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人的心理由于人的存在状态即现实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

3、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在何种情况下,双方关系比较和谐?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为时。

4、下列描述那一项不符合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社会心理是由个体心理组成,群体心理是由社会心理组成。

5、研究设计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研究结果

6、态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过程是行为的准备阶段,使行为与心理过程吻合,这指的是态度的一元性。

7、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过程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内在效度

8、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情境以外的程度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外在效度

9、在研究设计之前要完成的工作有确定研究假设

10、在人际吸引方面,就相似性和互补性的作用方面,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而互补性在关系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11、为了减少侵犯行为,我们需要掌握自恃行为技巧,下列哪项不符合其规则?谴责对方

12、狭义的人际关系,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哪类关系?心理关系

13、影响人际吸引的三个主要因素有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或互补性

14、在冲突情景中,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需求的做法,属于哪类的冲突模式?竞争模式

15、相似性容易产生人际吸引,下列哪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相似的人有共同的目标,容易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16、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下列哪项?情感维度和地位维度。

17、下列哪项对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自我概念与自尊都属于自我知觉的内容

18、下列哪一些符合费斯廷格在社会比较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倾向的假设?人们趋向于准确的认识自己并评估自己

19、下列哪项不符合归因发生的条件?当正性的事情出现时

20、“与他人建立、维持、发展良好的关系的需要”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归属和爱的需要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伍德所概括的社会比较的动机的因素?自我认知

22、把别人的观点、看法、判断等行为方式吸引过来,看成自己的东西指的是同化

23、受众认知层次的心理活动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为趋向?认同

24、下列哪一项符合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的观点?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和自己互补的人比较

25、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印象形成中的对应推论理论的观点?当个体的行为为社会所接受时,人们会根据个体的行为来推断个体的内在特质。26、下列对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的关系描述的正确的是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27、下列哪项因素不容易唤起刻板印象?个体重视人际判断时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伍德所划分出的社会比较的方式?互不比较

29、哪种类型的自我是“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人,它引导我们尽职尽责” 应该自我

30、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及反应来推测自我属于下列反射性评价

31、下列哪一项属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目标由群体决定

32、以下不符合动机性质的是哪一项?人类的行为中只有表现性行为属于动机性行为

33、下列哪种工作特性不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工作者对工作结果不承担负责

34、下列哪一种奖励方式容易降低内在动机的强度?只要做事就有奖励

35、“免受伤害、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哪个理论?安全的需要

3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目标由群体商议决定

37、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自我防御的需要属于那种动机类型?情感性内在动机

38、下列对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于环境压力39、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功利性动机属于哪种动机类型?认知性内在动机或社会动机

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特点?个体对于成就的价值

观念的内化程度较强,追求成就是一种目的。

4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情绪和情感

42、集体恐惧可以细分为三种主要的情绪,以下不属于这三种主要的情绪的是惊悚

43、以下不属于缓和情绪的方法的是自我克制

44、下列对集体敌视的描述正确的是集体敌视是群体对于某一对象在思想上或原则上的对抗、反抗或抵制。

45、以下不是中国人特殊社会焦虑的是亲属焦虑

46、一群人由于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从而引发的集体恐惧,具体属于集体恐惧中的哪种类型?惊恐

47、一群人被恐怖主义当做人质,从而引发的集体恐惧,具体属于集体恐惧中的哪种类型?恐怖

48、以下关于认知失调论的不正确的是只能用来解释态度改变的原因。

49、态度构成三要素说是哪个学派的理论在态度研究中的应用?新行为主义

50、态度被用来减少焦虑并使情绪冲突转移方向体现了态度的什么功能?自我防卫功能

51、对社会生活起离合作用的是哪种态度?消极

52、当人们获得信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时,如何对待这一异类信息?将不一致信息归于特殊情况,而非行为者真实品质。

53、“人们在对世界的知觉中,寻求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体现了态度的那种功能?知识功能

5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55、“个人通过态度表达,避免他人与自己盲目碰撞,保证与他人或组织的关系融洽”体现了态度的哪种功能?调适功能

