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50%酒精做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

2.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观察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健康宣教】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

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

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综合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2.饮食护理急性心力衰竭期暂禁食;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宜低钠、清淡饮食。 3.用药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如吗啡、硝酸酯类、利尿药、氨茶碱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5.病情观察与护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及温度、尿量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6.基础护理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急性肺水肿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和缺氧情况;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药物。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输液过多过快及钠摄入过多等。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指导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制订活动计划,鼓励患者运动锻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活动中如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时应停止活动。 2. 饮食指导限制钠的摄入∶根据病情选用低钠盐饮食。 3.用药指导严格按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否则可致心力衰竭加重或复发。 4.心理指导保持心态平静,减少较强烈的喜、怒、哀、乐等刺激,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5.康复指导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可轻微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如晨起散步、打太极拳或做操等;可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诊。复诊时复查电解质、心脏超声等,如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不适、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因左心排血功能受损,而出现呼吸困难病症。急性左心衰 竭具有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为防止病情的扩大化,降低患者生命风险,有必要对患者采取急救处理。与此同时,要构建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优 质护理,确保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提升患者身体健康水平。 一、体位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比较大,为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保证患者顺利 呼吸,要对患者进行体位处理,即让患者置坐位,双下肢下垂。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为治疗工作赢取更多的时间。 二、氧疗 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氧疗处理。包括: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便于患者呼吸。在患者肺部有湿啰音时,就 需要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以此发挥肺部作用,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加需要开展氧疗工作。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通过面 罩加压给氧的方式,为患者送入氧气。如果患者仍旧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还需 要给予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化氧疗处理效果。 三、病情监测 为提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要密切的检测患者病情。监测的事 项包括: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了解患者肺部啰音变化等。在病情监测中,要做好监测记录,为后续 治疗与护理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按医嘱正确用药

建立静脉通道是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高度地重视该项工作。建立静脉通道涉及的工作包括:使用周围静脉留置 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性。为防止静脉留置针拖出,需要对 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以便患者有效呼吸。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要注重观 察所建立静脉通道的通畅性。如果发现静脉通道受阻,就需要应用合理的措施对 静脉通道进行处理。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生会针对患者病情提出药物治疗方案。护士需要认真地听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重复药物类型、药量等。在确认 符合医生所提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后,则需要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无论是医生还 是护士都需要沉重冷静地对待急救处理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快速利尿,静 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及多索茶碱,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缓慢地进行推注。,同 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情况,进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五、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此症状不仅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而 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的现状,医护人员需要进行 科学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沉着冷静地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与护理,提高急救处 理与护理工作质量。在这种情况之下,患者就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进而充 分配合急救处理与护理工作。其次,要开导患者,让患者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病情。最后,为稳定患者情绪,还可以留一家属陪伴患者,负责开导患者,确保患 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六、安全转运 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症状减轻后,要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确保患者得到更 加专业、可靠的治疗。安全转运涉及的工作如下所述。一是在安全转运前,要打 电话联系病房护士。而护士在接到电话后就需要着手进行准备,以便患者获得有 效的治疗与护理。二是虽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若不注重 做好患者搬运工作就容易增加其安全风险。其中,要平稳,动作轻柔的搬运患者,并且要合理地加快搬运速度。三是在转运的途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若是在 监测病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就需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防止 耽误患者病情。而医生则需要分析患者病情,采取科学的急救处理措施。四是在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 由各类病因使心脏在短期内产生心肌压缩力显著降低或者心室负 荷增长,而引起的急性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动脉压增长. 一.病因:原发性心肌受损和心脏负荷过度 1.急性漫溢性心肌伤害:如心肌炎.心梗 2.急性机械性壅塞:如二狭.自动脉狭小 3.急性容量负荷增长:静脉输血.输液过多 4.急性心室舒张受限:心包积液致心排血量降低 二.临床表示 忽然消失轻微的呼吸艰苦,危坐呼吸.唇绀.有梗塞感.面色青灰.盗汗.焦躁不安.咳嗽伴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脉搏增快. 心尖部可闻奔马律,两肺布满湿罗音.哮鸣音.血压降低→休克→逝世亡. 三.治疗 1.体位:坐位.两腿下垂—削减回血汗量 2.沉着 3.高流量吸氧 4.减轻心脏负荷:速尿.血管扩大剂 5.强心剂 6.氨茶硷 四.护理诊断 1.心搏出量缺少:由急性心功效不全所致

