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引言 (5)

第一章商业秘密概述 (7)

第一节商业秘密的概念 (7)

第二节商业秘密的内涵和外延 (8)

一、商业秘密的法定构成要件 (8)

二、商业秘密的客体 (9)

第二章商业秘密权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10)

第一节商业秘密权概述 (10)

一、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 (11)

二、商业秘密权的特性 (12)

三、关于商业秘密权的几种学说 (14)

第二节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概述 (16)

一、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界定 (17)

二、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类型 (18)

第三章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发展 (19)

第一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基础的历史发展 (19)

第二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范围的历史发展 (21)

第三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力度的历史发展 (23)

第四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趋向国际一体化 (25)

第四章我国及国外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27)

第一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27)

第二节商业秘密的多重法律保护 (28)

一、商业秘密的民事法律保护 (28)

二、商业秘密的刑事法律保护 (31)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33)

四、商业秘密的诉讼法保护 (34)

五、商业秘密的专门法保护 (38)

第三节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小结 (38)

第五章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39)

第一节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39)

一、商业秘密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40)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均有不完善之处 (40)

三、缺乏程序上的规定 (41)

四、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没有专门立法 (42)

第二节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相关建议 (42)

一、完善相关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42)

二、加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43)

三、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44)

注释 (51)

参考文献 (54)

后记 (5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秘密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一种宝贵资源。正因为如此,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随之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基于此,如何完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为商业秘密提供更充分、更有效的法律保护便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密切关注的一项重要法律议题。

本文就是围绕着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这一主线,分五章详细介绍、评析了涉及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诸多相关问题。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商业秘密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分两部分,先介绍了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以及商业秘密权与传统知识产权的关系,随后又介绍了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概念,如何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加以界定以及几种典型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方式。

第三章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范围、法律保护力度、法律保护趋向国际一体化三个角度全面地介绍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其中包括民法保护、刑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专门法保护等等。

第五章是对以上四章的系统总结,是全文的核心所在。通过以上四章的理论研究、比较分析,本章详细指出了我国现有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权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trade secret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has become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many enterprises, helping them keep a superior position in competition. Just because this, the infringement on trade secret happens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seriously trespasses the lawful rights of trade secret obligees. Therefore, how to perfect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rade secret becomes a hot topic that all countries on the wor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thesis is just written on the basis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s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rade secret, including five chapters, detailed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many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rade secret.

Chapterⅰ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rade secret and it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its object.

Chapter ⅱ first introduces the legal attribute of trade secret right, its difference from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rade secret tort and several typical tort manners.

Chapter ⅲintroduces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rade secret, comprehensively from three aspects: range , intensity and globalization of the protection.

Chapter ⅳ begins from the necessity of legal protection of trade secre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civil law, of criminal law, of law against unfair competition, and so on.

Chapter ⅴ is the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above four chapters, the core of the whole thesis. Through the above theory researching,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is chapter points out many imperfections in China’s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rade secret and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advices to perfect the system.

Key words: trade secret trade secret right legal protection

Index number: D923.49

引言

在传统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无疑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与之相比,商业秘密权只是一种附随性的权利。然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商业秘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随着TPIPS最终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商业秘密成为继上述三者之后知识产权领域的第四大支柱。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竞争成为必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改进经营管理方法来实现。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新的商业秘密不断大量产生;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业秘密侵权现象层出不穷,一些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不顾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商业准则,千方百计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同时,企业因员工跳槽而导致商业秘密流失,员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故意泄密企业商业秘密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上述种种行为都严重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给权利人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因而,如何加强、完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国纷纷制定、修订相关法律以便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817年,英国就出现了涉及商业秘密的判例,这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的国家。1837年,美国也出现了首个有关商业秘密的判例,其后,随着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增多,其有关商业秘密的判例法逐步得以完善。另一方面,1939年,美国法学会制订了《侵权行为法重述》;1979年,统一各州法委员会制定了《统一商业秘密法》。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由成文法和判例法统一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

在商业秘密国内法律保护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生产的国际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超越了国界并形成一个国际大市场,因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也随即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日美间的类似备忘录、安第斯集团第344号法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等等均就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相关问题做出了专门规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推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努力,TRIPS最终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体系中。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市场竞争,单位拥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普遍遵循“公有公知公用”的原则,致使我国一直以来都无所谓“商业秘密”这个法律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

秘密法律保护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体系。然而,这个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在该体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地位还不够明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需要《民法通则》尽快加以明确的问题;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的规定均比较零散、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再次,缺乏程序上的规定,对商业秘密的诉讼保护不是很健全;最后,我国缺少有关商业秘密的专门立法,这也使得各方面对于商业秘密这一日趋重要的新型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将日趋复杂、激烈,只有加大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尽快与国际社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相接轨,才能:一方面,为国内企业及外商到我国投资创办的企业所拥有的商业秘密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使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与外国及国际的商业秘密保护法相协调,从而使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能够得到各国的公平待遇。

基于此,本文从商业秘密的概念入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许多相关问题,分析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发展,以及我国及国外一些国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并通过对法律保护历史发展的总结及与发达国家之间法律保护现状的横向比较,指出了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并构建了一个以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为主导,以其他法律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

第一章商业秘密概述

第一节商业秘密的概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商业秘密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早在古代社会,它就以‘家传绝技’、‘祖传秘方’等形式存在了,只不过在当时还没有被称作商业秘密。”1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对专利制度的补充而出现的。此后,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商业秘密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从不受法律保护的法外利益逐步步入法律殿堂,成为法律所保护的一项重要利益。

进入20世纪以后,很多国家的立法及一些国际公约都试图对“商业秘密”加以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彼此各异,难以达成完全的共识,这说明“商业秘密”是一个极富弹性的词。在开始讨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之前,我想先从概念入手,介绍一下关于商业秘密的几种主流观点。

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先进发达国家美国,有几个较有影响的定义。一是《布来克法学辞典》的解释:“商业秘密是指用于商业上的配方、模型、设计或信息的汇集,能使拥有者较其他不知或不使用的竞争者更有机会获得利益。”二是《侵权法重述》的解释:“商业秘密可以是任何公式、模型、设计或信息汇编,可以是一个化学配方、一道制作、处理或保存的工序,一个机器或其他设计的模型,或者一个顾客名单。”三是1979年批准的老《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的解释:“商业秘密是指这样的信息,它包括配方、样式、汇编、程序、设计、方法、技术或工艺等。这种信息:(一)将独立导致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价值;(二)持有人尽了合理的努力去维持它的秘密性。”2

在德国,商业秘密在《不公平竞争法》中被规定为:“不公开、有守秘意愿及正当的守秘利益”。所谓“不公开”,是指只有特定的少数人知悉该商业秘密;所谓“守秘意愿”,是指商业秘密持有人有排除外人知悉该秘密的意愿,并采取了适当的守秘措施;所谓“正当的守秘利益”,是指该秘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利益。

日本在1990年修改后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中规定:“商业秘密是指对于商业活动有用的产品制造方法、市场营销策略或其他技术或企业信息,而这些信息必须以秘密方式加以保守,并且不易为一般公众所得知”。

我国台湾《营业秘密法》规定:“营业秘密系指方法、技术、制程、程序、设计或其他可用于生产、销售或经营的信息,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一)不为一般涉及该类资讯之人所知;(二)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实际或潜在之经济价值;(三)

所有人对其己采取合理之保密措施。”3

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1年4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论法》中。该法第120条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但是该法对于什么是商业秘密,却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其后,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业秘密”。1993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节商业秘密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内涵和外延是探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的重要前提,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商业秘密的内涵——法定构成要件、外延——表现形式或客体。

