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附件

指导原则编号: Array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

究得技术指导原则(一)

二OO八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工作得基本原则 (2)

三、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 (6)

四、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 (14)

五、变更药品制剂得生产工艺 (23)

六、变更药品规格与包装规格………………………………………30

七、变更药品注册标准 (36)

八、变更药品有效期与/或贮藏条件………………………………40

九、变更药品得包装材料与容器 (43)

十、改变进口药品制剂得产地 (50)

十一、变更进口药品制剂所用原料药得产地以及单独改变

进口得原料药得产地 (54)

十二、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得原料药产地………………………57附录一、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62

附录二、免除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得一般考虑 (71)

附录三、属于治疗窗窄得部分药物目录…………………………74参考文献………………………………………………………………76名词解释………………………………………………………………79著者…………………………………………………………………80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开展已上市化学药品得变更研究。变更就是指对已获准上市化学药品在生产、质控、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得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药品得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变更研究就是针对拟进行得变化所开展得研究验证工作。

目前本指导原则涵盖得变更及变更研究包括以下项目: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与制备工艺变更、注册标准变更、规格变更、有效期与贮藏条件变更、药品得包装材料与容器变更、进口药品产地变更、进口原料药产地与进口药品所用原料药产地变更、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得原料药产地等研究。

本指导原则仅从技术角度阐述对产品进行变更时,应进行得相关研究验证工作。药品生产企业需按照本指导原则得相关技术要求,开展变更研究验证工作,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应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得有关要求,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补充申请、

为便于把握变更可能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产生得影响,本指导原则对所述及得变更划分为三类:I类变更属于微小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II类变更属于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得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不产生影响;III类变更属于较大变更,需要通过系列得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变更类别划分考虑了目前药品注册管理对补充申请得有关规定,

并参考了国外得有关技术要求,目得就是为了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变更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总结成相应得资料,向管理部门提出相应得补充申请、

本指导原则所指变更就是针对已上市化学药品提出得。因此,变更及变更研究工作应以既往药品注册阶段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得研究与数据积累为基础、注册阶段得研究工作越系统、深入,生产过程中积累得数据越充分,对上市后得变更研究越有帮助、

本指导原则中提及得各项研究工作得具体要求可参见已颁布得相关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或其她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如果通过其她科学得研究工作所得到得结论亦能证明变更对药品得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不产生负面影响,在提供充分依据得基础上,可以不必完全按照本指导原则得要求进行变更研究、

二、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工作得基本原则

本指导原则所指变更均为产品获准上市后,针对其产品所进行得变更研究。研究工作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药品生产企业就是变更研究与研究结果自我评估得主体

药品生产企业基于生产等方面得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并开展相应得研究工作、药品生产企业应对其产品得研发与生产、产品得性质等有着全面与准确得了解,当考虑对产品进行变更时,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清楚变更得原因、变更得程度及对产品得影响。因此,变更研究工作得主体就是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生产企业在对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等方面进

行全面研究得基础上,还需注意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得分析,评价变更对产品品质得影响,即变更前后产品质量就是否等同,临床疗效就是否等效。需特别注意加强对研究结果得自我评估、

(二)全面、综合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得影响

药品研制与生产各环节就是紧密关联得,生产工艺、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质量标准等某一方面变更可能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带来全面得影响。当体外研究结果尚无法准确判定变更对产品得影响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得影响。这也就是变更研究工作得出发点、研究工作一般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评估变更对药品得影响

产品发生变更后,需通过一定得研究工作考察与评估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得影响,包括对产品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学、生物等效性、或/及稳定性方面任何改变进行得评估。研究工作宜根据变更得具体情况与变更得类别、原料药及/或制剂得性质,及变更对产品影响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例如,对于变更前后产品杂质变化得考察,宜首先选择或建立合理得色谱方法,对变更前后杂质状况(杂质种类与杂质量)进行比较性分析、如果变更后产生了新得杂质,或已有杂质水平超出原有得限度时则需根据已发布得《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得技术指导原则》附件1 或2 来判断该杂质得含量就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应参照决策树来考虑下一步得研究工作,包

括需要考虑进行相应得毒理学研究工作。除本指导原则中各类变更项下建议进行得研究工作外,还需结合变更得特点及具体变更情况,选择其她重要项目进行研究。如片剂某些生产工艺变更,除进行溶出/释放行为比较外,还需要考察其她重要得物理参数就是否发生改变。

2、评估变更前后产品得等同性或等效性

严格意义上讲,变更前后产品并不必须保持完全一致,但需保持等同、等效,即产品质量等同,临床等效、

在对上述产品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学、生物等效性与/或稳定性方面进行研究验证工作得基础上,应进行全面得分析,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得影响。一般可通过对变更前后考察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来判定变更前后结果就是否就是等同得、这些比较研究既包括溶出度、释放度等项目得比较,也包括对药品稳定性等某一方面性质得全面比较分析。

某些情况下,产品变更前后并不能保持等同或等效,即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仍希望实施这种变更,则需要通过药学、生物学等系列研究工作,证明实施这种变更不会对产品品质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研究发现某生产工艺变更引发新得降解产物,但进一步研究结果证实,该降解产物并不会引发安全性方面得担忧,这种变更仍可以实施。

(三)关于研究用样品得考虑

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发生在产品获准上市后得生产阶段,研究验证应采用中试以上规模得样品、

变更前后产品质量比较研究(如溶出度、释放度比较实验)一般采用变更前3批生产规模样品与变更后1~3批样品进行、

变更后样品稳定性试验一般采用1~3批样品进行3~6个月加速实验与长期留样考察,并与变更前3批生产规模样品稳定性数据进行比较。稳定性试验产品具体批次与考察时间需根据变更对产品品质得影响程度、产品得稳定性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对于较大变更,或试验结果提示产品稳定性差得,建议选择较多得样品批次并延长考察时间。对于注射剂得变更,稳定性试验用样品批次与考察时间还需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四)关联变更

产品某一项变更往往不就是独立发生得。例如,生产地点变更可能同时伴随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得变更,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变更可能伴随或引发药品质量标准变更,或同时伴随药品包装材料得变更等。本指导原则将一项变更伴随或引发得其她变更称之为关联变更。

对于关联变更,研究工作可按照本指导原则中各项变更研究工作得基本思路分别进行。由于这些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即这些变更可能归属于本指导原则中各项变更得不同类别,需注意按照不同类别变更相应技术要求分别开展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总体上应按照技术要求较高得变更类别进行、例如某药物普通片处方中辅料变更属于本指导原则Ⅲ类变更得范畴;在处方中辅料变更得同时,药品质量标准中鉴别项增加HPLC检查,属于本

指导原则药品注册标准I类变更得范畴、对于上述关联变更,需分别按照辅料Ⅲ类变更及注册标准I类变更得要求,开展相应得研究工作、总体上,由于辅料Ⅲ类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均可能产生较显著得影响,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有关生物学研究工作、

