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所以日养生也叫12时辰养生。12时辰和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这12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依照怎样的次序锻炼经络才能符合气血盛衰和经络运行的规律。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23点到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的时候,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驾御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上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10点半左右。

子时的时候,胆经值班,胆是阳气的一阳生,它是刚刚长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怎么保护呢?

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你夜半的时候,就请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应该睡觉。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肝经的时间一定要熟睡。

十二时辰对照表讲解学习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应表 说明: 1、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在伟大的祖国医学里,十二时辰正好和中医中的十 每条经络对应一个时辰中运行最为活跃。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 生肖 当令 器官 循行 经脉 常见症状 子时 23:00-01:00夜半,又 名子夜、 中夜 由天黑 转为天 亮这一 时间段。 鼠胆胆经 头晕目眩、 口苦、善太 息。 宜 熬 丑时 01:00-03:00鸡鸣,又 名荒鸡。 指深夜 过后,鸡 鸣之时。 牛肝肝经 胸闷、疲倦 黑眼圈、特 别容易烦 躁。 宜 熬 久 寅时 03:00-05:00平旦,又 称黎明、 天刚蒙 蒙亮的 虎肺肺经 肺部胀满、 咳嗽气喘、 宜 吐

憾,我们通常通过有限的经验来判断它的功能。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身体还有使用说明书,我们只是在模父母的行为,父母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父母有什么样的习惯我们常也有。我们长大了再用同样的经验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就这样,们家族连生的病也差不多。如果你想让你的身体发挥地更好更长久是时候了解一下我们身体它正确的使用方法,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是我们经络能量的循环时间:即人体各主要脏腑的排毒休息时间。 23-1点:胆经 一天从这里开始了。这个时间全身肌肉松弛,各器官活动极慢,入梦想。圣经里说一天从夜开始,中医里将一天的子夜是阳气上升时间。如果是练功。这个是好时间。我们说肝胆相照,11点开始肝开始休整了。象我们的喝的水经过处理后干净了才能喝,我们的血只有经过肝排毒过滤以后才能用。这个时候要放下手里的事躺下了,只有平躺的时候,血才归于肝。而我们睡觉真的是睡觉么?可想象一辆行驶中的车在做保养么?当然不行。我们睡觉其实是让身有机会来做保养,让我们全部的力量放到最需要调整的部分--血液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按摩一下胆经,做浅睡眠的准备,就好象细胞要修补手术,你躺下就是让细胞有机会准备一下。 1-3点:肝经 到了1点,大多数人已经浅眠阶段,对疼痛特别敏感。而且身体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卯时(上午5-7时):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揉搓两耳五六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巳时(上午9-11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1时):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时):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申时(午后3-5时):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 酉时(午后5-7时):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戌时(晚7-9时):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时、子时(晚9时至次日凌晨1时):“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丑、寅时(凌晨1-5时):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关系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关系 早晨5点-7点:大肠经主时(排泄) 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最好喝温水。起床后的第二档水(津液)。历来的中医都管我们的口水叫做“长生美颜酒” 体内宿便对身体的危害。检测身体存在便秘危机的小方法:看手掌根处的生命线,如果有许多细的分叉的话,反映我们容易患有便秘的问题或者容易排泄排不出来。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的小方法:食指指节有青色血管。伸出我们的食指来,如果食指指节有青色的血管,就会有便秘的问题。 早晨5-7点做洁肠瑜伽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位。然后慢慢向下蹲,双手抱膝,保持3分钟左右。然后双膝跪地,右膝打开向外,右手按在右脚内侧,左手扶髋,左宽尽力向后展,保持两个呼吸。同样方法左边再做一次。三个动作,每天做一次即可。此方法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好。进肠道排毒操方法: 双手向上尽力伸展,向右弯腰保持两个呼吸,再向左弯腰保持两个呼吸 通肠的穴位:天枢穴肚脐各向两侧旁开三指。揉,敲天枢穴加上腹式呼吸法可以达到更好的通肠效果 早晨7点-9点辰时胃经主时 早上9-11点脾经当令,此时智力达到高峰,是最佳的工作和学习时段,脾虚的表现是无精打采、疲惫无力、肿眼泡、有舌齿痕、手掌发黄等。 中午11-1点,心经当值,心为君主之官,中午要保护好心脏, 因此适宜午睡。做几节操,有助于保养心经肋消化,第一是拜一拜饭碗操;第二是搓一搓筷子;第三是点按神门穴,多按此穴有助于缓解失眠。 下午1-3点,小肠当值,提倡睡子午觉,但是不宜太久以15-30分钟为宜。拉伸小肠经,有助于改善肩周炎。 下午3-5点膀胱经当值,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此时宜多喝水,包括茶,但不要喝添加糖分的饮料,要一直不断地喝水,直到喝到去洗手间。 下午5-7点是肾经当值,是最佳的运动时间,但是不宜进补。此时练习肾经的瑜伽操是抬脚跟。翻揉小腿肌肉对水肿型的肥胖瘦小腿有很好的效果。 晚上7-9点,心包经当值,此时应保持心情愉悦,可以做20个竖卧

