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历史文化

法国历史文化

法国历史文化
法国历史文化

一,简要阐述一下法国的文化。

历史

法国历史

公元前高卢人即在法国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

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法国文化

法国历史上曾被古罗马帝国统治,公元9世纪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是法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拿破仑·波拿巴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曾是欧洲最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

级国家。二千年来智慧的法兰西人民在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遗迹。根据最新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显示:法国共有28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1项,双重遗产1项(与西班牙共同拥有)。

法国对文化严肃以待,作家、艺术家、服饰设计师以及知识分子等,在法国社会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法国政府于1960年代拨出了巨款以成立由地方文化中心的庞大网络。实验性艺术和设计也往往可得到补助。法国人对自己的电影传统为荣,坚决不屈服于好莱坞之下,在其他方面,音乐界都是以法语为主,以保护原有的主义气息。

前卫的艺术、文学及现代建筑在法国都得到强烈的支持。法国撼动人心的建筑物包括卢浮宫金字塔、新凯旋门以及埃菲尔铁塔等。

戏剧:法国三大古典戏剧家,高乃伊、拉辛及莫里哀都活跃于17世纪,莫里哀的喜剧讥讽人性的弱点,而高乃伊、拉辛就擅长诗

体悲剧。18世纪出现了两位浪漫喜剧大师,博马舍和马里沃,博马舍的《塞维尔理发师》和《费加洛婚礼》在后来都度改编为歌剧。19世纪最脍炙人口的戏剧都出自维克多·雨果。20世纪的安奥尔专写文雅哲学喜剧。

建筑:法国保留了不少中世纪时的建筑,其中有仿罗马式的小教堂和哥德式的宏伟圣殿。仿罗马式建筑的有玛姆提叶修道院、内维圣艾提安教堂、勒·普伊圣母院;哥德式建筑的有拉翁圣母院、汉斯圣母院、亚眠圣母院、夏特圣母院。

美食

法国美食概述

世界三大美食之中,法国美食即占有一席之地。法国美食的特色在于使用新鲜的季节性材料,加上厨师个人的独特的调理,完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佳肴极品,无论视觉上、嗅觉上、味觉上、触感、交感神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境界,而在食物的品质、服务水准、用餐气氛上,更要求精致化的整体表现。法

国菜的特色是汁多味腴,而吃法国菜必须有精巧的餐具和如画的菜肴满足视觉;扑鼻的酒香满足嗅觉;入口的美味满足味觉;酒杯和刀叉在宁静安详的…

+[展开概述]

购物

法国消费概述

花边编织和造纸等,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工艺品都是作为纪念品的绝佳礼物。

除了名牌时装、香水外,法国还有很多值得夸赞的工艺品。法国有很多乡村现在还保持传统技术制造的手工精致的陶器、玻璃精工、花边编织和造纸等等,这些富地方色彩的工艺品都是作为纪念品或手信的上佳礼物。

法国有些物品非常出名,如:利摩曰磁器,布列塔尼蕾丝,坎佩尔磁器、古董;巴黎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香水;巴黎围巾、艺术品、鞋子和其他皮件、银器、雪橇;吉安陶器,塞夫尔磁器,尚提利蕾丝,佩里戈尔的手艺品、彩绘丝,巴卡担水晶,贝胡格艺

术品。

在法国购物满一定数额,即可享有13%的TVA (附加价植税)的退税优惠。退税程序十分方便,详情可查询法国旅游局或购物的商号,一般在回国后3个月内便可收到退还的免税额法国有些物品非常出名,如:利摩曰磁器;布列塔尼蕾丝;坎佩尔磁器、古董;巴黎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香水;巴黎围巾、艺术品、鞋子和其他皮件、银器、雪橇;吉安陶器;塞夫尔磁器;尚提利蕾丝;佩里戈尔的手艺品、彩绘丝;巴卡担水晶;贝胡格艺术品。到法国一定能让游客享受到购物的乐趣。法国的货品林林总总,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其艺术品以至烟灰缸、宝石以至水晶珍珠、礼服以至便服样样具备,琳琅满目。法国最为出名的是巴黎时装,世界上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都在法国设有门市。还有格拉斯香水、古董、巴卡拉水晶、手套、玻璃、油画、波尔多的红葡萄酒、康涅克、布根第的香槟和LIMOGES的瓷器等。除了名牌时装、香水外,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法国有很多乡村至今还保持着用传统技术

