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应大学生活

适应大学生活

适应大学生活
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人生新境界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青年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台阶,大学对人的一生太重要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和有必要尽快的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把握大学学习规律,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大学的释义

英文?大学?这个词和?宇宙?是同一词根。大学的含义本身即是:尽可能广泛,尽可能普遍。正所谓,大学,继历代之技艺,承千古文脉,秉民族之精魂,引文化之风气,壁立千仞,海纳百川。一位西方教育家曾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人生超越庸常的阶梯,是拥有现世人生的境界。?是一种精神。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那里有大师,有教书育人的良师益友。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

崇尚知识和学术是大学精神的基石。追求真理,崇尚自由,保持着大学旺盛的生命力。

大学是创造知识的摇篮,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实验室里研究,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当然大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将来赖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一技能,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与思维训练。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开拓事业培养需要的素质,挖掘自己的潜能。

2、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从时间上来看是中学的延续,但它有与中学有着许多不同和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1)自主性特点:要求学生增强主题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具体说:

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知趣、意志等与学习有关的诸要素有较清醒的认识和估价;

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有选择、有侧重得扩充某些知识,发展某些能力;

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能力、学识、思维等方面有主见地培养自己;

学生应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一个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是决不会放弃请教老师的任何机会。

(2)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如:听各种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参与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查阅图书馆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

(3)探索性特点:在学习的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如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

(4)专业性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和需要来展开的。

生活环境的变化:

日常生活以自主管理为主;业余时间充足;人际关系是多方位的。竞争是多元化的。社会活动的变化: 主要指党团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比中学多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多了,既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也培养了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随着大学生的成人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就会强烈要求摆脱依赖,得到成人般的尊重和理解。要想得到满足和满意,就要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具体做法是:增加生活的数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少准大学生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埋头读书万事不问了,在家里获得了?职务升迁?,在暑期试着当家。已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的小刘今年暑假成了家中的?内务主管?,每天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忙得不亦乐乎,一个月下来做家务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刘说,高中三年因为学习紧张,爸妈几乎包办了自己的一切,弄得她自理能力不强。现在马上要到外地上大学了,今后样样事情都要靠自己,所以趁着这个暑假赶快锻炼一下,免得到时候生活发生困难。小刘的父母也表示,本来对小刘赴外地求学很担心,但看到宝贝女儿现在很能干,他们总算吃了颗定心丸。

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占据决定性的地位。但是大学的学习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目的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兰斯纳就有过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大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而不是训练?务实人才?的地方。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职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

教育的四根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一他们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宾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对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其中包括: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就是学生有主见的学习,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身的学习条件主动地学习。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它承认一切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只局限在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领域,要自觉的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知识或获取知识。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吸收前人留下的知识,而有不受这些知识的约束,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一般说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维持性学习,也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即?学会?。另一种就是创造性学习,也称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明创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化。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契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作做到严肃、严格、眼密。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感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大学生们要清醒的意识到,历史在赋予我们特有的人生荣耀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特有的人生责任和使命。

众所周知,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国情决定我们必须要不断克服困难,艰苦创业。21世纪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更加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是教育的竞争和学习的竞争。因此,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能否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能否高效率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祖国实际本领,决不是一件个人的小事,而是与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以及人类的理想相关的大事,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不仅是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而且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特有的人生荣誉。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迅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学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中需求大学生;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需要大学生。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中国的教育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德才关系问题。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中,对德才有这样的精辟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不仅是指人的智力,更体现人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它对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和很强的渗透力。文化素质体现在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拥有健康的人生是拥有成功人生的前提。惟有健康的人,才有精力发展事业,也才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果实。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就是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不断提高审美水平。

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地方,同学和老师又都是新的伙伴和朋友,大学生应在新环境中尽快找到自身位臵,确立新的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必须把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捅射和支配地位。

2、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因为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如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

在西方,资本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思想武器赢得了胜利,却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指针。

二、把握社会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灵魂)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主题)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精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素质:本课程所讲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教学材料:她在南方读书,却心系柴达木盆地里的贫穷孩子

那是?五四?青年节前夕。伴随着洋洋洒洒的沙尘,我穿行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哈里哈图原始森林。在距县城20多公里时,为了躲风,顺道走进了第四中学――赛什克学校。

乌兰,蒙古语是?红色?的意思。这个面积1.29万平方公里的县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弯弯的都兰河

赛什克校长高小青恰在路边。听眼前这个36岁年轻人的一番解释,很快使记者顿失疑惑:?都兰河从这里流过,再向南流淌到柴达木最大的农牧业大县都兰。都兰4.53万平方公里,相当三个乌兰县的面积哩。?

赛什克中学正在建设。高校长让我们走进新建的教学大楼,家长们挤满了三楼整条走廊,周末下午有家长会要开。言语间,高小青手机响起清脆的信息铃声,他打开后自豪地说:?我们学校好姑娘来信了,她要把湖南省奖励她的5000元见义勇为奖金,留下1000元参加湖南大学募捐,其余4000元全部要捐给赛什克学校。?

高小青当即回信:?你给大学募捐我们赞成,往回捐的钱还是先用于自个学习,等你以后有所成就,学校再领这个情。??她在山青水秀的南方都市读书,但是却心系她教过书的柴达木盆地贫穷孩子。?现在,相距数千公里的两地学校,都婉言谢绝这个见义勇为女大学生的捐与赠,但是,她坚定地说:?我还是要为柴达木孩子们赠些衣服和图书,让他们感受心灵的温暖。?

这个从柴达木盆地走来的好姑娘,就是今年湖南大学以最高票数当选首届?感动校园十大学子?之一的22岁的高春娜。

火车站见义勇为、返校后却只字不提

那是2005年3月1日下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女大学生高春娜,来到西宁火车站人流如织,在水果摊上买东西准备乘火车返校。突然,身旁有个黑影窜过,随即传来女人的尖叫声:?抓贼啊,有人抢包了!?高春娜转身一看,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拎着一个女式提包拐进一条胡同。她毫不犹豫地丢下刚买好的水果,朝着抢匪逃跑的方向急追。追出几百米后,在狭小阴暗的胡同里,抢匪慌乱中将包掉在了地上,高春娜趁机扑上前去紧紧拽住了手提包,拼命争夺起来。

高大强壮的抢匪看到与他?作对?的竟是一个小姑娘时,愣住了。随后,他凶狠地威胁道:?不关你的事!给我放手!??就关我的事,把包还给人家!?高春娜死攥着包不放手,还没等高春娜反应过来,脸部就挨了对方一记重拳。顿时,鼻血一股股流了出来。抢匪对高春娜拳脚相加,打得愈加凶狠,雨点般的拳头落在高春娜的脸上、头上……搏斗中,高春娜的手指甲给折断了,对方的拳脚使她眼冒金星,站立不稳。一阵拳打脚踢后,看到高春娜仍不肯放手,抢匪恼羞成怒,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尖刀,狠狠向高春娜刺去!一下、两下、三下……鲜血从厚厚的衣服里渗了出来,高春娜仍死死地抓住手提包不放。听见胡同里人声、脚步声越来越近,抢匪慌忙丢下手提包钻入胡同深处。

