M m RT V n RT c B B ?=?==π 13mol g 1074.5132.4298314.800.10V mRT M -??=???=π=? 3. 今有 HAc-NaAc 缓冲系配成的总浓度为0.200 mol·L -1 、pH 为 4.50的缓冲溶液500 ml ,欲将此溶液的pH 调整 到4.90,需加固体 NaOH 多少克?(已知 HAc 的pK a = 4.75) 解:设原溶液中含有NaAc 的量为x mol ,加入NaOH 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加入NaOH 前] HAc []Ac [lg pKa pH -+=代入数据得 m o l 036.0x x 1.0x lg 25.0x 5.02.0x lg 75.450.4=?-=--?+= HAc + NaOH ===== NaAc + H 2O 加NaOH 反应前 0.1-0.0036 y 0.036 加NaOH 反应后 0.064-y 0 0.036 + y 所以加入NaOH 之后y 064.0y 036.0lg pKa pH -++= 代入数据得 m o l 022.0y y 064.0y 036.0lg 15.0y 064.0y 036.0lg 75.490.4=?-+=-++= 所以需加入的NaOH 的质量为:0.022×23 = 0.51 g 4. 欲配制pH=7.21的缓冲溶液150ml ,问需要浓度为0.1mol/L 的NaH 2PO 4和NaOH 溶液各多少毫升?(已知H 3PO 4 的pKa 1= 2.12,pKa 2= 7.21,pKa 3= 12.36 )(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解:设需加NaOH V ml ,则需加NaH 2PO 4 (150-V) ml 根据题意,所配制溶液pH 与pK a2相接近,∴缓冲系为NaH 2PO 4——Na 2HPO 4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刻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出guo教师资格证提供: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 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 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 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 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最新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 纲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这四门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部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氢原子光谱、能级和量子化的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薛定谔方程(列出公式并初步了解其意义),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能级,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因素,原子参数: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氧化态。 2. 分子结构 化学键及其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及π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矩。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Sp、sp2、sp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不等性杂化。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组合,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顺磁性和反磁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偶极矩,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晶体结构 晶格的概念,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与计算,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理论(含能带理论),混合晶体。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初步: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公式。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 56∶8=m (Fe)∶ 答:有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8 :7 :80 :7 2.标准状况下,把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L气体,则气体的质量是( )

高一化学上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检测 (第一学月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月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Mg-24 Al-27 Cu-64 Zn-65 Cl-35.5 S-32 C-12 Na-23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操作中处理不正确的是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沙灭火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 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在蒸馏实验中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3、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4.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道道霞光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mol12C的质量是12g C.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D.1mol氧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6.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 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氨气;②4g氦气;③4℃时9mL水;④0.2molH3PO4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8.对H2SO4和H3PO4两种纯净物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_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法。如:石汕的分石海水的淡化蒸馅水的制取化学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耍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 (2)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 4的图片标志):10个图 K典型例题』: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一剧毒品B.浓硫酸一腐蚀品C.氯化钠一易燃品D.烧碱一剧毒品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 过滤、蒸发 (1)过滤 A、过滤是分离工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 盐提纯(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钾和二氧化镒的分离(二氧化镒不溶于水)等。 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C、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架) D、操作:1、溶解2、过滤3、蒸发结晶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E、过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一贴”“二低” “工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而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B、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C、注意点:①在注意过程中在不断搅拌,以免一液滴飞溅出来; %1当出现—大量品体析出时就应停止加热。 %1使用蒸发皿应用业胜_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1蒸发皿1"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 蒸饲 A、蒸馅是利用混介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或不挥发 的杂志,从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 B、实验用品:蒸儒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 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瓷片、单孔橡胶塞、橡胶软导管 C、注意事项: %1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1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1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部分应分「置于烧瓶支管支处(蒸僧水制取可省)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萃取和分液 A、萃取是利用某种物质(即某溶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 达到分离该物质(即溶质)的?种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没有化学变化。 应用如:从碘水中提纯碘°

2018年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化学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 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 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 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 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及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及解题技巧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 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 剂质质液质m m m m m a ②%100100%?+=S S a (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M ×N A ÷N A × ÷ 22.4 L/ mol 22.4 L/ mol 标准状况下) 6、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解题技巧 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1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XX 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 .用明矾净化水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 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 3+ 水解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