一、商业秘密的法定构成要件

由于商业秘密具有范围广博、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的特点,较难界定,所以各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普遍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要件的商业秘密才会获得法律上的保护,否则将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从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所作的定义,商业秘密具有以下三个构成要件:

(一)秘密性。秘密性主要表现在商业秘密是处于保密状态的、未公开的

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是指技术秘诀、工艺流程、设计图纸、技术数据、化学配方、制造方法、技术资料、技术情报等技术科学方面的专有知识;经营信息是指经营方法、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有知识。这些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往往是经营者通过长期研发、独创、改进、总结提炼等,或者是通过秘密祖传而获得的,由经营者专有或专用,是经营者不愿公开的秘密信息。4

(二)价值性。作为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必须具有实用性,

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既包括现实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潜在的经

济利益。实用性是指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被实际应用的性质,并且能使权利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用性与价值性是密切相关的,实用性是价值性的基础,没有实用性就谈不上价值性;而价值性则是实用性的结果,“实用性与价值性是密不可分的,因而不必作为不同的法律构成要件”。5

(三)管理性。商业秘密除了“不为公众所知悉”所体现的秘密性以外,“采取保密措施”也是商业秘密的一个基本构成要件。作为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必须是“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而不愿公开或没有公开的”,6权利人不仅主观上要有保密的意图,而且客观上还要有具体的保密措施,反映了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其商业秘密所做出的保密努力。

二、商业秘密的客体

商业秘密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商业秘密一般被称为技术秘密(know-how),是指“应用于工业目的,没有得到专利保护的,仅为有限人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7而广义的商业秘密除了技术秘密以外,还包括经营秘密。

TRIPS协定第39条第2款采用了概括性的立法方式揭示了商业秘密的内涵,认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一定程度上不同形式的秘密都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只要合法控制人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以保护其秘密性。”由此可见,TRIPS协定采用的是广义上的商业秘密的概念。

从目前各国的立法情况来看,基本的做法都是根据广泛性原则对商业秘密的客体进行列举。如美国的《统一商业秘密法》、日本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台湾的《营业秘密法》以及我国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基本上都采取了列举的方式规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虽然各国对于商业秘密的认识存在诸多差异,但在立法上却大都存在一个基本共识,即认为“商业秘密是一种未公开信息,包括技术信息(秘密)和经营信息(秘密)”。8

技术秘密,是企业在科研或实践经验中取得的,通过保密而拥有的,未申请专利、未授予专利权或专利法规定不应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成果。技术秘密“一般必依附于某项专利,或依附于某项商业秘密,作为实施主要技术时所必备的经验性技巧而存在。”9一般来说,技术秘密主要包括:(1)产品。在整体、功能、外观等方面具有独特创意的机器、设备、装置、配件等;(2)配方。特别是食品、饮料、化妆品、化工用品,各种成份的比例、组合的数据等;(3)工艺流程。产品制作过程加工程序、设备的组合方法、温度、湿度、火候等的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添加、勾兑、混合、使用、加工等;(4)加工方法。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使用的化学、物理、生物方法和途径等;(5)记录上述内容的各处文件、图纸、

数据、表格、实验记录、结果报告等。

经营秘密是指具有秘密性质的经营管理方法,及与经营管理方法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情报,包括经营者的采购、金融、投资、销售、财务、人事、组织等经营活动及有关的记录、表格、数据、合同、名册、计划、情况。一般包括以下三类:(1)关于经营者自身状况的信息。包括经营者的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组织改组计划、重要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资产购置状况、技术装备水平等;(2)经营者对外经营企划信息。经营者对原材料供应前景的研究资料及研究结论,对市场调研的结果,对代理商、中间商、合作人资信情况的估价,对兼并对象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报告等;(3)经营者业务往来的信息。经营者的原材料来源、地区及渠道,原材料供应商名单、推销手段、对外业务合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招标底价、投标报价、客户名单、推销计划、兼并操作计划等。

对商业秘密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商业秘密。如上所述,传统理论通常按照秘密客体性质的不同将商业秘密划分为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两大类。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还有一类方法就是按照商业秘密是否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将其区分为积极性商业秘密和消极性商业秘密。所谓积极性商业秘密,就是指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商业秘密;而所谓消极性商业秘密,是指那些对秘密所有人来说不利的负面信息,这种信息“不能为开发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一旦为竞争对手所获知,则极有可能提升对方的竞争优势,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10

第二章商业秘密权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第一节商业秘密权概述

许多学者在其论文、著作中都没有对“商业秘密”和“商业秘密权”这两个不同概念加以区分,通常在文中只使用“商业秘密”一词。但是严格来说,“商业秘密权”和“商业秘密”是不同的,两者是权利与权利客体的关系,应该加以区分。下面就讨论一下有关商业秘密权的一些问题。

商业秘密权是指商业秘密持有人所享有的权利,商业秘密持有人可以依此权利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商业秘密这种无形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有权排除他人非法干涉。商业秘密权具有排他性,任何人非经合法的、正当的手

段使用该商业秘密均构成侵权,商业秘密权利人有权要求其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一、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

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体系中,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它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力度,是明确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依据和保护方式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确定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核心依据,因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

关于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各国在立法上和理论上都尚不统一,但是综合看来,有两点却已基本已达成共识:

(一)商业秘密权是一种具有财产权属性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具体表现在:(1)商业秘密是智力劳动或物质劳动的产物;(2)商业秘密具有明显的财产价值,它可以为权利人带来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3)商业秘密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使用等行为来实现其价值,并可以作为无形财产投资入股;(4)商业秘密具有财产法中物的特征。尽管物权法中的“物”一般仅指有形物,但现代财产法所涵括的“物”的范围更加宽泛,特别是作为财产法基础的物权法原理,同样可以适用于财产法中无形物的保护。

商业秘密权利人与有形财产所有人一样,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有权对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他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和使用;有权通过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不受他人干涉;有权处分自己的商业秘密,包括放弃占有、无偿公开、赠与、投资或转让等。12

随着商业秘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财产权属性已被诸多国家所认同。例如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规定:商业秘密权利人所受的保护,在形式上与有形财产所有人以及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财产权利人所受的保护基本一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商业秘密不仅具有某些有形财产所具有的性质,而且在市场交易中,也是当作财产来处理的;美国联邦税法中也明确规定商业秘密是财产权的客体,商业秘密可以产生担保权益,也可以成为信托财产;另外,在公司法中,当设立公司时,各国大都允许商业秘密所有人可以商业秘密入股,这一事实也加强了商业秘密具有财产权属性的论点。

在大陆法系国家,财产权理论也逐渐被接受,例如日本的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给予商业秘密被侵害人以禁止请求权的救济,而这种救济措施来源于民法物权救济制度中的排除妨碍请求权。

我国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商业秘密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如学者李永明认为:

“商业秘密是权利人一项重要的无形财产,它是一种非实物形态的社会劳动产品,有特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其财产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秘密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2)商业秘密能通过转让实现其价值;(3)商业秘密是智力劳动或物质劳动的产物。”13

但是另一方面,商业秘密权虽具有所有权的一些属性,却并不是一种完全的所有权。区别在于:首先,商业秘密权利人不享有绝对的排他权利,权利人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禁止他人对商业秘密的使用,并且同一商业秘密完全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权利人;其次,维系商业秘密权的条件不同与一般的所有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只能通过“保密”来维持其所有权,这是权利人要求法律给予相应保护时自己应分担的责任,而一般所有权在获得法律保护时,权利人是无须承担任何对物的附加责任的。