2.气体交流受损:与急性肺水肿有关 3.恐怖:与梗塞感.呼吸艰苦有关 4.运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削减.呼吸艰苦有关 5.清算呼吸道无效:与大量泡沫样痰有关 6.体液过多:下肢水肿:与体轮回淤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猝逝世.洋地黄中毒 五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一般护理:a.体位.坐位.两腿下垂削减→回血汗量削减 b.歇息 c.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多维生素(含钾. 含镁).多纤维素. 3.吸氧:6-8升/分.加20—30%酒精 4.药物治疗: a.沉着:安定5~10毫克.杜冷丁50~100毫克.吗啡 5~10毫克皮下打针. 吗啡根据:①扩大外周血管→外周阻力降低. ②沉着→减轻病人的焦躁不安→心负荷降低. ③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迟钝性→呼吸浅表缓解. b.强心剂:西地兰0.2~0.4mg静脉推,加强心肌压缩 力→使心排血量增长 . c.利尿:速尿20~40毫克 d.血管扩大剂:硝酸甘油:5~10毫克静脉滴注.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神志、面色改变等。 2、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3、辅助检査: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等。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体位: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吸氧:高流量酒精去泡沫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病情特别严重时行面罩给氧或无创机械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3、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镇静、利尿、平喘、扩血管药物等。 5、遵医嘱描记12导联心电图,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脑钠肽、血气分析等。 (二)一般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双肺呼吸音、咳嗽、咳痰情况,及时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3、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倾听患者主诉,适当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防治和急救知识。 2、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便于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3、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各种刺激。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时防止坠床。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述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产生静脉系统的淤血和动脉系统的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表现。按起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分为左及右心功能不全和全心衰竭。[临床表现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劳力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乏力、疲倦、头晕、尿少、心悸。主要体征: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湿啰音,有时伴哮鸣音。右心衰竭的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另有尿少等;主要体征: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肝肿大伴压痛,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发绀,右心室增大。全心衰竭时因右心衰竭使右心排血量减少,肺部淤血症状减轻。 [特殊检查] X线、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导管检查。 [治疗要点] 减轻心脏负担、控制体内细胞外液的容量、减轻心脏工作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去除诱因和治疗原有的心脏病等。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3、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征,呼吸困难时,监测出现的时间、与体位 的关系、诱因、缓解方式、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血气分析 和氧饱和度等,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3L/min,半坐位;急性左心衰 时立即予鼻导管给氧(6~8 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用面罩呼吸机加 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有助于消除肺 泡内的泡沫。如病人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水 肿时,观察出现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及变化情况,定期测量 体重,记出入量,监测电解质浓度。加强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压伤 发生。 2、营养支持给予低盐、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水肿较重的患者限制钠盐和液体入量。 3、用药护理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监测血压变化。洋地黄中毒时, 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则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停用排钾利尿剂,补充钾盐。控制 输液速度,20~30 滴/分。 4、活动与休息急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病情稳 定后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时间和方式。指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每 2~3h做深而慢的呼吸及咳嗽运动。制定活动计划并指导实施,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翻身并进行四肢被动活动。排便保 持 1~2次/天,预防便秘。 5、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告诉病人由于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故容易发生中毒, 中毒时的表现多种多样,鼓励病人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 护人员。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有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肺炎、过度输液等诱因。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轻微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具体表现如下: (1)疲劳乏力:平时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 (2)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时较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肺淤血和肺顺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呼吸困难最初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困难可出现在较轻的体力活动时劳动力逐渐下降有的则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入睡并无困难但在夜间熟睡后突然胸闷气急而需被迫坐起 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但有的伴阵咳咳泡沫痰若伴有哮喘可称为心源性哮喘重者可发展为肺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膈肌上升肺活量减少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左心衰竭严重时患者即使平卧休息也感呼吸困难被迫取半卧位或坐位 称为端坐呼吸由于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下垂部位可减轻肺淤血且横膈下降又可增加肺活量 (3)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是指血浆渗入到肺间质随后渗入到肺泡内影响到气体交换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等综合征由心脏病所致的急性肺水肿称为“心源性肺水肿” 