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

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7.写出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3.()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4.()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6.()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7.()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

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

2. 土壤肥力

3. 土壤剖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5. 请列出至少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五、论述题

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一、填空

1.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

2.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

3.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4.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二大类。

5.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6.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7.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8.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9.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10.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

毫米。

11.土壤粒级按国际制可分为()、()、()、()四级。

12.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四类。

二、判断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土壤胶体是一种矿物。

4.()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5.()花岗岩是变质岩。

6.()板岩属于沉积岩。

7.()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8.()土壤颗粒大小差别非常大,但都是圆球形。

9.()质地即指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

10.()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的含义是一样的。

11.()土壤质地也叫土壤机械组成。

12.()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粘粒含量。

13.()壤土发老苗也发小苗。

14.()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

15.()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16.()砂质土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17.()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

度不同而已。

三、名词解释

1. 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2. 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4. 土壤母质

5. 土壤粒级

6.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

四、简答题

1.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可分为几大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2.岩石有哪些类型?岩浆岩按SiO2含量和成因、产状分为哪几种类型?

3.粒级按国际制和苏联制如何划分?

4.质地的概念是什么?按国际制标准它可分为哪几大类型?

5.不同质地的土壤生产特性如何?

6.一般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为什么?

7.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一、填空

1.土壤腐殖质可分为()和()两大组分。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但具有()。

4.富里酸的酸度比胡敏酸()。

5.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电,也带()电,但以()电为主。

二、判断题

1.()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2.()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而且具有可逆性。

3.()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绝大部分。

4.()腐殖质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5.()富里酸的总酸度比胡敏酸大。

6.()氨化作用只能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7.()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8.()土壤中氮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9.()胡敏酸呈可溶状态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强酸性。

10.()胡敏酸的分子量大于富里酸。

11.()同一土壤中形成原始腐殖质的单分子完全相等。

12.()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的粘结力大,比粘粒的粘结力小。

13.()硝化过程没有微生物参与也能发生。

14.()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15.()只要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不断地提高。

16.()只要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有机质

2. 土壤腐殖质

四、简答题

1. 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

2.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一般可分哪两个阶段?

五、论述题

1. 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3. 比较HA和FA的异同点。

4. 以蛋白质为例说明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第四章土壤孔性和结构

一、填空

1.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

2.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3.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

4.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

5.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大类。

6.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7.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容重比砂质土()。

8.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

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

10.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二、判断题

1.()比重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2.()土壤密度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3.()土壤密度永远比土壤容重小。

4.()春天的土壤感觉松软是由于春风的作用。

5.()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

6.()颗粒排列很紧的土壤,其总孔隙度小,但通气孔隙相对较多。

7.()砂土的总孔度大于粘土。

8.()土壤孔隙可按其真实孔径来研究。

9.()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体类型为柱状结构体。

10.()土壤的宜耕期是指土壤适宜耕作的时期。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孔隙

2. 土壤密度

3. 土壤容重

4. 土壤孔隙度

5. 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

6. 土壤团粒结构

四、简答题

1. 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几类以及每类的具体指标?

2. 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

3. 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五、论述题

1. 论述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第五章土壤水、气、热状况

一、填空

1.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土壤水分饱和时,基质势为()。

3.土壤水分势能值()、()、()、()包括四个分势。

4.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5.土壤水汽从温度()处移向温度()处。

6.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处向土水势()处运动。

7.1907年,美国()最先运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

8.土壤汽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

9.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两大类。

10.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有()和()。

11.土壤空气有()、()、()3种形态。

12.土壤湿度愈大,土壤()也愈大。

13.土壤热能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4.土壤热容量分为()、()两种表示方法。

15.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

16.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

17.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并随容重增大而()。

18.土壤温度日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土壤温度所变化最低温度出现在()。

二、判断题

1.()非活性孔隙中保持的水对作物是有效的。

2.()烘干土即为风干土。

3.()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4.()膜状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的。

