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形式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2、水势的概念(必考)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3、渗透作用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osmosis)。

4、根系吸水的部分,途径,动力

部位:根尖,吸水能力依次为根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

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所以这种移动方式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通过两次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是根部吸收水分

动力:根压、蒸腾拉力。(根内外水势差产生原因)

根压:根系生理活动引起液体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蒸腾拉力:蒸腾作用产生的吸水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蒸腾拉力为主要原因。

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蒸腾系数、蒸腾速率)

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系数: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

蒸腾效率(比率):形成干物质g / 消耗1Kg水。

6、脱落酸对气孔运动

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其原因是:脱落酸会增加胞质Ca2+浓度和胞质溶胶pH,一方面抑制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蛋白活性,抑制外向K+通道蛋白活性。促使细胞内K+浓度减少,与此同时,脱落酸活化外向Cl—通道蛋白,Cl—外流,保卫细胞内Cl—浓度减少,保卫细胞膨压就下降,气孔关闭

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

(1)淀粉-糖互变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淀粉糖的变化影响的。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无机离子调节的。

(3)苹果酸生成学说

K+是保卫细胞渗透势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保卫细胞里的K+是部分地或大部分被苹果酸平衡的。

8、解释高大乔木水分上升运动的学说

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成为内聚力学说,相同分子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内聚力,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据测定,植物细胞中水分子的内聚力竟达20MPa,高大乔木的张力2-3MPa,水分子内聚力比水柱张力大,故可使水柱不断上升。

9、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外因:光照(最主要),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

内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部面积大小。

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直接影响内部阻力,在一定范围内,气孔频度大且气孔大时,蒸腾较强,反之则弱。气孔下腔容积大的,即暴露在气孔下腔的湿润细胞壁面积大,不断补充水蒸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蒸腾快,否则较慢。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种类、标准

概念:(1)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

(2)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

(3)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的

种类:大量元素9种:浓度通常高于0.1%。

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元素8种:浓度通常不高于100′10-6 %

铁、锰、硼、锌、铜、钼、氯、镍

标准:

(1) 必需性:是植物正常生长、生殖所必需的元素,若缺乏该元素,则植物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 不可替代性:其作用不能为其他元素所代替。植物所出现的缺素症只能为该元素所纠正。

(3) 直接功能性:其作用必需是直接的,而不是因为土壤、培养液体或者介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的间接作用。

2、主要元素N、P、S、Zn缺素症状

缺N症状:1)生长受抑,(早、明显)

2)叶子缺绿(色淡、发红)老叶---->新叶

3)茎、叶柄、叶脉呈紫色(糖累积,促进花青素形成)

缺P:1)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幼嫩根茎叶生长受阻)

2)叶暗绿老叶-----幼叶

3)茎、叶脉呈紫色。

缺K:

叶出现缺绿斑块,叶缘、叶尖坏死,卷曲死亡

由老叶----幼叶

植物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性低

植物呈莲座状或丛生

3、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方式:被动吸收: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

主动吸收:利用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

胞饮作用:

4、细胞质膜上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质是哪几类

通道(channel)蛋白:或离子通道

载体(carrier)蛋白:或离子载体

5、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分和途径

部位:主要在根毛区。

6、单盐毒害,离子拮抗,生物固氮,平衡浓度,营养最大效率期,初级主动运输。

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种盐类溶液中,即使这种盐是植物生长必需,而且浓度很低,对植物仍然具有毒害作用

离子拮抗:单盐分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当加入少量其它元素时,便会解除毒害。这种不同离子间能相互解除毒害的现象-离子对(拮) 抗作用。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平衡浓度:指平衡状态时,在溶液中存在的每种型体(species)的浓度

7、根系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异同点

相对独立性:

(1)两个不同的过程,矿质的进入并不与水分成正比;

(2)水分吸收是被动为主,矿物吸收则以主动为主。

相关性:

矿质必需溶解在水里,随蒸腾液流上运;

蒸腾强度高时,水分吸收快,矿质吸收也加快;

矿质的吸收将促进水分的吸收(水分主动吸收)。

8、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有机质,水,营养元素)

