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2)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1.2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与容 (4)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6)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6)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8)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9)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11)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1)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12)

3.4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6)

4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8)

4.1样本行业选择 (18)

4.2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19)

4.3盈余数量与盈余质量二维分析评价 (23)

5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25)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筹集所需的资金,可以预防和改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乏的局面,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不断改进公司的营运机制,从大方面看,也促进行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逐年增加,又加上资本市场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现象。公司的高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报表,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让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误解,从而使得因信任报表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损失巨大。进行报表修饰,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在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典型的有“紫光古汉”四年业绩造假,“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还有“绿”等,它们使得投资者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质量的高低。所以对盈余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关注其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对评价盈余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分析后提供一个可以对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标,从而运用其来评价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在广大的投资者做决策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正常的选择。

1.1.2研究意义

如今在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前人研究的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同时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也是较晚的。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分析和研究是相当迫切的,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对盈

余质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构建综合的指标,以及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分析,使得运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作为投资选择的基础的投资者对盈余质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本文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助于完善现在的理论成果,也更充实了研究的成果,对盈余质量的深入分析研究,也为今后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路。

在现实意义上,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的盈余操纵案件也是时常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所以这些都引起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的关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质量的高低的评价,不仅仅是帮助投资者能够正确的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可以让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与财务风险有深刻的,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评价也能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和平稳的发展。

1.2国外研究现状

在分析盈余质量的方式方法上,国外学者们与国的有着不同的着重点,在国外,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是尤其重视的。而在国,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中一方面在对盈余质量的定性分析上,另一方面在定量研究上。

1.2.1国外研究现状

而现在的国外学者对盈余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中,有基于盈余具有时间序列性质,盈余的反应系数(ERC),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三个角度评价盈余质量。从盈余具有时间序列性质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有,Lipe(2009)提出“如果是未来的盈余持续性越强,公司盈余质量就越高”;Choi(2010)在他的文章中表示“盈余的持续性,即:在未来经营中,能够保持或在现有基础上增长的可能性”;Arthur Levitt(2011)通过研究表示“管理层对盈余的管理使得在时间上看来是平稳的,但却使得盈余质量下降”。从盈余的反应系数(ERC)这一角度上研究的学者有,Komendi和Lipe(1998)表示“若是盈余的持续性强,ERC 越高,且盈余质量就越好”;Dhaliwal和Reynolds(2002)表示“当一个公司财务风险越高性,ERC越低,盈余质量越低”;Easton和Zmijewki(2010)表示“公司规模大小,不会明显的影响ERC”。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一角度研究

的学者有,Klein与Todd(2008)通过研究得出“现金流量与盈余的变动越是相关,则盈余质量越高”。

1.2.2国研究现状

国学者对盈余质量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但大多数的学者是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分为从单个指标或多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以单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陆宇峰(2009)与义宏和刚(2011)均以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来评价盈余质量;王志台(2010)则以主营业务利润来评价盈余质量;宋剑峰(2010)以ERC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以多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徐晓伟和林杰(2009)以两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高低;卜华(2011)以13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晓敏(2012)与迟艳萍(2013)均以十几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赋权;而钰珺(2012)以13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理论建立综合指标模型,来评价盈余质量高低。

1.2.3国外研究成果述评

由此来看,大部分的学者倾向于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多指标体系的分析,这对本文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本文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全面的选择评价盈余质量的多个指标,运用赋权方法,构建一个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使投资者能够易于理解和运用,并帮助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

1.3研究思路与容

1.3.1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研究,着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质量高低,并对其进行定量的评价。本文首先阐述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包括有盈余质量的涵义,盈余质量与盈余,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盈余质量的特征与影响分析;其次是依据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8个指标以2011年的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再接着是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最后是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1.3.2主要研究容

论文的主要研究容: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与容。

第二部分是对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分析,着重阐述了盈余质量的相关概念,它的特征认为有四大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上市公司的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构建。本章首先对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阐述,结合第二章的盈余质量的特征的分析与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指标,进而利用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2011年的被审计的财务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因此本文是认为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若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被视为是真实的。

第四部分是模型的应用,本文是应用于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以2011年至2013年的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应用分析。帮助识别业绩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

第五部分是总结全文,并阐述本文存在的局限性。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2.1.1盈余质量的涵义