56、集群行为不是预谋的,而是一群人收到某种程度的刺激后自然哄起行为,这指的是集群行为的自发性特质。

57、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指群体认同感

58、每个参加者情绪激动,行为完全被激情支配,体现了集群行为的哪项特种?狂热性

59、以下不属于群体特征的是群体成员间关系和谐

60、行为往往不能受正常社会规范的制约,体现了集群行为的哪项特征?非常规性

61、以下关于集群凝聚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无法计算

62、集群行为过程中最先发生的是高度的刺激和暗示

63、下列哪项不是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个性不分明

64、群体按照实际存在可以分为实际群体和统计群体

65、集群行为过程中最后发生的是情绪激发

66、受众意愿层次的心理活动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为趋向?相信

67、以下关于传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单向的信息沟通

68、在选择性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存在着其他的选择性特征,以下不包括在这些特征里的是选择性行为

69、舆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社会的公认

70、以下不属于时尚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人口密集

71、以下不属于时尚的心理机制的是偶像的作用

72、以下对谣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民众对于谣言时总是持有谨慎的态度。

73、受众认知层次的心理活动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为趋向?认同

74、以下不属于时尚特点的是虚假性

75、我们常说的“冥思苦想”指的是自我传播

76、受众情感层次的心理活动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为趋向?喜欢

77、以下对民谣描述中不正确的是谣言的表现

78、人们无法事先决定信息的内容,因此总是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己固有的观念、态度、行为相一致的信息,这是指选择性注意

二、多选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社会心理学考试资料

1.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其他还有: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进化社会心理学理论,决策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联结,斯金纳的强化,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核心思想:一个人当前的行为是由其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其已有的经验,训练,强化对行为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社会认知理论:(布鲁纳提出,受科勒和勒温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从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依赖于其知觉社会情境的方式。一个热点:格林沃尔德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 5.精神分析理论: 个体社会化(人怎么成为社会人)和群体心理(原始道德与宗教)是两大方面。强调文化,社会条件,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早期经验对人格和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 几个重要的概念:认同(自居),本能,本我,自我,超我 --认同:由于某一动机而选择地模仿别人的某些行为,从而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 6.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米德) 认为人的行为有社会因素决定,个体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是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理论性原则。 理论性原则中包括: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避免伤害与最小危险的原则,保护个人隐私原则,事后解释原则。 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包括: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实验性欺骗3,角色扮演技术 8.定性研究的设计:(定义,过程,特点) 定义: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自己对被试对象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假设和理论。 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场所的选择,资料的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成果表达,研究结果的评估。 特点:(1)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2)重视把事件置于其发生的情境下,全面的了解。 (3)认为社会是动态的,互相关联的。 (4)重视第一手资料,是探索性,发现式的。 (5)研究方法采用开放式的策略,方法,过程,结果常常一同呈现。 9.定量研究的设计:定义 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与分析,通过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以检验研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10.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1)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四个水平:个体水平的研究,个体与他人水平的研究,群体水平的研究,公众水平的研究。 (2)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3)研究的难以控制性 1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选研究主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报告结果