被动运输:水

主动运输:有机质,营养元素

胞吞与胞吐

第三章光合作用

1.叶绿素的吸收峰,范围(红光、蓝紫光),色素种类

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两种,吸收峰为蓝紫光区(430~450)红光区(640~660)光合色素主要有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排列在类嚢体膜上。

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原初反应:(光合作用的起始阶段)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或接受其他色素分子传递能量,

处于激发态;被激发的电子转移到其他分子。产生电荷分离,发生氧化还原的

化学反应。

Or 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HIll反应: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嚢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红降现象:照射波长在586~685之间,小球藻量子效率大体相等,当波长超过685时,量子效率显著降低的现象。

双光增益:远红光条件下产生红降现象,当补充较短波的光时,量子产量恢复,并且增益,将这种双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成为双光增益。

3.光系统I,II的作用特点(中心色素、作用、特点)

光系统II:中心色素为P680

功能:利用光能氧化水和还原质体醌

特点:光水解和放氧,将电子传递至光系统I

分布:类嚢体垛叠区

光系统I:中心色素:P700

功能:将电子从PC传递给铁氧还蛋白

特点:产生NADPH

分布:类嚢体非垛叠区

4.光反应暗反应发生部位

光反应发生在类嚢体的膜上,暗反映发生在类嚢体的基质中

5.光合电子传递的类型特点

光合电子传递是指在原初反应中产生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传递到NADP+,产生NADPH的过程。传递途径有三种:非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子传递和假环式电子传递非环式电子传递特点:PSI和PSII同时受光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从水中夺电子并最终传递到NADP+产生O2和NADPH。

环式电子传递特点:PSI受光激发而PSII未受光激发时,PSI产生的电子传递给Fd,通过Cytb6f 复合体和PC返回PSI

假环式电子传递:与非环式相似,只是水裂解的电子不传给NADP+,而是传给O2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嚢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光合磷酸化

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都是光反应的两个重要的过程

6.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每分解两分子的水

放出1mol o2、传递4mol电子、积累8mol H质子、产生3mol ATP、2mol NADPH

7.碳同化途径多样性和异同点(C3、C4、CM)

碳同化即CO2的同化,有C3、C4、CM三种途径

C3途径——Co2固定的最初产物为三碳化合物

包括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更新阶段

C4途径——二羧酸途径

CM途径——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

三种途径的相同点:都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的过程

不同点:1.Co2的受体不同:C3途径的受体是RUBP,C4和CM途径受体是PEP

2.C3植物Co2经过一次固定,而C4和CM植物Co2经过两次固定,C4植物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细胞进行(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CM植物在同一细胞的不同时间进行(夜晚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

3.C4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C3其次,CM的效率最低,仅为C3的1/2,C4的1/3 8.光呼吸的概念发生部位及生理意义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发生部位:在叶绿体(RUBP的氧化、甘油酸形成3PGA)、过氧化体(乙醇酸的氧化、丝氨

酸形成羟基丙酮酸)和线粒体(甘氨酸合成丝氨酸释放CO2)

生理意义:1.提供氨基酸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2.排除过剩的同化力ATP

3.清除乙醇酸减少毒害作用,保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

9. C3、C4、CM植物在解剖和光合性能上的差异

1.叶片结构

C4植物的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外侧有一层或几层叶肉细胞,从横切面看似花环。C4植物的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比较大,叶绿体数目少且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叶肉细胞叶绿体数目多,有基粒。

C3植物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含很少量叶绿体。

C4植物在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积累淀粉,C3植物淀粉积累在叶肉细胞中。

2.光合特性

C4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C3其次,CM的效率最低,仅为C3的1/2,C4的1/3

C4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与PEP羧激酶的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大)和光呼吸弱有关。10.光合同化产物运输部位、形式及方向

运输途径1.短距离运输:(1)胞内运输

(2)胞间运输——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替代运输

2.长距离运输:韧皮部导管

运输形式:主要形式为蔗糖,其他形式有蔗糖衍生物:棉子糖,水苏糖、甘露醇等

运输方向:从源至库的运输

11.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放出O2的量、或积累的干物

质的量。

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o2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这时候外界的二氧化碳含量就叫做二氧化碳补偿点。

1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与能量代谢上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四章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种类

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糖分解途径的多样性

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三种: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分别在胞质溶胶、胞质溶胶和线粒体质体内进行。

