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系》微课设计

《太阳系》微课设计

《太阳系》微课设计
《太阳系》微课设计

《太阳系》微课程设计方案

主题名称:太阳系

选题意图: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但学生对太阳系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放大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太阳系。

内容来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五课:太阳系。

适用对象:小学科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 认识收集和整理资料可以更好了解太阳系。

2. 学会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用途:基于学生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通过观看视频,经历一个“问题——猜想——资料学习——整理归纳”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从而知道太阳系是宇宙的一部分。

知识类型:实验操作型

制作方式:视频

预计时间:7分30秒

微课程设计

《太阳系》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新人教选修:《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的能量来源。 教学重点 太阳大气结构,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到地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颗普通天体中的一个,然而地球又以其具有生命存在而大大不同于一般天体,这其中,地球和太阳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恒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 【板书】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概况 【启发引导】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万物生机。 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它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也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也有1.5亿千米远。光走过这段距离,也需要8分18秒的时间。跟地球相比,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板书】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出示投影】地球与太阳的几组对比数据

【指导学生看书】 【承转过渡】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大多只能根据理论推算,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边介绍边画太阳内部结构板图】 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通过热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太阳的外部构造。 学生快速阅读。 【启发提问】(1)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什么层?为什么叫光球层? (2)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 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光球层,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明亮夺目的太阳光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所以称之为“光”球层。光球层的太阳大气很薄,只有500千米厚,温度也不高,只有6000K,对于巨大炽热的太阳来说,光球层确实太薄了,温度也的确不高。 【边讲边画太阳外部结构板图】 太阳黑子实际上就是光球层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区域,这里比光球表面低1500℃左右,因而显得比光球暗,由此得名。 指导学生读“太阳”挂图,看太阳黑子。 【启发提问】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些关于黑子的情况? 根据回答情况,补充介绍: (1)黑子的周期:数目具有周期性,极大年,极小年,11年周期(指导读书中的插图); (2)黑子的大小:大小不一,小的直径有2千米,大的直径3000~7000千米; (3)寿命:很短,几小时——几个月; (4)一般成群出现,一个点→一对→一群→消失; (5)黑子有强大的磁场,波峰年会影响地球,出现异常; (6)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黑子的记录。

《微课制作》教案

微课制作教案 竹坪乡中心学校张云朝 一、介绍微课 微课是指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二、微课内容要求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传道解惑而非授业;微课的功能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微课教学。 2、知识点足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中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若是PPT,正文建议为5~6页; 4、受众定位明确,其知识基础如何;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基础,采用适合该基础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等讲解不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有视觉美感,如常用的PPT;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微课画质清晰;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0、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1、仪表得体; 12、语言通俗易懂;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13、讲解是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三、录制微课软件的安装 1、介绍我们推荐的软件——超级录屏; 2、演示安装过程及相关设置; 四、录制软件的设置和使用 1、软件界面介绍; 2、软件的设置演示; 3、演示录制过程; 五、练习使用录制软件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详细

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的温度差异的实验。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地运动 1、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你知道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吗? 3、提问:怎样记住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4、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出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二)认识四季的成因 1、提问:(1)每年都有几个季节?冬天过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吗?(2)不同的季节,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样的吗?(3)不同的季节白天的时间一样长吗?你知道什么季节的白天长?什么季节的白天短?(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温一样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谈话: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是循环出现的,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的高度、白天的时间、气温都有差别,这些差别与什么有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点内容。 3、实验: (1)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温度计正对着太阳,即受太阳直射、温度上升快,温度计上的读数高;温度计斜着接受太阳光,即获得的热量少,温度计上的读数低。 (2)演示地球仪,让地轴对着北极星绕电灯或蜡烛火转一圈,讲述:当地球绕太阳转到3月时,太阳直射赤道,被半球、南北球均受太阳光斜射,此刻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则为秋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6月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则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洋刮宫内更斜,则为冬季;当地球绕太阳转道12月时,北半球阳光斜射的角度最小,气温低则为冬季,而南半球得到阳光直射是夏季。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斜射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回答。 3、谈话:看来大家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它们的运行特点,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太阳系星体的运行情况吧,(播放太阳系星体运行的录象) 4、学生观看录象后,提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部分小老师回答这些同学的提问。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1)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原创】《太阳系》教案