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

Chapter 1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 DBAAB 第6题相关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点?如何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推导因果关系 优点:(与实验研究方法相较而言) 第一,它使研究者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以研究问题。例如,心理学家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去体验爱情、地震或癌症,我们也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住在大城市或在小家庭中长大。很显然,即使最有才能、最后献身精神的研究者也不能控制这些因素。伦理和实际都限制了研究者研究者干预他人生活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研究提供了最可行的方法去了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相关研究的第二个优点是效率。与大多数实验相比,相关研究使研究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检验更多的关联。当使用相关方法研究一些儿童为什么比其他人更有攻击性的时候,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看电视的时间、家族史、智商、人格、与其他儿童的关系等。研究者还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测量攻击行为:教师的印象、研究者自己对学校儿童的观察、一个儿童在其他儿童中的名声、父母的报告等等。随后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许多变量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在收集如此多的变量、如此庞杂的数据方面是相当不足的。 如何推导:尽管相关研究对于描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帮助,但他无法提供明确的因果关系的证据。在相关研究中,有两条途径使因果关系无法明确。 1、因果颠倒问题。不管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怎样,都会发生因果颠倒问题,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是另一个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变量A和变量B存在关联,但我们不能说A是B的原因,或B是A的原因。心理学家可以用排除法来排除因果颠倒问题。例如,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和攻击行为有关,这些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攻击行为不会使儿童性别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影响了儿童的攻击性。 2、中介变量问题。有可能变量A和变量B都不能直接影响另外一个,而是其他潜在因素影响了它们。研究者可以用检验法来检验那些似乎是最合理的中介变量是否真的导致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相关。当然,这样的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中介变量问题,一些研究者未测量的中介变量也可能存在,于是就需要不断测量新的中介变量,直到研究者再也想不出更多的合理的中介变量而中止于某一个地方。 第7题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各有什么优缺点? 实验室研究 优点:1.实验者能控制实验变量,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 2.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缺点:1.外在效度较低,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缺乏概括力。 2.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差很大; 3.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现场研究 优点:1.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自己是被研究对象,不会产生反应偏向; 2.外部效度较好。由于控制了自变量,所以可以看出需研究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1.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2.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 20 世纪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社会化:社会化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发展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反映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社会动机: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 相符行为: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或群体中一部分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一致的现象,它主要包括从众,众从和顺从。 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利他行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交互作用,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其表现形式有流行、暗示、舆论、流言等。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1.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 2.研究结果中涉及研究者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 3.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撰写研究报告 1.题目。体现研究报告的主题,一般在题目中点明题意 2.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讲清楚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揭示出研究该课 题的背景,即介绍过去有关类似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意见分歧等。 3.研究方法。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采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讲清楚。 4.研究结果与分析。报告以图表形式把数据展示出来后,要结合典型事例做些 简要分析和说明,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5.结论建议。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应简要的总结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 方法及其结果,从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者的观点 6.参考文献。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曾阅读过的参考 文献。 撰写要点 1.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2.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3.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1859年德国的M·拉扎鲁斯和H·施坦塔尔两人合作创办的《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为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前奏。 2.1857年,德国学者A·舍夫勒在其著作《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以社会心理、社会形态与社会生理的排列来解释社会的性质,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里学一词 3.1908年,罗斯侧重于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心理学导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早期孕育。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 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代表人物: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然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2.初创阶段。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该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也被称为“社会经验论阶段”。 代表人物:(三大直接理论)

社会心理学尔雅通识题库全(可搜索)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 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误 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 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 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 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 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3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决定l人格的发展方向。错误34在社会化过程中,5-6岁孩子产生的情感不包括骄傲 35性行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繁衍后代。正确 36罗曼蒂克激情是在5-6岁产生的感情。错误 37控制有余,爱心不足是哪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专制型 3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9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固定顺序的。正确 4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依附期的变化趋势是变长 41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是角色学习 42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取向,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正确43研究发现,人的一半以上的人格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正确 44大学毕业后,老师希望其继续深造,家长希望其尽快就业,由此造成的内心冲突是角色内冲突 45《个性的文化背景》是谁的著作?林顿 46参与的最高程度是情迷意识的参与。错误 47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侵犯行为,支配行为和利他行为等方面。错误 48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49哪一项不是社会化的主体工作单位 50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的概念。正确 (换着花样)《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科学家()詹姆斯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 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 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 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 --- 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 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 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