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状态或有氧状态下均能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状态下,通过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至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为止。

戊糖磷酸途径: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

3.糖酵解发生部位,物质与能量转换结果

糖酵解发生在胞质溶胶中,经过磷酸化阶段(将果糖活化为果糖-1,6-二磷酸)、裂解阶段(将果糖-1,6-二磷酸裂解为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和氧化阶段(将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丙酮酸并形成4个ATP和2个NADH和H+)。

4.三羧酸循环部位,物质与能量转换结果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可分为柠檬酸的形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催化下及水的参与下形成柠檬酸并放出COA-SH)、氧化脱羧(包括异柠檬酸的形成及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和琥珀酸的生成,此阶段释放CO2合成ATP)和草酰乙酸的再生(琥珀酸重新生成草酰乙酸)三个阶段。(由于丙酮酸不能直接进入TCA环,所以在三羧酸循环开始前要进行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5.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两种呼吸传递体(电子。H)

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仙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组成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体可分为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

氢传递体:传递氢(包括质子和电子),有下列几种——NAD、NADP、FMN和FAD,她们都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包括细胞色素体系和铁硫蛋白。

6.氧化磷酸化概念。部位

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合成ATP的过程。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7.末端氧化酶概念,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此酶是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系统,多种多样的氧化酶系统,适应不同底物不同环境条件,保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存在于线粒体内的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承担细胞内约80%的耗氧量。作用是接受Cytc传来的电子。经过Cyta和Cyta3再将电子传递给氧气使其激活,与质子结合成水。)和交替氧化酶(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

存在与线粒体外的还有: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黄素氧化酶等。

8.抗氰呼吸概念,电子传递特点,末端氧化酶生理意义

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的呼吸不受抑制的呼吸。

电子传递特点:抗氰呼吸中NADH脱下的的电子只通过复合体I而不经过复合体Ⅲ和Ⅳ,即从UQ库传来的电子被交替氧化酶截住,直接交给分子氧。不过交替氧化酶与氧气的亲和力低,因此传递效率低。

生理意义:1. 利于授粉:抗氰呼吸使得花序温度提高,花序的呼吸速率提高,产热爆发时会发出一些化学物质,其气味引诱昆虫帮助授粉。

2. 能量溢流:交替途径发热耗去过多的碳的积累,以免干扰源-库的关系,抑

制物质运输。

3. 增强抗逆性:逆境大部分会一直线粒体呼吸,交替途径从电子传递链送出

电子,可以组织UQ库电位的过度产生。

9.呼吸速率:植物最常用的生理指标,可以用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表示,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CO2的体积、或吸收的氧气的体积来表示。

呼吸商: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温度系数:由于温度升高10°C而引起的反应速率的增加。

10.呼吸作用与果实种子贮藏的关系

与果蔬贮藏:果蔬贮藏可以应用降低氧气的浓度或降低温度的原理,以减少呼吸。因为果蔬本身可以进行呼吸从而放出CO2,也可以采用自体保藏法--即密封低温利用植物自身产生的CO2抑制呼吸作用。

与种子贮藏:要使种子贮藏安全,首先要将其晒干。因为含水量多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呼吸作用的增加。之后再干燥低温贮藏。

第五章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的种类、结构和特点

生长素IAA

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除了IAA外,植物体内还有其他生长素类物质,如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其存在有三种形式: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

合成部位主要包括:分生组织、正在生长的幼嫩部分(茎尖、芽、种子及幼叶)

运输方式有两种:1、与其他同化产物一样,通过韧皮部运输的被动运输

2.极性运输。

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和器官的伸长

2.促进细胞分裂

3.不同浓度控制着根的伸长和发育

4.促进花和果实的发育,诱导单性结实

5.控制顶端优势

6.控制离区形成,延缓叶子脱落

赤霉素GA

化学本质是一种双萜,由四个,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其基本结构是赤霉素烷,基本结构是赤霉素烷,有4个环。在赤霉素烷上,由于双链羟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多种赤霉素。