(二)商业秘密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商业秘密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来对待,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属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国际商会(ICC)率先将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1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作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首次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从理论上确定了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属性。随着TRIPS协定最终把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当中,至少在国际贸易领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产权理论已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承认或默认”。15

虽然商业秘密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并且同其他知识产权客体一样,商业秘密不占据空间、不易为权利人所控制、不发生有形损耗等等,但是商业秘密作为商业秘密权的客体,与其他类型知识产权客体相比又有诸多不同之处,最为显著的差别是商业秘密比其它知识产权客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权利标的处于秘密状态不为他人所知、难以判断权利范围、存续时间取决于保密时间等等,但“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其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型知识产权的特点”。16下面就来谈谈商业秘密权的一些具体特性。

二、商业秘密权的特性

商业秘密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客体一样,权利人既有权自己使用它,也有权许可他人使用,或者加以处分,如作为无形财产投资、转让、赠与、抛弃等。但是,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客体相比,商业秘密又有一些显著的不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利主体的多元性

只要对商业秘密是合法拥有的,都可以成为其合法主体,也就是说,其权利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并且,商业秘密拥有者“不得限制他人在合法获得该商业秘密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的权利”。17形成多元主体的情况是因为同一商业秘密既可以通过自己研制开发、总结、反向工程取得,也可以通过转让、继承、赠与等方式取得,多个权利主体可以在各自的范围内占有、使用该商业秘密,并受到法律保护。

在通常情况下,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主体都是一元的,尤其是作为工业产权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对于相同的一项发明申请,即使两个申请人的确是分别独自发明,专利权也只授予先申请人,这就是为了保障专利权主体的单一性而确立的“先申请原则”。对于商标权主体的单一性要求则更加严格,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不仅相同的商标不能有第二个权利主体,甚至连近似的、容易引起误认的商标也不能授予另外的权利主体。

(二)权利客体的秘密性

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指其内容没有向社会公开过,这是它不同于其它类型知识产权客体,特别是与专利相区别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作为专利的发明创造要获得法律对它的承认和保护,前提就是必须将技术内容向社会予以公开,以此为对价获得在有效限期内的垄断权,期限届满,该技术就进入公有领域。但商业秘密是以其秘密性来维持其价值的,并由此获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当商业秘密被他人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时,权利人只有证明自己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才能获得司法上的救济。

(三)权利确立的自然合法性

只要是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的商业秘密,从取得之日起其权利就自动产生并受到法律保护,不需经任何部门审查批准,所以商业秘密权的确立具有自然合法性。在这一点上它与大多数国家著作权取得的原则是一致的,但与其它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就截然不同。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取得必须向国家有关专门部门提出申请,并由专门部门审查批准后予以授权,否则就不能确认权利的专有性,从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四)权利期限的不确定性

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均有法定期限,如在我国,自然人的作品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商标一次注册保护期限为10年,期满可以续展。但是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不是法定的,保护期限的长短取决于保密期间的长短。商业秘密权利期限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商业秘密权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所以人们常形象的称之为“挥发性财产”,有效的保密措施是延长商业秘密权利期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关于商业秘密权的几种学说

20世纪初,随着一些普通法系国家涉及商业秘密案例的出现,关于商业秘密权的理论学说纷纷产生,具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保密关系说

该学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之一,认为商业道德是支持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20世纪初大多数商业秘密争端来自于当事人违背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给予的信任,而这些当事人通常是企业(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雇员或合作伙伴,因此,在相关案件中,保护商业秘密的出发点便成为是否违背了保密关系,而法官所评判的各方行为正当与否则成为了确定当事人是否侵权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在1917年审理一起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时指出的:“用于商标和商业秘密的‘财产’一词,是一种对某种主要事实之次要后果的未经分析的表述,该主要事实是法律做出诚实要求的事实。不管原告是否拥有有价值的秘密,被告通过原告对其特殊的信任知悉了该事实,不管他说什么,可以否定其为‘财产’,但信任是不能被否定的。”18保密关系说正是着眼于获取商业秘密的手段是否正当,建立在信任关系理论基础之上。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多以善意义务为依据,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现行的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当中依然可以找到该理论的影子。

(二)财产权说

20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秘密所蕴含的巨大商业利润使得不法占有商业秘密已不仅仅限于违背信任关系的行为,以盗窃等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相关判例所确立的商业秘密保护理论开始突破保密关系说的局限,推动了财产权说的发展。

财产权说侧重于商业秘密本身的财产属性,把商业秘密权视为一种财产权,权利人便可以财产被他人非法占用或侵害而获得赔偿。在美国,主流派意见早已公认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无形财产本身就是财产的一种,任何形式的不正当获取或盗用都侵犯了财产权。191979年美国通过的《统一商业秘密法》进一步完善了财产权说,该法将商业秘密定义为特定信息,提出了秘密性、价值性和独特性构成要件,为确定商业秘密持有人的权利范围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

今天,商业秘密权具有财产权属性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但又存在不同观点。例如在日本,对商业秘密权有财产权说、相对财产权说和财产价值说之分。财产权说认为,商业秘密是人们智力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无体财产权,是一种不稳定的知识产权;相对财产权说认为,由于商业秘密不具有独占性,不属于物权或准物权,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多基于契约,是否构成不正当行为也多是根据行为人的

主观状况以及确保交易安全的需要,故应为相对的债权;20财产价值说认为商业秘密具有竞争财产的价值,但却不具有支配性,类似于“事实上的财产”的性质。

(三)人格权说

在德国,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商业秘密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21德国法的秘密权是从一般人格权中衍生出来的个别人格权的一种,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他人秘密的行为属于侵犯人格权的行为。该学说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害的并不是与人格权相分离的存在于外部的利益,而是侵害了附着于人权的利益。这里的人权并不是权利主体的人格,而是作为客体的人格利益,即“具有人格性质的营业活动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对象。”22美国的判例也认为,除了经济因素外,商业秘密在于保护最基本的人权,以惩戒工业间谍。我国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商业秘密权属人格权。如学者关今华认为:“商业秘密权既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一种财产权,又是一种人格权,应当受民法保护……使之与刑法和行政法的保护进一步协调起来”。23学者杨立新认为:“目前,我国民法对法人人格权的保护明文规定的只有名称权、荣誉权,但对于经营秘密、信用等人格权,均未设立具体的保护措施。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也是采取侵害名誉权的类推方式。这种保护方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4

(四)知识产权说

上述各种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商业秘密权予以了概括、阐释,但真正科学的理论应当将商业秘密权定位于知识产权范畴。

在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之所以与传统财产所有权有所区别,是因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一种无形财富、一种知识产品。这种客体的非物质性或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也是该项权利与财产所有权最根本的区别。25商业秘密权的客体商业秘密也是这样一种无形财富、知识产品,而且商业秘密的很大一部分——技术秘密,与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技术具有同一性。这就是说,对某些具有足够新颖性、创造性的技术秘密,只要其创造者或权利人愿意,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而成为专利权人,只是由于专利权固有的缺陷,如存在期限的限制、必须以公开其技术为代价、申请过程繁琐、必须交纳年费等等,权利人才宁可以商业秘密的方式持有而不去申请专利。在一定范围内,商业秘密法律制度和专利法律制度是立法者针对同一类客体——有价值的信息、无形财产或知识产品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究竟采用那种保护方式,权利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