高春娜紧紧攥住包,再也没有力气去追了。这个时候,她看到地上有很多血,才清醒了过来。她发现羽绒服有好几处被割破了,不断有鲜血渗出。了解到自己没有受重伤后,高春娜将提包还给了赶来的中年妇女。

高春娜看见那个女失主匆匆离去,自己也很狼狈地离开现场,跑到候车室洗手间简单冲洗了血迹。这时,她才感觉到左胳膊隐隐作痛,她决定乘车前往医院包扎处理。在医院,当高春娜把手伸进书包口袋准备掏钱挂号时,她惊呆了,自己的钱包早就不见了踪影。她翻遍所有的口袋,未找到钱包,加上伤痛难忍,她想再回家肯定让父母担心伤心。左思右想,她赶上傍晚西去的火车,到距家不远的德令哈好友肖绒家,一边向学校请病假,一边悄悄养伤。

几天后,她告别好友乘车返回了湖南大学,只字未提在西宁火车站发生的一幕

树立正确荣辱观:陕西大学生17年情系孤寡老人

?每次看到老人们脸上露出微笑,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陕西省安康学院学生杜海英说。杜海英是安康学院扶孤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一名志愿者。这支服务队自成立起,17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

扶孤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由安康学院化学系和生命科学系大学生组成。每逢周末,服务队志愿者都会走入安康市汉滨区老城办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每到老人节、春节等节日,学生们自己编排文艺节目为老人演出,跟老人一起欢度节日。每当学生到来,福利院的院子里顿时充满欢乐和温情,老人和孩子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热。

化学系大三学生杜海英已经是服务队里的?老兵?了。?每次从福利院走出来,我们都觉得很累,但心里却总是美滋滋的。?杜海英说。

这支扶孤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1989年。成立17年来,服务队坚持每周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服务,无论寒暑,风雨无阻。服务队的学生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扶孤助残、爱护老人的传统却一届届传承下来。许多学生毕业之后,还专门回学校参加服务队活动。

安康学院化学系党支部书记金华锋说,17年中,安康学院2000多名学生参加服务队活动,学院也把汉滨区老城办福利院定为?学生德育基地?。今年,扶孤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被共青团陕西省委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臵,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教学材料:2001年8月,湖北某高校20岁的大学生王群做了一件在他看来十分?好玩?的事情:他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楚天人才热线??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将某市领导名字改为?王八蛋??傻子?并附上?我们是一群大野猪?。

案发后,学校建议对王群从轻处理,因为王群在学校一直表现不错,学习成绩好,对老师、同学也彬彬有礼。他在网上的?出格?行为,是游戏心理使然,这一心理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和及时控制,就发展成了放纵、犯罪行为。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州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王仲兴认为分析认为,大多数青少年高科技犯罪的诱因都是其?游

算机网络技能水平高超,别人奈何自己不得。王群肆意涂改网站主页的时候,潜意识里的想法是?我来无影去无踪,那帮傻瓜才不会知道我是谁呢?。几乎所有自恃?技术高超?的青少年犯罪者都把自己的犯罪对象视为?傻瓜?,忍不住戏弄一把。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在其主导下,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使学生能够认真地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青春的光和热。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和物质精神需要。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正是理想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所描绘的不是现状,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直观的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

3、理想的种类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终身不竭的精神动力。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升华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信念有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为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对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1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3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4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1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22页。

2《论语·子罕》。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在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理想的实现需要有献身精神。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但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品质。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教学资料:作家梁晓声谈教子与成功

记者:你和上大三的儿子通常都谈什么话题,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教育?

梁晓声:……我对他一再的教育还是过普通人的生活。

因为中国的文化,我个人认为恐怕有一些要思考的方面,说到底中国也罢,发达的欧美国家也罢,无论一个国家发达到什么程度,其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中国近几年的文化过分地宣扬所谓成功者,而且所谓的成功者又过分地用金钱收入,所过的生活方式来确定他们成功的个人质量,这样会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处于一种浮躁的心理,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惶惶不可终日,仔细想想这样一种状态是不好的,它和宣扬安贫乐道不一样,安贫乐道是一种不奋斗不争取不向上的颓废的状态,而我所说的是一种普通人的地位。

我对儿子的教育是作为一个青年,如果你的人生要确立一种目标的话,首先要把它定位在平凡和普通上。在这个基础上再施展自己的能力,超越平凡。但也要作好一生都很平凡的准备,同时还要确信平凡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贫穷也不是令人沮丧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全世界岂不都要自杀?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事实上社会的伟力是通过平常人来体现和衬托着。

作家梁晓声关于理想目标的看法,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人生需要树立理想,但理想的确立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否则理想就是空想,不仅起不到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反而让人耽于空幻的不切实际的想象,徒留痛苦;对理想的追求更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立足平凡,超越平凡。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大学生认识到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为重的现实意义,培育大学生的高度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结合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应该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小平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在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都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政治情感和道德追求,都是人们共同推崇的一面精神旗臶,也都涌现出了爱国主义的许许多多动人事迹。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人们有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在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时候,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于祖国的前途、命运之中。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其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热爱。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这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省的全部和洛林省的一部分让给普鲁士。普军侵占阿尔萨斯和洛林后,强迫小学生一律改学德语,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作《最后一课》,就描写了这一地区的法国人对祖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语言权利的悲痛。小说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明(包括祖国语言)的教育。他告诉孩子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明白、最精确、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作用

第一,凝聚作用。

第二,动力作用。

第三,评价作用。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评价作用。这种评价作用以强烈的荣辱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褒奖和谴责。人的一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做一些错事,但唯独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干的,那就是卖国。犯错误可以改正,别人也可以谅解甚至原谅你。但卖国永远得不到人民的原谅。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相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这种爱国情怀。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与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能忍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在中国历史上,所有侵略者最终都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也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无可臵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臶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5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奋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中国人民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臶,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所处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有了新发展,对爱国主义获得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认识。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就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地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亚病夫?,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的繁荣昌盛的东方巨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没有共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要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不爱中国,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生活在祖国大陆之外的一些同胞对大陆缺乏了解,对于他们的爱国行为应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6所以,只要站在拥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上,深明中华民族的大义,就能够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就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奋斗。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在最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全球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空前加快起来。经济全球化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据专家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各国经济已不仅仅是一般地相互联系和交往,而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所有或大部分国家中的社会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的国界范围,人们在多国领域里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的趋势。----这样,资本的跨国流动就将世界从国际间延续数百年的以单一交换关系(国际贸易)为主的状态,带入了生产、就业、交换、分配、消费等各方面全面一体化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社科院王诚)

