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源分配涉及人员多、人工汇总数据容易出错等弊端,无法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向服务转型及低成本高效运营的需要,急需改进。

三、优化流程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在IDC机房引入资源动态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改变传统的IDC资源管理流程,实现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分配,并能通过仓储式的条码管理方式帮助维护人员现场定位故障并直接派发维护工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营。该系统支持从业务、预占、审批、分配、审核的全流程管理。使IDC资源的空闲、预占、分配、变更、释放有据可查。解决了IDC资源管理的分配难、查询难、定位难、变更难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IDC 的资源管理效率。

在资源动态管理中,首先通过将IDC的各种资源,如IP、机位、机架、设备端口,按分类(行、列、客户类别、业务类别等)在逻辑上创建一类资源的集合,创建出IP池、机位池、端口池等集合,这里资源集合称为资源池。使用资源池,可以将资源进行归类细化,便于在分配资源时,系统可从不同资源池中选取不同分类的资源进行组合。同时利用条码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现场即可直接读取设备的全部信息,受理设备故障。

资源动态管理主要模块分为IP管理,机房机架管理,设备管理、资源动态管理、条码管理五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1.IP管理

对IDC机房IP地址使用的管理,包括分配、预占以及释放等。IP地址管理的逻辑架构如下图所示。管理员可以根据网段组织IP,完成IP的管理。

2.机房机架管理

系统采用了树型的架构设计,满足多地市、多运维中心、多机房的机房资源统一管理。基于管理中心-机房-机架-机位的机房机架管理结构,可以灵活无缝地支持运维资源规模的扩展。

架管理的架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3.设备管理

基于模板的设备管理,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和端口模板。在模板基础上添加具体的设备,可以方便的批量添加设备。

设备管理的架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其他类似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没有的特点:

4.资源动态管理

为了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降低手工化分配资源带来的影响,对原有IDC 资源电子流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资源分配流程,如下图:

在新流程中,新增了资源预分配环节,在资源预分配环节,系统支持自动预占资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业务信息,自动从各资源池中获取对应数量的资源。可手工对预占资源进行调整。此处预占的资源,预占周期可以自行定义。

例如,从A列机柜获取机位,从托管IP池获取IP,从接入交换机池获取端口。

电子工单流经审核后,可以打印为纸质施工单,交给现场施工人员,施工完成后,纸质可以存档。此处只需将进场的设备录入系统,和已经预分配的资源进行绑定即可。

通过自动化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降低了IDC运维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5.条码管理

为了便于机房资源的统一管理,系统引入了条码标签管理,为每台IDC设备生成唯一的条码标签,贴于设备表面。条码标签管理可实现如下功能:

①机房的资产标准化管理,每台设备具有唯一的条码,设备信息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条码标签。

②管理员可携带具备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PDA终端,在进行巡检时,通过扫描条码,可快速查询故障设备信息,通过短信、电话等多种手段,快速通知相关厂家、客户进行维护。也可在线生成报障工单,快速提交进行处理。

③管理员可使用手持PDA终端,在机房核对设备实际信息和登记信息,标记可疑信息,支持远程更新数据库信息,支持双向进行数据同步。

④手持PDA终端可通过GPRS、WLAN等方式连接后台数据库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也可通过本地的缓存信息进行离线查询。

⑤维护管理及资源分配不受空间限制,维护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可远程维护及分配资源,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及面向服务转型的快速响应需要。 四、使用效果

IDC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是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重要手段,改变了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了资源分配流程,实现对资源的多维度管控,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该系统在国内创新的采用电子化手段和仓储式条码管理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资源分配流程

长、资源分配涉及人员多、人工汇总数据容易出错、维护效率低等弊端,大大提高了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现将主要效果总结如下:

1.建立统一的资源池,按业务属性自动分配机柜、ip、端口、带宽等机房资源,资源使用率提高30%。

2.通过条码管理系统,利用手持终端、二维码设备与资源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对机房设备的仓储式管理,将烦琐的机房维护管理扁平化,保证机房基础数据100%准确,实现业务系统故障快速响应,维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了60%。