另一方面,从知识产权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一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专利权的单一保护到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三大权利的保护,传统知识产权体系逐步形成。1474年威尼斯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1709年英国颁布《安娜女王法令》、1793

年法国颁布《作者权法》、1803年法国制定《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以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为核心的传统知识产权体系初步形成;26第二阶段,从传统知识产权体系向现代知识产权体系的转变。这一转变同样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以1967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为主要标志。该公约第二条第8款将知识产权划分为8类:著作权、邻接权、与发明有关的权利(专利发明权、实用新型权和非专利发明权)、发现权、外观设计权、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和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造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与传统知识产权体系相比,现代知识产权体系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当今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第二,新型知识产权不断出现;第三,经营标记的财产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第四,商业秘密与反不正当竞争被纳入知识产权体系。27所有这些都表明,知识产权的确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更多的新型知识产权不断产生,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权利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法律及时做出适当调整。因此,当今知识产权体系更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势。然而,长期以来知识产权法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于现实的发展,有些学者依然固守着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三大传统知识产权,并严格按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三性”标准来衡量各种新型权利,排斥将商业秘密权等新型权利纳入知识产权体系,这种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在客观上阻碍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及理论的发展。法律的真实生命从来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是它所要调整的社会现实,不是现实应按照理论的框架去发展,而是理论应随着现实的需要不断更新,法律应在理论研究的推动下与时俱进,尽量缩小其与社会需要之间所存在的缺口。认清了这一点,将商业秘密权以及其他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各种新型权利纳入不断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节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概述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客体,它不仅能给持有者带来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更主要的是可以为持有人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秘密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不遭致失败,开始把目光盯在他人现成的商业秘密上,千方百计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它,为自己所用,侵犯商

业秘密行为随之频频发生;另一方面,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日益专业化、隐蔽化、多样化,这些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商业秘密持有人的合法利益,更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如何制止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保护商业秘密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己成为信息时代赋予立法界及实务界的一项重要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前提先要准确认定何谓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一、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界定

所谓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概括地讲,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规定或其与秘密权利人之间的约定,不正当地获取、披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及从非法持有人处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并加以披露或使用的行为。

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第1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系指:(一)某人明知或应知他人所持有的商业秘密为不当取得而仍予接受;(二)下述人员未经明示或默示同意而泄露或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1)使用不当方法获取商业秘密的人;(2)某人在泄露或使用商业秘密时,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商业秘密源自或经他人使用不当方法取得;该商业秘密应予保密或限制使用;该商业秘密源自或经他人取得,该他人对商业秘密持有人负有保密或限制使用的请求救济的责任;(3)某人在位置实质改变前,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偶然或过失获知的信息是一项商业秘密。”

在明确了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如何来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呢?正如前面所述,商业秘密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权利,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具有所有权的特征,所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在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参照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进行。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和我国《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在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应当把握以下五点:

(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企业内部员工;(2)合同对方当事人;(3)既非企业内部员工又非合同对方当事人的第三人。

(二)行为人实施了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即行为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1)非法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2)非法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3)非法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4)明知是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而加以披露或使用等。

(三)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等。

(四)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了损害。因为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一种无形财产权,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便会造成权利人财产权的损害。这种损害可分为现实的损害和潜在的损害,前者包括造成权利人销售额的下降、利润的损失、客户的减少等;后者是指虽然当时没有造成损害,但存在以后产生损害的可能性。

(五)权利人商业秘密被侵害的结果与行为人实施的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该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类型

比较各国法律规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不正当取得、使用或披露行为

即明知或应知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或取得后又加以披露或使用的行为。不正当手段,是指盗窃、利诱、欺诈、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对于“其他不正当手段”,据日本学者的解释,是指“在通念上,与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同等违法性的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28

(二)恶意转取得、使用或披露行为

即明知或应知有关商业秘密系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或不正当披露,而仍取得该商业秘密或取得后又予以披露或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包括直接从不正当取得人处转取得、使用或披露的行为,还包括明知或应知善意取得人前手的商业秘密是不正当取得而转取得、使用或披露的行为。对这种情形,日本有如下解释:“本规定没有特别限定在商业秘密辗转流通的场合,在哪一个环节上构成不正当的获取行为。所以从规定的本身看,在两个不正当获取行为之间存在多个善意介于其中的情况,亦适用本项规定。”29

(三)善意转恶意的使用或披露行为

这种行为在取得商业秘密时主观上是善意的,只是在取得后转为恶意。这种行为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况:(1)取得商业秘密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取得手段系不正当而仍使用或披露的行为;(2)取得商业秘密之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取得的商业秘密系出于他人的不正当披露,而仍使用或披露的行为。两种行为的区别在于:前一种行为是事后知道自己的取得手段不正当,后一种行为则是事后知道他人的披露不正当。善意转为恶意的转折点通常是收到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通告或通知。

(四)正当获知后的不正当披露或使用行为

该行为是指基于一定合法关系而知悉商业秘密并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出于谋求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或有损于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其他目的,使用或披露该商业秘密的行为。上述人员包括雇员、律师、代理人、合伙人、许可使用人等。

第三章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发展

“虽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时期,但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的真正发展与完善却是20世纪以后的事。”30 20世纪末,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我国也在1990年前后着手构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并已取得很大成就。进入21世纪后,回顾上个世纪世界各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历史发展的历程,总结得失并准确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我国加入WTO后执行TRIPS有关规定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并最终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都大有裨益。下面就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基础的历史发展、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范围的历史发展、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力度的历史发展、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趋向国际一体化这几个角度来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节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基础的历史发展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都有一个理论上研究、总结和发展的过程。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商业秘密权的保护理论经历了从合同理论到侵权理论再到产权理论的演变过程。31(一)合同法理论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早期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均以合同理论为主,该理论的实质是运用违约责任来预防及制裁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大陆法系国家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历来强调合同的作用,尤其是明示合同,在诉讼中通常以书面合同的有无及其具体条款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而做出判决。但是,明示合同存在显而易见的不足,即如果不存在明示合同的话,权利人的权利便无从保障。因而,英美法系国家在普通法的实践中发展了“事实上的默示合同”理论,即以能证明双方当事人默示同意的客观事实来推定当事人之间

存在限制使用商业秘密的意思一致。这就使得在没有明示合同,或其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商业秘密所有人仍然可以获得法律上的救济。然而,“事实上的默示合同”还是过于依赖推定的默示合同关系及其内容,因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其基础上,美国又发展了“法律上的默示合同”理论。与“事实上的默示合同”理论不同的是,它无须借助能证明默示同意的事实来推定合同关系的存在,它是一种由法律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社会需要而拟制的合同关系,即法律认定任何一种涉及商业秘密的雇佣关系或其他关系中皆包含了当事人之间讲求诚信与公平竞争的承诺。“法律上的默示合同”理论使保守商业秘密成为相对人的一项强制义务,从而大大扩充了合同理论的保护范围,并加强了其保护力度。

(二)侵权法理论

合同法保护的是约定,而在当事人之间无书面约定,甚至无口头约定,或者是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时,从侵权角度对商业秘密予以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侵权理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对合同理论的一种补充。

保护商业秘密的侵权理论,在美国非常流行,与合同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发展的稍晚,但却应用的却非常广泛。1939年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是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总结,该法第757节规定:任何人泄漏或不当使用他人因特殊信任关系而透露给他的商业秘密从而构成失信的,即应向他人承担相应责任。该理论的特点是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时,较少重视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和商业秘密的财产权属性等问题,而将重点放在商业秘密泄漏时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保密关系上。合同法理论则是借助具体的合同条款或特定条件下的默示义务使违反明示或默示义务的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侵权法理论则是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纳入侵权行为范畴,使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显然,相比较而言,后者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更有力度,可以使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以外的其他责任,如处以禁令、罚款等等。

