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学习笔记-第二十四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01
- 格式:pdf
- 大小:102.55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不特别指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
(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1.公司制企业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2.非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即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利或不利事项的处理原则相同。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是在这个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调整事项),或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非调整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
(2种情况)1.报告期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即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例18-1】(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甲上市公司2×1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于2×15年3月20日编制完成,注册会计师完成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15年4月15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15年4月17日,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15年4月21日,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15年5月12日。
【教材例24-1】某上市公司2×15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于2×16年2月20日编制完成,注册会计师完成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16年4月17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16年4月17日,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16年4月23日,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16年5月10日。
该公司2×15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16年1月1日至2×16年4月17日。
如果在4月17日至23日之间发生了重大事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或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经调整或说明后的财务报告再经董事会批准报出的日期为2×16年4月25日,实际报出的日期为2×16年4月30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16年1月1日至2×16年4月25日。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一)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以下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教材例24-2】甲公司因专利侵权被起诉。
2×16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参考公司律师对此案件诉讼结果可能性的评估和判断,甲公司确认了500万元的预计负债。
2×17年2月20日,在甲公司2×16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甲公司支付赔偿款700万元。
会计相关知识学习笔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二十四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交易或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这些交易或事项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要影响,为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全面,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需要对这些事项或交易进行认真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报告期财务报表,或仅在附注中说明。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按照《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
例如,提供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3月31日;提供半年度财务报表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6月30日。
如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在国外,无论该母公司或子公司如何确定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其向国内提供的财务报告都应根据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
(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财务报告的批准者包括所有者、所有者中的多数、董事会或类似的管理单位、部门和个人。
根据《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有权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因此,对于设置董事会的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知识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界定(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二)理解的关键点:1.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指12月31日。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由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指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至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间的期间。
如果在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至正式报出日之间又发生了需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则需重新修正报告内容并再次确定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此时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期间界限就要延至新确定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如果再次出现上述情况,又要重新确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又得依此类推。
4.不是卡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所有事项都定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是那些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既包括不利的事项也包括有利的事项6.中止营业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因为它涉及到非持续经营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事项是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会计处理。
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调整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发生的事项对理解和分析财务会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知识点三、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1.调整事项的总的处理原则视同编制当时就知道此事项,将相关报表项目调整至应有的数字口径。
2.具体原则:(1)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处理。
(2)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对于按董事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作利润分配的处理也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需作整套的利润分配处理,而这所提的事项是指除正式利润分配分录外的调整情况。
预计负债贷:其他应付款②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③调整应交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2)情形二:已决诉讼不服气或尚未判决但有新的证据调整原预计的负债金额,假定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①进一步确认(或冲减)预计负债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贷:预计负债(或相反分录)②进一步确认(或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或相反分录)(3)情形三:假定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涉及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会计处理:(1)调增差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信用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等(2)不调整应交所得税(3)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1)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的资产已经按暂估金额等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证据,可以进一步确定该资产的成本,则应该对已入账的资产成本进行调整。
(2)企业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确认资产销售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关于资产收入的进一步证据,如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此时也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会计处理:(假定原确认收入时,估计退货率为0)(1)冲减营业收入及成本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借:库存商品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2)调整应交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3)不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二、本章主观题考情分析1.本章难以单独成题,必须结合其他章节一并考核,常见的组合方式有:日后事项+所得税/或有事项/收入/差错更正2.本章主要考核方式有两种:(1)以考核其他章节内容为主,顺带考核日后事项。
第二十四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单项选择题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专门从事钢材的生产与销售,所得税税率为25%;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乙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于20×2年3月对甲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两个问题:20×1年末库存钢材账面余额为305万元。
经检查,该批钢材的预计售价为27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5万元。
当时由于疏忽,将预计售价误记为36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年12月15日,甲公司购入800万元股票,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权益性交易工具投资。
至年末尚未出售,12月末的收盘价为740万元。
甲公司按其成本列报在资产负债表中。
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甲公司进行的下列调整中,不正确的是()。
A、事项一调减20×1年存货项目金额50万元B、事项一调增20×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金额12.5万元C、事项二调减20×1年其他综合收益45万元D、事项二调减20×1年所得税费用15万元2、2009年甲公司为乙公司的500万元债务提供70%的担保,乙公司因到期无力偿还债务被起诉,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决。
