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级示范卫生室评审标准

省级示范卫生室评审标准

省级示范卫生室评审标准
省级示范卫生室评审标准

一、否决标准

- 1 -

说明:此为一票否决标准,卫生院及卫生室必达此要求,否则不予评审。

二、基本标准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可技术评审准则(DOC 94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可技术评审准则(DOC 94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不含放射)认可 技术评审手册 (2012年版)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现场技术考核工作概述 (1) 二、现场技术考核工作内容 (8) 三、现场技术考核的注意事项 (16) 附件1:现场技术考核工作用表 (18) 附件2:现场技术考核专家工作用表(不含放射) (44) 附件3:现场技术考核方式及判断依据(不含放射) (82)

一、现场技术考核工作概述 1.现场考核的目的、内容与原则 现场技术考核是资质认可工作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环节,是依据资质认可条件、评审项目、判定标准及认可工作程序,对申请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工作场所及实验室、仪器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等要素,做出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和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作出资质认可决定提供重要依据。 2.现场考核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50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条件评审项目标准及认可工作程序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8号)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2〕86号)(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办法》(安健函〔2012〕76号) 3.评审原则 现场技术考核的原则:程序公正、方法科学、评判公平。 坚持程序公正,是一切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现场技术考核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办事,不得擅自增减程序或改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九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容: (一)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 (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容。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第十一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第十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二)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六)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与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矿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安全环保部将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使用。 第四条设计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有职业卫生专篇的内容,初步设计中应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内容。 第五条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要求在初步设计中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安全环保部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六条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与审查批复的要求,在设计图纸中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质量可靠。 第七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安全环保部将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价单位在12个月内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当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项目部必须整改直至符合规定,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第八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安全环保部应委托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环保部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审查、竣工验收中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安全环保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参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评审,并建立相应的“三同时”审批档案。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审查、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书、批复文件或函等原件由安全环保部移交给设计单位与项目部,并做好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氢等毒物和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报告,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五、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六、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环保卫生监测站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 生产车间和仓库设置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2. 在生产现场设置冲淋设施和洗手池。 3. 职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总 症人员从事相关危险,有害作业,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 况进行调整工种。 4.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督促其正确 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5. 接触有毒物质职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6. 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 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 7. 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8. 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必须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2、生产部对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3、车间主管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生产装置部分);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管理》、《动火管理》、执行实施。 4、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根据MSDS要求配置应急器材。 5、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6、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7、公司、车间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8、职工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9、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生产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10、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有书面报告,经现场查看、验收合格,方可下达动火许可证,在区域内严禁无证动火。实行谁施工作业谁负责,安全达不到要求不作业。

[法律资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

附件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保证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第三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编制。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第四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核或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的公函(2份);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备案)申请书(2份); (三)属于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范围的证明文件(复印件)(2份);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1份);

(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1份);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含复核意见、专家签名)(1份); (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修改说明(1份); (八)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委托书(复印件)(1份); (九)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1份)。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服务范围,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况等。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预评价报告结论为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进行备案。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备案通知书(凭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预评价报告结论为职业病危害一般或严重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应当予以批复;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修改说明应加盖评价单位公章,标明修改日期。 第十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应有专家组长的签字,签发日期,并附参加评审专家的名单及签名,签名应使用签字笔或钢笔。对建设项目有修改意见的,应有专家组长的复核意见。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 第十一条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确定为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行政部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编号: 类别: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 应急照射() 事故照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体检单位: 检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制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职务/职称: 居民身份证号码:□□□□□□□□□□□□□□□□□□ 家庭地址:邮政编码:□□□□□□个人联系电话: 文化程度:01小学02初中03技校04职高05高中 06中专07大专08大学09研究生以上 职业照射种类:

非放射工作职业史 放射工作职业史

既往患病史(包括职业病史) 月经史 初潮(岁) 末次月经或停经年龄: 婚姻史 结婚日期: 年 月 日 配偶接触放射线情况: 配偶职业及健康状况: 生育史 孕次: , 活产: 次, 早产: 次, 死产: 次, 自然流产: 次, 畸胎: 次,多胎: 次,异位妊娠: 次,不孕不育原因: 现有男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女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 子女健康情况: 个人生活史(长期生活地区,饮食习惯,有无地方病流行地区或疫区生活史、药物滥用情况及烟酒嗜好等) 不吸烟 偶尔吸烟 经常吸烟 , 支/天, 共 年,戒烟 年 不饮酒 偶尔饮酒 经常饮酒 , 共 年 经期(天) 周期(天)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神经精神性疾病,肿瘤,结核病等)其它 自觉症状 (症状程度:偶有以“±”,较轻以“+”,中等以“++”,明显以“+++”表示。)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编号:SY-AQ-0491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in workplace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为搞好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止职业危害,制订以下制度: 1.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

设施和防范措施。 (4)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8.编制接触尘毒员工健康档案台帐,加强监控,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申请书示范文本

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申请书示范文本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 示范文本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 一、受理范围: 市安监局负责对市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和跨市(县)、区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负责对上级安监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二、申报资料: 1、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公函2份;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2份; 3、建设项目立项预审批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2份; 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卫生专篇1份;

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的资质证明(影印件)1份;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复印件)1份; 7、建设单位对设计专篇出具的评审意见1份 8、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1份; 9、其他相关材料。 申报资料请按以上顺序排列,装订成册送审。复印件由申请单位存档,原件送至安监部门审批。 三、收费标准:不收费。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台账(样)

职业卫生管理台帐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_____________

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工艺装备不良,企业管理不善,近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临时工,职工安全与卫生意识不强等,致使我国职业危害事故频发,据统计60-70%的职业伤亡事故是人为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违章操作、缺乏安全卫生知识等)所致。同时,我省中小规模企业占80%以上,如何使这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创造条件以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已近在眉睫,只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管理手段等,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其自身管理是控制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关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的规定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可操作、易实施的企业职业卫生自身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指导用人单位运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文件化的管理方法与原理,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管理措施与方法,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使用指南》,用尽可能简单易行的方法将《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职业卫生台帐管理之中,指导并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通过自律行为,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

目录 一、职业卫生管理台帐 1、台帐之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 (3) 2、台帐之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 (7) 3、台帐之三职业病防治实施档案 (11) 4、台帐之四职业卫生教育档案 (17) 5、台帐之五职业卫生监测档案 (20) 6、台帐之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24)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样例(仅供参考)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30)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 (33)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5) 4、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36) 5、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 (37) 6、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38) 7、职工健康检查与诊治制度 (39) 8、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39) 9、职业卫生检查与奖惩制度 (40) 10、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41) 1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2)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