3.通过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对机架资源、云计算资源、带宽资源、安全扫描资源等使用及规划的动态管理机制,按已使用、规划已使用、可使用,不可使用等维度进行管控,业务系统资源申请时间由30分钟缩短为8~10分钟,效率提高了近70%。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1.运维管理框架4Ps概述 所谓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是指管理一个数据中心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来管理数据中心呢?在此,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ITIL)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管理框架,即所谓的4Ps。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如图6-3所示。 图6-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1.人员 人员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好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少不了合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从前面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概述中,可以看到数据中心所需要管理的对象,包括基础设施、IT设备、系统与数据、管理工具和人员等。只有具备相应知识背景与管理经验的人,才能有效地整合上述资源,为客户提供符合质量与合同要求的IT服务。因此,在考虑建设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包括选、用、培养、考核及解聘的人员管理生命周期;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与人员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等。 2.流程

流程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质量的保证。作为客户IT服务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可以按质、按量地提供。服务与产品有着许多的不同,其中最核心的不同在于服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能通过服务商与客户的互动为客户所感受到的。为确保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符合服务合同的要求,数据中心需要把现在的管理工作抽象成不同的管理流程,并把流程之间的关系、流程的角色、流程的触发点、流程的输入与输出等进行详细定义。通过这种流程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数据中心的人员能够对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服务工作的流程化使得整个服务提供过程可被监控、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IT服务车间”。 3.产品 产品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加速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涉及的对象庞杂,且重复性工作较多。若完全依靠人工去完成这些工作,一方面对人员的技能与数量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工作质量的保证方面也存在风险。为此,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时使用大量工具,目的是通过这些工具的部署取代一些监控、操作、配置文件、工作流管理等大量重复性工作,最终实现提升运维水平、降低运维风险、减少运维成本的目的。 4.服务商 服务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支持者。作为专业化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有效地整合数据中心管理对象,并最终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者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且,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中涉及了太多不同种类的设备,数据中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独自承担。聘用一批既懂变压器、发电机、UPS,又了解空调、消防、防火设备,同时还精通IT相关软硬件的人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均是极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数据中心需要与许多设备供应和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6.2.2.运维管理的人员要求 如前所述,人员既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数据中心组建团队时应注意什么呢?以下重点就人员技能、人员分工与人员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面的人员要求。 1.人员技能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

XX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1.项目概述4 1.1.目标与范围4 1.2.参照标准4 1.3.系统描述4 2.安全风险分析5 2.1.系统脆弱性分析5 2.2.安全威胁分析5 2.2.1.被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2.2.2.主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3.安全需求分析7 3.1.等级保护要求分析7 3.1.1.网络安全7 3.1.2.主机安全8 3.1.3.应用安全9 3.2.安全需求总结9 4.整体安全设计10 4.1.安全域10 4.1.1.安全域划分原则10 4.1.2.安全域划分设计11 4.2.安全设备部署12 5.详细安全设计13 5.1.网络安全设计13 5.1.1.抗DOS设备13 5.1.2.防火墙14 5.1.3.WEB应用安全网关15 5.1.4.入侵防御16

5.1.5.入侵检测17 5.1. 6.安全审计18 5.1.7.防病毒18 5.2.安全运维管理19 5.2.1.漏洞扫描19 5.2.2.安全管理平台19 5.2.3.堡垒机21 6.产品列表21

1.项目概述 1.1.目标与范围 本次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技术部分,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来对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在本次建设完毕后XX数据中心网络将达到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 因用户网络为新建网络,所以本次建设将完全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技术部分要求进行。 1.2.参照标准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1.3.系统描述 XX数据中心平台共有三个信息系统:能源应用,环保应用,市节能减排应用。 企业节点通过企业信息前置机抓取企业节点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上传到XX 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对这些企业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同时企业节点也可以通过VPN去访问XX数据中心的相关应用。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DB37T 2480—2014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导则(备案)