它是肺水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此处所讨论的均指心源性肺水肿而言心源性肺水肿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因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风湿性心瓣膜病恶性高血压急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及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引起一般说来使左室舒张末压和左房压力增加并使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30mmHg以上即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根据肺水肿的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5期: ①发病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呼吸短促有时表现为焦虑不安体检可见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增快 X 线检查肺门附近可有典型阴影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心衰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心衰和全心衰。按生理功能可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二、观察要点 1.病情监测:严密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和深度、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三、护理要点 1.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病人烦躁不安需注意安全,谨防跌倒受伤。 2.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L/分,并予以20%-30%乙醇湿化吸入。使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减低而破裂,以利于改善肺泡通气。严重肺水肿的病人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 3.用药护理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①.吗啡:吗啡3-5g静脉注射可使病人镇静,减少躁动,同时扩张小血管而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应用一次,共2-3次。吗啡主要不良反应有呼吸抑制、低血压。肺水肿伴颅内出血、神智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②.快速利尿药: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可迅速利尿,有效降低心脏前负荷。③.血管扩张药: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防止低血压发生,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左右。硝普钠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最好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控制滴速)。④.洋地黄类药物:静脉注射时需要稀释,推注速度易缓慢。⑤.氨茶碱:对解除支气管痉挛特别有效。 4.心理护理:抢救时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信任,安全感。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临床中针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接诊后需立即展开急救工作,急救效率与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除临床治疗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通过急诊配合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率,有序开展各项急救程序,为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急性左心衰常规基于一定诱因所引发,导致原有在代偿阶段的心脏突发衰竭。也有部分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心功能不全,在相关诱因作用下突然恶化。急性心衰在心功能正常或无心脏疾病患者中也可发生,例如,行某些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肺栓塞可引发心衰。急性左心衰的诱因以高血压为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后,冠心病可并发急性梗死,尤其大面积梗死或并发乳头肌断裂可进一步诱发急性左心衰。又如主动脉瓣膜病变与左房室瓣狭窄,病情严重时,基于过度劳累或感染等诱因可发生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衰发生时,心脏与血循环无法发挥原有代偿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促进心肌舒缩增强的心室或心房扩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交感神经张力可有所提高,心率较高,但代偿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急性左心衰还可引发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增加疾病风险性。急性左心衰发生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可快速升高,导致左心房与肺静脉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在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超出胶体渗透压后,血清可深入到组织间隙。在渗入液快速增加下,可经肺组织间隙,通过肺泡上皮浸入肺泡,进而引发肺水肿。肺水肿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肺顺应性,造成换气不足与肺内动静脉分流,致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缺氧可导致组织产生过多乳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促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引发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其中端坐呼吸属于特有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平卧状态呼吸急促,改为斜卧位后症状可有所缓解。病情严重时,则被迫取坐位休息,也就是端坐呼吸。若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则提示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加重。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并发急性肺水肿,在发病期表现为呼吸短促,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表现。间质性肺水肿以呼吸困难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的特点,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来看却不算理想。要促进患者更好预后、更快康复,仅仅靠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介绍,以期提高大家对急性左心衰竭护理的认知度。 1. 急性左心衰竭是什么 急性左心衰竭即指由急性左心功能下降导致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属于心血管内科中比较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如存在慢性左心衰、存在心肌病变、存在记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等,而诱发因素则包括感染、过度劳累、运动不当等。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迅速、快速进展的特点,一旦发病,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临床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基于急性左心衰竭的危害性,就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主要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后,其病情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康复效果,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1. 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常规 2.1病情监测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即使在得到有效治疗后,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防出现突发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患