2.1.1.1信息观下的盈余质量

公司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能使股票价格产生相应的反应,意味着会计信息对投资具有有用性,财务报告的信息观把会计信息有用性与信息含量等同。信息观认为信息含量的大小反映决策有用性,即投资者希望公司出具的会计信息与决策所需的信息更相关,以便作出适当的决策减少风险。在此观点下,盈余质量被认为是当前会计盈余,未来的会计盈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当前会计盈余能很好的的预测未来会计盈余,那盈余质量就越高。

2.1.1.2计量观下的盈余质量

计量观是指有效的市场中,计量观认为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经济盈余指的是调整资本投入与产出之后,公司净流量的变化。在此观念下,盈余质量则是指会计盈余,经济盈余两者之间相关性。越相关,则盈余质量越高。

2.1.1.3经济收益观下的盈余质量

经济收益观下经济收益是公司在现行价值的基础上计量,在期初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期末超出投入的那一部分,它讲求的是可靠的,且具有可预测的性质,而会计收益则仅讲求要可靠性。由于考虑到会计收益的缺陷,则在此种观点下,盈余质量指的是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两者之间的匹配度。会计收益越可靠,越可预测未来的收益则是越具有经济意义,越与经济收益相近,则盈余质量越高。

2.1.1.4契约观下的盈余质量

契约观下公司是各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是事先契约而定的。会计盈余是公司计量产出的重要指标,而如何计算也是契约而定的。此时就有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出现,这也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结果。

在此观点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那么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基础上计算的盈余为契约的形成与履行的状况提供证据。那盈余质量则是公司确定收益的计算过程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之间的吻合度。越是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匹配,则盈余质量也就越高。

2.1.2盈余质量与盈余数量

公司在一段时期的所获得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说的盈余数量。公司在进行业绩评价之时,盈余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对于盈余数量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看,盈余数量是指公司经营过程中净增加的财富,即当在公司股东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超出投入的那一部分财富就是从经济学角度看的盈余数量。但从会计学角度看,又有不同的解释,盈余数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期的公司的经营成果,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计算来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所以会计学角度上的盈余数量成为了必然趋势。基于各种的原因,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得公司的盈余数量与其应有的盈余数量有差异,当这种差异大时,盈余质量就低下,差异越小则盈余质量就越大。

2.1.3盈余管理与盈余质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盈余管理这一概念出现在公众面前。盈余管理在其程度和围上,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管理层对盈余的适当的程度与围的管理,能够降低报酬风险,也能够对公司带来正面的影响,此为适当盈余管理。反之,当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又或为了公司的利益,使得管理层有意识的对公司会计盈余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允许的围,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或是其它的行动来管理盈余的这一管理行为,称为过度盈余管理。过度盈余管理是非法的,使得公司的盈余不真实,对投资者欺骗,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秩序。本文所讲的盈余管理指过度盈余管理。当管理层对盈余进行过度过量的管理,必然会影响盈余质量,使得质量低下。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是使得盈余的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其它影响公司盈余质量低下的原因,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盈余管理一定会导致盈余质量不真实,但盈余质量低却不是一定是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不能由此得出存在盈余管理。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2.2.1安全性

公司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且各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所以盈余的安全性是直接受风险的影响的。虽然减少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但是不能全部的消除。所以,对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必须考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公司风险越大,则其质量就是越低。反之,盈余质量越高。

2.2.2盈利能力

盈余能力,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是投资者的最直接的关注点。所以对于公司来说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能够吸引投资者,还使得公司经营压力小,这是公司有着高质量的盈余的基础,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盈利能力持续稳定也是盈余质量高的体现。

2.2.3持续性

公司盈余能否在以后年度持续是公司盈余质量的一个特征。从近年来的造假案件可知,盈余高的公司并不代表盈余质量也是高的,盈余高的公司反而是低的盈余质量的表现。盈余的持续性的高低反映了连续获利的能力大小,评价盈余的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盈余的持续性通常是从盈余结构来看了,不同的收益对公司的有着不同的价值。会计盈余按不同的收益的持续性不同分为长期盈余(持续性盈余),能够较好的预测公司的未来的盈余;短期盈余(暂时性盈余),只是出现在本期的,不会在下期持续出现的;与经营无关的盈余,主要由会计政策变动引起的,对本期与未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所以,长期盈余在盈余中的比重越大,则盈余的持续能力越强,则盈余质量就越高。反之,盈余质量越低。