手工制作的陶器、玻璃精工、花边编织和造纸等,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工艺品都是作为纪念品的绝佳礼物。

除了名牌时装、香水外,法国还有很多值得夸赞的工艺品。法国有很多乡村现在还保持传统技术制造的手工精致的陶器、玻璃精工、花边编织和造纸等等,这些富地方色彩的工艺品都是作为纪念品或手信的上佳礼物。

法国有些物品非常出名,如:利摩曰磁器,布列塔尼蕾丝,坎佩尔磁器、古董;巴黎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香水;巴黎围巾、艺术品、鞋子和其他皮件、银器、雪橇;吉安陶器,塞夫尔磁器,尚提利蕾丝,佩里戈尔的手艺品、彩绘丝,巴卡担水晶,贝胡格艺术品。

在法国购物满一定数额,即可享有13%的TVA (附加价植税)的退税优惠。退税程序十分方便,详情可查询法国旅游局或购物的商号,一般在回国后3个月内便可收到退还的免税额法国有些物品非常出名,如:利摩曰磁器;布列塔尼蕾丝;坎佩尔磁器、古董;

巴黎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香水;巴黎围巾、艺术品、鞋子和其他皮件、银器、雪橇;吉安陶器;塞夫尔磁器;尚提利蕾丝;佩里戈尔的手艺品、彩绘丝;巴卡担水晶;贝胡格艺术品。到法国一定能让游客享受到购物的乐趣。

娱乐

法国娱乐概述

公园绿地是法国重要的休闲场所,人们在那里散步、约会、读书、下棋、玩传统的滚球游戏,在这里可以看到法国人最悠闲的生活状态。在法国各地都可以看到音乐会、戏剧等演出,或者节日、展览等娱乐项目。咖啡馆和酒吧也是法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法国的生活紧张,但也充满活力,有无数供人玩乐消遣的地方,如城市内的花园,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街头的歌剧院,以及盛装丽舞夜总会——红磨房…

节日

法国节庆活动

环法自行车赛(英语:Tour of France,法语:Tour de France)是公路自行车运动界中的年度大赛,也可说是目前最受重视的的自行车公路赛,累计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从1903年起开始,除被两次世界大战中止外,每年夏季七月均会举办。紧接在在环西班牙赛与环意大利赛之后,成为夏季自行车赛的高潮而结束。属于分段计时赛,路线经由法国与邻近的国家,如西班牙等,冠军为各段时间累计最少者。

有22个职业车队参加比赛,他们获得UCI 的ProTour执照的车队和收到ASO外卡的车队。每个车队有9名车手参加比赛。冠军有赛段冠军和总冠军,有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并设有总成绩排名(按比赛时间计算),积分排名、年轻车手排名等。总成绩领先的车手穿黄色领骑衫,冲刺积分领先者穿绿色领骑衫,爬坡成绩最佳者穿红白斑点衫,首次参加环法大赛成绩最好的车手穿白色领骑衫。奖金共设1亿法郎,其中个人总

成绩冠军获得奖金最多,可获得15万法郎。环法赛是世界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比赛水平最高的自行车比赛。环意大利赛和环西班牙赛次之

2013-1-17 法国历史的文化名人信息收集和简介

法国文化名人 作家 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 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 有《伪君子》等。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 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 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等.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 -1880)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 情教育》。 小仲马,全名为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1895)是法 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 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名.小仲马共写了20多个剧本, 着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和两性关系上的腐朽和虚伪,从独特的角度 提出了妇女地位、私生子的命运及婚姻、道德等社会问题。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 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 的叔叔于勒》。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 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 子》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 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XuY/110217

Los Campos Elíseos son, sin duda, la más célebre de las calles de Paris. Surgió como prolongación del jardín de Les Tuileries, para actualmente nacer en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y finalizar en la Place de l'Etoile. En sus casi dos kilómetros de longitud concentra multitud de tiendas lujosas, salas de espectáculo, caros cafés y sedes de importantes empresas. 香榭丽舍大街无疑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 十七世纪中叶,对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时香榭丽舍大街便诞生了,实际是从协和广场开始到星形广场结束。 在它近两公里长的地方集中了许多豪华商店、剧院、咖啡厅、高档饭店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