《太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10分钟)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30分钟)

关于微课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于微课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呢? 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 1.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2.微课的特点:微课短小精悍、生动灵活,不能采用课堂教学过程再现的实录方式或剪辑课堂实录的方式制作。 3.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一般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观摩微课引导学生自学某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 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常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三、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 微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3、启发类--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4、讨论类--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5、演示类--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6、练习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7、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8、表演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9、自主学习类--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课题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市实验小学:琳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 知道四季的成因 3. 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主要天体。 三、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小太阳,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20厘米长的橡皮筋、皮球每组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一:出示宇宙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2、谈话:看着浩瀚的宇宙世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遨游太空?想不想去宇宙一探究竟?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我们乘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飞船就要起飞了,同学们请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来一起倒数十个数:10、9、8.。。。 播放宇宙视频,配音:现在你们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这里有流星的出没,彗星的来临和一望无际的尽头,宇宙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但在它那神秘的面纱下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 3、幻灯片二:猜一猜:谁知道我们现在到哪一站了? 4、引入课题:对了,太阳系是个特殊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它们围饶太阳这位母亲不停旋转,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会分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这个大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孩子,今天呢,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这个神秘的大家族。 幻灯片三:太阳系大家族。 二、四季的形成 1、提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设计构想: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登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杨利伟,这个本来陌生的名字,现已变得耳熟能详。神秘的太空、美丽的地球,使孩子们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便萌生了这个活动设计的念头。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用微信学微课——微课制作学习感悟

我用微信学微课——微课制作学习 感悟 2月27日,在网上看到了通知,信息技术培训从3月1日开始,并且是全员培训,可以用微信来学习。这也是我们进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新举措。 为了不让我们老师错过学习的机会,3月1日一天我都和我们的黄主任关注着《多彩教师名苑》。下午已发布学习内容,我们就利用校信通通知了我们的老师。 这次学习的内容是《微课制作》,提起微课,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以前也培训过,但只是听了听,并没有亲自上手,所以听过了也就忘记了。微课究竟怎么制作,怎么利用,对于我来说,还是一项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更何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形式已经被一些老师用到了学生的学习中,所以学会制作微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于是,我登陆了《多彩教师名苑》,开始了微课的学习。

这节培训采用的就是微课的形式,时间不长,但如何制作微课的步骤却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明白,可以看出我们进修学校的用心。学习后,自己就有了一个冲动,一定要学会制作微课,这次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了,一定要动手实践一番,真正按步骤走一步,我想自己就基本掌握了制作流程了,然后再进行多练习,一定能很快掌握制作方法的。 微课学习后,后面的留言让平台热闹起来了,其中我校贾老师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小浪底不小,金博大不大!《微课》字面微小,却显知识精髓。点睛之笔留下学生思考的空间,为学生探究知识,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他的留言道出了微课的精髓。我相信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一定能让我收获更多。 2月27日,在网上看到了通知,信息技术培训从3月1日开始,并且是全员培训,可以用微信来学习。这也是我们进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新举措。 为了不让我们老师错过学习的机会,3月1日一天我都和我们的黄主任关注着《多彩教师名苑》。

太阳系教案

科学十二册《太阳系》 光明小学刘安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10分钟)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

