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一训三风》释义

1、校训:立德树人启智求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启智求真就是开启智慧,探究规律,崇尚科学,追求整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在。通过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强调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注重启迪智慧,教人求真。

2、校风:笃学善思求实创新

笃学善思意即追求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老师和学生不仅要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而且要能够将学习知识应用到行动中,乐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启示,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求实创新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新高。求实是讲究实际,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前进,不断追求新的更高更大的目标。

3、教风:博学善导因材施教

博学善导,博学意为广泛的学习,成就渊博学识。善导就是要求教师在精研的基础上善于灵活教学,运用科学规律和方法教导和启发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对象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能得到发展。

4、学风:勤奋刻苦善思进取

勤奋刻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认认真真,肯下功夫,坚持不懈,努力把各科知识学好,运用好。

善思进取意即思考和进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善思就是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取则是指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的精神。鼓励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才能够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三风一训

小学三风一训 篇一:小学小学一训三风 新村小学一训三风 校训:勤朴立美 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 “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 “和谐” 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 深”。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 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因而施教之道,贵在善导。教师教其学识不如教其学法,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学风:明志合作 明志:本义为明确志向。作为学风,意在勉励学生高瞻远 瞩、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明确远大的志向,追求宏伟目标。

最新小学小学一训三风

新村小学一训三风 校训:勤朴立美 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 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 “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 “和谐”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 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因而施教之道,贵在善导。教师教其学识不如教其学法,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学风:明志合作 明志:本义为明确志向。作为学风,意在勉励学生高瞻远瞩、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明确远大的志向,追求宏伟目标。有了“志向”,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不竭的前进动力和无穷的力量。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合作: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各成员互相协作,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学记》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更是一种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和他人合作,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重要精神。学生在与同伴或老师的合作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视野开阔与思想提高的喜悦,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 PEP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What’s he like? old 老的,年纪大的young 年轻的funny 滑稽的可笑的kind 体贴的strict 严格的 polite 有礼貌的 shy 羞怯的,怕生的 helpful有用的 clever 聪明的,聪颖的 hard-working工作努力 的,辛勤的 music 音乐 art 美术 science 科学 English 英语 maths/math 数学

一训三风

城南中学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办学宗旨: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办学愿景:创办一所师生喜爱并留恋的学校! 办学目标:家长满意,江山一流,衢州知名的现代化初中 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珍爱生命并具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 校训:诚以立身,毅以行远 校风:求真、向善、尚美 教风:爱生、乐教、善研 学风:明礼、乐学、力行 一、校训释义: 诚以立身:诚,诚实、诚信。《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亦言:“诚者自成也”。诚乃是树人立品、成就人生的基石。立身必先立诚,学校通过宣扬心灵之诚、敬业之诚、致知之诚、待人之诚等修身理念,积极营造芳馨满园的教育氛围,让教师完善师德,身正为范;使学生启迪心智,完善品性。 毅以行远:毅,坚毅,刚毅。《论语·泰伯》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毅是治学修业,弘志成才的保障,行远则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学校大力提倡发扬“坚毅”精神,旨在鼓励师生树立远志,坚韧不拔,在治学求学之路上勇攀高峰,成功成才。 二、三风释义 校风:求真、向善、尚美 校风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展现。 校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得以落实的保障。 我校要努力营造“求真、向善、向美”的风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积极的氛围。 1、求真。 陶行之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这里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求真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我们南中老师学生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对所教内容,所学内容,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做真人。我国古代把学问道德做到家的人称为真人,用现代通俗的话说,做真人,就是做德才兼备的人。三是做真事。《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学习的高级阶段,在弘扬光明的德行,使人革除旧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使我们的国家至善至美,这是人间真事、大事。 2、向善 如何求真?首要的是一颗向善的心。如何向善?可以从三方面去做。一是修

一训三风(4)

安城中学“一训三风”以及诠释 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要求知,又要做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真正做到知行 一致。 校风:和谐奋进求实创新 和谐:以人为本知荣明耻方圆有度合作并进 奋进:勤奋努力刻苦顽强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求实: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狠抓落实真抓实干 创新:解放思想善于探究勇于开拓与时俱进 教风:博学博爱善教善导 博学: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博采众长终身学习 博爱: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公平对待 善教:教书育人刻苦钻研教法灵活科学施教 善导:以人为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科学引导 学风:乐学善思勤奋践行 乐学:热爱学习认真作业主动探究快乐自信 善思:勤于思考敢疑好问大胆讨论灵活机智 勤奋:勤奋努力刻苦顽强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践行:善于动手勇于实践做中悟道学做合一 税郭镇安城二联“一训三风”及释义 校训:求真尚德明理达智。