存在有三种形式: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

合成的部位包括正在发育的种子、茎叶、幼叶和根尖

运输方式是由合成部位向生长中心的非极性运输。

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和茎(节间)的生长,与IAA有协同作用。

2.促进细胞分裂

3.促进单性结实

4.增强顶端优势

5.解除种子和芽的休眠,促进萌发

6.诱导水解酶的生成,α-淀粉酶

脱落酸ABA

化学本质是一种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含15个碳的倍半萜羧酸

生理作用:1.促进器官脱落

2.诱导种子和芽休眠

3.抑制生长和加速衰老

4.调节七孔的开闭

乙烯Eth

简单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C2H2

生理作用:1.促进果实成熟

2.引起叶的偏上性生长和植物的三重反应

3.诱导脱落

4.刺激此生物质的排出

细胞分裂素CTk

化学本质是腺嘌呤的衍生物,当第六位氨基、第二位碳原子和第九位氮原子伤的氢原子被取代时,则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分裂素

主要在根部的根尖、嫩梢合成

运输方式为非极性运输

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分裂

2.促进芽的发生(CTK和IAA的比例不同诱导愈伤组织像不同方向分化)

3.解除顶端优势

4.解除种子休眠

5.推迟衰老和营养物质移动

2.ABA的生理作用(生长素+ABA)ABA天然存在形式

ABA天然存在形式是右旋的,多为顺势结构

生理作用:1.促进器官脱落

2.诱导种子和芽休眠

3.抑制生长和加速衰老

4.调节七孔的开闭

ABA与IAA作用拮抗,IAA诱导H+的分泌使细胞松弛

ABA抑制H+分泌,抑制细胞酸化和伸长

3.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生产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

微量有机物。

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三重反应:植物对乙烯的特殊生长反应,即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

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4.ABA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乙烯催熟机理

ABA作为抗逆激素主要体现在其可以调控气孔的开闭。机理为ABA---打开原生质膜K+外流通道—K+外流—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由于其引起气孔关闭便可以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度流失,起到抵抗干旱恶劣环境的作用。

乙烯催熟机理:1.促进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形成,水解纤维素和果胶,促进成熟和脱落。

2.改变了原生质膜的透性,加速了呼吸,利于果实成熟。

5.植物如何调控体内自由生长素的浓度

第六章光形态建成

1.生长大周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无论是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

—快——慢的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后又减

缓以至停止。生长的这三个阶段总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

生物钟: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向光性: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2.植物生长相关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植物体是各个部分的统一整体,因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互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在1.根和地上部的相关性;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3.光受体种类及作用

存在至少三种光受体1.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及远红光区域的光

2.隐花色素和向光素: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的光

3.UVB受体:感受紫外区B区域的光

4.光敏色素的概念及两种类型

光敏色素是指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的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蛋白质。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吸收高峰在660nm;远红光吸收型(Pfr):吸收高峰在730nm。

5.调控植物高生长的激素种类和作用

第七章成花生理

1.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现象或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临界日常:植物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光周期

临界暗期: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

光周期诱导:能够产生光周期效应的处理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2.春化作用感受部位和春花温度范围

接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和嫩叶,凡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可以接受春花刺激。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他的有效温度介于0~10°C,最适温度是1~7°C如果温度低于零度一下,代谢即被抑制,不能完成春化过程。

3.暗期间断对植物成花影响

假如在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内。当接近暗期中间的时候,被一个足够强度的闪光所间断,短日植物便不能开花,长日植物却能开花。

4.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及传递

通常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接受光周期诱导。

接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诱导开花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

叶和茎尖生长点之间隔着叶柄和一段茎,因此出现传导的问题。植物产生的开花刺激物,通过韧皮部由叶运输到茎尖生长点。

5.春化作用及光周期理论在花卉生产中的应用

(1)人工春化,加速成花(闷麦法)

(2)指导引种

(3)控制开花

第八章成熟与衰老

1.呼吸骤变概念及其与乙烯的关系

呼吸骤变又称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

在果实呼吸跃变正在进行或正要开始前,果实内乙烯的含量有明显升高。乙烯可增加果皮细胞的透性,加强内部氧化过程,促进果实的呼吸作用,加速果实成熟。

2.果实成熟的生理变化

一、果实的色香味变化

1.果实变甜

成熟后期,植物体内的淀粉转为可溶性糖

2.酸味减少

成熟的过程中,有机酸有些转变成糖,使得果实的有机酸含量下降。

3.涩味消失

成熟时鞣质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鞣质凝结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