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 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 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 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 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 体。 简答论述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人的心理由于人的存在状态即现实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 3、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在何种情况下,双方关系比较和谐?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为时。 4、下列描述那一项不符合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社会心理是由个体心理组成,群体心理是由社会心理组成。 5、研究设计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研究结果 6、态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过程是行为的准备阶段,使行为与心理过程吻合,这指的是态度的一元性。 7、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过程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内在效度 8、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情境以外的程度属于研究效度中的那类效度?外在效度 9、在研究设计之前要完成的工作有确定研究假设 10、在人际吸引方面,就相似性和互补性的作用方面,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而互补性在关系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11、为了减少侵犯行为,我们需要掌握自恃行为技巧,下列哪项不符合其规则?谴责对方 12、狭义的人际关系,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哪类关系?心理关系 13、影响人际吸引的三个主要因素有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或互补性 14、在冲突情景中,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需求的做法,属于哪类的冲突模式?竞争模式 15、相似性容易产生人际吸引,下列哪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相似的人有共同的目标,容易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16、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下列哪项?情感维度和地位维度。 17、下列哪项对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自我概念与自尊都属于自我知觉的内容 18、下列哪一些符合费斯廷格在社会比较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倾向的假设?人们趋向于准确的认识自己并评估自己 19、下列哪项不符合归因发生的条件?当正性的事情出现时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米德为代表的社会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P3 P8 二、单项选择 1.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方面提出较早的是吴江霖教授。P5 2.沙莲香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们在身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主体反应”。P5 3.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独立学科。 4.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三、多项选择 1. 劳斯所谓的“心理面”,是指哪些静态现象:P2 (1)语言(2)信仰(3)文化 2. 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出的内隐与外显的 反应。简而言之,它研究:P7 (1)人的社会行为(2)个性心理发生 (3)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3.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如下:P9 (1)主动性和受动性(2)内隐性和外显性 (3)个体性和群体性 4.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及相应的主要概念有:P10 (1)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3)人格因素 四、题型未明 1. 早期社会学者黎朋、冯特、麦独孤、劳斯等人基本上把个体之外的群体心理作为研究对象。P2 2.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社会心理学是:P3 力图理解和说明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实际上或想象中存在的他者和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集团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角色的他者之影响这样一门学问。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P39 2.P47 二、多项选择 1.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由哪两个主要的成分组成:P17 (1)归纳法(2)演绎法 2. 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三大步骤运用的主要是归纳法。P17 3. 科学研究的目的。P17 (1)接受(2)预测(3)控制 4. 一般方法论体系主要有:P18 (1)实证主义方法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5. 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P19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研究法(4)跨文化研究法 6. 专业研究的常用术语。P20 (1)概念(2)命题(3)变量(4)假设(5)理论 7.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 P22

社会心理学[第十四章社会认同]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教学文案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一、社会认同的概念 (一)社会认同的定义 1.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也称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了自己是某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类属中的一员。 2.社会认同过程 (1)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即自我理解为群体的成员; (2)伴随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 (3)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其中既有内群体成员与自己形成的共识,也有外群体评价的嵌入。 (二)社会认同与角色和身份 角色与身份都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结点。但是,“角色”更专注于个体如何接受、领会和符合社会的预期,建构他所扮演的角色,特别具有规范和互动的意义;“身份”则专注于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分层之后,个体被赋予的地位意义,以及社会类别化之后,个体被赋予的认知和评价上的意义。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提出角色理论来揭示人们如何按照社会期望的脚本去行为,并且将社会的脚本与自己的脚本相互协调,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担当角色。对身份的认同,更侧重于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群际互动产生的动力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将焦点放在“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上。 (三)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1.自我认同(self identity) 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在发展历程中,经过社会化,将自己的生理特性、社会特

性和心理特性与自己本身建立同一关系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建立深层的心理关系的过程。自我认同是对“自我”的发现,这一发现把“自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发现了“我”的惟一性和独特性,所以也被称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 2.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而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以及对其伴随而来的情感意义及价值意义的了解。即构成一个人自我概念中源自于一个人社会群体成员(或群体类别成员)身份的那部分。 3.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两个相互依赖的方面。在二者之间,人们力求达到平衡:一方面通过自我认同,满足独特性的需要,一方面通过社会认同,满足归属感的需要。自我认同不能脱离社会认同,因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概念,与对社会角色、社会类别的知觉与认识是相互关联的。 4.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 在自我研究中普遍使用的。TST(Twenty Statement Test)自我量表中,人们对自我的描述被分为八类:先赋性特征、社会角色特征、兴趣与爱好特征、自我定向特征、社会阶层和类别特征、自我意识特征、内在信仰特征、存在性特征。TST 研究发现,年龄与性别是人们自我概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成分。 (四)社会认同与人类需要的满足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或类别成员归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类别,而经历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获得的心理历程。社会认同对满足人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明确自己归属的社会类别或群体的行为特征和规范,通过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和融入群体,与群体成员同舟共济,共担风险。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社会化:社会化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发展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反映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社会动机: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 相符行为: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或群体中一部分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一致的现象,它主要包括从众,众从和顺从。 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利他行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交互作用,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其表现形式有流行、暗示、舆论、流言等。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 .研究结果中涉及研究者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 .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撰写研究报告 .题目。体现研究报告的主题,一般在题目中点明题意 .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讲清楚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揭示出研究该课题的背景,即介绍过去有关类似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意见分歧等。 .研究方法。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采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讲清楚。 .研究结果与分析。报告以图表形式把数据展示出来后,要结合典型事例做些简要分析和说明,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结论建议。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应简要的总结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其结果,从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曾阅读过的参考文献。 撰写要点 .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年德国的·拉扎鲁斯和·施坦塔尔两人合作创办的《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为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前奏。 年,德国学者·舍夫勒在其著作《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以社会心理、社会形态与社会生理的排列来解释社会的性质,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里学一词 年,罗斯侧重于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心理学导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早期孕育。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代表人物: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然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初创阶段。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在世纪下半叶和世纪初。 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该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也被称为“社会经验论阶段”。 代表人物:(三大直接理论) (德国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和·施坦塔尔。他们注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企图通过研究民族精神所产生的语言、风俗、宗教、神话、艺术、法律等社会现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侵犯]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教学文稿

