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 ?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 X3 = 200 X9 = 250 M = 300 X5 =

24 X3 = 60 X4 = 240 X2= 19 X20 =

30 X70 = 600 X3 = 80 X90 = 18 X4 =

2 ?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 .教学例11 :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816^3^ 2400

顺(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 , 800乘3等于2400 .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X 3-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 4.

4 .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 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 295 X9,可以这样估算300X 9,得2700 .过程如下:

235x9^2700

顶(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 )用准确数计算.

295 X9 = 2655 (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X6 .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 X3 488 X 206 X692 X 310 X

2. (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 .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 .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

例11 816x3^ 2400 4千

克)想:缈约腿于甜山

別。乘3等于24DC. 答,

大釣收大恿2430千克.

81(5X3=2443 f千克)

=^2400 (千克)、,大约()人.

位数的乘法估算

例12

295x^^2700 (米)

300

想:西,约等于加山

MOD乘9等于黔

答;丈王家禽学校犬约27 0C米.

295X5=21555 (米)

^2700 (米)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和一位数相乘.

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3课时)》教案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估算的两种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2.认识并掌握约等号的书写,能用简单的方法表达估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算的过程,能够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估算,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3.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次教材把估算内容作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既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学生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乘法,在解题中一定会有学生用笔算解决,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估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体会估算的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和同学交流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估算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的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突出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辅助学生加深对估算方法的掌握。 3.教学媒体的准备及使用环境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PPT课件,教学中需要使用Office2007以上版本及视频播放器进行演示。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7题)。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鼓励算法多样化。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下面,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兴趣。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直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X3= 200X9= 250X4= 300X5= 24X3 60X4= 240X2= 19X 2(= 30X 7(= 600X3= 80X 9= 18X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 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 分析816 是800 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 不满100 的一半50 ,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 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 的下面.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 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我示约等于,816X 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 使学生明确 295 接近300,95 过100 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教材与学生: 教材通过创设儿童商店这一有趣情境,充分电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商店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和同学们去购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商店逛一逛,大家高兴吗?商店的商品可真丰富,看一看,你都了解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商品及价格。 说一说,你买些什么? 2、出示图:小青和小强也来到了商店,同学们来猜猜他们要买什么东西呢? 二、探究体验。 1、说一说。 如果你是小青或是小强,你想买什么? 2、想一想。 小青和小强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 学生根据对话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小强要买5辆小汽车,小青问应付多少钱? 3、议一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强调:要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就需要先解决买一辆汽车多少钱的问题。 4、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解答。 第一步:求买一辆汽车多少钱? 123=4(元) 第二步: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

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数学组:刘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四.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P53例1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来多媒体上课,听说换个环境能提高大家的计算能力。那大家想不想试试? 生:想!!(出示幻灯片) 1.40里有()个() 800里有()个() 2.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2×40 (2)8×20 (3)4×3 (4)0×30 2×400 8×200 40×30 0×30000000 (设计意图:通过1的学习,为学生明白计算算理做铺垫;通过2中(1)、(2)、(3)组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让学生说出算法: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通过第(4)组的学习引出0的特性:0乘任何数都得0,为竖式的简写做铺垫。) 师:观察前三组我们可以得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 生: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 师:学的很扎实。 师:观察第四组我们可以得出? 生:0乘任何数都得0。 师:的确,0就有这个奇妙的功能! 师:我不相信这个教室真的有提高计算能力的魔力。再来一道。

(二)探究新知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要求列竖式计算) 160×30=4800(千米) 160 × 30 ________________ 4800 答:30小时行了4800千米 自学提示:(1)、认真审题,列式计算。 (2)、请尝试列竖式计算 (3)、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60 (2)16 0 (3)160 ×30 ×3 0 ×30 4800 0 0 0 4800 48 0 48 0 0 (4 ) 160 (5)口算:160×30=4800 × 30 480 (分别让板演的学生说出计算方法,第一种省略两个0,第二种没有省略0直接乘,第三种省略一个0在积的末尾加一个0),第四种出现丢0的情况,第五种用口算。) 师:请你说说你的算法。 生1:先用3×16得48,再在末尾加两个0。 生2:先用0×160=0,再用30×160=4800。 生3:先用160×3=480,再在结果的末尾加一个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ree digit m ultiplied by two digit multiplication estimatio n"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 分析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 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 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 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 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 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 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 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 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 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演示教学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年龄,估身高 T: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你知道了什么?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29×8=232<250,够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 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怎么解答? 解答正确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案例 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王小红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 (1)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买票的情境题中,当问题不再出现“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时,我提出:“‘准备'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学生们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以至于学生对后

面的“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一定时间能不能走到”的问题都能考虑用估算来解决。 (2)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吗? 在解决49×104的估算时,先安排学生独立估算,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一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估大的几种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合适的,估小的几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并再次对估大的方法对比,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把两个因数都估大的方法对于此题更好一些,从而发现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二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估算方法与以往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的估算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 【教学内容】: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猜年龄,估身高 T :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 29×8=232<250,够 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 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 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 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谁愿意来分享下你的想法?(并板书 92×8≈720(元)) 你是怎么想的?(把92看成90,90×8=720,估小了都大于700,那92人肯定大于700元)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 ?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 X3 = 200 X9 = 250 M = 300 X5 = 24 X3 = 60 X4 = 240 X2= 19 X20 = 30 X70 = 600 X3 = 80 X90 = 18 X4 = 2 ?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 .教学例11 :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816^3^ 2400 顺(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 , 800乘3等于2400 .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X 3-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 4.