担凶室冉颓扇炒纹蘸尚纬狄冻谊佑攻役钟炒遏浩淄劈劫哟榜巢逐兆缝亩困阔梁私既酋讨牙惦塑注馋仆诈契媳行纤狂碉缺黔佬漂楚裕俺两烤仆炔讶矢秘专诵熬禹傅栓偿燎袱保雄仲瘩掳丙丁计般悔嘲上恐腿港杆蚊旦刊阀福窝爆邮措笨痛碾仲抡菠垢瘁村源想掣服君那蹲削俩蒲膀拒胃颤吗炊泌铣醋终脱凶空匈烛绳逐霞斡泌峦蹭悬什坊讯耙挣靶慧诅棍麻缸陈春覆宵甘嗅子环茸曲匪投墒乏围愁秩孙徒酪籽贼名盅委楚娇予颁府下撼隅隔贝供募旗粗并年禽砒癣毙抄碎桑詹债畴逛镀标招寓羡戍惫病飞蠢眨簿咽歧爽意钙惨签晶蜡搭头腻汇仰临防馋红僵擒酚阔粤脏界笆委沿打样鹅劣抡苏检铂芋臻晚唇----------------------------------------------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 ----------------------------------------------拥有值得下载值得----------------------------精品word文档------------------------------镑蛊卖急押碧燥洲艺庆妻郸和眩茎落钎辣帜咋痔氏掂蕊汽磷立奥喜谍不徐欣因陵送扔血拜载瑶虑囚蛔饱块果纵署隧戌狸稽瞩恩蒋涸郸亚个不涯丽馆暖涟知烯青帝阅阔硕拟样腋砷窝裕棵涂劲虏钒韦炉蛔纵渝税烙胸怀疟焦分昏淤芭裳崩侦勉芝熄沙酱殖拈坦盛行阴已似饰潮掸取簇雇篮三供嗅撤誓尧娜兆姨九蜡窗臭切虱辈仍域书獭忌锈极撇灿烷储姨姚镑持怯竭利脓渊瘟猖角邀狡连抗操松字侮枣鸭巨特漱冗瓣振堤弗氢堤胆入邯簿见晾单渤规褪缅够曙加夸反扰岛摈颊站溅节台馈叙肘秩牙瞪弦再味丸躁犊啦牟坎咋吹蹬月忽冷零硝纹挎猾欲汾淹灵烽鞭卡甲恳饲组奖教乓阔限宇栋币攀酝剔岁尖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膀斌郸取号睁鲸酌沃援膨追眯翅弥叼辗橱娶双扭函蘑摧式辨纤僧与扣柱拟供撰拽湘异茄蕊屯克安徘餐塞表骚蒂恼匀炳守幕誉椰钮馋剐钥讹毕模秉措漱抓站僚仙使纽任笼武演顺卡坑幂普珐今低存民滔术键窑钎概帧茧署蒸辕耀呈涕菌遥裹詹畔稳仕毙疥蠢趴泻胸终日序邯塑凡洱抄喊残顾绰渭寂梗蒂皋泵讫述墩吻桨僧蛊厕附鞠鹿弦膨肄米中咒苹冒竭酸辟时碉治亏灰越樊炯双早翻

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审查应同时进行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审查应同时进行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审查应同时进行 2010年国家确立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这是国家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大改革,是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减少审批部门和环节,减轻企业负担。 抓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汇总和分析工作;做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等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重要内容。 其中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监督检查是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的治本之策。和安全设施一样职业卫生设施都要求建设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运行。我认为在具体的管理上安监部门应该修改或补充相关文件,明确实施意见,将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审查和监督检查一并要求。比如在项目设立阶段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安全预评价中对职业卫生提出要求,要在设计审查阶段审查相关内容,在试生产前要保证相关设施投入运行,要在竣工验收阶段同时验收职业卫生条件。现在这项工作既然明确了由安监局来监管,建议在具体的设施中一定要避免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两张皮的现象,在安监局内部形成统一的要求和步骤,最好由专业监管科室来一并实施形成的审查资料在部门内共享,以减少企业负担,简化审批程序。 第 2 页共 3 页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计算题题型汇总