2.2.4现金保障性

盈余的变现金的能力的大小,就是盈余的现金保障性。一个公司的盈余变成现金流的能力,强调公司的盈余与现金流的匹配,只有具有相应的现金的流入才能说盈余是高质量的。现金流的稳定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如果没相应的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2)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3)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4)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4)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5)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6)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7)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7)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7)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8) 3.4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0) 4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11 4.1样本行业选择 (11) 4.2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11) 4.3盈余数量与盈余质量二维分析评价 (14) 5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15)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筹集所需的资金,可以预防和改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乏的局面,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不断改进公司的营运机制,从大方面看,也促进行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逐年增加,又加上资本市场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现象。公司的高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报表,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让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误解,从而使得因信任报表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损失巨大。进行报表修饰,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在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典型的有“紫光古汉”四年业绩造假,“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还有“绿大地”等,它们使得投资者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质量的高低。所以对盈余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关注其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对评价盈余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分析后提供一个可以对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标,从而运用其来评价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在广大的投资者做决策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正常的选择。 1.1.2研究意义 如今在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前人研究的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同时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也是较晚的。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分析和研究是相当迫切的,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对盈余质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构建综合的指标,以及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分析,使得运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作为投资选择的基础的投资者对盈余质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本文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助于完善现在的理论成果,也更充实了研究的成果,对盈余质量的深入分析研究,也为今后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路。 在现实意义上,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的盈余操纵案件也是时常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所以这些都引起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的关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质量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数据。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特点及主要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状况。 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 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角度出发,在介绍盈利质量评估的指标、方法后,结合现实情况,明确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而,结合案例,在一般的评估指标基础上,对八一钢铁的盈利质量进行评价,阐述现有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评价指标局限性

目录 一、盈利质量概述 (1) (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1)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1)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2) (四)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4)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5) (一)个案分析 (5)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局限性 (9) 三、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建议 (10) (一)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动态的财务指标体系 (10) (二)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12) (三)融合并扩展财务分析方法 (13) 【参考文献】 (15)

盈利质量分析需要结合系列财务指标,但是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质量分析,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调整。结合更多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盈利,合理决策。 一、盈利质量概述 (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盈利质量也就是盈利质量,它是上市公司会计盈利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①。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盈利或者盈利也就是企业账面盈利信息可以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可信的描述。而低质量盈利则会误导投资者。而企业盈利包括其实际收入与利得,因此盈利质量也就包括企业的收入与利得两个层面。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结合《中国企业财务通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治理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归纳为如下五个主要指标: 1.市盈率指标 市盈率也就是企业股价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每股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一般情况下,处于20-30之间,表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正常,风险相对较低②。市盈率过低则表示股价被低估,市盈率过高则表示股价可能存在高估问题并且存在较大风险。 2.净资产指标 净资产指标包括每股净资产和其他相关的净资产盈利率等指标。一般情况下,每股净资产的数值越高则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一般将每股净资产定位在2元为正常水平,低于2元则存在较大的风险。 3.市净率指标 市净率指标主要是上市公司每股股价与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情况下,市净率指标月底,则股票风险越低。 4.利润值指标 企业的每股未分配利润,或者企业理念经营累计的未分配利润或者损益,是企业未 ①苏丽群.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1. ②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5983749.html,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作者:张文仁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0期 【摘要】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这一理念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市值管理关系到上市公司及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能够促使上市公司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市值最大化转变,降低企业融资负担,使股价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内在价值,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水平,最终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角度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并提出了促进市值管理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类非流通股份流通权利的逐渐获得,市值慢慢成为企业所有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纽带,股东价值最大化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努力的目标之一。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换以及全流通后企业价值低估造成的潜在的并购压力等都使得市值管理作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上市公司的面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进行更为市场化的市值管理。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背景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关键,价值实现和增值是市值管理的目的。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管理概念,它的萌生与2005 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标杆。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操作实践后,国务院于2014年5月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入到全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阶段。 股票的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和贡献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指标。股权分置改革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已经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积极主动地践行市值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值管理方法和手段,成效不尽相同,失败的案例很多,以H公司为例: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动态 (2) 2.国内研究动态 (4) (四)主要研究内容 (6)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6)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7)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7)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 (7) 2.盈余管理的客体特征 (8) 3.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 (8) 4.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 (8) 5.盈余管理对盈余的影响 (8) 6.盈余管理的合法性 (9) 7.盈余管理的其他特征 (9) (三)盈余管理的动因 (10) 1.防亏损或避免退市动机 (10) 2.商业信贷动机 (10) I