5.()某土壤含水量200g·kg-1,则1千克该土壤含水分200克。

6.()如果不断地向土壤供水,土壤水分就可以维持不饱和流运动状态。

7.()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容重增大而增大。

8.()土壤空气中水汽总是饱和的。

9.()土壤水的流动方向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10.()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稀薄的溶液。

11.()土壤水分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12.()土壤热容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

13.()土壤有效水分最高上限是全蓄水量。

14.()一般土壤水分愈高,土壤热容量愈大。

15.()垄作的土壤吸热多于平作。

三、名词解释

1. 吸湿水、膜状水

2. 最大分子持水量

3. 吸湿系数

4. 凋萎系数

5. 田间持水量

6. 土水势

7. 土壤水吸力

8. 土壤热容量

9. 导热率

四、简答题

1. 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性质?

2. 什么是土壤水分势能值,它包括哪些分势?

3. 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哪些?

4. 土壤汽态水的运动规律怎样?

5. 土壤空气与大气有什么区别?

6. 简述土壤空气发生浊化的原因。土壤空气怎样更新?

7. 土壤热能来源有哪些?

8. 土壤水、气、热相互关系怎样?

五、计算题

1. 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kg-1),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2.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g/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多少立方米?

第六章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一、填空

1.按粘土矿物结晶单位排列次序和比例划分,蒙脱石属于()型矿物,高岭石属于()

型矿物。

2.土壤胶体可划分()、()、()等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

3.土壤无机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两种。

4.当土壤悬液pH值高于等电点时,胶体带()电,吸附()离子。

5.解离出H+带负电的胶体,称()胶基,解离出为OH-而带正电的胶体叫()胶基。

6.铝氧八面体由()个铝原子和()个氧原子组成。

7.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和()两大类。

8.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两大层。

9.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三个方面。

10.由晶格内()作用产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

11.由同晶代换引起的电荷叫()电荷。

12.粘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的同晶代换作用强弱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13.pH 8.0 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

14.pH11.0的土壤盐基不饱和度为()。

15.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

16.盖德·罗依茨将土壤吸收性能分为()、()、()、()、()五类。

17.土壤吸收养分的方式有()、()、()、()、()五类。

18.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19.阳离子交换作用中交换的阳离子主要指()层的阳离子。

20.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

二、判断题

1.()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2.()伊利石属于1:1型矿物。

3.()2:1型的粘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环境pH的改变。

4.()按带负电荷数量排序为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

5.()电价数相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其水化半径小的,则交换能力强。

6.()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7.()高岭石属1:1型粘土矿物。

8.()胶胞是电中性的。

9.()胶体的永久电荷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同晶代换引起的。

10.()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1.()陪补离子与土壤胶粒之间吸附力量越大,则越能提高该种养分离子的有效度。

12.()铁铝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有利的。

13.()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植物吸收,变成

无效态养分了。

14.()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属于胶体。

15.()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磷素的化学固定量较少。

16.()在水田施用硝态氮比较好。

17.()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不能代换出被胶

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

18.()在无机胶体中,CEC从大小顺序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

2. 同晶代换作用

3. 土壤吸收性能

4. 阳离子交换吸收

5. CEC

6.盐基饱和度

7.致酸离子、盐基离子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些物质?

2. 硅氧四面体形成原因是什么?

3. 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分几种类型,各举1-2例。

4. 画图说明土壤负电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5. 阳离子代换吸收有什么特点?

6. 影响阳离子交换力因素有哪些?

7. 影响CEC因素有哪些?