三、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

本指导原则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系指化学合成得原料药生产工艺得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试剂、起始原料得来源,变更试剂、中间体、起始原料得质量标准,变更反应条件,变更合成路线(含缩短合成路线,变更试剂与起始原料)等、生产工艺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得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得变更。此种情况下,需考虑各自进行相应得研究工作。对于变更合成路线得,原则上合成原料药得化学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一步以上(不包括成盐或精制)、

总之,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不应对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总体考虑

原料药生产工艺发生变更后,首先需全面分析工艺变更对药物结构、质量及稳定性等方面得影响。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可能会引起杂质种类及含量得变化,也可能引起原料药物理性质得改变,进而对药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认为,越接近合成路线最后一步反应得变更,越可能影响原料药质量。由于最后一步反应前得生产工艺变更一般不会影响原料药得物理性质,生产工艺变更对原料药质量得影响程度通常以变更就是否在最后一步反应前来判断。

研究工作宜重点考察变更前后原料药质量就是否一致、变更前后质量比较研究主要考察两方面内容,一就是杂质状况(杂质种类、含量),二就是原料药物理性质。但特殊情况下其她因素也比较重要,需要注意进行比较研究。例如,当原料药为具有生物活性得立体异构体或类似物得混合物时,变更后需注意考察异构体或类似物得比例就是否仍符合质量标准得要求。如标准中无规定,应在原工艺生产得多批产品测定范围内。某些情况下需注意考察原料药得结构及稳定性有无改变。此外,原料药生产工艺微小变更如重金属水平增加等,可能对某些制剂得稳定性产生影响,研究中可能还需关注相应制剂得稳定性情况、

1、杂质状况

研究工作主要就是评估原有杂质就是否有变化,就是否有新杂质产生。同时,还需根据工艺变更得具体情况对溶剂残留量及无机杂质等进行检查、

生产工艺变更后确定从哪步反应开始考察杂质得变化状况,以及建立适宜得杂质检测方法,对杂质状况研究非常重要。

最理想得情况就是生产工艺某步反应发生变更后,分离该步反应得中间体,并对杂质状况进行检查。如结果显示杂质状况等同,则认为原料药杂质水平未受该项变更得影响、如结果显示杂质状况不一致,则需对后续各步反应中间体杂质状况进行考察、但就是,一般这种理想情况因种种原因很难实施、例如,没有理想得中间体杂质检测方法,没有原工艺中间体得杂质数据可供比较,或很难分离出中间体进行考

察等。此时,也可采用对原料药杂质水平进行检查得研究方法,证明杂质状况得一致性。因此,工艺变更前后杂质状况就是否一致,可以通过对变更后某一中间体或原料药本身得杂质状况得比较研究两种方法中得任一种来证明,但对无法分离得多步反应中间体混合产物,就是无法通过中间体得杂质状况研究来证明工艺变更前后杂质水平一致性得。

采用得杂质检查方法应对原有杂质与新产生得杂质均可以进行有效得分离与检测、对于新建立得杂质检查方法,需进行翔实得方法学研究。变更前后杂质水平得比较需采用统一得方法进行,一般考察连续3批以上样品,并与3批以上变更前产品结果进行比较、当结果符合以下条件时,则可认为工艺变更前后杂质状况一致:①变更后中间体中未检出0、10%以上得新杂质,或原料药中新杂质未高于《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得技术指导原则》规定得质控限度;②已有杂质及杂质总量均在标准限度范围,如标准中无规定,应在原工艺生产得多批产品测定范围内;③新使用得溶剂残留量符合《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得技术指导原则》得有关规定;④新得无机杂质符合《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得技术指导原则》得有关要求。

2、物理性质

一般而言,多数合成工艺中均涉及到将原料药粗品溶解到合适得溶剂中,再通过结晶或沉淀来分离纯化,通常这一步操作与原料药得物理性质密切相关、最后一步反应中间体以前得工艺变更一般不影响原料药得物理性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工艺变更引起粗品溶液中已知杂

质水平显著升高或产生新杂质,也可能影响原料药得晶型等物理性质。故当原料药得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制剂性能时,如果最后一步反应中间体以前得工艺变更前后杂质状况不同,还需研究变更前后原料药得物理性质就是否等同。

可能影响制剂性能得原料药物理性质主要就是粒度及晶型,这里得晶型包含水合物、溶剂化物及无定形物。个别情况下,其她物理性质如堆密度等可能也就是需要考虑得研究内容。变更后一般考察连续3批以上样品,并与3批以上变更前产品进行比较、当结果显示晶型及粒度等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或标准中无规定,检测结果在原工艺生产得多批产品测定范围内,则可认为变更前后原料药物理性质等同、如果研究结果证明变更前后该步反应产物(或原料药)得杂质状况及原料药物理性质均等同,则说明变更前后原料药质量保持一致。如果研究结果显示变更前后原料药质量不完全一致,工艺变更对药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得,应视情况从安全性及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与全面得研究、例如,杂质个数或杂质含量超出原标准限度规定,或出现新杂质等,需根据已发布得《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得技术指导原则》对杂质进行研究、

(二)I类变更

1、变更试剂、起始原料得来源

变更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所用试剂、起始原料得来源,而不变更其质量,一般不会影响原料药得质量,不需要进行研究验证工作(见表3—1)。

2、提高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得质量标准

这种变更主要包括增加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得新得质控项目、提高原有质控项目得限度要求,改用专属性、灵敏度更高得分析方法等。

这类变更实际上提高了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得质控要求,研究工作重点就是对变更得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验证(见表3-1)。

表3-1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I类变更)

(三)Ⅱ类变更

1、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得质量标准

1.1、具体变更情况及前提条件

这种变更包括减少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得质控项目,或放宽限度,或采用新分析方法替代现有方法,但新方法在专属性、灵敏度等方面并未得到改进与提高。例如,这种变更可能就是删除一项不再需要或多余得检查,如因改变起始原料供货商,某一杂质已不存在得情况下,申请删除该杂质得检查;某溶剂含量已采用色谱方法进行检查,申请删除沸点检查等。这类变更形式上减少了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得质控项目,但变更后原料药得质量不得降低,即变更应不会对所涉及中间体(或原料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变更前后所涉及中间体或原料药得杂质状况应就是等同得,这就是变更需满足得前提条件、例如,拟将起始原料含量限度由98%~102%修改为90%~102%,需对使用接近含量下限(90%)得起始原料制备得中间体或原料药进行考察,证明变更前后质量得等同性。如果发现变更前后原料药得质量不等同,这种变更已不属于Ⅱ类变更得范畴,需要按照Ⅲ类变更得要求进行更全面得研究、

除有充分得理由,一般不鼓励进行此种变更、

1、2、研究验证工作

按照本指导原则总体考虑中阐述得基本思路与方法,对变更前后该步反应产物(或原料药)质量进行比较研究(见表3-2)。

对于研究工作围绕该步反应产物进行得,如果变更前后杂质状况

就是等同得,则不需要再对原料药进行检查。

如以原料药进行比较研究,需对杂质状况及与制剂性能有关得物理性质进行考察。

表3-2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Ⅱ类变更)