ICS27.010 F 01 备案号:42658-201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480—2014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导则 2014-04-21发布2014-1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营启胜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济南银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绍东、贾东光、万林、原静、曲发川、李倩、张保国、颜丽、祁晓丹、陈超。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计算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效果评价,其他机构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云服务数据中心、银行数据中心等)的能源管理效果评价工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YD/T 2435.1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第1部分:总则 DB37/T 1498 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节能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2012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拥有可靠的环境、完善的设备、专业化的人才,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其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应用和数据等IT相关专业服务的组织。 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评价数据中心用能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4.2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a)应符合资源合理配置、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 b)应开展节能管理,实施能源的高效利用; c)应建立完整、适用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措施; d)应合理采用当前最佳可行的节能技术、系统、设备和器具; e)应持续跟踪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评价指标体系水平。 5 评价指标体系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现代信息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就非常关键。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加强对云计算运维管理的要点以及相应改进方面措施的研究与探讨,以此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这就给运维是否到位提出了严格要求。 1 运维在机房中的地位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在信息中心机房配备有运维人员,但大都是“全才”的,即什么都管,尤其是对供电系统大都是由主机运维的人员代管。当电源系统出故障时,此代管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配电柜门都没开过。这实际上就是把机房的运维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 当然也有的地方有所分工,看似重视,实际上也没得到真正地重视。比如说机房设备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这时如果运维人员提出要增添运维方面的测量设备,有的领导就认为多余,很难得到批准。但他不知道机房设备所以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正是由于这些运维人员的细心维护和努力保养所获得的。并不是这些人员每天闲着无事可干,他们的这些工作一般是领导看不见的。比如同样多款的UPS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某卫星地面站就极少出故障,而在同系统别的地方机房同一家同规格的机器就故障连连。原来是前者的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细心观察和分析机器面板LCD上显示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只限于每天抄写这些数据就算完成任务,使异常苗头不断积累,以致于导致故障。比如断路器在额定闭合状态发现触点处温度高了,就要检查是不是电流过大到超过额定值,如果不是就要检查触点接触是否牢靠,是否需要再紧固一下。这样一来,故障隐患就排除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跳闸而使系统崩溃。这都是一些小的动作,都是在巡查中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同是运维人员在巡查,但前者在做事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这就是数据中心可靠与不可靠的区别。 运维人员就像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孩子交到幼儿园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保育员和老师,这时保育员和老师就是主体。机器就好比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机器是否正常运行,除去本身的健康(可靠性质量)状况外,那就是运维人员的责任了。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IT 基础设施库)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关注。 2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要点 (1)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一般可分成5大类: ①机房环境基础设施 这里主要指的是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大多数用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1 建设思路 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并非安全产品的堆砌,它是一个根据用户具体业务环境、使用习惯、安全策略要求等多个方面构建的一套生态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大量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还会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厂家之间的协调、产品的选型,安全系统建成后怎么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建议分期投资建设,从技术到管理,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整体设计思路是将需要保护的核心业务主机包及数据库围起来,与其他网络区域进行逻辑隔离,封闭一切不应该暴漏的端口、IP,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形成数据孤岛,设置固定的数据访问入口,对入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审计。由之前的被动安全变为主动防御,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入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认证、授权、审计,让敏感操作变得更加透明,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访问入口部署防火墙、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数据加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审计系统等安全设施,对所有外界向核心区域主机发起的访问进行控制、授权、审计,对流出核心区域的批量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所有加密的数据将被有效的包围在安全域之内,并跟踪数据产生、扭转、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杜绝敏感数据外泄及滥用行为。 为了保证XXX用户的业务连续性,各安全子系统都采用旁路的方式部署到网络当中,其中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审计系统、数据库都采用双机的模式,以提供自身的高可靠性;加密系统、特权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都建议部署在VMware云计算平台上,利用VMware 强大的服务器虚拟化能力为防泄密系统提供良好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保证。

1.2 建设需求 XXX用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都顺利的开展起来了,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无形的资产比硬件资产还重要,但它们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挑战。 在早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多用户不会考虑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层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信息安全完全没有配套建设,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如:数据库的表被人删除了、主机密码被人修改了、敏感数据泄露了、特权账号被第三方人员使用等等情况,而这些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特权用户从后台直接操作的,非常隐蔽,这时候往往无从查起。 其实,信息安全建设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应该要介入,始终贯穿其中,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才是最小。当一个系统建成后,发现问题了,回头再来考虑安全建设,这样投入的成本将会变得最大。 1.3 总体方案 信息安全系统整体部署架构图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UM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设计 题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姓名:黄 学号:14 班级:计科104 时间:2012 . 12 . 25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它可以将杂论无章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影音)经过组织,合理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功能的规定: ●员工信息管理 ●考勤管理 ●工资管理 ●报表管理 ●系统管理 对性能的规定: ●操作应该方便、灵活。 ●系统应有较高的的稳定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安全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容错性。 ●速度上要求前台要能够很快地响应应聘者。 ●后台操作不能出现超时现象。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能处理大量的新闻。 ●安全指数高,防止黑客攻击。 ●负荷能力强,防止数据量过大而影响速度。 ●遵循数据完整性规则,保证数据实际有效。 ●保证发送到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得以可靠存储。 ●数据备份功能,保证数据在丢失之后可以得到及时的补救。 ●数据恢复功能,当数据遭到破坏时,可以随时恢复过去的备份的数据。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1)系统设计方案 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根据