4 .香味产生

产生一些脂类和醛类。

5.由硬变软

果肉细胞壁中层的果胶质变为可溶性果胶。

6.色泽变艳

果实中的叶绿素逐渐破坏丧失绿色,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成为主要的果实颜色的体现。二、果实成熟时激素的变化

近年来人们发现果实在成熟过程中,ABA的含量不断增多,ABA对果实的成熟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乙烯已经是公认的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进入成熟阶段后乙烯的含量会

同步增加。同时5大植物激素相互调节控制成熟。

3.种子休眠的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

种子休眠——种子成熟之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种皮限制、种子未完全成熟、胚未完全发育、抑制物质的存在。

打破休眠的方法:1.种皮限制:物理方法:机械擦伤、冷热水浸泡

化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如稀硫酸、双氧水等

生物方法:微生物使其自然腐烂

2.胚不成熟:让其吸水后保持一定的温度,促其后熟

3.生理后熟:干藏后熟:在室温下贮藏一定时间

光敏种子:种子吸满水后光照、闪光可解除休眠

4.IAA乙烯ABA在器官脱落中的应用

IAA可以防止离层的形成,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在端口上涂抹IAA可抑制脱落。

ABA可以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分泌,也能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

乙烯可以诱导离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增加膜的透性。

促进生长素钝化和抑制生长素向离区传导。

第九章抗逆生理

1.逆境:对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的环境条件

交叉适应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即植物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抗性锻炼:植物的抗逆遗传特性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因子的诱导下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诱导过程成为抗性锻炼。

渗透调节:缓慢干旱过程中,植物细胞中溶质含量提高,渗透势下降,降低水势,减少失水

的现象。

2.ABA在交叉适应性中的作用

交叉适应性的作用物质就是脱落酸,植物在某一种逆境下,会提高脱落酸含量以适应该不良环境,而脱落酸含量提高又增强另一种抗逆能力,因此就形成交叉适应性。

3.以一种逆境为例说明逆境对植物的主要伤害及提高抗逆性的措施。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形式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2、水势的概念(必考)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3、渗透作用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osmosis)。 4、根系吸水的部分,途径,动力 部位:根尖,吸水能力依次为根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 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所以这种移动方式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通过两次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是根部吸收水分 动力:根压、蒸腾拉力。(根内外水势差产生原因) 根压:根系生理活动引起液体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蒸腾拉力:蒸腾作用产生的吸水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蒸腾拉力为主要原因。 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蒸腾系数、蒸腾速率) 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系数: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 蒸腾效率(比率):形成干物质g / 消耗1Kg水。 6、脱落酸对气孔运动 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其原因是:脱落酸会增加胞质Ca2+浓度和胞质溶胶pH,一方面抑制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蛋白活性,抑制外向K+通道蛋白活性。促使细胞内K+浓度减少,与此同时,脱落酸活化外向Cl—通道蛋白,Cl—外流,保卫细胞内Cl—浓度减少,保卫细胞膨压就下降,气孔关闭 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 (1)淀粉-糖互变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淀粉糖的变化影响的。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无机离子调节的。 (3)苹果酸生成学说 K+是保卫细胞渗透势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园林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2017.

一:名词解释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压力: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代谢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 解)的总称。 2.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 3.水分存在的两种状态:束缚水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4.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映物质3是植物对物 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6.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 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短距离迁徙。 7.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8.水孔蛋白包括:质膜内在蛋白和液泡膜内在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 白,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谢物通过。其活性受磷酸化和水孔蛋白合成速度调节。 9.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 10.1mol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纯水的自由能最 大,水势也最高,纯水水势定为零。 11.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12.压力势是指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 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13.重力势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 14.根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15.根压;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流出的汁液是伤流液。 17.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 18.根系吸水的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19.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土壤中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 2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是植物吸收矿质盐类和在体内 运转的动力3,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22.叶片蒸腾作用分为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23.气孔运动有三种方式:淀粉-糖互变,钾离子吸收和苹果酸生成。 24.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脱落酸。 25.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在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风。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 部面积大小。 26.蒸腾速率取决于水蒸气向外的扩散力和扩散途径的阻力。 27.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条途径:经过活细胞和经过死细胞。 28.根压能使水分沿导管上升,高大乔木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为蒸腾拉力。 29.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称为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第三章 1. 为什么说碳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第一,植物体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而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45%),碳素成为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第二,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物的主要骨架。碳原子与其他元素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由此决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多样性。 2.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3.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植物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植物生理学》期末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总结