(三)Ⅲ类变更

此类变更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可能对原料药或药品质量产生较显著得影响,主要包括:变更反应条件,变更某一步或几步反应,甚至整个合成路线等,将原合成路线中得某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得工艺变更也属于此类变更得范畴。

总体上,此类变更不应引起原料药质量得降低。如果研究结果显示,变更后原料药质量降低,如杂质增加等,需提供充分得依据,证明此种变化不会影响产品得安全性,并提供此种工艺变更得必要性依据。另外,还要对变更前后原料药得稳定性进行全面得对比研究。

此类变更一般需进行全面得研究与验证工作,研究工作可按照本文总体考虑中阐述得基本思路与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1、说明变更得原因,说明变更后详细工艺路线、操作条件、关键步骤及关键中间体质控方法等情况。并对生产工艺变更前后具体变化列表进行总结。

2、对变更所涉及得生产工艺进行详细得工艺研究与验证。

3、对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等方法得适用性进行研究,重新进行方法学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考虑对方法进行修订完善。如标准中检查方法发生了变更,需按本指导原则相关章节进行研究。

4、对变更前后该步反应产物(或原料药)结构进行确证。

5、对变更前后该步反应产物(或原料药)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尤其就是杂质状况。

如工艺得变更涉及最后一步反应中间体,则还应根据剂型得情况对变更前后原料药得晶型、粒度等与制剂性能有关得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

如果研究结果显示变更前后与制剂性能有关得物理性质或原料药得杂质状况不一致,需要考虑与使用该原料药得制剂企业协商进行相应得研究工作,证明这些改变没有影响制剂得安全性与有效性。

6、对连续生产得三批原料药进行检验。如标准其她项目同时变更,需按本指导原则相关章节进行研究,提供充分得依据。

7、对变更工艺后1~3批原料药进行3~6个月得加速及长期留样实验,并与变更前原料药稳定性情况进行比较。

研究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在工艺变更得同时,可能会影响相应反应产物得结构,故应对该步反应产物(或原料药)得结构进行必要得确证。此时,由于已有原工艺得中间体(或原料药)作对照物,故只需根据化合物得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确证研究,如测定红外图谱、氢谱等、

2、工艺变更可能产生新得中间体、反应副产物等,而原有得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及含测方法都就是基于原工艺确定得,所以原有方法就是否仍适用于新制备工艺生产得产品,尚需进行必要得方法学验证。

3、如果该原料药得物理性质可能会影响制剂得效能与成型,则应对变更前后原料药得物理性质,如晶型、粒度与堆密度等进行对比研究,以证明两者得等同、如果工艺得变更不涉及最后一步反应中间体,除非原料药得纯度有较大得变化,该变更一般不会影响原料药得物理性质,也不会影响原料药得稳定性、如果工艺得变更涉及最后一步反应中间体,则所得原料药得物理性质及稳定性都可能发生改变,此时应对变更前后原料药得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工作得多寡取决于原料药就是否稳定及质量变化得程度、如对比研究证明变化趋势一致,则可沿用原有效期,否则,应根据新工艺原料药得稳定性结果重新确定有效期。

四、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

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变更辅料用量,变更辅料种类。处方中辅料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得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得变更,对于后者,需考虑进行各自相应得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总体上应按照技术要求较高得变更类别进行。

(一)总体考虑

制剂处方发生变更后,需进行相应得研究工作,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得影响、研究工作宜根据以下方面综合进行:①变更得具体情况,②变更对药品得影响程度,③制剂得特性等、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辅料得性质。变更涉及得辅料就是否为影响药物溶出行为、释放行为,或影响制剂体内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关键性"辅料。辅料有时会影响药物得吸收速度与程度。以口服制剂为例,大剂量使用某些辅料,如聚山梨酯80等表面活性剂与甘露醇、山梨醇等甜味剂可能会引起生物利用度得改变。而对于缓释/控释制剂,缓释材料种类或用量变更对药物释放行为有较显著得影响。对渗透泵等制剂而言,调节药物释放得物质得种类及用量改变对药物释放速度得影响就是很大得,多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对于经皮给药制剂,渗透促进剂种类或用量改变可能对药物皮肤渗透量有较显著得影响,可能影响产品疗效。因此,如果变更涉及上述“关键性”辅料,需考虑进行全面得研究工作,全面考察变更前后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方面得一致性。第二,制剂得特性。

对于不同特性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得辅料变更可能对质量、疗效与安全性造成得影响就是不同得。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缓释/控释等特殊释放制剂药物需要按照临床治疗需要在较长得时间内缓慢释放,生产与质控难度大,这些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对产品得影响可能较普通制剂大,需考虑进行全面得研究工作、

处方中辅料种类变更,需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得辅料,并避免使用可能涉及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牛海绵状脑病)问题得动物来源得辅料。

(二)Ⅱ类变更

1、变更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

1、1、具体变更情况及前提条件

这种变更指辅料种类、辅料得功能与特性没有改变,但辅料得来源(植物源性、动物源性等)、型号或级别发生改变。例如,用植物源性或合成辅料替代动物源性辅料,如用植物源性硬脂酸镁替代动物源性硬脂酸镁;包括用玉米淀粉替代小麦淀粉;也包括用一种型号辅料替代另一种型号得相同辅料,如用微晶纤维素PH200替代微晶纤维素PH101。但对于改性淀粉如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等,由于其特性及功能与小麦淀粉有显著不同,它们与小麦淀粉之间得替代不属于此类范畴、

1.2、研究验证工作

辅料型号或级别变更可能引起流动性、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差异、药物溶出等方面发生变化,需进行相应得研究验证工作(见表4-1)。研

究工作建议重点参照下述2.2项对变更前后药品进行比较研究、此类变更一般认为对药物质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就是,如果辅料型号或级别改变引起药物溶出或释放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得吸收,此时研究验证工作建议按照Ⅲ类变更进行、

2、辅料用量变更

下述辅料用量变更均按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药物含量按标示量得100%计算。如片剂按原理论片重计,颗粒剂按原每袋理论重量计,软膏剂按原每支理论重量计,溶液剂按原每瓶理论重量计、当处方中辅料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处方中辅料变更幅度总与以每种辅料变更量得绝对值累加计算,无论辅料用量就是增加还就是减少。例如,某药品处方由原料药A、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组成,当乳糖量增加2、5%与淀粉量减少2。5%,或乳糖量与淀粉量同时增加2、5%,处方中乳糖与淀粉变更总量实际为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得5%。

2。1、具体变更情况及前提条件

2、1。1普通固体制剂

2。1。1、1崩解剂用量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一般淀粉允许变更幅度为±6%(w/w),其她为±2%(w/w),无论其在制剂中就是否同时具有其她功能,如一种崩解剂同时还可能就是黏合剂。

2。1。1、2包衣液用量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2%(w/w),但包衣液组成不能变化。