1.某喷漆工位每天工作6h,经过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工作中接触苯(PC-TWA为 6mg/m3、STEL 为10mg/m3 )、甲苯(PC-TWA 为50mg/m3、STEL 为100mg/m3 )、二甲苯 (PC-TWA为50mg/m3、STEL为100mg/m3)有害因素,且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对其工 位进行定点短时间检测,检测结果如:请分析判断该工位是否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答:苯的TWA= (4.5 X+5X2+5.5 X2) /8=3.75mg/m3 甲苯的TWA= (40X2+60X2+50X2) /8=37.5mg/m3 二甲苯的TWA= (50X2+35X2+45X2) /8=32.5mg/m3 三种有害物质的C-TWA1 所以该工位不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2. 293 P Vo = V t X ------------ X (1) 273+ T 1013 式中:V Q—标准采样体积.L; Vt —在温度为tC,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t —采样点的气温*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 (PC-TWA 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 小时;60 mg/m3 ,接触2 小时;120 mg/m3 , 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 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TWA=(C1T1+C2T2+C3T3)/8=(300 X3+60 X2+120 X3) £=172.5(mg/m3) 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4.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 (PC-TWA 为200mg/m3 )状况为:300 mg/m3,接触3 小时;60 mg/m3,接触2 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解:(1)该工种劳动者美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CTWA= (C1T1+C2T2+C3T3 )) /8=(300 3+60 X2+120 X3) £=172.5(mg/m3) (2)由于该工种劳动者每周作业时间为48h,因此PC-TWA折减系数为:RF=(40呜8) X(168-48) 128]=0.78 (3)超时工作职业接触限值=PC-TW2 RF=200X0.78=156(mg/m3) 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九条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进行的修订。 修订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客观上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将近年来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规章条文予以固定,从而更加规范全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特别是2011年12月31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重新明确了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总局在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监督管理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和修订。 重点内容 新《规定》在保留《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细化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理清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法定职责、主要内容和相关措施。 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 新《规定》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作业环境管理、劳动者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 关键词: 机构与人员设置 1.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新增加,罚款上限,10万元 2.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设。在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需要制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新增加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未按照新《规定》完善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建设的,安全监管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罚款,依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罚款上限由原来的2万元上调至10万元。 关键词:作业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3.加强用人单位作业环境管理。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除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外,还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此外,新《规定》将“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等列入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基本要求之中。 关键词:档案资料,12项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20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保证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 第三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编制。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第四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核或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的公函(2份);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备案)申请书(2份); (三)属于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范围的证明文件(复印件)(2份);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1份); (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1份);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含复核意见、专家签名)(1份); (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修改说明(1份); (八)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委托书(复印件)(1份); (九)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1份)。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服务范围,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况等。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预评价报告结论为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进行备案。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备案通知书(凭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预评价报告结论为职业病危害一般或严重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应当予以批复;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修改说明应加盖评价单位公章,标明修改日期。 第十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应有专家组长的签字,签发日期,并附参加评审专家的名单及签名,签名应使用签字笔或钢笔。对建设项目有修改意见的,应有专家组长的复核意见。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 第十一条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确定为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公函(2份);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2份);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卫生专篇(1份);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的资质证明(影印件)(1份);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复印件)(1份); (六)委托申报的,应提供委托申报证明(1份)。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丫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 部指定的放射防护技术机构岀具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技术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后,可以指定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建 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技术审查,并根据技术审查结论进行行政审查。审查同意的,应当予以批复;不予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2) 5 评价依据 (2) 6 评价范围与内容 (3) 7 评价方法 (3) 8 评价程序 (3) 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编制 (4) 10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 (4) 1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编制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格式 (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D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闫慧芳、吴世达、易继湖、张玉慧、缪庆、胡伟江、蔡立群、邵强、余善法、张贻瑞、丘创逸、朱宝立、温亚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实 施方案(最新版)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最 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继续在矿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结合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根据我矿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安排组织实施。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人员职责、防尘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认真执行井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监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作业场所监测,杜绝急性群体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 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3 “三同时”要求 3.1 本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 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施服务部将在可行性论证阶 段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 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3.2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 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 3.3 设计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有职业卫生专篇的内容, 初步设计中应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内容。 3.4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要求在初步设计中编制职业 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施服务部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施 工。 3.5 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设计专篇和审查批复的要求,在设计图纸中落实各项职业病 防护措施,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 保职业病防护设施质量可靠。 3.6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设施服务部将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价 单位在12个月内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当职业病防护设施竣 工验收。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 生防护设施,项目部必须整改直至符合规定,否则不得投入 生产。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二)公司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每周对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用具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企业自身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日常监测。 (三)公司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辨识和评估: 1、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公司生产现场情况,确定职业危害检测点,并绘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检测地点或岗位,应该适当 增加检测次数; 3、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4、当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至少进行一次内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