《植物生理学》期末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水势(water potential): 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自由能与每偏摩尔体积纯水的自由能之差值,用ψw表示。 2.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指细胞耦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3.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 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随着果龄而降低,但在后期会突然增高,呈现“呼吸高峰”,以后再下降的现象。 4.呼吸跃变(respiration climacteric): 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随着果龄而降低,但在后期会突然增高,呈现“呼吸高峰”,以后再下降的现象。 5.渗透作用(osmosis):

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6.集体效应(group effect): 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7.光补偿点(light pensation point): 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8.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10.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杜衡:细胞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叫做杜衡。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流向水势低的系统的现象。 蒸腾作用: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片)使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将CO2和H2O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一切活细胞经过某些代途径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 )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与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活细胞把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的过程。 蒸腾速率:也叫蒸腾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而散失的水量。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与同化的过程,叫做矿质营养 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鲜重(FW)或干重(DW)植物组织吸收O2或放出CO2的数量(ml或mg)。 诱导酶: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如底物)的影响下,可以生成这种酶。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合成,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输送到其它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种子休眠:一个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下,由于种子的部原因而不萌向性运动: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花原基形成的现象(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二、植物在水分中的状态? 在植物体,水分通常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存在。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是代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物质的溶剂 4.水使植物保持挺立姿态 5.水的某些理化性质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 四、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纯水的水势规定为0。水势最大 细胞水势(ψw)、衬质势(ψm )、渗透势(ψπ或ψs )、压力势(ψp)之间的关系为: ψw = ψm + ψπ + ψp 水势单位:Pa(帕)或MPa(兆帕)。 1 MPa =106Pa 五、植物细胞吸水方式③代性吸水②渗透性吸水①吸胀性吸水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知识总结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 水分就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 水分就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 水分就是植物对物质吸收与运输的溶剂4)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水分子从体系中逃逸的能力) 注:纯水的水势定为零,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渗透系统:一个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与周围溶液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与吐水) 伤流:由于根压作用,从植物伤口或折断的部位流出液体的现象 吐水:由于根压作用,从叶尖或叶边缘的水孔流出液滴的现象 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这种吸水的能力完全就是由蒸腾拉力所引起的 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 土壤中可用水分2) 土壤通气状况3) 土壤温度4) 土壤溶液浓度 蒸腾作用:就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就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分为角质膜蒸腾与气孔蒸腾)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 蒸腾作用就是植物对水分吸收与运输的主要动力2) 蒸腾作用对矿物质与有机物的吸收,以及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就是有帮助的3)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气孔——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就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大门。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的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途径比较复杂。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 外界条件 a) 光照——光照促使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b)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减弱c) 温度——大气温度增高,蒸腾作用增强d) 风——微风促进蒸腾;强风抑