(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30分钟) 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一)只考虑与太阳平均距离建模:(10分钟) 1、任意做八个小球代表八大行星。做好将小球安放在支架上。 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一,算出缩小后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取整) 3、在桌面上安放好太阳,以太阳为中心,按缩小后的距离摆放好八大行星。 4、与书55页太阳系示意图对照,有什么不同? (行星间距离差异大,并非基本相等)板书:分布不均匀 (二)只考虑行星直径建模: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实际上八大行星个子相差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按相同比例将八大行星缩小。 2、请完成实验表二:(能取整的取整)(10分钟) 3、根据表中数据用橡皮泥做出八大行星模型。(数据尽量取整,可以有误差。) (先将橡皮泥搓成条状,用直尺量好直径,切较方正的一小块,用手指搓圆) 4、小结: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板书:大小差异大 (三)按相同比例缩小距离和直径建模:(10分钟) 1、谈话:刚才我们分别感受了行星间的距离和行星的大小,但他们的缩小比例是不一样的,我们将太阳缩小到14厘米,按这样的比例,行星的直径应是多大呢?他们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远呢? 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三: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天空星体”的内容标准来构建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涌动变化,探究他们的运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的恒星,地球也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本课正是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了解太阳系和太阳这可恒星,并指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一些现象,这一课在本单元中占有举足轻中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太阳系大家族》一课,虽然学生们可能听说过太阳系中一些其他行星的名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直接观察到,因此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太阳系不是有效的途径。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我找寻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九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们认识太阳系,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学生们收集到有关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资料会有许多,教师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们的资料共享。在讨论会上充分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民主和谐、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对太阳系浅显而生动有趣的认识过程。建立模型的活动,可以先在教室里进行,再到操场上进行,来体验太阳系的浩大以及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进行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处理,让学生们经历一次有趣而有价值的建模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九大行星的概况,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是渺小的。。 2、通过网上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重点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重点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作者:————————————————————————————————日期:

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的能量来源。 教学重点 太阳大气结构,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到地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颗普通天体中的一个,然而地球又以其具有生命存在而大大不同于一般天体,这其中,地球和太阳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恒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 【板书】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概况 【启发引导】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万物生机。

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它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也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也有1.5亿千米远。光走过这段距离,也需要8分18秒的时间。跟地球相比,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板书】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出示投影】地球与太阳的几组对比数据 项目太阳地球倍数 半径(R)70万千米6371千米109 体积(V) 1.41×1018千米 3 11000亿千米 3 130万 质量(m) 1.989×1027吨 5.976×1021 吨 33万 密度(ρ) 1.41克/厘米3 5.5189克/厘 米3 1/4 表面重力加速度 (g) 27300厘米/秒2980厘米/秒228 【指导学生看书】 【承转过渡】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大多只能根据理论推算,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边介绍边画太阳内部结构板图】 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通过热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太阳的外部构造。 学生快速阅读。

太阳系教学设计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理解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实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实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能够逐渐被人们理解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相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实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理解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实行了相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相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实行全班交流,资料能够是文字的,也能够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相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相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实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实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能够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能够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

《太阳系》参考教案

《太阳系》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 本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叫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叫卫星。这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的总结、提高,也是认识太阳系组成必需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按照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编写的,分为五层: 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这九颗行星的名称,要求学生能按顺序记住。这九颗行星的概况,教学时可以做概括的介绍。(详见参考资料) 2、告诉学生,在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金星外都有卫星,卫星数目不一样。 3、讲解彗星的特点。 4、讲解流星体及流星。 5、综合以上内容,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这个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选讲内容,启发学生根据八大行星的一些数据,发现一些关于八大行星以及太阳系的问题。例如: 有的行星距太阳比较近,有的行星(冥王星)距太阳很遥远; 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知道太阳系很大; 大行星公转的周期不同,有的时间比较短,有的时间很长; 行星公转的周期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远周期越长; 行星的自转周期不同,周期最短的是木星,周期最长的是金星; 由于行星的自转周期不同,各大行星上的昼夜长短也就不同; 由于行星的公转周期不同,各大行星上的年长短也就不同;

微课制作要求完整版

微课制作要求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微课制作要求------------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二、上报微课作品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微课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统一为WMV格式,高清像素为1080×720,标清像素为720×576,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教师提交作品为: 每位老师报送微课一个,内容包括:? (1)微课视频(每课1个,一课对应一个知识点) (2)进阶练习(每课2套,与微课视频配套) 进阶练习是基于标准的测试,是类似游戏通关的在线检测系统,学习一段视频教程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只有当学习者全部答对一套题目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在线检测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便于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知识能力目标。一般可分为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3种题型。(3)学习任务单(每课1个,与微课视频配套) 由教师设计,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及其它学习资源学习)。学习任务单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说课、讲座的片段等不是本次评选的微课) 三、微课的分类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中小学微课一般可分为讲授类、应用类和实验演示类三种。 1.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键概念和原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2.应用类: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应用。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例题),并围绕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3.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教具、实验器材或计算机模拟软件作示范性实验,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四、微课录制方法

