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模具顶块设计标准规范

机动车模具顶块设计标准规范

一、概述

顶块顶出是制品顶出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针对我司情况,制定汽车模具顶块设计规范。

二、设计规范:

2.1汽车模具顶块的设计规范

2.1.1 汽车模具顶块分型面的设计

设计原则:

①顶块的分型面距离筋位的内壁0.2~0.3mm,如下图1所示:L1的长度为0.2~0.3mm.

②当产品筋位上有圆角时,如下图2所示,设计顶块时不要把圆角设计在顶块上,但要注意顶块顶住的胶位的宽度L要≥1.5mm.当L比较小时可以建议客户改小圆角或取消此圆角

③顶块的分型面尽量避免有插穿(由于顶块是运动的部件,时间一长插穿容易错位,引起产品出飞边)。

④当顶块需要装入前模配夹线时,顶块的分型面上要作一个凸台实现精确定位。

⑤顶块的四周一定要有斜度,通常情况下四周斜度3度。 (一般长时间运动后,顶块顶出后头部容易晃动,如果4周不做斜度,则在复位时容易卡死)

设计举例:

1:(B2599 仪表板)

2:(B2319 保险杠)

3:(A9144)

2.1.2 汽车模具顶块杆直径的设计

常用顶块杆的直径有∮12(尽量不要使用),∮16,∮20,∮25,∮30,∮40,∮50。其中∮16,∮20,∮25最常用。∮40,∮50主要用于保险杠中的大顶块。

2.1.3汽车模具顶块的固定设计

⑴顶块杆的尾部的固定:

为了方便技师的研配,现取消带丝顶杆的使用。顶块杆的尾部均用螺钉直接固定在B2或B3板上。常用顶块杆对应的固定螺钉的规格见下表所示:

顶块杆直径12 16 20 25 30 40 50

固定螺钉M6 M8 M10 M12 M12 M16 M16

①设计顶块时如果由于结构限制要设计∮12的顶杆,则要用M6的螺钉固定,由于此螺钉在顶出时存在断裂的风险。必须要通过评审确认后才可以设计。

②当顶块用单杆固定,需要在杆尾部加止转时,止转边直接加工在B2板上。

③在订购顶块杆时长度方向上留 0.5mm的研配余量:即理论长度100,订购100.5,零件图也画100.5。

④固定杆的螺钉上要加弹簧垫圈。

⑤顶块杆深入模板的深度10~20 mm(D:顶块杆的直径)。

⑥B4板上要设计螺钉拆装孔。

⑵顶块杆的头部的固定:

设计要点:同一个项目的都做成一直的头部固定方式,技术经理控制。

①顶块和顶块杆用螺钉固定。(首选)

②顶块和顶块杆用楔紧块固定。(其次)

③顶块和顶块杆用销钉固定。(最后)

注意:当用销钉固定顶块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销钉的摆放应和模具TOP方向垂直,防止在顶块顶出时销钉掉下来碰伤前模。

②如果采用在顶块杆中间穿一个销钉固定,则一定要注意销钉直径的大小,保证杆的强度,防止杆断裂。

销钉直径约等于1/3的杆的直径即在顶块杆中间穿一个销钉后,两侧的厚度B要≥销钉孔的直径。

见下表所示:

顶块杆直径12 16 20 25 30 40

销钉直径 4 5 6 8 10 12

设计举例:

①螺钉固定:

②楔紧块固定:

③销钉固定:

设计要点:

①顶块杆在顶块中单边避空0.05mm. 例如:∮16的杆,孔建腔为∮16.1,零件图公差为∮16.1±

0.03mm。~

②如果用螺钉固定,则顶块杆深入顶块8mm即可。

③对于小模具,封胶尺寸L:5mm,对于大模具建议封胶尺寸L:8mm(即螺钉胚头孔距胶位的距离L)。

④顶块杆在模板中的配合段为1.5D

⑤单杆顶块∮16、∮20,需要设计中间的导滑套,∮25以上的就不需要设计中间的导滑套。

⑥双杆顶块都不设计中间的导滑套。

2.1.4汽车模具顶块的止转设计

设计原则:

①当顶块的长度≥65mm时,顶块设计两个杆,<65mm时顶块设计一个杆。

②当顶块用一个杆固定时,顶块杆的头部和尾部都要加止转

③当顶块用两个杆固定时,只用顶块杆的尾部加止转。

设计举例:

1: B2599 仪表板

2:B2599 仪表板

注意:

①当顶块杆和B2或B3板之间的固定螺钉为M6时,一定要在杆的中央设计止转边,防止螺钉断裂后撞坏

前模。

②当顶块杆和B2或B3板之间的固定螺钉≥M8时, 杆的中央不需要设计止转边。

设计举例:

1:B2599 仪表板

具体设计尺寸见下图所示:

2.2汽车模具顶块的应用2.2.1用于深腔侧壁的顶出设计举例:

1:B1718 转向罩

2:B2599 仪表板

2.2.2用于一些筋位较多需要顶出力比较大的地方

设计举例:

1:B0976 风道:制品平均壁厚1.4mm,顶出必须用顶块,如用顶杆会顶白,顶痕。

2.2.3用于防止粘斜顶,需要强制定位的地方

设计举例:

1.(8401 格栅)

2.(B1718 转向罩)

2.2.4用于辅助斜顶脱出倒扣的地方

设计原则:

①当斜顶沿着倒扣方向运动铲胶时可以在斜顶上面设计顶块顶出

②当斜顶沿着倒扣方向运动和产品上的筋位干涉时也可在斜顶上面设计一个顶块来减小斜顶头部尺寸。

1.(8813 门板)

设计此机构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为了防止斜顶首先运动顶出而被卡死,要在其和顶块接触的面上做一个3度的斜度。

②顶块下面要留出斜顶脱出倒扣运动的距离,防止干涉。

2.2.5用于螺钉柱或焊接柱的顶出(可代替司筒针或由于壁厚而无法设计司筒时用)

设计举例:

1:8813 门板

2:A9395 门板

3:(B1901 格栅)

2.2.6实现斜顶的强制复位用

设计原则:对于较大的斜顶,尤其是前模做皮纹时。为了让斜顶复位到底可以设计一个顶块插入斜顶中,来实现斜顶的强制复位。

设计举例:

1:(A9144)

注意:此种机构设计注意以下两点:

①顶块和斜顶向接触的面要有斜度。

②为了技师研配斜顶和顶块之间要设计销钉。

2.3汽车模具顶块的布料与加工

2.3.1 双杆固定的顶块的布料与加工

设计原则:在设计双杆时,按照工艺板的距离来设计双杆的距离。布料时把20mm左右的装夹余量留在顶部,四周留0.5~1mm的余量。

底面的工艺螺孔就可以直接在固定杆的螺钉过孔上攻牙。只要在顶面设计工艺螺孔即可。具体见下图所示:

加工步骤:①收住顶面的工艺螺孔,加工底面上杆的固定孔和四周的斜面②收住底面的工艺螺孔,加工顶面的胶位

2.3.2单杆固定的顶块的布料与加工。

Ⅰ:顶块的底面可以设计两个工艺螺孔

设计原则:对于单杆固定的顶块,布料时,把20mm左右的装夹余量留在顶部,四周留0.5~1mm的余量。顶面和底面都设计两个工艺螺孔。具体见下图所示:

Ⅱ:顶块的底面无法设计两个工艺螺孔

1.顶块的侧面可以设计虎钳装夹面

设计原则:虎钳装夹面的高度H=1/3L,且H≥10. 这样胚料的底面就不用再设计工艺螺孔,只在胚料的顶面设计两个工艺螺孔即可。具体见下例所示:

加工步骤:①收住顶面的工艺螺孔,加工底面上杆的固定孔和四周的斜面及虎钳装夹面②用虎钳装夹住上图所示蓝色面加工顶面形状

2.顶块的侧面无法设计虎钳装夹面

设计原则:当顶块的高度H比较小。无法设计大于等于10mm的虎钳装夹面时。顶块的布料方式:在顶块的一个侧面留15~20mm的装夹余量,其他3个侧面和顶面留0.5 ~1mm的余量。

加工步骤:①用虎钳装夹住顶面,加工底面上杆的固定孔②用虎钳装夹住底面加工顶面形状③装夹住A处用线切割割出4个侧面。

2.4汽车模具台阶顶块的设计

设计原则:

当顶块设计斜面上,即顶块两侧高度落差较大时,为了①保证顶块槽的强度②降低加工难度③减小技师研配量。在设计顶块时把顶块设计成台阶顶块。

设计举例:

1:B0978 安全气囊骨架

汽车模具油路设计规范

一、概述: 当模具由于设备要求和结构决定需要采用油缸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油路的设计, 本规范特对模具设计过程中的顶出油路和抽芯油路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进行总结,由于设计方法繁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需具体的对待。 二、设计规范: ⑴、顶出油缸二个,油缸固定在针板上,油路集成方铁上。无齿轮分油器 参考模具:B2215(设计者:王磊) 油缸规格:HEB油缸Z250-103-50/32/100-209/S7 ,(A0,B0长宽尺寸:750X650) 油缸固定方式:油缸与针板固定连接。顶出油路设计在方铁上。如下: ⑵、顶出油缸二个,油缸固定在B0上,油路集成方铁上。无齿轮分油器 参考模具:B2595(设计者:唐长虹)

油缸规格:HPS油缸VBL 050 M1 F9 L1 70 ,(A0,B0长宽尺寸:700X400)油缸固定方式:油缸与B0固定连接。顶出油路设计在B0板上。如下

⑶、顶出油缸四个,油缸固定在针板上,油路集成B4板上。有齿轮分油器 参考模具:B2599(设计者:巴连磊) 油缸规格:HPS油缸HVB S 08 200 2 V 0(Port Location Head①Rear ①) ,(A0,B0长宽尺寸:1800X1000) 油缸固定方式:油缸与针板固定连接。顶出油路设计在B4板上。如下:

⑷、顶出油缸二个,油缸固定在B0上,油路集成B0板上。无齿轮分油器 参考模具:B1715(设计者:陆旭升) 油缸规格:HPS油缸VSM 050 MS 1 V 180 S 65 ,(A,B板长宽尺寸:1180X800) 油缸固定方式:油缸与B0固定连接。顶出油路设计在B0板上。如下: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罩盖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题目名称罩盖模具设计 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2班学号 2 学生姓名 _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设计课题 (3)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3) 四、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7) 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8) 六、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9) 七、排气槽的设计 (10) 八、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1) 九、总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11) 十、结论 (13) 十一、参考文献 (13)

一、设计课题 罩盖,结构如图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ABS。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1、塑件工艺分析 (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大,适合与注塑成型。 (2)精度等级公差要求等级较低,能够完成。 (3)脱模斜度ABS属于无定型塑料,成型收缩率较小。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3.1、分型面为位置的确定

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却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如图: 圆柱形形芯包紧力的计算: P=EST/R E=塑料弹性模量S=塑件收缩率T=壁厚R=最大径向尺寸经计算后模的包紧力比前模大,故塑件可以留在后模。3.2、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1)型腔数量的确定该塑件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摸多腔的结构形式。同时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大小关系, 以及各种成本费用的关系,初步定位一摸两腔的结构形式。 (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多腔模式尽量采用平衡式排列布置,且要力求紧凑,并与浇口开设的位置对称。由于该设计采用的 是一摸两腔的布置,故采用直线对称排比。如下图: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课题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引言 在工业产品中,板材件占据了一个大比例。许许多多的机械零件,产品覆盖件都是用板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研究板料的成形方法对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板材成形方法有许许多多种,其中冷冲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冷冲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工序。 冷冲压过程主要依靠冲模和压力设备完成加工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率很高,操作简单。而且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小到钟表的秒针,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冷冲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课程即将结束之时,为了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和模具的设计,我将选择了一个垫片零件。通过设计冲裁模实现零件的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目录 引言 .............................................................................................................. I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 零件要求 (1)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设定 (2) 二冲模设计相关计算 (2) 2.1 排样的相关设计与计算 (2) 2.2 冲裁力的计算 (3) 2.3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4) 2.5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5)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7) 3.1 横向送料定位装置设计 (7) 3.2 纵向送料定位装置的设计 (8) 四标准件的选用 (9) 4.1 模座选用 (9) 4.2 压力机选用 (10) 4.3 紧固件选择 (10) 五模具加工工艺 (11) 5.1 凸模加工工艺 (11) 5.2 凹模加工工艺 (11)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1.3>. 1.4>.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 3.5)

3.6)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模具课程设计范本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3)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冲压工艺性分析 (6) Ⅲ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6) Ⅳ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9)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15) Ⅰ确定冲模类型机结构形式 (15)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15)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18) Ⅴ、弹性元件的设计 (24) Ⅵ模具零件的选用 (26) Ⅶ冲压设备的校核 (28) Ⅷ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9) Ⅸ模具装配 (31) 设计总结 (35) 参考文献 (36)