1.大皇宫 2.小皇宫 3.亚历山大三世大桥 4.圆环剧场 5.马里尼剧院 6.凯旋门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situada en la parte más baja y oriental del paseo precede a los jardines des Champs Elysées, que poco han cambiado desde que fueran trazados por el arquitecto Jacques Hittorff en 1838. 协和广场位于大街底部,从广场往东步行是香榭丽舍花园,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们是由建筑师Jacques Hittorff早在1838年就规划好的。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共10页word资料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 北京和巴黎, 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最著名的就是两座城市的轴线构图。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 市中心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 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 , 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 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城市的轴线不仅是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一种升华,而且是城市设计的高潮部 分,使得很多城市的道路、建筑及景观布置均围绕着它展开。北京和巴黎的轴 线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 们的型式都很清晰清晰且规模宏大;它们都有宫廷建筑统领的建筑群,并且空 间有序,高潮迭起;它们都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归于其上, 而非自然堆砌形成。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体态,所以给人 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就此分别对北京和巴黎两条城市主轴线的特点 3.3.1两种形成过程——两种结果 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着不一样的形成过程。北京的轴线是通过城市的整体 规划自上而下形成的,更多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除了使用功能以外更加注 重象征意义,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而巴黎的轴线则不然,虽然也是 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时期逐渐形成,所 以其演化过程除了君主意志以外,也将民众的使用考虑在其中,除了给人以奢 华之感以外也将城市的浪漫融入其中。 轴线的概念和定义 轴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现在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狭义上的轴线指的是中轴线,尤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统领全城布局的对称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认为,轴线是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就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指出:连接空间中的两点得到的一条线,形式和空间等要素沿线排列。作者以为城市的轴线式构图,关注的是轴线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故可理解为均衡与统领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构成的线型结构性要素。 轴线的作用 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轴线在城市中的意义就是可以统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轴线的构架;④展现城市标志——壮丽的城市空间轴线本身就兼具城市景观与认知地标的作用。 城市发展比较 回顾两座城市的发展的发展历程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有80多年的建都史和3000多年的建城史,最早是在燕山脚下的一片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最初进行都城规划是在元代,其后经明清两朝修建逐步完善,但轴线式的城市构图始终没有发生过根本性改变。而巴黎的建都史则长达1200多年。最初是从塞纳河上的城岛发展起来的, 城岛之所以成为最早的居民点主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从17日开始,北京开始对长安街行道树树种进一步统一,将长势衰弱的银杏、毛白杨换为国槐。其实不少国家的著名街道都种着特色景观树。法国香街种着“方形树” 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两行行道树把这条街装扮得典雅亲切。除了自1900年起就站在路边的梧桐以外,翠柏和巨杉树更比梧桐早了半个世纪来装点香榭丽舍大街。不仅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在杜乐丽公园、三月广场、共和国广场、凡尔赛宫的皇家花园里,处处都有法国梧桐的身影,它出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几乎是最常见的行道树。 巴黎是欧洲绿化面积最大的首都城市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巴黎市政府不遗余力地完善发展着巴黎绿化政策。在巴黎的1650条路上,有10万棵行道树矗立在路边,这些树与巴黎的博物馆、老建筑一样是巴黎重要的文化遗产。巴黎市政府每年在绿化方面花费巨大,不仅要制定新的绿化计划,也要保养现有绿化景观。巴黎市树木服务机构专门负责该项任务,专业的林业工人在这些树身上狠下了工夫。植入以后的前3年是树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定期的浇水和检查必不可少,以便这些树木能深深地扎根于此。3年之后,这些树木长势稳定便不再需要特别的关照。而成年的树则需要定期修剪,让树木更加适应城市环境。 在巴黎的主干道上,几乎看不到遮天蔽日的行道树。为了保证行人、车辆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些树木都被剪成了笔直挺