2.1。1.3润滑剂用量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一般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允许变更幅度为±0。5%(w/w),其她为±2%(w

/w)。

2。1、1.4助流剂用量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一般滑石粉允许变更幅度为±2%(w/w),其她为±0、2%(w/w)。

2、1、1.5片剂填充剂用量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10%(w/w)。对于治疗窗窄得药物,或低溶解性及低通透性药物,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调整幅度为±5%(w/w)、

2、1.1、6制粒溶液体积发生变更,但其中固体物质总量没有改变,只调整了溶剂用量,如1%PVP溶液体积10L,可变为0。8%PVP溶液体积12。5L;或制粒溶液组成不变,用量允许变更幅度为±10%(w/w)。、

2、1。1、7删除着色剂或降低着色剂用量,删除或减少着色剂中得一种或多种组分。

上述处方中辅料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处方中辅料变更幅度总与一般在10%以内。

2。1、2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肠溶制剂

对于此类制剂,需要结合制剂药物释放机制与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哪些就是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得辅料,即释药控制性辅料,哪些就是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得辅料,即非释药控制性辅料、以膜控型缓释片为例,缓释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增塑剂、致孔剂都可归为释药控制性辅料,而片芯填充剂微晶纤维素等辅料属于非释药控制性辅料。两类辅料用量变更计算方法不同,变更允许限度也就是不同得,具体为:

第1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安定区花沟学校张玉虎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化学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难点】 1.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2.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准备】 仪器:铁架台、量筒、滴瓶、试管架、试管夹、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等。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 一、导入新课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推进新课 1.实验室规则 [讲解]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规则。 [交流]讨论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宏观印象,加强纪律、安全措施的教育。 2.常见化学仪器介绍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观察]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7相关图片。大家看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 [阅读]看课本中的附录I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讲解]老师结合实验台上常见仪器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过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

农业部新兽药注册办事指南 (2)

新兽药注册 项目类型:前审后批 审查内容:1.是否属于新兽药 2.是否属于国家禁用品种 3.试验数据是否真实可信 4.是否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5.质量复核结果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法律依据:(国务院令第404号) 3. 《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55号) 4. 农业部公告第442号 办事条件:1.《兽药注册申请表》一式二份(原件) 2.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法 人证书等[复印件]) 3.中间试制生产单位《兽药GMP证书》(复印件) 4.属于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灭活疫苗和诊断 制品除外),需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复 印件) 5.连续三批样品及其批生产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单

6.属于生物制品的,还应当提供菌(毒、虫)种、 细胞等有关材料 7.根据新兽药不同类别,按照农业部公告第442 号要求提交其他相关材料 8.注册资料一式两份,A4纸双面复印装订成册, 加盖所有注册申请单位公章(与注册申请表申报 单位一致)。申报资料内容齐全,应有目录、连续 页码,所有委托试验提供试验报告原件,并附试 验结果原始图谱和照片等 办理程序:1.材料受理。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审查申请人递交的《兽药注册申请表》及其相关材料, 申请材料齐全的予以接收,并根据农业部兽药评 审中心形式审查意见办理材料受理。 2.缴纳审批费。受理申请的,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 办公室向申请人开具《行政事业收费通知单》,申 请人凭《行政事业收费通知单》向农业部财务司 缴纳审批费。 3.技术评审。申请人缴费后,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 组织专家对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技术评审。 4.复核检验。申请人按照评审意见提交复核检验用 样品送指定的兽药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验。

化学试剂存放知识总结

化学试剂存放知识总结 化学试剂存放要依据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降低或杜绝物质变性、自然损耗,方便试剂取用是我们的总原则。因此我们要考虑试剂瓶瓶质、瓶口、瓶塞、瓶体颜色、防护性试剂与环境措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试剂瓶对化学试剂的使用要求 1.对试剂瓶瓶质要求 HF溶液因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瓶乘放,可用塑料瓶或铅皿。其他试剂一般用玻璃瓶保存。 2.对试剂瓶瓶口的要求 一般性固体试剂存放在广口瓶中,一般性液体试剂存放在细口瓶中。 3.对试剂瓶瓶塞的要求 盛放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Na2S等溶液)或水玻璃的试剂瓶必须要用橡胶塞、软木塞。因为碱性物质或水玻璃均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导致瓶与塞的粘结。 不做特殊说明以玻璃塞为宜。 4.对试剂瓶瓶体颜色的要求 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广口瓶、细口瓶中。如AgNO3,氯水,双氧水,溴水及不稳定有机物等,其余一般存放在无色试剂瓶中。 5.滴瓶的使用 滴瓶不能存放易于蒸发、挥发且对胶头有腐蚀作用的液体试剂。滴瓶一般不用做长期保存试剂。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 二、不稳定试剂的保存 1.常用不稳定试剂的分类及要求 (1)易挥发、低燃点的试剂要密封,放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处保存。 (2)易挥发或自身分解的试剂要密封,放于阴凉通风处保存。如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AgNO3,液溴(水封)等。 (3)易与氧气作用的试剂,如亚硫酸盐,苯酚,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应将其固体或晶体密封包村,不宜长期存放其水溶液;亚硫酸,氢硫酸溶液要密封存放;钾,钠,白磷更要采用液封形式。 (4)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要密封包村。如碱类,NaOH,Ca(OH)2,Ba(OH)2,等;如弱酸盐类,水玻璃,漂白粉,偏铝酸钠,苯酚钠,Na2O,Na2O2等。由于其相应的溶液较固体更易反应,所以更要注意密封保存。 (5)与水蒸气,水发生反应的物质要密封,并远离水源保存。如电石(CaC2),生石灰(CaO),浓硫酸,无水硫酸铜(CuSO4),各种干燥剂(硅胶,碱石灰,P2O5,CaCl2等),K, Na, Mg, Na2O2, 更要同时具备所有要求。 2.需要借助其他物质密封保存的一类试剂 (1)需要借助液体物质保存的有:钾、钠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之中;白磷保存在水中;液溴要用水封。 (2)需要借助固体物质保存,如锂保存在石蜡中。 1、易燃物品 白磷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自燃,应保存在冷水中,放置在阴凉避光处,冬天还要防止贮存它的玻璃瓶因结冰而胀破。 活动性强的金属,如钾、钠等,与水接触会产生易燃气体,所以金属钾、钠应保存在煤油里。 石油产品都易燃。如汽油、乙醚、甲醇、乙醇、煤油,这些液体要盛放在密闭容器中,远离火源,放在阴凉处保存,注意通风换气,并准备充足的灭火器械。 2、易爆物品 氯酸盐、高锰酸盐都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受热、撞击或混有还原性物质时常易引起爆炸,所以应存放在阴凉处且必须跟还原剂(如硫粉、镁粉、铝粉、锌粉、碳粉等)物质或可燃性物质分开,更不能撞

初三化学药品取用原则药品的取用知识点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 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 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 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 气密性。 2.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3.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试剂】 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4.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6.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仰视偏小,俯视偏大】 四、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2.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3.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4.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