第七章土壤养分和供肥性

一、填空

1.按作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为()、()、()。

2.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

3.玉米“白化苗”是由于缺乏()。

4.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溶液总浓度是()。

5.土壤()酸度是酸性的强度指标,而()酸度是容量指标。

6.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7.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性的()指标,而土壤潜在酸度是土壤酸性的()指标。

8.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

起的酸度叫()。

9.土壤酸性按H+存在方式分为()、()两大类。

10.土壤养分按植物吸取难易分为()、()两大类。

11.土壤养分主要指由()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12.土壤中无机养分常见的形态有()、()、()、()。

13.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

14.旱田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Eh为()。

15.集中施肥体现了土壤()效应。

二、判断题

1.()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都是它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2.()土壤溶液总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3.()Al3+是酸性土壤潜在酸的主要根源,它比交换性H+重要得多。

4.()北方石灰性土壤的潜在酸比南方酸性土壤高,是因为石灰性土壤CEC比酸性土高所致。

5.()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酸性土壤。

6.()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其pH值升高。

7.()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高,所以它们比微量营养元素重要。

8.()反硝化过程就是土壤N素的无效化过程之一。

9.()反硝化过程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利用。

10.()肥料三要素是指钙镁硫。

11.()钾在土壤中可分有机态和无机态。

12.()土壤矿物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中不含N素。

13.()土壤无矿物态氮素。

14.()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15.()土壤中无有机态钾。

16.()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好。

17.()土壤中有含氮的矿物。

18.()微量元素的全量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因此,可以用来表征作物是否缺乏的标准。

19.()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钙磷酸盐。

20.()在中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21.()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潜在酸。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养分、速效养分、迟效养分

2. 活性酸、潜在酸

3. 离子饱和度

4. 缓冲作用

四、简答题

1.按植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哪几类?

2.土壤酸、碱来源有哪些?

3.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作用?

第八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一、填空

1. 土壤退化指()的减少和()的降低。

2. 选择评价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原则有()、()、()、()。

二、判断题

1. ()土地沙漠化一般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2. ()在干旱草原地带过度的农业开垦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我国耕地中有80%左右属于中低产田。

5.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

过程。

6. ()土壤流失的防治就是以预防为主,在土壤流失严重地区应先保护后利用。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地)退化

2. 土壤流失

3. 土壤盐渍化

4. 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

5. 土壤质量

四、简答题

1. 土地退化的后果是什么?

2. 我国土壤退化的自然社会条件制约有哪些?

3. 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怎样?

4. 我国沙漠化土壤(地)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5. 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及危害有哪些?

6. 土壤流失、土壤盐渍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7. 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8.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有哪些?

9. 土壤沙化、土壤流失、盐渍化、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防治措施分别有哪些?

10. 选择评价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条件有哪些?

第九章土壤形成、分布、分类

一、填空

1.自然土壤形成实质是()、()矛盾统一发展的结果

2.草甸化过程是土壤表层的草甸腐殖质聚积过程和受地下水直接影响的下部土层()的

重叠过程。

3.俄国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指出土壤是()在()、()、()、和()的综

合作用下逐渐发育下而成的。

4.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5.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有()、()、()。

6.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采用()级分类制,即()、()、()、()、()。

7.《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土纲、亚纲、()、()、土属、土种、亚

种等分类单元。

二、判断题

1.()土壤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三、名词解释

1. 白浆化过程

2. 粘化过程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说明其要点。

2.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地理分布类型有哪些?

3.吉林省主要有哪些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第十章黑土、黑钙土

第十一章暗棕壤、白浆土

第十二章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水稻土

一、填空

1.黑土形成过程包括()、()两大过程。

2.黑钙土按成土特点主要分为()、()、()、()四个亚类。

3.暗棕壤的成土过程可分为主要包括()、()。

4.白浆土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5.盐土按地形特点可分为()、()、()、()四个亚类。

二、简答题

1.暗棕壤、白浆土各有什么优缺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精品)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异嗜性抗原 3.细胞因子 4. 调理作用 5. 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 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 转化酶是: A.C3b4b B.C4b2b C.C 3bBb D.C3bnBb E.C4bnBb 3. 抗原表位: A.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1个Fab和2个Fc B.1个Fc C.2个Fab D.2个Fab和1个Fc E.1 个F(ab′)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7.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土壤学重点试题库

