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

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

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

药物的晶型相转变是指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

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这种转变可以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药

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并开发其在药

物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

理研究方法和应用开发的相关进展。

随着固体药物晶型相转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晶型转

变的机制是一个复杂但规律可循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涉及晶体中分

子的排列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晶胞

结构等因素来推测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目前,研究者们主要采用

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

实验方法中,常用的手段包括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等

技术。X射线衍射可以通过测定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图样来确定晶体的晶型结构,热分析可以研究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以及相变温度,红外光谱则可以分析药物分子中的功能团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这些实验手段可以为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研究提供直接的实

验数据。

与此同时,计算模拟方法也成为研究药物晶型相转变的重要手段。分子力学模拟可以通过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计算来模拟晶体结

构的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则可以模拟药物晶体的动态行为。这些计

算模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并

提供理论依据来指导实验设计。

药物晶型相转变的研究不仅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药物晶型相转变可以影响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疏水性、溶解度等性质,从而改善药物的药效。例如,一些药物的溶解度随着晶型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从而可以调节药物的

释放速率和血浆浓度。另一方面,药物晶型相转变还可以用于药物的

制剂设计。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晶型,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形态,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的可行性。

此外,药物晶型相转变还可以应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设计。控释

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药物晶型的转变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例如,一些药物的晶型转变可以由外界的刺

激(如温度、湿度或pH值的变化)引发,从而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

总之,药物晶型相转变的机理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深入研究药物的晶型转变机理,可以为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剂

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药物晶型相转变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

以用于药物的控释系统设计等领域。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技术进步,相信药物晶型相转变的研究和应用在药学领域将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药物多晶型研究

药物多晶型研究 摘要研究药物多晶型和理化稳定性的关系。检测药物多晶型的手段。以及在药物研究过程中影响药物晶型以及晶型转变的方法。 关键词药物多晶型;检测手段;晶型转变方法 药物多晶型是指化药中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形成不同的药物晶型。一种药物可以有多种晶型存在,每一种晶型,它们在其外观形态、理化性质和制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药物多晶型,能够找到发挥药物药效作用的合适晶型,同时根据不同的晶型来制定不同的制剂工艺,保证所得的每批之间药物等效性。 一、药物多晶型的概述和分类 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化学物理条件下,能够结晶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結构的晶体的现象,为多晶型。多晶型药物不同晶型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不同的稳定性导致药物晶型存在稳定、亚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形式。多晶型的转型是一个物理过程,是一个相的变化和平衡问题。例如:奥氮平存在多晶型Ⅰ和多晶型Ⅱ,多晶型Ⅰ是一种不稳定的形态,不适于作为药物制剂的商业用途,特别是在片剂时容易出现颜色的变化;而多晶型Ⅱ为稳定的形态,具有满意的颜色稳定性。这两种晶型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乙酸乙酯重结晶来实现多晶型Ⅰ到多晶型Ⅱ的转变。在不同的溶剂下,得到的奥氮平晶型是不同的,从而影响到其稳定性。 二、药物多晶型的检测手段 60年代至今,晶型研究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热分析法,溶解度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等。 现在经常使用的方法是X-射线粉末衍射法。不同晶型,它的分子或者原子的排列不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得到不同X-衍射谱图。 还是以奥氮平的多晶型为例:无水奥氮平晶型Ⅰ在使用Cu-Ka辐射条件下,以晶面间距d值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的特征数据如下:晶面间距d(A)值为10.2214、8.5291、7.4650、7.1014、6.0445、5.5678、5.2065、4.9776、4.7138、4.5251、4.4719、4.2302、4.1270、4.0824、3.9859、3.8222、3.7164、3.5713、3.5033、3.3742、3.3380、3.2392、3.1078、3.0525、3.0086、2.8068、2.6472、2.5945;无水奥氮平晶型Ⅱ在使用Cu-Ka辐射条件下,以晶面间距d值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的特征数据如下:晶面间距d(A)值为10.2875、8.4951、7.4148、7.0690、6.0754、5.4591、5.1835、4.9567、4.7134、4.4589、4.3436、4.2144、4.1189、3.9756、3.7077、3.5276、3.3674、3.2410、3.1249、3.0544、2.9991、2.8688、2.8031、2.6398、2.5915。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X-射线粉末衍射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分析方法。