兽用化药药品药学研究评审技术标准

兽用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评审标准 一、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全部药学研究工作及结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各项药学研究工作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的关联性。 (一)基本要求 1.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简述制备工艺、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简述剂型选择、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3.主要对试验方法的科学性、试验过程的规范性进行分析,将试验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并应关注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4.制剂处方工艺筛选涉及的质量评价方法与质量研究中方法建 立的关系;质量标准建立与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的关系等。 5.各项研究工作所用样品的质量、批次、批量以及用途。 (二)评价要点与结论 1.原料药药学研究综述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包括制备工艺、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考察等。其研究方法、结果是否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原料药质量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兽药典》的相关要求。 2.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是否齐全,是否包括剂型选择、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考察等,其研究方法、结果是否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制剂质量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兽药典》的相关要求。 3.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进行评判,提出存在的问题,做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论。 二、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应包含原料药结构确证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检测方法;采用的结构确证手段;有无立体异构体、多晶现象及结晶溶剂;有无文献数据及图谱。所用对照品/标准品来源、批号、用途、纯度及提供单位的资质。重点评价所做研究工作是否能够确证本品的结构。 遵循原则:《兽用化学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兽药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一)基本要求 1.提供实验室资质证明资料。提供仪器型号及其检定、校准或测试证书复印件、测试条件、样品制备或预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和图谱、解析过程。 2.多晶型兽药 (1)新化学实体兽药应进行在不同结晶条件下(溶剂、温度、压力、结晶速度等)是否存在多种晶型的研究,提供X射线衍射、热分析研究资料及相关图谱。 (2)仿制晶型兽药应提供晶型选择依据;对于混晶兽药应与原研兽药或文献数据进行比较。 (3)考察生产工艺的重复性,提供的工艺能否稳定地生产药用晶型样品,说明药用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是否易发生转晶现象。对于难溶性内服固体制剂,如已知晶型对生物利用度、稳定性、毒理作用有明显影响时,应在兽药研发、生产过程中对制剂晶型进行控制。 3.生物来源的多组分化学兽药 对于生物来源的多组分化学兽药,应明确各组分的组成成分和比例,应尽量对其主要药效成分进行结构确证。 (二)评审要点与结论 1.原料药结构确证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检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采用的结构确证手段是否可行,检测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图谱解析是否正确,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及图谱是否一致;所用对照品/标准品来源、批号、用途、纯度是否符合要求。有立体异构体、多晶现象及结晶溶剂,是否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稳定性是否可靠,数据是否详实,结论是否正确。 2.评审结论:所做研究工作是否能够确证本品的结构。 (三)建议退审的情况

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制度

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制度 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验室所需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很多,化学药品大多都据有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存放时要分类,无机物可按 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的顺序排列。如钾盐,钠盐等,有机 物可按管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醛、酮、酸等,另外也可按应用分类, 如基准物、指示剂、色谱固定液等。 1、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 A、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B、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C、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 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 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D、有毒物质。 E、腐蚀性物质,如酸碱。 2、化验室试剂存放要求: A、易燃易爆试剂应贮存铁柜中,柜的顶部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 内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 B、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 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 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C、腐蚀性试剂易放在塑料或糖瓷的盘或桶中,以防瓶子破裂造成事 故。 D、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 甚至形成危害物,醚类、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烯烃液体石蜡等在

见光条件下接触空气可形成过氧化物放置愈久愈危险,乙醚、异 丙醚、丁醚,存放期限不得超上年。 E、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 避光的试刘,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低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F、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帖好标签,无标签或 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 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G、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建立双人登记签字领用制度。 3、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实验室需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称为实验室“三废”为了保证化 验人员的健康及防止环境污染,化验室三废的排放也应遵守我国环境保 护法的有关规定。 A、汞蒸气及其它废气 长期吸入汞蒸气会造成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 汞液面上覆盖化学液体,甘油效果最好。对于溅落的汞,应尽量 拣拾起来,颗料直径大子1mm的汞,可用以吸气球或其空泵抽 吸的拣汞器拣起来,拣过汞的地点可以洒上多硫化钙、硫黄或漂 白粉或喷洒药品使汞生成不挥发的难溶盐,干后扫除。 B、废液 实验室废液可以分别收集进行处理: (1)、无机酸类: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 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中和,中和后用大量冲洗。 (2)、氢氧化钠、氨水、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 冲洗。 (3)、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控制酸度0.3moL/L[H+] 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化学药品的存放和使用

常用化学试剂的存放和使用 化学试剂又叫化学药品,简称试剂。它是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化验分析的重要药剂。化学试剂是指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要进行任何实验都离不了试剂,试剂不仅有各种状态,而且不同的试剂其性能差异很大。有的常温非常安定、有的通常就很活泼,有的受高温也不变质、有的却易燃易爆:有的香气浓烈,有的则剧毒……。只有对化学试剂的有关知识深入了解,才能安全、顺利进行各项实验。既可保证达到预期实验目的,又可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首先要知道试剂的分类情况。然后掌握各类试剂的存放和使用。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试剂分类的方法较多。如按状态可分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试剂、专用试剂。按类别可分为无机试剂、有机试剂。按性能可分为危险试剂、非危险试剂等。 从试剂的贮存和使用角度常按类别和性能2种方法对试剂进行分类。 (一)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 这种分类方法与化学的物质分类一致,既便于识别、记忆,又便于贮存、取用。 无机试剂按单质、氧化物、碱、酸、盐分出大类后,再考虑性质进行分类。 有机试剂则按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指示剂等进行分类。 (二)危险试剂和非危险试剂 这种分类既注意到实用性,更考虑到试剂的特征性质。因此,既便于安全存放,也便于实验工作者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操作规则。 1.危险试剂的分类 根据危险试剂的性质和贮存要求又分为: (1)易燃试剂 这类试剂指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或遇其它物质容易引起燃烧的化学物质。由于存在状态或引起燃烧的原因不同常可分为: ①易自燃试剂:如黄磷等。 ②遇水燃烧试剂:如钾、钠、碳化钙等。 ③易燃液体试剂:如苯、汽油、乙醚等。 ④易燃固体试剂,如硫、红磷、铝粉等。 (2)易爆试剂 指受外力作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同时能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质。如氯酸钾等。 (3)毒害性试剂 指对人或生物以及环境有强烈毒害性的化学物质。如溴、甲醇、汞、三氧化二砷等。 (4)氧化性试剂 指对其它物质能起氧化作用而自身被还原的物质、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铵、硝酸铵等。 (5)腐蚀性试剂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重点)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了解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知道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学会药品取用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 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 重要场所,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待着我们用来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 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在取用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知识拓展⑴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 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⑵药品取用原则总结为:“操作要求有规定,不触不尝不闻味;未说 用量取最少,液取一二固盖底;用剩药品会处理,放入指定三不能”。 探究点二化学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 1.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2.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固体状态所 需 仪 器 操作要点规范操作的原因

