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分析

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分析

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分析
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分析

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及效

果分析

摘要:本文从韩国语翻译课程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采用以提高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指出随着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综合能力。

关键词:韩国语翻译课程提高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随着中韩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也不断加深。能够独立完成各领域翻译的综合性人才越发的紧缺。这一现实促进着大学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结合本校韩国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翻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改革措施、分析教学效果。

一、翻译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同样适用于韩国语专业的学生。随

着中韩交往领域和层次的不断加深,对翻译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愈发的严谨。这些翻译人才不紧要求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求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及礼仪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外事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安全的协助进行对外事务。然而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韩国语翻译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翻译课程定位不明确。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韩国语专业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韩国语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地围绕这一统一目标开展进行,而是出现了重其一而略其他的发展现象。或只片面强调听说训练,忽略语法与日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或只注重语法的讲解,忽视听力、口语的训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未平衡进行。(2)翻译实践的欠缺、学生翻译能力不足。教师唱“独角戏”,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角地位。从单词、语法到文章解析,教师的教授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自己认为难懂的语法或重点段落,或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孜孜不倦的进行着知识的“传播”。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的积极性的调动。

二、教学改革措施

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原理中,人们把听、说、读、写、译归为一体,认为“译”是前四项技能习得之后的必然结果,在外语专业高年级设立通常为一个学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口译课程等,并期待学生在修完这些课程“韩译汉方面能翻译一般性文学作品、政论文、科普资料及外事外贸应用文。译文忠实原著,语言通顺,并且能体现各种语体的语言特征。则在汉译韩方面能翻译报刊上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文章。译文无重大语法和用词的错误,基本上达意。口译方面能胜任生活口译和一般性专业会谈的翻译工作。” 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不足采用文军(2005)以提高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当具备几个特点:①模式设计应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②教学程序要明确,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③翻译能力教学模式的作用方式要多样,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作用方式;④教学环境须涵盖课堂内各种因素。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这种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其教学模式也是由多种模式组成的。课程建设中可采用如下几个教学模式,包括:将翻译情景(translation situation)的重要因素如翻译的要求者、译文使用者等包括在内的“模仿真实情景模式”;基于翻译的连续模式(the sequential model of translation);注重翻译过程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模

式”;重在培养学生进行翻译评论的能力、培养翻译学的研究实践能力的“韩汉名译比较模式”;学生完成译文后继续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评价修改的“批评法模式”。以上几种经实践检验得出的翻译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均基于课程目标,并提供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使这种教学成为实现提高翻译能力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效果分析

高年级的翻译课程的确是大学一二年级精读、泛读、写作等基本技能课的延续,具有巩固韩国语语言知识,进一步深化对韩国语的认识并且在“高水平”中实践和学习英语的培养任务;另一方面,作为学生走入实际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准备课程,翻译课也的确需要把翻译学科一些最基础、最精华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译者意识如文化意识、语篇意识、语篇功能意识和美学意识等。因为客观地说,恰恰是这些意识和译者素质决定了一篇翻译作品的质量,也区分了译者和双语者以及外语学习者。

一系列的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不仅增强了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水平。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原版书籍、中外名著、对佳作的赏识和译作的比较,提高了他们自身韩汉语言知识的修养。使他们意识到提高翻译能力是多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技巧转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