经济全球化特点,就是跨国经济活动和和规则成为世界经济活动普遍性规则。信息共享,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跨国经济、贸易、生产成为普遍性经济活动,跨国性经济组织成为普遍的强势性经济组织,跨国性经济规则成为普遍性经济规则。上述特点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在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下,发达国家控制他国、控制世界的经济命脉,以谋取本国本集团的经济利益,掠夺其他民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特别是霸权主义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经济等优势谋求私利的行为,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互利双赢。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甚至隐含着危机,搞不好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失去自己的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政治、文化也全球化,而政治、文化全球化也不意味着全盘西化。如果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政治、文化全球化,而政治、文化全球化又相当然地是西方政治、文化全球化,那么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国家所真正希望的,也是对中国的颠覆和分裂。所以我们断然拒绝这样的政治、文化全球化。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不难理解?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什么还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了。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现实背景:在经济全球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这是不对的,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不会过时。

因此,经济全球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1)国家仍然是本民族利益最权威的代表者,这表现在:

A、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

B、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主体。经济全球浪潮尽管对民族国家的权利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消解和解构,民族国家仍然是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最强大的主体。

C、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进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力量。民族国家仍然是抗衡大国和强国,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力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是民族国家时代,民族国家的实质和地位并没有改变。,民族国家仍然是这个民族利益的最强势代表者。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国的企图并没有改变,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并没有改变,阻止中国发展的企图并没有改变。因为?

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说,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西方是资本主义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想方设法扼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从发展前景上说,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发展特别快,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西方发达国家总认为中国是自己的威胁和对手,总是扼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文明演进而言,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强势,其他许多地区的文明处于弱势,甚至逐渐衰落,但是一些人认为,当今及以后时期,能够与西方文明相抗衡的只有儒家文明。而儒家文明的核心地区和力量就是中国。因此从文明发展的意义上讲也要扼制中国。

(3)经济全球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总之,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还很不安宁。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那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呢?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

A,本着互利共赢的目标参与全球化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同时又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当然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它既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又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加速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抗拒力。

C,积极就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应对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对自己祖国的富强负有重大责任。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一个国家在利用经济全球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又必须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按照自己的国情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同时还要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否则就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失落自己,失去独立。

三、爱国主义与增强国防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容他人侵略的民族。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国防和国防观念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性质和功能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国家制度性质的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国的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的需要,丝毫没有扩张和侵略的性质。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历史证明,国防与国家的兴衰、国民的安危密切相关。国防力量强大能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国防力量羸弱则会使国家、民族面临凌辱甚至被侵略的灾难。

(二)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反复强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增强国防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报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甘洒热血,奉献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国际矛盾错综复杂,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征程中,还会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我们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广大高校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防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三)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团结统一是立身之本,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爱好和平是固有天性,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和与邻为善为伴、各国平等友好;(对内团结统一,对外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勤劳勇敢是优秀品格,是创造中华文明、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直接动力;自强不息是崇高追求,展现出为兴国强国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这四个方面,都是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的延伸,是爱国主义的鲜明体现。

在这里有一个重点问题:

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和弘扬民族精神问题。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线。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

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的一个共同基础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各个时代的共同价值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就是由中华民族诸多的优秀品质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核心构成的整体性范畴,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爱国主义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历史上曾经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

表现为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始终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至高无上,它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根本保障,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最高原则,为此而不惜牺牲生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之本为国?,?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不竭的动力源泉。

对祖国、对民族的道德义务感、责任感、尽职尽责是中国人的力量源泉,在所有的责任当中,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最崇高最强大的。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传统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成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从国际竞争的高度深刻认识增强综合国力的紧迫性上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这种既承接历史和传统又与时俱进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新世纪振奋和凝聚全民族的强大力量,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力,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最新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综合体现。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新表现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生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不积极吸纳和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民族精神作为依托,时代精神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实干兴邦的行动,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它注入了实践的鲜活力量,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不坚持改革创新,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被扼杀、生机就会被窒息。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向前进,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作为动力和源泉,坚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同时,要继续深化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更加需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人才是第一资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节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号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当代大学生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已经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大学生要带头树立创新意识,保持创新锐气,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当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高等教育创新的工作力度,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课程设臵、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接触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知识和创新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导师和楷模;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逐渐积累起广博的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个相互砥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科研团队,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锻炼才干。

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工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也就是说利益在本质上是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国家利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国家安全则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是具有一定的次序性的,是不断发展的。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强调国家的经济利益,把它作为新时期主要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衰,反映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共同需求,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广泛的代表性,它必然要优先于国内其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所以,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利益的内涵、意义和价值。

怎么样来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最精辟的概括。

(一)什么是民族自尊?民族自尊就是指一个民族保持自己尊严的感情。它要求本民族成员自觉地去维护荣誉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国格和人格。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决不屈膝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北平后,齐白石先生见北平艺专已被汉奸卖国贼所把持,就愤然辞去教授职务,并在家门上贴了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从此闭门谢客。不仅如此,他还用笔作武器,与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他曾画过一幅《螃蟹图》,上边写着:?看你横行到几时??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仇恨。

(二)什么是民族自信心呢?民族自信心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我们要坚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就要坚信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也必将再创辉煌。现在有的人只看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就怀疑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能力。这是完全错误的。

(三)所谓民族自强感,是指一个民族建立在自尊、自信基础上的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这种自强是一个民族在认识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处境,特别是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差距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是一种任何时候都不愿做别国附庸、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的民族精神。2000多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哲就响亮地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口号。今天,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强精神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民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已经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当美国握着核大棒耀武扬威的时候,毛泽东以他那特有的气魄豪迈地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然而,我们的研制工作刚刚起步,前苏联赫鲁晓夫集团就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停止了原定设备的供应。赫鲁晓夫甚至口出狂言说:?中国再过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把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代号?596?,科技人员、工程人员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位政治家说,那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接着,我们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江泽民同志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今天我们在世界上的腰杆就不会这样硬。所以,我们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拼搏奋进。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地方,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我的中国心】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

国以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直保持着统一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每个中国人正确处理个人对民族、个人对国家,民族对民族、民族对国家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中华民族振兴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上,应始终以祖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错误的言行。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如前一阶段,我国的银行、邮电、税务等部门和一些政府机关都纷纷放弃购买奔腾Ш的计划,这一切都与《光明时报》社记者杨谷的报道有关。英特尔公司曾宣布,为了增强网上电子商务的安全,在奔腾Ш中设臵了用以识别用户身份的序列码。美国有许多民权保护团体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有了与机器永久相联系的序列码,就等于给了别人跟踪自己的机会,对保障个人的隐私和电子商务并没有什么好处。面对一片质疑声,英特尔公司宣布,他们将提供给用户一个软件,用以关闭奔腾Ш的序列码功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杨谷在网上注意到了这个。他发现,国外对序列码炒得沸沸扬扬,而我们国内却没有注意,许多安装了奔腾Ш处理器的计算机,都没有关闭序列码,人们对此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相反,国内媒体却在大谈特谈奔腾Ш的先进性。特别是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使馆,杨谷的两位同事许杏虎、朱颖为国捐躯,对杨谷震动很大。他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顿时,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应。我国信息产业部在召开专家座谈会后发出建议,慎用奔腾Ш。一些政府机关和军事部门发出通知,不采购奔腾Ш电脑。杨谷的报导为政府部门堵住了一个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漏洞,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利益。为此,光明日报社向他颁发了总编辑一等奖。