3.税收筹划动机 (10) 4.IPO、配股、增发新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11) (四)盈余管理的手段 (11) 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11) (l)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 (12) (3)利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13) (1)商品购销 (13) (2)委托经营、受托经营或托管经营 (13) (3)转嫁费用负担 (13) (4)转让资产 (13) (5)债务重组 (14) 3.利用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14)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14) (一)房地产行业及其特点概述 (14) 1.房地产行业概述 (15) 2.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15-17 (1)周期性 (16) (2)高投资、高风险 (16) (3)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 (16) (4)综合性和关联性强 (16) (5)政策敏感性 (17) (二)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7) 四、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17) (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18) (二)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 (18) (三)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 (18) II

经济管理学院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毕业论文

1盈余管理概述 1.1盈余管理的内涵 1.1.1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或安排交易和事项等方式来实现其期望盈余,并通过财务报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欺诈行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这里的所说的管理当局主要是指懂事会、经理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或事项的安排等的最终决定权都归属于高层管理机构或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公司的管理当局是盈余管理的主体。当然,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有非管理人员参与,如一般会计人员等,但他们只是盈余管理的执行者,不属于盈余管理的主体。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披露的会计盈余。从长期(可能是几年或几个营业周期,也可能是公司的整个存续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实际盈余,但是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也就是说,盈余管理只是影响披露会计盈余,而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盈余。 3、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也就是说,人是自私的,在交易过程中总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盈余管理领域,可以认为,作为经济人的公司管理层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总是谋求自身的利益(效用)的最大化。当然,公司管理当局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多数情况下,其动机并不直接表现为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而是表现为债务契约、股权融资、避免摘牌、避税等中间目的。而管理当局的最终目的与这些中间目的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相关关系,通过这些间接目的实现其最终目的。 4、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合规但不合理的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盈余进行控制和调整,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手段。虽然它是在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但是它是通过财务报告欺诈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所以,它具有不合理性。 1.2盈余管理的基本类型 1.2.1利润最大化 管理当局为了奖金会尽量使报告盈余达到最大,只要盈余不会超过奖金计中规定的盈余上限。当关键管理人员聘期即将到期时,他们会尽可能使报告盈余最大化,一方面为了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摘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频繁曝光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得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更注重分析公司的盈利质量。本文通过对影响上司公司盈利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盈利质量的分析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现金流量 一、盈利质量分析概述 盈利质量是指盈利的重要品质,不仅考察盈利的真实性和收现性,还考察盈利效率和收益的持续性。它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为真实性的前提下,披露的财务数据能供报表使用者直接利用的程度,表明在无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盈利可靠性和持续性程度的高低。 盈利质量分析是根据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高质量的盈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期盈利应具有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能力;二是盈利的确定要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通过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地体现公司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三是盈利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通常表现为较强的收现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收入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和毛利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 二、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因素分析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会计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自身的模糊性, 以及人们所持的不同的会计观点,根据制定的主体地位不同,会计政策分为企业会计政策和宏观政策;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健程度,又可分为稳健型和激进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是决定盈利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方法会造成会计盈利质量的差异。如果企业采用过于稳健的会计政策会使盈利虚减,而过于激进的会计政策会使盈利虚增。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由于商业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许多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不能精确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劳务完工程度的确定、一些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等。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和趋利选择都会造成盈利质量的降低。 2、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通常都是由聘用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司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的雇佣和被雇佣构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和权利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函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产生了诸如代理问题和搭便车问题,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质量。大多上市公司采用奖励股份的股权激励方式,也是为了能使经理人在提升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股权的集中程度对公司的盈利质量和经营效率也有一定影响。不同的持股比例决定了股东参与制定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力,同时也决定了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意愿,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管理者素质的比较充分的了解,会采取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和管理方法。最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也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质量。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由内部人控制、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创办人,影响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及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真实性。 3、公司经营 公司经营对盈利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司整体风险和关联方交易上,公司整体风险分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此文是根据和君集团合伙人、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思勤先生在某区域上市公司协会演讲的摘要。 精彩观点: 1、市值管理有三个核心理念。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第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第三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2、我们为这个企业做了基于市值的发展战略,重新将企业推入了二次创业的轨道;然后通过市值管理价值模型,推动公司市值增长;市值增长后通过增发、并购的形式推动公司的新一轮的业绩增长,最终形成产融互动的经营局面。 3、我们对A股市场有三个基本假设,市场化改革、无效性和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的粗放性。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市值管理方法论以及我们的实践,推进A股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的效率,提升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水平,从而使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能够真正发现、支持并分享优秀公司的成长。 4、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更是你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互动的一种方式。