2018植物生理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子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又称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失的水量的比例值。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杜南平衡:细胞内可扩散的负离子和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它不消耗代谢能,属于离子的被动吸收方式。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的现象。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的现象。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三重反应:乙烯造成的促进茎的加粗生长、抑制伸长生长及横向生长的效应。离子拮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其它离子可以减轻或消除单盐毒害,这种离子之间互相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后熟作用: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去春化作用:春化作用完成之前,将植物置于高温之下,原来的低温处理效果消失。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过程。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CO2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CO2浓度。CO2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外界CO2的浓度。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净光和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光形态建成:依靠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光敏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装换的光受体。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聚光色素:没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活性氧: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性质活泼、氧化活性很强的含氧物的总称。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 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亦称发酵作用。无氧呼吸消失点:又称无氧呼吸熄灭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呼吸作用。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呼吸峰: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降低的现象。呼吸商: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之比。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或消耗氧量。呼吸跃变:某些果实在成熟到一定阶段时,,呼吸速率最初下降然后突然上升,最后又急剧下降的现象。呼吸作用氧饱和点: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呼吸作用没有促进作用时氧的浓度。程序化细胞死亡:由细胞内已存在的基因编码所控制的细胞自然死亡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偶联各种细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细胞全能型: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靶细胞: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转移细胞:一种特化的转移细胞,其功能是进行短距离的溶质转移。这类细胞的细胞壁凹陷以增加其细胞质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转移。胞间连丝: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激素受体:是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植保素: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长(短)日植物:只有在日照长度长于(小于)某一临界值的光周期诱导下才能开花的植物。中日性植物: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等肥料,由于植物的选择吸收,吸收较多的NH4+,而吸收较少的SO42-,结果导致土壤酸化,故称为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像(NH4)2SO4溶液,由于根系的选择性吸收,吸收较多的NH4+,吸收SO42-较少从而导致土壤酸化的盐。生理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生长:细胞、器官或有机体的数目、大小与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即发育过程中量的变化称为生长。生长抑制剂: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顶端分生组织区,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顶端优势破坏,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生长延缓剂:抑制节间伸长而不破坏顶芽的化合物。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生长曲线的过程。偏上生长:在乙烯作用下,植物叶柄上端生长较快,下端较慢,叶片逐渐下垂的现象。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生物自由基:生物体内代谢产生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分子、离子及原子团。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需最短日照时数。临界暗期:昼夜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长暗期长度。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水势:系统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初始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时会呈负值。根压: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形成的促进水分沿着导管上升的压力。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隙及导管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从母体分离下来被用来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分化:来自同一分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称为分化。脱分化: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再分化:离体培养基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发育:植物生命周期过程中,植物发生大小、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发育。衰老:指一个器官或整株植物生命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的现象。逆境: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植物生理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总结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1.ACC合酶:催化SAM裂解为5’-甲硫基-腺苷和ACC的酶,为乙烯合成的 限速酶 2.矮壮素(CCC):抑制GAs合成,进而抑制细胞伸长的人工合成生长延缓剂 3.必须元素:在植物生活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的不可缺少的元 素 4.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5.长日植物: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间才能成花的植物。如 延长光照或在暗期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或不能开花 6.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能够继续发育成没有种子的果 实 7.单盐毒害:植物生长在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的溶液中而发生受害的现象 8.代谢源与代谢库: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成熟叶);消耗或贮藏 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根、果实) 9.分化:从一种同质性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同的异细胞 类型的过程 10.光周期现象: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光呼吸:植物和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 12.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13.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在某一生育周期内得到足够日数的适合光周期,以后 即便放置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可开花 14.光和速率:光合强度,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CO2或释放的O2量, 或单位时间单位也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 15.光饱和点: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光和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强度进一步提 高时,光和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超过一定光强时,光和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16.HSP:在高于植物正常生长温度刺激下诱导合成的新蛋白

植物生理学重点

一.成花诱导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温度: 相对低温型: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如冬性一年生植物,种子吸涨后即可感受低温 绝对低温型:若不经低温处理,植物绝对不能开花,如二年生植物,营养体达到一定大小才能感受低温。 低温与条件: 各类植物通过春化时要求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一定时间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 (3)光照 春化之前,充足的光照可促进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通过春化。 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需低温的二年生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 (2)部位 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速率—春化处理的较高 (2)核酸代谢 在春化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含量增加,代谢加速,而且RNA性质有所变化。 (3)蛋白质代谢 可溶性Pr及游离AA含量(Pro)增加。 (4)GA含量增加 一些需春化的植物(如天仙子、白菜、胡萝卜等)未经低温处理,若施用GA也能开花。GA 以某种方式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 春化作用的机理 前体物低温中间产物低温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人工春化,加速成花,提早成熟 (1)“闷麦法” —春天补种冬小麦 (2)春小麦低温处理—早熟,躲开干热风,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3)加速育种过程—冬性作物的育种 B、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如北种南引,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英译中(Translate) 植物的水分生理 7.semipermeable membrane 32.stomatal transpiration 13. matric potential 38.stomatal frequency 14.solute potential 39.transpiration rate 19.plasma membrane-intrinsic prot(ein 44.transpiration-cohesion-tension th(eory 1.water metabolism 26.bleedin g 2.colloidal system 27.guttati on 3.bound energy 28.transpirational pull 4.free energy 29.transpirat ion 5.chemical potential 30.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6.water potential 31.cuticular transpiration 8. osmosis 33.stomatal movement 9. plasmolysis 34.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 ( 10. deplasmolysis 35.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 ( 11. osmotic potential 12. pressure potential 36.malate production theory ( 37.light-activated+-Hpumping ATPase ( 15.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40.transpiration ratio 16.imbibiti on 41.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17.aquapori n 42.cohesive force 18.tonoplast-intrinsic protein7 43.cohesion theory 20.apoplast pathway 21.transmembrane pathway 46.sprinkling irrigation 22.symplast pathway 47.drip irrigation 23.cellular pathway 48. diffusion 24.casparian strip 25.root 49. mass flow 二、中译英 (Translate) 3 .束缚能 2.胶体系统4.自由能