三、增强国防观念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

进行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观念是指一个

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

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例:2001年4月28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建设的必要条件。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所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必定会兴旺强盛起来。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吉鸿昌以慷慨赴死表明自己的爱国决心,邓稼先以默默献身

自己的报效国家。当代大学生能够报效祖国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同学们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第三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涵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创造人生价值,并能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尊严的。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崇高还是鄙下,是充盈还是枯萎,全在于正确理解生命、人生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人生追求。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基础。高尚的思想境界是高尚人格的前提,高尚的人格是做人毕生的追求。我们承认,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确是一件难事,而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然而至少我们应为此而努力。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并且在人生观的指导下生活。当代大学生真正要克服人生中的问题,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他就必然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人性与人的本质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在回答?人是什么?或?人性、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人的本质的历史探索

历史上对人的讨论,是从人性开始的。

1、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

关于?人是什么??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炎、黄时代。当时人们的认识是:?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面趣者,谓之人。?即人简单的外在特征上来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当然是十分幼稚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是从人的本性问题上开始的。究竟什么是人的本性,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1)?性善论?。孔子、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人具有仁义礼智等伦理观念,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性恶论?。主张性恶论的人是荀子。他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暧,劳而欲休?,这是人生下来就知道的事情。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就必然互相争夺,这就是人的本性。(3)?性无善无恶论?。人性没有善恶,就象水不分东西一样,靠的是后天天的发展。(告子)(4)?性善恶相混论?。扬雄认为,人的本性先天善恶都有,混在一起,如果后天加强自我修养,就能扬善除恶,否则,就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5)?性三品论?。董仲舒提出,人生来就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上品是生来性善的圣人,下品是生来性恶的小人,中品善恶兼备,必须教化。

小结: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虽然观点各异,但是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请大家归纳分析一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有三个特点:一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生来就有的那些属性,人性是先天就有的。正如告子说的:?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没有看到人性在后天的形成发展。二是普遍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来阐述人性,对人性善恶评价,要么说人生来就是善的,要么说人生来就恶的;其实,善恶观念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它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些人的先天性善性恶的观点,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唯心史观。三是,把人看成生物学或生理学上的人,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因而都是一些超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观。

2、西方近代的人性理论

(讲了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为何接下来讲西方近代的人性理论?为何不讲中国近代的人性理论?)

(1)宗教神学的人性观。

(2)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人的本性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等问题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同学说:?一个婴儿一出世,眼睛还没睁开,就张着小嘴吃奶。谁也没有教他,就会吮奶汁。要吃、要喝不正是人的本性吗??也有的同学说:?工人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农民起动种责任田,还不是为了多挣钱,都是为了自己得利。?这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自私?正是人的本性。平时和一些同学闲聊时,有时就说:?人自私不自私您自己看吧!我们寝室里一个同学进校这么长时间了,从没看见他为大家做点好事,自己从来不打开水,别人打来还抢着用,这不是自私吗??也有的同学对费尔巴哈提出的观点感到很有道理。这些同学提出:人能不吃不喝吗?不能,否则人早就饿死了。人能没有性关系吗?不能,否则人早就绝种了。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说:追求物质享受,正是人的欲望,人的本性是先天就有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1)本质及其科学含义

现象和本质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现象可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不同于错觉,它是认识上的错误。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一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于该事物来说就是它的特殊本质,对于它事物来说,就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所以,本质,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人们的认识应当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人的本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质,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性与人的本质是两个不

不符合实际。如思维、语言是人所独有的特性,当属人性无疑。但如果我们说语言、思维是人的本质,那么就会把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意识能力的婴儿排斥在人类之外,把丧失语言、思维能力的排斥在人类之外,这显然是错误的。第三,人的本质应当包含两层次的含义,一是人类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最根本特征,二是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最根本特性。而人性概念无法揭示个人区别于他人之处,故将人性归结为人的本质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可以将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为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把握人的本质应当从人性当中去寻找。

(2)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这一论断包含着怎样的科学含义呢?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呢?

第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第二,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具体性

人总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文化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它们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织成了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因此,社会关系是人的存在方式。我们要界定某一个人,就可以从他所处的各个具体社会关系来认识。

由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总是现实的,具体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现实的,具体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不一样,每个人的本质也就各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的本质可以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是善的?或?人的本质是恶的?,而只能具体地说?某个人的本质是善的?或?自私的。?

第三,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第四,人的本质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人们总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每个人无不的上阶级的烙印。因此,人的本质带有阶级性。既然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特殊的阶级利益,每个人都具有本阶级的倾向。如:在政治态度上,奴隶主阶级要求奴役制,奴隶阶级则要求人身解放;地主阶级要求皇权专制统治,农民阶级则要求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资产阶级要求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又如,在生活态度上,不同阶级也各不相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时说,医生和药店老板盼望瘟役流行,棺材铺的老板巴不得人都死光,建筑师梦想发生大火烧掉全部建筑,等。可见,在阶级社会,不可能有人的共性。当然,不能简单地把人的本质统统归结为人的阶级性。

如林则徐、岳飞、文天祥等剥削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和民族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就不是或不全是剥削阶级的本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判逆者。判逆者已脱离了本阶级的特性,而从属于另一个阶级了。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几句话很形象地道出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剖析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甚至进一步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种观点在过去社会被人们大肆宣扬,在现代社会仍然有人将之视为人生信条。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吗?这里,我们就不能不对这一观点作一剖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

1、这一观点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否定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

