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邯郸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带答案

河北邯郸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带答案

河北邯郸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带答案
河北邯郸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带答案

河北邯郸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带

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

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

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

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

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

学本文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

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

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

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

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

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

理醉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

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

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

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

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

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

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

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

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

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

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

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

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

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

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而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

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

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

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

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曾经作为历史的作品在当下的

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由此,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

文文学的借鉴不仅是发现、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

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

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

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

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

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B.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C.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

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B.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

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

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

论者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

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

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月出龙门山

王飞

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

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气中似乎又隐约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

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

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

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

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

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

自若,即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佛

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

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尘埃。光

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

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

是孩子。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

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

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寺里“住”着卢舍那大佛。这是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一只

耳朵就长达两米。卢舍那是佛的报身像,表示证得绝对

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卢舍那大佛的

双眼向下俯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都感觉与她

的目光恰好交汇,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

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

的流逝,滚滚而去。

卢舍那的美丽无以伦比,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

①那极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都会

显得平淡而苍白,一双微笑的慧眼,直将你逼到心灵的

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在这样的微笑面前,蒙娜丽

莎也要退而却步。

今天的雕艺师提到唐代的圆刀刻法,往往会说到佛像衣

纹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满了雄壮的气势

和奔放的力量。这些都是卢舍那大佛最显著的艺术价值。被雕刻、被信仰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像石,②慈祥

而自信地微笑着,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上世纪初,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汉学家却虚怀

若谷、独具慧眼,他们用文化比较的思维,发现了龙门

的雕塑之美。瑞典汉学家喜龙仁拿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

作品和中国的佛像作比较。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几

乎没有个性,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用力的地方和任何欲求。主题的内在蕴涵显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是一件完美

的艺术品,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着,并且感染着观者。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

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

一些浮面的漪沦”。在喜龙仁的眼里,龙门的佛雕洞悉

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

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因此,喜龙仁堪称

卢舍那大佛的“知音”。

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卢舍那在颤粟,承

受着劫后余生;伊河默默流淌,如同长泪一行。上世纪

三十年代初,美国人普爱伦来到龙门石窟,在宾阳中洞

发现了两幅浮雕。到北京后,普爱伦找到古董商行的岳彬。于是岳彬找人进行盗凿。浮雕凿下来后,都是碎块,他们将其运到北京。经过拼接,这些浮雕被运往美国。

浮雕在美国展出时,已经是千疮百孔。身首异处的佛像

浸透了泪水,这些飘零在异国的艺术珍品总让人记起国

家在贫弱时被欺凌掠夺的耻辱。

盛唐是所有炎黄子孙乃至东方世界求远的骄傲,但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就给其画上了句号。站在诗人中间的一代女生武则天,其风流也被雨打风吹去。只有卢舍那始终坐在龙门的高山上禅定.一轮皎然的明月从卢舍那大佛的头项升起采了,龙门像莲花般洁白,伊河的水漾着两岸入画的山景,③那个感动了世界的卢舍那大佛的笑在月色里依然迷人。

(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伊河、龙门,再写龙门石窟群像,然后才呈现卢舍那大佛雕像,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突出卢舍那大佛的重要地位。

B.文章第一段写到伊河以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其实这是作者心态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龙门石窟艺术珍品的敬畏之情。

C.文中“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华山河的奇异。

D.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

经超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

5.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文中三处(序号①②③加点处)写到了卢舍那大佛的笑,试结合全文,分别探析这三处“笑”的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

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

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

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

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

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

盖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初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孙杨莫言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和而不同中庸气

中国艺术形态篆刻古琴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西湖川滇金丝猴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火锅汉服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丝绸之路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

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

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

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

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时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

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

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

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

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

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

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

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

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

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井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

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

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

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

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B.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

化符号之一。

C.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遗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D.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

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B.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到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

国文化差异最大。

C.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

未来走向。

D.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放世界深刻理解。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

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

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

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

“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

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

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

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

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

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

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

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

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

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

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

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1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

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

见皇帝多次捉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5分)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

众惭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晓发公安①

(作者原注:数月憩息此县)

桂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②亦不迟。

邻鸡野哭③如昨日,物色生态④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⑤已陈迹,药饵扶⑥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指物。生态:

指人。⑤转眄(miǎn):转眼。⑥扶:陪着;维护。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便见得前此已饱闻。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颔联写听到邻鸡之鸣和野外的哭声而引发感慨,“能几时”透露出幻灭感。

D.第七句照应颈联,第八句照应颔联,形成尾联分别呼应颈联和颔联的结构。

E.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15.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道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靠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适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壁合的姊妹篇。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