此外,保护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理论也是从侵权法的判例和原则中发展起来的。32如果说破坏保密关系的侵权理论过于依赖保密关系而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话,那么经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后的反不正当竞争理论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因为反不正当竞争理论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而发展起来的,其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保护单个竞争者或消费者的特定利益,而是去保护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

(三)财产权理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领域逐步得到发展的理论是财产权理论,即将商业秘密视为某种知识产权或无形财产权。该理论被1978年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和1981年英国《保护权利秘密法草案》所接受并加以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常见行为手段

商业秘密的界定应当以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为要件,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上应当注意区别经济纠纷和犯罪,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侦查对策有从与被害人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全面分析案情,发现犯罪线索,及时固定证据;注重运用专业部门的鉴定、意见获取定罪证据;采取适当的侦查措施,保守商业秘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 下面来看看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常见行为手段。 (一)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即刑法第219条中规定的“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所谓“盗窃”是指秘密窃取,包括直接偷窃商业秘密的文件、采用不为他人知悉的方式监听、模拟、照相、复印等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所谓“利诱”是指以给予某种利益为引诱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采取给予他人现实的或是将来的、精神的或是肉体的威胁、强制,使他人不得不交出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在以上三种列举之外的采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认定的关键在于手段的“不正当性”如以暴力的方法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的方式是该罪中最为常见的犯罪手段,个人以这种手段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在构成上也完全符合盗窃罪,这种情况构

成理论上的法条竞合,按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以盗窃商业秘密罪认定,不再适用盗窃罪。 (二)滥用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即刑法第219条规定的“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本项规定实际上是对第一种情形的必要补充。因为行为人在非法获取商业秘密后,如果不经过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是难以获得利益的。所谓“披露”是指通过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商业秘密公之于众,使不该知道的人获知该秘密,从而使信息不再处于秘密的状态。所谓使用,是指行为人处于不正当竞争或营利的目的,将商业秘密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所谓允许他人使用,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人,允许他人使用其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三)滥用合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即刑法第219条规定的“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根据司法实践,可能通过合法手段获知商业秘密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因业务需要而了解商业秘密的职工;为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提供某种服务的外部人员,如公司顾问、律师、会计师等;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作伙伴,如贷款银行、供货商、代理商等;合法取得商业秘密使用权的受让人;商业秘密的出售人;以商业秘密做为投资或入股的权利人的合资、合作伙伴

集团商业秘密保护规定

集团商业秘密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商业秘密管理,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流失,保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商业秘密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具体包括: 1.技术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生产、研发有关的,公司现有的或正在开发或者构思之中的或经过技术创新的产品设计、制造方法、工艺过程、材料配方、实验数据、经验公式、计算机软件、手机数据及其算法以及产品开发计划等。它可以资料、图纸、样品.手册文档、工装夹具、模具、软件等形式存在。 2.经营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管理、营销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投资计划、市场营销方案、广告宣传方案、销售及采购渠道、供应商及客户名单、财务资料、合作协议、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以及公司现有的或正在开发的、构思之中的经营项目等信息。

3.依据法律或有关协议,对第三方负有保密责任的第三方商业秘密。 以下各项均列入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1)计算机程序、源程序、可执行程序;(2)开发文档、工程文档、技术建议书﹑技术诀窍、技术方案、设计构想;(3)生产产品的工艺程序、生产操作的知识和经验、产品的测试方法等;(4)科研技术参数、方法、产品技术性能、鉴定结果,科研成果和阶段性成果;(5)重大技术的研究报告、分析报告;(6)研发、测试及其实验网、生产、工程阶段的各类硬件板材;(7)因企业特殊需要而经过改进的机器设备;(8)记录新技术研制开发活动内容的各类文件,包括会议纪要、实验结果、仿真结果、技术改进通知等;(9)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化妆品配方等;(10)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既没有申请专利,又未投放市场之前,是企业的商业秘密;(11)客户情报,包括客户名单;(12)产品图纸、模具图纸以及设计草图等;(13)其他与竞争和效益有关的商业信息。 第三条保护商业秘密的工作,遵循积极防范、层级管理、既确保商业秘密之安全又便利于各项工作的原则。 第四条商业秘密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保护公司商业秘密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管理机构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法学 学习层次:本科 年级:11春 指导老师: 职务: 教学点: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内容提要】 现代商业竞争中,“商业秘密”成为能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才流动的越来越频繁,给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数据显示80%的商业秘密是被职工跳槽时“顺手牵羊”带走的。本文主要探讨商业秘密的界定,它与竞业禁止的关系,目前相关立法的状况,并就如何避免员工跳槽时泄漏商业秘密提出建议。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商业秘密”成为能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因而,对商业秘密进行法律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人才流动的越来越频繁,给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商业秘密的外泄,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会在行业内发生各种各样的“大战”,使同行业间产生不正当的竞争。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侵犯商业秘密案急剧增多,此类案件已约占到知识产权案件的15%。其中,80%的商业秘密是被职工跳槽时“顺手牵羊”带走,特别是年底正逢员工准备跳槽的高峰,企业此时特别需要注意对商业秘密保护。广州市一间咨询有限公司的员工林生生在跳槽之后,他带走了该公司的不少客源,被“老东家”视作违反了“游戏规则”,索要经济赔偿。 目前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科技人员跳槽带走原单位的科技成果、技术信息,利用其带走成果和信息为新单位服务;二是本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期间私下从事“第二职业”,利用的却是工作单位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三是掌握单位核心秘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辞职后利用所知悉的秘密,另起炉灶与原单位展开竞争;四是一些企业人员离退病休离职后,利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从事相同行业,使原单位竞争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1993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中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通过以上法律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 第一,秘密性。秘密性指商业秘密所处的状态应当是秘密的,没有被公开过,

[VIP专享]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案例分析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例 江西亿铂公司、中山沃德公司及余某宏等4人侵犯商业秘密罪案 【案情简介】被告人余某宏、罗某和、肖某娟、李某红原均系珠海赛纳公司员工,其中,余某宏系常务副总经理,罗某和系国际市场销售总监。2010年下半年,余某宏因与珠海赛纳公司发生分歧,即与江西商人黄某志另行成立江西亿铂公司,生产打印机用硒鼓等耗材产品,并成立中山沃德公司及香港Aster公司、美国Aster公司、欧洲Aster公司销售江西亿铂公司产品。余某宏等人将与其关系较好的原珠海赛纳公司员工肖某娟等拉入新公司,担任相应职务。 余某宏、罗某和、李某红、肖某娟等人将各自因工作关系掌握的珠海赛纳公司的客户采购产品情况、销售价格体系、产品成本等信息私自带走。李某红受余某宏指使,将其掌握的珠海赛纳公司客户信息整理后通过电子邮件提供给余某宏、罗某和;余某宏利用其掌握的珠海赛纳公司产品的成本价、警戒价、销售价等经营性信息,与罗某和共同对珠海赛纳公司的客户进行分析,并根据珠海赛纳公司的部分客户采购产品情况、销售价格体系、产品成本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江西亿铂公司、中山沃德公司部分产品的美国、欧洲价格体系,价格低于珠海赛纳公司。 余某宏、罗某和、肖某娟、李某红等人利用上述价格体系,向原属于珠海赛纳公司的部分客户销售相同型号的产品,给珠海赛纳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法院认为】江西亿铂公司、中山沃德公司为谋取非法利益,余某宏、罗某和、李某红、肖某娟等人利用其非法窃取的珠海赛纳公司商业秘密,向珠海赛纳公司的客户销售相同型号的产品,非法经营数额7,659,235.72美元,给被害单位珠海赛纳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22,705,737.03元,后果特别严重,江西亿铂公司、中山沃德公司及余某宏、罗某和、李某红、肖某娟的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摘要: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和对经营者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越发猖獗。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要求从历史上,概念界定上,权利法理基础上,正确的界定商业秘密的性质特征,并吸取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个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充分的完善的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 商业秘密;历史发展;概念;法理基础;现状;完善建议 1 商业秘密概述 1.1 商业秘密的概念、构成要件和保护范围比较 (1)英美法系。 目前各国对商业秘密的界定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列举的方式和归纳的方式。 英美法系的国家主要是判例法,而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也更多的体现在判例当中,英美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秘密的界定。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其新颖性,价值性,还有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秘密性。新颖性,即创新性。价值性,即对于商业秘密的经营者,该商业秘密有着潜在的或实际的独立的经济价值或者竞争优势。 (2)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未对商业秘密做出定义式界