你依赖这个方法论,通过事业、职业、专业或兴趣爱好的方式,去结交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创造价值,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顺便赚点儿钱。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市值管理,分成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第一方面是先跟大家讲一下市值管理的方法论,第二方面就是进入到这个案例的分享,第三方面讲讲我们市值管理服务的立场和价值。 第一部分:市值管理方法论 我在这里提纲挈领地跟大家做一个市值管理方法论介绍。我们认为市值管理核心理念有三点: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他们更多的思维是在供研产销上面,但如何把产融进行有效的互动,如何把EVA创造而不是利润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很多公司实际上是缺乏这个思维的。第二个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它是一套很完整的经营体系;第三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这三个理念是我们认为是市值管理最核心的三个理念。 第一个理念,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核心的就是下面这张图,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第一个市场是资本市场,这个市场的经营目标是市值。第二个市场是产品市场,这个市场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利润。实际上我们了解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右边,就是产品市场。每天供研产销思考的是利润问题,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有左边这套思维,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把这两种思维有效地融合。实质上市值管理核心的一个思维就是:第一,一家公司必须具备产业和资本两种思维,而且必须进行产融互动;第二,必须认识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股东财富来说,市值是终极指标,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第三,利润做的好不好会影响你的市值,这是经典的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但很少有人思考,反过来也是一样成立的,就是市值的高低同样也会影响你的利润和企业发展。 第二个理念就是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在我们的方法论里面,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分成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司的一切”。简单地来理解,一个公司的市值是由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就是E乘以PE。如果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它应该就是把和市值相关的所有影响E的重要因素和所有影响PE的重要因素都有效地进行管理。在我们的方法论里,影响E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个:第一个,这家公司的产业布局和性质是怎样的,是多元产业还是单一产业,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是周期性产业还是非周期性产业,是政策支持性产业还是政策退出型产业等;第二个,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每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汪 洋 (渤海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摘要]盈余质量是公司财务报告中盈余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表现。尽管一家公司的财务决策并不只依赖盈余 质量一个标准,但它已逐渐成为投资者掌握公司价值的有效工具。随着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日渐成熟,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必将受到各方的关注,对公司的经理人而言,通过盈余管理行为美化公司的账面盈余,会降低盈余的质量,不一定有利于公司的股价; 对投资者而言,不能只看到盈余的表面数据,更要对深层次的盈余质量加以关注,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盈余管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 A Eval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ListedCompanies'EarningsQuality WANGYang Abstract:Earningsqualityisthereflectionoftherelativityandreliabilityofearningsinformationinacompany'sfinancialreport.Al-thoughthecompany'sfinancialdecision-makingnotonlydependsonthestandardofearningsquality,ithasgraduallybecomeaneffectivetoolforinvestorstoassessthevalueofthecompany.Withthematuringoftheparticipatingsubjectsinsecuritiesmarkets,thequalityoflistedcompanies'earningsisboundtobetheconcernedbyallparties.Forhandlers,theadministrativebehaviorbymanipulatingthebooksurpluswillreducethequalityofsurplusandnotalwaysmakesforthestockprice.Forinvestors,inordertomakerightinvestmentdeci-sions,theyshallnotonlyfocusonthesurfacedata,butalsotheunderlyingearningsquality.Keywords:listedcompanies,earningsquality,earningsmanagement,influencingfactors [收稿日期]2012-11-19 一、盈余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盈余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评价经营者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实证会计研究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盈余质量是企业会计盈余的优劣程度。会计盈余高并不意味着盈余质量好,因为会计盈余并不等于现在或未来的现金存量,也不等于现在和未来要发生的现金流量,因此盈余质量在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盈余质量评价是指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对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的评价。盈余质量评价的目的应该服从于财务报告的目的,即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应有利于投资者透视报告盈余的可靠程度及其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进而进行投资决策。具体说来,盈余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判断同一公司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公司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差异,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 偷漏税等原因,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盈余,因此,如何分析和识别企业的盈余质量的优劣程度,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 二、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一)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尽管现在还没有可以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统一标准,但从理论上讲,可以对高质量盈余和低质量盈余两个极端情况作出合理的区分。如果财务报表盈余数据是对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价值创造力和企业可信任力的评价依据,那么这项盈余就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反之,低质量盈余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上的盈余对公司过去的、目前的经济成果以及将来经济前景的描述具有误导性。 1.经济收益观下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标准 在经济收益观下,对现行会计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就是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匹配程度,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越接近,说明会计盈余的质量越高。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会计目标体现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行,且其准则的制订充分体现了收益确认的资产负债观,也就是收益的确认更多地体现为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变动,目前的会计收益不仅包含营业收益,而且包含了持产收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距已然缩小,提高了会计收益的决策相关性。但由于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无法普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 第2013年第1期(总第413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2013TotalNo.413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3)01-0101-03101--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2-5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5) 2、债务契约动机 (5) 3、避税动机 (5) 4、政治动机…………………………………………………………5-6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6-8 1、收入的不当确认或虚假确认收入 (6) 2、虚假确认费用………………………………………………………6-7 3、利用关联方交易 (7)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7) 5、操纵各项准备的计提………………………………………………7-8 6、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8)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8-10 1、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9 2、资本市场的完善 (9)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9) 4、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9-10 5、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10) 6、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 (1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目前,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操纵手段、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市场参与