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

状物,天马行空。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

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

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

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

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

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

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

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

个字。(6分)

地球由几大板块构成。一般说来,①;而在外部,板块

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当大洋板块和大陆

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而下,往

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②,隆起成岛弧和

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

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

2018河北继续教育网络安全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网络安全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2017年6月1日)。 2 《网络安全法》是以第(D五十三)号主席令的方式发布的。 3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长是(A:习近平)。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网络安全法》立法过程特点的是(C:闭门造车)。 5 在我国的立法体系结构中,行政法规是由(B:国务院)发布的。 6 将特定区域内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设备联结起来,用于特定用户之间通信和信息传输的封闭型网络是(C:局域网)。 7 (A: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 8 在泽莱尼的著作中,它将(D:才智)放在了最高层。 9 在泽莱尼的著作中,与人工智能1.0相对应的是(C:知识)。 10 《网络安全法》立法的首要目的是(A:保障网络安全)。 11 2017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和国家网信办发布了(D《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 12 《网络安全法》的第一条讲的是(B立法目的)。 13 网络日志的种类较多,留存期限不少于(C:六个月)。 14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中规定,下列职责中,责任主体为网络运营者的是(D: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15 (B数据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故障或其他安全事件导致数据丢失,而将数据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存储到其他存储介质。 16 (B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是指对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17 联合国在1990年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是(C:《自动化资料档案中个人资料处理准则》)。 18 2017年6月21日,英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规则来保护网络安全,其中包括要求Facebook 等社交网站删除(C18岁)之前分享的内容。 19 《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最多处以(B:十万元)罚款。 20 (B:LAND )的攻击原理是伪造受害主机源地址发送连接请求,使受害主机形成自身连接,消耗连接数。 21 (D:Teardrop)的攻击原理是构造错误的分片信息,系统重组分片数据时内存计算错误,导致协议栈崩溃。 22 信息入侵的第一步是(A信息收集)。 23 (C:nslookup )是操作系统自带命令,主要用来查询域名名称和IP之间的对应关系。 24 网络路径状况查询主要用到的是(B:tracer )。 25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采用的是(A欧盟)标准。 26 在确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时,更侧重于机械化和绝对化方式的国家是(D:美国)。 27 在信息安全事件中,(D:80%)是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 28 信息安全管理针对的对象是(B:组织的信息资产)。 29 信息安全管理中最需要管理的内容是(A 目标)。 30 下列不属于资产中的信息载体的是(D:机房)。 31 信息安全管理要求ISO/IEC27001的前身是(A:英国)的BS7799 标准。 32 管理制度、程序、策略文件属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化文件中的(B:二级文件)。 33 信息安全实施细则中,物理与环境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人身安全)。

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其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它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重要物质输送线。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 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 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动,具有重大意义。 ②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宋代以后漕运路线仍在变化和调整,漕粮的征集地区明确地指向以江南为主的南方地区,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对于南方已处于经济上的依赖状 态。其实,唐代杜牧便已称江淮漕运为“国命”;宋人则称“国家于漕事最重最急”;元人则认为漕粮为“元京军国之资”;明清之人则认为“漕运为国家命脉攸关”,“为一代之大政”等等。可见,宋代以后,漕运的政治意义不断得到强化。 ③由于漕运长距离运输的空间特点,各王朝意识到漕运除了供食京师之外,还可发挥其调控与管理基层社会的功能,于是漕运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赈济、救助等领域。尤其是南漕北运之后,漕运线路趋长,朝廷逐渐认识到漕粮运输对于地方的调控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地利用漕粮征派、运输来进行社会制衡,使漕运在经济功能之外也成为王朝用作区域社会调控的政治手段。尤其是清代政府充分发挥漕运及其线路的流动意义,在不增加物资、运输等成本的情况下,广泛发挥漕运的社会功能,重点解决运河一线、长江中下游、直隶地区等重要区域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兼顾周边或确需急救的其他区域。 ④漕运客观上还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所谓的运河经济带,主要是指运河水道承载漕粮运输的同时,沟通巨量的南北物资交流,不断促发更多的经济活动与联系,连接更多的区域、市镇、物资、行业与 人群,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流动状态的、具有发散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运 河经济带的作用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机并最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 ⑤总之,自秦至清,漕运线路持续变动,漕运的区域指向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不 仅意味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的变动,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漕运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漕运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的意义广泛而持久,但就总体而言,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选自《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doc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天体, 距地球最近的是 A .火星 B .金星 C .太阳 D .月球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其特殊性表现在 A .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 B .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 .表面存在厚厚的大气层 D .密度较大,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3 .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黄赤交角目前约为6 6 . 5 度 B .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划分无关 C .黄赤交角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4 .下列各组地表形态, 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瀑布、戈壁 B .沙丘、黄土沟壑 C .三角洲、冲积扇 D .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 5 .下列地理现象,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火山喷发 B .山体滑坡 C .水土流失 D .泥石流 6 .“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多样性 D .区域性 7 .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现在 A .海洋中 B .陆地上 C .大气中 D .岩石中 8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 .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 .自然灾害大多发生在地球内部圈层 D .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9 .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暠工程, 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大气降水 B .蒸发 C .地表径流 D .水汽输送 1 0 .近年来, 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时有发生。为缓解这一现象, 黄河沿岸的同学可做的 力所能及的事情是 A .垃圾分类 B .节约用水 C .海水淡化 D .节约用电1 1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 2 4小时内降温1 0曟以上, 而且最 低气温在5曟以下, 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作为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河北省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 .夏秋之交 B .初春秋末 C .隆冬季节 D .盛夏时节 1 2 .关于锋面天气系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暖气团在锋面之下 B .暖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形成的锋 C .我国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多是由暖锋造成的 D .夏季江淮地区的梅雨是由锋面系统造成的 1 3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条件的差异 B .土壤条件的差异 C .纬度位置的差异 D .海陆位置的差异 1 4 .莫霍面是 A .地壳和地核的界面 B .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C .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D .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 1 5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 .依据社会需求布局农业区 B .农业生产地区均衡化 C .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D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地区的经济建设, 必须强调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遵循这一原则, 在西部地区大面积退耕的同时, 已开始建设西部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据此回答1 6—1 7题。 1 6 .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建成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A .反季节疏菜基地 B .优质棉花基地 C .优质皮毛基地 D .烟叶生产基地 1 7 .新疆吐鲁番盆地盛产葡萄, 其区位优势是 A .光照充足 B .靠近市场 C .科技发达 D .交通便利 第 1 页共 6 页