第九章侵犯 一、侵犯的实质 (一)侵犯的概念 1.侵犯的定义 侵犯(aggression)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①伤害行动——侵犯行为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②伤害意图——没有造成伤害却有伤害意图的行为是侵犯;无意伤害不是侵犯。 ③社会评价——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 (2)侵犯的分类 敌意性侵犯:也称作情绪性侵犯,是源于愤怒,意在伤害的侵犯; 工具性侵犯:把伤害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的侵犯。 2.侵犯与敌意 (1)敌意的多种含义 ①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 ②高度排斥性的态度; ③人与人之间的高度怀疑,即一种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 (2)敌意与侵犯的关系 ①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在侵犯受到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而不能实

现时,往往是以敌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敌意实质为代偿性的侵犯。 ②敌意不是侵犯,但可能会激发别人的侵犯,也可能发展为侵犯。敌意行为还可以直接激化人际冲突使敌意上升为侵犯。 3.侵犯的普遍性 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还是中国,暴力与犯罪都是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二)侵犯的本能论 1.主要观点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本能论倾向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和洛伦茨的习性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S.Freud)早期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性本能与自我保持本能,侵犯性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期又修正为生的本能(性本能)与死的本能(侵犯本能),侵犯本能目的在于破坏,标志着人类有一种基本的无意识的死亡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但由于会受到生的欲望的妨碍,从而把破坏力量转向了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侵犯冲动。如果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则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如果侵犯冲动得不到表现,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心理异常者的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因而解释的范围限于心理病理患者,而不能简单扩展到正常人。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同类的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 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战争是人的侵犯本能定期发泄的结果,要想避免战争,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耗散侵犯本能。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3.印象形成: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过程叫印象形成,指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人格特 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4.心理学家阿什最早对印象形成做了最早的研究。在研究中,阿什把人格特性分成中心特 征和边缘特征。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依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起的作用不大。 5.个体知觉中的偏差有晕轮效应和正性偏差。 6.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 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体对周围事物有照明作用一样。与其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 7.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们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影 响。 8.自我提升:也叫做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 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看,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一种自利偏差。 9.自我确认: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10.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事所做的显露。 11.自我知觉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 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们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2.分类: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 的降至轨道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 13.图式:是指一套由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 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14.Weiner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他 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及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其归因理论最引人注目的归隐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与失败归因内部-外部或稳定-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和认知反应。把成功归因为内部会引起个体的自豪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会引起个体产生羞耻感。 15.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制上,而忽视他们所 处情境的重要性。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是,所以更多的去从内部评价。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 16.侵犯行为:使之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对侵犯的界定要考虑三个方面1.强调 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2.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3.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情绪。 17.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1.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2.降低挫折和学会抑制自己的侵犯行 为。3.替代性攻击和宣泄。4示范非侵犯行为。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18.暴力媒体对人们产生影响的原因:去抑制、形成侵犯剧本、认知启动。 19.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20.助人行为:使之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21.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生物学、社会进化论、学习理论、社会交换论、移情 与利他主义。 22.影响利他行为与助人相违的因素:一、情境因素1,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景的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