药品晶型研究

南通诚记化工贸易公司 安捷伦柱型:原厂货号:规格柱适用特点单价RMB SB-C18 USP 883975-902 4.6*150 低PH和纯水系 3467 SB-C18 USP 880975-902 4.6*250 低PH和纯水系 3860 Eclipse XDB-C18 993967-902 4.6*150 同上 Eclipse XDB-C18 990967-902 4.6*250 同上 RX-C18 883967-902 4.6*150 同上 RX-C18 880967-902 4.6*250 同上 ZORBAX SB-Aq 883975-914 4.6*150 同上 ZORBAX SB-Aq 880975-914 4.6*250 同上 4.6*250和4.6*150的单价各是多少?岛津的同类价格呢?如价格(要发票的)适宜,再联系。FAX:083 1-3322518. 色谱柱填料形状与粒径 基质:硅胶、二氧化铝、聚合物填料等 形状:球形和无定形 * 无定形:易制备、价格低;但涡流扩散大,渗透性差,比较难填装出稳定的柱床,一般用来做制备柱。 * 球形:涡流扩散小,渗透性好,可填装出稳定的柱床。 填料粒度大小与柱效、柱压的关系: * 柱效与填料大小成反比 * 柱压与填料的二次方成正比 * 常规分离柱:5微米;快速分离柱:1.8微米、3.5微米 色谱柱化学性质:键合类型、碳覆盖率、封端 硅胶的化学性质—键合类型 键合类型包括: * 单体键合:键合相分子与基体单点相连 * 聚合体键合:键合相分子与基体多点相连 键合类型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 单体键合:提高传质速率,加快色谱柱平衡 * 双体键合:增加色谱柱稳定性,增加色谱柱的载样量 硅胶的化学性质—封端 封端:键合步骤之后,用小分子硅烷将裸露的硅羟基键合,以便获得更大的覆盖率。 封端多用于反相色谱键合中。 封端可消除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二级反应。 没有封端的反相色谱填料通常比封端的有复杂多样的选择性。 碱性物质在不封端的填料上,容易产生拖尾。 封端基团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封端填料也不能在pH小于2的条件下使用。 因此,对于不同的被分析物要按实际情况选择封端或不封端的填料。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当固体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状态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或质量可产生影响时,应对原料药物、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混悬剂等中的药用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药品的药用晶型应选择优势晶型,并保持制剂中晶型状态为优势晶型,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 优势晶型系指当药物存在有多种晶型状态时,晶型物质状态的临床疗效佳、安全、稳定性高等,且适合药品开发的晶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共同形成的晶态物质被称为共晶物,共晶物属晶型物质范畴。 1.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可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当这些参量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变化而使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质异晶现象。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 晶型样品的制备 釆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常用化学方法主要有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有熔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组成、配比等)、浓度、成核速率、生长速率、温度、湿度、光度、压力、粒度等,但随所釆用的方法不同而不同,且由于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故形成各种晶型物质状态的技术参数(或条件)亦不同,需要根据样品自身性质合理选择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和条件。 3. 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 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处于稳定态、亚稳定态、不稳定态三种状态,晶型物质亦如此。化合物晶型物质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而从某种晶型物质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晶型物质状态,称为转晶现象。共晶物的转晶可以是由两种化学物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发生固体物质状态的晶型转变。 由于药用晶型物质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故需要对多晶型药物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成分的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原料药晶型物质与制剂处方中各种辅料的相容性,制剂的制粒、成型、干燥等工艺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的影响等。 通过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可为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选择、药物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过程控制、药品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稳定性试验项下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和条件,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高温、高湿、光照条件的稳定性;采用压力方法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压力的稳定性,观察晶型物质状态是否发生转晶现象。 4. 晶型药物的生物学评价 需要采用符合晶型物质的生物学评价的科学方法。溶液状态下的体外细胞评价方法、已发生转晶的悬浮液体内给药等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固体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活性特征。故应采用动物体内试验并使用固体给药方式,可获得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评价数据。 5. 晶型药物的溶解性或溶出度评价

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世颖;周健;张丽;吕扬;杜冠华 【摘要】Polymorphism of chemical drug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review, the phenomena,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polymorphism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 international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morphic drug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we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technical metho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upervisio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level of polymorphic drugs in China and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polymorphic drug research.%化学药物的晶型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要介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晶型成因及研究意义,分析国际药物研发历程以及我国晶型药物发展特点,并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知识产权、研发监管等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正确定位我国晶型药物研究水平以及明确晶型药物研发方向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9(038)002 【总页数】6页(P177-182) 【关键词】化学药物;晶型;知识产权;监管 【作者】杨世颖;周健;张丽;吕扬;杜冠华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一、结晶的原理 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物质因过饱和而产生固相晶体的过程。它是物质从无序状 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纯化和分离技术。结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饱和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高于其溶解度时,溶液处于过饱和状 态。过饱和度是结晶发生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结晶的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2.稳定结晶核形成: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发生聚集,形成最 初的结晶核。稳定结晶核的形成受到溶剂特性、温度和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3.结晶生长:在稳定结晶核的基础上,晶体逐渐增大,形成可见的晶体 固相。结晶生长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搅拌速率和晶体生长面等因素的影响。 二、常见的结晶方法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结晶方法包括: 1.蒸发结晶法:将溶液置于容器中,通过加热或静置,使溶质逐渐从溶 液中析出,并形成晶体。 2.降温结晶法: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过饱 和,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3.倾析结晶法:将过饱和的溶液慢慢倾斜放置,使晶体沿着特定方向缓 慢生长。 4.冷凝结晶法:利用冷凝在冷凝器内壁上的水珠作为晶核,使溶质析出 晶体。 5.溶剂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来控制结晶 的发生。 三、结晶的应用 结晶是一项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医药工业:结晶在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和制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得到纯度高、晶型良好的药物物质。