2、这种观点混淆了人的本质与动物的本能,变相地将人的本质归为人的自然属性

3、这种观点混淆了正当的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限

4、把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在逻辑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我们否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但同时我们又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自私的人,本质上自私自利的人。学生中也存在着。(图书馆资料开天窗、损公肥私等)作为大学生不应当成为一个自私的人,而应当立足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1、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2、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不能把某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人的个性发展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想一想: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这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什么关系?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精品文档]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你在这方面有什么 经验与教训?如何改进? 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想想,当时的我也对大学的生活感觉如此的神秘,或者应该说是难以把握。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还没有尝试过,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而现在,我已经大二了,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了两年的光阴。大学生活对我来说,可谓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现在仍然还在身处大学校园之内,继续我的大学生涯。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呢?就我而言,大学校园曾经是如此的让我向往。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许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等你们上大学了,就解放了。是的,等我们上大学后,我们就可以不需要整天埋头苦干,看着数理化,每天早读晚读,丝毫不敢放松。而等我们熬到大学,可以说我们就可以卸下这些繁重的活,告别烦躁的功课,而做些自己喜欢的或者说是感兴趣的事。现在想想,这样的生活还是如此的美好。 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漫步在校园的街道上,感觉大学校园还真大,真恨不得一下就能走到宿舍,找个地方休息下。不过我错了,因为等我走近宿舍后,走近这个将要承载我四年的喜怒哀乐的空间时,才发现寝室里是那么的脏乱,桌子上,窗台上都布满了灰层,虽然那种脏乱已和我所能想象的那种要很多了。但是,总感觉突然间一下产生了一个不可弥补的落差,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和理想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会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可能是由于我大学前都没有在校寄宿过吧。因为我来自一个小县城,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离家不远,所以说导致了之前的学习生活中,都没有尝试过寄宿的滋味。现在想想,倘若先前有寄宿过,或许也就没有这样的疑惑,也就事先有个心理准备,也就不会感到如此的不适了。就想陌生的校园一样,突如其来的同学也是那样的陌生,虽然说在小学和中学也是有这样的场景,然而,同时和另外的三个陌生的同学住在一起,说实话,刚开始还真是蛮不习惯的。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我们需要忍受其他舍友的不同习惯,因为在这里,我们是平等的,原先没有人和我争卫生间,原先我可以独自一人享用这类大小的房间,原先我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进入梦乡……而今,这样的条件都无法满足了。我需要和另外的三个室友一起生活学习在一起,想想,这或许真的难以一下让人接受。并且,由于地域方面的不同,衍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这样又会导致同学间无法正常的交流和关系的建立。因为和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表现出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更何况我这个什么也不懂的新生。还有,在进入大学最让人疑惑的:目标不明确了。原先在高三,考上大学就是我的目标,可是等我进入的大学,感觉身上没有重担了,似乎什么都不再重要了。而我,需要为了什么而奋斗呢,需要为了什么再日日夜夜的思考、烦恼呢?就像部分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学习缺少了应有的动力。 而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如何解决呢?我觉得不论如何,我们所需要的是适应,因为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只能适应它。而要如何适应呢?就我而言,我觉得,首先要调整好心态,面对周围环境和自己所想的格格不入,应该抱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来之,则安之。而不是天天抱怨环境不好,悲天悯人。否则,这会只是徒劳,一点作用而没有。相反,还可能影响你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就如同因为成绩、自己不了解或者家长的因素,填报或被录取到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学校。但不要失望,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学会欣赏,以“既来之,即安之”的积极心态来面对。这所大学我不喜欢的原因无非是没有名气、学校太小、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演讲稿 篇一:致新生演讲稿——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过渡期 精选范文:致新生演讲稿——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过渡期(共2篇)致新生演讲稿-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过渡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04 级网络技术5班的xxx。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与兴奋,看着一双双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眼睛,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我,那时我也像大家一样,带着憧憬与迷茫来到了我们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已经偷偷的溜走了,而现在我也已是大二的学生了。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活里,我经历了许多,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成长了不少,懂得了更多,学会了适应生活。很荣幸能有机会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感受。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班级犹如大家庭,要在这个小社会里快乐的生活,我们就要学会与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首先就要从我们的大家庭开

始,要学会对人宽,对己严。曾经有人说过,“有了朋友, 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就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所以要学会与他人交流,主动给予他人帮助,切忌斤斤计较,这样你才可能拥有更多的朋友。要知道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重要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需要彻底抛弃“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观点,少一点自我,多替他人着想,产生矛盾时,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毕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可以和这样可爱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呢?我们应该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每分每秒,友爱互助,共同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还记得一年前,因为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未能考取自己心目中的本科院校而带着失落的心情 来到科职院。但随着自己对学校了解的深入,我的想法开始改变了。我开始真正的懂得“只要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即使再普通的学校,同样可以培育出优秀学生。何况学校还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的背后还有那么多人一直在支持着我,我又何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现在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必要为过去洋洋得意或惶恐不安。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我要定下自己的坐标,原点就是我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就会问自己:有什么收获没?比起以前,我进步了吗?因为我知道,与别人比是不明智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是被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如 何 适 应 大 学 生 活 姓名:施田力 学号:202101031 班级:土管101班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是年轻人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段。新生步入大学,突然面对周围陌生的一切,出现不适应心理是人之常情,也是再所难免的。可以说,这是整个大学最困难的时期。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尽快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心理不适应就会积累而有量变到质变,产生心理危机,影响以后的大学生活。因此,大学生应积极面对问题,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活。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对结束了高中生活的我们来讲,大学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今朝的扬眉吐气,在憧憬大学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如何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与我们在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进入大学难免会有以下的适应问题: 1、松懈心理:到了大学后,他们主观上却有了一种歇歇气的思想, 因而不少新生奋斗目标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忽不定,只好跟 着感觉走,整天无所事事,寻找感情寄托等成了他们打发属于 自己时间的“最佳”选择。 2、盲目乐观心理:有些学生考入大学,便把自己看成是时代的骄 子、社会的宠儿,不可一世。此外,有的新生一学期下来已是 身兼数职,许多活动中常常活跃着新生的身影,使他们应该在 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热情大打折扣。结果,一些新生从入学时 的高分落到了期末考试的“红灯高挂”。 3、自卑心理:同学之间家庭贫富悬殊、城乡差异客观存在等因

素也是造成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 和城市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普遍感到压抑、自卑。 针对上面的种种情况,首先应从心理方面做起,自己创设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境,具体地说,有一下几点: 1、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过高,而实 际根本不可能达到,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 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希望不要过高。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 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一个人愤怒时,可能会干出不明智 的事情,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 4、找人倾诉烦恼。如果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心情就会顿感舒 畅。 5、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小事不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 烦恼。 6、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单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 以确定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生活适应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是重要的外部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自己在相互感知和理解过程中、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联系上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还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帮助,得到教益,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得到发展。学会自我调节。文科的学生应该更多地涉猎一些文学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活动总结

(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74664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活动总结Summary of "how to adapt to university life"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心理沙龙活动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参加活动的同学就新生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当中的各种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心理沙龙活动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文艺部组织开展。10月17日下午在东校区团体心理训练室(一号教学楼10302教室),来自各院系的同学们齐聚一堂,作为主持人的文艺部部长林永珍同学就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阐释,同时对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的说明,接下来就对具体活动流程作了介绍。 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相互认识;分组讨论并讲演;自我反省。 活动一开始就激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第一个环节当中,同学们被分成三组,要求各组同学要记住自己左侧所有同学的名字以及他所呈现的特点... ... 同学们想方设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以便能够记住自己身边同学的名字,当然在此过程当中笑语不断。 第二环节中大家就活动主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择代表上台发言,来阐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状况。在这个环节当中,同学们认识到了各地区各省份的差异性,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与认识; 第三个环节是自我反省。在这个环节中,主持人播放了几种不同旋律的乐曲,