拔的方形,法国人称之为“卷帘门柜”型。 另外,所有行道树低矮的树枝都被剪掉了,以免影响车辆和行人。同时在巴黎市很少见到树龄超过80年的老树,在树木开始衰老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将树木移走,以保证巴黎的绿化具有勃勃生机。 巴黎市想了很多适合城市发展的树木保养方式,种植种类多样的植物是其中之一。由于树木病虫害只在同种树木中传染,所以多种树木混用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巴黎市共有超过160种行道树,包括梧桐、栗树、槐树、中国梨树、普罗旺斯朴树等。 椴树点缀德国菩提树下大街 如果要问柏林最重要的大街是哪一条,柏林人十有八九会说菩提树下大街;如果再问柏林人哪条大街最美丽优雅,答案仍是菩提树下大街。这条种满了德国国树之一——椴树的大街,是柏林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如图②)。 从1573年开始,菩提树下大街从柏林东边的城市宫殿不断被扩建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两旁建起了国家歌剧院等建筑。而种椴树的历史几乎与这条大街的建造史一样长。二战后,菩提树下大街曾变成了一堆乱石的废墟。从1958年起,大道两旁的著名建筑才逐渐得以重建,一直到柏林墙倒塌后,修复与重建的工作逐渐完成。柏林人又在大街两边种上椴树。大街上两边也出现很多商店,成为一条集艺术、文化、商业、交通和行政于一体的景观长廊。 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菩提树下大街种椴树呢?据了解,椴树被日耳曼人尊奉为爱情与幸运女神弗蕾亚,以前中欧的很多地

法国新闻史简述

第二节法国新闻史简述 一、官报占统治地位时期——法国王权对出版物的集权控制时期 (16世纪初——1789年) 1、特点:官报一统天下,早期报刊都经过国王特许发行 2、三大官报(教材109-110页): 《公报》(1631年5月由法国新闻之父勒诺多创办;1632年的“问讯处专版”,即今之“启事栏”,为现代报纸广告版的雏形); 《学者报》; 《信使报》 3、法国第一份周刊《各地见闻》,1631,巴黎,路易·旺多姆 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1777、1、1,巴黎,雅克·布 里索(非官报,但经官方批准,且接受新闻检查官的审查)二、政党报纸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时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的报刊(1789——1881) 1、特点:围绕新闻出版自由的确立,报刊政治色彩浓厚,政党报 刊渐增,并在革命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廉价报纸出现, 新闻出版管制随政局的变化松紧不同 (113页: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报纸被认为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的记叙”(伏尔泰),思想家们主要用书籍、小册子表达思想。 大革命爆发后,报纸才开始真正参与反封建斗争。) 2、革命期间的报刊(1789-1799)

(1)第一次起义时期(1789-1792)松 1789、8、26《人权宣言》,人类历史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马拉《人民之友报》(116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办得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 阿贝尔《杜歇老爹报》(118页) 德穆兰《法国布拉班革命报》(119页)。德穆兰: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新闻记者。 “社会俱乐部”《铁嘴报》 (2)第二次起义时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92-1793)紧 吉伦特派掌权,取缔保皇派报纸,停止执行新闻自由政策“最黑暗时期” (3)第三次起义时期(1793-1794)紧 雅各宾派控制,罗伯斯皮尔实行恐怖政策 (4)热月党人政变时期(1794-1799)紧 督政府压制 3、革命后的报刊(1799——1881) (1)拿破仑执政时期(1799-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紧 雾月政变 “一张报纸抵得上三千毛瑟枪”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法国路易十四的历史简介

