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重要理论分析模式,它除了具有较有影响的ABC理论外,还有一套相对系统完备的独特的个案技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肯定。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当代个案工作中具有较为广泛、重要的影响。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50年代,艾利斯开始创立自己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他希望从求助者的理性、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着手治疗,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底的改变。他与合罗伯特·哈帕(R.A.Harper)将这种新的治疗模式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RET)。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形成初期,艾利斯非常强调理性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理性的信念,就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行为也就比较合适。
二、理论假设
(一)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艾利斯从人本主义主义的价值立场出发。假设人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由他的身份、能力或才智等决定的,也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能力欠佳或他人的贬抑而降低,这是人的一种先天固有的本性,使人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对于人来说,追求快乐是生活的主要目标,这种快乐应该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除了人具有一种固有的倾向,趋向于非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事物以外,还有一些外部环境因素也促使非理性信念的形成。
因此,艾利斯认为人就是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人的价值不是绝对的,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自由选择,改变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同时每个人的生活又要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无法完全随自己的意志而定。
(二)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求助者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events),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即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称为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beliefs),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即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AC之间还有一个信念因素在起作用,只有通过求助者的认识和评价引发事件才能影响求助者。由于求助者通常根据自己大量的非理性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就导致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是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

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这个过程可以用
D(disputing)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
(三)非理性信念艾利斯认为非理性信念具有抽象化、绝对化和普遍化等特点。抽象化是指求助者将具体环境中得出的特定认识概括为一般的准则;绝对化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无可挑剔;普遍化是指求助者把自己对某件或某些事物的看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征,像认为自己糟糕透了,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等,都是这种非理性方式的认识。
根据临床实践的总结,艾利斯提出11种具体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会导致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困扰。
1.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4.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7.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9.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10.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11.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过程
(一)个案目标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把个案目标分为两步:第一步,帮助求助者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最根本原因是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只消除求助者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还无法彻底根除求助者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建立更为理性、实际和宽容的人生哲学,以便使求助者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效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摆脱情绪困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一个理性、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对自己和他人有兴趣、接纳自己、独立、宽容,对生活充满信心,投入、具有冒险精神、具有开放的态度、能系统深入地思考和理解生活的限制,
(二)个案工的角色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教学目的
了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 学习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 掌握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实施方法
主要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评价
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理论背景 (三)理论假设
(一)基本情况介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重要理论分 析模式,它除了具有较有影响的ABC理论之外,还有 一套相对系统完备的独特的个案辅导技术,并在临床 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肯定。因此,理性情绪治 疗模式在当代个案工作中具有较为广泛、重要的影响。
1、创立人物简介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1913 年9月27日 – 2007年7 月24日)是一位美国临 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 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 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 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2、历史发展
艾利斯最初采用心理分析方法,但逐渐对其感到不满,并 对行为修正模式表示怀疑 ? 1955年,艾利斯创立该模式,并与合罗伯特.哈帕 (R.A.Harper)将其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60年代,该模式受到很多人的批评 ? 60年代末,该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艾利斯在纽约成 立了理性生活学会和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 ? 进入80年代,该模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种理论分析模式并 被广泛运用
(二)理论背景
20世纪50年代,艾利斯开始创立自己的理性情绪治疗模 式,他希望从求助者的理性、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着手治疗, 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 底的改变。他与合罗伯特· 哈帕(R.A.Harper)将这种新 的治疗模式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RET)。在理性情绪治疗 模式形成初期,艾利斯非常强调理性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理性的信念,就不可能产生情绪 困扰,行为也就比较合适。
(三)理论假设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2、ABC理论 3、非理性信念 4、次级症状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1)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 来自于非理性信念; (2)人天生有容易受人影响倾向,尤其童年时候; (3)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4)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5)人惯于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6)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7)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而不是由他们的能力、 表现等决定的。
2、ABC理论
(1)基本概念 ?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经历) ? B—belief(信念)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工需要积极介人个案过程,主动帮助求助者克服情绪困