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规格:16开豪华烫金精装全三册 作者;中国兽药典委员会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1460元优惠价:138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978-7-109-15437-7 580 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978-7-109-15434-6 600 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978-7-109-15436-0 280 元 《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 规格:16开豪华烫金精装全三册 作者;中国兽药典委员会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1210元优惠价:1180元 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978-7-109-15438-4 410 元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中药卷978-7-109-15433-9 380 元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生物制品卷978-7-109-15435-3 420 元总定价:2670元优惠价:2200元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兽药典》)是中国兽药典委员会编制的第四版兽药典,是兽药生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的法定技术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1829 种。兽药典一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及药用辅料共计592种;兽药典二部收载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成方和单味制剂共1114种;三部收载生物制品123种。各部均有各自凡例、附录、索引等。一部、二部、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方便使用。《兽药使用指南》分为化学药品卷、中药卷和生物制品卷,是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的配套丛书,主要对农业部批准的兽药品种提供兽医临床所需资料,指导兽药使用者科学、合理用药,在促进动物健康的同时,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 本版《兽药使用指南》收载品种总计1492个,其中化学药品卷收载品种821 个,中药卷收载成方制剂192个,生物制品卷收载品种479 个。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及其《兽药使用指南》已于2010年12月27 日由农业部公告第1521号颁布,并将于2011年7 月1 日起施行。为更好地指导用药,《中国兽药典》二○一○年版配套丛书《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中药卷和生物制品卷同出版。在使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每种药物“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项内容。首次出版的《兽药使用指南(中药卷)》,有助于改变以往专业术语难懂,影响正确使用的状况,对弘扬我国传统兽医学,推动我国中兽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版兽药典收载品种大幅增加。兽药典一部首次收载了药用辅料,共计132种;兽药典二部新增了372个饮片标准及16个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标准;兽药典三部首次收载了 6 项生物制品通则。本版兽药典对收载的品种标准的修订幅度为历版最高。对于二○○五年版中收载的21种多年无生产、标准不完善,或临床毒、副作用大的兽药品种,本版兽药典未予收载。 本版兽药典进一步扩大了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除经典的检测方法外,正文中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在兽药检查及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二部还增加了中药指纹(特征)图谱鉴别技术。附录中增加了对成熟新技术方法的收载,如一部增加了离子色谱法等,二部增加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化学药品管理办法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一、一般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1、存放原则:所有化学药品都不能露天存放。存放仓库应干燥、阴凉、通风。 2、化学药品仓库和试验室均须配备化学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 3、所需各种药品,根据生产需要,均保存最小贮存量,统一分类存放于药品柜内。 4、易燃易爆试剂必须随用随领,必须两人共同取用,并登记。 5、所需药品应按计划采购,根据需用量决定购买和库存量,避免造成积压和损失。 二、危险化学品的保管使用制度 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来看,可分为非危险品和危险品。本制度主要针对危险品而制定。 1、危险药品分类: ①、剧毒品: a)、氰化物:氰化钾(KCN)、氰化钠(NaCN)、氰化亚铜。 b)、砷化物:三氧化二砷(砒霜)、五氧化二砷(As2O5)、砷酸(HAsO)、亚砷酸钾(KAsO)。 c)、汞盐:氯化汞(HgCl)、氧化汞(HgO)、溴化汞(HgBr2)、碘化汞(HgI2)、汞(Hg)

②、易燃品: 乙醇、丙醇、石油醚、汽油、煤油、二硫化碳、甲酸乙酯、苯、无水乙醇、甲苯等有机液体试剂、氢、乙炔、氧等气体。 ③、腐蚀物品: . 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氢氟酸、氢溴酸、磷酸、过氧化氢、溴水、碘、冰乙酸、氢碘酸、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钠。 2、上述三类药品必须分类分区存放。 3、试验室禁止大批存放上述三类药品。剧毒品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多余的当即归还。 三、化验室试剂溶液使用管理制度 目的:为确保化验质量,规范试剂溶液的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1、保证试剂溶液的质量 (1)、试液的贮存期:稳定性较好的试剂配成试液后,其稳定性可能变差。因而,试液都应标明配制日期,并根据需要定期检查。(3)、容器的密闭性:试剂瓶的磨口塞必须能与瓶口密合,以防杂质侵入和溶剂或溶质挥发逸出。 2、试液的使用与保存 (1)、溶液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如硝酸银溶液等,应该保存于深色玻璃瓶中。 (2)、试剂瓶附近勿放置发热设备,如电炉等,以免促使试液变质。

化学药品存放注意事项

化学药品存放 化验室所需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很多,化学药品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度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存放时要分类,无机物可按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顺序排列例如钾盐、钠盐等,有机物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酮、酸等。另外也可以按应用分类如基准物、指示剂、色谱固定液等。 1.属于危险品化学药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1)易爆和不稳定物质: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PMH(过氧化氢对孟烷)、过氧化物(过氧化钡、过氧化钠等过氧化物与水有发热爆炸危险,应单独储存,过氧化氢鹰储存在阴凉处。 (2)氧化性物质:氧化性酸、过氧化氢等。(氯酸盐、高锰酸盐都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受 热、撞击或混有还原性物质时常易引起爆炸,所以应存放在阴凉处且必须跟还原剂(如硫粉、镁粉、铝粉、锌粉、碳粉等)物质或可燃性物质分开,更不能撞击。 (3)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还包括在潮气中会生成可燃气体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氧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石油产品都易燃。如汽油、乙醚、甲 醇、乙醇、煤油,这些液体要盛放在密闭容器中,远离火源,放在阴凉处保存,注意通风换气,并准备充足的灭火器械。 (4)剧毒物质: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钡、黄磷、汞盐、硝基苯等。 (5)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这类试剂应隔绝空气或密封保存,易挥发或升华的试剂:这类试剂应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1)易潮解的试剂:NaOH、CaCl2、ZnCl2等。 (2)易挥发的试剂:乙醚、乙醇、汽油、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液溴,乙酸乙酯等。(3)易风化的试剂:Na2CO3·10H2O、Na2SO4·10H2O等。(4)易吸水结块的试剂:(NH4)2SO4、NH4NO3等。(5)易氧化变质的试剂:Na2SO3、FeSO4、FeCl2等。(6)易与CO2反应的试剂:NaOH、KOH等。(7)易升华的试剂:碘、萘。 对于有些易挥发的液体,为防止挥发,可以在液面上加几毫升水,进行水封,如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水银等。 (6)对于极易吸收水蒸气的药品 如无水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氯化钙等,应放在干燥器中保存(7)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 如硝酸银、亚铁盐、碘化钾、硝酸汞等,应放在棕色瓶内,置于冷暗处,避光保存(8)显强氧化性的物质和有机溶剂能腐蚀橡皮,故不能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如浓HNO3、KMnO4、汽油、四氯化碳等。 (9)显碱性的物质因与玻璃塞反应而不能用磨口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 (10)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 2.化验室试剂存放要求 (1)易燃易爆试剂应储存于铁柜中,柜的顶部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化学品存放要求