定,但是按照联邦法院及学说见解,商业秘密是指所有人有保密的意思、具有正当的经济利益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制造方法、销售方式或者其他任何技术或经营信息,该信息作为秘密进行保持,且不为公众所知悉。” (3)我国。 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10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热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构成要件有信息性,保密性,实用性,未公开性。 这里,对比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际公约和我国对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不同,笔者认为,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信息,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的初衷在于其价值性,及对于经营者有着独立的经济价值,所以,价值性是不可或缺,其次,商业秘密之所以为之秘密,就在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 1.2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 (1)合同理论。 无论是在明示的合同还是默示的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都限定了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理论的实质在于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越了这一使用范围和时间即为违约,但是合同理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它无法对抗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法行为,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保密制度,编制保密手册。 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合理完善的保密制度可以使员工对保密义务明晰化,使员工有相应行为准则,有利于实际遵照执行及在诉讼中举证。企业制订保密规章制度一般应至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商业秘密的范围;商业秘密的管理者及责任;商业秘密档案管理;商业秘密的申报与审查;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相应处罚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保密制度、保密手册都应向保密义务人公开,以使其了解到相关的规定。 2、构建商业秘密的系统保护 企业可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组织)来统一管理商业秘密,企业的知识产权委员会可以由总经理任主任,由法律、技术、经营、生产、财务、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有该等组织负责制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保护组织,确定和修改商业秘密范围,日常工作中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维护。 3、划定商业秘密的范围 技术秘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数据、计算机程序等等。技术信息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 关于商业秘密范围的划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必要性 (2)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可能性

(3)以商业秘密方式进行保护,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 4、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市场和利益等划定商业秘密级别(绝密/机密/秘密); 密级的划分将非常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确保企业核心秘密的安全。企业可设立特殊保护区等,设置门卫,未经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批准,企业内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或设置标语,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5、建立秘密资料标签、存档管理及复制、查看、外借制度企业应当对其所拥有的合法技术秘密加以明示确认,确认方式包括: (1)加盖保密标识; (2)不能加盖保密标识的,用专门的企业文件加以确认,并将文件送达负有保密义务的有关人员; (3)保密义务人能理解的其他确认方式。 未经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事前许可和非为业务上必要,不得对商业秘密资料进行复印或复制。得到许可复印或复制后,复印或复制件与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相同。因工作需要使用商业秘密资料,应向商业秘密管理责任人提出申请,服从其指示。商业秘密管理责任人对使用情况应进行登记、记录。 商业秘密资料的销毁由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决定,以烧毁、粉碎和其他合适方法进行。 6、建立反泄密机制 (1)建立宣传、论文发表审查制度 同处于相同领域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竞争对手会从宣传和论文等有关信息中找到一些对手企业经营和拥有技术的关键信息。所以对企业员工发表专业性文章、出版著作以及相关讲演等做相应教育,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监督及控制。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得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就是国际上通用得法律术语,有得国家将它称为工业秘密,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将其称作未披露信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得示范规定》责称其为秘密信息。商业秘密包括经营秘密与技术秘密两方面得内容。经营秘密,即未公开得经营信息,就是指与企业得经营管理活动有关得秘密信息,诸如经 营方法、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标底及标书内容等。技术秘密,即未公开得技术信息,就是指与产品生产与制造有关得秘密信息,如技术诀窍、生产方案、工艺流程、设计图纸、化学配方、技术情报等。 一、商业秘密得属性及其构成要件 (一)商业秘密得产权属性 在商业秘密得国际保护领域,目前主要就是给予其以产权法律保护。20世纪60年代,国际商会(ICC)率先将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成立公约中 亦暗示商业秘密可以包含在知识产权之内;至90年代,《知识产权协定》专门规定“未公开信息”问题,明确其属于知识产权范围。英美系国家一般将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或无形产权其立法例以英国1981年《保护秘密权利法草案》与美国1987年《统一商业秘密法》为代表,大陆法系国家曾长期依据合同法或侵权法理论保护商业秘密,目前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商业秘密得产权性质。这意味着上述国家虽未完全接受产权理论,但已承认商业秘密包含有财产利益,给予其类似物权得保护。[1] 我国《反不正当保护法》确认商业秘密得财产属性,并规定侵权人负有赔偿责任。 这说明,商业秘密权就是一种财产权,及商业秘密得合法控制人采取保密措施,依法对其经营信息与技术信息享有得专有使用权。与有形财产相区别,商业秘密不占据空间,不易为权利人所控制,不发生有形损耗,因此其权利就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就无形财产权得各项权能来说,商业秘密得权利人与有形财产得权利所有人一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得权利,即有权对商业秘密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她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与使用;有权依法使用自己得商业秘密,而不受她人干涉;有权通过自己使用或者许可她人使用以至转让所有权,从而取得相应得经济利益;有权处分自己得商业秘密,包括放弃占有、无偿公开、赠与或转让等。 依多数国际公约得规定,商业秘密权归属于知识产权领域。就客体得非物质性来说,商业秘密权与其她知识产权具有相同得无形财产权本质属性,但前者却并不具备传统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doc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商业秘密保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以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段期限内不得利用企业的商业秘密从事个人牟利活动,非依法律的规定或者企业的允诺,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业商业秘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第一条为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XXX行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管理,成立保密组织机构,设立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保密组织机构由总经理办、办公室、管理部、生产部、技术部、供应部、营销部、财务部等主要部门领导组成,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保密组织,确定和修改商业秘密范围,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条凡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下同)的员工(含合同制员工、临时工,下同)、股东以及涉及到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 )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本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本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生产有关的设计、技术方案或技术决窍、计算机源程序、计算机程序文档、关键数据、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等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产品模型、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经营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管理营销有关的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经验、人事任免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产销策略、销售方式、经营战略、经营计划、销售渠道、客户名单、财务资料、货源情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以下各项均列入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1.计算机程序、源程序、可执行程序;2.开发文档、工程文档、技术建议书﹑技术诀窍、技术方案、设计构想;3.生产产品的工艺程序、生产操作的知识和经验、产品的测试方法等;4.科研技术参数、方法、产品技术性能、鉴定结果,科研成果和阶段性成果;5.重大技术的研究报告、分析报告;6.研发、测试及其实验网、生产、工程阶段的各类硬件板材;7.因企业特殊需要而经过改进的机器设备;8.记录新技术研制开发活动内容的各类文件,包括会议纪要、实验结果、仿真结果、技术改进通知等; 9.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化妆品配方等;10.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既没有申请专利,又未投放市场之前,是企业的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例分析一