关于伏尔泰的简单情况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最后,附录了一份《伏尔泰生平和著作年表》,从这个表里我们能得到如下的关于伏尔泰的情况。伏尔泰的情况,用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人来比较的话,其作家的命运有点与李敖类似。李敖说,自己写了100本书,99本让政府查禁了,结果使他的书沦落到了与地摊上黄色书刊为伍的地步。伏尔泰的书,具体不知有多少(没数过),但基本上也全是被政府查禁的,有的甚至被政府公开焚毁。他的书在当时之所以出版,多数是在国外被出版或者在法国秘密出版。虽然没有沦落到与地摊上黄色书籍为伍的地步,但却深受盗版书的侵害。当年,《路易十四时代》在柏林匿名出版(1751年,伏尔泰五十七岁,此书之出版当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腓特烈二世后面说到。),数日售罄,几乎同时,在爱丁堡、伦敦、普鲁士、荷兰等各地出现盗版。至于伏尔泰本人的命运,正好跟李敖相反,李敖几乎是一辈子在台湾,哪都没去。而伏尔泰则大多数时间流亡在国外,即使在法国呆着,也不是化名便是匿名,总之躲躲藏藏。伏尔泰的朋友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他的人;另一类是他帮助的人。帮助他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当时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后来直到现在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不大用说,因为就是启蒙运动那些,什么狄德罗、卢梭、达兰贝、孔迪亚克等等。帮助他的人应该说一下,首先是他的红颜知己夏特来侯爵夫人。他们相识于1733年的西雷城(应该是在夏特莱夫人的别墅),当时伏尔泰三十九岁,夏特莱夫人二十八岁,倾慕伏尔泰已久。而当时的伏尔泰仍然被迫流亡,此次回到法国是伪装返回法国。夏特莱夫人于当年夏季即向凡尔赛的王室疏通希望王室允许伏尔泰留居巴黎,结果未成。1734年,伏尔泰遭到法国政府通缉搜捕,此时夏特莱夫人收留了他,伏尔泰于是便在西雷的夏特莱夫人别墅留居,一留便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共同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空间里。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高晓松的节目中知道了一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讲述了有着怀旧情结的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乘坐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穿越到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么。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简介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简介 (1850年1月-11月1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 历史背景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写于1850年1月至11月1日。原是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写的连载文章,总题目叫《从1848年至1849年》。1895年,以《法兰西阶级斗争》为名在柏林出版单行本,恩格斯为单行本写了导言,另外还增添了第四章《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使这部著作更加完整了。 马克思写作这部著作时,震撼欧洲的1848革命已经失败,各国的反动势力先后重新掌握国家政权,对革命者进行疯狂镇压,使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法国是近代革命典型国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典型意义。在法国,革命正沿着下降的路线发展,金融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的代表——秩序党掌握了议会、内阁和军队大权。路易·波拿巴则依靠农民的支持当上了法兰西的总统,依靠自己秘密流氓组织“十二月十日会”进行篡夺军政大权的活动。秩序党伙同资产阶级共和派镇压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以后秩序党击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由于秩序党的反人民性和内部各集团利益的尖锐矛盾,在与路易·波拿巴争权夺势的斗争中归于失败,使路易·波拿巴最后政变成功。波拿巴黄袍加身,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中心思想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国1848年革命的原因、性质和动力,。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国的阶级结构以及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对其政治态度的影响;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法国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变,清晰地分析这些事件中各阶级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在总结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革命的基本理论。 基本内容 这部著作共有四章,有简短的前言,在前言中,马克思首先指出,1848年革命沿着下降的趋势发展,这一时期编年史中每二重要的篇章都题名为“革命的失败!”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真正灭亡的不是革命,而是革命前的传统的残余。促使无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的不是它获得直接胜利,而是在同强人敌人斗争中才能发展成真正革命政党。 第一章分析法国1848年六月革命,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 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之前,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七月王朝是纯粹的金融贵族专制,法国金融贵族只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集团,真正的工业资产阶级处于无权地位,它一方面是金融贵族的反对派,另一方面对无产阶级充满恐惧和仇恨。法国的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不仅被排斥于政权之外,而且也排斥于选举权之外。 法国七月王朝不过是剥削法国国民财富的股份公司,它的经济政策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在政治上极端反动和腐败,就其致富方式来说,它不过是流氓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上层的再生罢了。它在对外政策方面积极地站在反动神圣同盟一边,让法国人的民族感情遭到一系列的凌辱。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农民、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是法国二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加速革命爆发的有两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事件,1845年和1846车的马铃薯病虫害和歉收。这个经济事件加强了人民中的普遍激动。另一个促使革命暴发的经济事件是英国的工商业总危机。这两个损害工商业经济的瘟疫,使金融贵族的统治变得更不堪忍受,终于发生了1848年二月革命。 无产阶级在二月街垒战中,迫使七月王朝让位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中的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代表,工人阶级只有两个代表,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了。 无产阶级决心把革命推向前进,迫使临时政府,并通过临时政府在全法国实行共和制度,它以独立政党的姿态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但同时也就招致了整个法国的资产阶级和它作斗争,他们没有获得自身的解放,仅得到了为自己解放而斗争的社会条件。相反,建立二月共和国却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更加全面的统治一切有产阶级和金融贵族一样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由部分金融贵族的统治、变成真正的资产阶级全体的政权。而普选权的实施,已把法国命运交给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掌握。马克思指出,在法国七月事变中争得了资产阶级君主国,而在二月事变中工人又争得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每次胜利工人阶级都力图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但是法国工人阶级没有能力完成自己的革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国工业资产阶级还没有在全国范围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建筑112班李霄汉2011051166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且乏味、同质且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以城市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的街道作为分析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街道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应对思路。【关键词】城市活力街道 【正文】 随着近几个世纪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但是纵观当下城市的现状,城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的所有弊端,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在中国,古代城市“一墙一城”的单一城市表征方式早已被打破,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现代化的西方大都市似乎成了中国争相模仿的模板,完全不顾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比如一些地方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在设计中忽视景观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尺度巨大,夏无遮荫之地,冬无御寒之所”,导致无人问津的死空间和废空间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把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效率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导致现代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 简·雅各布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 街道,是城市的经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街道”是一个单元词汇,是“街”和“道”两个字的组合,“街”为双人旁构字,形容人气要旺,“道”是走字底构字,形容道路要以通行为首。因此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既要满足通行能力,承载交通量,又要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才能称之为街道。而在当今我 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也给城市街道带来了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交通为主导思想 的影响下,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人的活 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其次,街道空间合理尺度 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原来的适宜 并且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是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 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的冷漠、孤立;再次,街 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图1 通行能力已几乎成为评价道路的唯一标准 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也在逐渐的丧失,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图1)。因此,城市活力的营造,首先要从街道着手。 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和空间特色,或庄严、或优雅、或热闹、或静谧……这与街道本身的性质,街道所处城市的文化、气候等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一条有活力的道路,应该具有它自身的性格,也就是道路精神。如果一条道路没有特点的话,那就势必会造成整个城市的千篇一律。街道的性格与道路的类型是分不开的,结合空间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将街道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仪式性街道 主要作用是展示城市形象,构件城市空间轴线,一般而言都是尺度宏大、壮观,有很强的仪式性和展示型特征。比较经典的案例有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长安街等等。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轴线一路向西延伸,于1724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也称作戴高乐光场,矗立着闻名于世的凯旋门。巴黎于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香榭丽舍大道。这条轴线成为了巴黎的中枢主轴,其上分别有卢浮宫,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 与此同时,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左边的旺道姆广场和右边的协和广场。 总的来讲,在绝对君权时期,巴黎完成了如下几条规划:1、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2、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3、广场建设的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比如说左边这张图的星形广场,以其为中心辐射出去了十二条对称的道路。 接下来讲到著名的奥斯曼改造。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其改建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六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5、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 奥斯曼改造的重要内容是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就是如图的红十字。奥斯曼将