《太阳系》教学设计案例

《13、太阳系》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收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收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学习方法: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 教学与学生分析:本课为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太阳和太阳系》单元中的第六课。本单元由《太阳》《太阳和动植物》《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太阳和人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系》《做太阳系模型》七课组成。从知识层面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关系,再到太阳系,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思维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到认识太阳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再到太阳系,由易到难。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有关地球、月球的相关内容,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太阳系中的多数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材提供了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相关图片,由学生查阅、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想象、讨论,通过ppt展示的太阳系有关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太阳系的情况。通过建

立模型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排序,以及离太阳的距离远近,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训练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面较广,对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名称有所了解,对太阳系中的某些天体是有一定认知的,知道一些天体的名称和相关信息。但对这些行星的具体情况,如质量、体积大小、与太阳的距离远近等基本特征并不十分清楚,对太阳系这一概念也比较模糊。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情况。 (PPT课件出示太阳系图片,学生观察) 1.师(提问):同学们看了太阳系的图片,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3.师(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

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 一、微课视频:研究表明,学生在听课时只能全神贯注10分钟到18分钟; 课程资源由各种教学短片构成,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聚焦新知识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 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与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由传统的教->学到技术支持的学 ->教 “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的优化。 提供支撑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 如:教师发现课程视频的某个环节或知识点,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的时候,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讲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 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 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微课程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使用快课工具+ppt录制; 2、使用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 3、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录制; 4、使用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 5、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的音频或视频或其它,形式不限。 微课内容既可以针对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师或家长,对象不限。 使用视频拍摄设备录制微课视频的注意问题 构图(教师与讲义屏幕的比例); 灯光问题问题; 拾音问题; 教师讲稿问题; 微课要求 (一)微课保证画质清晰,视频中有作者本人头像或画面;文字内容正确无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 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主要天体。 三、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小太阳,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20厘米长的橡皮筋、皮球每组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一:出示宇宙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2、谈话:看着浩瀚的宇宙世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遨游太空?想不想去宇宙一探究竟?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我们乘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飞船就要起

飞了,同学们请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来一起倒数十个数:10、9、8.。。。 播放宇宙视频,配音:现在你们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这里有流星的出没,彗星的来临和一望无际的尽头,宇宙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但在它那神秘的面纱下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 3、幻灯片二:猜一猜:谁知道我们现在到哪一站了? 4、引入课题:对了,太阳系是个特殊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它们围饶太阳这位母亲不停旋转,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会分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这个大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孩子,今天呢,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这个神秘的大家族。 幻灯片三:太阳系大家族。 二、四季的形成 1、提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呢? 请两个同学来模拟 幻灯片五:播放动画 2、讲解:地球在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在自西向东的公转,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我们称为恒星,围绕恒星旋转的星体我们称为行星,比如地球,围绕行星旋转的称为卫星,比如月球。 3、谈话:之前我们学习过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日夜交替,那么地球的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4、提问:地球的公转是怎样产生四季交替的呢? 5、演示实验:(两个温度计,一个斜放,一个平放,用小太阳取暖器代替阳光,几分钟后观察温度变化)等待中。。。 (1)提问:两个温度计为什么要这样放置?

如何运用微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如何运用微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枯燥的书面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2,为新课做好准备,而且5-8分钟、分享和交流。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3)适应不同的学生,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再次讲解时候心中要有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注意力得不到缓解,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很好提高教学效果,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声音响亮,引入和结题要简洁明了,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1,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字体搭配,其优点有一下几点,瞬间的。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整个视频要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图文并茂,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那么究竟如何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一个议题。最后就是对时间的把握,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节奏感强,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式新颖。4)微课制作简单,简单实用,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利用率高。其次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有很大的自主空间。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字号搭配,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1)微课短小精悍、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难点、在制作微课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教师在所选题材上下大功夫,语言要用普通话,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一个重点,上传到网上,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使讲解通俗易懂,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说明,用于巩固本节知识,精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