者病情,注意患者神志、呼吸、心率、心电、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在病情监测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好急救药物、设施,一旦监测有异常,可以第一时间展开对患者的急救、干预。 2.2一般护理 在患者接受强心、利尿、镇静等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使用利尿剂要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使用洋地黄需要注意患者症状及心率变化;在患者吸氧和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吸氧和输液的速度和剂量,一般输液速度应该控制在20-40滴/min,高流量氧气应该控制在6-8L/min;若患者病情严重,可用面罩给氧或使用呼吸机加压给氧,以改善患者通气效果; 2.3体位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座位呼吸的情况,对此,为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则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为缓解呼吸困难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采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以用软枕垫于患者背部,这对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一定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对于老年患者,应该做好其翻身、按摩等护理工作,预防压疮、静脉血栓、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2.4心理护理 基于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突发性、危险性,再加上治疗的紧急性、系统性,往往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情绪压力,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比如要耐心和患者解释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问候、帮助,积极主动为患者答疑解惑,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有效康复的病例提高患者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日常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关心。以上措施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2.5健康教育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与疾病、预后、康复相关的健康宣教。很多患者对疾病、护理认知度比较低,很容易由于自我护理不当

急性左心衰的健康指导

急性左心衰的健康指导 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性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即称为心力衰竭。若仅是左心功能障碍则称为急性左心衰。 症状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体征 面色苍白或发绀,恐惧并极度烦躁不安,四肢及颜面水肿,皮肤湿冷、大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护理要点 强迫体位:采取端坐位,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给氧: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生命特征及病情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入量,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给患者信任感、安全感,按医嘱应用药物。 健康指导 合理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机体耗氧减少、水肿减退。 注意防寒保暖:心力衰竭的护理要注意,气候转冷时注意须加强室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 采取低盐(钠)饮食:因为盐会让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浮肿从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护理时要注意日常饮食以低热量、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摄入充足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让患者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5g以下,重度心衰在1g以下,不吃或少吃咸菜与带盐零食、碱发酵的馒头,适当控制水分摄入。 戒烟酒:让患者戒烟酒,严禁刺激性食物;心衰患者要少食多餐,一天分4~5顿饭,每顿切忌吃饱。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心理治疗:心衰患者常年卧床遭受病痛,对生活缺乏信心,易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心衰的护理要多从感情上帮助心衰患者,助其建立良好心情。心衰患者自己

也要建立平和乐观的心境,过度忧虑紧张反而会加重病情。 定期复查:心衰病情变化快,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因此心力衰竭的护理切记要严密观察病情。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定期去医院复查,发现异常立即治疗。 其他:心衰的护理还要注意,如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症状,如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如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啰音,应立即送医院抢救。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服用洋地黄药物的患者要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用血管扩张剂者,改变体位是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讨论 心力衰竭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需要耐心的过程,但只要注意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就可最大程度降低心衰患者的痛苦,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

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2. 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等。 3. 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教会患者服地高辛前自测脉搏,当脉搏低于60次/分钟时暂停服药,如头痛、恶心、出汗、视物模糊等及时复查。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cardiac dys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心前区不适感、气急、呼吸短促、手足发凉、眩晕、黑曚、晕厥、抽搐、神志不清、甚至猝死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二)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三)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曚、晕厥、气短、胸痛等。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急性左心衰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一、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二、病因 1、与冠心病有关的心肌梗死,特别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和腱索断裂、 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 失常;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三、临床表现 1、突发极度呼吸困难, 2、咳粉红色血性泡沫痰, 3、满肺哮鸣音和湿啰音,奔马律,S1↓,P2↑,心动过速,重者休克.端坐,烦燥大汗, 四、急救护理 4.1体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青灰、发绀、大汗淋漓、烦躁是急性左心衰的常 见临床表现,将病人置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可减轻心脏负荷。 4.2 氧疗有效的保持气道开放,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时,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3],有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防止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甚至MODS。 4.3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动态记录病情的变化。 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按医嘱正确用药 4.4.1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病人大汗淋漓容易造成胶布 失去粘性,加上躁动不安,容易使静脉留置针拖出,因此妥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保持静脉路的通畅。按医嘱准确给药,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该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瓿,抢救过程中应迅速、沉着、冷静,切忌忙中出错。 4.4.2快速利尿,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及多索茶碱时速度宜慢,且推注速度要恒定,使 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及输液速度,控制总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4.5心理护理恐惧或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呼吸困难加重。医护人员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必要时可留一家属陪伴,共同鼓励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稳定病人情绪,减轻思想负担 4.6安全转运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无大汗淋漓心率,血压,呼吸稳定时候,方可将 病人送住院。准备转运时候,先电话联系病房护士,做好迎接病人准备。搬运时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防止发生意外,转运途中随行的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各导管的通畅,发现异常情况,即刻处理。将患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范本模板】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疾病相关知识】 急性心力衰竭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心肌收缩力短期内明显降低和(或)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所出现的血循环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以左心衰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 1、身体状况评估:①生命体征:如呼吸状况、脉搏快慢、节律,有无交替脉和血压降低。②意识与精神状况。③体位:是否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病史评估:①既往史:了解病人有无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史;有无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劳累过度、妊娠或分娩等诱发因素。 ②过敏史:了解病人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③用药史:了解病人用药情况. 3、辅助检查评估:胸部X线检查(查看有无肺淤血征)、心电图(查看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查看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心房脑肭肽检测、中心静脉压监测(6~12cmH2O)、血气分析、电解质. 4、观察要点: ①生命体征:有无心率增快,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早期一过性血压升高,继而血压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②症状的观察:观察意识、精神状态:有无烦躁不安、恐惧;有无咳嗽、咳痰和咯血;有无疲乏、头晕和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观察皮肤有无水肿、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有无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 ③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④心电监护:有无房颤等心率失常,血氧: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水肿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淤血、肾灌注不足、排尿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按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并处理。 2、体位立即协助病人取端坐或半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般2-4周)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专人留陪。 4、饮食急性期应禁食,病情缓解后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不易过饱。 5、急救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吸痰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较多时头偏向一侧.氧疗:开放气道,立即给予6—8升/分的高流量氧气吸入,病情严重者可给予面罩给氧或正压通气治疗,以上措施无法提供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给氧时可加入50%酒精湿化,以减少肺泡内的泡沫张力。通过氧疗应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②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滴数原则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