交通·景观·人——比较上海世纪大道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交通 景观 人 比较上海世纪大道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摘 要 景观大道对于城市形态城市 近年来国内城市建设高潮中出现不少景观大道一 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景观和形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 题上海世纪大道是国内城市景观大道的典型代表和佼 佼者其设计者法国著名建筑师夏邦杰曾在方案构 思中将世纪大道比作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两条街道 所处城市区位相似尺度和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而香榭丽舍大街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林荫大道与之相较 上海世纪大道有何异同及差距本文希望通过两条街道 的比较研究 进的方向 1 1.1 探求国内城市景观大道存在的问题以及改 景观有重要影响而上海世纪大道是国 内城市景观大道的典型代表该文通过 比较上海世纪大道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的异同和差距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城市 景观大道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认为城市交通以及景观设置皆为人的活 动服务因此, 国内景观大道的建设需要 进一步强调人性化建设加强城市街 道与普通市民生活之间的互动从而提 升街道和城市的活力改善城市生活的 品质 关键词上海世纪大道巴黎香榭丽舍 大街城市景观 成为最终的实施方案经6年建设于1999年底建成通车 成为上海特别是浦东地区的标志性路段之一 比较两条街道的建设发展史是两种不同的方式香 榭丽舍大街形成于历史的积累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过程而世纪大道从构思开始就有很高的定位采取由上而下的规划建设方式拥有很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前景但也要看到一条街道特别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大道它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仅限于物质性的规划和建设还需要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浸染 1.3 功能定位与使用现况 世纪大道在构想和设计定位中是一条展示性道路 街道基本情况 区位与尺度 世纪大道西起浦东陆家嘴商务区 东方明珠塔下的