2.食品工业:结晶用于食品添加剂、人工甜味剂、调味品等的提纯和制 备过程中。 3.化学工业:结晶是许多化学品的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控制结 晶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化学品。 4.环境保护:结晶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结晶分离出有价值的溶 质,从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5.材料科学:结晶是合成和制备许多材料的重要方法,如单晶材料、多 晶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总之,结晶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重要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实现物质的纯化和分离,还能得到具有良好晶型和高纯度的产品,以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晶型药物(完整版)

1.晶型药物研究现状 1.1固体化学物质的“多晶型现象”是1832年前俄国科学家乌勒(F.Wohler)等人在 研究苯甲酰胺化合物时首次发现。通过对“同质异晶”等无机晶体的研究,科学 家发现了一些由分子排列规律变化造成的相同固体化学物质在不同方向上所具 有的光学、磁性性质变化,同时也发现了相同物质的不同晶型现象可以引起固体 物质在熔点、硬度、密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现象,从而全面改变了固体物质本身 的各种物理特征。 1.2我国对晶型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进口尼莫地平 固体药物的临床疗效是国产仿制固体药品的3倍以上。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比较, 发现造成进口尼莫地平片剂优势的真正原因是两者采用了不同晶型固体物质。目 前在《中国药典》中存在晶型问题的化学药品达数百个,而这些品种在晶型质量 控制上缺少相关控制标准,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固体化学药物发展和药品质 量。 2优势药物晶型 2.1药用优势药物晶型是指对于具有多种形式物质状态的晶型药物而言,应具备晶型 物质相对稳定、能够最好发挥防治疾病作用、毒副作用较低的晶形物质状态。药 用的优势药物晶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晶型稳定性;2.不同晶型物质对药物生 物利用度的影响;3.优势药物晶型的选择需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反应。 3晶型药物与机体吸收 固体化学药物晶型不同,可造成其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并因此导致临床药效的差异。 3.1无定型态物质影响药物吸收 有些药物的晶态晶型不如无定形态晶型好,这样在制剂过程中需将原料药制备成 无定型态。 3.2晶态物质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的不同晶型由于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进而导致临床药效差异。 4.影响药物晶型产生的因素 多晶型是固体药物中非常普遍的存在形式,但由于固体有机药物样品大多是分子晶体,其晶格能差较小,容易发生转型。而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效和毒副作用,影响生物利用度。 4.1药物晶型产生的内部影响因素 4.1.1药物分子结构含长链 4.1.2药物分子骨架中存在较大空隙 4.1.3药物分子骨架的柔性较大 4.1.4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某些极性基团:如含有氨基、羟基、羧基等时,容易形成分子间不同种类键和方式的晶型物质状态。 4.2药物晶型产生的外部影响因素 4.2.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结晶时间、搅拌、种晶等。 4.2.1.1温度: 温度变化是形成多晶型物质状态的重要物理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重结晶试验段都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温度降低可以加大溶液的过饱和度,促进晶体析出。但有时在高温或恒温下进行的重结晶试验,是因为某些化学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形成不同结晶物质状态。 由于各种药物化学物质在不同种类溶剂条件下的溶解性质不同,针对不同溶剂系统选择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深入,难溶性药物在新药中的比例不断的增大,晶型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不同晶型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难溶性口服固体和半固体制剂。因此,对于多晶型药物,在研制成固体和半固体口服制剂时,对晶型进行研究有利于开发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晶型。 目前,国内对晶型问题也愈来愈重视,2015版药典附录新增“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指出: 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下面就药物审评工作中遇到的晶型问题,以及研究开发这类多晶型药物所需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1、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根据其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晶型(包括假晶型)和非晶体型。晶体型的组成单元在三维空间排列固定有序,非晶型则相反。所有晶型可以归纳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晶系、四方晶系、立方晶系、三方晶系、六角晶系共七个晶系14种晶格(如右图)。有机药物的晶体大多为分子晶体,当药物