化学品存放要求https://www.doczj.com/doc/18633250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印染厂化学品分类存储原则 1.固液分开: 也就是固体或粉末化学品(染料或助剂)需要与液体化学品染料或助剂)分开存储。比如固体粉末类染料要与液体助剂分开存储,目的是预防助剂中水分挥发而导致染料受潮,同时也是预防液体助剂泄露而污染染料。 2. 酸碱分开:酸性化学品与碱性化学品要分开存储。比如醋酸和火碱。 3. 氧化与还原分开:氧化性化学品与还原性化学品要分开存储,比如次氯酸钠和保险粉。 4. 普通化学品与危险化学品分开: 这里重点是对危险化学品要单独存储和管理。印染厂常用的固体类化学品一类是染料(包括增白剂),另一类是无机盐类(如元明粉、纯碱等),在印染中,纯碱常用作活性染料的固色碱剂使用,从化学角度讲,纯碱不是碱,而是一种强碱弱酸盐.。 5. 固体类的化学品存储,需要存放在干燥的储存场所,避免受潮;同时,化学品不能直接放入地面上,需要存储在高于地面5-10cm的平台上,目的是便于固体化学品泄漏后可收集处理。 在此,平台一般用水泥材质即可印染厂用到的普通液体类化学品主要是各种助剂,包括精炼剂、去油剂、液体皂洗剂、柔软剂等等,这类助剂一般是没有危险性的,存储时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存放在第二容器内。 那么何为第二容器呢?化学品第二容器。对于液体化学品或易泄露化学品除产品除产品基本包装容外,应放置在第二容器内存放,以防止泄露化学品扩散。目前没有专用化学品第二容器,但是可以用其它无缝敞口容器代替,但是替代容器的材料选择需谨慎。替代的第二容器,可用塑料、金属、水泥等材料的容器,但必须要保证容器不能被泄露化学品所腐蚀。4.第二容器的容积,一般要求第二容器的体积不能低于所存储液体体积的110%-150%。 综上所述,第二容器的目的就是防止液体化学品泄漏后的扩散,便于泄漏后的收集。如果存量大的化学品,建议用水泥材质的池子,如果是量小的液体化学品,可以用塑料材质的敞口容器。 6. 危险化学品的入库与发放原则上要有详细的入库和发放记录。 7. 所有的化学品存储处必须张贴化学品标识和标签和MSDS也就是所有存储化学品的地方,必须有化学品的名称标识和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在欧洲国家,材料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

新兽药注册申请表

附件1 流水号: 新兽药注册申请表 申请单位: 申请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

填表说明 1.通用名称:应当使用正式颁布的兽药国家标准或者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其增补本收载的药品通用名称。申报复方制剂或者中兽药制剂自拟兽药名称的,应当预先进行兽药名称核查工作。 2.英文名称/拉丁名:英文名填写INN英文名;中兽药制剂没有英文名的,可以免填;申报中药材的需提供拉丁名。 3.品种类别:按照《兽药注册资料要求》填写。 4.注册分类:按照《兽药注册资料要求》填写。 5.是否特殊管理兽药:属于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的特殊药品,应分别选填。 6.专利:所申请兽药的专利情况应当经过检索后确定,发现本品已在中国获得保护的有关专利信息均应填写。本项申请实施了其他专利权人专利的,应当注明是否得到其实施许可。已知有外国专利的,注明专利权人。 7.同品种境外是否获准上市:系指同品种境外上市情况。境外已经获准上市的,应填写上市国家或地区名称、所有人、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及相关链接,已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上市的应逐一填写。 8.委托试验单位相关信息:委托其他试验单位完成的试验,如药动学试验、药敏试验、临床试验等,应逐项填写该试验单位的名称、试验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9.本项内容是各申请机构对于本项申请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注册资料、数据、样品真实性、合法性等的郑重保证,各申请机构应当一致同意。 10.其他特别申明事项:需要另行申明的事项。 11.中试生产企业相关信息:中试生产企业是指具备本产品生产条件,申请生产本产品并提供质量复核用样品的生产企业;尚不具备生产条件或尚未确定本产品生产企业的,填中试样品委托生产企业。 12.注册申请联系人:是指具体办理注册事务的联系人,用于通知缴费、接收评审意见等。对于联合申请注册的,应指定具体的注册申请单位及联系人。在注册申请过程中联系人发生变更,请及时与相关机构人员联系,以免不能及时获

如何做好化学试剂的储存与管理

如何做好化学试剂的储存与管理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上不同的学术领域在科研成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学是众多领域中的一类,化学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带有了一定的危险性,给研究者的人身安全容易造成威胁,所以对于化学试剂存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科学家调配出的化学试剂越来越多,化学试剂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不同性质的化学试剂也要有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的现状也给化学试剂管理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进行试剂存储的时候,不仅要十分清楚每种试剂的性质、存储条件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还要十分的细心,不能把性质不同或者会产生化学反应的试剂放在一起。 关键词:化学试剂存储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5336(2014)04-0084-02 虽然每一种化学试剂拥有不同的名称,在实验中也起到不同的作用,但大多数的化学试剂它们的物理性质、结构、成分以及试剂本身的化学性质是相互关联并且是相互影响 的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相互分割和孤立。但是试剂的反应,没有外界的条件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在进行存储和管理

的时候要更加注意不同试剂的不同反应条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存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试剂管理条件。 1 不同地点化学试剂的存放要求 化学不仅仅是一门科研类别,也是现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不同的地点,它的存放和管理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1.1 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存储 在实验室进行化学试剂存储的时候,实验室的大门必须有“严禁吸烟”、“严禁明火”等标志,化学用品要有相关的管理存储的中文标识。实验室的环境必须有较好的通风环境,还要时刻监视实验室的湿热度,并且还要有相关的消防措施。在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化学试剂不同的性质、成分进行分类管理。易燃的液体,湿度大会燃烧的试剂、容易燃烧的固体,不能和氧化剂相互混合存储,氧化性强的试剂必须要单独存放。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和存储制度,提高对实验室管理员的要求,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2 生物保护存储 每天按时更换废液缸的消毒剂,取正确剂量的消毒剂,水的用量也要正确,将消毒器皿进行密封。试验台天药用酒精进行消毒和清理。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者要把握

农业部442号补充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讨论稿) 为加强兽药管理,确保兽药安全有效,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现就兽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公告如下: 一、拟生产2009年11月30日前公布的进口兽药质量标准中的化学药品(含消毒剂,下同)的和本公告发布后新兽药监测期满(《新兽药注册证书》署名单位除外)化学药品的,实行兽药注册管理,并按下列要求提供资料:(一)申报原料药。按照“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注册项目中提交有关原料药的综述资料和相关药学研究资料。 (二)申报制剂。按照“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提交综述资料、相关药学研究资料和错误!未指定书签。原料药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证明文件应当包括原料药生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GMP 证书)和销售发票、检验报告、产品标准等资料复印件。采用进口原料药的,应当提供《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或《兽药注册证书》)、《进口兽药通关单》、检验报告、兽药质量标准等复印件。必要时,提供兽药残留消除研究试验资料,注射剂提供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等试验资料。 缓(控)释制剂、混悬型制剂还应当提交血药法生物等