法国概况

法国概况 法国经济现状 法国是最早发展资本经济的国家之一,因此,经济起步非常早,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如今,法国经济现状,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 那么,就说一下法国经济现状为何还依然如此好吧。首先,法国说一下法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是能源短缺得以缓解。而且法国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帮助法国服务业迅速成长。劣势是法国的基础自然资源非常稀缺,几乎所有发展工业的原料都依赖进口,比如说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这就使得法国发展工业经济拥有很大的依赖性,具有一定发展风险。在二战之后,法国的工业和对外贸易额都获得迅速的发展,当然,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许多。法国多年来,一直位列工业和总体经济水平的前列。先说法国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冶金,造船等是法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当然,如今的法国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非常快,包括核能和航空等部门。传统工业部门是法国工业的经济支柱,包括钢铁,建筑和汽车制造部门。再说法国的商业,法国的商业非常发达,法国的超级市场和连锁店非常有名,例如家乐福和LV专卖店等等,但创造收益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并且法国的电子商务额非常巨大,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法国的奢侈品也是非常领先的,也赚取大量的外汇收入,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富豪。提起法国工业,不得不提法国的农业,法国农业我认为要好于法国的工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主产麦类,玉米,蔬菜和水果。当然,葡萄酒享誉世界,产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非常发达,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出口赚取外汇。并且农业高度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力。法国的旅游资源超级发达,是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大国。旅游带动法国服务业的发展,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服务业。另外法国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经贸大国。进出口总额都居世界前列。出口中农产品和汽车,化妆品和军火等占很大比重。法国的经济现状还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地理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面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东北比邻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东与瑞士相依,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浴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 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是欧盟面积第一大国,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其它为大西洋温带气候地区。 法国版图有如六边形,对边距离不到1,000 公里。总体上说,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和孚日山脉。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的图示布局分析说明 一、巴黎改建 巴黎改建时间为18世纪初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雅各宾时期;2.拿破仑时期;3.拿破仑第三时期。改建内容如下: 雅各宾时期:最下层的贫苦人民的专政,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的聚居区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道,特别是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 ②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拿破仑时期: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权,城市建设活动主要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 ①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 ②改建贵族,市中心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以控制帝都风貌 ③改善城市面貌,对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坡度做了明确规定 ④修建协和广场,并以其为控制城市的中心 ⑤修建凯旋门和明星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 背景: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成为欧洲的最大交通枢纽之一。城市迅速发展,使城市原 有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城市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目的:城市的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要求、还有政治目的:从市中心迁出无产阶级,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交通功能,消灭狭窄街巷,以便镇压起义者。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 内容: 1)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在市中心开辟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 3)为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的宽度与两旁建筑高度,屋顶坡度都规定了一 定比例的限制 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 5)为适应城市结构变化带来的分区要求,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 6)建造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其它市政设施,促进城市近代化 7)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 1.不足: 1)未能解决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 2)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3)以巴洛克的风格对城市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的原有面貌; 2.意义:

最新法国历史大事年表

法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49年:罗马共和国独裁者恺撒征服高卢(法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高卢遭受法兰克人入侵。 6世纪:法兰克王国在法国立足。 8世纪末:法拉克国王查理曼统一西欧。 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987年:卡佩王朝开始。 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 1187年:法国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法王腓力二世入侵英格兰的法国领地。 1214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中大败英德联军。 1216年:腓力二世的王子路易八世同英国贵族一起反对英王约翰,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 1250年:法国十字军在埃及登陆与穆斯林作战,遭到惨败。 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囚禁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1328年:瓦卢瓦王朝取代卡佩王朝。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 1429年:圣女贞德领导法军在奥尔良战役中取胜,成为百年战争的转折点。 1494年:法国发动意大利战争。 1547年:法国宗教战争爆发。 1589年:亨利四世结束宗教战争,波旁王朝取代瓦卢瓦王朝。 1643年:路易十四即位,法国王权达到全盛。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法国称雄欧洲大陆。 1667年-1668年:法国与西班牙的遗产战争。法国因此战夺得西属荷兰的12个城市。 1672年-1688年:法荷战争。此战导致荷兰军事实力衰弱。 1688年-1697年:法国与反法同盟的大同盟战争。法国扩张收到阻碍。 1701年-1713年:法国与反法同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波旁王朝因此战成为西班牙王室,但同时法国与西班牙永不合并。 1740年-1748年:法国与英奥联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