分子中存在溶剂或分子时,因为药物分子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药物分子与不同的溶剂分子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晶型;不含溶剂的药物也可能由于分子的对称排列规律不同而存在的多晶现象,如药物结晶时的溶解、温度、湿度等,制剂过程中粉碎、混悬、压片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晶型。 2、多晶现象会如何影响药物性质? 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对药物理化性质及工业制剂的影响 多晶型固体药物每个晶型有不同的表面自由能,而表面自由能大小是影响其溶出度的因素之一,像亚稳态的非极性表面自由能与稳态晶型基本相同,但极性表面自由能大于稳态的,因而总的表面自由能较大,更易被水润湿,在固体制剂崩解后形成的混悬液中,由于亚稳态粒子表面易水化,较厚的水化膜的反絮凝作用优于稳态晶型物,因而亚稳态的晶体粒子更易分散,顾有高的溶出度,如无味氯霉素共有A、B、C 3种晶型及无定型,我国1975年以前生产的无味氯霉素原料片剂、胶囊都为无效的A 型,后经改进生产工艺才生产出有生物活性的B型,并在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非活性晶型的限度。难溶于水的皮质类激素醋酸泼尼松及泼尼龙均存在多晶型现象,片剂溶出度试验发现两者的稳态与亚稳态片剂的溶出度存在显著差异。盐酸林可霉素存在多晶型现象,以晶型I为原料的胶囊溶出快于以晶型II为原料的胶囊。不同晶型的三氮唑核苷原料制成的水针剂,一种在冬季低温时生成大量沉淀,另一种则始终澄清,生产上认定以I型晶型为原料可保证制剂的质量。多晶现象还影响其压片成型的性能,如不同溶剂结晶制得的多晶型物巴比妥I、II、III型及磺胺噻唑I、II型制成的片剂,其抗压程度不同。制剂工艺可影响药物晶型:a.制剂工艺中粉碎过程可引起温度升高使药物由晶型稳定型转变为非晶型,或使亚稳定型变为稳定型或非晶型。b.制粒过程加入的水和含醇水溶液作为粘合剂导致药物的晶型发生转变。c.干燥过程也会对药物晶型产生影响,这是由于多晶型药物在高温下也会发生晶型的转变。当然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都是主药的多晶现象,还有药用辅料的多晶结构也可以影响药物的溶出和功效。2)药物不同晶型对药效的影响 同晶型的晶胞内分子在空间构型、构象与排列上不同,使其溶解性和溶出速率不同,直接影响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最终因生物利用度不同而导致临床药效的差异。如阿莫西林的4种多晶型分别含1H2O、2H2O、3H2O和无H2O,体外

药物晶型转变与稳定性的研究

药物晶型转变与稳定性的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晶型转变及其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不同晶型的药物在物理性质、稳定性以及溶解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药物晶型转变与稳定性的特性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对药物的研发与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晶型转变的定义和分类 药物晶型,指的是药物分子在空间中呈现出的有序排列方式,常见的晶型有多晶态、单晶态和非晶态等。药物晶型转变是指药物从一种晶型转变为另一种晶型的过程。晶型转变通常会导致药物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的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稳定性改变等。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药物晶型转变可分为同晶型转变和异晶型转变两种。同晶型转变指的是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没有晶体结构的变化。异晶型转变则是指晶体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 二、药物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1. 温度:温度是影响药物晶型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晶型的转变。 2. 溶剂:溶剂对于药物晶型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溶剂可以在晶型转变中作为催化剂或溶剂蒸发后的残留物导致晶型转变。

3. 压力:高压下,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晶格结构变得更加紧密,晶型可能会转变为更稳定的形态。 4. 光照:光照会导致药物分子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晶型。 三、药物晶型转变对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晶型转变过程中,晶格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1. 溶解度的变化:不同晶型的药物对溶剂的溶解度存在差异,晶型转变可能导致药物的溶解度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其药效和药物吸收速度。 2. 化学反应的影响:晶型转变可能引发药物的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解、降解等,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3. 结晶过程的影响:药物晶型转变会影响药物的结晶过程,进而影响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流程。 四、药物晶型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1. X射线衍射(XRD):通过分析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确定样品所具有的晶型结构,从而研究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2. 热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确定药物晶型的转变温度范围。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思考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思考 一、晶型研究的重要性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多晶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 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 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 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多晶型药物的定义及分类 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 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m)。 该类药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新化学实体的药物:应进行药物在不同结晶条件下(溶剂、温度、结晶速度等)是否存在多种晶型的研究。 2、已有文献报道存在多晶型的药物:应明确药物晶型的类型和纯度。对于混晶药物,应测试其晶型组成(种类、比例),并与文献数据比较。 对于因晶型影响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活性的药物,在无 相应药理毒理等研究证明该晶型的安全和有效性时,应确证自制品与国外 上市药品晶型的一致性。 三、晶型的测定方法 药物晶型测定方法通常有粉末某-衍射(某RPD)、红外吸收光谱、 热分析、熔点、光学显微镜法等。 1、粉末某-衍射(某RPD):该项测试是判断化合物(药物)晶型的 首选方法。