后台管理员设置的栏目自动生成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页、栏目浏览页面,同时后台提供了员工的信息编辑、修改、删除功能,主要通过相关类实现了数据库的管理和静态文件的生成操作。 系统逻辑结构

二、系统用例建模 识别系统的参与者;识别用例;对主要的用例书写用例文档; 通过关系整理用例得出最终的用例模型。应聘者注册用例文档; 登录用例文档;添加员工信息用例文档和考勤管理用例文档等。初始用例模型 登录 三、设计类图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培训课件

望采纳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现代信息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就非常关键。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加强对云计算运维管理的要点以及相应改进方面措施的研究与探讨,以此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这就给运维是否到位提出了严格要求。 1 运维在机房中的地位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在信息中心机房配备有运维人员,但大都是“全才”的,即什么都管,尤其是对供电系统大都是由主机运维的人员代管。当电源系统出故障时,此代管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配电柜门都没开过。这实际上就是把机房的运维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 当然也有的地方有所分工,看似重视,实际上也没得到真正地重视。比如说机房设备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这时如果运维人员提出要增添运维方面的测量设备,有的领导就认为多余,很难得到批准。但他不知道机房设备所以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正是由于这些运维人员的细心维护和努力保养所获得的。并不是这些人员每天闲着无事可干,他们的这些工作一般是领导看不见的。比如同样多款的UPS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某卫星地面站就极少出故障,而在同系统别的地方机房同一家同规格的机器就故障连连。原来是前者的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细心观察和分析机器面板LCD上显示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只限于每天抄写这些数据就算完成任务,使异常苗头不断积累,以致于导致故障。比如断路器在额定闭合状态发现触点处温度高了,就要检查是不是电流过大到超过额定值,如果不是就要检查触点接触是否牢靠,是否需要再紧固一下。这样一来,故障隐患就排除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跳闸而使系统崩溃。这都是一些小的动作,都是在巡查中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同是运维人员在巡查,但前者在做事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这就是数据中心可靠与不可靠的区别。 运维人员就像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孩子交到幼儿园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保育员和老师,这时保育员和老师就是主体。机器就好比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机器是否正常运行,除去本身的健康(可靠性质量)状况外,那就是运维人员的责任了。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IT基础设施库)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关注。 2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要点 (1)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一般可分成5大类: ①机房环境基础设施 这里主要指的是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忽略数据中心的供电和制冷。因为这类设备如果发生意外,对依托于该基础设施的应用来说是致命的。 ②数据中心所应用的各种设备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5-73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BSI/DISC的BDD/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完成。 ISO27001标准于1993年由英国贸易工业部立项,于1995年英国首次出版BS 7799-1:1995《信息安全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总体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 总体方案

目录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2.1.系统架构 (11) 2.1.1.采集层 (12) 2.1.2.处理层 (12) 2.1.3.管理层 (13) 2.1.4.交互展现层 (13) 2.2.系统集成 (14) 2.2.1.第三方集成 (14) 2.2.2.短信猫集成 (15) 2.2.3.短信网关集成 (15) 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16) 2.3.1.自定义流程引擎 (16) 2.3.2.成熟的开发标准技术 (17)