名词解释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肥力。 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因受环境条件以及土壤管理等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或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既反映土地质量的好坏,又表明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壤圈:地球表面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相交界并进行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圈层 土壤生态系统:是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构成的整体。 原生矿物: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同晶替代:矿物结晶时,有些原子(离子)可被性质相似大小相近的其他原子(离子)替换并保持原来的结构。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土壤腐殖质: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此可知,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 土壤矿质化过程:是指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形成的腐殖质数量值。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在土壤微生物所分泌的酶作用下,将有机质分解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物合成为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 矿化率:每年因矿质化作用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腐殖化作用 激发效应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土壤学试题库

一、名字解释 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学: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形状、利用和改良的一门科学。 土壤肥力: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植物生长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土壤发生层:土壤形成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壤堆积层:由于地质作用或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堆积层(幼年土) 地质学: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科学。 矿物:(狭义)岩石圈中化学元素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包括地壳矿物、宇宙矿物、人造矿物等。 岩石: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岩浆岩: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各种地质作用的沉积物,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紧、硬结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放行平行裂开的性能为解理。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风力、水流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岩石疏松等机械破坏过程。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土壤动物:长期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或地表凋落物层中的动物。 土壤微生物:生活在土壤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根际: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根际效应(R/S):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的现象。 根际微生物:植物根系直接影响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 菌根: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 根瘤:原核固氮微生物侵入某些裸子植物根部,刺激根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包括土壤中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积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一定作用下,转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量。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土壤质地: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最新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6分) 土地资源——国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 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 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5分共40分) 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农业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的影响。 3.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4.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 二、论述题 1.土地整治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2.土地利用中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D )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 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 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ESP : 即碱化度 = Na +交换量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 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 2,NO 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 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 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 土壤能吸 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 系___、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 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 _2∶1____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 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是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 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 水率下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 况下是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 解有机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 壤___、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 质量作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 同种异型抗原( A) A.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 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E ) A.2 B.3 C. D. E. 3.哪两类的H 链有4 个功能区:(B ) A.和 B.和 C.和 D.和 E.和 4.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 转化酶是(A) 5b6789n 4b2b3b 4b2b 3 5b678 5.半抗原:(D ) 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没有免疫原性E.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限制性有关(A)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E.①+④ 7.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D 12345-9 13245-9 C. C14325-9 14235-9 12453-9 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区区区 区区 9.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 E ) A.网络性B.重叠性C.多效性D.高效性E.特异性 10.人类的定位的染色体是D A.第9 对染色体B.第17 对染色体C.第2 对染色体D.第6 对染色体 E.第22 对染色体 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C ) 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 C.同种异体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 12.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B A.2 段段 (’)2 段′段 C.2 段′段 段段 (’)2 段段 13.免疫对机体( 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B.有利C.有利也有害 D.有害E.无利也无害

《土壤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 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 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11、简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 12、土面蒸发需要哪些条件?又包括哪三个过程? 13、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上的差异? 14、简述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日变化规律? 15、简述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6、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17、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8、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19、简述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20、土壤粘结力的本性及影响粘结性因素如何? 21、我国土壤退化是如何分类的? 2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如何? 23、土壤质量评价参数指标是如何选择的? 24、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25、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 1、试述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2、试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和生态环境上作用及其条件途径? 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其改良途径? 4、试述团粒结构形成的机制? 5、试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作用及其改良途径? 6、试述华北农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状况? 7、试述酸性土成因? 8、试述碱性土成因? 9、试述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关系? 10、试述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姓名: 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B.IgG Fc受体C.C3b受体D.DHA受体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D.能结合补体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受体IL-4受体、IL-2.B 受体IL-2受体、IL-6.A. C.IFN-α受体、IFN-γ受体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