某-射线衍射是研究药物晶型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可用于区别晶态和 非晶态,鉴别晶体的品种,区别混合物和化合物,测定药物晶型结构,测 定晶胞参数(如原子间的距离、环平面的距离、双面夹角等),还可用于 不同晶型的比较。某-射线衍射法又分为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两种,前者 主要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及纯度检查,后者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 测定。 粉末法研究的对象不是单晶体,而是众多取向随机的小晶体的总和。 每一种晶体的粉末某-射线衍射图谱就如同人的指纹,利用该方法所测得 的每一种晶体的衍射线强度和分布都有着特殊的规律,以此利用所测得的 图谱,可获得出晶型变化、结晶度、晶构状态、是否有混晶等信息。该方 法不必制备单晶,使得实验过程更为简便,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粉 末的细度,而且在制备样品时需特别注意研磨过筛时不可发生晶型的转变。 2、红外光谱(IR):结构相同但晶型不同的药物其红外光谱在某些 区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药物的IR可以用于区分药物的晶型,但应注意在研磨、压片时可能会发生药物晶型的改变。 不同晶型药物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键键长、键角会有所不同,致使其振 动-转动跃迁能级不同,与其相应的红外光谱的某些主要特征如吸收带频率、峰形、峰位、峰强度等也会出现差异,因此红外光谱可用于药物多晶 型研究。 红外光谱法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有KBr压片法、石蜡糊法、漫反射法 以及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totalreflection,ATR)等。考虑到研磨 可能会导致药物晶型的改变,所以在用红外光谱法进行药物晶型测定时多 采用石蜡油糊法,或采用扩散反射红外傅里叶变化光谱法(DRIFT)。近 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分析软

动力学晶体相及其应用

动力学晶体相及其应用 动力学晶体相是指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导致的晶体结构变化和相位 转变。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动力学晶 体相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相关成果。 一、动力学晶体相的基本概念 动力学晶体相是指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或状态,其转变可以由 温度、压力、电场或光照等外部条件引起。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主要 关注晶体结构和相变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在相变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动力学晶体相的变化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可以是局部的或全局的。 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对于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相变机 制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晶体结构和相变机制是材料性能和性 质的基础,因此研究动力学晶体相有助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进一 步发展。 二、动力学晶体相的应用领域 1. 光学和光电子学 动力学晶体相在光学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例如,光致 变色材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光照改变颜色的晶体材料,其变色机制与晶 体相变密切相关。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光致变色材料,为光学成像、显示技术和信息存储等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 能源存储和转换 动力学晶体相的能量转换性质使其成为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之一。例如,相变材料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被广泛 应用于热量储存和热管理系统中。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和 合成更高效的相变材料,提高能源转换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3. 生物医学

动力学晶体相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例如,晶体相变可以通过微尺度的机械变形或热敏变化来实现药物的释放和控制。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对于开发控释药物系统、仿生传感器和组织工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传感器和器件 动力学晶体相的结构变化可以与外部环境、生物体或化学物质的变化相耦合,从而实现传感器和器件的功能。例如,变色晶体材料可以用于气体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更灵敏、更可靠的传感器和器件,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三、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动力学晶体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成功设计出具有多个动力学晶体相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磁性、光学、电子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出色,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揭示了动力学晶体相转变的机制和过程。他们发现,晶格振动、能量传递和局部位移等因素对晶体相变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的相变机制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变化。 总的来说,动力学晶体相的研究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动力学晶体相的理解将进一步加深,相应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未来,动力学晶体相有望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研究与应用

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许多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受到晶型转化的影响,即药物分子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结晶转变,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因此,研究和应用抗癌药物的晶型转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药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一、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意义 药物的晶型转化是指在药物分子的固态下发生的晶体结构的变化。在药物研发和应用过程中,药物的晶型转化常常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一方面,不同晶型的药物分子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都可能有所不同,而这对于治疗效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晶型转化也可能会导致药物品质的下降或失去活性,从而影响治疗。 二、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成因 抗癌药物的晶型转化是由于药物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所导致的。这种变化通常与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