让大家闭目沉思,以此来回顾自己曾经的生活和对现在的自己做个反思。通过更好的认识自己,来使自己更好的更有信心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此次心理沙龙活动的开展也揭开了新学期心理沙龙系列活动的序幕。 心理沙龙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组织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力图使其成为青海民大青年学生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成为青海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推器,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青海民族大学校园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人生新境界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青年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台阶,大学对人的一生太重要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和有必要尽快的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把握大学学习规律,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大学的释义 英文?大学?这个词和?宇宙?是同一词根。大学的含义本身即是:尽可能广泛,尽可能普遍。正所谓,大学,继历代之技艺,承千古文脉,秉民族之精魂,引文化之风气,壁立千仞,海纳百川。一位西方教育家曾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人生超越庸常的阶梯,是拥有现世人生的境界。?是一种精神。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那里有大师,有教书育人的良师益友。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 崇尚知识和学术是大学精神的基石。追求真理,崇尚自由,保持着大学旺盛的生命力。 大学是创造知识的摇篮,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实验室里研究,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当然大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将来赖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一技能,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与思维训练。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开拓事业培养需要的素质,挖掘自己的潜能。 2、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从时间上来看是中学的延续,但它有与中学有着许多不同和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1)自主性特点:要求学生增强主题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具体说: 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知趣、意志等与学习有关的诸要素有较清醒的认识和估价; 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有选择、有侧重得扩充某些知识,发展某些能力; 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能力、学识、思维等方面有主见地培养自己; 学生应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一个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是决不会放弃请教老师的任何机会。 (2)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如:听各种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参与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查阅图书馆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 (3)探索性特点:在学习的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如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 (4)专业性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和需要来展开的。 生活环境的变化: 日常生活以自主管理为主;业余时间充足;人际关系是多方位的。竞争是多元化的。社会活动的变化: 主要指党团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比中学多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多了,既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也培养了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随着大学生的成人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就会强烈要求摆脱依赖,得到成人般的尊重和理解。要想得到满足和满意,就要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具体做法是:增加生活的数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少准大学生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埋头读书万事不问了,在家里获得了?职务升迁?,在暑期试着当家。已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的小刘今年暑假成了家中的?内务主管?,每天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忙得不亦乐乎,一个月下来做家务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刘说,高中三年因为学习紧张,爸妈几乎包办了自己的一切,弄得她自理能力不强。现在马上要到外地上大学了,今后样样事情都要靠自己,所以趁着这个暑假赶快锻炼一下,免得到时候生活发生困难。小刘的父母也表示,本来对小刘赴外地求学很担心,但看到宝贝女儿现在很能干,他们总算吃了颗定心丸。

大学生应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应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这是一位大学教师写给大学生的一百条肺腑之言之一,也是我现在的切身感受。 初入大学的新生如同放飞的鸟儿,从高考的枷锁中挣脱,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放松让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幻想。然而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迷茫。无论有多么厉害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无论在学校里有多么热心的学长,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怀着一丝惧意。因为这里没有他们熟悉的老师同学,没有他们熟悉的街坊领居,没有他们熟悉的亲戚朋友。人到达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本能惧意就成为大学新生跨入大学所遇到的第一道槛,也是融入校园的必要一槛。 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艰难、复杂而又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生活。当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的负面新闻,这与当代大学生过度依赖家庭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家中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小姐生活,离开父母的怀抱总是会被生活琐事所烦恼——打水的时候总是被开水溅到、食堂拥挤饭菜难吃、衣服总是难以洗干净、床铺狭小的难以入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已经成为大学生,是一名成年人了。父母的怀抱永远是我们的停泊港湾,但是我们必须学会独立!在家靠父母解决的

事在学校中事无巨细都得自己费心打理。生活上的琐事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要真正融入大学校园、适应大学生活就要每一名大学新生学会独立。 思想上独立。不要遇到问题就给父母哭诉,不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到处抱怨,不要对自己身边的同学存在猜忌。大学里面每一个都面对着相同的条件,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人的恐惧感经常是因为陌生而导致的,环境其实也想人与人相处一样,熟了就好了。无谓的哭诉也许对你自己起不到什么好作用反而平添父母的担忧之情。遇到问题要自己找寻解决方法,善于向同学老师求助。要忘了身边的同学,别人也正在经历跟你相同的问题,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别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第二,我们必须面对学习。正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学习才是进入大学的真正目的。可是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学习环境与高中时期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免使一些同学出现了不适应。 高中三年锻炼的使我们死学的能力,就是跟随着老师的脚步,不断做题以提高正确力。而过于轻松的大学生活则会令一些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听课时注意力分散,不能积极思考,时常走神,无精打采;课后不愿复习,不愿做作业……这些似乎是一些大学新生的通病。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千叮呤万嘱咐,我们的懒惰心理便会恣意生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最后导致退学也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

关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一年纪对每一位新生来说既是人生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从高中到大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大学新生的心态也会变得复杂和敏感,常常会出现种问题,本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我学校新生的适应情况做一个初步了解。 (一)调查的科学合理性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100名学生,有效回答人数88人,其中男生比例占57%,女生占43%。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1)当您踏进这所大学,您的第一感觉是:(1很失望2不是很理想但能接受3哪里都喜欢) 选一的有13% 选二的有72% 选三的有15% (2)学习方式上课时间的截然不同,您:(1焦虑2积极咨询有经验的人3无所谓)选一的有19% 选二的有55% 选三的有26% (3)面对自己专业,您:(1烦,整天想着转专业2没兴趣,但接受它3兴趣很浓,决心学好它)选一的有15% 选二的有56% 选三的有29% (4)关于自己的目标,您是否制定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1有,正在行动中2有,但很少行动3没有,更别说行动了)选一的有27% 选二的有63% 选三的有10% (5)您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吗?(1没有2正在尝试中3不想去想这个复杂的问题)选一的有12% 选二的有79% 选三的有9% (6)您觉得时间不够用(1经常2偶尔3不会耶,充裕得很) 选一的有28% 选二的有61% 选三的有11% (7)您经常把时间用在(1学习和社团2无所事事3学习社团,玩乐兼得) 选一的有34% 选二的有18% 选三的有48% (8)对自己做的学习,生活计划表,您(1坚持到底2经常被其他事打断(客观原因)3自己很难坚持(主观原因)选一的有14% 选二的有70% 选三的有16% (9)当遇到巨大困难,感觉很困惑难过时,您第一时间(1找爸妈要紧2咨询他人(除非爸妈)3想尽一些办法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求助) 选一的有6% 选二的有30% 选三的有74% (10)您觉得身边(1朋友成群,很开心2几个朋友,也很开心3经常感觉到孤独)选一的有19% 选二的有68% 选三的有13% (11)在您的眼中,宿舍代表什么?(1一个供人睡觉和休息的地方2我的另一个家3人间地狱) 选一的有29% 选二的有67% 选三的有4% (12)您清楚了解学校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等硬件设备吗?(1很清楚2一般3不清楚) 选一的有8% 选二的有76% 选三的有16% (13)您能否很好地处理学习、工作、娱乐的关系并能很好地分配个人的时间呢? (1能2有时能,有时不能3不能)选一的有12% 选二的有81% 选三的有7% (14)在大学里,您会感觉孤独吗?(1从不2有时3经常) 选一的有10% 选二的有81% 选三的有9% (15)您与室友、同学以及老师相处融洽吗?(1恩,还算融洽拉2一般咯3糟糕)