十二时辰与养生

十二时辰与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 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应表 说明: 1、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

了「卯兔」。 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子时:胆经当令23:00~1:00 此前要睡觉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太息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子时不要吃夜宵,不易消化。"胆有多清,脉有多清"。 丑时:肝经当令1:00~3:00 要愉快入眠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丑时前未入睡的人,面色会显得膏灰,情志倦怠而易烦躁。 寅时:肺经当令3:00~5:00 要有较深的睡眠 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包括喉咙)疼痛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寅时时常醒来,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应加以注意。"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吸七遍,以引颈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图文)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图文)-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月、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 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 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 十二经络气血流注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所以耳鸣了,或者容易骨折,就要想到是不是肾虚了;眼花了,或者总爱抽筋,就要考虑是不是肝弱了;鼻 子不通,皮肤总起痘疹,通常与肺有关;嘴唇肿痛,体瘦无肉,多是脾经淤阻;而舌头的形态,可显出心脏和心 脑血管的问题,如舌尖赤红为心火太旺,舌头歪向一侧是脑中风的先兆。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当令。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太阴肺经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的巨大,上可舒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所以使用方便,不需辨证。还有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再有个特效穴一一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 应 生 肖 当 令 器 官 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 子时 (23:00~1:00)夜半,又 名子夜、 中夜 由天黑转为天亮这 一时间段 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 宜:睡觉; 忌:熬夜;吃夜宵 丑时(1:00~3:00)鸡鸣,又 名荒鸡 指深夜过后,鸡鸣之 时 牛肝肝经 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 烦躁 宜:熟睡 忌:熬夜;生闷气;久视 寅时(3:00~5:00)平旦,又 称黎明、 早晨、日 旦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虎肺肺经 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疼 痛 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 肺经。 忌:熬夜

卯时(5:00~7:00)日出,又 名日始、 破晓、旭 日 指太阳刚刚露脸,冉 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兔 大 肠 大肠经牙齿疼痛、颈部肿大 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 便;调理大肠经 忌:饮酒 辰时 (7:00~9:00)食时,又 名早食 吃早饭时间龙胃胃经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宜:及时吃早餐,让胃有事可 干,调理胃经。 忌:早餐质量不好 巳时 (9:00~11:00)隅中,又 名日禺 临近中午的时候蛇脾脾经 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 腹内发胀、时时嗳气 宜:适量饮水,调理脾经。 忌:思虑过度,久坐不动。 午时 (11:00~13:00)日中,又 名日正、 中午 此时太阳最猛烈马心心经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忍 宜:吃午餐;小憩;静养阴血, 调理心经 忌:午餐过多;餐后马上运动;

未时 (13:00~15:00)日昳,又 名日跌、 日央 指太阳偏西羊 小 肠 小肠经 喉咙痛、颔部肿、肩痛如裂、臂 痛如断 宜:调理小肠经; 忌:多吃食物 申时 (15:00~17:00)哺时,又 名日铺、 夕食 指傍晩猴 膀 胱 膀胱经头痛、眼睛痛、颈项痛、 宜:适量饮水;运动;抓紧时 间工作;调理膀胱经 忌:憋小便 酉时 (17:00~19:00)日入,又 日落、日 沉、傍晚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鸡肾肾经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 宜:休息;调理肾经 忌:过劳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关系

201103百科全说: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关系 早晨5点-7点: 大肠经主时(排泄) 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最好喝温水。 起床后的第二档水(津液)。历来的中医都管我们的口水叫做“长生美颜酒” 体内宿便对身体的危害。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危机的小方法: 看手掌根处的生命线,如果有许多细的分叉的话,反映我们容易患有便秘的问题或者容易排泄排不出来。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的小方法: 食指指节有青色血管。 伸出我们的食指来,如果食指指节有青色的血管,就会有便秘的问题。 百科全说: 如何避免宿便和便秘的问题? 早晨5-7点做洁肠瑜伽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位。然后慢慢向下蹲,双手抱膝,保持3分钟左右。然后双膝跪地,右膝打开向外,右手按在右脚内侧,左手扶髋,左宽尽力向后展,保持两个呼吸。同样方法左边再做一次。三个动作,每天做一次即可。此方法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好。 百科全说促进肠道排毒操方法: 双手向上尽力伸展,向右弯腰保持两个呼吸,再向左弯腰保持两个呼吸 通肠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各向两侧旁开三指。 揉,敲天枢穴加上腹式呼吸法可以达到更好的通肠效果。 百科全说迷罗: 早晨7点-9点辰时,胃经主时 这个时候气血走胃经,已经到了肠胃蠕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早餐的重要原则: 1.辰不食凉,早餐应选择温热的食物。东方人体质温和,早餐应避免寒凉食物。 2.粥最养胃,早餐可选择食用粥。秋冬季最佳养生粥: 大米燕麦山药粥 3.小咸菜,早餐可选择食用适量的小咸菜。 早饭后养生动作: 1.摩膝盖胃经经过我们的膝关节,手掌心在五行中属火,有温暖的效果。用手反复的摩擦我们的膝关节,这叫心火生胃土。可以很好的补养到我们的胃经。使们的胃经通畅,保养关节驱寒气,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 2.敲打足三里可沿小腿外侧上下敲打5分钟左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饭后20分钟,摩擦膝盖,敲打小腿外侧,可延年益寿。 胃经在中医经络里又被叫做“长寿经” 手指并拢如手掌出现缝隙,预示脾胃功能可能不好。指根反映我们的脾胃系统,当指根变瘦,说明你的脾胃功能不好。长期胃病的人,手脂根都是偏瘦的。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 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 【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 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 —相关文献—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灵枢·经脉》子时睡眠是对胆经最好的进补方式 子时(23:00~1:00)气血时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就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胆经气血异常,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长期子时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衰老。 丑时——肝经当令 —相关文献—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经脉》丑时最需要养肝血 丑时(1:00~3:00)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从经络循行上可知肝经属肝络胆。 肝藏血,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肝经” 从目系下颊里”,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和眼睛关系密切。如果肝经气血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口苦、腹胀腹痛,出现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丑时养肝血最好的办法是静卧 人躺下休息时血归于肝脏,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到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握,手指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抓取。所以养肝血到关重要。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才充分,才能养好肝。人在睡眠时血可养肝,而长期加班,肝失所养,会