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在实际的辅导过程中工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采取综合的改变途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求助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导致求助者问题的原因通常涉及许多方面,而且求助者的问题也不仅仅表现为情绪困扰,求助者的认知和行为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比较有效的辅导策略是采取综合的改变方法。 第二,注重求助者此时此地的感受。工在帮助求助者过程中所要关注的是求助者此时此地的感受以及改变现状的能力,至于求助者以前的经历和早期的感受无需追问,因为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看来,即使这些经历和感受与目前的状况有联系,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帮助求助者理解其情绪和行为的困扰与非理性信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强调顿悟。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特别强调顿悟的作用,不过它所说的顿悟与心理分析治疗模式概括的顿悟不同,是求助者对自己面临的问题与非理性信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治疗过程
1.明确个案要求。从第一次接触开始,工就需要向求助者介绍有关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和方法,让求助者理解,其情绪和行为的困扰不是由引发事件导致的,而是由其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产生的。工需要向求助者讲解具体的辅导过程和方法,帮助求助者树立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信心。另外,工还需要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他希望得到工的帮助,该怎样做,做些什么。在这一阶段工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求助者的理解水平和爱好提供浅显易懂的说明,并设法与求助者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2.检查非理性信念。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工需要积极地介入个案辅导过程,承担指导、教育和咨询等主要角色,鼓励求助者探讨其情绪和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求助者认识和理解其非理性信念与困扰之间的关系。当工与求助者建立了信任合作关系之后,就需要采用直接指导方法干预求
助者的生活,把辅导的中心放在指出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积极引导求助者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检查。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在了解求助者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原因之后,工就需要帮助求助者与这些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指出它们的不合理和不切实际之处,让求助者认识到它们的危害,并鼓励求助者摒弃这些非理性信念,采取积极行动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在清晰辨别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工就需要帮助求助者找出合适的、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运用现实的理性信念去替代非理性的信念,并把

理性信念与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连接起来,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当然,仅仅让求助者认识到这种理性生活方式还是不够的,求助者仍然会使用非理性的反应策略。
5.巩固辅导效果。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方法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帮助求助者把所学到的理性生活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四)治疗技巧? C—consequenc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 D—disputing intervention ? E—effect ? F—new feeling
(2)基本观点:
不良的情绪或行为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本身引起,而 是由经历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应该 通过D驳斥B,取得E,从而产生新感觉F。 不是:A(Activating events) C (Consequence)
而是:A
应该:
B(Belief)
D (debate)
C
E(effect) F(Feel)
3、非理性信念
(1)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 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 责备和惩罚。 (4)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 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发生。
(7)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9)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 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10)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11)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 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
4、次级症状
次级症状:是指求助者会以非理性的信念 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从而造成情绪 失调症状加重的现象,即日常所说的对焦虑的 焦虑。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当工在处理初 级症状时,需要注意区分和解决次级症状的问 题。
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 治疗方法与技巧
(一)辅导目标 (二)工作员与案主角色 (三)治疗技巧 (四)治疗过程 (五)运用此模式的主要原则
(一)辅导目标
1、帮助求助者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
2、帮助求助者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二)工作员与案主角色
工作员——一个主导的角色: 1、指出案主的问题与它的非理性想法有关。 2、告诉案主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改变案主的想法,放弃非理性信念。 4、帮助建立理性的人生哲学。
案主——一个学生的角色: 1、明白自己的情绪困扰是非理性心念所致。 2、了解自己情绪

困扰的原因。 3、必须改变非理性的信念,否则不能改变情绪困扰。
(三)治疗技巧
1、检查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 查技巧是帮助求助 者认识和辨别情绪 和行为困扰背后的 非理性信念的具体 方法。
2、辩论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运用非理性信念的辩 论技巧帮助求助者改 变原有的非理性信念, 形成较为现实的、理 性的生活方式。
检查技巧
反应感受
角色扮1.检查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和辨别情绪和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具体方法,它包括许多具体的操作技术,主要有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等。
(1)反映感受。反映感受是指工迁求助者描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困扰,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产生困扰的非理性信念的根源。
(2)角色扮演。在非理性信念检查中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技巧,它是让求助者扮演一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的各种情绪困扰、行为表现以及非理性信念,这样,工就可以指出求助者的各种非理性信念以及它们与求助者情绪和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
(3)冒险。冒险是指让求助者从事自己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求助者的各种非理性信念表现出来,这样,求助者就可以通过与以前感受的比较,发现造成自己情绪和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
(4)识别。识别是指工根据非理性信念的特征帮助求助者分析、认识和辨别其各种独特的非理性信念的表现形式。
2.辩论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运用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帮助求助者改变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形成较为现实的、理性的生活方式。这些个案技巧主要包括辩沦、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像等。
(1)辩论。辩论是指求助者在工的帮助下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以便动摇和消除非理性信念。辩沦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质疑,即对求助者非理性信念的根基进行提问,使求助者非理性信念的反逻辑、不合常理之处显现出来;二是辨析,即帮助求助者区分意愿和需要、要求和必须以及理性和非理性观念等,使求助者能够识别和消除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2)理性功课。理性功课是指工给予求助者各种学习理性信念的机会,尤其需要帮助求助者改变语言模式,使求助者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帮助求助者改变语言模式调整求助者的思维,使求助者学会以合理的、现实的方式界定自己所处的场景,掌握理性的思维方法。
(3)放弃自我评价。在个案辅导中工需要指导和鼓励求助者放弃以自己的成就或者其他外在的标准评