适应大学生活发言稿范文

适应大学生活发言稿范文 大一懵懵懂懂,什么都充满希望;大二拼命拽着希望,不让自己颓废;大三发现时间总也不够,证书总也考不完;大四抉择考研还是工作,然后,大学转眼就没了。下面是适应大学生活发言稿,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我听人们说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沉重的学业压力。然而,过于自由的环境往往没有什么积极的后果。 大学是给我们自由的空间,不是让我们放纵自己,浪费青春,而是让我们梦想的翅膀张开,飞翔,因此,我认为,多努力,梦想和生活就会飞得更高。 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活燃烧起来。目标是天空中的北极星,指引我们在沉默中前行。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越往前走越有动力,生活就会变得越有价值。 任何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都必须树立一个目标,我们不能没有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就进入了虚空。当然,目标设定也是关于我们的愿景。 愿景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地方,它与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息息相关。眼光越高,目标越正确;我们的眼光越高,我们的目标就越高。

我认为我设定的目标应该与我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如果我们的价值观是以财富为导向的,那么就设定与财富相关的目标,而不是拜金主义。 与此同时,我们的目标是由我们目前的能力决定的,这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应该去哪里。人生的目标总是一步一步来的,就像爬山一样,你必须一步一步来。 感受过程,努力走自己的路。人生的道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目标,另一部分是过程。目标是必要的,但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必要的。 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永远是一刹那的感动,清晨一股木香,或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的难忘回忆。总有一个过程通向我们的目标,或长或短,但它必须经历。 当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个人。然而,如果你想实现你人生的目标和计划,你需要奋斗。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及适应性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上大学之前,大学是一盏很亮同时很远的灯,同学们好像在黑夜里,除了这盏灯,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大家只顾朝着灯跑。上了大学,好像天一下亮了,灯被淹没了,周围的东西却清晰了,才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可学可比。 曾有人这样对比中学和大学:中学教师鼓励学生考上大学,而大学教师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中学教师采取“填鸭式”教育,而大学更注重“启发式”教育;中学教师“逼”着学生走,而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中学学生是被控式学习,而大学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握,而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中学大家忙一样,而大学大家不一样的忙;中学强调标准,而大学鼓励创新;中学学生学习的问题越少越好,而大学希望学生学习的问题越多越好;中学把学生当孩子看,而大学把学生当成人看;中学靠别人管自己,而大学靠自己来管自己;中学需要别人帮助学生规划,而大学要学生自己规划自己。 二、大学入学适应性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高中毕业生,到了大学以后,很久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归根到底就是他们还活在高中的生活里面。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同学关系的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大学新生容易产生诸多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值过高引起的失落心理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影响很多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刚入校的新生往往自认为,由于高考发挥不好或志愿填报不当,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产生对高考结果的失落感,上这所大学只是一种无奈,不是自己理想的选择,是抱着权宜之计来上学的。甚至是带着沮丧、遗憾和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的,也有的学生在考虑退学或转系、转专业,根本谈不上有学习的目标

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心态篇、学习篇

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心态篇 随着高考录取的结束,很多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即将迈入高等学府的大门,即将面对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老师“手把手教学”变为自主性学习;从父母的“重点保护”转为独立生活。许多新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鉴于此,高老师博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希望能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有所启发。 那么,新生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才能迅速的实现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呢?其实,总结起来三句话:摆正心态;自主学习;自理生活。 正视自己摆正心态 在大学的新集体中,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经济条件、个人特长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有些学生优越感会消失,有些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心理上会感到矛盾和困惑。 每年考上清华[微博]、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甚至是一个县的宠儿,一直被光环笼罩着。然而进入大学后,尖子碰尖子,成绩一下子排不上号了,不再是老师的宠儿,在同学眼里也很平常……感觉受到多方面的冷落,心理上一时很难承受。 其实,进入大学首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大学里人才济济,高手如林,社会上更是优胜劣汰,竞争激烈。面对差距我们既要有勇于较量、一搏高下的勇气,又要有见贤思齐的雅量和气度。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学会自我调整,不骄傲、不自卑,走好开学第一步。 放松的心态不可取 有学生都谈到,刚进入大学会感到很失落,觉得大学跟自己设想的不一样,现实和理想差距很大,先前的激情没有了,被迷茫和无所适从所替代,不自主地放松了学习。还有一些同学觉得进了大学就上了保险,入大学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玩游戏、聚会、交友、旅游上面。一玩儿就是一两年,基础知识没打牢,考试常常挂科,结果四年是很快就过去,醒悟时为时已晚。 同学们对大学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你一下子从高中时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过渡到无拘束的生活,就很容易变得慵懒。所以,刚进大学的新生,要先设定目标,想想四年后的路你将怎样走?然后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很好的规划。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但也转瞬即逝,没有时间玩闹,没有时间迷茫!无论将来是就业、读研[微博]还是出国读书,大学阶段都是非常宝贵的,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抓紧分分秒秒为人生发展积蓄力量,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篇 学生入学后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适应。据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部分学校或专业会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浅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题目名称:浅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黄良帅 学号:20100607310005 评阅教师: 2010年月日

浅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黄良帅 (海南,海口,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0607310005) 【摘要】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人才,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和中学生不同。中学生接近的是大学。大学生接近的是社会。众所周知,大学的课程安排很宽松,并不像中学那样,课程排的很满很满,因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课堂,而大学生强调的是自主学习。有些大学生一开始无法适应拥有如此多空闲时间的大学生活。所以,大学生应该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了我们的一个讨论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从此跨上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从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人才,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和中学生不同。中学生接近的是大学。大学生接近的是社会。众所周知,大学的课程安排很宽松,并不像中学那样,课程排的很满很满,因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课堂,而大学生强调的是自主学习。有些大学生一开始无法适应拥有如此多空闲时间的大学生活。所以,大学生应该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了我们的一个讨论话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有你想知道的一切知识。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大学里还聚集着众多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是教书育人的良师,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他们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实际经验。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更好,更有效率的去学习。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所以大学生活想比较于中学,是很活跃,很丰富多彩的。要想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必须要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想比较与中学生活,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课之外,各专业还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道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同学们必备的学习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而中学生活相对单调一点,更多的是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学习方法少,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相对时间较少。总之一句话,大学强调的就是自主学习。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都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