效性试验资料,生物等效性试验对照药物应选已批准的同品种产品。 (三)申报抗生素全发酵品种。申报注册抗生素全发酵品种的企业应具有抗生素发酵生产能力。应按照“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提交综述资料、相关药学研究资料,并提供菌种来源和菌种鉴定资料、标准物质来源及其制备考核方法等研究资料和相关毒理学试验资料。多组分抗生素类全发酵品种还应提供主要组分及比例的试验数据和资料。 (四)申报在我国仅注册进口兽药制剂但未注册原料药、且国内原料药尚无药品标准或兽药标准的,应同时申报制剂和原料药,并按照“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注册分类第二类要求提供资料。 二、拟生产2009年12月1日后首次公布化学药品进口兽药质量标准的化学药品,对国内原料药有药品或兽药标准的,申报该制剂应按“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注册分类第五类要求提供资料。对国内原料药尚无药品或兽药标准的,应按“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注册分类第二类要求提供资料。除此之外,其他项均按照本公告第一条要求执行。

化学试剂存放通则

化学试剂存放通则 实验室内只易存放少量短期内需要的药品,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铁柜中,铁柜的顶部要有通风口,严禁在实验室里放置总量超过20 升的瓶装易燃液体。大量试剂应放在药品库内,对于一般试剂如无机盐应存放有序地放在试剂柜里,可按元素周期族分类或按酸、碱、盐、氧化物等分类存放。存放化学试剂是要注意化学试剂的存放期限,因为有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如醚类、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烯,液体石蜡等,在日光条件下如接触空气可形成过氧化物,放置越久越危险。某些具有还原性的试剂,如三氯化锑,四氢硼纳,硫酸亚铁,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铁、铝、镁、锌粉等易氧化变质生成金属氧化物。化学试剂必须分类隔离保存,不能混放在一起,通常把试剂分成下面几类存放。 1易燃类 易燃类液体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燃烧,通常把闪点在25 度以下的液体均列入易燃类。闪点在- 4 度以下者有石油谜、氯乙烷、溴乙烷、乙醚、汽油、二硫化碳、缩醛、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闪电介于- 4 度到25 度之间的有丁酮、甲苯、甲酸乙酯、异丙醇、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三聚甲醛、吡啶等。这类试剂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理想存放温度- 4 度—4 度,闪点在25 度以下的试剂存放最高室温不能超过30度。 2剧毒类 这里的剧毒类专指有消化道侵入少量既能引起中毒致死的试剂。生物试验半致死量为50mg/kg 体重以下者成为剧毒物品。如氰化钾、氰化钠、三氧化二砷及其它氰化物和砷化物,氧化汞及汞盐,硫酸二甲酯,某些生物碱和毒苷等,这类物质要置于阴凉通风处于酸类试剂隔离,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建立双人登记签字领用制度,建立使用消耗废液处理制度,皮肤有伤口时禁止使用这类物质。 3强腐蚀类 把对人的皮肤、黏膜、眼、呼吸道和物品等有强腐蚀性的液体和固体( 包括气体) 这类物质归类强腐蚀性物质。比如发烟硫酸、浓硫酸、发烟硝酸、浓硝酸、浓盐酸,氢氟酸、氢溴酸、氯磺酸、氯化砜、一氯乙酸、甲酸、乙酸酐、五氧化二磷、氯化氧磷、、无水氯化铝、液溴、氢氧化纳、氢氧化钾、硫化钠、苯酚、无水肼、水和肼等。这些药品存放要求阴凉通风,并于其它药品隔离放置,应选用抗腐蚀性的材料、耐酸水泥或耐酸陶瓷制成架子来放置这些药品。料架不宜过高,也不要放在高架上,最好放在地面靠墙处,以保证存放安全。 4 易爆类

实验室化学试剂存放管理指南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室化学试剂存放管理指南 一、存放原则 试剂存放要做到分类存放、取用方便、注意安全,保证质量。注意不得将化学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如酸、碱;氧化物与还原物贮存在同一柜内强氧化剂和易燃品必须严格分开。挥发性酸或碱不能跟其他试剂混放,以免试剂变质。 实验室内只存放少量短期内需要的药品,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铁柜中, 严禁在实验室里放置总量超过5升的易燃液体。 二、试剂的分类和排列 存放在橱里或试剂架上的试剂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有次序地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查找和取用提供方便。 一般按液体、固体分类,每一类又按有机、无机、危险品、生化试剂等,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存放。 ①无机试剂先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分类。单质,如金属可依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盐类先根据它的阴离子所属元素族(如碳族、氮族、氧族、卤族等)分类,然后依照金属活动性顺序(盐的阳离子)排列存放。 ②有机试剂则按烷类、烯烃、胺类、酚类、醇类、苯系物、酯类、指示剂等进行分类。 ③危险品按毒、麻醉、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品分类。 ④生化试剂可以按培养基、染色剂、糖、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分类。 三、建立动态台帐 各实验室建立化学品动态台帐(见附表1),可先用电子版建账,每年年终对

对本实验室存放的化学品盘查一次,看有无过期药品,标签是否脱落,清晰,打印纸质版台账表格上交实验中心存档。 四、存放 1、液体与固体分开存放,如在同一试剂柜中,固体试剂放在柜子的上层,液体试剂放在柜子的下层,化学品不能重叠堆放。 2、一般试剂分类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温度低于30℃柜内即可。这类试剂包括不易变质的无机酸碱盐、不易挥发燃点低的有机物。如硅酸、硅酸盐、没有还原性的硫酸盐、碳酸盐、盐酸盐、碱性比较弱的碱。 3、易潮解吸湿、易失水风化、易挥发、易吸收二氧化碳、易吸水变质的化学试剂,需密塞或蜡封保存。 4、见光易变色、分解、氧化、沸点低的化学试剂需避光保存; 5、易燃品、易爆品、易腐蚀品等尽可能做到现用现买,如有少量剩余应单独存放于柜中,易腐蚀液体需配有托盘类的二次泄露防护容器。 6、易制毒、易制爆品按程序购买,分类存放专人保管。 7、各实验室不能存放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剧毒品,如需用到,按程序购买后,交实验中心存放于保险柜中保管。 8、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药品,领用、使用、废液须填写《危险化学品领用、回收及保存记录表》、《危险化学品使用记录表》、《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记录表》见附表2,3,4)。 9、使用完毕的化学药品、试剂贮存在贮存柜中,不能在实验台随意摆放,冰箱中严禁存放挥发性易燃溶剂及其溶液。 10、所用化学品、配制试剂、合成产品、浸泡用液体均不能无盖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