植物生理学知识总结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势: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水分子从体系中逃逸的能力) 注:纯水的水势定为零,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渗透系统:一个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与周围溶液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和吐水) 伤流:由于根压作用,从植物伤口或折断的部位流出液体的现象吐水:由于根压作用,从叶尖或叶边缘的水孔流出液滴的现象 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这种吸水的能力完全是由蒸腾拉力所引起的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 土壤中可用水分2) 土壤通气状况3) 土壤温度4) 土壤溶液浓度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分为角质膜蒸腾和气孔蒸腾)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 蒸腾作用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以及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气孔——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大门。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的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途径比较复杂。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 外界条件 a) 光照——光照促使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b)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减弱c) 温度——大气温度增高,蒸腾作用增强d) 风——微风促进蒸腾;强风抑制蒸腾2)内部因素 a)气孔频度(每平方厘米叶片的气孔数)b)气孔大小 c)叶片内部面积大小(内部面积指细胞间隙的面积) 必需元素

植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教学文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 1.水势 2.渗透势 3.压力势 4.衬质势 5.自由水 6.束缚水 7.渗透作用 8.吸胀作用 9.代谢性吸水 10.水的偏摩尔体积 11.化学势 12.自由能 13.根压 14.蒸腾拉力 15.蒸腾作用 16;蒸腾速率 17.蒸腾比率 18.蒸腾系数 19.水分临界期20.生理干旱 21.内聚力学说 22.初干 23.萎蔫 24.水通道蛋白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atm 2.bar 3.MPa 4.Pa 5.PMA 6.RH 7.RWC 8.μw 9.Vw 10.Wact 11.Ws 12.WUE 13.Ψm 14.Ψp 15.Ψs 16.Ψw 17.Ψπ 18.SPAC 三、填空题 1.植物细胞吸水方式有、和。 2.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和。 3.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和。 4.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 5.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和。 6.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和。 7.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越大,则代谢,其比值越小,则植物的抗逆性。 8.一个典型的细胞的水势等于。 9.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 10.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吸水。 11.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12.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主要靠。 13.溶液的水势就是溶液的。 14.溶液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 15.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等于。 16.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渗透势与压力势绝对值。 17.将一个Ψp=-Ψs的细胞放入纯水中,则细胞的体积。 18.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 19.在根尖中,以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20.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和。 21.根系吸收水的动力有两种:和。 22.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和。 23.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和。 24.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种途径:。和。 25.小麦的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 26.小麦的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 27.常用的蒸腾作用的指标有、和。 28.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因子有、和。 29.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和。 30.C3植物的蒸腾系数比C4植物。 31.可以较灵敏地反映出植物的水分状况的生理指标有:、、 及等。 四、选择题 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 )。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 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2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5 代谢库:是能够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6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与激素功能类似,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 7 生长:由于细胞分裂和扩大引起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8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9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自由水:在植物体内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二、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或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Pr )和(Pfr )。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H2O ),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 )。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B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C)。 A、10℃; B、35℃;C.25℃ 4、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C)。 A、幼叶;B.果实;C、成熟叶 5、产于新疆的哈密瓜比种植于大连的甜,主要是由于(B)。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A)。 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是( C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B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A、环割;B、蚜虫吻针;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C )引起的。 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B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1. 对同一植株而言,叶片总是代谢源,花、果实总是代谢库。(×) 2. 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是ACC。(√) 3.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短日照是休眠诱导因子,而休眠的解除需要经历冬季的低温。(√) 4. 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一定比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长。(×) 5. 对植物开花来说,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更为重要。(√) 6. 当细胞质壁刚刚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