大学新生校园生活适应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新生校园生活适应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1 ?了解新生来校后对学校环境、大学学习的适应情况 2 . 了解新生目理状况 3. 了解大一新生的困难和需求,以便广州医学院为同学及时地提供有效帮助。 二.调查对象:本校大一全体学生 三. 调查方法:这次我们调查了150个人, 涉及我校的六个学院,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12 级的新生进行调查,因此这次调查有较强的代表性。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调查,总结出大学生在适应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生不太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53%的学生感到生活很有压抑,主要表现在心理,精神方面。例如: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感到孤独,容易激动等等。33%的学生感到轻度的 压抑,感到大学生活和高中不大一样。主要14%学生感到完全钱可以适应过来。新生的不适应不是因为有什么心理,主要是大学生活环境与中学有很大不同。中学时代我们是以小班为单位上课,每天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学不同了,因为教育方式的改变,决定了我们生活环境与中学时的不同。学习生活由以前的小班制改为大班制,所接触的人也多了,再加上宿舍的环境没有想象中大学的样子,学校环境所导致的人才挤挤,以上到大学就给了我们这莫多惊喜,所以新生感到很大的不适应。 ②生不太适应大一的生活方式:新63%不太适应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活,有轻度以 上的害怕单独出门和感到难以完成任务。20%的新生有点不适应,觉得一下子独立了很多。 17%的新生表示完全可以适应过来。总体来说,新生还是不太适应。之所以有那摩多新生不适应,原因在于他们没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出现混乱。以前老师牵着鼻子走,现在一下子自己要全部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以前由于整天都是学习,很少料理过自己的事情,现在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了问题就来了。还有一些新生来到了大城市学会了攀比,花大把的时间在打扮上,预防自己比不过人家和害怕给人看扁,担心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心理篇)

大一的成长与困惑 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物流二班 每年九月,都会有一批批的新生来到山西财经大学,或许是高兴激动,或许是新鲜刺激,或许是迷茫不知所措……大学生活无疑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大学不是停车场而是加油站,是我们为未来发展做知识、能力储备的地方。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你们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新的、新的朋友、新的环境、新的校园、新的生活。所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这里一起谈谈新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我的一点点感受。亲,你准备好适应大学生活了吗? 首先,学会心里自我调适 能够来到山西财经大学,在中学阶段都应该是班里的佼佼者,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青睐。进入大学以后,你会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可能会被人流淹没,不要心理失衡,不要太过自卑,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发现自己的长处,适当降低希望值,懂得“以低姿态进入”的道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学会自我调整,不骄傲,不自卑,走好开学的第一步。 第二,既来之,则安之。 很多同学来到大学之后,发现之前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有着一定的差距,由此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家要树立“既来之,则安之”

的专业理念,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时间,学会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而不是应试教育的机器。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你们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这三种能力是:自学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学会这几门“必杀技”,你们就可以挣脱一切束缚,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第三,真正的理解“三自一包” 大学这四年,可能是你们一生中拥有自己掌握的时间最多的阶段。在大学,你们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大学不会有家长安排你的日常起居,不会有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因此,你们要学会生活,学会自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你们必须掌握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使用正确网络,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何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重视小团体凝聚力 学校生活中,宿舍和班级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大学班级不像中小学那种熟悉的概念,没有固定的教室,一节课换一个教室;班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会是中学那样大家都来自同乡或相邻地方;班主任不会跟前跟后……宿舍里边,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的几个人住在一块,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影响自己的情绪与学业。大学生活中,尽量积极参加班级与宿舍的活动,毕竟集体的力量还是伟大的。一个学习气氛好的集体,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更好地带领着你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

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活的适应 一、引言 当走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们可能憧憬着自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自由、远大的前程。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自由的假期后,我们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从来没有的不适应的感觉。然而适应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尽快地去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经过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其说大学塑造人,不如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来适应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勇气和毅力。总的来讲,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 二、大学生活的适应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

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 (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

树立目标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目标,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华农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广商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https://www.doczj.com/doc/185252935.html, 大学四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要想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多彩,必须及早树立目标,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一)建立目标很重要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大目标,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并将之逐级分解成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然后将阶段目标清晰化,制定成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人生大的目标不沦为空想,而是在一天天的推进中逐步落实。 1.建立自己的长期目标、终极目标,即人生的最终定位 目标要立足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若目标太高,则会使自己失去信心和斗志;目标过低,则会使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得者马托斯、亨特、摩尔根曾说过:”“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达成!”2.建立短期目标,明确大学四年要达到的目标和应具备的能力 大学四年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因而,有可能要建立各种目标,比如:达到考取研究生的目标;培养自己逻辑性及数理性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我内省能力、洞察人性能力、体育能力、音乐能力等;

培养自己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诚信正直、具备理想和激情等特质;掌握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世,等等。 3.建立年度或学期目标 将短期目标加以分解,具体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比如,本学年要完成什么,这个学期末的成绩要达到什么标准,一年读多少课外书,参加什么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人际关系处理得如何,身体素质怎样,等等。 4.建立日常目标,即对年度或学期目标加以细化 细化目标就是把年度或学期目标日常化。比如,每天应该做什么,如何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日常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并讲究人性化,力求容易实现,如,坚持晚上跑跑步等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创造条件。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对你而言,花费一些时间来做一个大学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会大有裨益。 (二)态度主动是前提 要想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实圆满,“态度”至关重要。积极主动可以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克服许多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经验一: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1、尽快适应新环境 当你告别亲朋好友远离家乡,告别亲朋好友跨进了大学的门槛,你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你也失去你熟悉的过去。这种心理失落所带来的孤独感往往困扰着你。首先,大一新生要认识到,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胎儿失去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我们今天的暂时离别换来的是我们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换来了明天的希望。因此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提高的,环境是客观存在,不能因为我们对它不适应而改变它的现状,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身。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弹性人,当你处理好适应期各种问题的时候,你就成长了、进步了。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尽快在自己身边找一个患难相助、荣辱与共的朋友,缩减独处的时间,不要过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不要过久地把感情寄托在过去,要及时自找排解内心的郁闷,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会感到孤独。 2、正确评价自己 在高手如云的大学里,使你过去常自恃某种优势不复存在,由中心角色变为普通角色会产生心理失衡。进入大学以后,大家都在同一条

起跑线上,看谁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对50位成功人士做过一个调查:问他们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排在第一位的几乎都是“MYSELF!”这就是自爱,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自己了解、关怀、尊重、负责;(2)在承认差距、不完善的同时保持自信;(3)自爱自信的人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自爱的关键,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的素质;(4)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要心悦诚服地看待别人的优点,不要耿耿于怀。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自己用心修建自己的码头,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你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获得丰富多采的人生感悟。 3、学会新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没有人监督你,没有人主动指导你,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活自由度大,生活空间大大拓展,学习机会大大增多,因此大学生入学后要及时了解图书馆、语音室、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听学术报告,充实自己的生活。注意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个别新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