甲公司根据有关情况预计很可能承担部分担保责任,但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2010年2月6日,甲公司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法院作出判决,甲公司承担全部担保责任,需为乙公司偿还债务的70%,甲公司立即执行。
下列有关甲公司的会计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09年12月31日按照很可能承担的担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B、2009年12月31日对此预计负债做出披露C、2009年12月31日对此或有负债做出披露D、2010年2月6日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处理3、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16年3月31日发布公告称,由于甲公司2×15年10月对部分车间的机器设备进行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在调整完成之后,部分机器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发生改变。
第二十四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3.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非调整事项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5.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现金流量表正表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分以下情况处理:
(1)涉及损益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
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调整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涉及到报表附注内容的,应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7.汇算清缴日前后递延所得税处理:
8.非调整事项,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在附注中披露,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
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无法做出估计的,应说明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在报告期结束后,但在财务报表签发前,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
这些事项包括事件、条件、业务或情况的发展,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金额数值或信息产生变化。
首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一种重要情况是会计政策的变化。
会计政策是一系列使财务报表反映真实和公正的原则和规定。
当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时,可能会对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数值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企业可能决定改变计算折旧费用的方法,或者改变计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依据。
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特定项目的数值,需要在报告期结束后进行相关调整。
其次,重大交易的发生也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一种情况。
重大交易包括并购、收购、出售资产或重组等情况。
这些交易的发生可能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当企业并购另一家公司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应收账款、长期借款等项目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报告期结束后,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报表以反映这些重大交易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此外,假设责任也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一种情况。
假设责任是指在报告期结束后,但在财务报表签发时,可能会产生的义务或可能的减值。
例如,企业可能面临产品保修责任,或面临其他涉及合同或法规的责任。
这些责任可能会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项产生影响,需要在报告期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后,税务事项也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一部分。
税务事项包括税务法规变化、税务审计、纳税义务的确定等。
这些事项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或减少。
企业需要在报告期结束后,根据最新的税务法规和纳税义务来计算和调整所得税负债,以反映相关税务事项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会计政策的变化、重大交易的发生、假设责任和税务事项等。
这些事项可能会对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数值或信息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在报告期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第二十四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属于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1)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判断;(2)调整事项影响利润总额的计算等。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1)正确区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2)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3)本章内容可以与收入、前期差错更正等很多章节内容结合出题。
2015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没有变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 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包括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期末。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
例如,提供半年度财务报告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6月30日。
这里的财务报告是指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包括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的内部报表。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
【教材例24-
1】某上市公司20×7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于20×8年2月20日编制完成,注册会计师完成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0×8年4月16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8年4月17日,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8年4月23日,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0×8年5月10日。
该公司20×7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8年1月1日至20×8年4月1 7日。
如果在4月17日至23日之间发生了重大事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或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经调整或说明后的财务报告再经董事会批准报出的日期为20×8年4月25日,实际报出的日期为20×8年4月30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8年1月1日至20×8年4月25日。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一)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以下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
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无关,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故准则要求适当披露。
以下是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8)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
(三)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货售价发生波动的,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对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证据,应当作为调整事项进行处理;否则,作为非调整事项处理。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3年财务报表于20×4年4月10日对外报出。
假定其20×4年发生的下列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甲公司应当据以调整20×3年财务报表的是( )。
(2014年)
A.5月2日,自20×3年9月即已开始策划的企业合并交易获得股东大会批准
B.4月15日,发现20×3年一项重要交易会计处理未充分考虑当时情况,导致虚增20×3年利润
C.3月12日,某项于20×3年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未决诉讼结案,由于新的司法解释出台,甲公司实际支付赔偿金额大于原已确认预计负债
D.4月10日,因某客户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导致甲公司20×3年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该客户货款按新的情况预计的坏账高于原预计金额
【答案】C
【解析】选项A和B不属于日后事项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选项D,自然灾害导致的重大损失,属于非调整事项。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属于调整事项的有(
)。
(2012年)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以前期间销售的商品发生退回
C.发现的以前期间财务报表的重大差错
D.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诉讼案件结案对原预计负债金额的调整
【答案】BCD
【解析】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例题·多选题】甲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4年3月30日,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4年4月3日。
该公司2014年1月1日至4月3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的有( )。
A.3月1日发现2013年10月接受捐赠获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
B.3月11日临时股东大会决议购买乙公司51%的股权并于4月2日执行完毕
C.4月2日甲公司为从丙银行借入8 000万元长期借款而签订重大资产抵押合同
D.2月1日与丁公司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执行完毕,该债务重组协议系甲公司于2014年1月5日与丁公司签订
E.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判决败诉并要求支付赔款1
000万元,对此项诉讼甲公司已于2013年末确认预计负债800万元
【答案】AE
【解析】3月1日发现2013年10月接受捐赠获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是会计差错,属于调整事项;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判决败诉并要求支付赔款1
000万元,对此项诉讼甲公司已于2013年末确认预计负债800万元,属于调整事项。
第二节 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这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
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三)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四)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