前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课程设计说明书(瓶盖形状注塑设计)

目录 0引言 第1章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塑料性能分析 (2) 1.3尺寸精度分析 (2) 第2章分型面的选择 (4) 2.1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4) 2.2 确定型腔布局 (5) 第3章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 (6) 3.1注射机的选择 (6) 3.2注射机的终选 (7) 第4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8) 4.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8) 4.2 主流道设计 (8) 4.3 分流道的设计 (9) 4.4 浇口的设计 (9) 第5章模具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12) 5.1确定模架 (12) 第6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14) 6.1 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14) 6.2 脱模机构的设计 (14) 6.3 合模定位和导向机构设计 (16) 6.4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冷却系统) (17) 6.5 排气系统的设计 (18) 第7章成型设备的选择及校核 (19) 7.1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19)

第8章模具特点和工作原理 (21) 8.1 模具的特点 (21) 8.2 模具的工作过程 (21) 第9章设计小结 (22) 参考资料 (2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他模具,在模具行业比重也逐步提高。 塑料模具制造的方法很多,例如:注射、挤出、传递、压缩、粉末冶金、铸造、热成型等等。其中注射成型是当今市场最常用、最具有前景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因此塑料注射模作为塑料模具的一种,就具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量。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塑料模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非常重要、也是对于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应用模具设计知识和CAD软件、PROE软件应用的实践性训练,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是模具设计等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模具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塑料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论证、计算机设计、模具零件结构设计、塑料模标准件的应用、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文献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1

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 (1)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 三、制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6)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9) 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3) 六、脱模推出机构设计 (16) 七、模架的确定 (18) 八、排气槽的设计 (19) 九、导向和定位结构的设计 (20) 十、设计体会 (21)

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 本课程设计为一塑料盖,如图1-1所示。塑件结构比较简单,塑件质量要求是不允许有裂纹、变形缺陷,脱模斜度30′-1°;材料要求为PC,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塑件公差按模具设计要求进行转换。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分析 (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4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 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较好,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塑件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任务书已给定尺寸公差,未注 公差的尺寸取公差为MT5级。 (3)脱模斜度PC的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选 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1°。 图1-1 2、PC工程材料的性能分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

材料。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 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ABS 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 的抗冲击强度。 PC 树脂的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PC 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制品表面光洁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涂装性和染色性,可电镀成多种色泽。因此选PC 材料。 PC 的注射工艺参数: 1)温度 熔料温度 220~280℃ 料筒恒温 220℃ 喷嘴 220~300℃(240℃) 模具温度 20~60℃ ,设定其温度40 m T ℃ 2)注射压力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避免采用过高的注射压力,一般为80~140MPa ;一些薄壁包装容器除外可达到180MPa 。 3)保压压力 收缩程度较高,需要长时间对制品进行保压,尺寸精度是关键因素,约为注射压力的30%~60% 。 4)背压 5~20MPa 。 5)注射速度 对薄壁包装容器需要高注射速度,中等注射速度往往比较适用于其它类的塑料制品。 6)螺杆转速 高螺杆转速(线速度为1.3m/s )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就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螺杆的扭矩要求为低 。 7)计量行程 0.5~4D (最小值~最大值)。 8)回收率 可达到100%回收。 9)收缩率 1.2~2.5%;容易扭曲;收缩程度高;24h 后不会再收缩(成型后收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ABS电器盖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案例 ABS电器盖 技术要求: 1、外表无痕,表面粗糙度Ra3.2; 2、未注倒角R0.5,未注尺寸公差取MT5级精度; 3、大批量生产。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使用性能、制件技术要求和生产要求 该塑件为盖状,用于防尘。根据要求,采用大批量生产,采用注塑成型。2.了解塑件材料