有关。药物结晶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随着外界条件的 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晶型的改变。例如,不同温度下的结 晶过程中,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可能不同,从而导致不 同的晶形结晶。 三、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研究 目前,针对抗癌药物晶型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晶型转化规律的研究:通过实验和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条 件下药物晶型转化发生的机制、过程和规律,为控制晶型转化提 供理论依据。 2、晶型分析与表征的方法研究:开发更加准确、灵敏、全面 的晶型分析和表征技术,加强对药物晶型的定量研究,提高药物 晶体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晶型控制的技术研究:研究和开发晶型转化控制技术,包 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添加剂的控制等,从而控制和优化药物 晶体的形成和转化过程。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随着仿制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药物晶型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药物晶型在药物研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药物的物化性质、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遵循一些技术指导原则对于成功进行仿制药晶型研究非常重要。 1.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目标,确定想要获得的晶型类型,如多晶、单晶、同质或多型。明确目标将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选择。 2.使用合适的实验技术: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技术。目前,常用的晶型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热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3.优化实验条件:对于成功获得或稳定晶型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优化条件可以包括溶剂种类和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通过合理优化条件,可以提高晶型研究的效率和成功率。 4.合理选择晶体生长方法:晶体生长是获得晶型的关键步骤。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晶体生长方法,如溶剂结晶、蒸发结晶、凝胶法等。同时,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结晶过程,以获得所需的晶型。 5.考虑晶型转变的可能性:在进行晶型研究时,应意识到药物晶型转变的可能性。晶型转变是指晶体从一种晶型转变到另一种晶型的现象,常常伴随着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在研究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可能的晶型转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稳定剂、调整实验条件等。

6.合理解释研究结果:在获得实验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对于研究药物晶型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在进行仿制药晶型研究时,需要遵循上述技术指导原则,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和技术,以推动仿制药晶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药物研发晶型问题研究

药物研发晶型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药物研发的深入,难溶性药物在药物研发中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大,晶型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不同晶型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溶出、释放,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对于多晶型药物,在研制成固体口服制剂时,对晶型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选择稳定可控的晶型用于临床。 【关键词】晶态物质;药品质量管理;制备工艺 1.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可以由晶态物质与非晶态物质组成。晶态物质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有序排列,具有周期性排列规律。非晶态物质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无序堆积而成。晶态物质又被称为晶体,当晶体结构测定发现样品分子中存在溶剂或水分子时,该样品晶体存在多晶型现象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为样品分子容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当被测样品的分子与不同的溶剂分子结合时,将会形成不同晶型的物质。不含溶剂的晶体也可能由于分子的对称排列规律的不同而存在多晶型现象。因此,晶型是化合物一个重要的理化性质,对于多晶型药物,因晶体结构不同,某些理化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稳定性)可能不同;而且在不同条件下,同一化合物的各晶型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例如,文献报道较多的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存在四种晶型:包括I型、II 型、SV型、及无定型四种。研究发现利福平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与其晶型关系密切;其中I型和II型为有效晶型,两者溶解速率基本一致,但I型人体生物利用度方面优于II型。 2.原料药晶型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难溶性固体药物,在作为固体口服制剂开发时,应对原料药的晶型进行研究。因为同一化合物可能因其制备工艺的差异(如重结晶使用不同的溶剂或不同的结晶方法),而产生不同的晶型。化合物晶型的改变除由其本身性质决定外,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的条件下,化合物的晶型会随着失水或吸收水分而变化;不同的溶剂对化合物的晶型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全新的药物,首先应研究是否存在多晶型现象,考虑可能影响晶型的各种因素(温度、重结晶溶剂及重结晶条件),设计不同的重结晶方案。选择重结晶溶剂时应考虑常用的溶剂,选择范围应考虑极性溶剂、中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等单一溶剂系统;在单一溶剂系统的基础上,还应使用混合溶剂和它们的不同配比来进行研究。同时还应研究温度的变化对晶型的影响,通常根据样品的特性,可以将重结晶实验的温度设计在低温5℃和常温20℃左右为宜。观察不同温度环境下样品晶体外形的变化情况,获得各种不同重结晶实验条件下的晶型样品。确定化合物是否存在多晶现象后,应进一步对各晶型的工艺的操作,保证制备工艺中结晶条件的稳定。并应采用该化合物目标晶型进行后续的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如后期的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晶型生物利用度不好,达不