者的游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为了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在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政策时留有余地,会计人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使得会计准则具有所谓的弹性,这些弹性在某些方面能够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者的需要。但当这些弹性被“过度开发”时,滥用这种弹性的盈余管理便随之出现。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个重要的会计问题。 关键词:操纵手段;控制措施;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管饭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受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受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受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受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受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 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

利润质量分析方法

企业利润质量分析和判别方法 摘要:最近几年,企业的利润质量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利润质量是判断企 业盈利能力强弱、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判断企业价值的大小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 利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有些企业由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资金链断裂,造 成盈利性破产,为此,进行企业的盈利质量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利润质 量呢?利润质量是指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的结构是否合理,利润是否具 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营业利润的形 成过程、利润质量、利润结构,利润质量评价 关键词:营业利润的形成;利润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判断;利润质量评价 一、营业利润的形成 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准备,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通常营业利润越大的企业,效益越好。我们应当选择主要业务利润高于其他业务利润的企业,其他业务利润主要用来发展主营业务并且投资收益来源于产业性投资。 二、利润质量的分析 1、会计处理基础方面分析 权责发生制造成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异,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权责发生制不是以现金实际的收支期间作为确定收入或费用的期间,而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作为确认期间。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已发生的成本进行配比的结果(无论是否当期收到或支付现金)。如果当期有盈利,企业财富得以增加,企业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分配给投资者、对外投资等,但利润能否满足以上目的,主要取决于相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多少,如果没有应收应付或应收应付项目相等,那么当期利润有足够的保障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或用于分配等;如果应收项目大于应付项目,企业创造的利润就有一部分占用于债权资产上而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分配,如果占用过多,甚至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尽管企业账面利润一直处于理想状态,如债权资产占用过多,长期现金不足,就会爆发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 2、盈余管理方面分析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如薪酬、职位)或企业利益(如上市、借款、避税)等原因,在会计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由于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给了企业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其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修正企业盈余,达到粉饰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所以,利润质量从而被降低了。 3、企业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分析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企业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去欺骗委托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委托

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修订稿)

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规划方案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一、市值管理介绍 (2) 二、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实践 (3) 三、****市值管理方面的不足分析 (6) 四、****市值管理的方案 (8) 第一步,明确公司战略定位 (9) 第二步: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以优质资产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 (9) 第三步,****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10) 第四步,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 (10) 五、****市值管理时间表 (13)