2.3.3.分布式通讯调度 (17) 2.3.4.搜索引擎 (18)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UML建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UML建模 组名:TBNO 小组成员:XX,XX,XX,XXX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3)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3) 1.2体系结构设计 (3) 1.3系统管理 (4) 2 系统用例模型 (5) 2.1培训管理 (5) 2.2招聘管理 (5) 2.3组织机构管理 (6) 2.4薪资管理 (7) 2.5规章制度管理 (8) 2.6人事管理 (9) 2.7绩效管理 (10) 2.8考勤管理 (11) 3 系统部署图模型 (12) 4 构件图 (13) 5 活动图 (13) 5.1所有用户 (13) 5.2系统管理员: (16) 5.3人力资源管理员 (16) 5.4财务人员 (20) 6 包图 (21) 7 类图 (22) 7.1Action包中的类说明 (22) 7.2Model包中的类说明 (25) 7.3ServiceI包中的接口说明 (26) 7.4Service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ServiceI包中的接口 (28) 7.5DaoI包中的接口说明 (29) 7.6Dao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DaoI包中的接口 (29) 8 顺序图 (29) 8.1系统管理员 (29) 8.2所有用户 (30) 8.3人力资源管理员 (31) 8.4财务人员 (36) 8.5普通职工 (37) 9 状态图 (39) 9.1系统管理员 (39) 9.2普通员工 (40) 9.3人力资源管理员 (40)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本部分用自然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关于组织体系、薪酬福利成本、人力资源状况等静态数据,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变动信息来进行趋势预Nt371。在企业内实现信息依据权限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的Et常业务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变得高效快捷。为了开发本系统,首先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通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以下模块,各模块功能简述如下: (1) 人事管理 (2) 规章制度管理 (3) 考勤管理 (4) 绩效管理 (5) 组织机构管理 (6) 薪资管理 (7) 培训管理 (8)招聘管理 1.2体系结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四类: (1)系统管理员:总部的IT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人员权限和信息编码 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2)管理者:总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执行该系统的大部分业务 操作,涉及信息处理和查询。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一般,基本会操作Windows, Off ce等系列软件,以及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3)决策者:总部、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一般为进行人事方面的决策执 行查询操作系统。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为初级,一般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4)查询者:集团公司所有员工。他们使用本系统主要用于查询与自己相关的个 人信息,以及特殊情况下处理突发性工作,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不确定。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ST-YW-ZD-1.3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门禁安全管理 (3) 三、机房保安制度 (3) 四、机房消防制度 (4) 五、视频监控管理 (5)

一、适用范围 计算数据中心 二、门禁安全管理 1)机房门禁卡管理系统由专人管理,门禁卡应严格控制,统一调配 2)门禁卡按照一人一卡的原则配置,设置确定的权限,不得借给他人使用 3)门禁必须设有紧急开关按钮,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击碎紧急按钮玻璃逃生第四条 4)平时不使用的机房门必须从机房内侧反锁,门上用十字封条封死; 5)门禁系统需与消防联动,当消防告警,门禁系统自动失效,机房内人员可以逃生 6)门禁卡必须设置备用卡,由专人保管,在紧急事件中使用 7)门禁系统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相应办公人员的进入级别,并可限制其进入的 区 8)员工进入数据中心及相应办公区域必须使用门禁感应卡 9)门禁感应卡的持有人有责任保管好自己的感应卡,若有遗失,需立即通知管理人员禁 止该丢失卡的使用权限,持卡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管理人员维修,持卡人若离职或调动,管理人员需将感应卡收回或重新设定使用权限 10)申请办理门禁卡,设定使用权限或者其他人员因遗失申请补办门禁卡,需报机房服务 部批准并发卡,由相关人员设置权限,原则上不为客户提供门禁卡 11)持卡人应刷卡出入权限规定的机房,确保门禁系统的记录完整、真实;相关单位新增 门禁卡或变更门禁卡权限,需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数据中心门禁权限申请表》,经相关领导申批通过后,由门禁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核实并制卡 12)数据中心所有门需常闭,即进出后随手关门 三、机房保安制度 1)各岗位保安应着制服,保持仪容整洁、精神状态佳、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2)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因事离开岗位时必须有人代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保安室 3)值班保安严禁睡觉、看小杂志、酗酒、听收音机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监守自盗 4)不定时巡察机房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发生民事纠纷,应及时劝阻和制止,并及时报告保安队长或综合管理部处理 6)接班后,警具、警械应随身携带,不得交于无关人员玩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HR类】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模型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 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IDC业务治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 组员:余锦祥(教育技术09-1) 苏清波(教育技术09-1) 张开忠(教育技术09-1) 指导老师:杨忠明老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 IDC业务的治理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IDC业务治理系统功能 (3)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4) 1.4数据流图分析 (5) 二、概念设计 (9) 2.1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的联系 (9) 2.2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的联系 (10)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的联系 (10)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的联系 (11) 2.5 总E-R图 (11) 2.6实体集集属性 (12) 三、逻辑设计 (13) 3.1 客户信息汇总表 (13) 3.2 施工单 (14) 3.3 客户业务信息表 (14) 3.4 客户授权信息表 (15) 3.5 客户设备信息表 (15) 3.6 资源分配表 (15) 3.7 IP地址使用表 (16) 3.8业务完成确认单 (16) 3.9客户计费信息表 (17) 3.10客户回访登记表 (17) 3.11客户信息爱护表 (17) 3.12 故障记录表 (18) 3.13客户业务咨询表 (18) 3.14日常运行爱护记录表 (19) 3.15客户业务变更表 (19) 3.16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 (19) 3.17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 (19) 3.18客户新增设备登记表 (20) 3.19客户来访登记表 (20) 3.20客户授权开/关设备登记表 (20) 3.21客户投诉登记表 (20) 四、储备过程 (21) 五、触发器 (21) 六、小结 (22) 一、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3P模型 在新世纪的竞争环境下,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资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将是一种战略资源,将是企业争夺的焦点。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将进行理论上和模式上的创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考虑。而3P模型就是抓住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充分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所谓3P模型,即由职位评价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istem)和薪酬管理系统(Pay administretion sistem)为核心内容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省略图) 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战略目标进行职位评价,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职位职责,根据企业的职位评价结果,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并用这些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及其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职位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与薪酬管理系统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而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将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考核的结果。以此构成一个完整清晰易于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职位评价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 职位体系是企业员工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和职责的集合,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职位评价系统的建立一般有三个过程: 工作分析