十二时辰经络走向与养生

十二时辰经络走向与养生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宜喝水。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需吃早餐。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宜慢饮水。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宜午睡。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宜运动、多喝水。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宜休息。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宜散步。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宜安静。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其中4时呼吸最弱。 以上就是12个时辰的经络运用,相信你在看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的道理了。 首先,整个身体的自然修补时间,是在晚上21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一定要休息,如不能休息,也一定要停止一切活动。 晚上21点到23点的时间,是免疫系统运作的时间,特别是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不全,因此小学 6 年级以前的小朋友最好在21点左右就寝。 而晚上23点到凌晨1点是骨随造血时间、 凌晨1点到3点是肝脏修复的时间、 凌晨3 点到5点是呼吸系统运作的时间。其中凌晨4点是我们脉搏最弱,心跳最慢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医学上有所谓的〈危险4点钟〉所以家里如有老年人,这个时间就要特别注意。 早晨的运动最好是在 5 点以后再出门,接下来 5 点到7 点是大肠蠕动最旺盛的时间是吃早餐时间,7点到9点则是最活跃的时间, 9点到11点是脾脏活动时间。 到了午时〈上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与子时〈晚上23点到凌晨1点〉由于身体在造血因此我们需要较好的休息,所以在这段时间好好的休息,就不容易贫血。因此,我们知道只要遵循自然法则,那么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复原,如此这般,我们在工作会十分有精神在休息得到全然的放松。 下午13点到15点是小肠运作的时间,所以午餐最好在下午13点吃, 13点到15点膀胱运作时间,这段时间要多喝水是重要喝水时间。效果也最显著,如果肾脏与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喝下500 的水。 下午17 点到19 点是肾脏活动的时。 19点到21点为心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 以上就是12个时辰的经络运用,相信你在看过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的道理了。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 养生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子午流注养生法 ——出自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备注: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了起来。子午流注是把生命与时间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病养生理论。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he关),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子时:胆经当令(23:00-1:00) 这个时间,胆经当令(值班),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子时阳气开始生发了,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所以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阳气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丑时:肝经当令(1:00-3:00) 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肺经当令(3:00-5:00) 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可以适当活动一下。 卯时:大肠经当令(5:00-7:00) 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7:00-9:00) 吃早饭的时间,经过一晚上的睡眠需要补充营养。辰时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辰时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而且吃多了也不会发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好、吃饱。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9:00-11:00)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脾主运化,脾出问题,五脏六腑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糖尿病。午时:心经当令(11:00-13:00)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 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13:00-15:00)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心和小肠相表里。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

天干地支 十二小时与十二时辰对照表

天干地支十二小时与十二时辰对照表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己时23:00-00:59 01:00-02: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10:59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11:00-12:59 13:00-14:59 15:00-16:59 17:00-18:59 19:00-20:59 21:00-22:59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

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中医养生 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中医养生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医养生,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中医认为,十二时辰正好和中医中的十二经络对应起来,每条经络对应一个时辰中运行最为活跃。下面一起来看看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大家按照时间来养生吧。 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卯时05:00-07:00大肠经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辰时勿忘吃早餐】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辰时07:00-09:00胃经 此时胃经最旺,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巳时喝水六杯】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巳时09:00-11:00脾经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我们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要平时就均匀地喝水。因为感到口渴那代表你的身体已经缺水,这时候补充就略显迟了些。 【午时小憩助精力】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午时11:00-13:00心经 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 【未时吸收营养物】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附图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图文)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月、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 十二经络气血流注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 肺经当令。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 大肠经当令。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 胃经当令。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