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考试题

2018届高三11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 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2018河北省继续教育《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

? 1.《网络安全法》是以第()号主席令的方式发布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三十四 o B.四十二 o C.四十三 o D.五十三 ? 2.信息安全管理针对的对象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组织的金融资产 o B.组织的信息资产 o C.组织的人员资产 o D.组织的实物资产 ? 3.()是指为防止系统故障或其他安全事件导致数据丢失,而将数据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存储到其他存储介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数据分类 o B.数据备份 o C.数据加密 o D.网络日志 ? 4.信息安全管理要求ISO/IEC27001的前身是()的BS7799标准。(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英国 o B.美国 o C.德国 o D.日本 ? 5.()的攻击原理是构造错误的分片信息,系统重组分片数据时存计算错误,导致协议栈崩溃。(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Ping of death o https://www.doczj.com/doc/183425560.html,ND o C.UDP Flood o D.Teardrop ? 6.《网络安全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2016年11月7日 o B.2016年12月27日 o C.2017年6月1日 o D.2017年7月6日 ?7.()是操作系统自带命令,主要用来查询域名名称和IP之间的对应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Ping o B.tracert o C.nslookup o D.Nessus ?8.联合国在1990年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隐私保护与个人数据跨国流通指南》 o B.《个人资料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 o C.《自动化资料档案中个人资料处理准则》 o D.《联邦个人数据保护法》 ?9.()的攻击原理是伪造受害主机源地址发送连接请求,使受害主机形成自身连接,消耗连接数。(单选题3分)得分:3分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B.介词,把/连词,来C.均表判断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

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75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共65小题,其中1—50题每题1分, 51-65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童谣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 B.2级C.3级D.4级2.童谣中出现的太阳、地球、月球依次属于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C.行星、恒星、小行星D.恒星、彗星、流星 读图1,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所示地球公转位置中, 距太阳最近的是 ?A.a B.b C.c D.d?4.河北 省各地白昼长于黑夜时,地球公转处 于?A.a-b-c B.b-c-d C.c-d-a D.d-a-b 读图2,回答5-6题。 5.图中涉及到的地球外部圈层共有?A.2 个 B.3个 C.4个D.5个 6.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水 B.岩石 C.大气 D.生物 读图3,回答7-9题。 7.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A.