数据中心运维操作标准及流程

数据中心运维操作标准及流程 郑州向心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

1 机房运维管理前期准备 1.1 管理目标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与业主管理层、IT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共同讨论确定运维管理目标。制定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机房所支持的应用的可用性要求、机房基础设施设施的等级、容量等因素。目标宜包括可用性目标、能效目标、可以用服务等级协议(SLA)的形式呈现。不同应用的可用性目标的机房,可设定不同等级的机房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目标。 1.2 参与数据中心建设过程 机房运维团队应充分了解自己将要管理的场地基础设施。对于新建机房,应尽早参与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以便将运维阶段的需求在规划、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等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同时为后期做好运维工作打下基础。 1.2.1 应参与规划设计 机房的规划设计是一个谨慎和严谨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机房建设的相关方共同完成,才能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性、实用性等要求。其中,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提出运维要求,从运维经验、实际运维难度、提高运维可易性等方面对规划和设计过程进行配合。 1.2.2 应参与相关供应商遴选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参与机房基础设施设备供应商选择的全过程,及时地了解各种产品及服务的品牌、型号、规格等关键参数,使之更能满足运维的要求。并就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提

出建议,还需要对后续的设备保修等服务提出要求。 1.2.3 应参与建造管理 机房的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积极参与机房基础设施的建造工作,并协助做好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着重关注工程建造中如材料的使用、工序、建造过程等工作,重点关注隐蔽工程的安装工艺和质量。 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应充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对于新建数据中心,从施工质量和日后运维方便性出发,尽早发现施工过程的问题,及时纠正,方便日后运维和节省日后整改成本。 1.3 测试验证 机房基础设施投产前的测试验证是确保机房基础设施满足设计要求和运行要求的关键环节。 1.3.1 时间和预算 机房的业主应设立测试验证专项预算,预算应包括外部测试验证服务提供商的相关费用,以及在测试验证阶段产生的电费、水费、油费等相关费用。应制定测试验证的工期规划,以更准确地预测机房基础设施交付投产的日期。 1.3.2 测试验证参与方 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可作为测试验证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运维管理部门可作为测试验证工作的主体审核单位;第三方测试服务商可作为测试验证的实施单位及整体组织工作的协调单位。但运维管理部门应要求测试服务商预先提供测试方案,在运维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机房基础设施运维团队可参与测试验证工作,在此过程中熟悉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