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例分析一 案情 原告瑞博公司诉称:1998年张砚池到其公司工作,担任技术科工程师,2001年开始全面负责技术工作,还相继负责过外协加工、仓库管理及机械加工的质量验收等工作。张砚池在从事这些工作期间,均有大量机会接触原告分体式液压钻杆动力钳上各零部件的图纸,掌握了其公司大量的技术秘密。 2002年6月份,张砚池在没通知其公司任何人的情况下,私自离职。张砚池私自离职后到鲁北机械厂工作,将其掌握的分体式液压钻杆动力钳上的零部件之一牙板(又称钳牙)的图纸略加修改后,但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技术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提供给鲁北机械厂进行加工制作。 2002年10月份,当张砚池携图纸将已加工好的牙板以鲁北机械厂的名义送到山东德隆集团机床有限公司板热分厂进行渗碳淬火时,被瑞博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瑞博公司又发现分体式液压钻杆动力钳上的滚子部件,其图纸也是在其公司图纸的基础上略加修改的。其公司与张砚池签订的劳动合同书中明确约定,张砚池应严守原告的商业秘密,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五年内不得公开或披漏公司的技术秘密,不能到与本单位有关的企业上班。 张砚池违反合同约定,披漏我公司的技术秘密,到与其公司从事相同业务的鲁北机械厂工作,而鲁北机械厂违法使用,并从中获利,两被告的行为己严重侵犯了其公司的商业秘密。请求法院依法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瑞博公司经济损失五万元;诉讼费用由两被告承担。 被告张砚池辩称: 1、本案所涉牙板及滚子部件的设计不属瑞博公司独创,不属于技术秘密。本案中分体式液压钻杆动力钳及零部件早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许多厂家都掌握这一技术,已不再是商业秘密。 2、其与时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应为无效合同。劳动合同没有到劳动部门进行签证,时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只要求其承担保密义务,且5年内不得到同行业单位工作,但又不给其相应的经济补偿,权利义务不相对等且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无效合同。时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至今拖欠其5个月的工资,侵犯了其的合法权益,其去其他单位工作没有违约之处。 3、本案实质上是劳动争议案件,应先裁后审,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鲁北机械厂答辩称: 1、我们是生产石油机械及零部件的专业厂家,生产牙板及滚子是应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配件科的要求并根据其提供的样品而为其加工定作的,相关的技术数据是根据样品测绘而来的,技术数据与原告所提供的图纸也不一样。分体式液压钻杆动力钳及零部件不是技术秘密,该技术已经被申请专利,早已公开,许多厂家都已掌握这一技术,原告不是牙板和滚子技术秘密的拥有者。 2、原告与张砚池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经劳动部门鉴证,而且只对张砚池规定了保密义务而没有给张砚池经济补偿,应为无效条款,张砚池在克扣工资的情况下离开原单位,不存在违约问题。 3、本案实质上是劳动争议案件,应先裁后审,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瑞博公司于2001年5月31日成立,经营范围是石油钻采工具、仪器等,法定代表人为时永生。德州市时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3月10日核准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注销,经营期间法定代表人为时永生,经营范围为石油钻井工具、石油钻采配件、石油钻井助剂、家用电器、利用太阳能开发系列产品批发、零售、化工产品生产、销售; 2、张砚池于2001年1月1日与德州市时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中的第三条第2项约定:严守甲方的商业秘密,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五年内不得公开或披露甲方技术机密,不能到与本单位有关的企业(如生产石油钻井工具、添加剂等单位)上班,违者罚款贰万元。但在合同中并未约定对竞业禁止的经济补偿条款。该合同的一式两份均由瑞博公司提供到本院,其中一份瑞博公司只在合同的封面上加盖了该公司的公章,另一份在封面及合同的落款处均加盖了瑞博公司的公章。 3、张砚池曾在瑞博公司担任过仓库保管工作。瑞博公司生产的牙板部件和滚子部件在其公司的液压大钳配件价格表上看不出技术特征,瑞博公司陈述其公司生产的牙板与现有公知技术对比具有以

商业秘密制度保密目录措施保密协议等

Q/****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17003-2017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2017-10-01发布2017-10-01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为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本标准由总经办提出。 本标准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编部门:总经办、****律师事务所。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2017年发布。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第三条?公司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中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按照国家秘密依法进行保护。 第四条?公司商业秘密中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按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管理。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第六条?公司设立保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并可以提名保密委员会副主任若干。保密委员会是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工作机构,研究决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相关事项,包括商业秘密的审核和确认、商业秘密的解密、保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以及保密工作的组织实施等。 第七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依法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教育培训、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事件查处等工作。 第八条公司保密办公室设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商业秘密保护管理。

商业秘密保护所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商业秘密保护所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公民、法人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三、《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五、《合同法》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六、《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七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各方应当就保守技术秘密达成协议;当事人不得违反协议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披露、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 技术交易场所或者中介机构对其在从事代理或者居间服务中知悉的有关当事人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 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 宋丽

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宋丽 点击数:日期:2006-12-27 作者:管理员文章来源:宝安检察院 【提要】 本案是我院审结的首起运用刑事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案件,主要涉及商业秘密权利人使用公开的技术原理、采取口头保密措施,是否影响对商业秘密的认定等问题。作者在评析中提出了以“相对秘密性”作为评判是否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标准的观点,供参考。 【主要案情】 公诉机关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 1994年12月潘某某在深圳某区开办了某五金首饰厂(以下简称某首饰厂)生产各种型号的平底和圆底爪链。潘某某所

生产爪链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护自身利益,潘曾多次要求该厂的技术工人对其掌握的技术保密,不准将该厂的技术外传,并采取了产品图纸专门管理、设立谢绝参观的警示牌以及门卫制度等措施防止其技术外泄。 上海某饰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饰品公司)是以被告人方某某为法人代表的独资公司,以爪链为主要配件,制造、加工首饰。1997年7、8月份,方某某与被告人林某某等人合股开始生产爪链产品,并将生产车间挂靠到饰品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一配件厂,直至2000年3月该配件厂才独立注册成为上海某五金饰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金公司),由方某某控股。爪链的模具生产及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是生产该产品的关键。股东之一的被告人林某某因某首饰厂生产爪链的技术较好,遂起意挖走该厂的技术工人。1998年初,林赶到深圳经介绍先后联系上了被告人向某某、黄某某、李某兵、李某润等人,当林了解到以上四人分别是某首饰厂生产、维修圆底、平底爪链模具的技术工人时,就许以高薪,请以上被告人去饰品公司打工,负责生产同某首饰厂同样的模具生产同样的产品。向某某、黄某某、李某兵、李某润先后到饰品公司后,被告人方某某、林某某再次以高薪、分红等方式利诱以上四被告人,要求他们开发出与某首饰厂同样的模具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doc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商业秘密是本公司的宝贵财产,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为防止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泄露商业秘密及其他违法行为,为防止职工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干部、职工及其他从事公司业务的人。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商业秘密,指公司下述保密信息或情报: 1、生产技术、工艺、设计; 2、开发计划、实施进度及其结果; 3、产品销售、服务情报; 4、原材料、零部件来源情报; 5、产品客户情报; 6、管理、经营的运行和决策; 7、财务情报; 8、人事情报; 9、与其他企业协作业务有关的情报; 10、与总公司、关联公司有关的情报。 第四条除以上外,公司有权根据开发、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指定保密信息。 二、商业秘密保护的基本制度