抗生素药品晶型工艺的研究

抗生素药品晶型工艺的研究 抗生素是抗生菌(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从发酵液中提取精制而得。由于提取工艺和选用的溶媒,结晶条件如果不同,同种抗生素可能会不同晶型。不向的晶型直接影响药品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毒性。因此,对抗生素药品晶型工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抗生素药品;晶型工艺 引言: 对药物晶型的研究需要選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用准确的技术,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研究分析数据。药物的晶型是影响药物临床疗效、稳定性与质量可控性的重要因素。在药物晶型研究中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应用合适的技术,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抗生素药品晶型工艺的研究,以提升我国药物晶型分析检测和质量标准控制的水平。同时为我国晶型药物的科学准确分析和合理有效监控提供检测技术依据。 一、晶型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同一种抗生素,晶型不同,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都会相差较大,有的甚至于涉及到其有效或无效的问题。无味氯霉素的晶型问题,国外早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从70年代对其晶型开始重视。相关研究证明显示,无味氯霉素有A型与B型两种,A型晶体较大,口服后不易被吸收,血药浓度低,疗效很小,被称为无效的晶型或无活性晶型,B型体小,口服易被吸收,疗效高,被称为活性晶型。利福定的晶型有I、II、III和IV型,而I和IV型生物利用度最高,II 型生物利用度低。 红霉素微溶于水,有无水物、一水物和二水物,并有不同的熔点,不同的晶型,其生物利用度也不相同,我国已开始对红霉素进行晶型研究,盐酸金霉素有不同的晶通,其溶液度相差悬殊,这些都与生物利用度有关。土霉素和四环素有不同的晶型,各种晶型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相差数倍,它们的血药浓度低也可能与其晶型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多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抗生素似乎都有生物利用度的霉题。例如灰霉素、新霉素酸、利福平、氨卡青霉素酸等,有待研究。 二、晶型与毒性和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晶型,不但与生物利用度有关,而且与毒性或某些副作用有关。早在1954年,从匈牙利进口的油质普鲁卡因青霉素,在临床上普遍反应注射后剧烈疼痛,有的则发生局部无菌性化脓,经化学分析,一般毒性试验,均符合规定。其后,经研究证明,是普鲁卡因青霉素晶型过大或晶体聚集成团所致。国外有报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结晶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结晶研究药物结晶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通过探究药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将从药物结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角度进行论述。 1. 药物结晶的基本原理 药物结晶是在适当的溶剂中,由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形成具有一定有序性的晶体。药物结晶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溶剂选择、溶剂温度、溶剂浓度和溶剂pH值等因素的影响。 1.1 溶剂选择 溶剂选择是影响药物结晶的重要因素。药物溶解度与溶剂的极性、键能、饱和度和存在形式等有密切关系。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溶剂的亲疏水性和溶剂的溶解能力,以及药物的特点和研究目的。 1.2 溶剂温度 溶剂温度对药物结晶过程中的晶体形态和结晶速率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促进溶液中药物分子的运动,有利于形成较大晶体颗粒。但是温度过高又会导致晶体粗大、结晶度低、晶型转变等问题。因此,在药物结晶研究中需要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结晶温度。 1.3 溶剂浓度

溶剂浓度是影响药物结晶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溶剂浓度都会对药物的结晶产率和纯度造成影响。通常来说,合适的溶剂浓度能够提供较好的晶体形态和结晶度。 1.4 溶剂pH值 溶剂的pH值对药物结晶也有一定的影响。药物分子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其离子态和非离子态的比例不同,从而影响了溶剂的溶解性和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在药物结晶研究中,合适的溶剂pH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药物结晶的研究方法 药物结晶研究涉及许多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晶体形态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等。 2.1 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 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是药物结晶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实验室制备不同条件下的药物晶体,观察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率,分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推测药物结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2.2 晶体形态表征 晶体形态表征是药物结晶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晶体的外形、尺寸和形态,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显微照相、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药物晶体形态进行表征和测量。 2.3 晶体结构分析