求真:信奉真理,求取真知,珍视真情,信守真诚。求真,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努力探索,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将“求真”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意在激发广大师生追求真理,学做真人;认真治学,一丝不苟;认真做事,精益 求精。 尚德:崇尚道德修养,追求高尚人格,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良好习惯。正义、诚实、宽容;修身、养性、平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合宜。 明理:明事理、明情理、明哲理、明法理、明道理。这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要求我们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明大理的人,要求师生加强学习,不断获取知识,既要获取社会知识也要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用获取的知识规 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达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聪慧、明智。达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拥有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记忆力、想象力、忍耐力与审美能力等。 校风: 宽松和谐求真务实 宽松和谐:“无为而治”、“和” 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新时代最响亮的呼唤 教风:博学敬业爱生创新 博学:教师知识深厚、业务技能精湛。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爱生:爱学生、讲奉献。创新:尊重规律,探索真理,开拓进取。 学风:乐学善思合作进取 乐学:好学,学有建树。善思:敢于质疑、敢于探究。 合作:合作学习、与同伴互助。进取:不断努力,超越自我 税郭镇长威希望小学“一训三风”之诠释 校训:团结博学厚德至善 团结: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精神,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只要团结就可能战胜 一切困难,战胜所有的敌人。 博学:

一训三风文字解释

一训三风及其诠释 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人生在世,就是两件事:做人和做事。《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因此,我们崇尚务实,以诚取信,学风扎实,生活朴实,工作踏实,做人诚实。 校风:诚信进取,健康务实 诚信:“诚,信也”,“信,诚也”。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进取:奋勇前进,矢志进取。敢于争先、自强不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也要不断发展求进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实干精神。 健康: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培养健康的体质与积极的心理,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 务实: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求学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教风:敬业博学,严谨创新 敬业:《礼记·学记》中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之一,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做到爱岗爱业。教育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已的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工作的强大动力。 博学:“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严谨:倡导教师教育教学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严谨的作风治学。严谨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做事的基本态度。只有时时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只有随时更新,敢想敢为,才能使学校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活力。 学风:乐学会学,善思好问 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喜欢学习,才能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以学习为快乐,享受学习。 会学:学习不是死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方法,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善思: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好问:不懂就问,在获取知识时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耻下问,拜能者为师,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善问会问,会使大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小学三风一训

小学三风一训 篇一:小学小学一训三风 新村小学一训三风 校训:勤朴立美 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 〝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 〝和谐〞在>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 深〞.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 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

学校三风一训

学校三风一训 篇一:学校三风一训基本知识 学校〝三风一训〞基本知识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三风一训是指: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统称为学校的〝三风一训〞,可谓是一个学校的魂.〝三风一训〞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出学校的特色;有利于总揽学校的大政方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大家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勇气.学校的〝三风一训〞不是专门给别人看的,用来摆花架子和装门面的,只有深刻理解〝三风一训〞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三风一训〞建设,才能充分发挥〝三风一训〞的作用.良好的〝三风一训〞建设,必定会使整个学校形成上下通力协作,师生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整个校园会成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育人环境,以此不断开拓进取,永攀高峰,再创佳绩. 三风一训是学校文化的基石,是根本的校园文化.它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会被团队认可,也才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但现在很多的学校的一训三风,大体相似,基本是和谐啊,团结啊,创新啊,感恩啊这类的,把学校的名称抹去,你不知道是哪家学校的校风,也可是随便哪家的校风.这样的东西只是个摆设而已,连教职工都不一定能记住,更别说是学生了. 三风一训应当有个中心,那就是校训,三风是实现校训的基础,校训是长远的目标,学风和教风是规范教师和学生现阶段行为的,校风是现阶段外在的整体形象. 1.校训.校训是高度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训词,是学校教育精神的浓缩.校训应体现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体现学校特色,语言凝练,言简意赅,便于记诵;创作形式 力求个性鲜明,造型新颖. 2.校风.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提倡师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保持的作风.校风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语言凝练. 3.教风.教风是指老师的教学作风和学术作风,它直接反映教师的职业道德.