第五条为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管理,公司设立在总经理领导下的商业秘密管理系统。商业秘密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安全委员会,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商业秘密管理责任人。 第六条*************************************************务、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保护组织,确定和修改商业秘密范围,指定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各部门的商业秘密管理责任人,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公司设立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日常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工作,向企业安全委员会负责。 在经营部门、研究开发部门、法律事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设置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业务,向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负责。 第七条为保护商业秘密这种企业的重要资产,职工应树立强烈的保护意识,在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职工的教育。 第八条职工加入公司时,或加入公司以后必要时,应按照公司制定的合同书格式,与公司签订有关商业秘密的合同书。 三、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第九条为保护本公司生产、经营秘密,企业实行严格的门卫制度。严禁社会人员进入公司一切场所;未经批准,任何职工不得邀请其他人员进入公司。 第十条**产品的生产车间为特别保密区,设立门卫,未经保密办公室批准,企业内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经济学案例分析

(十二)某一实力雄厚的B企业将电话机产品投放A市。在A市电话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三、四家企业在市场上也推出了与该企业在性能、质量、价格相近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电话机销售的鼎立分争局面。B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将销售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降至低于成本销售。与其竞争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一席领地,也试图降价销售,但因实力不足,低于成本销售意味着亏损,为避免亏损经营,不得不退出市场。该实力雄厚的B企业降价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成功,在A市市场上形成独霸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的竞争地位。随后,该B企业又以改进型号为名,将价格调高。 试分析: 1、B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商业竞争中,采用的是降价排挤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所谓降价排挤,是指同业竞争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不当地降低价格至低于成本来销售商品的行为。 2、哪些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有:(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3、B企业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答:B企业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针对同业竞争对手,并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在降价销售中,甚至消费者暂时还获得了实惠,但从长远看,不正当的经营者排挤竞争对手之后,垄断了市场就排斥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不正当竞争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同样受到损害。 (十四)利民公司与同达公司均为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其中利民公司的产品外销数量逐年上升,且在国外有了一批稳定的代销商。利民公司对本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情况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并与知晓该情况的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同达公司为扩大海外市场,遂找到利民公司的副经理张某,希望张某能将利民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联系方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告诉同达公司,且表示愿高薪聘请张某到同达公司工作。随后张某辞职,来到同达公司工作。同达公司利用张某提供的代销商名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同原利民公司的代销公司取得了联系,销售了许多产品,获得了约500万元的利润。此间,利民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下降了许多。1998年11月,利民公司以同达公司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同达公司,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2004年1月份试题) 试分析: 1、同达公司是否侵犯了利民公司的商业秘密,为什么?

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保障中央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中央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中央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第三条中央企业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中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必须依法按照国家秘密进行保护。 第四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中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按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行依法规范、企业负责、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便利工作、保障安全的方针。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第七条各中央企业保密委员会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工作机构,负责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上级保密机构、部门的工作要求,研究决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相关事项。 各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作为本企业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依法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教育培训、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事件查处等工作。 第八条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应当配备专职保密工作人员,负责商业秘密保护管理。 第九条中央企业科技、法律、知识产权等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确定 第十条中央企业依法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方法、商业模式、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产权交易、财务信息、投融资决策、产购销策略、资源储备、客户信息、招投标事项等经营信息;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技术诀窍等技术信息。 第十一条因国家秘密范围调整,中央企业商业秘密需要变更为国家秘密的,必须依法定程序将其确定为国家秘密。 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及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由产生该事项的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根据泄露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程度,确定为核心商业秘密、普通商业秘密两级,密级标注统一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四条中央企业自行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预见时限的以年、月、日计,不可以预见时限的应当定为“长期”或者“公布前”。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应当在秘密载体上作出明显标志。标志由权属(单位规范简称或者标识等)、密级、保密期限三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中央企业根据工作需要严格确定商业秘密知悉范围。知悉范围应当限定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并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七条商业秘密需变更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或者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保密期限已满或者已公开的,自行解密。 第十八条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标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新标志,原标志以明显方式废除。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 第四章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中央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含有保密条款。 中央企业与涉密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中,应当明确保密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期限、违约责任。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涉密程度等与核心涉密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应当包含经济补偿条款。 第二十条中央企业因工作需要向各级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商业秘密资料,应当以适当方式向其明示保密义务。所提供涉密资料,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中央企业涉及商业秘密的咨询、谈判、技术评审、成果鉴定、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合资入股、外部审计、尽职调查、清产核资等活动,应当与相关方签订保密协议。 第二十二条中央企业在涉及境内外发行证券、上市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

公司商业秘密保密管理规定(最新)

济南888硅制品有限公司 商业秘密保护规定 为了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司各级各类商业秘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规定,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商业秘密 公司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公司的有关技术信息、业务信息、客户的商业秘密、人事薪酬信息等。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济南银丰化工有限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保密岗位 保密岗位是指从事的工作涉及或掌握公司的商业秘密以及对公司的资金、财产和员工起重大作用或影响的岗位。 公司根据各岗位涉及商业秘密的性质及其影响,对各保密岗位进行分类,各类保密岗位具有不同的保密要求。 保密岗位的分类及各项要求,由公司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条保密范围 公司保密范围如下:

(1)与本公司发生营销关系的客户名单; (2)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类情报资料、计划或合同(协议)及相关文书; (3)公司在营销活动中所积累的特有的营销方式和手段; (4)公司电脑软件设计和应用程序(包括软件开发、测试手段、应用开发等); (5)公司财务资料(包括财务账目、会计凭证、审计报告等); (6)公司的各种会议、决议和内部重大事务的记录等; (7)公司带密级的各类文件(包括人事档案、工资状况等); (8)公司重要场所如质量检测区域、产品生产区域、产品研发区域等。 (9)其他需要保密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保密规则与保密管理 第五条密级确定 公司商业秘密的密级按照如下原则确定: (1)公司产品研发方案、产品推广方案、客户资料、采购资料、新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图纸、员工薪资、财务数据等为绝密级; (2)公司发展规划、经营情况、重要会议记录等为机密级; (3)公司现行或规划构思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员工人事资料 等为秘密级。 第六条保密规则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2014--03--01发布 2014--03--01实施 发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3)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内容 (3) 第四章密级管理 (4) 第五章商业秘密的确定和申报 (5) 第六章商业秘密的使用权限 (6) 第七章商业秘密的约定 (7) 第八章外来人员的管理 (7) 第九章涉密区域的管理 (8) 第十章违反商业秘密保护的处罚 (8) 第十一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防止企业员工和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商业秘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商业秘密的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商业秘密得到有效保护,又便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的方针。 第二章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公司总经理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确定和修改本公司的商业秘密的事项和范围,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各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会议、培训、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的意义、作用,增强全员的保密意识。 第五条办公室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将商业秘密的管理纳入培训内容;新员工到部门报到后,其部门负责人或入职指引人需详细说明本部门及本岗位的商业秘密内容及管理制度。 第六条知识产权部为公司保密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保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窃密、泄密、失密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全体员工对本职工作范围内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均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一)不得刺探非本职工作或与本身业务无关的商业秘密; (二)不得向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三)未经公司授权和许可不得出借、赠与、出租、转让甲方商业秘密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四)如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者自己过失泄露商业秘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公司报告。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内容 第八条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