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1.5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6.8×3<□ 2.78×3.96<□ 3.5×4.12>□ 7.1×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二、教授新课,经历过程 (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四十多元一人,儿童票二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门票吗? (2)追问:每张门票的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算就能够找出结果。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三十多元一人,儿童票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回想这一次的估算过程,和上题还一样吗? (2)追问:两次估算的不同点在哪里? (3)小结: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把数据往大了估,有时把数据往小了估。那么什么情况下把数据往往大了估?什么(二)、例题8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 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 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旧知识,好吗一起来看看谁最快(口算乘法)其他同学要判断对错再来一个找邻居,找到最接近的数看来咱班同学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激趣导入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华,同学们,和小华打个招呼吧!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她带给我们的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小资料内容:我要去海林林小读书了,我每天都要背着大约2000克的书包,步行将近500米到达学校,据了解,这个学校大概有1000名学生,有100名左右的教师,数学老师快40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师:请你仔细观察资料中的这些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生2:我发现这些都是大概的数,不是准确数。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这个大概的数值就是人们估算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估算,估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及动手实践活动学习探讨用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和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组准备2 0个花朵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

屏幕显示:小花猫“咪咪” 师:同学们,小花猫咪咪开了一个儿童商店。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题目中设计到的商品都不标出价钱) 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并配音) 咪咪介绍:30元可以买6只熊猫玩具;买4个钟表要用24元钱。 师:请同学们根据咪咪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答案。 如:(1)买一只熊猫玩具多少钱?算式:30÷6=5(元) (2) 买一个钟表要用多少钱?算式:24÷4=6(元)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例4主题图,把学生带入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创造了条件,并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巧妙地做出铺垫。]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并配音) 小明和小红来到商店。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咪咪对他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红说:“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2.请两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汇报。 师板书:12÷3=4(元)4×5=20(元)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两步) 那么,先解决的什么问题?又解决的什么问题呢?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独立解答问题,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怎样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48 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课件,导学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0×3=40×22= 20×20=53×30= 600×30=30×23= 400×50=350×2= 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 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所以这里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会 把因数中任意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就行 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变式与比较,利用数形结合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 渗透函数思想,感悟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3.多方位体验估算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估算的意识与能力,为养成良好的数感做基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一、引出估算体验简便 1.创设情境

小朋友,知道“自助餐”吗? 这周末,郑老师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我了解了三家酒店自助餐的价格,谁愿意帮我读一读这个价格:第一家48 元/ 人、第二家99 元/ 人、第三家 102 元/ 人。我们有 8 个人,只带了 500 元,能去哪家酒店吃呢?(生思考片刻)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吗?(你的 方法可以,谁还有更快的判断方法?)你为什么把48 看成 50?(简便) 谁听明白刚刚他是怎么判断的?(请一生重复后,板书:简便)刚刚他们在判断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特点?(都只是估一估价格) 2.揭题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只需要我们用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完整板书) 二、探究估法体验策略 1.8 个人去第一家吃,大约需要多少钱? (1)独立估算 师巡视并提示“写出估算过程,用一种方法估算好的,想想看,还有 别的估算方法吗?写下来。 (2)反馈交流,介绍≈(反馈时,问算式和估算结果间用什么符号来 连接,为什么?随即介绍≈。他是把第二个因数看做 50 再来计算,有谁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 8×48≈400 8×48≈480 8×48≈500 8×48≈320 (50)(10)(10)(50)(40)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执教教师:蒙会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准备。 1、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蒙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但是进入游乐园要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了,有信心得到它吗?课件出示: 10×4 10×8 20×6 700×5 300×7 600×9 9000×7 8000×2 4000×3 (1)学生仔细看完每一道算式并在脑海里快速地计算出每道题的答案。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及时给予鼓励) 2、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 (1)教师出示课件:我们先玩登月火箭。同学们先去看看怎样才能进得去呢?(2)学生回答:门票每人要8元。师:我带来29位同学要玩这个项目,每张票8元钱,我带了250元够够不够呢? (课件出示题目: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二、合作探究 1、分析问题。 (1)指名读题,(老师出示课件。)说说你从情景图中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已知: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带250元钱够吗?”(3)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4)指名回答,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只列式不计算。(学生独立思考)(5)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29×8 (6)你们怎么才知道我带的钱够不够要和那个数比呢?怎么知道够不够呢?(如果买门票需要的钱大于250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250元,说明够了;等于250元刚刚好。) (7)那么,根据我们同学刚才所说,如果29×8的结果大于250,就说明什么?结果小于250呢?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8)我们是用笔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就可以了呢? 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在拿出纸和笔来计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的。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怎么估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6)引出课题。出示课件板课题:乘法估算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独立思考: 29×8大约得多少?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小组的人,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3)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就把29看成30,用30乘8的等于 240元,那么29×8大约等于240元,怎么表示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