价自己,从而逐渐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这种辅导技巧称为放弃自我评价,帮助求助者放弃外在的价值评判标准是消除求助者各种非理性信念的有效途径。
(4)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辅导技巧是指工通过表露自己的感受使求助者理解和学习理性的反应方式。工通过表露自己不仅使求助者了解到他的同情心,而且同时也为求助者学习合适的、理性的反应方式提供机会,让求助者明白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等。
(5)示范。示范是指工通过自己的榜样行为使求助者理解和掌握理性的信念以及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演
冒险
识别
辩论技巧
辩论
理性功课 放弃自我评价 自我表露
示范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
想象
(四)治疗过程
1、明确辅导要求 告诉案主非理性信念与其情绪的关连; 2、检查非理性信念 确定情绪或行为问题;(C) 确定与情绪或行为问题关连的事件;(A) 确定与情绪困扰同时产生的心中的想法;(B) 帮助案主澄清这些想法中的非理性信念;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学习讨论理性信念;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5、巩固辅导效果 练习、内化、布置家庭功课
(五)运用此模式的主要 原则
1、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2、注重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和争论 3、注重把求助者的面谈辅导和自助辅导结合起来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评价
(一)优点
(二)缺点
(一)优点
1、对人性较独特的看法: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价值, 表现为无条件的接纳人。 2、对人类问题的乐观看法:过去虽然会对现在的问 题有影响,但是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3、对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独到见 解。把观念和思想作为突破点。 4、对专业关系的独特看法:强调对案主的无条件接 纳,但要求谨慎处理同感的表达。
5、治疗目标的终极性:治疗目标不仅只是眼前的问 题,还在于全面彻底的根治,最终使正确的人生 观和思想模式能长期维持。 6、适用范围的广泛性,适合自我治疗,容易学习和 掌握,绝大多数人都能自我治疗。 7、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8、与人本治疗模式相比,强调工积极、主动介 入个案辅导过程。 9、采取开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二)缺点
1、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2、受限于辅导员自己的知识、训练以及自我了解和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 3、过分强调工积极介入辅导过程。 4、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5、不适用于辅导的早期。(与行为主义相比


谢谢!
(6)替代性选择。替代性选择辅导技巧是根据非理性信念的特征设计的,因为具有非理性信念的求助者通常喜欢极端化,因此可以通过让求助者思考或者想像其他的解释方式或行为方式发现非理性信念,从而帮助求助者克服不合埋的生活方式。
(7)去灾难化。当求助者处于糟糕透顶的处境中,工就可以采用去灾难化的辅导技巧帮助求助者。让求助者尽可能地设想最坏的结果,这样,就可以使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暴露出来,求助者就会明白,事实上,自己或自己的处境并非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糟糕,这种辅导技巧称为去灾难化。
(8)想像。想像也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经常采用的一种辅导技巧,它是指求助者通过想像自己的困扰处境体会自己的紧张情绪和不合适行为,然后没法克服它,形成理性的反应方式。在使用这种辅导技巧时,工需要及时地帮助求助者体会自己的变化,分辨理性和非理性信念,鼓励求助者通过反复练习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
五、贡献和局限
(一)贡献
1.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解释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时,强调非理性信念的作用,认为真正导致求助者问题的因素是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它使得求助者在理解自己生活状况时出现抽象化、绝对化和普遍化的特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要消除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就需要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检查和辩论,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这些认识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比较接近。
2.强调工积极、主动介入个案过程。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要求工积极、主动地影响求助者,帮助求助者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效果比较好,辅导的效率比较高。
3、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比较强调辅导技巧的运用和总结,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和辩论技巧。而且广泛采用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的技术,从而形成比较完备的辅导技巧系统,即包括行为,情绪调整技巧,也包括认知、信念改变技巧:另外,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还把面谈辅导和自助辅导结合起来,使辅导工作延伸到求助者的实际生活中,增进了个案效果。
(二)局限
L“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2.过分强调工积极介人个案过程。
3.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参考文献:
1、Judith S.Beck博士著 翟书涛等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Dennis Greenberger博士 Christine A. Padesky博士著 张忆家博士译《理智胜过情感》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亚伯.艾利斯(美) 凯瑟琳.麦克赖斯著 刘小箐译《理情行为治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4、Robert L. Leahy 著 张黎黎等译《认知治疗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5、(美)Sol L. Garfield 著 章晓云译《短程心理治疗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6、陈金定著《心理咨询技术》(上)(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7月第1版
7、林家兴 王丽文著《心理治疗实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7月第1版
8、巴史克著 易之新译《心理咨询入门》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第1版
返回目录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教学目的
了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 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 掌握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实施方法
主要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评价
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理论背景 (三)理论假设
(一)基本情况介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重要理论分 析模式,它除了具有较有影响的ABC理论之外,还有 一套相对系统完备的独特的个案辅导技术,并在临床 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肯定。因此,理性情绪治 疗模式在当代个案工作中具有较为广泛、重要的影响。
1、创立人物简介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1913 年9月27日 – 2007年7 月24日)是一位美国临 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 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 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 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2、历史发展
艾利斯最初采用心理分析方法,但逐渐对其感到不满,并 对行为修正模式表示怀疑 ? 1955年,艾利斯创立该模式,并与合罗伯特.哈帕 (R.A.Harper)将其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60年代,该模式受到很多人的批评 ? 60年代末,该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艾利斯在纽约成 立了理性生活学会和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 ? 进入80年代,该模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种理论分析模式并 被广泛运用
(二)理论背景
20世纪50年代,艾利斯开始创立自己的理性情绪治疗模 式,他希望从求助者的理性、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着手治疗, 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 底的改变。他与合罗伯特· 哈帕(R.A.Harper)将这种新 的治疗模式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RET)。在理性情绪治疗 模式形成初期,艾利斯非常强调理性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理性的信念,就不可能产生情绪 困扰,行为也就比