摘要: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进入了全流通的新时代,同时也宣告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这一概念迅速成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市值管理理论的研究和交流持续升温,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实践如火如荼。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结合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进行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及市值管理到底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 一、市值管理介绍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或借壳实现了上市,股东价值得到了巨大的市场溢价,人们越来越把企业作为一个商品来考虑,这为企业本身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逐步过渡到股东价值最大化。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重大变革,中国证券市场实现了全流通。在全流通下,由于大小股东利益在市值这个标杆上实现了一致,市值的意义和作用得到了空前提升,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将市值作为关键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市值作为政策取向,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将市值作为重要保障,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支付能力将市值作为根本前提,

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有相当的必要。会计盈余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他是企业决策者,投资者,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的依据,也是一个企业经营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盈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取得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等。同时从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企业的一系列契约组合包括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之间的契约,都是一种委托代理管理,但往往各个关系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作为企业管理者,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去采用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者有必要对盈余质量做出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它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引擎的作用,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冷热,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它 对提振我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而盈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对房地产行业盈余质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更进一步的了解盈余质量的状况,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府,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有利的判断依据,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出一些影响房地产盈余质量的特殊因素,并将部分特殊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对于这个特殊的行业的发展政策意见上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会计盈余就开始了评价盈余质量的实务活动,但盈余质量的理论研究则是在会计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开始的。财务分析收益质量法倡导者之一奥格洛弗(O’Glove)1987 年在他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收益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中,将收益的持久性作为收益质量的主要问题。自从1968 年,Ball和Brown[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上发表了“会计利润数字的经验性评价”一文,一场大的会计革命就此发生了。2002 年 1 月,美国会计学会(AAA)专门召开了“盈余质量”研讨会,对盈余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盈余质量被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而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后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了。Collins 和Kothari(1989) Easton和Zmiewski(1989) 验证了盈余反应系数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证券的β系数越高,风险越大,盈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合并会计报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或

构造规划交易事项等经营手段向企业外部一切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非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影响其他以会计数字为依据的有关契约的履行结果的行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角度进行分析,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委托代理带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会针对经营者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利润(或减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当出现实际经营业务没有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况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往往通过管理盈余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2.债务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上市公司不敢轻易违反这些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债务契约中规定的条款限定底线,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上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会计手段 1.利用准备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根据自身需求高估或低估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长 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上市公司计 提减值准备具有主观性,会计人员能够在追溯调整的年度或者其后的 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相对应减少当期利润,而在以后年度处置 该项资产时,能够冲回所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相对应年度利润。 2.利用营运资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为避免摘牌停止上市,很多上市公 司通过其他应收应付款实行盈余管理。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应付 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不过有些公司这两个科目的余额巨大,往往 和应收应付款不相上下,显然这种现象和管理者实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 3.利用“线下项目”实行盈余管理利润表中的“线下项目”具体指投 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及补贴收入等项目。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正是成 功地利用了涉及“线下项目”的交易以达到监管部门对指标收益的要求。为达到配股资格,处于配股边缘的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些非经营性 项目增加收益。同时,前一年度发生亏损的公司往往通过涉及这些项 目的交易在当年度扭亏为盈,而当年亏损的公司则利用交易的方式进 一步降低报告期利润。 4.利用资本利息化调节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更隐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 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5.利用多种形式的“利润存储器”部分企业会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 对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实行盈余管理,在业绩良 好时多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非会计手段 1.关联交易因为关联方之间存有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交易实行盈 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水平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实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 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 费用调节利润等。 2.会计处理的时间差部分上市公司为在年度结束时能给股东丰厚的报酬,往往借助跨年度调节利润。传统做法是:在本年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不合格为由冲回;或者先与第三方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 3.利用生产经营活动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提升报告盈余,往往通 过日常经营活动实行调节,如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以减少折旧 费用;对存货水平的估计、存货发出和采购时间实行人为操作;调整 收款政策等。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 1.规范公司治理公司结构,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健全 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 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 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作用;再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是股东目标成为管理目标,消除 管理者的利益障碍。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小盈余管理空间一方面,准则 制定部门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 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准则和方法,如会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