①B.②C.③D.④?8.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9.影响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植被多少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D.地表起伏 读图4,回答10-11题。 10.甲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11.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A.全 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多 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读图5(白色部分为云系),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属于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13.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是 A.天气晴朗 B.狂风暴雨 C.绵绵细雨D.大风降温 读图6,回答14-15题。 14.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 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5.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土壤B.地形 C.水分D.热量 读图7,回答16-17题。 16.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 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

2018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①② ③ ④ 2010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 物 试 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 .单个细胞不是一个有机体 2.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其中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氨基、羧基、肽键数依次是 A .1、1、2 B .1、2、2 C .2、2、2 D .1、1、3 3.下列哪项化合物中包括列出的其他三项? A . 脂肪 B . 脂质 C .磷脂 D .固醇 4.右图为细胞中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释放的局部图示。下列与此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该过程要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 C .可以用 32P 标记氨基酸,示踪该蛋白的分泌过程 D .该图能表示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5.下列关于化合物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 .胆固醇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 .糖原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 .纤维素是草食性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凋亡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属于细胞凋亡 B .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C .衰老细胞内的色素减少, D .被病毒感的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7.对人体细胞内ATP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TP 只能在线粒体中产生 B .A TP 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C .ATP 与ADP 可以相互转化 D .A TP 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8.利用酵母粉可以将面团发酵。发酵后的面团在受热时能使面团膨松的物质是 A .二氧化碳 B .水 C .酒精 D .乳酸 9.关于在活细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能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只能在真核细胞中进行 B .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 .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10.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①为双层膜,共有2层磷脂分子组成 B .②为染色质,是DNA 的主要载体 C .③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能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⑤ H 2N CH (CH 2)4 COOH NH 2 ③ H 2N CH CH 2 COOH COOH ② H 2N CH 2 CH 2OH ① H 2N CH 2 COOH ④ H 2N CH CH 2 COOH NH 2 细胞膜 蛋白质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以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直接的关系。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书法家沈鹏则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历史地看,书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抑或是文化内涵,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传承至极是经典,经典至极才是创新。失去传统的参照,创新只能是造作概念,闭门造车。针对文化传统缺失和盲目创新之风盛行的现实状况,书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传统——回归它文化的传统,艺术的传统。 书法回归文化传统,回到儒释道的文化根源是要获得思想的滋养。如果书法本身没有文化精神的内蕴,书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传统,它就会丧失文化上的独特性。书法承载着道,同儒释道的原典一样,书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 书法回归艺术传统是为了艺术审美的纯化,这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既要对历史的技法层面诸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体会和熟练掌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审美上以古代经典文论、法帖为理想,通过研习、临摹和吸纳,体现对于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无论帖学与碑学,它们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确立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范畴和审美规范。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这种审美的纯化有利于书法作者感情的凝结和表达,塑造自己的风格特色。没有情感的注入,书法只会沦为冰冷的技术,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无不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当然也就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摘编自《科学对待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以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B.熊秉明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书法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因此,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C.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进入中国。 D.沈鹏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书法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指出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B.文章认为,书法艺术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传统。 C.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论述,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中心论点。 D.文章笫六段运用例证法阐述了审美的纯化对书法作者的有利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回归艺术传统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审美上体现对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 B.当今社会,造作概念、闭门造车的书法创新,是缺失文化传统的表现,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它文化、艺术的传统。 C.线条对于书法极其重要,线条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可以传达书法作者的精神人格,表现其对万物的情思。 D.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注入了书法作者浓烈的情感,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纯生活 冉正万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三第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程祖文 2013-01-24 第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 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 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 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2018河北省继续教育《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

1.《网络安全法》是以第()号主席令的方式发布的。(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o A. 三十四 o B. 四十二 o C. 四十三 o D. 五十三 2.信息安全管理针对的对象是()。(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o A. 组织的金融资产 o B. 组织的信息资产 o C. 组织的人员资产 o D. 组织的实物资产 3.()是指为防止系统故障或其他安全事件导致数据丢失,而将数据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 阵列复制、存储到其他存储介质。(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o A. 数据分类 o B. 数据备份 o C. 数据加密 o D. 网络日志 4.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ISO/IEC27001 的前身是()的 BS7799 标准。(单选题 3 分)得 分: 3 分 o A. 英国 o B. 美国

o C. 德国o D. 日本

5.()的攻击原理是构造错误的分片信息,系统重组分片数据时内存计算错误,导致协 议栈 崩溃。(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A.Ping of death https://www.doczj.com/doc/183425560.html,ND C.UDP Flood D.Teardrop 网络安全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A.2016 年 11 月 7 日 B.2016 年 12 月 27 日 C.2017 年 6 月 1 日 D.2017 年 7 月 6 日 7.()是操作系统自带命令,主要用来查询域名名称和 IP 之间的对应关系。 (单选题 3 分)得分: 3 分 o A.Ping o B.tracert o C.nslookup o D.Nessus 8.联合国在 1990 年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是()。(单选题 3 分) 得分: 3 分 o A. 《隐私保护与个人数据跨国流通指南》 o B. 《个人资料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