较合适。
(三)理论假设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2、ABC理论 3、非理性信念 4、次级症状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1)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 来自于非理性信念; (2)人天生有容易受人影响倾向,尤其童年时候; (3)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4)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5)人惯于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6)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7)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而不是由他们的能力、 表现等决定的。
2、ABC理论
(1)基本概念 ?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经历) ? B—belief(信念)? C—consequenc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 D—disputing intervention ? E—effect ? F—new feeling
(2)基本观点:
不良的情绪或行为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本身引起,而 是由经历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应该 通过D驳斥B,取得E,从而产生新感觉F。 不是:A(Activating events) C (Consequence)
而是:A
应该:
B(Belief)
D (debate)
C
E(effect) F(Feel)
3、非理性信念
(1)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 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 责备和惩罚。 (4)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 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发生。
(7)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9)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 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10)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11)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 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
4、次级症状
次级症状:是指求助者会以非理性的信念 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从而造成情绪 失调症状加重的现象,即日常所说的对焦虑的 焦虑。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当工在处理初 级症状时,需要注意区分和解决次级症状的问 题。
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 治疗方法与技巧
(一)辅导目标 (二)工作员与案主角色 (三)治疗技巧 (四)治疗过程 (五)运用此模式的主要原则
(一)辅导目标
1、帮助求助者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
2、帮助求助者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二)工作员与案主角


工作员——一个主导的角色: 1、指出案主的问题与它的非理性想法有关。 2、告诉案主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改变案主的想法,放弃非理性信念。 4、帮助建立理性的人生哲学。
案主——一个学生的角色: 1、明白自己的情绪困扰是非理性心念所致。 2、了解自己情绪困扰的原因。 3、必须改变非理性的信念,否则不能改变情绪困扰。
(三)治疗技巧
1、检查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 查技巧是帮助求助 者认识和辨别情绪 和行为困扰背后的 非理性信念的具体 方法。
2、辩论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运用非理性信念的辩 论技巧帮助求助者改 变原有的非理性信念, 形成较为现实的、理 性的生活方式。
检查技巧
反应感受
角色扮演
冒险
识别
辩论技巧
辩论
理性功课 放弃自我评价 自我表露
示范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
想象
(四)治疗过程
1、明确辅导要求 告诉案主非理性信念与其情绪的关连; 2、检查非理性信念 确定情绪或行为问题;(C) 确定与情绪或行为问题关连的事件;(A) 确定与情绪困扰同时产生的心中的想法;(B) 帮助案主澄清这些想法中的非理性信念;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学习讨论理性信念;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5、巩固辅导效果 练习、内化、布置家庭功课
(五)运用此模式的主要 原则
1、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2、注重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和争论 3、注重把求助者的面谈辅导和自助辅导结合起来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评价
(一)优点
(二)缺点
(一)优点
1、对人性较独特的看法: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价值, 表现为无条件的接纳人。 2、对人类问题的乐观看法:过去虽然会对现在的问 题有影响,但是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3、对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独到见 解。把观念和思想作为突破点。 4、对专业关系的独特看法:强调对案主的无条件接 纳,但要求谨慎处理同感的表达。
5、治疗目标的终极性:治疗目标不仅只是眼前的问 题,还在于全面彻底的根治,最终使正确的人生 观和思想模式能长期维持。 6、适用范围的广泛性,适合自我治疗,容易学习和 掌握,绝大多数人都能自我治疗。 7、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8、与人本治疗模式相比,强调工积极、主动介 入个案辅导过程。 9、采取开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二)缺点
1、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2、受限于辅导员自己的知识、训练以

及自我了解和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 3、过分强调工积极介入辅导过程。 4、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5、不适用于辅导的早期。(与行为主义相比)
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