南一小学一训三风内容

南一小学一训三风内容 校训:勤朴立美 “勤朴”: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 “立美”: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君子以立不易方。”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和谐博学 “和谐”: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

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 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敬业善导 “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一生敬,才能为教育事作出贡献。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因而施教之道,贵在善导。教师教其学识不如教其学法,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学风:明志合作

某小学一训三风解读

6-16-1 农场小学“一训三风”解读 校训:勤于学躬于行 “勤于学”:勤于学习,追求真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是在勤学中成长、成材、成功。要求学生勤于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珍惜生命,挚爱生命,为自己的人生成长耷实基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躬于行”:中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躬行”的作用,躬行的意思就是亲自去实践,亲身去体验。古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恐怕是对躬行得最好解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校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 这里的行万里路和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行路”我们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

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可以看到,现在的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行万里路”是当前教师最需要的。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表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各方面。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难呢?”)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精品范文】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校训:修德精技 校风:为xx发展尽职 教风:为学生进步尽责 学风:为自我完善尽力 关于校训: 校训是一校之魂,是学校治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原则和办学目标的精神内核,是师生铭记终生的行为格言,是学校面向社会的宣传标志。 我校校训是:修德精技 释义:修德:即修身养德。全体教职工如何常修为师之德?学生如何常修做人之德?为师者如何以身为范、以言为传,引领学生学会修德?是为“修德”的基本涵义。精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不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从而真正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交给学生技能。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能够不仅熟练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更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且能够精益求精,努力成为社会、企业的实用性人才。这是师生共同的

重任。是为“精技”的基本涵义。 关于校风: 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群体风尚和行为自觉。校风体现了校长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员工的工作作风。 我校的校风是:为xx发展尽职 释义: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把“为xx发展尽职”作为我校的校风就是要提醒我们全体职中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为xx的未来发展尽我们的职责。喻义我们的工作是必要的、重要的而且意义深远。 关于教风: 教风乃教师的教育教学作风。 我校教风是:为学生进步尽责 释义:教师的职业是个良心的职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用心去教我们的学生,要时刻铭记“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不论学生的习惯如何、基础如何,我们都应在我们的有效教育下,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明确方向,每天有所进步,每天都在发展,只要我们真正每时每刻每事做到这些,我们才可以说“我尽责了!”、“我问心无愧了!”。

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学校一训三风释义 《一训三风》释义 1、校训:立德树人启智求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启智求真就是开启智慧,探究规律,崇尚科学,追求整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在。通过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强调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注重启迪智慧,教人求真。 2、校风:笃学善思求实创新 笃学善思意即追求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老师和学生不仅要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而且要能够将学习知识应用到行动中,乐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启示,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求实创新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新高。求实是讲究实际,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前进,不断追求新的更高更大的目标。 3、教风:博学善导因材施教 博学善导,博学意为广泛的学习,成就渊博学识。善导就是要求教师在精研的基础上善于灵活教学,运用科学规律和方法教导和启发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对象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能得到发展。 4、学风:勤奋刻苦善思进取 勤奋刻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认认真真,肯下功夫,坚持不懈,努力把各科知识学好,运用好。 善思进取意即思考和进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善思就是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取则是指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的精神。鼓励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才能够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县职业高级中学“一训三风”释义 校训:修德精技 校风:为xx发展尽职 教风:为学生进步尽责 学风:为自我完善尽力 关于校训: 校训是一校之魂,是学校治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原则和办学目标的精神内核,是师生铭记终生的行为格言,是学校面向社会的宣传标志。 我校校训是:修德精技 释义:修德:即修身养德。全体教职工如何常修为师之德?学生如何常修做人之德?为师者如何以身为范、以言为传,引领学生学会修德?是为“修德”的基本涵义。精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不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从而真正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交给学生技能。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能够不仅熟练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更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且能够精益求精,努力成为社会、企业的实用性人才。这是师生共同的重任。是为“精技”的基本涵义。 关于校风:

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群体风尚和行为自觉。校风体现了校长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员工的工作作风。 我校的校风是:为xx发展尽职 释义: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把“为xx发展尽职”作为我校的校风就是要提醒我们全体职中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为xx的未来发展尽我们的职责。喻义我们的工作是必要的、重要的而且意义深远。 关于教风: 教风乃教师的教育教学作风。 我校教风是:为学生进步尽责 释义:教师的职业是个良心的职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用心去教我们的学生,要时刻铭记“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不论学生的习惯如何、基础如何,我们都应在我们的有效教育下,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明确方向,每天有所进步,每天都在发展,只要我们真正每时每刻每事做到这些,我们才可以说“我尽责了!”、“我问心无愧了!”。 关于学风:

学校三风一训

学校三风一训 篇一: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途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将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力争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特色:注重细节形成习惯养成品格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做起,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高尚的品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是对我校全体师生提出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吻合,号召全体师生无论在身体、心理方面都要健康、快乐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学校的长远愿景是:小纪一小全体师生,都成为“勤奋学习习惯好,快乐生活心态棒,健康发展求全面”的高素质的幸福的人。校训:诚信向善尚美求真 诚信:诚实乃为人之本,守信方可求得久远。只有明礼诚信,诚以待人,才会使生活充满和谐;只有言行一致,务实求真,才会让人生浸润幸福。 向善:即朝着“善”的境界,不断追求,直到永远。就是勉励广大师生积善心,行善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追求人格、学识、行为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使我们的道德达到至臻至善的完美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尚美:就是追求真、善。世界上的一切事理,凡真的、善的,必定是美的。美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这里所指为人文之美,即通过熏陶浸染,促进学生形

小学小学一训三风 (1) 2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小学一训三风(1) 2 英吾斯塘乡小学一训三风校训: 勤朴立美所谓勤,就是要求学生学成于勤,教师业精于勤;所谓朴,就是要求学生质地于朴,教师质心于朴。 勤是成事之基,朴乃立人之本。 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耕耘的讲坛,伏案的身影,不勤何见?真诚的话语,素雅的装束,谦博的胸怀,浓郁的书香,无朴何来?立美中的立是树立的意思,《易恒》中道: 君子以立不易方。 从古到今,注重美、欣赏美、追求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树立美才是最高境界。 传承文明的校园,需要教师的美,学生的美,美的言行举止,美的精神内涵,美的教育教学。 以美启真,以美育人。 校风: 和谐博学和谐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 意为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1 / 4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 非博大无以至精深。 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博学更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风: 敬业善导敬业: 朱熹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意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专心致志。 教师只有一生敬业,才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善导: 语出《论语子罕》: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意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教师的善导达到良好的效果。 善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完整版)最新的一训三风诠释

凝炼“三风一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一训”,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也承袭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象征。我校的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三风一训”彰显了我校育人的情怀、兴校的智慧、治学的品格、发展的思路,同时也是我校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特质。 一、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 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德为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为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房中的立德是立励志之德,立孝道之德,立爱国之德。 育能:育:孕育、培育,能:智能、才能、体能,作为校训的主旨,育能就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才能、体能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追梦: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致远: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而房中的追梦思想就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实现教师的幸福成长,实现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拓教学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先锋人才。 尚美:认识美的过程存在四个层次:崇尚美―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发现美-从环境、生活、学习中发现美;追求美-追求美的生活品味、追求美的人生目标、追求美的梦想;创造美-用学习创造美好生活。房中人就是在学习中、教学中、生活中溶入追求美的过程。 和谐:“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

一训三风(最终定稿)

一训三风(最终定稿) 第一篇:一训三风 yīxùnsānfēng 一训三风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严谨治学 以生为本乐学善思 合作进取 yī xùnsānfēnglâxuãshànsī hãzuî jìnqǔyánjǐnzhìxuã yǐshēngwãiběnmínglǐchãngxìn tuánjiãyǒushànxuãhuìzuîrãn xuãhuì qiúzhī 一训三风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严谨治学 以生为本乐学善思 合作进取lâxuãshànsī hãzuî jìnqǔyánjǐnzhìxuã yǐshēngwãiběnmínglǐchãngxìn tuánjiãyǒushànxuãhuìzuîrãn xuãhuì qiúzhī