晶型研究贯穿药物研发始终

晶型研究贯穿药物研发始终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下称“新版药典”)将于今年出版发行,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从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可以了解到,在其附录(通则)中拟新增《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以加强对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那么,什么是晶型药物?晶型研究在药物研发中扮演什么重要角色?我国的相关研究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为此,本报特推出“关注药物晶型”系列报道,以推动我国药物晶型研究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药物创新和质量提高。 同样是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前者坚硬无比,而后者却松软如粉,这是由于其晶型不同,药物分子也存在这种现象。近日,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一种药物因晶型不同,不仅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而且生物活性也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因此,在药物研发中,晶型研究至关重要。 固体药的重要内涵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敏华博士介绍,物质以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形态存在,其中固态又可分为晶体和无定形,比如一般所见的蔗糖是晶体,而做成的棉花糖则是无定形。晶体是分子在三维空间上有序、规则、重复排列所形成的,而无定形则是局部有序排列,而长程无序排列。比如晶体可以看作学生在上课时整整齐齐坐在那里形成的状态,而下课后三五成群就成为无定形了。 “大多数药物都是以晶体形态开发的。”陈敏华解释,一般来说,同一个药物的晶体比无定形更加稳定,包括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从工艺上来说,对于药物的提纯以及其他方面的操作,晶体也更具优势。此外,重要的一点是,药物的晶体结构是可以用专利加以保护的,这对制药公司价值巨大。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陈桂良教授表示,一个药物往往可以具有多种晶体结构,这称为药物的多晶型,但只有有效且相对稳定可接受的晶型能够作为药物被开发。不同的晶型由于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晶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表面性质产生差异,从而引起各种理化性质,如溶解度、熔点、密度、硬度等的变化,并引起药物的溶出速率、稳定性等的质量差异和产品的流动性、可压缩性、凝聚性能等加工性能的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陈桂良举例说,棕榈氯霉素共有A、B、C 3种晶型及无定形,其中B型为亚稳型,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或溶出速率比稳定的A型快得多,且易为胰酯酶水解为氯霉素而吸收,血中浓度几乎为A型的7倍;C型也为亚稳型,储存过程中易变为A型,溶出速率介于A型、B型之间,血药浓度不高,与A型同称为“非活性型”。我国在1975年以前生产的棕榈氯霉素原料、片剂、胶囊都为无效的A型,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才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有生物活性的B型,并在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非活性晶型的含量限度,从而提高了药品质量,确保了临床疗效。 “一个化合物分子要成为一个药品,必须安全有效、稳定、工艺可行。就安全有效而言,药物的吸收以及生物利用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而药物的固体形态(晶型和无定形)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晶型与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及生产工艺也息息相关,比如无定形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包裹杂质,不易提纯,而细针状的晶体容易把过滤装置堵塞。”陈敏华如是说。 陈桂良特别强调了药物的晶型研究与制剂研发紧密联系:药物的晶型变化会改变制剂的性能和质量。结晶度、晶型会影响药物的松密程度,进而影响一些制剂过程,如混合、填充、粉碎、造粒、干燥、压片等。晶型会直接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制剂过程有时也会使晶型转变,因此,处理好药物晶型与制备工艺条件的关系,对提高制剂的质量与药效有重要意义。 专家表示:“药物晶型是固体药物的重要科学内涵。”晶型问题贯穿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

医药制剂中的晶型分析

医药制剂中的晶型分析 目录 前言 (1) 1.XRD分析 (1) 红外分析 (4) 拉曼分析 (5) 前言 原料药(activepharmaceutica1ingredients,API)的晶型分析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可以用XRD、IR、拉曼和DSC等。但是当将原料药和大量辅料混合,做成制剂后,晶型的分析难度一下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制剂中AP1含量很低的时候。不少同行向我请教过这个问题,恰好上次有个公司委托我做了这些分析,今天我把这些结果给大家分析一下。出于保密需要,具体药品名我就不透露了。该片剂每片只含有5mgAPI,单片重量未知,一般20Omg比较常见。 1.XRD分析 据报道,AP1一共有四种晶型,XRD叠加图如图1所示。 图1专利报道的AP1四种晶型的XRD叠加图 根据专利报道和企业提供的数据,该API应该有四种晶型。但是我对XRD谱图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这个化合物的A晶型应该不是单一晶型,而是晶型B和F的混合物。

A晶型的结晶度不高,所有的衍射峰在B和1都能找到对应的峰。晶型B、F和1三种晶型重叠峰较少,应该是独立的晶型。对制剂进行晶型的XRD分析时,需要先将每种辅料进行XRD分析,看看制剂的衍射峰里,哪些是辅料的,哪些是原料药的。因为原料药含量很低,辅料的特征峰往往比原料药高。 参见图2,对比甲厂制剂与辅料的XRD图,发现制剂中的峰主要是乳糖的峰,其次含有少量Mg(OH)2,只有2。二7.0和8.2处的小峰是辅料中没有的。 I _ ~~I"f1 - ------ ----------- ---⅜⅜⅜f,—- ----- ∣[]WΓθ∣5M>20101Sn111 ______ ______ _H卜. ___ __ 19 ∣RuTβra200Mu.101∙S2030V1 I v O u it n»tr≡Mrτ 2∙(t) 图2甲厂制剂与每种固体辅料的XRD叠加图 然后我们再将制剂的XRD谱图与原料药的对比进行分析(图3)o根据2θ=7.0和8.2处的峰,可以推测甲厂制剂中原料药的晶型应该主要是B,可能含有少量1。乙厂制剂的特征峰很少,应该是样品的结晶度比较低,难以分析晶型。 晶型研究在最近三十年来一直很火,国内外研究的人很多,但是在用XRD谱图将晶型分类时,还是常常会有人搞错。不仅仅是国内的人会搞错,国外大公司也是。晶型研究,我觉得最难的可能是得不到标准图谱时,怎么证明是单一晶型,如何解析XRD谱图上的微小差别。 参见图4,如果能得到单晶,模拟出XRD标准图谱,找出每根谱线对应的晶面,这个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多时候根本得不到单晶。这个时候,如果每张XRD谱图重合的很好,或者仅仅是峰强度上有出入,那也好解释。晶体的择优取向会导致某些衍射峰强度变化很大,甚至某些峰会消失。制样的厚薄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