ABS属于热塑性无定型料,流动性中等,溢边值为0.04毫米左右,吸湿性强,成型前须充分干燥。[1] 3. 塑件尺寸精度分析 查表(3—1)[2]和表(3—2)[2]知 40 0+0.05,250+0.05均为MT2级精度,属“高精度尺寸”,在模具设计和制造 中要确保其精度要求。 其余的尺寸无特殊要求,其尺寸公差按MT5级精度查取。 4.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①必须避免在塑件的分型面处出现毛边; ②注意通孔处不出现锐边; ③表面粗糙度只有塑件外形要求Ra3.2,其它部位没有较高粗糙度要求。5.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塑件厚度为2㎜,壁厚均匀,塑件成型性能良好; (2)塑件本身有一定斜度,利于脱模; (3)从塑件结构看,设置一个分型面。 注射机的选择 (一)注射机的初选 1.塑件的体积计算 利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可直接通过软件进行分析,查询到塑件的体积为: V件=16.14 cm3 2.计算塑件的质量 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3]查得:ρ=1.02——1.16g/cm3,根据塑件形状及尺寸,采用一模一腔的模具结构, 塑件和浇注系统的质量:W总=ρ(V件+V浇) =1.09×20.46 =22.3 g 3.注塑机的初选择 查手册[1],ABS的注射压力600~1000(105)帕,塑件较简单,取P=70Mpa (1)塑件投影面积计算A=117×60-25×40=60.20cm2 (2)型腔压力计算P腔=2/3×P=46.7Mpa (3)锁模力计算 F=AP腔 =60.2×46.7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完整版)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垫片复合模设计 黎明大学机电工程系 11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06.18 题目:

完成图示冲裁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其冲裁工艺方案。已知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0.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一.冲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有圆弧连接过度,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 要求。 (25.932 5 .429=--= c 1.5t=0.75) 3,精度分析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由于所设计的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但为了模具制造方便,最后决定采用复合冲裁进行生产。 由工件尺寸可知,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

三.模具设计计算 1,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排样图的绘制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0.8mm; 工件边缘搭边:a1=1mm; 歩距为:29.18mm; 条料宽度B=【Dmax+2a1】°-δ =[29+2×1]°-0.4 =31°-0.4mm 图2排样图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注塑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罩盖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塑料罩盖注塑模设计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 导师: 时间:2011年9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塑件工艺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ABS性能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ABS塑料的成型加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主流道的设计 9 2、分流道的设计 10 3、浇口的设计 11 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1 5、冷料穴的设计和计算 12 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2 1、零件的结构设计 12 2、成型零件的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4 六、模架的确定 15 七、排气槽的设计 16 八、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7 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17 十、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8 十一、总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19 结论 20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垫圈的冲裁模具设计 设计者: XXXX 学号: XXXXXX0 专业班级:机械XXX班 指导教师: XXXXXXX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14日 XXXXXXXXX 目录 一、零件图及要求 (1) 二、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2)

三、冲压工艺方案设计 (2) 四、排样设计 (2) 1.计算条料宽度和送进距离 (2) 2.计算材料利用率 (3) 五、计算压力中心 (3) 六、计算工序力,初选压力机 (3) 1.计算冲裁力 (3) 2.计算推件力 (4) 3.计算冲裁工序力 (4) 4.初选压力机 (4) 七、冲模零部件的选用、设计和计算 (4) 1.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4) 2.初定各主要零件外形尺寸 (5) 八、设计总结 (7) 九、参考资料 (8)

一、零件图及要求 零件名称:垫圈(图1)。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厚度:t=1.5mm。 设计该零件的冲裁模,并绘制模具装配图。图纸要求:A1图纸,CAD打印。

二、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冲裁件材料为Q235钢板,普通碳素钢,属于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冲裁件形状简单、对称,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符合冲裁件的工艺要求。 零件图中标注的外形尺寸公差等级在IT12-IT14,在冲裁件的经济精度范围内。综上所述,该零件的所有形状都可以通过冲裁加工得到保证。 三、冲压工艺方案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冲裁件具有尺寸精度不高,形状轮廓较小,生产批量大,板料厚度较低等特点,所以采用工序集中的工艺方案。 查表2-18可得凸凹模最小壁厚c=1.2t=1.8mm,考虑到经济因素,可以采用简单模结构。 综上所述,模具结构形式采用导正销定位,刚性卸料,自然漏料方式的简单冲裁模。设计一个工位,直接完成外轮廓的落料工序。 四、排样设计 1.计算条料宽度和送进距离 采用单排排样,如图2所示。首先确定搭边值。查表2-10,按矩形形状和板料厚度值,取工件搭边值mm 5.1a 1=,侧边搭边值按圆形取a=1.8mm 。 因此送料步距为: mm 25.2431cos 5.1a '1≈+=+=? D D A 采用手动保持条料紧贴单侧导料板送料,则条料宽度按式(2-4)计算,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