第二篇:一训三风 大道完小“一训三风”诠释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我校将努力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和追求,坚定不移走适合我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以新理念带动新发展,以高品位促进高效益,为构建和谐发展型学校而奋斗! 办学理念:立德树人,立志成才。 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新时代创新的人才,学生的目标是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为有用之才。 办学目标: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学生,争做才艺双馨教师。 我们创办的教育要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既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也能打造出兼具教学才能和教学技艺的名师。 校训:诚信尚礼厚德博学 诚信: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尚礼: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人生必修的一门功课。“尚礼”首先要求为师者在与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言语行为都要讲求文明风度,做到态度诚恳,彬彬有礼,注意交际礼 仪,不讲粗话等。其次,尚礼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下做到举止文明,知书达理,明事理,辨是非,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且是品行的高尚者。 厚德:我校在全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倡导和严格要求全体教师努力加强个人修为,开阔胸襟,砥砺品格,好学乐教,守职敬业,争做厚德之师;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的坚定信念,培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在日常

三风一训释义

三风一训释义 第一篇:三风一训释义 校风:和谐进取实干创新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有团结、容纳多样并存共生之意,是文明的灵魂和重要标志。“和”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在今天,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只有校园和谐,才能个性发展,与时俱进,创出新理念,干出新成绩。 勤奋,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发展进步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求实也蕴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不仅要让受教育者能掌握技能知识,更要让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名“真人”。 创新,全校师生都要时刻保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勇气和才干教风:严谨博学爱生敬业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是全体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博学,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爱生,爱生是教师对“爱心”的具体实现。教师的慈爱之心和真挚关爱是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爱生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塑造着和谐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敬业,语出《礼记·学记》:“敬业乐群”。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将“敬业”引入教风,就是要

小学三风一训大全

小学三风一训大全 篇一:学校三风一训基本知识 学校“三风一训”基本知识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三风一训是指: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统称为学校的“三风一训”,可谓是一个学校的魂。“三风一训”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出学校的特色;有利于总揽学校的大政方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大家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勇气。学校的“三风一训”不是专门给别人看的,用来摆花架子和装门面的,只有深刻理解“三风一训”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三风一训”建设,才能充分发挥“三风一训”的作用。良好的“三风一训”建设,必定会使整个学校形成上下通力协作,师生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整个校园会成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育人环境,以此不断开拓进取,永攀高峰,再创佳绩。 三风一训是学校文化的基石,是根本的校园文化。它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会被团队认可,也才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但现在很多的学校的一训三风,大体相似,基本是和谐啊,团结啊,创新啊,感恩啊这类的,把学校的名称抹去,你不知道是哪家学校的校风,也可是随便哪家的校风。这样的东西只是个摆设而已,连教职工都不一定能记住,更别说是学生了。 三风一训应当有个中心,那就是校训,三风是实现校训的基础,校训是长远的目标,学风和教风是规范教师和学生现阶段行为的,校风是现阶段外在的整体形象。 1、校训。校训是高度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训词,是学校教育精神的浓缩。校训应体现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体现学校特色,语言凝练,言简意赅,便于记诵;创作形式 力求个性鲜明,造型新颖。 2、校风。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提倡师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保持的作风。校风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语言凝练。 3、教风。教风是指老师的教学作风和学术作风,它直接反映教师的职业道

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五篇范例)

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五篇范例) 第一篇: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 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解读 校训:与绿色同行,让优秀作伴 绿色之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张力。绿色之于教育,象征了宽广自由的空间,寓示着自主和谐的发展。 “绿色教育”是我校定位的办学特色,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追求教育的灵性,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我校通过“积淀绿色校园文化、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打造绿色生态课堂,创建绿色评价机制,开展绿色社团与实践活动”五大途径,努力形成“绿色管理、生态课堂、活力校园、和谐师生”的办学特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以这样的名言作为我校师生永恒的追求,倡导激励师生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当成习惯来培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让优秀的思维根植心底,让优秀的观念融入血液,让优秀行为习以为常,伴我们走向成功,走向精彩。 校风:求实励志诚信和谐 求实:强调真诚笃实、实事求是、严谨治校、严格治学的科学态度。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从小就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无论你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在挫折、逆境中锤炼心志,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加坚定、勇敢地朝着目标前进。诚信:诚实乃为人之本,守信方可求得久远。只有明礼诚信,诚以待人,才会使生活充满和谐;只有言行一致,务实求真,才会让人生浸润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